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地区唐菖蒲栽培管理技术

西宁地区唐菖蒲栽培管理技术

一、唐菖蒲在西宁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朱朋波,邵小斌,孙明伟,王江英,赵统利,汤雪燕[1](2019)在《连云港地区球根经作“唐菖蒲—洋葱”高效轮作模式研究》文中指出为适应连云港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并将连云港市主要园艺作物主栽品种进行科学轮作,多年来进行了"唐菖蒲-洋葱"高效栽培模式探索试验并加以推广,强调进行轮作种养,旨在为长期从事蔬菜或切花种植农民提供一种新的创业模式和发展思路。对该模式的茬口安排和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胡青荻,郑坚,吴棣飞,张旭乐,马晓华,钱仁卷,项德强[2](2019)在《苍南唐菖蒲生境调查分析及其保护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苍南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生境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苍南唐菖蒲种质资源现状及其适生环境。结果表明:苍南唐菖蒲主要集中分布于北关岛、蒲城及马站生长区的东南坡或西北坡,适生环境为海拔30~100 m,适宜的遮阴树种有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椿叶花椒(Zanthoxylum ailanthoides)、黑松(Pinus thunbergii)等。3个分布区内的芒(Miscanthus sinensis)、狗尾草(Setaria viridis)、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等杂草高度为30~60 cm,限制了唐菖蒲的生长发育。马站唐菖蒲分布区内杂草相对较少,沙质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唐菖蒲平均密度最高且长势最佳。北关岛唐菖蒲分布区内的生态养殖造成幼苗锐减与土壤板结是该区唐菖蒲长势较弱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探索了苍南唐菖蒲的地理分布和群落衰退原因,为唐菖蒲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李淑娴[3](2016)在《墨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墨兰(Cymbidium sinense)是兰科(Orchidaceae)兰属(Cymbidium)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叶艺精致、花姿优雅,被广泛应用为盆栽花卉。本文以墨兰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成花进程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进行研究,探究其成花机理。同时,试验探究低温诱导、光周期、GA3、SA等对墨兰成花的影响,以期为墨兰花期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墨兰成花进程主要分为墨兰花芽分化过程和花朵发育过程。其中,花芽分化过程主要分为6个时期,即未分化期、花原基分化期、花蕾分化期、萼片分化期、花瓣分化期、合蕊柱及花粉块分化期;花朵发育过程主要分为6个时期,即花序分化期、小排铃期、大排铃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2)试验测定了墨兰假鳞茎和叶片在成花进程的8个阶段(未分化期、花原基期、花序分化期、小排铃期、大排铃期、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全碳含量、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变化。结果表明,在墨兰成花进程中,假鳞茎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在初花期均达到最大值,末花期与未分化期含量接近;除大排铃期叶片中淀粉含量较高外,其他时期假鳞茎和叶片中的淀粉含量变化不大;假鳞茎中全碳含量除末花期较高外,其他时期基本稳定;假鳞茎中全氮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叶片全氮含量花序分化期最高;假鳞茎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在花序分化期和初花期达到峰值;假鳞茎中POD活性基本呈上升趋势;墨兰假鳞茎中GA3、IAA含量均于花序分化期和初花期达到峰值,ABA含量于初花期出现最大值,ZR含量于大排玲期出现最大值。(3)低温(昼20 ℃,12 h/夜10 ℃,12 h)诱导可促使墨兰初花期提前30.8±3.56d,有利于延长单花寿命及花期;低温诱导处理下花梗长度缩短,小花数量减少至8.33±3.61朵;低温诱导导致墨兰可溶性糖、淀粉等含量较对照组减少,全碳、全氮含量普遍稍高。同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探究光周期、GA3、SA对墨兰成花影响,发现其对墨兰成花进程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光照时间延长,植株高度受抑制,花期延长;100mg·L-1 GA3和低浓度SA均缩短墨兰花期,50 mg·L-1SA延长花期。8 h光照+ 50 mg·L-1 GA3 + 25 mg·L-1 SA有利于墨兰花序花朵数量的增加,其花朵数高达12.00±2.65朵。高浓度的GA3显着提升初花期淀粉含量和花原基期可溶性蛋白含量,50 mg·L-1 GA3对花原基期C/N具有显着提升作用;12 h光照及50 mg·L-1 SA对墨兰初花期淀粉含量均具有显着提升作用;SA浓度对花原基期C/N具有显着影响,50 mg·L-1处理下花原基期C/N比值最小。

