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液滤过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的高钠血症(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勇,冯世海,范宝莉,马伟,贾享成,耿辉[1](2021)在《局部柠檬酸抗凝在重症烧伤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局部柠檬酸抗凝在重症烧伤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非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1月—2020年8月, 南开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重症烧伤患者68例, 均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根据患者在CVVH治疗中采用的血液抗凝方式不同, 分为柠檬酸组40例和肝素组28例。柠檬酸组患者中男32例、女8例, 年龄(40±18)岁, 烧伤总面积(62±14)%体表总面积(TBSA);肝素组患者中男22例、女6例, 年龄(38±16)岁, 烧伤总面积(57±20)%TBSA。记录2组患者CVVH治疗0(即刻)、48、96 h时的血清肌酐水平、C反应蛋白(CRP)值、尿素氮水平并根据其水平计算尿素清除指数, 记录血小板计数(PLT)及凝血全项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记录CVVH治疗96 h内, 患者出现严重低钙血症、创面出血加重、非创面的新发生出血等不良反应导致血液滤过受迫性终止的次数。记录患者每日血液净化滤器使用的时长。对数据行χ2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及Bonferroni校正。结果 2组患者治疗0 h血清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及CRP值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柠檬酸组患者治疗48、96 h血清尿素氮水平、肌酐水平及CRP值均明显低于肝素组(t=3.366、-2.315、2.942, -2.657、2.011、-2.441, P<0.05), 尿素清除指数均显着高于肝素组(t=1.107、2.233, P<0.05)。2组患者治疗0 h的PLT、PT及APTT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柠檬酸组患者治疗48、96 h的PLT明显高于肝素组(t=-3.417、-4.413, P<0.05或P<0.01)。柠檬酸组患者治疗48、96 h的PT均明显短于肝素组(t=2.760、-3.655, P<0.01), APTT均明显短于肝素组(t=3.719、5.146, P<0.05或P<0.01)。治疗96 h内, 柠檬酸组患者中出现1例低钙血症及1例创面出血加重, 均导致血液滤过受迫性终止, 未出现非创面新发生出血;肝素组患者中未出现低钙血症, 但出现7例创面出血加重及2例非创面新发生出血(均在气管切开处), 均导致血液滤过受迫性终止。柠檬酸组患者血液净化滤器使用时长为(11.7±4.8)h, 明显长于肝素组的(6.6±2.5)h(t=3.310, P<0.01)。结论重症烧伤患者行CVVH治疗时采用局部柠檬酸抗凝具有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等优点, 并可效延长滤器使用时间, 提升治疗效果, 但该结论仍需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验证。
孟承颖[2](2020)在《GEF-H1/RhoA信号通路参与烧伤脓毒症连续血液滤过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连续血液滤过对脓毒症的治疗作用及GEF-H1/Rho A信号通路在血液滤过中对脓毒症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1、根据临床脓毒症患者的诊断标准(2.1.1),收集脓毒症患者血清,并进行连续血液滤过处理。应用浓度为10%的滤过前后血清分别干预肺血管内皮细胞(PVECs)0h、2h、4h、6h、8h,然后采用细胞单层细胞阻抗性实验和通透性实验比较分析滤过前后血清对细胞阻抗性和通透性的影响;2、应用浓度为10%的滤过前后血清干预PVECs24h,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ICAM-1和VCAM-1的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3、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滤过前后血清中GEF-H1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并进行统计分析;4、构建GEF-H1干扰载体,使用脂质体3000(Lipofectamine 3000)进行细胞转染24h,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GEF-H1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选取干扰效率最高的载体进行稳转细胞株筛选。应用浓度为1.0μg/m L嘌呤霉素筛选5周,构建GEH-H1低表达稳转细胞株(sh RNA-GEF-H1)。同时,实验设置阴性对照组(sh RNA),并进行细胞阻抗性及通透性检测以及统计分析;5、构建GEF-H1过表达载体并进行细胞转染,然后应用浓度为200μg/m L的G418筛选6周,构建GEH-H1过表达稳转细胞株(pc DNA-GEF-H1)。同时,实验设置阴性对照组(pc DNA),并检测两组细胞阻抗性及通透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细胞阻抗性实验分别检测0h、2h、4h、6h、8h两组细胞的跨细胞电阻,与连续血液滤过前血清干预组相比,连续血液滤过后血清干预组肺血管内皮细胞的阻抗性不断升高,且呈现时间依赖性,二者在6h和8h具有显着性差异(F=3.498,P<0.01;F=2.671,P<0.001);同时,细胞通透性实验分别检测0h、2h、4h、6h、8h两组细胞的细胞通透率,与滤过前血清干预组相比,滤过后血清干预组肺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率不断降低,且呈现时间依赖性,二者在6h和8h具有显着性差异(F=10.150,P<0.01;F=7.465,P<0.001)(2)与连续血液滤过前血清相比,连续血液滤过后的血清中ICAM-1及VCAM-1的m RNA表达显着降低(F=1.755,P<0.05;F=1.538,P<0.01),同时,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F=1.156,P<0.001;F=3.288,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与连续血液滤过前相比,滤过后的血清能够显着抑制PVECs中GEF-H1m RNA和蛋白的表达(F=8.533,P<0.001;F=16.26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与对照组相比,GEF-H1干扰组GEF-H1无论是m RNA还是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F=4.213,P<0.01;F=1.541,P<0.01);同时,Rho A蛋白质表达水平随之降低(F=1.025,P<0.01);PVECs的抗性升高(F=34.820,P<0.01),通透性降低(F=3.484,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5)与对照组相比,GEF-H1过表达后GEF-H1在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增强(F=12.850,P<0.01;F=6.183,P<0.01),Rho A蛋白质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F=2.650,P<0.01);同时,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抗性降低(F=2.591,P<0.01),通透性升高(F=5.707,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连续血液滤过后的脓毒症血清较血液滤过前的脓毒症血清能够增加内皮细胞抗性,降低内皮细胞的通透性。(2)ICAM-1及VCAM-1可能参与了连续血液滤过对脓毒症的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影响(3)GEF-H1/Rho A信号通路参与连续血液滤过脓毒症血清对内皮细胞的调节作用
