一、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农行经营方略调整(论文文献综述)
李宗荣[1](2005)在《西部农村金融问题与制度创新研究》文中认为西部农村作为中国最为贫穷和落后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低收入——低储蓄——低投入——低产出……”的恶性循环中,而影响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桎梏就是资金短缺。因此,如何解决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也迫切需要我们加大西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问题研究,积极探索金融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和模式,保证国家整体经济战略目标的实现,实现西部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本文的写作正是基于上述问题的存在而进行的,试图从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内生性缺陷的角度探讨西部农村金融缺陷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的分析研究,积极探寻金融支持西部“三农”的路径,提出西部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具体策略和建议。全文共分4个部分,其结构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农村金融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本部分从两个方面来对农村金融改革领域的状况和新的理论动向进行了回顾和评述。通过回顾前人对农村金融制度的研究发现,农村金融虽早已引起众多学者的注意,并有不少着述面世,但多为农村金融整体研究,或为整体中的一个片断研究,关注区域农村金融研究者少,而中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和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决定了区域金融研究对促进地区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金融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核心要素,在信息时代的前提下更强调创新,关注当今金融创新理论可以把握整个金融领域新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增加,更强调金融创新理论的世界适用性,但并不排除个体差异性,更在于世界性与个体差异性的较好结合。因此,关注农村金融创新理论,剖析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现状和政策,或许更能发现我们的差距与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借鉴和创新,进而为后面的区域农村金融分析奠定理论和现实基础。 第二章: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现实起点 该部分从三个方面入手: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问题的提出——西部农村金融体制的内在矛盾;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的缺陷。一定的分析总是离不开现实基础,不然整个分析只能是空中楼阁。通过对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包含了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我国西部地区在现代中国人的观念里面基本上是经济落后的代名词,概括起来西部农村地区的基本情况可以作如下表述:产业发展初具基础,但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农业比重高,乡镇企业比重低;农民收入低,消费水平低,自身积累速度较慢,对信贷需求潜力大;财政支农水平低;传统农业占主导,结构调整困难,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户抗御自然能力弱;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市场与环境选择等。现实的残酷,需要金融机构的配套支持才能促进西部农村经济走出“低收入一一低储蓄一一低投入一一低产出,··…”的恶性循环。但是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严重的体制性缺陷。 这种体制缺陷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制度供给错位和不足,并存在较为明显的市场化的收缩效应,主要表现为结构和功能上的二重缺陷,结构与功能上的缺陷使西部农村有日益被资金趋利性边缘化的危险。 第三章: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本部分将引入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从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分析入手,可以发现西部农村金融发展制度结构和功能上的缺陷对农村金融深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进而从农村金融制度选择的角度来分析西部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成本,公共选择的结果。作为目前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的西部农村金融体系,其制度变迁所显现的效率低下,己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但却依然主宰着农村金融市场。来自政府的制度供给短缺和制度不均衡,来自民间力量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创新却往往被视为非法,遭到遏制。在渐进式改革的制度环境下,正规金融部门的资源长期向国有经济倾斜,己形成一种“所有制偏好”的惯性,加上在西部农村地区的信息搜寻、监督、执行的成本远大于其收益,正规金融部门“淡出”农村就不足为奇了。内生于农村经济的民间信贷,其实质就是经济转轨时期为克服相对滞后的金融体制改革的缺陷而由民间自发创造的旨在改变原有资金流动格局,促进农村非公有经济的一项制度供给。 第四章: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制度的不完善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制度创新的空间。制度创新之所以能推动经济增长,就在于一个高效率的制度能减少交易成本,缩小个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差异,激励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使劳动、资本、技术等因素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调动经济的内在动力,实现经济增长。 本部份将从法律制度建设,农地金融制度,产权制度,公平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多元化的西部农村融资体系构建等方面入手,积极探讨金融制度支持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和途径。希望籍此探寻一个解决西部农村资金困境的有效途径,确保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资金来源的有效供给。 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整体回顾,深入剖析了西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梗桔,深刻认识到西部农村的贫穷与落后,西部农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恩施州分行课题组[2](2004)在《对农业银行二级分行在改革中求发展的思考——关于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恩施州分行加速发展的调研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郭全新[3](2003)在《对加快西部农行有效发展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农业银行的第一要务。党的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提出要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西部农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赋予西部农行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因此,抢抓机遇,加快有效发展,在为西部地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壮大自己成为西部农行的首要任务。 一、加快有效发展是解决西部农行问题的关键 近几年,西部农行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支持西部大开发中
