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artifidal joint(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柳[1](2021)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末期最有效方法,能够矫正患膝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关节功能,对患者生活水平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者TKA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工关节材料的不断完善,TKA手术已成为成熟手术,能够为严重膝骨关节炎提供有效治疗,在我国老龄化趋势下,每年TKA手术量也在稳步上升。TKA术后康复是获得手术预期疗效的重要环节,能使关节活动范围和步行能力获得长期稳定性,合理有序的术后康复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有效的术后镇痛直接影响术后康复。随着手术技术发展及麻醉技术提高,TKA手术造成的创伤及疼痛已有较大程度克服,但术后疼痛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是影响术后康复的突出问题。目的:通过对试验组和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对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临床运用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我科行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8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后,予对照组手术患者行基础镇痛,试验组在基础镇痛的基础上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联合中药治疗至术后第7天。分别记录术后患膝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患膝痛阈值,术后患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由于各种原因,实际纳入完成试验患者7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8例和39例)。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分别为7.12±1.58和7.34±1.70,痛阈值分别为1.36±0.35和1.32±0.34,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试验组VAS为4.84±2.15明显低于对照组VAS5.96±1.82(P<0.05),试验组痛阈值2.13±0.62明显高于对照组1.64±0.63;术后第7天,试验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2.76±1.52低于对照组3.68±1.54(P<0.05),试验组痛阈值2.65±0.43高于对照组2.12±0.42(P<0.05);术后第7天、14天试验组膝关节HSS评分分别为86.33±4.20和93.68±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65±4.56和90.35±3.22(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能有效缓解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疼痛,促进患膝关节早期康复;且能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段兴程[2](2021)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制股骨髓外定位工具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治疗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方法,可减轻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功能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股骨远端截骨是TKA术中的重要步骤,目前应用最多的髓内定位截骨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和风险。股骨髓外定位工具可以避免髓内定位截骨的弊端和风险,但这种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应用很少,并且对该方法的中、长期临床疗效的分析和评估仍然不足,需要改进。本文通过对自制股骨髓外定位工具应用于初次TKA的近、中期临床疗效分析,为髓外定位截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KA的患者临床资料,共65例(72膝),其中男16例(18膝),女49例(54膝),OA 56例(63膝),RA 9例(9膝),少数民族30膝,汉族42膝,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64.53岁;平均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67±3.66 kg/m2,其中肥胖患者(BMI≥28)12例(15膝),其余非肥胖患者(BMI<28)53例(57膝);手术由同一主刀医师完成,均选用后方稳定型假体,其中强生(进口)膝关节假体18膝,威高(国产)膝关节假体54膝,术前、术后均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科学进行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分别于术后1、3、6、12、24个月至门诊随访,术前与术后随访时均行膝关节正侧位、髌骨轴位、下肢全长正位X线检查。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髋膝踝角度(hip-knee-ankle angle,HKA)。积极预防和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于末次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术前与末次随访的各项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自制股骨髓外定位工具应用于初次TKA术中的近、中期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探讨患者的性别、年龄、BMI、民族、病因、假体类型对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评估各影响因素对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手术采用髌旁内侧入路,松解、平衡软组织,利用韧带平衡技术精准截骨完成TKA,手术均未置换髌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8.22个月(12~24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ROM、HKA角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BMI、民族、病因、假体类型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异,但非肥胖组(BMI<28)术前及末次随访时HSS评分均较肥胖组(BMI≥28)高。患者末次随访时HSS评分优良率较术前明显增高,满意度较高。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无假体周围感染、松动、血栓、神经损伤、不明原因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的前提下,自制股骨髓外定位工具应用于初次TKA治疗终末期膝OA与RA近、中期临床疗效显着,术中采用精准的个性化截骨,松解、平衡软组织,能有效矫正下肢力线,术后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BMI、民族、假体类型对初次TKA的手术疗效没有显着性影响。本组65例(72膝)手术对象均达到了预期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谭妃英[3](2017)在《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人工髋关节人工置换术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手术,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致力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的护理措施,如健康宣教,术前系统化训练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程序等,也形成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等理论。