李晨光[3](2020)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脓毒症是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儿童重症监护室中患儿死亡的常见病因。根据《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委员会: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国际管理指南2012》,脓毒症是存在(可疑或证实)的感染,并伴有感染的全身系统表现。严重脓毒症定义为脓毒症并脏器功能不全或组织低灌注。以往脓毒症的治疗主要是以抗感染、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症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保护重要脏器等),但局限性很大。近年来,随着重症医学的发展,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开始用于治疗脓毒症,但在儿童中应用较少,且疗效文献报道争议较多。本次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其在儿童严重脓毒症应用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总体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1-2018.1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U严重脓毒症部分患儿,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组55例。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即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予CRRT治疗。研究两组患儿一般治疗情况及预后(初始治疗24小时有效率、PICU住院天数、28天病死率)和两组患儿入PICU治疗72小时后,治疗前、治疗后一般项目T、HR、R、MAP,炎性指标PCT、CRP,器官功能指标CK-MB、TnT、UREA、Cr、ALT、TIBL,内环境指标K+、Na+、血乳酸、CO2CP、AG、血糖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疗效。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作数据分析。结果1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2一般治疗情况及预后:两组初始治疗24小时有效率,治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PICU住院天数,治疗组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28天病死率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3.一般项目T、HR、R、MAP: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T、HR、R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MAP为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T、HR、R、MAP治疗前、后比较,P<0.05,T、HR、R显着低于治疗前,MAP显着高于治疗前。两组T、HR、R、MAP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T、HR、R显着低于对照组,MAP显着高于对照组。4炎性指标:PCT、CRP:对照组治疗后PCT、CRP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PCT、CRP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PCT、CRP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5器官功能:(1)CK-MB、TnT:对照组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CK-MB、TnT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UREA、Cr: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UREA、Cr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3)ALT、TBIL: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ALT、TBIL治疗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6内环境:K+、Na+、血乳酸、CO2CP、AG、血糖: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K+、Na+、血乳酸、AG治疗后显着低于治疗前(P<0.05),CO2CP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血糖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K+、Na+、血乳酸、AG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CO2CP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两组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可迅速改善初始24小时病情,一般项目体温、心率、呼吸频率及平均动脉压,炎症反应程度,心、肾功能及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可以缩短PICU住院天数,但不能降低28天病死率。
邓如非,胡时强,张友来,辛国华,曾元临[4](2019)在《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该院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74例,按存活与否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性质、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烧伤后入院时间、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休克、急性肾损伤、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首次手术时间、首次高钠时间、最高血钠水平、高钠持续时间、病原学结果等因素及其与烧伤后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4例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中死亡47例(63.5%),存活27例(36.5%)。两组患者烧伤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休克、急性肾损伤、脓毒症、MODS、首次高钠时间、最高血钠水平、高钠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度烧伤面积(OR=0.920,95%CI:0.851~0.994,P=0.036)、高钠持续时间(OR=0.500,95%CI:0.264~0.949,P=0.034)及MODS(OR=0.047,95%CI:0.003~0.740,P=0.030)为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重视创面闭合、血钠纠正及各脏器功能的保护与支持,有利于改善预后。
