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艺术体操在我校普修课中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胡娟[1](2021)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研究》文中提出教育关系着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围绕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解决这一根本问题,需要我们的高校进一步坚持立德树,强化政治引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教育要树立全局意识,将立德树人内化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方面中去,要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2020年5月28日《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颁布,标志着高校各学科、各专业、各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学校体育者、课外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人才、体育科学研究人员等社会人才的主要阵地。而体操普修课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本研究以高校教育工作坚持立德树人为出发点,旨在构建出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进一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为研究对象,以《高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依据,结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发展需要以及体操普修课的课程特点,分析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构建必要性以及构建原则,研究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探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指标。初步探究在体操普修课中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实践,对体操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进行有益的尝试,为促进体操教学提供参考资料。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开展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结合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开展思政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2、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有:方向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3、本研究构建的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50个。这些指标可以作为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的教育内容。4、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一级指标为: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其中政治教育的二级指标有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教育的二级指标有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的二级指标有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个人品德教育、体育品德教育。5、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中与体操内容直接相关的有中国体操发展史、中国竞技体操夺金史、中国体操文化;遵守体操课程规定、遵守体操场馆管理规定、遵守体操考试规则;通过体操动作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规律、在体操动作的学习中学会抓主要矛盾、通过体操动作学习领会发展规律、体会体操动作结构与时间空间的辩证统一。最重要的内容是精益求精、正直善良、正确的胜负观、中国体操发展史、中国体操文化。其他内容都是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6、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体操普修课的教学实践可以从结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实施。
仇梦霄[2](2021)在《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中的融合与设计》文中指出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为贯彻落实课程思政教育方针指明了方向,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教学环节中的具体要求,结合体操课自身的特点,挖掘出体操课程中思政元素,按照“思政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要求,充分运用隐性教育“润物无声”的作用,实现思政元素合理地融入到教学大纲中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全国10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教学大纲进行分析研究,探寻“课程思政”与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契合点,挖掘体操中的思政元素,完成将思政元素融合在体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中的设计。最后通过调查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整理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任务及特点,以及对10所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挖掘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思政元素,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是符合当前国家提倡的教育理念,符合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符合当前高校课程改革的要求。2.将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融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挖掘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方法及改进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思政元素的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体操普修课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中的双重育人目标。3.通过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融合与设计的实施,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到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体操普修课中能够获得思政元素,并且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学习及工作过程中。通过访谈法了解到教师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教学设计的内容不够全面,思政元素挖掘不够深入的弊端和不足。4.“课程思政”目前还处于探索的阶段,还未完形成完整的制度体系,同时由于本人能力有限,对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思政元素挖掘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在教学设计上仍存在弊端和不足,今后需进一步加强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思政元素在体操普修课中的教学设计。
