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响沙与粒径特征和风选程度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蒲鸥,吴红华,李正农,宫博,黄斌[1](2021)在《风沙对结构冲击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提出沙尘暴本质为风携沙的气固两相流,对建构(筑)物产生的作用力由风荷载和沙粒的冲击荷载组成。遗憾的是,目前的结构抗风设计仅考虑风荷载作用,忽略了沙粒对结构的冲击效应,且因为研究手段有限,目前的研究成果不足以全面地反映风沙对结构物冲击行为的机理。文中将沙粒的冲击行为研究现状分为3部分:冲击前沙粒的运动、冲击时的接触碰撞以及冲击后的冲蚀磨损,以此概述了风沙对结构物冲击行为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将数学模型推导、风沙风洞试验、现场实测、数值模拟4个方面系统结合,综合开展风沙流及沙粒对结构的冲击机理及冲击作用研究的展望。
陈麦池,张捷,张宏磊,高林[2](2019)在《鸣沙景观的地理分布及发声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鸣沙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和自然景观,被认为是一种极具科学奥秘的自然遗产与地质景观,更是一种独特的声景观(soundscape)和重要的旅游资源与旅游景观。回顾和总结国内外鸣沙报导的最新发现和科学进展,总结全球鸣沙的地理分布,发现了其分布特征。鸣沙机理的探索依然是科学热点,但方兴未艾,迄今尚无系统完整而普遍认同的科学解释。基于摩擦发声、气垫发声、剪切面发声、压电发声、共鸣箱发声等5种鸣沙的主要发声假说,结合现代实验室的科学试验,归纳出剪切运动发声、沙粒结构可鸣性、共鸣箱共鸣的鸣沙机理。展望未来的鸣沙景观研究与应用,有必要系统研究鸣沙地质景观、鸣沙声景观和鸣沙旅游景观的多元视角的领域实践,全面探讨鸣沙的科研科考、科普教育、游憩审美、经济开发等理论价值和现实功能。
韩菲[3](2017)在《中国北方沙漠鸣沙特征对比及其成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鸣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其发声机制尚未被经过科学地解释。中国的鸣沙主要分布在北方弧形沙漠地区,但目前缺乏不同地区鸣沙和哑沙的相对系统的对比研究。本文选取了中国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内蒙古翁牛特勃隆克玉龙沙湖响沙、鄂尔多斯银肯响沙、阿拉善巴丹吉林巴润宝日陶勒盖鸣沙、甘肃敦煌鸣沙山及新疆库姆塔格沙漠和敦煌鸣沙山东北部的哑沙沙漠作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实验室内粒度组分分析、矿物分析(XRD)、电镜扫描(SEM)和X射线能谱仪(EDS)的方法,对采样区鸣沙和哑沙的地貌地形条件、机械组成、砂粒表面微特征及其他外部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探讨鸣沙鸣响的成因。鸣沙也会发育在迎风坡,如翁牛特勃隆克玉龙沙湖响沙的样品就采自迎风坡上。这与马玉明(2000)提出的“共鸣箱”理论中的“响沙都发育在背风坡向阳面”不一致。所有采集的鸣沙沙样发育的沙丘都紧邻湖泊或泉水,而两处哑沙样品附近没有水源。巴润宝日陶勒盖鸣沙的砂粒粒度成分最粗,中砂和粗砂含量最高,达到了93%以上;而鄂尔多斯银肯响沙沙样的粒度成分最细,极细砂和细砂总含量达到了77%以上。鸣沙大致都为正偏,哑沙全部为负偏。敦煌鸣沙山沙样的分选性最好,<0.4,分选性最差的是敦煌鸣沙山东北部哑沙沙样,>0.55。所有鸣沙和哑沙样品的峰态值都在0.95左右,而巴丹吉林巴润宝日陶勒盖鸣沙样品的峰态值略低。所有鸣沙样品和哑沙样品都主要由石英和长石构成,达到了70%和95%以上,但鸣沙和哑沙的主要差别在于所含的次要矿物不同,哑沙都不含有高岭石、钠长石、微斜长石和方解石这些次要矿物,而鸣沙中都含有这些次要矿物,含量范围在1%-10%之间。鸣沙和哑沙样品的球度值、圆度值和标准差都相差不大。鸣沙和哑沙样品表面都会有孔洞(坑)出现,但是出现频率很低,所以孔洞(坑状)结构不是鸣沙的特殊特征,而鸣沙沙样样品颗粒表面上发育了比哑沙更多的鳞状翻卷解理薄片、硅质鳞片和裂隙,最高含量分别达到了55%、35%和40%,而翻卷解理薄片并不主要由Si O2构成,而主要是石英和一定量的长石构成。以上这些因素可能是造成鸣沙鸣响的原因,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证实。