邓如非[5](2019)在《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的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探讨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期为重症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控制、降低烧伤后高钠血症患者病死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存活与否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烧伤性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烧伤后入院时间、首次手术时间、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休克、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脓毒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首次出现高钠时间、最高血钠值、高钠持续时间、病原学结果等相关因素及其与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相关性,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我院共收治烧伤总面积>30%,年龄为≥18且<65周岁的患者有430例,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中,确诊为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总发生率为17.2%。2、74例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中死亡47例,存活27例,病死率为63.5%。死亡组男性38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4±12)岁;烧伤性质:火焰烧伤40例,热液烫伤7例,电击伤0例;直接死亡原因:MODS40例(85.1%),脓毒症5例(10.6%),休克2例(4.3%)。存活组男性21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8±12)岁;烧伤性质:火焰烧伤23例,热液烫伤2例,电击伤2例。3、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休克、AKI、脓毒症、MODS、首次高钠时间、最高血钠值、高钠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Ⅲ度烧伤面积(OR=1.099,95%CI1.0391.162,P<0.05)、高钠持续时间(OR=1.515,95%CI1.0612.164,P<0.05)及MODS(OR=38.977,95%CI3.414444.988,P<0.05)为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严重烧伤后并发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为17.2%,并发高钠血症后病死率高达63.5%,死亡患者多发生在35至54岁之间的男性,死亡原因以MODS为主,火焰是主要致伤原因。2、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休克、AKI、脓毒症、MODS、首次高钠时间、最高血钠值、高钠持续时间与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相关,其中Ⅲ度烧伤面积、高钠持续时间、MODS为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其相关危险因素应进一步重视,早期树立防治观念,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重视创面闭合、及时纠正高钠以及加强对各脏器功能的保护与支持,有利于改善烧伤并发高钠血症的预后。
陈秋莹[6](2019)在《连续肾替代疗法对烧伤脓毒症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对烧伤脓毒症的近期治疗效果,为以后指引临床医生在烧伤脓毒症方面的救治提供有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和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在2018年11月之前公开发表的关于烧伤脓毒症患者使用CRRT加常规治疗对比常规治疗疗效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RCTs)的文献。按照严格的纳入标准由两名研究员分开独立筛选文献、然后进行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估及有效的数据提取,最后将所采集的数据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最新版本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英文与中文比为1比12。纳入研究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s)。共计667例患者,CRRT组与对照组比为326比341。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烧伤脓毒症患者近期疗效指标对比方面,CRRT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下降程度[SMD=-1.11,95%CI(-1.40,-0.83),P<0.00001];降钙素原下降程度[MD=-4.66,95%CI(-8.96,-0.35),P=0.03];血尿素氮浓度下降程度[SMD=-1.10,95%CI(-1.67,-0.53),P<0.00001];血肌酐浓度下降程度[SMD=-0.82,95%CI(-1.16,-0.48),P<0.00001];血糖浓度下降程度[MD=-2.75,95%CI(-4.52,-0.98),P=0.002];血清钠离子浓度下降程度[MD=-11.43,95%CI(-15.71,-7.16),P<0.00001];动脉血氧分压升高程度[MD=0.70,95%CI(0.42,0.99),P<0.00001];血浆IL-6浓度下降程度[SMD=-3.78,95%CI(-5.11,-2.45),P<0.00001];血浆IL-8浓度下降程度[SMD=-2.52,95%CI(-3.41,1.63),P<0.00001];血浆TNF-ɑ浓度下降程度[SMD=-2.84,95%CI(-3.86,-1.82),P<0.000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CRRT治疗与常规治疗在以上各结局指标下降程度方面对比,前者优于后者,表明CRRT治疗可提高烧伤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近期疗效。但上述结果仍需更多来自国内外高质量大型研究试验来进行验证。