熊亚运[4](2015)在《基于栽培实验的北京鲜花港郁金香展区改造研究》文中提出北京鲜花港投资发展中心自2010年以来,每年都举行郁金香花展,近年来一直是北京地区规模最大的郁金香花展地。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每年进口大量种球布展而种球退化严重,因此花展成本很高。此外,每年郁金香花展景观趋同,景观质量也需要提升。如何在提升花展景观的前提下,实现部分子球的再利用,节约花展成本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北京市郁金香花展景观,在研究公众对常见类型郁金香景观的审美倾向的基础上,研究花展中不同种植设计对郁金香生长开花及种球更新的影响。通过研究子代球与母球的生长开花表现差异以及不同栽培措施对子球开花的影响,探讨郁金香子球在花展中应用的可行性。在景观评价分析和栽培试验基础上,提出了北京鲜花港郁金香花展的种植设计建议及主要布展区布展环境的局部改造方案。研究结果如下:(1)应用BIB-LCJ法评价结果表明,公众普遍对以郁金香为景观主体、景观层次多、色彩搭配丰富和谐或简洁大气、临近水体的景观评价较高。各群体间存在一定的审美差异,花展中需构建多样化花展景观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2)不同类型人工群落下栽种郁金香,对其生长、开花、种球更新都有影响。在‘落叶林+地被’和‘落叶林’下栽种布置种球,植株生长势强健,开花品质高,景观效果好,且利于子球生长。(3)采用混植的间作试验表明,白三叶草与郁金香混植,不影响其观赏价值,利于其种球更新;小麦与郁金香间作,对多数品种郁金香生长开花及种球更新的影响不显着。(4)大多数品种子球生长开花较母球差,但是‘金色检阅’等部分品种子球开花效果能满足布展要求;基质栽培(草炭:河沙=3:1和草炭:河沙:园土=2:1:1)可提高子球生长开花质量,母球和子球两代皆采用基质栽培,则子球开花质量提高更明显;不同浓度GA3处理对子球生长开花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各品种适宜施用浓度不同,‘杏色印象’为400mg/L,‘粉色印象’、‘金色检阅’为600mg/L。(5)结合景观评价和栽培试验结果,北京鲜花港郁金香布展区可适当增加一些落叶乔木群落,并采用与白三叶草混植的手法,提供利于子球良好生长的环境,在一些区域用基质栽培子球,改善子球应用效果,从这两方面节约花展成本,同时构建不同群落可营造多样化花展景观,提高景观效果。本研究针对郁金香花展景观趋同、花展中郁金香种球退化严重导致花展成本高的问题开展研究。应用BIB-LCJ法对郁金香景观作出评价,明确了不同人工群落类型和栽培措施对郁金香生长、开花及种球更新的影响,据此提出了北京鲜花港郁金香花展的种植设计建议及主要布展区布展环境的局部改造方案。该研究对于各地举办郁金香花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姬常平[5](2013)在《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引种栽培与繁殖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是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 L.)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有髯鸢尾”的泛称。德国鸢尾花姿奇特,花色丰富,叶片挺拔,株型紧凑,观赏价值较高,群体功能较强,栽培历史悠久,园艺品种繁多,是久负盛名的观赏花卉,深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在医药食品、盆栽观赏、切花生产、园林绿化等领域均占有重要地位,可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人们迫切希望获取更多的具有优良性状的德国鸢尾植株,来满足各方面的大量需求。通过对德国鸢尾‘Apache Warrior’、‘Dusky Evening’、‘Edith Wolford’、‘Going My Way’、‘Nibellungen’、‘Red Zinger’、‘Immortality’、‘Fire Cracker’和‘October Sun’等9个品种开展引种栽培(土壤、肥料、水分、光照、温度、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繁殖技术(分株繁殖、组织培养和杂交亲和性等)和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出德国鸢尾规范栽培技术和快速繁殖技术,筛选出适合在哈尔滨地区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德国鸢尾,以期为德国鸢尾的引种驯化和种苗生产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为其在黑龙江省园林应用空白的填补起到有益的示范作用。同时,还可以为我国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其它地区的鸢尾属植物资源的系统研究与开发推广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引种自荷兰的9个多年生德国鸢尾品种,经过2011-2013年间的栽培试验,有‘ApacheWarrior’、‘Dusky Evening’、‘Edith Wolford’、‘Going My Way’、‘Nibellungen’和‘Red Zinger’等6个品种获得了初步成功。(2)德国鸢尾喜腐殖质丰富、排水性良好的微碱性(pH=7.0-7.2)轻壤土或沙壤土。栽植前,不可施用大量基肥,但需在开花前和开花后各追施一次二磷酸盐。德国鸢尾耐干旱,畏积水,性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可以根据生长态势对德国鸢尾进行灵活的摘叶或摘花修剪。在哈尔滨地区,德国鸢尾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以软腐病和蛴螬(铜绿丽金龟或东北大黑鳃金龟子的幼虫)危害较为严重。(3)在哈尔滨地区,6个德国鸢尾品种呈现出稳定的生长节律,花期比较一致,能够大量开花,但均未见结实。德国鸢尾分株繁殖的成活率较高,操作方法简单易行,能够进行大量繁殖,且最佳繁殖时间是根系活动即将开始之前,即秋季休眠后(9月份最好)或春季萌芽前(4月份最好)。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具有开花能力的植株,并且能够保持品种的优良特性,但繁殖系数较低。(4)德国鸢尾组培快繁的最佳外植体是幼嫩叶片。德国鸢尾‘Edith Wolford’的最佳诱导培养基配方是MS+NAA0.20mg/L+2,4-D0.25mg/L+6-BA1.00mg/L;德国鸢尾‘ApacheWarrior’和‘Nibellungen’的最佳诱导培养基配方是MS+NAA0.50mg/L+2,4-D0.10mg/L+6-BA1.50mg/L;德国鸢尾‘Dusky Evening’、‘Going My Way’和‘Red Zinger’的最佳诱导培养基配方是MS+NAA0.80mg/L+2,4-D0.50mg/L+6-BA2.00mg/L。