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管局强化通信建设市场监管(论文文献综述)
申戬[1](2021)在《昆明市网约车政府规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约车作为出租汽车新业态,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打车简便化,对推进行业结构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多样化、差异化出行服务体系有重要作用,同时,大量私家车涌入市场,盘活了车辆闲置资源。但网约车给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安全与违法、道路拥堵、环境污染、巨头垄断以及对传统行业造成冲击等诸多社会问题,加之发展初期野蛮生长、无序发展、盲目扩张,给政府监管造成了巨大压力。本文分析昆明市网约车现状,深入剖析政府规制面临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共享经济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政府规制理论,借鉴国外网约车政府规制经验与启示,提出昆明市网约车政府规制优化建议。行业主管部门应狠抓平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民生实事、提升科技监管、推进合规化进程,强化事中事后联合监管,严厉打击客运违法行为,重点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推广利用新能源网约车,保障乘客安全,助推新老业态融合发展,构建网约车和巡游出租汽车多元化、差异化服务体系,努力打造“互联网+客运”出租汽车新模式,重塑“互联网+大数据+交通监管”新格局,促进昆明市出租汽车行业规范、有序、稳定、健康发展。同时为我国其他地方政府网约车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借鉴。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2021)在《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文中提出黔府办发[2021]3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抓好《政府工作报告》落地落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落实政治任务,强化担当意识。《政府工作报告》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安排,是经省委常委会会议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总结部署省政府工作的重要文件,是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必须不折不扣推进落实。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落实《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大力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敢上火线、敢拼善打,坚决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抓落实的具体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张莞[3](2019)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国民经济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旅游业作为影响民生的五大幸福产业之首,正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品质化和个性化成为发展重点,必然要求创新旅游发展动力,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发展和提档升级。实施全域旅游正是转变旅游发展方式、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而产业融合则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和重要途径。如今文旅融合大势所趋,已经从国家和地方层面得到体现。5·12汶川地震对于羌族来说是一场巨大灾难,影响深远。灾后重建后的羌族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迈入了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关键时期,也迎来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作为支柱产业的旅游业的规模虽有所扩大,但却显现出增长缓慢、产业层次较低、发展后劲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旅游产业融合现象虽出现较早,但存在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深度不够、产品特色不鲜明、融合效应不显着等问题,迫切需要旅游业进一步寻求资源整合、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因此加强旅游内涵和服务品质建设,加快推进和深化提升跨领域的产业融合和联动发展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阐述产业融合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机制及形态,并且分析了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和典型案例。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羌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旅游产业融合基础、融合形态、内在机理和动力机制,以及利用系统理论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由此搭建了一套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本文采取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对比分析法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县域、村镇和景区层面对羌族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进行了个案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县域层面,采取灰色关联分析法计算了羌区四县——汶川县、理县、茂县和北川县的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关联程度,结合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四县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进行了整体评价;在村镇和景区层面,对应五个田野调查点不同的融合形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茂县坪头羌寨、理县桃坪羌寨和北川县石椅羌寨进行了农文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汶川县水磨古镇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对茂县中国古羌城分别进行了文商旅融合程度和文体旅融合程度的评价。