袁耀锋[3](2020)在《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现状与发展路径探幽》文中提出体操作为全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广东省高校无论是在学校领导重视程度、课程内容设置、体操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高校体操作为中小学体育课堂以及社区体操文化的输出源头,若不能有效规划其发展路径,促进高校体操的发展,构建体操人才的培养网络,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广东省中小学体操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东省13所本科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研究,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探索和思考,分析影响广东省13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广东省普通高校体操的蓬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所调查的广东省13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普遍不重视体操项目发展,缺乏经费支持,教学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时量不足、课程密度低、考核手段不全面的问题;2)教师年龄构建趋向老龄化,师资团队构建不合理;新生教师力量稀缺,缺乏新鲜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3)缺乏体操专用场馆,器材陈旧且缺乏保养,影响课堂的正常进行;4)缺乏体操人才引进策略,学生体操基础差,安全防护意识不足;5)体操赛事稀缺,高校间缺乏交流,赛事得不到教育厅的推广,竞赛内容难度设置不合理,竞赛观赏性不佳;运动员通级政策不够完善。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研究,提出如下策略:1)加大对体操项目的支持力度和资金的投入,专款专用。课程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内容设置、增加课时量、提高课程密度、注重培养学生教学能力;2)完善场馆与器材,定期检查保养,通过合理布置与安全教育,提高器材使用频率,降低教学风险性;3)构建合格师资队伍,丰富教师教研活动,定期进行体操教师培养,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人才引进公开透明,注重技能发展;4)加强体操宣传,提高大众对体操的认知,与中小学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在高校建立体操社团,拓宽体操发展的广度,扩大体操影响力;5)恢复体育高考体操选考项目,吸纳优秀体操生源,培养体操特长生;6)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联合,制定大中小学相互联系的体操赛制,丰富校园体操的比赛和交流,营造良好体操氛围,扩大影响力。
刘艳华[4](2020)在《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生百年,立于幼学”,现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是面向幼儿教育行业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幼儿体操是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体育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课程之一,课程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了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本文以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为研究对象,运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幼儿体操师资培养中教学内容选择以及教学方法运用的现状及问题,主要对幼儿体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作出优化,为更多开设幼儿体操课程的高校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促进幼儿体操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得出的结论:1当前高校幼儿体操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与采用的教学方法方面总体情况是不合理的。2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幼儿体操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竞技性问题,培养的幼儿体操师资不能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学校并未把能力培养、教学实践、保护帮助等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不全面;部分幼师学校教学内容还存在重复性教学的问题。3幼儿体操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常根据自身专长或经验,选用较常用或自己熟练的几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随意性较大;教师往往忽略对学生幼儿体操兴趣的培养,对可以提高学生能力,能够使学生情感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使用的较少;教师没有在课程的特点及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上突出重点,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教师也没有使学生习得教学方法到实际幼教工作中如何运用的能力,综合应用性不强。4幼儿体操教学内容应进行优化整合。优化结果:教学内容选择上根据学生与社会需求,针对适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在促进学前学生技能发展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并注重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培养。技术部分中把能力培养、实习与身体素质练习等增设到教学内容中;理论部分除了传授幼儿体操知识外增设幼儿体操课程理论设计、视频制作与音乐剪辑、幼儿体操常见创伤的预防及处理、幼儿体操场地器械的合理布置等以满足学生的需求。5幼儿体操教学方法需要优化。优化结果:教师应加大对学生能力培养途径方法的研究力度;选用教学方法时考虑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转换教学方法;强调多使用情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师让学生进入教师角色以提高对幼儿教学的敏感性;加强多元应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巧妙让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到实际幼教工作中的应用能力,以满足学生日后参加幼儿教学工作的需求。在教学考核评价上,主要从5个方面展开对学生的评价。
刘世磊[5](2019)在《我国近现代学校体操教学演变特征及其当代启示 ——价值取向的视角》文中认为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首要和直接途径。本文以体操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法研究现实问题”为研究范式,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对价值主体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指引作用的价值取向为视角,梳理我国近现代学校体操教学的发展脉络与演变特征,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然后对接现实,提出目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价值取向下的学校体操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促进我国学校体操教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的基本思路为历史法的现实问题研究,即以现存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用历史法研究现实问题。首先,说明过去、解释现在和预测未来:梳理我国近现代学校体操教学的发展脉络,总结其演变特征,获取有益的启示;其次,审视当今、把握现状:深入研究我国目前的学校体操教学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改革提供依据;最后,以史为鉴、对接现实、解决问题:吸取历史教训,立足国情,借鉴范例,探索新形势下我国学校体操教学出路。基于上述研究思路展开研究,所得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一)体操具有独特的动作结构和功能属性,对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促进全面发展、培育健全人格等具有独特的功能价值,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其他运动项目不可替代的。而价值主体的价值取向对人们的价值活动起到定向、引导、规范等作用,体操作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深受学校体操教学价值取向的影响。体操教学价值取向的形成与价值主体的需要、价值客体的功能、价值主体的意识密切相关。体操教学价值取向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学校体育、学校教育等价值取向的下位概念,与其上位层级的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二)价值取向视角下的百余年学校体操教学展演特征为:价值取向对学校体操教学的“强制约性”;价值取向影响下体操教学地位的“W”型发展;体操教学功能价值与体操教学价值取向的“对应性”;价值取向的偏颇造成了体操教学内容选择的“片面性”;师资水平决定体操教学既定价值的实现;物质环境是体操教学价值实现的保障。(三)价值取向下的体操教学演变特征给予我们的经验与启示:价值取向立本求实;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师资队伍提质增量;教学地位名位相符;物质环境改善优化。(四)发展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目前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和体操教学的价值取向。