目前,国内康复辅助具用于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相关报道相对少见,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肌力训练处方应用以及康复辅助具两者结合的研究未见相关报道,本课题在快速康复理念的指导下,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并应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训练。研究目的及意义1.研究目的自制康复辅助用具并自行设计康复训练处方,实施并评价该干预措施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术肢肌力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2.研究意义2.1体感训练学说的有效实践,进一步验证快速康复理念;2.2自制辅助具及自行设计术肢肌力康复训练处方应用于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康复,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缩短病人的康复时间。研究内容1.设计、制作及评价自制辅助具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的的实践效果;2.设计及评价术肢肌力康复训练处方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中的实践效果;3.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应用自制康复辅助具及康复训练处方的效果评价。对象和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某二级甲等骨科专科医院接受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6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课题组自制的康复辅助具及自行设计的肌力训练处方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功能锻炼康复宣教指导。评价两组病人术后连续四天肌力变化、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7天Harris评分、两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康复时间,分析两组病人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研究结果1.两组术后连续四天的肌力变化中,进行多变量分析,组间肌力变化的P<0.001,说明两组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方差分析,F =4.210,P =0.042,P<0.05,两组术后肌力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两组病人术前Harri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P=0.179>0.05,无显着性差异。术后7天Harris评分,经统计学处理,P=0.002<0.01,有显着性差异。3.两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经统计学处理,P=0.000<0.01。两组病人术后住院康复时间,经统计学处理,P=0.305>0.05,无显着性差异。4.评价两组病人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00<0.01,有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有助于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病人科学地进行肌力恢复训练;2.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有助于提高人工全髋置换术后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3.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下床时间;4.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的应用,能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
齐向北[4](2009)在《骨水泥肺栓塞及其干预措施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99Tcm -SZ-51对兔骨水泥髓腔灌注后肺血栓形成及其干预措施的放射免疫显像研究骨水泥(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是一种医用黏合、支持材料,因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不易松动,并且是骨质疏松患者假体植入的首选黏合材料,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但在应用过程中,有些患者突然发生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目前认为这些不良反应是由于插入股骨假体时栓子进入血循环引起肺栓塞所致,栓子的确切成份尚无定论,目前认为可能是血凝块、脂肪滴、骨屑或骨水泥颗粒等。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SZ-51为针对人α颗粒糖膜蛋白(granule membrane glycoprotein ,GMP-140)的单克隆抗体,且不与血循环中静止的血小板反应,只与活化的血小板反应,活化血小板是构成新鲜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这种单抗是由苏州医学院血栓与止血研究室发明,主要用于在体血栓的放射免疫学动态检测,已广泛地应用于动物实验,被证明是一种检测在体新鲜血栓的有效方法。99Tcm标记抗人活化血小板单抗SZ-51血栓放射免疫显像(radio-immuno-image,RII)用于诊断周围血栓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已有报道,经证实它能与犬、兔活化血小板发生特异性结合,为它作为血栓显像示踪剂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实验应用99Tcm - SZ-51作为血栓标记物,运用放射免疫显像技术观察兔骨水泥髓腔灌注后及不同方法干预后,肺部血栓的变化情况,并探讨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干预措施。目的:应用99Tcm -SZ-51检测骨水泥灌注后兔肺血栓的形成,并探讨预防肺栓塞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大耳白兔16只,体重2.5-3.0kg,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第一组(未干预组):骨髓腔灌注骨水泥并加压,第二组(盐酸肾上腺素组):骨髓腔内用盐酸肾上腺素盐水(1:10000)冲洗髓腔后灌注骨水泥并加压,第三组(生物蛋白胶组):用生物蛋白胶喷洒骨髓腔后灌注骨水泥并加压,第四组(空白对照组):骨髓腔中不灌注骨水泥。每组动物手术切除股骨头、扩髓,在骨水泥灌注前耳缘静脉注入99Tcm -SZ-51 2ml,骨水泥灌注后60mins,120mins和180mins进行核素显像,测定活体肺放射活性,之后立即处死动物,完整取出肺组织,测定离体肺放射活性,测定结束后肺组织固定进行病理学检测,观察肺部血栓及相关病理改变。结果:骨水泥髓腔灌注并加压后分别于60mins、120mins和180mins检测各组放射活性,第一组分别为11.48±2.35、14.41±3.10和18.25±5.01,第二组分别为8.21±3.21、10.19±2.40和11.32±3.12,第三组分别为4.06±1.04、5.68±2.80和7.40±1.12,各时间点组间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着性(P<0.05)。病理学检测肺部有血栓形成,骨水泥髓腔灌注前应用盐酸肾上腺素或生物蛋白胶处理骨髓腔后,肺部放射活性明显下降,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99Tcm -SZ-51可以用于骨水泥灌注后兔肺血栓形成的动态观察。应用盐酸肾上腺素和生物蛋白胶可以降低骨水泥肺栓塞的发生率。第二部分多种干预措施预处理骨髓腔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动物实验研究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脂肪栓塞的发生率为0.1%,这个并发症最早于1970年被报道。Charnley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在人体关节置换中应用骨水泥。后来,在骨水泥型关节置换术中,研究人员逐步报道了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血压下降、心跳骤停、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统称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文献报道髋关节置换术中、术后肺脂肪栓塞的发生率约为0.1%。