以幼嫩叶片和根尖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属于器官发生途径中的间接器官发生一类;在初代培养试验筛选出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培养,而最佳生根培养是1/2MS+NAA0.2mg/L。以新生根状茎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与幼嫩叶片和根尖组织培养试验相比较,在脱分化和再分化阶段,直接形成具有大量粗壮不定根的健壮组培苗,属于器官发生途径中的直接器官发生一类。组培苗经过室内炼苗后,移栽至高温灭菌的草炭土中,成活率为84%。(5)德国鸢尾生长速度较快,无性繁殖能力较强,用于园林绿化见效迅速。既可以作为盆栽植物摆放观赏,也可以作为高档切花切叶美化环境,或用于基础片植绿化、花坛丛植点缀或花境行植镶边等均可行。

许永生[6](2013)在《乡土植物在西宁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针对西宁市自然条件和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优势,对乡土植物在西宁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分析了乡土植物在西宁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结合两个具体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了乡土植物在西宁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面对西宁城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地位的缺失,一方面,需要加大对西宁城市绿地中优良乡土植物的应用力度;另一方面,对西宁地区野生乡土观赏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西宁地区具有园林利用价值的乡土观赏植物665种,而应用于园林绿化的乡土植物181种,仅占27.22%。由此可知,西宁地区野外具有园林利用价值的乡土观赏植物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对丰富西宁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的种类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针对乡土植物在西宁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对西宁市乡土植物的应用与推广提出具体建议,并在西宁市一高速公路绿化的案例中对优良乡土植物的选择和配置方法进行应用。以期为西宁市乡土植物的应用提供思路,推动乡土植物更好的应用发展。

张超仪[7](2012)在《杜鹃花属植物杂交亲和性研究》文中认为杜鹃花(Rhododendron)是杜鹃花科着名观赏植物,是世界名花,也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我国野生杜鹃资源丰富,但育种进程缓慢,因此,充分利用我国杜鹃资源,进行种质创新,对促进我国杜鹃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以睫毛杜鹃(Rhododendron ciliatum)、多鳞杜鹃(Rhododendron polylepis)、薄皮杜鹃(Rhdodenron taronense)、映山红(Rhododendron simsii)、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和比利时杜鹃(Rhododendron hybridum)花粉为研究对象,通过蔗糖、H3BO3、CaCl2单因子及L25(53)正交试验进行花粉萌发试验研究,比较了I2-KI染色法、TTC染色法、联苯胺染色法、MTT染色法4种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不同。同时选用马银花测定干燥时间对其萌发率的影响,继而采用薄皮杜鹃、马缨杜鹃(Rhododendron delavayi)、睫毛杜鹃对其保存温度与解冻方式进行比较试验,在此基础上对三种杜鹃进行低温保存。最后以映山红、锦绣杜鹃(Rhododendron pulchrum)、马银花作母本,选择4个亚属21种(亚种)杜鹃花作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授粉后花粉管生长情况,统计坐果率与蒴果平均种子数量并对杂交幼胚进行胚拯救,同时分析杜鹃远缘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1)蔗糖、H3BO3、CaCl2及3因子交互效应对杜鹃花花粉萌发有显着影响。适宜的离体培养基配方依杜鹃花种类不同而不同,睫毛杜鹃为:蔗糖150g/L+H3BO30mg/L+CaCl250mg/L、映山红为:蔗糖100g/L+H3BO3100mg/L+CaCl20mg/L、马银花为:蔗糖50g/L+H3BO3200mg/L+CaCl20mg/L、比利时杜鹃为:蔗糖150g/L+H3BO3100mg/L+CaCl20mg/L;MTT染色法是简单快速测定杜鹃花花粉活力的最适染色法。(2)花粉干燥与低温短期保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银花花粉不适合进行干燥,贮藏温度以-20℃保存最佳,解冻方式因杜鹃种以及保存条件各异。长期保存试验中发现杜鹃花花粉种间差异较大。(3)映山红作为母本配置了13个组合,其中11个组合获得了膨大子房,共计174个,且每个组合均获得杂交种子,映山红亚属内杂交的亲和性高于亚属间杂交,不同亚属之间的种间杂交亲和性存在显着差异;而锦绣杜鹃作母本配置了13个组合,其中9个组合获得了膨大子房,共计79个,但仅自交及组内杂交3个组合获得杂交种子。各杂交组合间胚拯救最适胚龄存在一定差异。(4)在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管生长状况试验中发现:所有父本花粉都能在映山红及锦绣杜鹃柱头表面附着并萌发,仅个别杜鹃花粉能在马银花柱头表面附着或萌发,花粉管生长情况因父本不同而情况各异。研究中观察到花粉管出现扭曲、螺旋、膨大、断裂以及管壁变粗等5种异常情况。观察统计结果表明映山红作为母本时花粉管异常情况较少,锦绣杜鹃次之,少有花粉在马银花柱头上附着或萌发。