体操教学独特的功能价值使其能够承担一定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为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做出独特的个性化贡献。而目前的学校体操教学现状令人堪忧,这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不利。教学内容开展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安全问题、场地器材、师资状况是制约体操教学的主要因素。(五)国内外学校体操教学的典型经验为改革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中国内:“育人为本”“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操教学价值取向;学校领导重视保障了体操教学各因素的有效落实;举办学生家长知识讲座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配合;“体操版的大课间”很好地补充了体操教学。国外:在培养适应现在与未来社会发展的人的总目标下,以“终身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社会化”等为价值取向开展体操教学;体操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时约为体育课时的1/4);器械体操/竞技体操(垫上运动、单杠、双杠、支撑跳跃、平衡木等)为主的体操教学内容。(六)我国学校体操教学的改革建议:确立“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学校体操教学价值取向;构建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技巧运动和器械体操为主的体操教学内容体系;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双管齐下,建设适应“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体操师资队伍;健全完善“四位一体”、满足“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需求的体操教学器材设施;创新适合“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课堂教学+体操大课间”“课堂教学+体育俱乐部”“课堂教学+体育俱乐部+体操大课间”“课堂教学+体校训练”“课堂教学+体校训练+体操大课间”等体操教学发展模式。
苗鸿涛[6](2019)在《在体操课教学中运用扁带操的效果分析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体操被誉为运动之父,其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体操运动能够全面发展大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和终生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本人切身体会,发现目前我国高校体操教学一直在走下坡路,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体操课教学内容难度大、枯燥无味且体操教师过多注重竞技体操技术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忽视了对学生体操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的体操训练变得稍显被动,短时间内难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学场地、器械要求较高,很多高校并没有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体操教师教学手法单一、教学组织形式老旧,课堂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无法激发学生对体操锻炼的兴趣等。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体操课的现状,本文创造性地把新兴户外运动走扁带加以音乐和操舞动作,在团队的通力合作下创编出了一套扁带操,并创新性地将其引入到高校体操课教学中,以期能够对高校体操教学的革新提供一点借鉴。本文以扁带操在体育院校体操课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高校体操课现状与户外运动发展现状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我国高校体操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扁带操的创编。运用访谈法对扁带操引入高校体操教学的可行性及实验指标的筛选走访相关领域专家,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对扁带操引入高校体操教学进行为期八周的教学实验,运用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实验前后学生各方面指标及反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扁带操的融入能够显着提高体操课学生的核心稳定性。通过将扁带操融入到体操课教学中,经过八周的教学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核心稳定性有非常显着性提高。(2)扁带操的融入能够显着提高体操课学生的平衡能力。通过将扁带操融入到体操课教学中,经过八周的教学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平衡能力有显着性提高。(3)扁带操的融入能够显着提高体操课学生的下肢肌群稳定性。通过将扁带操融入到体操课教学中,经过八周的教学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下肢肌群稳定性有非常显着性提高。(4)扁带操的融入能够显着提高体操课学生的灵敏素质。通过将扁带操融入到体操课教学中,经过八周的教学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灵敏素质有非常显着性提高。(5)扁带操的融入能够显着提高体操课学生的体操技能考核成绩。通过将扁带操融入到体操课教学中,经过八周的教学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的技巧、单杠、双杠考核成绩有显着性提高,实验组学生的跳马考核成绩有非常显着性提高。(6)扁带操的融入对学生的肺活量、柔韧素质和耐力素质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性提高。
张峰[7](2019)在《“健康第一”理念下南京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所提倡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丰富和发展公共体育的内涵,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普通高校大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问题,进行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为教学改革注入新的教育理念,解决传统体育模式下体育课程内容同质化、教学模式单一化,为普通高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师大)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南师大现行的公共体育课程模式、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外活动、体育师资队伍、场地设施等情况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法为: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分析以及逻辑分析等。本文的理论依据为教育部2002年8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健康第一”理念下,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在“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理念下,南师大公共体育课程的内涵等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教学质量和效果得到了提高。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基本得到落实,完成情况良好。其中主要创新与实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南师大教学大纲文本结构的更改,促使教学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考核评价更加合理。其次是运动训练课程班、艺术类课程与“校级精品课程”花样跳绳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并提升运动技术技能,也带动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最后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高,有利于学术传承,多媒体技术在课内外的使用,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业务能力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南师大在大学体育内涵建设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未到达预期的设想,因此内涵建设还需要继续完善以下几个方面:“健康第一”理念认识不够深刻,体育教学目标着重强调运动技能目标,忽视了“健康第一”理念下运动参与、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领域的目标。