骨水泥植入综合征中,动脉血压下降最为常见。Smith等对3482例骨水泥型全髋置换术进行了统计,结果血压下降10mmHg以内者占83 %, 10-20mmHg者占11 %,超过20mmHg者占6.7 %。本实验对术中使用多种干预措施预处理骨髓腔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进行了探讨。目的:探讨兔髋关节置换术中扩髓后肾上腺素盐水、股骨扩髓区域钻孔及纤维蛋白医用胶(FS胶)对髓腔预处理及其联合应用对术中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预防作用。方法:(1)采用2×2×2析因实验设计,将欲行单髋关节置换术的48只比利时兔随机分成8组。(2)分别给予扩髓后肾上腺素盐水冲洗髓腔(盐酸肾上腺素组)、股骨扩髓区域钻孔(钻孔组)、纤维蛋白医用胶喷涂髓腔(FS胶组)以及上述干预措施联合应用处理骨髓腔。使用BL-420E+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实时监测各组家兔外周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收集数据并作统计学分析。夹闭气管处死家兔后取下肺脏送病理检验,高倍镜观察微栓子。结果:(1)FS胶组、肾上腺素冲洗+钻孔+ FS胶三种方法联合应用组血压下降幅度减少;(2)肾上腺素盐水组、FS胶组、肾上腺素盐水+FS胶联合应用组、FS胶+钻孔联合应用组、肾上腺素冲洗+钻孔+ FS胶三种方法联合应用组血压下降持续时间减少。结论:(1)肾上腺素盐水冲洗,FS胶及其肾上腺素盐水+FS胶联合应用、FS胶+钻孔联合应用、肾上腺素盐水+钻孔联合应用、肾上腺素冲洗+钻孔+ FS胶联合应用对骨水泥致血压下降有预防作用;(2)钻孔对血压下降无预防作用,但对肾上腺素盐水冲洗,FS胶处理有协同作用。第三部分盐酸肾上腺素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骨水泥属于丙烯酸类化合物(Acrylics),它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聚甲基丙烯酸甲脂( 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其聚合时容易成型,固化后坚固,可将假体牢固地固定于骨组织上,但它并非为真正的粘合剂,仅在假体与骨之间起到填充锚固作用。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研究人员逐步报道了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包括血压下降、心跳骤停、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统称为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目前认为这些不良反应是由于插入股骨假体时栓子进入血循环引起肺栓塞所造成的,栓子可能是血凝块儿、脂肪滴、骨屑、空气或骨水泥颗粒等。有研究发现在人工髋关节置换过程中,通过检测右心室射血分数和经食道动态心动图发现,当插入股骨假体时,右心室的血液动力学都会发生改变,并且经食道动态心电图发现,右心室内有异常物质通过,但是多数患者并无临床表现,仅少数重症患者发生死亡,通过肺灌注扫描和尸检都证实了肺栓塞的存在。与骨水泥相关的关节置换术死亡率的报道不尽相同,国外报道骨水泥肺栓塞的死亡率是0.05%,国内报道2.3 %2.4 % ,我院统计914例髋、膝关节骨水泥假体置换术患者,4例死亡,死亡率为0.44%。本实验通过研究骨水泥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以及盐酸肾上腺素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探讨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有效措施。目的:探讨骨水泥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以及盐酸肾上腺素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期间,我们实施的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共48例(其中骨水泥植入前未用盐酸肾上腺素盐水冲洗髓腔--未干预组24例,骨水泥植入前用盐酸肾上腺素盐水冲洗髓腔--干预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植入前和植入后1、2、3、4、5、6、7、8、9、10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律(HR)、血氧饱和度(SPO2)的数据变化,数据结果采集后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未干预组:所有病例都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骨水泥植入1min,血压开始下降,2-6min血压下降最为显着(SBP ,DBP,p<0.01),7min开始回升(SBP, p>0.05;DBP, p<0.05),10min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下降明显(p<0.05),心率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骨水泥植入前用1:500000肾上腺素盐水冲洗髓腔后,用浸有肾上腺素盐水(1:500000)的纱布填塞髓腔,骨水泥灌注前、后各时间点SBP、DBP、MAP、HR、SPO2均无明显变化,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未干预组24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骨水泥植入后2-6min对血液动力学影响显着;干预组中1例血压轻度下降,1例出现偶发室性早搏,余22例血液动力学无明显改变。由此可见,肾上腺素盐水冲洗髓腔能有效地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第四部分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高龄患者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及其功能恢复的影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hip arthroplasty, HA)是通过手术利用人工生物材料替代与重建病损的髋关节,以缓解症状、消除疼痛、改善及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一种治疗手段。主要适用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髋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 - IV期或股骨头严重变形、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先天性髋脱位、继发性骨性关节炎、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年人股骨头粉碎性骨折或头下型股骨颈骨折等。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均寿命延长,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因髋部疾患需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日益增多。髋关节置换术引起的功能改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及时、安全、有效地进行功能恢复训练,可降低术后肺栓塞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在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如果术后卧床时间较长,未能及早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肌力减退及关节挛缩,下肢出现血液淤滞,流速减慢,极易形成深静脉血栓,造成肺栓塞,将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及手术的疗效,甚至造成死亡。如何对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指导,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肢体功能状态、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患者总体生存质量,防止肺栓塞发生是临床医护工作者和广大患者所共同关心的问题。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的深部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威胁机体健康的术后并发症。对深部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及时防治可减少致命性肺栓塞和远期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本实验拟研究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手术治疗效果和降低肺栓塞发病率的影响。