杨明生[4](2003)在《杨明生行长在贵州农行调研时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2003.12.8)》文中研究说明 同志们: 刚才,清玉同志代表贵州分行党委把贵州分行近三年业务工作作了全面汇报,我听了以后感觉很好。听了取得成绩的部分,受到鼓舞,对今后的工作思路,总体上很赞成,提出的一些帮助贵州分行解决问题的建议,我们回去认真研究。我是第一次来贵州,也是任农行行长以来到基层调研的第一站。这一站
农行恩施州分行课题组[5](2003)在《关于恩施农行加快发展的研究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恩施自治州地处武陵山区,位于华中与西南地区的交汇处,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全国最年轻的自治州,已被纳入了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整个地区的特点可用"老、少、边、山、穷"六字概括。恩施自治州农业银行是该州中实力最雄厚、机构最庞大、业务量最大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实施,地方经济建设中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建
吕德宏[6](2002)在《西部地区金融结构重组研究》文中指出西部是我国的弱势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金融结构单一,居民收入低下,生态环境恶化,但自然资源丰富。如何在西部建立现代金融结构,以更好的金融服务促进西部经济快速增长,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系统分析了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金融结构的内涵及其各要素的功能,并借鉴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变迁的经验,在对我国西部金融结构历史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市场开放型金融结构模式;论文接着具体论证了西部银行体系、西部金融市场体系、西部金融工具创新和西部农村金融制度结构;最后提出了西部金融结构重组所需要的区域金融政策。 根据西部金融结构演化的历史特点和西部大开发迫切需要资金的现实,本文认为,西部金融结构的发展模式不应简单跟随东部模式或照搬国外模式,而应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实行金融跨越式发展战略,建立西部市场开放型金融结构模式。西部金融结构的重新组合,应在国家金融政策的扶持下,对西部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农村金融制度进行全面的调整和改革,各方面应齐头并进,不可偏废。西部区域金融结构应是国家金融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并非金融结构在地域上的简单“分立”。 本文由八章内容组成。 第一章 导言 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有关金融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并进行了总体评述;简介了西部地区的基本概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金融结构理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了金融抑制理论与金融深化理论中金融的作用、金融结构理论及金融结构的变化、金融结构不断重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内容;阐述了金融结构的含义与各要素的功能,主要是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的功能。以上论述为全文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主要思路。 第三章 国外金融结构的实践与评价 本章主要对美国、德国、日本三个国家的金融结构实践进行了一般性描述,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对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11 西部地区金融结构重组研究扶持政策和制度,总结了英美和日德两种金融结构模式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从金融结构角度分析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和对我国的启示。 分析认为,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金融结构都处于快速重组当中,金融在经济之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同时金融结构重组当中也充满着矛盾。对于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来说,金融结构重组的稳定性尤为重要。另外,金融结构不仅是本身的调整,而且必须以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基础条件。 第四章 西部地区金融结构的演化及其发展模式 首先分析了金融结构在我国各地区分布不均衡的表现。1979年以来,我国金融结构开始重新调整,政府金融逐渐向市场金融过渡,金融系统的效率明显提高,金融机构趋向多元化,金融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在我国正在形成。但从金融结构调整的速度来看,西部地区要比东部地区慢很多,在东部金融结构多元化的同时,西部金融结构的特征仍然是国有金融垄断的色彩很浓,也就是说,我国区域金融结构已呈非均衡发展态势,而且这种态势随着经济差距的拉大而扩大。相对东部而言,西部金融总量不足、结构单一。 为了快速促进西部金融结构的变革,文章提出了西部金融结构跨越式重组的模式,即西部金融结构选择市场开放型模式。文章认为,照搬英美模式和日德模式,跟随东部金融结构变迁模式,对西部来说都不合适,面对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的历史新机遇,西部地区只有跨越式发展,才能使西部金融业满足西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西部市场开放型金融结构的建立要按市场经济的规律来运作,并和国家其他地区一道与国际金融业接轨。因此,市场开放型金融结构的运作以市场为基础,以客户满意为服务目的,它不同于国有金融,也不是对金融结构的转型放任不管,它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在市场化的基础上有严格的约束和监管。 第五章 西部地区银行体系结构重组 银行在经济中的中介作用越来越突出,西部金融结构的重组首先应从西部的银行体系开始。本章对西部的国有银行分支机构、政策性银行、区域股份制银行以及西部银行业开放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论述。 西部银行体系盈利能力低、资金紧张、风险大,经营无活力,管理制度落后。因此,首先应在国有银行中建立现代银行企业制度。其次,政策金融主要支持和改善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在西部大有作为。文章通过对政策性银行的定义、功能和支持领域的分析,认为西部作为我国的落后地区,应发挥政策性银行对西部的促进作用,健全政策性银行体系,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另外,在西部培育和发展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就是发展国有银行分支机构以外的银行机构,包括改革现存的城市商业银行和组建新的区域股份制银行,使他们在公平的环境下自主发展。文章分析了我国建立区域股份制银行的必要性、现状,以及西部发展区域股份制银行的对策。最后,在银行业对外开放进程中,外资(包括中外合资)银行的分布?