体育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开设新型项目和课时比较少,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不高,课外活动内容没有针对女生多的特点进行开设,影响“健康第一”理念下运动技能目标的实现。教学方法传统,考核评价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和个性,忽视了“健康第一”理念下的“以人为本”的内涵。教师队伍中缺少年轻有活力的青年教师;师生配备比不能达标。体育场地设施种类基本齐全,但体育场地年久失修,器材破旧,场馆收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马洪秀[8](2018)在《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程建设改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2011年4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中专升格为大专高职院校,步入高校行列时间不长,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的艺术体操课,需要加强课程的建设以适应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办法以及教学条件等方面,比对同类院校该课程的建设情况,诊断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艺术体操课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当前济南幼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体操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艺术体操的教学内容存在滞后,出现与时代发展和岗位需求脱节的现象;艺术体操教学方法和考核也存在陈旧、单一的现实问题;教学软硬件条件均呈现不足,师资队伍出现紧缺、断层现象。提出改革建议:1.按照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方案设置要求,紧密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综合进行艺术体操课程由学科型向职业能力导向转变,提高与专业特点相适应的体育素养。进一步明确职业精神培养目标在艺术体操教学目标中的首要位置,以学定教,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艺术体操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检验幼儿教师能否科学组织幼儿园早操与户外体育活动,能否胜任幼儿教师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要进一步完善,构建科学、合理、完整的体系。
李菲[9](2017)在《重塑技术技能在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的地位 ——以湖南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体操之所以有着“运动之父”的美誉,是由体操独特的运动性质所决定的。通过体操的练习,能够发展柔韧、灵敏、力量、协调等多项基本素质。但近些年,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出现“边缘化”趋势,即体操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所减少、动作难度下降、教学时数减少以及教学质量下降,使得体操课程中技术技能的地位和作用正在被弱化。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六所高师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的开展状况、学生对技术技能的认知状况和掌握情况,以及教师对技术技能在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的地位被忽视原因的见解基础上,对技术技能地位被忽视的现象提出相关措施,为体操的发展及其他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如下:1.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技术动作大幅度删减、难度明显降低、教学质量下降以及学生体操技术动作完成情况及技能掌握情况有待提高是其地位被忽视的实然状态。2.技术技能被忽视的主要诱因:课时数减少、师资短缺、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考核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场地和器材缺乏、欠缺比赛和表演活动及经费投入过少。3.技术技能地位被忽视的负向影响:技术技能的认知不足,课程边缘化倾向严重;技术技能水平得不到提升,体操价值得不到挖掘、体操教学现状出现恶性循环以及体操教学安全事故得不到有效的预防。4.重塑技术技能在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地位的措施:在高层次“快乐体操”的基础上,加强对体操课程中技术技能重要性的再认识;适当的增加体操教学时数,为技术技能教学质量提供保障;适当的增加技术技能内容教学;加强师资建设,为技术技能教学提供保障;改进体操普修课程评价方式;完善体操教学场地和器材;增加表演与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适当的增加经费的投入。
方奇[10](2017)在《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文中研究指明学校艺术体育是落实当前学校素质教育理念,切实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人文艺术素养,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内容之一。近些年,在我国体育与艺术融合发展的热潮之下,在以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为中国教育工作的重要构成当中,学校艺术体育被看作是一只生力军,能在学校教育实践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为具体研究学校体育中与艺术相关的体育项目的问题,特别是研究学校艺术体育的发生形态、演进历史、关联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当代艺术体育流行的衍生现象等综合演进问题时,需要引入“艺术体育”的概念来立论论证分析的逻辑性,这也倒逼出对“艺术体育”概念的重新审视,以及对“学校艺术体育”的学理基础及理论体系的必要探究。本课题旨在以中国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为背景,以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变发展为主线,通过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成就与经验相结合,系统地研究演进发展的整体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和理论与实证、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逻辑分析方法,运用教育学、体育学和社会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沿着“是什么?是什么样?为什么?现在什么样?将来会如何?”的研究思路,即回答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起点是什么?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不同时期演进成什么样?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为什么如此演进?当代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有哪些实例现象?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将来还会如何演进?的五大核心问题来深入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重新定义“艺术体育”的概念,认为“艺术体育”的一般化定义是指在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上,以形塑身体之美引发人们产生美感进而激发参与兴趣为直接目标的身体活动。“学校艺术体育”的狭义概念是指在校内外场域环境下,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为实现发展学生身体能力和美感素质的教育目的,所进行的以视听构式编排手段、姿态动作展示为途径的具有一定鉴赏和审美文化价值的身体活动。2.依据在学校体育健康课程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开展的难易程度,“学校艺术体育”可分为基础类学校艺术体育、主体类学校艺术体育和外延类学校艺术体育三类;“学校艺术体育”具有健身性、审美性、形象性和教育性的基本特征。3.“舞”在一定程度上能被理解为是学校艺术体育起源的萌发,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是基本起源于“舞”(包含有舞体动作、舞蹈样态、舞武式身体训练)的一种萌发状态。其中,乐舞能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开创了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发生的最初样式。而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生成时的历史现象,主要表现为一种“体操文化兴行”的历史事实。4.基于特定历史时期变化和学校艺术体育各项目形式在国内产生或引入、兴起或流行的时间点,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可划分为孕育期(1840-1911年)、生成期(1912-1948年)、形成期(1949-1976年)、外生式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内涵式发展期(21世纪至今)五个主要的演进发展阶段。