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高龄患者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及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共95名患者符合研究标准,男63例,女32例;其中新鲜股骨颈骨折62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21例,原发性股骨头坏死12例。患者按年龄分为两组:高龄组(≥80岁)34名,非高龄组(<80岁)61名。术前发给每位患者一本指导手册,主要向患者介绍术后的康复训练方法,指导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并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采用WOMAC量表对入选患者进行功能评定。术后6个月时采用SF-36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没有一例发生肺栓塞。WOMAC评分两组患者疼痛、功能、僵硬均有显着改善。除高龄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僵硬程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F- 36评分两组患者在疼痛缓解、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能降低高龄患者肺栓塞的发生率,有助于功能恢复,年龄不是影响髋关节置换术后效果的决定因素。
李东文[5](2008)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描述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情况,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按照调查研究的一般原理,应用文献研究及定量研究的方法,通过专业医务人员对长征医院142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出院后患者实施调查,评估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现状;确定必要的、适合社区开展的促进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的干预措施。结果①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现状不容乐观,家庭康复运动开展严重不足。出院后能主动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不到1/3,并且锻炼的内容主要以散步为主,缺乏系统的康复锻炼计划,康复锻炼依从性差;②出院后患者家庭康复水平较低。生存质量各维度均低于常模,尤其是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与社会功能方面,变化最为显着;髋膝关节功能评分差的比例为42%;FIM评分完全独立的患者仅占46%。76.5%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康复需求,需求项目主要集中在医务人员提供康复知识及康复锻炼的时机和方式方法的选择。③影响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家庭康复的人口学因素有患者的教育水平、年龄、性别等;病情与治疗方面的因素有术前术后合并症、术后时间的长短;康复锻炼计划和每天康复锻炼时间对家庭康复的效果影响较大;抑郁程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行走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对家庭康复的影响最大;对家庭康复需求较高的患者,其生存质量、关节功能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均较低。结论①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水平较低,出院后不能完全有效的进行各种康复运动,患者对家庭康复存在较大的需求,开展家庭康复符合关节置换患者的康复需要。②当前开展家庭康复服务的重点应放在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和家庭康复的指导上,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以满足不同健康条件下关节置换患者个性化的康复需求。
张兵兵[6](2020)在《基于证素辨证的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终末期膝骨性关节炎(OA)的首选治疗方案是膝关节置换术,由于手术治疗人群的迅速扩大以及人们对关节置换术期望值的不断提升,这种治疗手段在治疗患者原发病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目前这一领域面临急需解决的临床问题是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以及延长假体寿命。运用中医药来解决这些临床问题是必要和迫切的,已有研究提示中医药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疗效,但这种研究大多为单药或单方的临床探索性研究,缺乏关于该疾病科学有效的中医辨证理论的研究,没有建立起适合于膝OA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辨证指导体系,这将严重限制中医药在该领域的运用,也对进一步提升关节置换术的疗效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首次将证素简化计量法和证候聚类分析法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分析膝OA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医证型,从整体上指导中医药在膝OA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术后快速康复,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本研究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基于文献计量和可视化软件对中医证型证候研究的分析目的:准确把握证候学研究的趋势,为研究膝OA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人群证型分布提供客观公认的研究方法。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软件对证型研究做一客观全面的分析。按照既定检索式,对CNKI、万方、维普及CBM数据库进行检索,将符合标准的检索数据导入Excel 2010和Graphpad Prism 6软件进行绘制趋势图;主题词信息的纳入和整理采用BICOMS软件进行,最后生成词篇和共现矩阵;其他信息的可视化分析使用Ucinet6.0软件中的Net-Draw功能进行,最后绘制社会网络分析图;词篇矩阵的聚类分析利用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图形聚类工具包gCLUTO 2.0版本进行,并生成可视化的矩阵及山丘图。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2817篇,共涉及3870位作者,其中李灿东及朱文锋发文量位居前两位,作者网络关系图提示朱文锋在所有作者中合作关系最为活跃,其所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发文量最多,共发表论文179篇。载文量最多的期刊为《中华中医药杂志》,共载文174篇。出现最高频次的关键词为“证素”,共出现902次。对频次大于50的29位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提示,我国现阶段中医证候领域的研究主要分为三大主题。主题1:数据挖掘/文献研究/病机/证素及中医研究。主题2:冠心病/辨证论治/中医证型/因子分析/聚类分析/证候要素/辨证分型。主题3: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中医证素/病位证素/病性证素。结论:基于文献计量学研究,朱文锋在中医证候学研究领域影响力较大,其证素辨证法是中医证候学研究的主流方法,具有客观规范的优势。第二部分证素辨证结合症状聚类建立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证型分布的研究目的:从整体层面建立膝OA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人群的证型分布,将中医整体辨证方案纳入到膝OA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治疗体系。方法: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运用证素辨证和症状聚类两方面研究膝OA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证型分布特点。