韩菲,田明中,刘斯文,武法东,王璐琳[4](2016)在《中国北部地区沙漠鸣沙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鸣沙发声机制是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中国北部地质公园内的沙漠鸣沙地质遗迹沿北方沙漠弧形带分布,但较少被报道和研究。本文选取位于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的沙漠鸣沙及哑沙,对其地貌特征﹑粒度组分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鸣沙一般发育在新月型沙丘链或新月型沙丘上,紧邻湖泊或泉水,背风坡和迎风坡上都会发育鸣沙,但主要集中在背风坡,研究结果与马玉明提出的"共鸣箱"理论中的"响沙都发育在背风坡"不符;哑沙粒度明显较鸣沙粗,哑沙的平均粒径分布峰值集中在0.5φ1φ,鸣沙粒径频率分布峰值集中在2φ3φ;主要差别在于细砂和粗砂的组分,所有鸣沙中的细砂含量所占比例均高于52.012%,哑沙中的细砂含量低于0.881%;响沙中粗砂的含量均小于1.221%,哑沙中粗砂的含量大于48.091%。鸣沙和哑沙主要矿物成分都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鸣沙中含有高岭石,钠长石,微斜长石及方解石等,而哑沙中几乎未含这些次要矿物。本文结果表明,地貌特征和物质组成是区别鸣沙和哑沙的重要特征,对于研究鸣沙的成因具有参考价值。
王文彪,马俊杰[5](2011)在《库布齐沙漠不同地表类型沙粒粒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库布齐沙漠夜鸣沙沙物质、库布齐沙漠穿沙公路两侧沙障内沙物质、银肯响沙的沙物质、响沙湾附近新月形沙丘沙物质以及响沙湾附近固定沙丘沙物质各粒级颗粒的百分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夜鸣沙的的粒径均一,分选良好,其中细沙占95.72%,这是夜明沙在夜晚自鸣的主要原因;(2)银肯响沙的细沙占89.54%,比夜鸣沙细沙含量低6.18个百分点,但银肯响沙所处区域已同时满足"共鸣箱"理论和"筛匀汰净"理论成立的条件,也易形成响沙;(3)穿沙公路两侧沙障内的沙样细沙占86.45%,极细沙占11.34%,中沙占1.61%;(4)固定沙丘沙粒径范围较广,粗沙、中沙、细沙、极细沙以及粉沙均有分布;(5)新月形沙丘中粗沙占0.47%,中沙占14.81%,细沙占81.49%,极细沙占3.02%。
姚洪林,马玉明,张小红,查国东[6](2002)在《再论响沙粒径特征和风选程度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在沙尘暴的大风天气下 ,在银肯响沙湾落沙坡有对流风的情况下进行取样 ,并对沙的机械组成进行了测定 ,通过与 2 0 0 0年实验数据的对比 ,探讨了在沙尘暴的大风天气下 ,中沙和细沙是响沙的主要组成部分 ,重点阐述了银肯响沙湾特殊地貌条件下 ,大风天气对沙粒粒径风选程度的影响
姚洪林,马玉明,查国东,张小红[7](2001)在《银肯响沙湾表层含水量、持水量、容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在去年对库布齐沙漠银肯响沙湾沙粒特征与风选程度关系论证的基础上 ,进一步对响沙湾表层沙粒的水分含量和容重进行了测定 ,并对测定结果作出了相应的分析 :在沙丘背风坡含水量、持水量平均值小于迎风坡含水量、持水量 ;沙丘迎风坡的容重大于背风的容重符合沙丘一般规律 ;沙样的轻矿物含量比我国其它沙漠轻矿物平均值多 1 .76% ,而重矿物少 1 .76%。
闫德仁,安晓亮,武智双[8](2001)在《响沙成因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说明响沙是一种自然现象 ,而沙层水分状态是影响响沙成因的关键因素。文章提出响沙临界水分的概念和响沙成因的水分控制理论 ,同时对响沙的种种现象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马玉明,姚洪林[9](2001)在《风沙运动的筛匀汰净与响沙成因的研究》文中指出一、引言响沙,又称鸣沙、鸣沙山、神山等。现在世界上已发现了100多处响沙。如夏威夷瓦湖岛北部考爱岛中部的海滨沙丘和日本京都府北面丹后半岛的海水浴场上的两处响沙。我国着名的响沙有3处:一是甘肃敦煌市城南处的鸣沙山,位于大沙山北部;二是宁夏回族自治