我国学校艺术体育形成的演进形态是一个从原生发展、到次生发展、再到再次生发展的相对自然历史发展过程,表现在:孕育期为专注于“强种保国”使命的原生型演进形态、生成期为受益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蒙型演进形态、形成期为涵化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次生型演进形态、外生式发展期为立足于解放思想精髓的行动型的演进形态、内涵式发展期为着重于人本关怀理念的成熟型演进形态。5.分析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过程中的演进关联因素,在演进动因方面,宏观上,社会环境变化是影响演进发展的外部因素;中观上,学校体育的变革要求是主导演进发展的内部因素;微观上,受益主体的本体诉求(学生的个性需要)是推进演进发展的直接因素。在演进模式方面,主要有资源主导型、技术主导型、文化主导型三种演进模式。在演进规律方面,演进历程主要呈现出波浪式向前运动的演进规律,简称“波动”演进规律,表现有历史时间维度上的阶段式演进、个体及个体间质性维度上的互促共进式演进、空间量性维度上的扩散式演进三种形式。在演进关系方面,主要是社会、学校、学校体育、学校艺术体育及学生之间的一种“社会生态依存”关系。6.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发展所形成的三种演进模式均能在当代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现实演进过程中找到对应的实例,包括:资源主导型演进模式中的我国学校“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演进、健美操政府主导制管理和啦啦操半市场化运作管理的演进;技术主导型演进模式中的基于学生主体的健美操和啦啦操联动性竞赛的演进、校园选拔类竞赛的演进;文化主导型演进模式中的体操类项目集约平台活动的演进、校园品牌创建和课程营销的演进。这些演进实例形成了在指导思想、管理经验、赛事活动、品牌宣导、市场营销等方面鲜明的实例实效和积累经验。7.预判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未来演进发展趋势,认为存在“以生为本、以融为纲、宽口径、求质量、重生态”的基本理念。在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发展的前进方向会主要朝着“回归”、“扩展”和“创新”的三大方向发展。在所昭示的三大前进方向的引领下,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发展呈现出一种“三叶草”式的发展态势,这种“三叶草”式的发展态势从规范化的学术术语上说,就是一种“三位一体”式的基本发展态势。
二、艺术体操在我校普修课中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艺术体操在我校普修课中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高校教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的中心地位 |
1.1.2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
1.1.3 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是实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
1.1.4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亟待研究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核心概念界定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理论基础 |
1.4.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1.4.2 隐性教育理论 |
1.4.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 |
1.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
1.5.1 研究的创新点 |
1.5.2 研究的难点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访谈法 |
2.2.3 德尔菲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3 研究技术路线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
3.1.1 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 |
3.1.2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思政教育价值的独特性 |
3.1.3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
3.2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 |
3.2.1 方向性原则 |
3.2.2 时代性原则 |
3.2.3 系统性原则 |
3.2.4 科学性原则 |
3.3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相关指标筛选 |
3.3.1 政治教育指标的筛选 |
3.3.2 思想教育指标的筛选 |
3.3.3 道德教育指标的筛选 |
3.4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初步框架 |
3.5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构建 |
3.5.1 第一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5.2 第二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5.3 第三轮专家调查结果与分析 |
3.5.4 内容体系最终确定 |
3.6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相关指标分析 |
3.6.1 政治教育指标的分析 |
3.6.2 思想教育指标的分析 |
3.6.3 道德教育指标的分析 |
3.7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权重分析 |
3.7.1 一级指标权重分析 |
3.7.2 二、三级指标权重分析 |
3.8 课程思政内容体系融入体操普修课教学实施探究 |
3.8.1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的实践分析 |
3.8.2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体操普修课教学过程的实践分析 |
3.8.3 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体操普修课教学方法的实践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中的融合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相关概念界定 |
1.2.2 国内研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对比分析法 |
2.2.4 专家访谈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任务与特点 |
3.1.1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任务 |
3.1.2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特点 |
3.2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教学大纲分析 |
3.2.1 教学课时分布情况 |
3.2.2 课程与教学目标 |
3.2.3 教学内容设置 |
3.2.4 教学课程考核评价设置 |
3.3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与特点 |
3.3.1 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
3.3.2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3.4 思政元素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价值与契合 |
3.4.1 思政元素融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价值 |
3.4.2 思政元素与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的契合 |
3.5 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
3.5.1 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教学设计 |
3.5.2 教学设计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应用 |
3.6 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设计及应用的反馈 |
3.6.1 专家对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设计的反馈 |
3.6.2 教师对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应用的反馈 |
3.6.3 学生对课程思政在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学应用的反馈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教学设计调查问卷》学生问卷 |
附录2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的融合与设计》教师访谈表 |