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在术前1天、术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采集和汇总患者的症状信息;计算出症状信息的分布频率,运用SPSS22.0软件对分布频率高于或等于10%的症状信息进行R型变量和二分类变量欧式距离平方法系统聚类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关键主成分,形成症状分类群。同时,根据朱文锋《证素辨证学》中的证素简化计量方法,计算出患者的证素诊断名称,汇集所有证素信息,取分布频率高于10%的证素信息,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形成证素分布群。将证素信息和症状信息相互比较分析,通过专家口头表决,最后得出证型分布情况。结果.:共收集符合纳入条件的病例数165例。年龄在55至84岁之间,平均年龄69.62±5.85岁。术前一天频率大于10%的症状主要有56项,经聚类分析后分为三组;术前一天频率大于10%的证素15项,经聚类分析后分为三组;术前一天证型分布为:证型Ⅰ:瘀血痹阻型,病位证素为筋骨,病性证素为血瘀、气滞;证型Ⅱ:肝肾亏虚型,病位证素为肝、肾,病性证素为阳虚、阴虚;证型Ⅲ:寒湿凝滞型,病位证素为脾、肺、胃,病性证素为痰、湿、寒。术后第三天频率大于10%的症状主要有44项,频率大于10%的证素主要有14项,经聚类分析后症状和证素均分为四组,证型分布为:证型Ⅰ:气血两虚型,病位证素为脾、筋骨,病性证素为血虚、气虚;证型Ⅱ:气滞血瘀型,病位证素为肝、筋骨,病性证素为血瘀、气滞;证型Ⅲ:寒湿凝滞型,病位证素为肝、肾、筋骨,病性证素为寒、湿、痰;证型Ⅳ:肝肾亏虚型,病位证素为肝、肾;病性证素为阴虚、阳虚。术后第七天频率大于10%的症状主要有37项,频率大于10%的证素主要有13项,经聚类分析后症状和证素均分为三组,证型分布为:证型Ⅰ:气血两虚并肝肾亏虚型,病位证素为肝、肾,病性证素为血虚、气虚、阳虚、阴虚;证型Ⅱ:气滞血瘀型,病位证素为肝、心、筋骨,病性证素为血瘀、气滞;证型Ⅲ:寒湿痹阻型,病位证素为肝、肾、筋骨;病性证素为寒、湿、痰。术后第十四天,频率大于10%的症状主要有44项,频率大于10%的证素主要有13项,经聚类分析后分为三类,确定术后第十四天的证型分布为:证型Ⅰ:气血两虚型,病位证素为心、肺,病性证素为血虚、气虚、津亏;证型Ⅱ:寒湿痹阻型,病位证素为肝、筋骨,病性证素为寒、湿、痰;证型Ⅲ:肝肾亏虚型,病位证素为肝、肾、筋骨,病性证素为阴虚、阳虚。结论:膝OA关节置换术前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存在差异,术前以瘀血痹阻、肝肾亏虚和寒湿凝滞型为主,术后不同节点证型存在变化,但均以气血两虚型为主。第三部分基于临床疗效的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的评价目的:根据各种辨证方案在膝OA关节置换围手术期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对当前建立的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辨证分型进行基于临床疗效评价的验证。方法:运用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的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辨证分型进行疗效评价。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2019年12月以前有关中医防治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中医诊断学和方剂学的方法对中医疗法进行辨证分型,文献质量评价根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运用不一致因子及其95%CI评价各闭环的一致性,采用倒漏斗图分析小样本效应和潜在的发表偏倚,以累积排序概率图下面积(SUCRA)预测各辨证分型疗效排序。结果:纳入59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不一致因子介于0-3.076之间,提示一致性良好。比较-校正漏斗图显示漏斗图对称,回归线基本水平,提示研究不存在小样本效应及发表偏倚。根据预测区间图及网络联赛图检测提示补益气血+常规方案、补气法+常规方案及补肝肾+常规方案这三种措施在降低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常规方案,其RR及95%CI为[0.31(0.23,0.43),0.27(0.10,0.72)及0.31(0.14,0.71)],SUCRA下面积进行累积排序,补益气血+常规方案(84.3)>补气法+常规方案(81.5)>补肝肾+常规方案(79.7)>补气法(34.1)>补肝肾(33.6)>补益气血(21.7)>常规方案(15.1)。结论: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提示补益气血法结合常规疗法防治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的疗效优于其他辨证方法。总结论:膝OA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术前和术后证型分布存在差异,术前以瘀血痹阻、肝肾亏虚和寒湿凝滞型为主,术后不同节点证型存在变化,均以气血两虚型为主;研究方法符合当前证型研究领域的主方向;术后证型分布结果与临床辨证方案的疗效评价排序一致,说明本证型能够反映临床真实证候特征。
帕如克·亚勒昆[7](2020)在《初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合并陈旧性髌骨轨迹不良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究首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合并陈旧性髌骨轨迹不良患者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8年12月共27例患者(36膝)严重膝外翻畸形合并陈旧性髌骨轨迹不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7.5岁(范围55-77岁)。由膝关节正中切开皮肤,采用髌骨旁内侧的入路。首先松解髂胫束,若屈曲时外侧支持带紧,选择性的松解腘肌腱,如极度的膝外翻,松解髂胫束后给予外侧副韧带的松解,以治疗外翻畸形。所有患者均选择PS假体。术后1月、3月、6月进行随访,完善膝关节正侧位片、双下肢全长片、髌骨轴位片,使用膝关节评分法(Knee Society Score,KSS)、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Forgotten Joint Score,FJS)量表,术前术后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36膝)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4.0年(1-7年),患膝KS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21分(20-22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6分(80-110分),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15.155,P<0.05);患膝术前外翻角由平均15°(10°-20°)校正至术后平均3°(0°-7°),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10.388,P<0.05);患膝关节活动度由术前平均80°(60°-100°)改善至术后平均97.5°(85°-110°),差距有统计学意义(t=14.237,P<0.05),FJS评分平均62.5分(50分-75分)。有1例出现腓总神经神经损伤表现,患肢小腿外侧麻木,肌力正常。无1例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无1例需要行翻修术。结论: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合并陈旧性髌骨轨迹不良可明显矫正及改善膝关节外翻畸形及髌骨轨迹、患膝关节功能,从而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杨智军[8](2013)在《膝OA患者训练前后痛阈负荷及平衡功能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是一种常见的骨性关节炎疾病,该病破坏了人体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分布规律,产生疼痛,降低膝关节平衡功能水平,增加患者跌倒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评价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痛阈负荷和健侧与患侧平衡功能的影响,探讨康复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与意义,为本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比较的方法,将具有10米步行能力的40例单侧发病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0例同时参与康复训练与常规治疗的实验组和10例只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等。