同时,本文构建了羌族地区农文旅融合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对羌区四县分别进行了2013年至2023年的农文旅融合系统和文商旅融合系统的动态仿真模拟分析,以预测未来的总体发展趋势。本文的得出的结论如下:第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第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体现出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综合效益初步显现;第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三种主要形态为农文旅、文商旅和文体旅,其中农文旅和文商旅最为广泛,文商旅融合发展态势和融合效应优于农文旅融合;第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进程缓慢,融合形态较为单一,融合程度不够深入,旅游业与三次产业的融合还处于起步阶段和低浅表层次,融合规模较小,融合效应较为有限,综合效益尚不显着;第五,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建设成熟;第六,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不均衡,融合的广度、深度、速度和程度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包括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融合主体的组织障碍、融合客体的创新障碍、政府部门的体制障碍、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等等。针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县域、村镇和景区两个层面提出了优化路径,从政府、企业、村委会和居民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探索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的业态创新和融合发展,以及产业融合的融合路径和发展方向,能够对羌族地区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全域旅游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有益的参考。
卢洪[4](2018)在《国家治理中大数据应用问题研究 ——以贵阳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国家治理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中不断探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路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统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统一于政治发展的全过程。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传统的治理理论和方法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发展的挑战和日益复杂的社会局面,国家治理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家治理面临新的转型。互联网时代,特别是以大数据为引领的信息革命,在带来技术革新的同时,为各领域创新应用提供了原动力,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战略行动,深刻的影响着国家治理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着治国理政的理念和发展思路。大数据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最前沿,具有规模大、种类多、处理速度快、价值密度低四个显着特征,是信息技术崭新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融合的前提。大数据时代能够将国家治理的各项内容数据化——“数据万物”,深刻改变和改革国家治理理念、治理范式、治理手段和治理内容,彻底改变传统的治理模式,合理的界定权力的边界并最终把权力关进数据的“笼子”,实现国家治理“善”的目标。贵阳市从2013年开始进行大数据相关创新、研究和实践,是全国第一个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有国家发改委批复组建的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大数据场景和应用研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本文以贵阳市大数据场景应用为案例进行实践分析,解剖麻雀,通过对贵阳市公安“块数据中心”—决策科学化、“数据和云”—社会治理协同、“数据铁笼”—权力运行制约等的分析,深度挖掘实践案例的典型性,为大数据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融合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贵阳的案例,大数据在提升国家治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实现权力制约无缝化、决策的科学理性化、公共服务的精准化、社会治理协同化,有效满足公民政治参与多样化的诉求。但是,大数据的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意识层面缺乏“数据治国”的战略思维、管理层面缺乏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共享层面开放数据面临风险和危机、操作层面缺乏成熟的技术与人才等难题,面对国家认同建设、政治合法性、虚拟空间管理等方面的挑战。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成熟,区块链技术作为大数据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去中心化的组织模式、分布式账本记录、智能合约和时间戳的不可篡改等特性,能够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和无法篡改,为人与人之间信任的重建提供了解决方案,提升不同主体间交易的成本和运营效率,有可能重构人类社会的交往秩序,实现国家、社会、公民和技术的有机融合,推进互联网从无序走向有序,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可能。