姚洪林,马玉明,王宗华,王华[10](2000)在《响沙与粒径特征和风选程度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在国内外学者对响沙的研究、试验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响沙和沙响的区别。实验材料从库布齐沙漠银肯响沙湾取沙样 ,首次对沙的机械组成进行了测定 ,并对沙粒的磨圆度进行了观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 ,结合马玉明的“共鸣箱”理论 ,提出沙的磨圆度与响沙无关 ,而沙的风选程度导致的粒径特征才是响沙的真正原因。一百多年以来 ,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大量的学说 ,作了大量的实验去解释响沙这一千古之迷 ,有从气垫理论角度去推敲的 ,有从磨擦理论去分析的 ,也有从剪切面理论去阐释的 ,但从风沙运动规律下所形成的粒径特征 ,即特殊地貌下沙的粒径特征这个角度去分析响沙发声的机理 ,在国内外还是首次
二、响沙与粒径特征和风选程度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响沙与粒径特征和风选程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风沙对结构冲击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沙粒冲击行为的数学模型 |
1.1 风沙流场中数学模型的假定 |
1.2 目前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1 冲击碰撞前沙粒的运动 |
1.2.2 冲击碰撞时沙粒与物体的接触 |
1.2.3 碰撞后冲蚀磨损 |
2 试验研究 |
2.1 沙粒冲击试验研究现状 |
2.2 压电元件作为测力传感器研究现状 |
3 数值模拟研究 |
3.1 欧拉欧拉(Euler- Euler)法和欧拉拉格朗日(Euler-Lagrange)法 |
3.2 离散单元法DEM |
3.3 光滑粒子动力学法SPH |
4 室外实测 |
4.1 粒径不同的沙粒 |
4.2 风沙对结构的冲击荷载实测研究 |
5 存在的主要问题 |
6 研究展望 |
(2)鸣沙景观的地理分布及发声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0 鸣沙景观 |
1 鸣沙景观的地理分布 |
2 鸣沙景观的发声机理 |
2.1 鸣沙发声机理早期研究的理论假说 |
2.2 鸣沙发声机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发现 |
2.2.1 剪切运动发声理论 |
2.2.2 共鸣箱理论 |
2.2.3 沙粒结构可鸣性理论 |
3 鸣沙研究的多元景观视角 |
3.1 鸣沙地质景观研究 |
3.2 鸣沙声景观研究 |
3.3 鸣沙旅游景观研究 |
(3)中国北方沙漠鸣沙特征对比及其成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国内外鸣沙研究进展 |
1.2.2 关于鸣沙发声机制的假说 |
1.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区域概况 |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
2.2 地貌与水文 |
2.2.1 鸣沙及哑沙研究区地貌及周围地貌景观 |
2.2.2 鸣沙及哑沙研究区气候和水文特点 |
2.3 各研究区地质背景 |
2.3.1 构造 |
2.3.2 区域地层 |
2.4 研究区样品分布 |
2.5 中国鸣沙的分布及发育的地貌特征 |
2.5.1 中国鸣沙的分布 |
2.5.2 鸣沙发育的地貌特征 |
3 研究区鸣沙和哑沙的物质特征 |
3.1 粒度参数 |
3.1.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2 粒度分析 |
3.2 粒度参数 |
3.3 矿物成分 |
3.4 形状和圆度 |
3.4.1 球度计算 |
3.4.2 圆度统计 |
3.5 砂粒的微表面形态 |
4 鸣沙的鸣响机制 |
4.1 粒度参数与鸣沙鸣响 |
4.2 石英颗粒表面的沉积风化形貌及形成原因 |
4.3 滑塌管道与鸣沙鸣响 |
4.3.1 滑塌管道 |
4.3.2 粗糙颗粒间的空气捕获 |
4.4 沙山的滑塌和鸣响 |
4.4.1 沙山的高度和鸣响 |
4.4.2 砂粒的膨胀与滑塌 |
4.4.3 风选作用与鸣沙鸣响 |
4.4.4 气压变化对鸣沙鸣响的影响 |
4.5 鸣沙的生态环境与鸣沙机制 |
5 世界鸣沙对比 |
5.1 世界鸣沙的分布 |
5.1.1 亚洲的鸣沙 |
5.1.2 美洲的鸣沙 |
5.1.3 非洲的鸣沙 |
5.2 中国北部地区鸣沙和其他地区鸣沙对比 |
5.2.1 鸣沙对比研究现状 |
5.2.2 鸣沙的地形地貌特征、机械组成及砂粒微表面特征对比 |