通过Tecnobody动静态平衡功能测试仪,采集两组患者康复治疗4周前后在B体位、F体位、H体位(附录)三种体位下前后轴、左右轴、A2-A6轴、A4-A8轴、圆周各项动态平衡稳定指数和患侧痛阈负荷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实验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4周前后三种体位下患侧各项动态平衡稳定指数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健侧三种体位下各项动态平衡稳定指数中总体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个别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在该实验过程中康复训练对患者健侧与患侧的平衡功能产生影响。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4周前后三种体位下健侧与患侧单侧动态平衡稳定指数中总体无统计学差异(p>0.05),个别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常规治疗方法对该病也能产生影响但不明显。(2)实验组患者接受康复训练4周前后,B体位下健侧患侧双侧动态平衡稳定指数除前后轴稳定指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外,其余动态平衡稳定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F体位下健侧患侧双侧各项动态平衡稳定指数都无统计学差异(p<0.05),H体位下健侧患侧双侧各项动态平衡稳定指数都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康复训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平衡功能,有效缩小了健侧与患侧之间平衡功能的差距。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4周前后三种体位下健侧患侧双侧各项动态平衡稳定指数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患者健侧与患侧之间平衡功能的差距没有很明显的改观。(3)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三种体位下各项动态平衡稳定指数前后差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得出:与常规治疗相比,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更明显。(4)实验组与对照组痛阈负荷的4周前后差之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训练前后痛阈负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痛阈负荷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数据表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痛阈负荷产生很大影响,有效地提高了患者患侧痛阈负荷。结论:(1)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经过康复训练后,患者患侧与健侧之间平衡功能差距大幅缩小,患侧平衡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方法,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训练对改善患者患侧平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2)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经过康复训练后,患者患侧平衡功能得到明显恢复的同时,减轻了健侧的负荷,健侧的平衡功能也就得到改善,从而发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健侧与患侧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患侧膝关节的平衡功能和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患侧痛阈负荷,对维持人体平衡与降低中老年人跌倒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二、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artifidal join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artifidal joint(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
2. 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
2.1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诊疗进展 |
2.1.1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概念 |
2.1.2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
2.1.3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
2.2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诊疗进展 |
2.2.1 膝关节功能与解剖 |
2.2.2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 |
2.2.3 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与临床分期 |
2.2.4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
3.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分析 |
4.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 |
4.1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西医治疗 |
4.2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中医治疗 |
5.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的临床研究的临床应用 |
5.1 TEAS的临床应用 |
5.2 中药膏摩的临床应用 |
6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的临床作用机制 |
6.1 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作用机制 |
6.2 中药膏摩的作用机制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采集 |
1.2 病例分组 |
1.3 样本量的计算 |
1.4 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
1.5 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标准 |
1.6 纳入标准 |
1.7 排除标准 |
1.8 剔除标准 |
1.9 脱落标准 |
1.10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手术方法 |
2.2 术后治疗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评价指标 |
3.2.1 痛阈值 |
3.2.2 VAS评分 |
3.2.3 膝关节HSS评分 |
3.2.4 术后不良反应 |
3.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4.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
4.3 两组患者痛阈值的比较 |
4.4 两组患者HSS评分的比较 |
4.5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
5 结论 |
6.讨论 |
6.1 选题背景 |
6.2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的临床使用意义 |
6.3 TEAS频率选择 |
6.4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临床运用的优势 |
6.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制股骨髓外定位工具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术前准备 |
2.2.1 常规检查 |
2.2.2 专科查体 |
2.2.3 影像学检查 |
2.2.4 术前沟通 |
2.3 手术方法 |
2.3.1 麻醉方式及特殊准备 |
2.3.2 手术入路 |
2.3.3 截骨及骨缺损的处理 |
2.4 “鸡尾酒”注射及假体安装 |
2.5 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练 |
2.5.1 术后处理 |
2.5.2 功能锻练 |
2.6 疗效评价及影像学评价 |
2.6.1 疗效评价 |
2.6.2 影像学评价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临床评价结果 |