史昱[5](2017)在《电信诈骗防范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通信管理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电信诈骗是当今国家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难点问题,这类诈骗危害了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只有研究这类诈骗案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才能遏制案件的高频发生。可以说,电信诈骗防范研究在当下互联网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从对电信诈骗最基本的理解切入,阐述了电信诈骗内涵、类型和近几年的发展情况,并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了电信诈骗的现状。在对现有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罗列出电信诈骗的类型和种类特征。同时,联系实例案件和从事工作的经历,对目前南京通管局在防治电信诈骗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此为基础,目的性地从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完善诈骗防治水平、加强行业监管力度、增强社会防范意识四个大块、十一个方面提出防范对策。本文通过理论阐述、现状分析、问题切剖和提出对策这几个方面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近几年最新的案例并加以分析,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
段锐[6](2014)在《战后南京警政研究(1945~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5~1949年的中国,政治变化急遽,社会动荡不安,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南京既是国民党的政治中心,无疑也是各类矛盾的多发地,将学术视角聚焦于此有助于深度解读抗战后国民党治国理政的成败得失。而作为国民党实施政治统治与社会治理工具的首都警察,则是一个较好的视点。抗战后南京警察组织系统构成、警务运作方式、警察人员素质与警察职能设置等,在继承战前传统的基础之上,因应于国内外政情变化,又有新的发展。战后初期,面对社会秩序混乱、市政系统瘫痪的局面,南京市政府着意通过加强警政建设来改善城市治安状况。在国民政府指导下,一系列先进的警政理念得以贯彻实施,政府“治警”成效显着,从而对社会控制能力大为增强。同时,南京警政建设也得到较快发展,一方面,以首都警察厅为首的警政当局制定《首都警政建设四年大纲》,对伪警加以接收与改造,逐步恢复警政机构,扩充警察组织,改革管理制度,使警政机制日趋完善和规范。其中,内部管理是警政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警察职权变动、人力资源调整、警务经费使用、官警教育、官警保障等。另一方面,首都警察职能范围较之战前进一步扩大,在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与公益事业管理方面多所作为,诸如户口调査、查禁烟毒、检查卫生、整饬市容、指挥交通、防火救灾、工商监管、风俗导训、游民及贫难民管理等社会服务职能,皆有案可稽,标志着南京警政建设呈现出政治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并重的趋向。然而,自1947年国民政府宣布实施“戡乱动员”法令之后,南京警察通过警力配置、警用武器及其运用、政治侦审、情报网建构、警管区维控等手段,进一步突出其作为国家机器的政治功能,警察的社会服务功能却随之被严重削弱。警察政治功能被过度强化,实际彰显出国民政府已将“警力维稳”与“暴力维稳”作为解决城市治安问题的重要手段。事实证明,此举不仅未能解决社会稳定问题,反而影响到城市治安效果,警察对于社会秩序的“维而不稳”负有不可推卸的“肇乱”之责。南京警政建设的“逆向转变”,折射出国民党在遭遇统治危机时的应对不力与应变乏策。此外,在警政的实际推行过程中,警察权限又受到各种政治实体的过度干涉,一定程度上对警政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的制约与阻碍。综合而言,战后南京警察存在着“善治”与“败治”的双重面相。警察依法实行治安管理,积极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城市恢复与发展作出一定贡献;政府通过警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城市的管理,也实现了对民众的控制,警察的工作对城市生活与生产的维持与发展不无益处。但警察履职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家政策与社会环境影响。国民政府逐渐加重的政治与财政困境,使南京警政的现代化发展受到制约与阻碍,警察“不作为”与“乱作为”现象日益严重。最终,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不断降低,国民政府的权威性和合法性丧失殆尽。
李德明[7](2012)在《振奋精神 加快转型 提升能力 干事敬业——对贵州信息通信业监管的思考》文中指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下发后,贵州省上下掀起了学习、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的热潮,抢抓机遇,加快转型,提速发展。如何做好行业管理和监管工
李德明[8](2010)在《监管漫话》文中研究表明十年的辉煌成就,如竹之非凡;十年的不停变革,如竹之自然;十年的信仰承诺,如竹之操守;十年的创业历程,如竹之泰然;十年的不离不弃,如竹之气节;十年的不懈追求,如竹之坚韧;十年的不断攀登,如竹之挺拔。十年前,政企分开,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有幸转身通信监管事业?