田俊英[7](2019)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对比采用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和常规内科方法治疗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连续血液净化对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重症监护室(Burn Intensive Care Unit,BICU)2014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28例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血液净化组(CBP组,13例)和常规治疗组(15例),常规治疗组采用正规内科治疗方法,CBP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发生高钠血症时以及治疗后24h、48h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清钠离子(N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糖(Glu)、血乳酸(Lac)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血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患者的病情转归。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1.血液净化治疗后,CBP组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平均动脉压及动脉血氧分压显着上升(P<0.05),心率、呼吸频率降低,体温渐趋下降,血钠、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糖、血乳酸、白细胞、血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有明显降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血钠逐渐降低,治疗前后血钠比较[(163.34±9.1)mmol/L:(146.4±2.3)mmol/L],差异显着。CBP组治疗前后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血钠、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糖、血乳酸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CBP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血钠、血尿素氮、血肌酐、动脉血氧分压、血乳酸、白细胞、血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BP组有8例死亡,常规治疗组有10例死亡,死亡原因考虑为脑疝、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CBP组和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P组患者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连续血液净化能有效降低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的血钠浓度,是纠正重症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的重要辅助治疗措施之一,且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度烧伤所致高钠血症效果比单一常规治疗更具有优越性,但对于改善并发严重高钠血症的重度烧伤患者的预后尚难以定论。
刘谊蓉,马峰,周美兰,于艳,李洋平,孙世仁[8](2016)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度烧伤合并急性重度高钠血症》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重度烧伤合并急性重度高钠血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3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烧伤ICU 13例重度烧伤合并急性重度高钠血症行CVVH治疗的患者。置换液钠梯度是通过加入3%或10%Na Cl,使置换液的钠浓度低于血钠浓度8mmol/L,以后每4h下降2 mmol/L。结果:13例患者平均年龄49.1岁(3957岁),烧伤面积64.2%(44.0%85.0%)。随访28d,死亡3例。CVVH治疗后APACHEⅡ评分[21.0(19.525.0)vs 24.6(22.028.5),P<0.001],脉搏[107.0次/min(93.0120.0次/min)vs 123次/min(116136次/min),P=0.028)]、尿素氮[13.4mmol/L(12.115.5 mmol/L)vs 22.7 mmol/L(15.434.3 mmol/L),P=0.018]、肌酐(167.6μmol/L(105.5240.5)μmol/L vs 257.2μmol/L(146399.0)μmol/L,P=0.014]和血钠[138.2 mmol/L(138.3155.2 mmol/L)vs 166.2 mmol/L(160.9170.5 mmol/L),P<0.001]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平均血钠纠正速率为0.62 mmol/(L·h)[0.340.89 mmol/(L·h)],CVVH治疗48h血钠均正常。结论:CVVH置换液钠梯度能有效治疗重症烧伤合并急性重度高钠血症。
任继魁,姚明[9](2016)在《烧伤后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烧伤发生率在所有损伤中排列第4位,高于肺结核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发生率之和。Peck MD报道每年烧伤发生超过1 000万[1],由于人口及社会原因,中国烧伤患者数量巨大,造成的社会和个人损失难以估量。众多的烧伤患者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的烧伤患者基本属于情况较严重者,他们有着共同的一些特点比如不同程度的皮肤屏障功能破坏,体液的大量丢失,细菌入侵感染,炎症反应的发生。烧伤发
吕磊,张兆新[10](2014)在《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行CRRT治疗后死亡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感染期合并高钠血症行连续肾替代疗法(CRRT)的时机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8例大面积重度烧伤感染期合并高钠血症患者行CRRT治疗前后生命体征、血钠、血氯变化情况及患者的预后。结果 3例由于血钠值降低过快[1217 mmol/(L·d)],CRRT治疗24 h后,患者出现严重的低渗性脑水肿症状,虽经积极抢救仍死于脑疝、呼吸衰竭。5例经CRRT治疗24 h后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有所改善,但此时未能及时手术切除痂皮清除坏死组织,治疗后48 h后相关指标逐渐恶化,最终于治疗后72 h相继死于感染性休克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大面积烧伤感染期合并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全身性感染,CRRT可以暂时稳定生命体征、降低血钠值,但手术清除坏死组织是治疗的关键。CRRT治疗要掌握好方法和适应证,不可过度依赖。
二、血液滤过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的高钠血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血液滤过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的高钠血症(论文提纲范文)
(2)GEF-H1/RhoA信号通路参与烧伤脓毒症连续血液滤过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脓毒症患者血清 |
2.2 主要实验材料 |
2.2.1 RT-PCR和 Western blot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 |
2.2.2 其它常用实验缓冲液及液体的配制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 |
2.3.2 GEF-H1干扰及过表达载体构建 |
2.3.3 细菌培养及质粒提取 |
2.3.4 细胞转染 |
2.3.5 Real-time PCR |
2.3.6 Western Blot方法 |
2.3.7 单层细胞阻抗检测实验 |
2.3.8 单层细胞通透性检测 |
2.4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血液滤过前后血清分别刺激肺血管单层内皮细胞后细胞的抗性 |
3.2 连续血液滤过前后血清分别刺激肺血管单层内皮细胞后细胞的通透性 |