李先国[7](2002)在《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全面推进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农业银行将在未来的五年中建成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集团 ,为全面推进先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实现历史新跨越。
姚兴奇[8](2001)在《西部大开发西藏农行发展战略构想》文中提出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西部区域课题组[9](2001)在《在支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推进农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西部大开发与农业银行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宁夏农行课题组,张树彬,刘永功,陈志毅,徐波,高智敏[10](2000)在《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农行经营方略调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农行经营方略调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农行经营方略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1)西部农村金融问题与制度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农村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
第一节 理论滥觞 |
一、金融创新理论 |
二、农村金融创新 |
第二节 中国农村金融改革 |
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演化 |
二、农村金融结构 |
三、农村金融改革效应分析 |
四、农村金融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二章 西部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的现实起点 |
第一节 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西部农村金融体制的内在矛盾 |
第三节 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的缺陷 |
一、农村金融发展缺乏一个完整意义的金融组织体系,存在组织结构缺陷 |
二、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的功能不健全 |
三、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缺乏 |
四、资金外流严重 |
五、民间金融位置尴尬,规范性差 |
第三章 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一节 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约束 |
一、组织结构上的缺陷导致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主体和竞争机制 |
二、功能上的缺陷导致正规金融供给不足,民间金融活动活跃 |
第二节 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选择 |
一、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
二、制度变迁的成本 |
三、公共选择的必然结果 |
第四章 西部农村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 |
第一节 完善法律环境建设,加大政策投入力度 |
一、制定专门的《西部开发促进法》,完善法律环境建设 |
二、借鉴国外政策支农的做法,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政策投入力度 |
三、调整和完善对西部民族地区优惠倾斜的金融政策 |
第二节 建立较为完善的农地金融制度 |
第三节 建立明晰且多元化的产权制度 |
第四节 建立公平而完善的市场准入、退出机制 |
第五节 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农村融资制度 |
一、明确职能、合理分工,真正发挥政策性金融支农的作用 |
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险制度 |
三、改革邮政储蓄,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 |
四、建立农村存款保险制度 |
五、正确认识和规范民间借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的最新进展及其主要内容 |
附录2: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发展阶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后记 |
作者声明 |
(2)对农业银行二级分行在改革中求发展的思考——关于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恩施州分行加速发展的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与环境分析 |
(一) 国家宏观决策。 |
(二) 地方经济发展规划。 |
1、相关的经济发展计划指标。 |
2、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政策保障措施。 |
3、阶段性区域化战略。 |
4、重点项目的实施。 |
(三) 农业银行系统内政策和经营策略。 |
(四) 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及发展变化形势。 |
二、恩施州农行发展现状 |
三、存在的问题及生存、发展的潜在危机 |
四、加速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
(一) 在指导思想上要以商业化思维把握新形势。 |
(二) 经营策略上, 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
1、坚持以“三农”经济发展为重点市场。 |
2、积极参与西部开发建设。 |
3、提升营销层次和服务水平。 |
4、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 |
(三) 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快迈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进程。 |
(四) 完善机制, 强化管理,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