张欢[9](2009)在《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贵州省高速公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呈现出持续、协调、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与全国兄弟省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同时,贵州省地貌92.5%为山地和丘陵,高速公路的建设成本高,投资收益期长,经济发展水平低等种种原因给高速公路管理带来难度。探索符合高等级公路规律、特点和我省省情的管理体制模式,也是我省高等级公路发展的紧迫课题。解决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加快贵州省高速公路的发展步伐,促进地区GDP的增长,促进高速公路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克服现行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发挥高速公路经济和社会的最大效用,为高速公路管理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立足于解决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利用理论联系实际、借鉴与创新相结合,比较性研究与规律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指出当前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对造成这种局面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在前面总结、分析、论述的基础上,对原有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调整,提出了新的运营管理模式,通过管理层、监管层、营运层以及经营层的建立,理顺各方关系,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明确各自责权,逐步实现“·政府宏观调控、专业机构监管、企业自主经营、市场有效竞争”的目标。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实施,必将有力地推动贵州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李德明[10](2008)在《我眼中的五大关键词——解读王旭东部长2008年工作报告》文中研究指明和谐行业和谐行业是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王部长的报告通篇突出了一个大氛围,那就是构建和谐的信息产业。和谐社会理论角度不同,其内涵也不同。从信息通信业的角度而言,行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作为技术进步最快、社会关联度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信息通信业,在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贵州省通信管理局通过改革发展的数年实践,对和谐行业的建立有着强烈的期待和体会。从2006年起,贵州通管局在信产部的领导下,尝试着建立和谐行业发展理念——通过"七个和谐"的建立以达到构建和谐行业。
二、贵州管局强化通信建设市场监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州管局强化通信建设市场监管(论文提纲范文)
(1)昆明市网约车政府规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述评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难点及创新 |
(一)研究难点 |
(二)研究创新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互联网+”、共享经济 |
(一)“互联网+” |
(二)共享经济 |
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巡游出租车、顺风车 |
(一)网约车 |
(二)巡游出租车 |
(三)顺风车 |
三、政府规制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共享经济理论 |
(一)共享经济的起源 |
(二)共享经济的优势 |
(三)共享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 |
二、市场失灵理论 |
(一)外部性 |
(二)垄断 |
(三)市场失灵 |
三、政府规制理论 |
(一)公共利益理论 |
(二)规制俘获理论 |
(三)激励性规制理论 |
第二章 昆明市网约车发展现状 |
第一节 昆明市网约车概况 |
一、网约车新业态的出现 |
二、昆明市网约车基本情况 |
(一)网约车平台公司情况 |
(二)网约车车辆及驾驶员情况 |
(三)网约车信息化建设情况 |
三、规制主体、依据及手段 |
(一)主体 |
(二)依据 |
(三)主要手段 |
第二节 昆明市网约车成效分析 |
一、平台企业竞相发展,优势竞争力不断显现 |
二、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持续加强 |
三、与论环境持续改善,传统行业谋求转型升级 |
四、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积极化解行业风险 |
五、新能源推广取得突破,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 |
第三章 昆明市网约车规制困境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昆明市网约车规制困境 |
一、平台主体责任不强,合规化进程缓慢 |
(一)平台企业主体责任未落实 |
(二)存在“以租代购”金融风险 |
(三)平台、车辆及驾驶员法律责任不清 |
(四)行业巨头涉嫌垄断市场 |
(五)网约车车辆及驾驶员合规化进程缓慢 |
二、政府监管能力不足,退出机制不健全 |
(一)市场准入条件存争议 |
(二)事中事后监管存在诸多困难 |
(三)联合监管机制未建立 |
(四)合规网约车平台公司退出机制操作性不强 |
(五)合规网约车车辆及驾驶员退出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
三、新旧业态融合缓慢,冲击传统客运明显 |
(一)网约车存在价值与现实冲突问题 |
(二)新业态包容性不够 |
(三)传统客运转型升级缓慢 |
四、安全运输形势严峻,违法查处困难重重 |
(一)网约车安全及违法情况 |
(二)长距离运营网约车安全风险较大 |
(三)网约车巡游化 |
五、互联网科技运用不够,“互联网+监管”还未形成 |
(一)互联网科技运用不够 |
(二)“互联网+监管”未真正形成 |
第二节 昆明市网约车规制困境原因分析 |
一、相关法律政策滞后 |
二、政府规制手段单一 |
三、传统客运行业阻力 |
四、新寡头垄断捆绑市场 |
五、新业态营运规范未建立 |
第四章 国外经验借鉴及政府规制路径优化 |
第一节 国外网约车政府规制经验借鉴及启示 |
一、国外网约车政府规制典型模式 |
二、经验借鉴及启示 |
第二节 昆明市网约车政府规制路径优化 |
一、着力推进合规进程,狠抓平台主体责任落实 |
(一)加大网约车车辆及驾驶员合规化进程 |
(二)全面落实平台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
(三)强化事中事后联合监管 |
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修订完善地方政策措施 |
(一)优化营商环境 |
(二)修订完善地方政策措施 |
(三)加强网约车政府规制队伍建设 |
三、着力落实民生实事,助推新老业态融合发展 |
(一)落实民生实事,完善客运服务体系 |
(二)促进新旧业态融合发展 |
四、着力提升科技监管,严厉打击客运违法行为 |
(一)加快“互联网+”技术运用,提升科技监管能力 |
(二)严厉打击客运违法行为,构建公平市场环境 |
五、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