3.3 连续血液滤过前后脓毒症血清中ICAM-1及VCAM-1 含量变化 |
3.4 连续血液滤过前后脓毒症血清对PVEC细胞GEF-H1 表达的影响 |
3.5 GEF-H1干扰载体效率筛选结果 |
3.6 GEF-H1 干扰对PVEC细胞RhoA表达及细胞阻抗性和通透性的影响 |
3.7 GEF-H1 高表达后RhoA蛋白质表达水平,PVECs的抗性及通透性变化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烧伤脓毒症的认知及防治 |
参考文献 |
(3)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脓毒症、严重脓毒症的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患者死亡情况 |
2.2 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
2.3 重度烧伤合并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5)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的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的确定 |
2.1.1 筛选条件 |
2.1.2 一般资料及分组 |
2.2 研究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患者一般资料 |
2.3.2 烧伤性质 |
2.3.3 烧伤面积 |
2.3.4 Ⅲ度烧伤面积 |
2.3.5 烧伤后入院时间 |
2.3.6 首次手术时间 |
2.3.7 吸入性损伤 |
2.3.8 气管切开 |
2.3.9 休克 |
2.3.10 急性肾损伤(AKI) |
2.3.11 脓毒症 |
2.3.12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
2.3.13 首次高钠时间 |
2.3.14 最高血钠值 |
2.3.15 高钠持续时间 |
2.3.16 病原学结果 |
2.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烧伤并发高钠血症发生率与面积关系 |
3.2 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的总体情况 |
3.3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4 两组患者烧伤面积比较 |
3.5 两组患者烧伤后入院时间与首次手术时间比较 |
3.6 两组患者吸入性损伤与气管切开比较 |
3.7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
3.8 两组患者高钠状态一般情况比较 |
3.9 两组患者病原学结果比较 |
3.10 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烧伤并发高钠血症的流行病学及危害 |
4.2 烧伤并发高钠血症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连续肾替代疗法对烧伤脓毒症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数据提取及偏倚风险评估 |
2.4 统计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文献检索结果 |
3.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和偏倚风险评估 |
3.3 Meta分析结果 |
3.3.1 白细胞下降程度 |
3.3.2 降钙素原下降程度 |
3.3.3 血尿素氮浓度下降程度 |
3.3.4 血肌酐浓度下降程度 |
3.3.5 血糖浓度下降程度 |
3.3.6 血清钠离子浓度下降程度 |
3.3.7 动脉血氧分压升高程度 |
3.3.8 血浆IL-6 浓度下降程度 |
3.3.9 血浆IL-8 浓度下降程度 |
3.3.10 血浆TNF-ɑ浓度下降程度 |
3.4 敏感性分析及亚组分析 |
3.5 发表偏倚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观察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资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3 病例纳入标准 |
2.4 病例排除标准 |
2.5 治疗方案 |
2.6 观察指标 |
2.7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
3.2 治疗转归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8)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度烧伤合并急性重度高钠血症(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和方法 |
研究对象 |
CVVH治疗 |
观察指标及定义 |
结局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讨论 |
(9)烧伤后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烧伤后高钠血症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
2 烧伤高钠血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
3 高钠血症的危害性 |
4 烧伤高钠血症目前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
5 预防和控制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 |
(10)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行CRRT治疗后死亡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病例资料 |
1.2治疗经过 |
1.3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3讨论 |
四、血液滤过治疗严重烧伤脓毒症合并的高钠血症(论文参考文献)
- [1]局部柠檬酸抗凝在重症烧伤患者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中的效果[J]. 王志勇,冯世海,范宝莉,马伟,贾享成,耿辉. 中华烧伤杂志, 2021(12)
- [2]GEF-H1/RhoA信号通路参与烧伤脓毒症连续血液滤过血清对内皮细胞通透性影响[D]. 孟承颖.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3]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的临床研究[D]. 李晨光.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4]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邓如非,胡时强,张友来,辛国华,曾元临. 重庆医学, 2019(19)
- [5]严重烧伤并发高钠血症的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分析[D]. 邓如非. 南昌大学, 2019(01)
- [6]连续肾替代疗法对烧伤脓毒症疗效的meta分析[D]. 陈秋莹. 南昌大学, 2019(01)
- [7]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的临床观察和分析[D]. 田俊英. 南昌大学, 2019(01)
- [8]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度烧伤合并急性重度高钠血症[J]. 刘谊蓉,马峰,周美兰,于艳,李洋平,孙世仁.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016(01)
- [9]烧伤后高钠血症的研究进展[J]. 任继魁,姚明. 宁夏医学杂志, 2016(02)
- [10]重度烧伤并发高钠血症行CRRT治疗后死亡因素分析[J]. 吕磊,张兆新. 西南国防医药, 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