李洪敬,姚文生,李东军,王家福,李永红,张传喜,曲花荣,牛迎福[8](2010)在《赴美国学习白蛾防控技术情况报告》文中指出

张晓磊[9](2010)在《华北高寒区地被植物的引种、评价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园林绿化中多年生宿根类地被植物应用广泛,地被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丰富园林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代表,面对高寒区城镇绿化中地被植物匾乏,绿期短、花季集中于夏季,春秋无花,以及冬春季节地面裸露导致起沙扬尘等问题,在调研分析华北高寒区典型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与存在的具体问题基础上,于2008年5月,由保定市安国县引入张北试验站单瓣芍药(Paeonia lactiflora)、重瓣芍药(Paeonia lactiflora)、大花萱草(Hemerocallis middendorffii)、金娃娃萱草(Hemerocallis fuava)、荷兰菊(Aster novi-belgii L.)、八宝景天(Sedum spectabile)、百合(Lilium brownii var. viridulum)、玉簪(Hosta plantaginea)、桔梗(Platycodon grandiforus)等9种多年生草本地被植物,重点观测了引种植物在华北高寒区的生长发育特征,分析比较了引种植物的抗寒适生能力,进一步以坝上地区传统城市园林绿化常用地被植物为对照,进行了区域可选地被植物的应用质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对华北高寒区典型城镇应用园林植物的调研表明,区域城市园林绿化采用植物约57种,分布于21科。各类绿地乔、灌、地被植物的面积比例为52.3%、16.0%和31.7%,乔木应用普遍,花灌木和地被配植比例偏低,形成以乔木为主的寡层片园林景观结构。河北坝上城市中道路、企事业单位的绿地率与绿化覆盖度接近国家最低标准,居民区低于国家标准达21.6和5.0个百分点,成为影响市民城市绿化满意度的主要方面。限于高寒气候,区域植被绿期只有110~140 d,花季3个半月;冬春季节植被覆盖度降至5%~12%。区域地被植物匮乏,直接影响了城市景观质量,减弱了固土减尘、保护环境的生态效果。2.通过对引种的9种地被植物材料在试验地近两年的生长发育观察,表明所引地被植物在露地栽培下均可以正常地生长,并表现出了较好的观赏性状,其物候期比引种地安国晚约35~60d。根据坝上高寒区气候特征,所引种植物中有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等不同类型,且绿期长、覆盖能力强。所引9种地被植物对高寒环境的适应能力都很强,均表现初了良好的抗旱和抗寒性,在田间管理比较粗放的条件下,冬季不覆盖或简易覆盖即可顺利度过。3.通过对9种地被植物在华北高寒区自然生长条件下的越冬性与生育形态观测,及人工低温胁迫下根系抗寒生理指标变化与株体生长恢复验证研究,结果表明,0~-18℃低温处理过程中,9种地被植物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在-18℃~-36℃处理过程中,桔梗、金娃娃萱草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仍保持上升而后再下降,而玉簪、荷兰菊、百合则呈持续下降趋势。结合越冬性与低温胁迫下株体恢复生长性状判断,9种地被植物在华北高寒区均可良好越冬,其抗寒能力依次为桔梗>金娃娃萱草>大花萱草>单瓣芍药>重瓣芍药>八宝景天>玉簪>荷兰菊>百合。4.以地被植物生长发育特性与抗寒性为基础,结合区域特殊生境下的地被植物绿期、花季、生态等需求,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坝上高寒区可选地被植物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应用质量评价。根据综合指数值,将20种地被植物的应用质量价值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包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如单瓣芍药、重瓣芍药、大花萱草、金娃娃萱草、八宝景天、蜀葵等,可作为华北高寒区最佳地被植物,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第二等级地被植物包括多年生宿根草本和可自播繁衍的一、二年生草花类,如荷兰菊、桔梗、百合、虞美人、波斯菊等,该等级可作为区域骨干型植物推广应用。第三等级地被植物以一、二年生草花为主,如万寿菊、矮牵牛、石竹等。第四等级地被植物主要是一、二年生人工越冬或育苗移栽类草花,如一串红、金盏菊、孔雀草、唐菖蒲、大丽花等,因其绿化成本较高,该等级可作为点缀型植物应用于节假日摆花、花坛,以及小面积的高档次游憩区应用。通过对区域可选地被植物的质量应用分级,为其在华北高寒区园林绿化应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刘爱丽[10](2010)在《唐菖蒲品种的切花生产及种球演替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以陕西汉中地区气候为背景,于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场进行,以“普丽西拉”、“蓝精灵”、“红怜”、“粉佳人”、“金色杰克逊”五个唐菖蒲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唐菖蒲切花指标和种球繁殖特点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从引自荷兰已种植多年的唐菖蒲品种中找出种性保持仍较好的品种和等级,结果如下:1.唐菖蒲不同品种切花栽培及种球繁育研究表明,“普丽西拉”、“蓝精灵”退化现象较轻,可作为切花生产的材料;“普丽西拉”、“粉佳人”产生的小子球数目较多,是较好的种球繁育品种;品种“金色杰克逊”存苗率低、切花质量差、母球繁育的小子球数目少,已经严重退化,不宜再做切花或繁育的种球材料;品种“红怜”综合性状表现较为一般,与种球直径大小有更大关系。总体来看,各品种Ⅱ、Ⅲ等级种球可用作切花用球;Ⅳ、Ⅵ等级种球可用作种球繁育材料;Ⅴ等级种球适宜当做种性保持材料种植一年,第二年做切花用球,Ⅰ等级种球应根据品种和种植经验酌情选择。2.唐菖蒲种球母子球间演替特征研究表明,两参试唐菖蒲品种“普丽西拉“和“粉佳人”子球各性状表现均与母球是否感病密切相关。母球感病等级高,则小子球萌芽时间晚、植株矮化、病情指数高。且研究证明小子球等级越大,受母球病害影响越大。3.不同规格唐菖蒲种球的切花品质研究显示,并非所有的大种球都不适合做切花生产,与种球横纵径比大小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品种“普丽西拉”种球横纵径比为0.9-1.5范围、“蓝精灵”横纵径比范围在1.2-1.8间的Ⅰ级种球仍可产生优良切花;但当横纵径比值大于1.8时,即表现出较为明显的退化性状,不宜再选作切花生产的材料。