一、本研究主要结论 |
二、本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3)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选题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述评 |
(一) 国外研究进展 |
(二) 国内研究进展 |
(三)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价 |
三、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一) 研究视角 |
(二) 研究方法 |
(三) 技术路线 |
四、田野调查选点说明 |
(一) 羌区四县 |
(二) 羌族村寨 |
(三) 旅游景区 |
五、研究内容和重点难点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重点 |
(三) 研究难点 |
六、创新点与不足 |
(一) 创新点 |
(二) 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机制及形态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产业融合理论 |
二、产业链理论 |
三、系统动力学理论 |
四、全域旅游发展观 |
第二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
一、旅游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 |
第三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
一、机制及动力机制 |
二、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结构 |
三、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
第四节 旅游产业融合的形态 |
一、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 |
二、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 |
三、旅游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融合 |
第五节 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
一、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
二、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形态 |
三、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综合性融合 |
四、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典型案例 |
五、民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普遍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形态及机制 |
第一节 羌族地区基本情况 |
一、羌族与羌族地区 |
二、自然地理状况 |
三、历史文化状况 |
四、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 |
一、旅游资源 |
二、旅游业发展现状 |
三、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 |
一、产业发展水平 |
二、市场发育程度 |
三、灾后重建 |
四、资源条件 |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形态 |
一、羌族地区的农文旅融合 |
二、羌族地区的文商旅融合 |
三、羌族地区的文体旅融合 |
第五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 |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主体 |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客体 |
三、政府部门在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中的作用 |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过程 |
第六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 |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结构分析 |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动力机制 |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制约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评价体系 |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
一、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
二、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 |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一、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
二、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四、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一、农文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二、文商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三、文体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预测分析 |
第一节 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汶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三、汶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
第二节 理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理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理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三、理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