6 结论 |
6.1 主要结论和认识 |
6.2 存在的问题 |
6.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4)中国北部地区沙漠鸣沙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采集 |
1.2 粒度组成分析 |
1.3 矿物成分分析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地貌形态 |
2.2 粒度分析 |
2.2.1 粒度组分 |
2.2.2 粒度参数 |
2.3 矿物成分 |
3 结论 |
图版说明 |
图版I Plate I |
(5)库布齐沙漠不同地表类型沙粒粒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各采样点不同粒级沙物质百分含量分析 |
3.1.1 夜鸣沙不同粒级沙物质百分含量分析 |
3.1.2 穿沙公路两侧不同粒级沙物质百分含量分析 |
3.1.3 银肯响沙不同粒级沙物质百分含量分析 |
3.1.4 响沙湾新月形沙丘不同粒级沙物质百分含量分析 |
3.1.5 响沙湾附近固定沙丘不同粒级沙物质百分含量分析 |
3.2 不同采样点各粒级沙物质的百分含量对比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2 结论 |
(7)银肯响沙湾表层含水量、持水量、容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银肯响沙湾自然概况 |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
3.1 沙样的采取 |
3.2 实验原理及方法 |
3.2.1 烘干法测定沙样含水量及持水量 |
3.2.2 沙样容重的测定 |
4 结果分析 |
4.1 由含水量、持水量分析图可知 |
4.2 从容重分析图可知 |
5 银肯响沙湾矿质成分分析 |
6 小结 |
(8)响沙成因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小结 |
(10)响沙与粒径特征和风选程度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响沙与沙响的区别 |
2 银肯响沙湾的自然概况 |
3 沙样的采取 |
4 实验方法 |
4.1 沙样磨圆度的观察 |
4.2 沙的机械组成 |
4.2.1 |
4.2.2 |
4.2.3 |
4.2.4 |
5 实验结果分析 |
6 “共鸣箱”理论 |
7 结论 |
四、响沙与粒径特征和风选程度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风沙对结构冲击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 蒲鸥,吴红华,李正农,宫博,黄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21(02)
- [2]鸣沙景观的地理分布及发声机理[J]. 陈麦池,张捷,张宏磊,高林. 中国沙漠, 2019(05)
- [3]中国北方沙漠鸣沙特征对比及其成因研究[D]. 韩菲.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6)
- [4]中国北部地区沙漠鸣沙对比研究[J]. 韩菲,田明中,刘斯文,武法东,王璐琳. 地球学报, 2016(02)
- [5]库布齐沙漠不同地表类型沙粒粒径分析[J]. 王文彪,马俊杰.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1(03)
- [6]再论响沙粒径特征和风选程度的关系[J]. 姚洪林,马玉明,张小红,查国东.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2(03)
- [7]银肯响沙湾表层含水量、持水量、容重的研究[J]. 姚洪林,马玉明,查国东,张小红.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1(04)
- [8]响沙成因问题探讨[J]. 闫德仁,安晓亮,武智双.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1(03)
- [9]风沙运动的筛匀汰净与响沙成因的研究[A]. 马玉明,姚洪林. 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1
- [10]响沙与粒径特征和风选程度的关系[J]. 姚洪林,马玉明,王宗华,王华.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