3.2.1 术前及末次随访各评价指标的差异 |
3.2.2 各因素对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的差异 |
第4章 讨论 |
4.1 掌握膝关节解剖、运动规律及下肢力线是TKA的基础 |
4.1.1 膝关节解剖及运动规律 |
4.1.2 下肢力线 |
4.2 个体化截骨 |
4.2.1 胫骨截骨 |
4.2.2 股骨截骨 |
4.3 软组织松解及平衡 |
4.4 假体类型的选择 |
4.5 髌骨处理 |
4.6 术后康复 |
4.7 体重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 |
4.8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
4.8.1 腓总神经损伤 |
4.8.2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 |
4.8.3 假体周围感染 |
4.9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重点问题的处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回顾 |
1.2.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流行病学现状及治疗 |
1.2.2 国外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现状 |
1.2.3 国内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现状 |
1.2.4 我院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工作积累 |
1.2.5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
1.2.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术肢肌力康复训练的依从性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假设 |
1.7 相关概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1.1 康复辅助用具制作 |
2.2 研究对象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2.3 脱落标准 |
2.3 分组方法 |
2.4 样本量 |
2.5 研究场所 |
2.6 研究工具 |
2.7 观察组干预的形式和方法 |
2.7.1 康复辅助用具制作及自行设计康复训练处方 |
2.7.2 自制康复辅助具图示 |
2.7.3 构建以实证为指导的术肢肌力功能训练干预方案 |
2.7.4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术肢肌力训练处方 |
2.7.5 应用自制康复辅助具的锻炼方法 |
2.7.6 资料收集过程 |
2.7.7 质量控制 |
2.8 对照组干预的形式和方法 |
2.8.1 资料收集过程 |
2.8.2 质量控制 |
2.9 伦理原则 |
2.10 资料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基线测评结果 |
3.2 干预效果分析 |
3.2.1 两组病人术后4天肌力变化的比较分析 |
3.2.2 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7天Harris评分比较 |
3.2.3 两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康复时间比较 |
3.2.4 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一般资料分析 |
4.1.1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社会人口学资料特征 |
4.1.2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病人的疾病相关资料特征 |
4.2 自制康复辅助具的科学性及经济实用性 |
4.3 肌力恢复、下床活动时间与髋关节功能评定相关资料特征 |
4.3.1 两组术后连续4天的肌力变化的资料比较分析 |
4.3.2 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肌力恢复训练的作用 |
4.3.3 两组病人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康复时间的资料比较分析 |
4.3.4 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的应用,有效地缩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 |
4.3.5 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7天Harris评分资料比较分析 |
4.3.6 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有助于加快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
4.4 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功能锻炼依从性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
4.4.1 两组病人康复功能锻炼依从性分析 |
4.4.2 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有助于提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 |
第五章 研究总结 |
5.1 结论 |
5.2 特色及创新之处 |
5.3 研究局限与展望 |
5.3.1 研究局限性 |
5.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4)骨水泥肺栓塞及其干预措施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研究论文 骨水泥肺栓塞及其干预措施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
引言 |
第一部分 ~(99)TC~M -SZ-51 对兔骨水泥髓腔灌注后肺血栓形成及其干预措施的放射免疫显像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多种干预措施预处理骨髓腔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动物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盐酸肾上腺素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预防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高龄患者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及其功能恢复的影响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表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一 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肺栓塞 |
综述二 肺栓塞血栓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
综述三 肺栓塞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进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一、髋膝关节置换术概况 |
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家庭康复研究现状及进展 |
三、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家庭康复效果的评价指标 |
四、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家庭康复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二部分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现状的研究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二、研究结果 |
三、讨论 |
第四部分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干预对策初探 |
一、加强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为后续家庭康复打下基础 |
二、制定详细的出院计划,保持康复锻炼的连续性 |
三、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服务,促进患者家庭康复 |
第五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文献综述 |
附录:调查问卷 |
(6)基于证素辨证的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膝关节置换手术后中医药干预的现状及进展 |