第三节 茂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茂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茂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第四节 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整体评价 |
一、北川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
二、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现状 |
三、北川县旅游产业融合评价 |
第五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预测分析 |
一、农文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二、文商旅融合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
三、动态仿真模拟分析 |
第六节 羌区四县旅游产业融合的整体评价与对比分析 |
一、整体评价 |
二、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羌族地区村镇与景区旅游产业融合评价与个案研究 |
第一节 茂县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坪头羌寨基本情况 |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
四、坪头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二节 理县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桃坪羌寨基本情况 |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
四、桃坪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三节 北川县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石椅羌寨基本情况 |
二、农文旅融合现状 |
三、农文旅融合评价 |
四、石椅羌寨农文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四节 汶川县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水磨古镇基本情况 |
二、文商旅融合现状 |
三、文商旅融合评价 |
四、水磨古镇文商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五节 茂县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评价与个案分析 |
一、中国古羌城基本情况 |
二、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现状 |
三、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评价 |
四、中国古羌城文商旅和文体旅融合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六节 五个田野调查点的对比分析 |
一、旅游产业融合基础的对比分析 |
二、旅游产业融合形态的对比分析 |
三、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对比分析 |
四、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和效应的对比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探析 |
一、旅游产业融合形态单一 |
二、旅游产业融合深度不够 |
三、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不高 |
四、旅游产业融合效应不足 |
五、旅游产业融合的配套支撑和公共服务不成熟 |
六、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区域水平不协调 |
第二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一、原生动力不足—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
二、拉力不足—市场机制发育欠成熟 |
三、推力不足—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滞后 |
四、阻力重重—融合主体、融合客体和政府部门的障碍因素 |
五、斥力较大—区位交通不便的先天劣势和自然灾害的突发障碍 |
第三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思考 |
一、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目标 |
二、羌族地区县域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
三、羌族地区村镇和景区旅游产业融合的优化路径 |
第四节 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
一、政府方面 |
二、企业方面 |
三、村委会方面 |
四、居民方面 |
本章小结 |
结论及展望 |
主要结论 |
一、羌族地区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
二、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 |
三、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特点 |
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
五、进一步优化和推进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的思考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附录六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科研项目 |
(4)国家治理中大数据应用问题研究 ——以贵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导论 |
一、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价值 |
三、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论文结构 |
四、研究综述 |
(一)治理理论的由来及其辨析 |
(二)国内国家治理研究综述 |
(三)大数据下的国家治理研究综述 |
五、国家治理现代化概念界定 |
附图 |
第二章:国家治理与大数据应用 |
一、工具理性何以可能? |
(一)从古典政治学到行为主义政治学及其以后 |
(二)国家治理:互联网时代的国家、社会和公民 |
(三)大数据下的数据量化 |
二、方兴未艾的大数据 |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其特征 |
(二)大数据发展简要历程 |