附录5 《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中教学设计效果评价表》设计效果专家评价量表 |
致谢 |
(3)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现状与发展路径探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研究 |
2.2 国内高校研究现状 |
2.3 国外高校体操课程现状的研究 |
2.4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现状分析 |
4.1.1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学现状 |
4.1.2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师资现状 |
4.1.3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场地器材现状 |
4.1.4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相关竞赛开展现状 |
4.1.5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社团开展现状 |
4.2 影响广东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因素分析 |
4.2.1 影响广东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外部因素 |
4.2.2 影响广东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内部因素 |
4.3 加快广东省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对策 |
4.3.1 改变群众对体操的固有观念 |
4.3.2 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场地器材 |
4.3.3 增加体操课程课时量,丰富内容设置,创新教学方法 |
4.3.4 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 |
4.3.5 将体操纳入体育高考选考项目 |
4.3.6 完善高校体操赛事 |
4.3.7 与中小学,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优势互补 |
4.3.8 搭建互联网体操教学网络 |
4.3.9 创办体操社团,体操项目亲民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C 效度问卷 |
附录D 专家访谈提纲 |
9 个人简历 |
(4)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理论依据 |
1.1.2 现实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定义 |
2.2 幼儿体操相关研究综述 |
2.2.1 幼儿体操的功能 |
2.2.2 幼儿体操开展情况的研究 |
2.2.3 幼儿体操教材的研究 |
2.2.4 高校幼儿体操教师师资方面的研究 |
2.2.5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的研究 |
2.2.6 幼儿体操教学方法的研究 |
2.2.7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高校幼儿体操课程教学情况的调查 |
4.1.1 幼儿体操课程开设情况 |
4.1.2 高校幼儿体操师资队伍情况 |
4.1.3 学校对幼儿体操课程的重视程度 |
4.1.4 幼儿体操场地器材与满足程度调查 |
4.1.5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情况 |
4.1.6 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及认知调查 |
4.1.7 教师对学生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
4.1.8 幼儿体操教学评价方式与考核内容情况 |
4.2 幼儿体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4.2.1 幼儿体操专职教师缺乏,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
4.2.2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重视不足 |
4.2.3 教学方法使用较随意,没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
4.2.4 缺乏系统、全面的幼儿体操教材 |
4.2.5 幼儿体操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
4.2.6 幼儿体操课程学时分配不合理,教学工作不能有序开展 |
4.3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理论性研究 |
4.3.1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必要性 |
4.3.2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依据 |
4.3.3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应遵循的的原则 |
4.4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结果 |
4.4.1 幼儿体操教学内容的优化结果 |
4.4.2 幼儿体操教学方法的优化结果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我国近现代学校体操教学演变特征及其当代启示 ——价值取向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选题依据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相关问题说明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二、研究范围界定 |
三、研究视角界定 |
第四节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思路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主要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一章 体操价值及体操教学价值取向辨析 |
第一节 体操及其结构、功能和价值 |
一、体操及其结构、功能 |
二、体操价值 |
第二节 体操教学价值取向辨析 |
一、主体需要与体操教学价值取向 |
二、客体功能与体操教学价值取向 |
三、主体意识与体操教学价值取向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我国近代价值取向下的学校体操教学演变 |
第一节 “军国民”体操教学价值取向下的学校体操教学 |
一、“军国民”体操(体育)价值取向形成与体操课程的引入 |
二、“军国民”体操教学价值取向下的学校体操教学发展状况 |
第二节 “自然主义”体操教学价值取向下的学校体操教学 |
一、“自然主义”体操教学价值取向的形成 |
二、“自然主义”体操教学价值取向下学校体操教学发展状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我国现代价值取向下的学校体操教学演变 |
第一节 “主智主义”体操教学价值取向下的学校体操教学 |
一、“主智主义”体操教学价值取向形成与苏联体操模式引入 |
二、“主智主义”体操教学价值取向下学校体操教学发展状况 |
第二节 “健康第一”体操教学价值取向下的学校体操教学 |
一、“健康第一”体操教学价值取向的形成 |
二、“健康第一”体操教学价值取向下学校体操教学发展状况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操教学的演变特征 |
一、价值取向对学校体操教学的“强制约性” |
二、价值取向影响下体操教学地位的“W”型发展 |
三、体操教学功能价值与体操教学价值取向的“对应性” |
四、价值取向的偏颇造成了体操教学内容选择的“片面性” |
五、师资水平决定体操教学既定价值的实现 |
六、物质环境是体操教学价值实现的保障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操教学当代启示与改革探索 |
第一节 我国近现代学校体操教学演变的当代启示 |
一、价值取向立本求实 |
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
三、师资队伍提质增量 |
四、教学地位名位相符 |
五、物质环境改善优化 |
第二节 目前我国学校体操教学价值取向及体操教学应然贡献 |
一、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及学校体操教学价值取向 |
二、体操教学对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然贡献 |
第三节 我国学校体操教学对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实然状态 |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
二、调查结论 |
第四节 学科核心素养价值取向下我国学校体操教学改革探索 |
一、我国学校体操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 |
二、国外部分教育发达国家学校体操教学成功经验 |
三、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我国学校体操教学改革思路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一、主要结果与结论 |
二、主要创新点 |
三、研究局限性及今后努力方向 |
附录1 访谈/咨询专家名单统计表 |
附录2 我国小学体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附录3 我国初中体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索引 |
个人简历 |
(6)在体操课教学中运用扁带操的效果分析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有关户外运动的研究 |