二、唐菖蒲在西宁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菖蒲在西宁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连云港地区球根经作“唐菖蒲—洋葱”高效轮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茬口安排
2 唐菖蒲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2.2 种球规格
    2.3 施肥作畦
    2.4 种球消毒
    2.5 播种定植
    2.6 田间管理
        2.6.1 水肥管理。
        2.6.2 中耕除草。
        2.6.3 病虫害防治。
        2.6.3.1 虫害预防。
        2.6.3.2 灰霉病。
        2.6.3.3 干腐病。
        2.6.3.4 茎、根腐病。
        2.6.4 采收、分级与包装。
        2.6.5 鳞茎球采挖、处理。
3 洋葱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3.2 播种育苗
        3.2.1 播种时期。
        3.2.2 苗床准备。
        3.2.3 播种。
        3.2.4 苗期管理。
    3.3 大田管理
        3.3.1 定植前准备。
        3.3.2 移栽。
        3.3.3 水分管理。
        3.3.4 养分管理。
        3.3.5 病虫害防治。
    3.4 采收
4 讨论

(2)苍南唐菖蒲生境调查分析及其保护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调查方法与地点
    1.1 调查方法
    1.2 调查地点
    1.3 数据处理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概况
    2.2 分布状况
    2.3 分布区主要群落类型及特征
    2.4 生长繁育状况
    2.5 生境现状及分析
        2.5.1生境恶化
        2.5.2 人为活动
        2.5.3 动物破坏
3 结论与讨论
4 保护建议
    4.1 就地保护
    4.2 迁地保护
    4.3 野外回归
    4.4 加强研究及开发

(3)墨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国内外研究进展
        1.1.1 成花进程形态学研究
        1.1.2 成花机理
        1.1.3 花期调控中栽培措施的研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墨兰成花进程解剖学研究
        2.2.2 墨兰成花进程生理学研究
        2.2.3 墨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墨兰成花进程解剖学研究
        3.1.1 墨兰花芽分化进程解剖学观察
        3.1.2 墨兰花朵发育进程解剖学观察
    3.2 墨兰成花进程生理学研究
        3.2.1 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3.2.2 淀粉含量变化
        3.2.3 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
        3.2.4 POD活性变化
        3.2.5 全碳含量变化
        3.2.6 全氮含量变化
        3.2.7 氮碳比含量变化
        3.2.8 内源激素含量变化
    3.3 墨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3.3.1 温度对墨兰成花的影响
        3.3.2 光周期、GA_3、SA对墨兰成花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墨兰成花进程解剖学研究
        4.1.2 墨兰成花生理学研究
        4.1.3 墨兰花期调控技术研究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栽培实验的北京鲜花港郁金香展区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郁金香花展设计及其景观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1.1 郁金香花展设计研究现状
        1.1.2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 郁金香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1.2.1 温度
        1.2.2 光照
        1.2.3 土壤
        1.2.4 水分
    1.3 郁金香在我国的引种栽培现状
    1.4 郁金香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4.1 栽培基质和施肥对郁金香生长发育的影响
        1.4.2 栽培时间和栽植深度对郁金香生长发育的影响
        1.4.3 激素对郁金香生长发育的影响
        1.4.4 异地栽培对郁金香生长发育的影响
        1.4.5 其他方法
    1.5 郁金香子球应用研究进展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2 北京市郁金香花展景观调查与分析
    2.1 北京市郁金香花展现状调研