三、国家治理中技术应用的演进 |
(一)治理1.0治理2.0到治理3.0 |
(二)国外大数据技术推进国家治理的实践与创新 |
(三)国内大数据发展与国家治理的实践 |
四、贵阳大数据应用的探索 |
(一)贵阳发展大数据的历程 |
(二)贵阳发展大数据的条件和机遇 |
(三)贵阳大数据的应用实践 |
第三章:贵阳决策科学化中大数据的应用 |
一、大数据与决策科学化 |
(一)决策科学化的理论 |
(二)大数据与决策 |
二、贵阳数据开放共享与决策科学化 |
(一)开放共享之于决策科学化 |
(二)数据开放共享的战略 |
三、贵阳市公安块数据指挥中心:大数据决策的路径和功能 |
(一)公安警务系统在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用大数据理念破解公安决策信息化发展的难题 |
四、大数据应用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资源 |
(一)大数据促进了决策议程多元互动 |
(二)大数据改变了决策方式 |
(三)大数据使得决策全程可调整可追溯可监控 |
第四章:贵阳社会治理中大数据的应用 |
一、社会治理中大数据的应用 |
(一)社会治理的演变 |
(二)大数据时代社会治理的新变化 |
二、贵阳“社会和云”工程建设:社会治理中大数据应用的实践 |
(一)总体目标 |
(二)“社会和云”工程建设主要内容 |
三、大数据应用提升社会治理:以贵阳市白云区为例 |
(一)建立三个数据库,摸清“三个家底” |
(二)搭建三个平台,实现“六个管理” |
(三)配置三个中心,收获“三个数变” |
(四)构筑三个模块,推动“三化同步” |
四、大数据应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
(一)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去中心化和交互式 |
(二)大数据下社会治理机构的运行具有自组织的特性 |
(三)大数据能够带来社会系统的功能、秩序和制度重构 |
(四)大数据能够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提升民主化水平 |
第五章:贵阳政府重塑中大数据的应用 |
一、技术与政府重塑 |
(一)政府何以重塑? |
(二)用技术重塑政府的可能 |
二、贵阳“数据铁笼”:大数据应用重塑政府的探索 |
(一)数据铁笼的基本原则 |
(二)数据铁笼建设的整体构架 |
(三)数据铁笼建设的实施步骤 |
三、数据铁笼工程建设的情况 |
四、“数据铁笼”下的贵阳市交管局 |
(一)诚信档案是政府治理重塑的基础和框架 |
(二)权力边界模型是政府重塑的笼条和结构 |
(三)权力运行可视化是政府重塑的要义 |
五、大数据应用是国家治理中政府重塑的重要力量 |
第六章:贵阳大数据应用的路径和功能 |
一、贵阳大数据应用的技术路径“四部曲” |
(一)技术设施路径 |
(二)数据关联路径 |
(三)流程智能路径 |
(四)跨界融合路径 |
二、贵阳大数据应用的功能 |
(一)大数据能够有效实现权力制约无缝化 |
(二)大数据能够实现决策的科学理性化 |
(三)大数据能够改善政府公共供给 |
(四)大数据能够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 |
(五)大数据能够实现社会治理协同共治 |
第七章:贵阳大数据应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一、贵阳大数据应用面临的三大挑战 |
(一)网络合法性是贵阳大数据应用的新挑战 |
(二)网络认同建设是贵阳大数据应用的新难点 |
(三)虚拟空间管理是贵阳大数据应用必须关注的新内容 |
二、贵阳大数据应用中存在的四个问题 |
(一)意识层面:缺乏“数据治国”的战略思维 |
(二)管理层面:缺乏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 |
(三)共享层面:开放共享数据的风险和危机 |
(四)操作层面:缺乏成熟的技术与人才 |
第八章:大数据技术的新发展:区块链 |
一、区块链的起源及其特征 |
二、区块链和新的互联网秩序 |
三、主权区块链与国家治理 |
(一)主权区块链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新的模式 |
(二)主权区块链实现了国家、社会、公民和技术有机融合 |
(三)主权区块链推进互联网从无序走向有序 |
参考文献 |
(5)电信诈骗防范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通信管理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实践与做法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 电信诈骗及电信诈骗防范相关理论 |
2.1 电信诈骗的定义 |
2.2 电信诈骗的起源与发展 |
2.3 电信诈骗现状 |
2.4 电信诈骗的主要类型 |
2.4.1 单人手机群发型电信诈骗 |
2.4.2 团伙手机群发型电信诈骗 |
2.4.3 虚拟号码技术型电信诈骗 |
2.5 电信诈骗防范 |
2.6 电信诈骗防范中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 |
2.6.1 政府部门 |
2.6.2 公安机关 |
2.6.3 金融管理部门 |
2.6.4 电信管理部门 |
3 南京市通信管理局在电信诈骗防范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南京市电信诈骗防范的基本情况 |
3.2 新时期南京市通信管理局的主要举措和成就 |
3.3 南京市通信管理局在电信诈骗防范上存在的问题 |
3.3.1 通信市场监管有限 |
3.3.2 监管资源缺乏 |
3.3.3 监管措施难以达到预期 |
3.4 南京市通信管理局在电信诈骗防范上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电信诈骗事件愈发复杂 |
3.4.2 电信行业监督管理不完善 |
3.4.3 电信诈骗存在法律盲区与执法困难 |
3.4.4 个人信息泄露 |
4 强化电信监管机构电信诈骗防范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4.1 提高监督管理能力 |
4.1.1 完善法律法规 |
4.1.2 强化检查工作 |
4.1.3 依法严厉查处 |
4.2 完善诈骗防治机制 |
4.2.1 构建电信诈骗防控平台 |
4.2.2 完善受理流转机制 |
4.2.3 设置自查互查机制 |
4.3 加强电信行业监管力度 |
4.4 增强社会防范意识 |
4.4.1 利用宣传教育渠道 |
4.4.2 创新宣传教育渠道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战后南京警政研究(1945~194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史料 |
五、论文结构与创新点 |
第一章 南京警政的历史渊源 |
第一节 缘起时期:晚清的南京警政 |
一、近代南京警政的起源 |
二、端方对警政建设的推动 |
第二节 发展时期:民国建立到抗战以前的南京警政 |
一、北洋时期警政体系的初步建立 |
二、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基本成型 |
第三节 畸变时期:日伪统治下的南京警政 |
一、沦陷时期的警政机构 |
二、日伪政权的警察管控 |
第二章 战后南京警政的重建 |
第一节 复员后的社会环境 |
一、首都地位的回归 |
二、各类社会问题凸显 |