(6)西部地区金融结构重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导言 |
§1.1 选题背景 |
§1.1.1 世界金融趋势—金融全球化 |
§1.1.2 现实的反差—繁荣与贫困共存 |
§1.1.3 历史性的机遇—西部大开发 |
§1.1.4 西部主要推动力——金融资本 |
§1.1.5 金融一体化的“挡路虎”——金融结构区域失衡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国外研究理论与实践 |
§1.3.2 国内研究理论与实践 |
§1.3.3 总体述评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5 研究的地域范围及其概况 |
§1.6 论文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金融结构理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2.1 金融结构的含义及其各要素功能 |
§2.1.1 金融结构的含义 |
§2.1.2 金融机构及其功能 |
§2.1.3 金融市场及其功能 |
§2.1.4 金融工具及其功能 |
§2.2 金融抑制理论及其对经济的作用 |
§2.3 金融深化理论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
§2.4 金融结构理论及金融结构的变化 |
§2.4.1 理论内容及意义 |
§2.4.2 金融相关比率 |
§2.4.3 金融结构的变化 |
§2.5 金融结构不断重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三章 国外金融结构的实践与评价 |
§3.1 美国金融结构的实践简述 |
§3.1.1 美国的金融体系 |
§3.1.2 美国金融市场结构 |
§3.1.3 美国金融工具结构特征 |
§3.1.4 美国金融结构的新变化 |
§3.1.5 美国金融制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好处 |
§3.2 德国金融结构的实践简述 |
§3.2.1 德国金融机构变化 |
§3.2.2 德国银行业务结构的变化 |
§3.2.3 德国金融市场结构 |
§3.2.4 德国金融结构特点 |
§3.3 日本金融结构实践简述 |
§3.3.1 日本金融组织结构 |
§3.3.2 日本金融市场及其工具种类 |
§3.3.3 日本区域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 |
§3.3.4 日本近年来的金融改革 |
§3.4 发达国家金融结构模式简述 |
§3.4.1 美英模式基本内容及其特点 |
§3.4.2 日德模式基本内容及其特征 |
§3.5 亚洲金融危机的思考 |
§3.5.1 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原因 |
§3.5.2 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
§3.6 各国金融结构变迁实践的评价 |
§3.6.1 金融结构发展趋势 |
§3.6.2 金融结构变迁中的矛盾 |
第四章 西部地区金融结构的演化及其发展模式 |
§4.1 1979-1990年间西部金融发展与结构演化 |
§4.1.1 西部金融总量偏小 |
§4.1.2 西部金融交易不活跃 |
§4.1.3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西部设置偏少 |
§4.2 90年代以来西部金融发展与结构演化 |
§4.2.1 90年代以来国家整体金融结构进展概览 |
§4.2.2 90年代以来西部金融发展与结构变化 |
§4.3 西部金融结构单一的表现 |
§4.3.1 西部金融相关比率低 |
§4.3.2 西部资本形成能力低下 |
§4.3.3 金融抑制严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
§4.3.4 西部地方政府行为对金融结构变革干预强大 |
§4.4 西部金融结构的发展模式 |
§4.4.1 模式选择的困惑 |
§4.4.2 我国以银行为中心的金融结构面临挑战 |
§4.5 西部市场开放型金融结构模式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
§4.5.1 西部金融结构模式重组的基本原则 |
§4.5.2 西部金融结构模式重组的基本内容 |
第五章 西部地区银行体系结构重组 |
§5.1 西部银行体系盈利与风险能力分析 |
§5.1.1 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外银行在效益上的比较 |
§5.1.2 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比较 |
§5.1.3 西部银行体系潜在金融风险大 |
§5.2 国有商业银行制度结构分析 |
§5.2.1 国有商业银行现行制度存在问题 |
§5.2.2 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设想 |
§5.3 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完善 |
§5.3.1 政策性银行特征 |
§5.3.2 政策性银行的功能 |
§5.3.3 政策性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领域 |
§5.3.4 我国政策性银行完善的对策 |
§5.4 培育和发展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 |
§5.4.1 西部区域股份制银行发展的必要性 |
§5.4.2 我国区域股份制银行的发展和现状 |
§5.4.3 西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对策 |
§5.5 我国银行业开放历程、区域差异与效应 |
§5.5.1 我国银行业开放历程 |
§5.5.2 我国银行业开放的区域差异 |
§5.5.3 银行业开放效应 |
第六章 西部地区金融市场体系重组 |
§6.1 西部货币市场发展 |
§6.1.1 西部货币市场框架 |
§6.1.2 西部货币市场建设的政策导向 |
§6.2 西部资本市场发展 |
§6.2.1 西部上市公司实证考察 |
§6.2.2 西部证券(中介)公司经营分析 |
§6.2.3 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
§6.2.4 利用创业板市场促进西部大开发 |
§6.3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融工具创新 |
§6.3.1 金融工具创新对金融业发展的影响 |
§6.3.2 我国金融工具创新的历程和问题 |
§6.3.3 西部金融工具创新的目标与准则 |
§6.4 西部产业投资基金的创立 |
§6.4.1 投资基金的概况 |
§6.4.2 产业投资基金及在西部设立的必要性 |
§6.4.3 西部组建产业投资基金的原则 |
§6.4.4 西部产业投资基金的资金来源 |
§6.4.5 西部产业投资基金的使用方向 |
§6.5 西部基础设施境外资产证券化——发行境外证券 |
§6.5.1 境外资产证券化与目标资产的选择 |
§6.5.2 境外资产证券化的运作程序 |
§6.6 建立西部区域金融(市场)中心 |
§6.6.1 金融中心的概念与功能 |