2.1.1 关于户外运动概念的相关研究 |
2.1.2 关于我国户外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 |
2.1.3 关于国外户外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 |
2.2 关于户外运动走扁带的相关研究 |
2.3 关于我国体操课教学现状的研究 |
2.3.1 体操普修课程目标的现状分析 |
2.3.2 体操教学内容的现状分析 |
2.4 关于国外体操课教学现状的研究 |
2.5 关于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 |
2.6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实验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扁带操的内容设计 |
4.1.1 学生对体操课及走扁带运动的认知情况分析 |
4.1.2 扁带操内容设计的理论依据 |
4.1.3 扁带操成套内容的结构 |
4.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指标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2.1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高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2.2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重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3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肺活量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4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核心稳定性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5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平衡能力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6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下肢肌群稳定性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7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灵敏素质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8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柔韧素质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9 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耐力素质的测试结果与对比分析 |
4.10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体操成套动作考核结果与对比分析 |
4.11 实验后学生对扁带操的满意度与反馈分析 |
4.11.1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扁带操喜爱程度的调查分析 |
4.11.2 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扁带操效果的反馈分析 |
4.11.3 实验后学生愿意继续学习扁带操的参与程度调查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调查问卷(一) |
附录B 调查问卷(二) |
附录C 效度专家评价表 |
附录D 实验指标筛选表 |
附录E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F 访谈专家信息表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健康第一”理念下南京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绪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3.1 “健康第一” |
1.3.2 公共体育教学 |
2 文献综述 |
2.1 “健康第一”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
2.2 “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有关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的文献回顾 |
2.3 “健康第一”与发展身体素质的相关研究回顾 |
2.4 国外体育教育指导思想研究回顾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据统计法 |
3.2.5 案例分析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南师大公共体育教学发展概况 |
4.1.1 南师大着名教育家的体育思想研究 |
4.1.2 南师大公共体育课程发展历程回顾 |
4.2 “健康第一”理念下南师大公共体育课教学基本情况 |
4.2.1 体育教学指导思想与教学目标 |
4.2.2 体育教学模式 |
4.2.3 公共体育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 |
4.2.4 体育课教学方法 |
4.2.5 体育课教学考核与评价 |
4.3 “健康第一”理念下影响公共体育教学开展的因素 |
4.3.1 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
4.3.2 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条件 |
4.3.3 公共体育课教学学生的调查结果分析 |
4.3.4 公共体育课教学情况的实证研究 |
4.4 “健康第一”理念下他山之石的借鉴 |
4.4.1 教学指导思想的比较 |
4.4.2 公共体育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
4.4.3 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合理程度的比较 |
4.4.4 体育教学内容的比较 |
4.5 “健康第一”理念下南师大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存在的优点与不足 |
4.5.1 “健康第一”理念下体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及其优点 |
4.5.2 “健康第一”理念下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之处 |
4.6 “健康第一”理念下南师大体育教学改革思路和改革措施 |
4.6.1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思路 |
4.6.2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程建设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2.1 艺术体操的定义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3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2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程现状分析 |
3.1 艺术体操课课程基本情况 |
3.1.1 课程性质 |
3.1.2 学情分析 |
3.1.3 教师情况分析 |
3.2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课程现状 |
3.2.1 艺术体操教学目标现状分析 |
3.2.2 艺术体操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
3.2.3 艺术体操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
3.2.4 艺术体操教学考核内容与方法现状分析 |
3.2.5 艺术体操学时安排现状分析 |
3.3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3.3.1 艺术体操课程的教学目标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和目标导向 |
3.3.2 教学内容存在滞后,与幼儿园岗位实际需要脱节的现象 |
3.3.3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传统,缺乏创新 |
3.3.4 考核评价不全面、不科学 |
3.3.5 教学条件均呈现不足,师资出现紧缺、断层现象 |
4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课程诊改建议 |
4.1 艺术体操教学目标改革 |
4.1.1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 |
4.1.2 学校体育一般目标 |
4.2 艺术体操教学内容改革 |
4.2.1 体操教学内容指标的拟定 |
4.2.2 艺术体操教学内容优化的程序 |
4.2.3 艺术体操优化后的教学内容结构及分析 |
4.3 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
4.4 考核评价办法的改革 |
4.4.1 教师满意度 |
4.4.2 学生满意度 |
5 结论 |
5.1 工学结合,知行合一 |
5.2 构建完善课程体系 |
5.3 以学定教,学以致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9)重塑技术技能在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的地位 ——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的概述 |