第二节 警政接收与重建 |
一、警察系统接收与调整 |
二、警政机构的恢复 |
三、《首都警政建设四年大纲》出台与实施 |
第三章 南京警察的职权与人事 |
第一节 职权与职级 |
一、首都警察厅职权变迁 |
二、警察职级、职称与标志 |
第二节 人力资源分析 |
一、警察的来源 |
二、警察的身份结构 |
三、人事关系实态分析 |
第三节 人事改革新举措——南京的警员制 |
一、警员的选拔与训练 |
二、警长与警员的区别 |
第四章 南京警察的内部管理机制 |
第一节 管理制度 |
一、考核与奖惩 |
二、警察勤务 |
三、公文统计 |
第二节 教育制度 |
一、教育类型 |
二、教育机构 |
三、各项活动 |
第三节 经费与庶务制度 |
一、经费的拨用 |
二、设施器材 |
第四节 保障制度 |
一、薪资待遇 |
二、实物配给 |
三、伤亡抚恤 |
第五章 南京警察与城市社会管理 |
第一节 户政管理 |
一、户籍调查 |
二、国民身份证的颁查验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一、案件办理 |
二、日常治安 |
三、禁政管理 |
第三节 消防管理 |
一、战后南京的火灾损毁 |
二、警察应对机制 |
第四节 交通管理 |
一、交通车辆登记 |
二、交通秩序整饬 |
第五节 市政管理 |
一、工商业监察 |
二、城市卫生治理 |
三、摊贩、棚户取缔 |
第六节 民政职能 |
一、游民、贫难民管理 |
二、其他措施 |
第六章 警政与战后政治控制 |
第一节 “戡乱”背景下的社会治安 |
一、社会失序 |
二、警察的“维稳”与“肇乱” |
第二节 强化警务技术 |
一、警力配置 |
二、警用武器及其运用 |
三、警察情报网络的构建 |
第三节 推行警管区制 |
一、警管区制特点 |
二、警管区制运作 |
三、社会各界的挞伐 |
第四节 警察中的多重政治因素 |
一、内部力量的分化 |
二、时代骤变与警察抉择 |
第七章 战后南京警政建设绩效及其运行困境 |
第一节 警政推行之成效 |
一、警政理念的实践化 |
二、警政制度的法制化 |
三、城市控制的深入化 |
四、社会风气的向导化 |
第二节 警政推行之局限 |
一、警察的乱作为现象 |
二、警察的贪污渎职现象 |
第三节 战后南京警政的困境及调适 |
一、外部环境影响 |
二、内部因素制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振奋精神 加快转型 提升能力 干事敬业——对贵州信息通信业监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围绕大局, 机关行政管理水平在作风建设中提升 |
——以班子建设带队伍建设, 营造健康的行政管理环境 |
——深入基层、创先争优的良好作风明显增强 |
真抓实干, 营造“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工作环境 |
——以党风建设、政风建设、作风建设、文化建设促进内生动力 |
——狠抓行政综合管理, 在干事敬业中增比进位 |
(9)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目的意义 |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1.1.2 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管理现状 |
1.2.1 国外管理现状 |
1.2.2 国内管理现状 |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1.3.1 论文的写作思路 |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基本范畴界定 |
2.1.1 高速公路 |
2.1.2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 |
2.1.3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 |
2.2 与管理体制相关的基本理论 |
2.2.1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理论 |
2.2.2 组织结构形式理论 |
2.2.3 组织变革理论 |
2.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分析 |
3.1 贵州省高速公路体制演变及现状 |
3.2 贵州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
3.3 产生问题的因素分析 |
3.3.1 管理职能分析 |
3.3.2 权限划分分析 |
3.3.3 机构设置分析 |
3.4 国内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借鉴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贵州省高速公路(高等级)多元投资机制下行业监管对策 |
4.1 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4.1.1 保障公众出行利益的需要 |
4.1.2 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需要 |
4.2 监管的主要内容 |
4.2.1 微观规制 |
4.2.2 宏观规划 |
4.2.3 国有资产管理 |
4.3 监管主体的确定 |
4.4 监管的基本方式 |
4.4.1 高速公路市场化经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4.4.2 完善高速公路市场化经营及政府行业监管的思路 |
4.4.3 完善高速公路市场化经营及政府行业监管的具体措施 |
第五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贵州管局强化通信建设市场监管(论文参考文献)
- [1]昆明市网约车政府规制研究[D]. 申戬.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责任分工方案的通知[J].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3]羌族地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 张莞.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4]国家治理中大数据应用问题研究 ——以贵阳市为例[D]. 卢洪.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电信诈骗防范对策研究 ——以南京市通信管理局为例[D]. 史昱.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4)
- [6]战后南京警政研究(1945~1949)[D]. 段锐. 南京大学, 2014(05)
- [7]振奋精神 加快转型 提升能力 干事敬业——对贵州信息通信业监管的思考[J]. 李德明. 中国电信业, 2012(03)
- [8]监管漫话[N]. 李德明. 人民邮电, 2010
- [9]贵州省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张欢. 贵州大学, 2009(S1)
- [10]我眼中的五大关键词——解读王旭东部长2008年工作报告[J]. 李德明. 中国电信业,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