§6.6.2 西安区域金融中心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
§6.6.3 西安金融业的现状与近期对策 |
第七章 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制度结构重组 |
§7.1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 |
§7.1.1 制度及其变迁 |
§7.1.2 我国农村正规金融组织制度演化 |
§7.1.3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制度演化 |
§7.1.4 正规金融组织未能很好的向农产提供金融服务 |
§7.2 西部农村信用社经营制度分析 |
§7.2.1 基本情况 |
§7.2.2 经营制度中的问题 |
§7.2.3 西部农村信用社经营制度改革 |
§7.3 西部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研究 |
§7.3.1 农村信用合作社性质异化 |
§7.3.2 农村合作信用社性质的回归 |
§7.4 西部农村小额信贷制度创新 |
§7.4.1 小额信贷及其发展 |
§7.4.2 西部小额信贷制度及其创新 |
§7.5 农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研究 |
§7.5.1 西部农业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
§7.5.2 支持农业产业化是农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选择 |
§7.5.3 农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向 |
§7.5.4 农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的策略 |
第八章 西部地区金融结构重组的宏观政策建议 |
§8.1 金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
§8.1.1 金融政策的含义与作用 |
§8.1.2 金融政策作用的发挥 |
§8.2 统一金融政策效果的区域差异 |
§8.2.1 金融政策的总体效果 |
§8.2.2 金融政策区域差异的具体表现 |
§8.3 现阶段西部开发的金融政策存在不足 |
§8.4 金融政策的层次化设想 |
§8.4.1 金融政策层次化的意义 |
§8.4.2 西部中观层次金融政策的原则 |
§8.4.3 西部中观层次金融政策的具体内容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在支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推进农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西部大开发与农业银行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确认识西部大开发, 积极参与, 稳健决策 |
(一)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农业银行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二) 全面估量形势, 在西部大开发热潮中审慎决策 |
(三) 正确认识农业银行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 |
二、把支持、参与西部大开发与实施农业银行的经营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
(一) 农业银行支持、参与西部大开发的策略和重点 |
(二) 创新功能, 改进服务, 在支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提升农业银行的经营效益 |
1、紧跟时代潮流,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
(1) 资产业务创新。 |
(2) 负债业务创新。 |
(3) 中间业务创新。 |
(4) 技术手段创新。 |
2、确立新的经营理念, 明确工作重心和主攻方向。 |
三、加快西部农业银行发展的政策建议 |
(一) 建立以利益驱动为基础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增强活力 |
1、总行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时, 首先在西部农行进行试点。 |
2、总行以文件的形式授权并要求西部农业银行进行内部经营机制改革。 |
3、简政放权, 分灶吃饭。 |
(二) 实施倾斜政策、支持西部农业银行发展 |
四、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农行经营方略调整(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部农村金融问题与制度创新研究[D]. 李宗荣. 中央民族大学, 2005(04)
- [2]对农业银行二级分行在改革中求发展的思考——关于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恩施州分行加速发展的调研报告[J]. 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恩施州分行课题组.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4(01)
- [3]对加快西部农行有效发展的思考[J]. 郭全新. 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 2003(06)
- [4]杨明生行长在贵州农行调研时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 2003.12.8)[J]. 杨明生. 贵州农村金融, 2003(12)
- [5]关于恩施农行加快发展的研究报告[J]. 农行恩施州分行课题组. 湖北农村金融研究, 2003(09)
- [6]西部地区金融结构重组研究[D]. 吕德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2(02)
- [7]认真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全面推进先进生产力快速发展[J]. 李先国. 西南金融, 2002(02)
- [8]西部大开发西藏农行发展战略构想[J]. 姚兴奇. 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 2001(01)
- [9]在支持、参与西部大开发中推进农业银行的经营战略——“西部大开发与农业银行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报告[J]. 中国农村金融学会西部区域课题组. 广西农村金融研究, 2001(01)
- [10]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农行经营方略调整[J]. 宁夏农行课题组,张树彬,刘永功,陈志毅,徐波,高智敏. 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