        2.1.1 调研样地
        2.1.2 调研内容
        2.1.3 调查方法
        2.1.4 调研结果与分析
        2.1.4.1 郁金香花展布展环境
        2.1.4.2 郁金香花展种植设计
        2.1.4.3 花展中常见植物群落类型
        2.1.4.4 园林小品的运用
        2.1.5 小结
    2.2 北京市郁金香花展景观美景度评价
        2.2.1 材料与方法
        2.2.1.1 样地的选择与拍摄
        2.2.1.2 评价方法
        2.2.1.3 数据处理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各花展景观的美景度量表
        2.2.2.2 各组别对花展景观审美的相关性分析
        2.2.2.3 各组别对花展景观审美差异性的分析
        2.2.2.4 不同花展景观的美景度比较与分析
        2.2.3 小结与讨论
3. 花展种植设计对郁金香生长开花及种球更新的影响
    3.1 不同人工群落下郁金香生长开花及种球更新的研究
        3.1.1 材料与方法
        3.1.1.1 试验材料
        3.1.1.2 试验方法
        3.1.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1.2 结果与分析
        3.1.2.1 不同人工群落环境分析
        3.1.2.2 不同人工群落下郁金香物候期分析
        3.1.2.3 不同人工群落下郁金香生长情况分析
        3.1.2.4 不同人工群落下郁金香开花品质分析
        3.1.2.5 不同人工群落栽培对郁金香种球更新的影响
        3.1.3 小结与讨论
    3.2 间作对郁金香生长开花及种球更新的影响
        3.2.1 材料与方法
        3.2.1.1 试验材料
        3.2.1.2 试验方法
        3.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2 结果与分析
        3.2.2.1 间作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3.2.2.2 间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2.2.3 间作对郁金香营养生长的影响
        3.2.2.4 间作对郁金香开花品质的影响
        3.2.2.5 间作对郁金香种球更新的影响
        3.2.3 小结与讨论
4 子球用于花展布展的可行性研究
    4.1 子球与母球的植株生长开花表现差异
        4.1.1 材料与方法
        4.1.1.1 试验材料
        4.1.1.2 试验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小结与讨论
    4.2 不同栽培措施对子球生长开花的影响
        4.2.1 不同基质对子球生长开花的影响
        4.2.1.1 材料与方法
        4.2.1.2 结果与分析
        4.2.1.3 小结与讨论
        4.2.2 不同浓度GA_3对子球生长开花的影响
        4.2.2.1 材料与方法
        4.2.2.2 结果与分析
        4.2.2.3 小结与讨论
5 北京鲜花港园区局部改造设计
    5.1 改造原则、目标、内容
        5.1.1 改造原则
        5.1.1.1 景观多样化
        5.1.1.2 经济性
        5.1.2 改造目标
        5.1.3 改造内容
        5.1.3.1 立足现状,丰富群落结构
        5.1.3.2 适当间伐,营造多样化绿地空间
        5.1.3.3 增加地被植物种类,改善地被景观
        5.1.3.4 改善子球应用区域的土壤条件
    5.2 主题分区及分析
    5.3 主要布展区布展环境改造
        5.3.1 大地花海
        5.3.2 情人谷
        5.3.3 百花田
    5.4 花展种植设计建议
        5.4.1 花草间作
        5.4.2 子球合理应用
    5.5 小结与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引种栽培与繁殖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鸢尾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1.2.1 鸢尾属植物引种栽培的研究进展
        1.2.2 鸢尾属植物无性繁殖的研究进展
        1.2.3 鸢尾属植物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
        1.2.4 鸢尾属植物推广应用的研究进展
        1.2.5 德国鸢尾的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德国鸢尾引种栽培方法
    2.3 德国鸢尾繁殖方法
        2.3.1 德国鸢尾分株繁殖方法
        2.3.2 德国鸢尾组织培养方法
        2.3.3 德国鸢尾杂交育种方法
    2.4 原产地自然环境概况
    2.5 试验地自然环境概况
3 结果与分析
    3.1 德国鸢尾引种栽培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1.1 不同土壤条件对德国鸢尾生长发育的影响
        3.1.2 不同营养条件对德国鸢尾生长发育的影响
        3.1.3 不同水分条件对德国鸢尾生长发育的影响
        3.1.4 不同光照条件对德国鸢尾生长发育的影响
        3.1.5 不同温度条件对德国鸢尾生长发育的影响
        3.1.6 不同修剪方式对德国鸢尾生长发育的影响
        3.1.7 德国鸢尾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3.2 德国鸢尾分株繁殖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2.1 根状茎的质量对德国鸢尾分株苗成活率的影响
        3.2.2 不同繁殖时间对德国鸢尾分株苗成活率的影响