1.3.2 体操技术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3 体操技能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4 体操普修课程的相关研究综述 |
1.4 个人见解 |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技术技能本质透析 |
3.1.1 体操技术的内容与特征 |
3.1.2 体操技能的内容与特征 |
3.2 技术技能在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地位被忽视的实然状态 |
3.2.1 技术方面 |
3.2.2 技能方面 |
3.3 技术技能在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地位被忽视的主要诱因 |
3.3.1 课程设置因素 |
3.3.2 师资因素 |
3.3.3 学生因素 |
3.3.4 环境因素 |
3.3.5 比赛与表演因素 |
3.4 技术技能在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地位被忽视的负向影响 |
3.4.1 技术技能认知 |
3.4.2 技术技能水平 |
3.5 技术技能在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地位提升的依据 |
3.5.1 学校建设的需要 |
3.5.2 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3.5.3 体操项目发展的需要及其它运动项目学习的需要 |
3.5.4 提高生活技能的需要 |
3.6 重塑技术技能在高师体育院系体操课程中地位的措施 |
3.6.1 在深层次“快乐体操”的基础上,加强对体操课程中技术技能重要性的再认识 |
3.6.2 适当增加体操教学时数,为技术技能的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
3.6.3 适当的增加技术技能内容的教学 |
3.6.4 加强师资建设,为技术技能的教学提供保障 |
3.6.5 改进体操普修课程评价方式 |
3.6.6 完善体操教学场地和器材 |
3.6.7 增加表演与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 |
3.6.8 适当的增加经费的投入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致谢 |
(10)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2.1 体育与艺术集合性问题的基础概念研究 |
1.2.2 体育与艺术集合性问题的基本内容研究 |
1.2.3 综合评述 |
1.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1 系统演化理论 |
1.4.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1.4.3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假设 |
1.7 研究思路 |
1.8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2.相关概念 |
2.1 学校体育的内涵理解 |
2.1.1 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学校体育 |
2.1.2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学校体育 |
2.2 艺术体育的定义及辨析 |
2.2.1 艺术体育现有定义分析 |
2.2.2 艺术体育相似概念辨析 |
2.2.3 艺术体育概念重新定义 |
2.3 学校艺术体育的概念界定及说明 |
2.3.1 学校艺术体育的界定 |
2.3.2 学校艺术体育的内容与分类 |
2.3.3 学校艺术体育的基本特征 |
2.4 小结 |
3.历史与定位: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历史溯源 |
3.1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基本起源 |
3.2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发生样式 |
3.3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生成的历史状况 |
3.4 小结 |
4.选择与发展:我国学校艺术体育不同时期的演进形态 |
4.1 划分演进不同阶段的依据及确定 |
4.1.1 基于特定历史时期变化的边界来划分 |
4.1.2 基于学校艺术体育各项目形式在我国的引入及兴起来划分 |
4.1.3 我国学校艺术体育演进不同阶段的确定 |
4.2 各个时期的具体演进形态 |
4.2.1 孕育期(1840-1911 年):专注于“强种保国”使命的原生型演进形态 |
4.2.2 生成期(1912-1948 年):受益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启蒙型演进形态 |
4.2.3 形成期(1949-1976 年):涵化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次生型演进形态 |
4.2.4 外生式发展期(20 世纪70 年代末-90 年代):立足于解放思想精髓的行动型演进形态 |
4.2.5 内涵式发展期(21世纪至今):着重于人本关怀理念的成熟型演进形态 |
4.3 小结 |
5.碰撞与交融: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关联 |
5.1 演进动因 |
5.1.1 社会环境变化的外在影响 |
5.1.2 学校体育变革的内在主导 |
5.1.3 受益主体的本体诉求 |
5.2 演进模式 |
5.3 演进规律 |
5.4 演进关系 |
5.5 小结 |
6.承传与创新:当代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现实演进的实例呈现 |
6.1 资源主导型演进模式 |
6.1.1 实例一:我国学校“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演进 |
6.1.1.1 西方“大体操”发展思想的资源 |
6.1.1.2 我国“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形成 |
6.1.1.3 我国学校“大体操”协同化发展思想的渗入 |
6.1.2 实例二:健美操政府主导制管理和啦啦操半市场化运作管理的演进 |
6.1.2.1 政府主导制管理: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CSARA) |
6.1.2.2 半市场化运作管理:全国啦啦操委员会(CCA) |
6.2 技术主导型演进模式 |
6.2.1 实例一:基于学生主体的健美操和啦啦操联动性竞赛的演进 |
6.2.1.1 健美操国际赛及国内联赛、冠军赛、锦标赛制 |
6.2.1.2 啦啦操国内联赛、冠军赛、锦标赛制 |
6.2.2 实例二:校园选拔类竞赛的演进 |
6.2.2.1 青岛啤酒NBA啦啦操校园选拔 |
6.3 文化主导型演进模式 |
6.3.1 实例一:体操类项目集约平台活动的演进 |
6.3.1.1 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 |
6.3.1.2 湖南省学生阳光体操节 |
6.3.2 实例二:校园品牌创建和课程营销的演进 |
6.3.2.1 “啦啦操+足球”进校园:“一校一球一操”与“一校一品” |
6.3.2.2 “Adidas Dance”健身操舞校园课程 |
6.4 小结 |
7.关照与展望: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趋势 |
7.1 基本理念 |
7.2 前进方向 |
7.3 发展态势 |
7.4 小结 |
8.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
8.1 研究结论 |
8.2 不足之处 |
9.参考文献 |
10.附录 |
1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12.致谢 |
四、艺术体操在我校普修课中开展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研究[D]. 胡娟.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2]课程思政在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中的融合与设计[D]. 仇梦霄. 天津体育学院, 2021
- [3]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现状与发展路径探幽[D]. 袁耀锋.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4]幼儿体操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优化的研究[D]. 刘艳华.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6)
- [5]我国近现代学校体操教学演变特征及其当代启示 ——价值取向的视角[D]. 刘世磊. 福建师范大学, 2019
- [6]在体操课教学中运用扁带操的效果分析 ——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D]. 苗鸿涛. 广州体育学院, 2019(09)
- [7]“健康第一”理念下南京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D]. 张峰.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8]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操课程建设改革研究[D]. 马洪秀. 山东体育学院, 2018(02)
- [9]重塑技术技能在高师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程中的地位 ——以湖南省为例[D]. 李菲.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10]论我国学校艺术体育的演进[D]. 方奇.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