1. 中医药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防治中的应用 |
2.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快速康复的现状及中医药应用情况 |
3. 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证型研究的必要性 |
4.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证候证型文献综述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前言 |
第一部分 基于文献计量和可视化软件对中医证型证候研究的分析 |
1. 研究方法 |
1.1 数据库检索策略 |
1.2 纳入文献标准 |
1.3 文献筛选 |
1.4 统计方法及软件选择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发文量沿时间轴分布的特点 |
2.3 作者及期刊分析结果 |
2.4 中医证候学关键词分析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证素辨证结合症状聚类建立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证型分布的研究 |
1. 研究设计 |
1.1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方案的设计 |
1.2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患者临床信息采集表的建立 |
1.3 证型分布特征数学模型的构建 |
1.4 中医证型分布特征及围手术期演变特点的分析 |
1.5 技术路线图 |
2. 研究实施方案 |
2.1 研究方法 |
2.2 样本量计算 |
2.3 病例来源 |
2.4 纳入标准 |
2.5 排除标准 |
2.6 病例信息采集 |
2.7 证素判定 |
2.8 研究质量控制 |
2.9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术前中医症状、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 |
3.3 术后第3天中医症状、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 |
3.4 术后第7天中医症状、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 |
3.5 术后第14天中医症状、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 |
4. 讨论 |
4.1 基于证素辨证的优点及特点分析 |
4.2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不同节点证型分布特点的分析 |
4.3 补益气血在膝骨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运用的特点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基于临床疗效的膝骨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的评价 |
1.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纳排标准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筛选、提取与质量评价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
2.4 网络证据图 |
2.5 一致性检验 |
2.6 小样本量及发表偏倚检测 |
2.7 各种治疗措施疗效比较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结语 |
致谢 |
附件1 知情同意书?签字页 |
附件2 中医证素辨证临床采集量表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7)初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合并陈旧性髌骨轨迹不良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2 一般资料 |
2.研究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方案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方法 |
2.5 术后处理及康复 |
2.6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膝OA患者训练前后痛阈负荷及平衡功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
2.1.1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因病机 |
2.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体征 |
2.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康复理论与方法 |
2.2.1 中医治疗 |
2.2.2 西医治疗 |
2.2.3 运动疗法 |
2.3 平衡 |
2.3.1 平衡的控制 |
2.3.2 平衡功能的评定 |
2.4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4.1 国内研究动态 |
2.4.2 国外研究动态 |
结语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实验法 |
3.2.3 数据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3 实验方案 |
3.3.1 研究对象 |
3.3.2 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
3.4 检测仪器 |
3.5 检测前的准备工作 |
3.6 患者痛阈负荷的测定 |
3.7 Tecnobody动态平衡功能测定 |
3.8 测定时间 |
3.9 治疗方法 |
3.10 评价指标 |
4 研究结果 |
4.1 实验组与对照组4周前后组内健侧与患侧平衡稳定指数的比较 |
4.2 实验组与对照组4周前后健侧、患侧单侧平衡稳定指数的比较 |
4.3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平衡稳定指数差的比较 |
4.4 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患侧痛阈负荷比较 |
4.5 对照组与实验组患侧痛阈负荷前后差比较 |
5 讨论 |
5.1 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平衡功能的影响 |
5.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健侧与患侧之间平衡功能变化的分析 |
5.3 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患侧痛阈负荷的影响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四、The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artifidal joint(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D]. 陈玉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自制股骨髓外定位工具的临床疗效分析[D]. 段兴程. 大理大学, 2021(09)
- [3]自制康复辅助具及肌力训练处方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D]. 谭妃英. 南方医科大学, 2017(01)
- [4]骨水泥肺栓塞及其干预措施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齐向北. 河北医科大学, 2009(10)
- [5]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家庭康复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东文. 第二军医大学, 2008(02)
- [6]基于证素辨证的膝骨关节炎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证型分布及其评价[D]. 张兵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初次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外翻畸形合并陈旧性髌骨轨迹不良的疗效分析[D]. 帕如克·亚勒昆.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膝OA患者训练前后痛阈负荷及平衡功能的研究[D]. 杨智军. 山西大学, 2013(01)
标签:骨水泥论文;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论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论文; 髋关节置换论文;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