        3.2.3 分株操作方法对德国鸢尾分株苗成活率的影响
        3.2.4 不同管理条件对德国鸢尾分株苗生长的影响
    3.3 德国鸢尾组织培养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
        3.3.2 不同激素浓度对初代培养诱导率的影响
        3.3.3 不同激素浓度对继代培养增殖率的影响
        3.3.4 不同激素浓度对生根培养生根率的影响
        3.3.5 不同炼苗时间和栽培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3.4 德国鸢尾杂交育种试验的结果与分析
        3.4.1 德国鸢尾的形态特征与开花习性
        3.4.2 开花动态与影响开花的环境因子
        3.4.3 自交和杂交对德国鸢尾座果率的影响
    3.5 德国鸢尾的园林应用与绿化效果
        3.5.1 德国鸢尾的室内应用
        3.5.2 德国鸢尾的室外应用
4 讨论
    4.1 外植体灭菌时间与溶液浓度的探讨
    4.2 德国鸢尾组织培养再生途径的探讨
    4.3 德国鸢尾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及克服
    4.4 植株老化对德国鸢尾园林绿化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乡土植物在西宁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乡土植物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对乡土植物的研究现状
    1.3 技术路线
第2章 乡土植物与城市园林绿化
    2.1 本文对乡土植物概念的界定
    2.2 乡土植物在西宁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优势
        2.2.1 乡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2.2.2 乡土植物具有地域性特色,体现城市特色人文景观
        2.2.3 乡土植物成活率高,易于管理,节约城市绿化及养护资金
        2.2.4 乡土植物能够平衡城市的生态系统,维护物种的生态安全
    2.3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相关问题
        2.3.1 植物生境与园林绿化
        2.3.2 植物群落
        2.3.3 乡土文化
第3章 西宁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应用现状研究分析
    3.1 西宁市自然条件概况
    3.2 乡土植物在西宁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现状
        3.2.1 研究方法
        3.2.1.1 实地调查
        3.2.1.2 文献查阅和资料汇总
        3.2.1.3 专家咨询
        3.2.2 结果与分析
    3.3 典型实例分析
        3.3.1 西宁中心广场
        3.3.2 西宁市海湖新区五四西路延长段概况
    3.4 存在的问题
        3.4.1 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应用中地位缺失,而引进植物占主导
        3.4.2 适应性较强、观赏价值较高的常绿乡土植物种类应用较少
        3.4.3 西宁市野生乡土观赏植物资源的研究相对缺乏
        3.4.4 对园林绿化苗木的繁育不够重视,乡土植物苗木缺乏
        3.4.5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植物造景水平相对滞后
第4章 西宁地区具有园林利用价值的野生乡土观赏植物选择初探
    4.1 具有园林利用价值的野生乡土观赏植物选择依据
        4.1.1 植物生境
        4.1.2 观赏特性
        4.1.3 生态习性
    4.2 研究方法
        4.2.1 野外调查
        4.2.2 文献查阅和资料汇总
    4.3 结果与分析
第5章 西宁市园林绿化中乡土植物的应用研究
    5.1 西宁城市绿化中应用与推广乡土植物的相关建议
        5.1.1 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引进植物为辅的种植原则
        5.1.2 推广观赏价值较高、适应性较强的常绿乡土植物
        5.1.3 对乡土植物资源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5.1.4 建立专门的乡土植物繁育基地
        5.1.5 注重当地乡土植物的群落构造
    5.2 乡土植物配置的原则和方法
        5.2.1 乡土植物配置的原则
        5.2.2 乡土植物配置的方法
    5.3 乡土植物配置方式和植物群落景观的营建
    5.4 案例应用
        5.4.1 概况
        5.4.2 高速公路护坡植物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
        5.4.3 G6 京藏高速公路 1789-1790 西宁段绿地设计
        5.4.4 设计构思及植物品种选择
第6章 总结
    6.1 讨论
        6.1.1 园林绿化乡土植物范畴的拓展
        6.1.2 西宁城市园林绿化特色的体现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7)杜鹃花属植物杂交亲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杜鹃花现状与利用
        1.1.1 杜鹃花资源及应用状况
        1.1.2 国内杜鹃花繁育研究进展
        1.1.3 国外杜鹃花育种研究进展
    1.2 花粉生活力及低温保存
        1.2.1 花粉生活力及其测定方法
        1.2.2 花粉生活力的影响因素
        1.2.3 花粉的保存
    1.3 杜鹃属植物受精前障碍研究
    1.4 杜鹃属植物受精后障碍与胚拯救
        1.4.1 杜鹃属植物受精后障碍研究
        1.4.2 杜鹃花杂交胚拯救技术研究
    1.5 研究目标
    1.6 研究内容
    1.7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8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 杜鹃属植物花粉活力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试验设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蔗糖、H3BO3和 CaCl2单因子对杜鹃花花粉萌发的影响
        2.2.2 蔗糖、H3BO3和 CaCl2三因子正交试验
        2.2.3 杜鹃花花粉染色剂的筛选
        2.2.4 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2.2.5 光照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杜鹃花花粉低温保存程序研究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花粉生活力测定方法
        3.2.2 花粉相对含水率测定
        3.2.3 保存温度与解冻方式对花粉活力的影响
        3.2.4 贮藏时间对花粉活力的影响
    3.3 试验结果
        3.3.1 干燥时间对花粉活力影响
        3.3.2 不同贮藏温度和解冻方法对花粉活力的影响
        3.3.3 贮藏时间对花粉活力的影响
    3.4 小结与讨论
        3.4.1 干燥时间对马银花花粉活力的影响
        3.4.2 保存温度与解冻方式的选择
        3.4.3 最佳保存条件的选择
第四章 杜鹃属植物种间杂交亲和性初步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观察结果
        4.2.1 花粉活力测定
        4.2.2 柱头可授性研究
        4.2.3 子房膨大率、蒴果平均种子数与杂交种子萌发率
        4.2.4 胚拯救适宜胚龄的研究
    4.3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杜鹃属植物自交与杂交授粉后花粉管生长状况观察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映山红与各父本杜鹃杂交亲和性
        5.3.2 锦绣杜鹃与各父本杜鹃杂交亲和性
        5.3.3 马银花与各父本杜鹃杂交亲和性
        5.3.4 花粉管异常情况统计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试验选用各种父本杜鹃

(9)华北高寒区地被植物的引种、评价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地被植物的概述
        1.1 地被植物的概念和作用
        1.2 地被植物的分类
        1.3 地被植物的研究现状
    2 华北高寒区自然环境概况
    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3.1 华北高寒区城市园林绿化需求
        3.2 华北高寒区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华北高寒区城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与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园林植物种类与应用分析
        2.2 园林植物群落结构与配置分析
        2.3 园林植物应用的评价
    3 结论
    4 讨论
第三章 地被植物在华北高寒区的生长发育特征与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种地被植物的物候期比较
        2.2 引种地被植物的形态特点及生长发育特征
        2.3 地被植物应用的栽培管理技术
    3 结论
    4 讨论
第四章 地被植物的抗寒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被植物的越冬性
        2.2 低温胁迫对9 种地被植物的生理效应
        2.3 低温胁迫对9 种地被植物株体成活率的影响
    3 结论
    4 讨论
第五章 地被植物在华北高寒区应用的质量评价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被植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层次的建立
        2.2 指标权重的确立
        2.3 地被植物质量评价打分标准
        2.4 不同地被植物的综合评价
    3 结论
    4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1 结论
        1.1 分析了华北高寒区城市园林绿化的植被结构现状,明确了地被植物匮乏与非绿期地面少有覆盖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1.2 明确了新引进的9 种地被植物在华北高寒区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抗寒性,为区域园林绿化提供了新型植被材料
        1.3 采用层次分析法,定量评价了华北高寒区地被植物的质量价值,提出了不同地被植物的应用方向
    2 讨论
        2.1 地被植物匮乏成为华北高寒区城市园林质量建设的首要限制
        2.2 多年生地被植物的繁殖与配套管理技术为园林绿化应用成功的关键
        2.3 抗寒性弱的地被植物的多途径利用
        2.4 配套栽培技术依然缺乏
参考文献
附图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10)唐菖蒲品种的切花生产及种球演替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唐菖蒲的研究及产业发展现状
        1.1.1 唐菖蒲起源及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唐菖蒲研究现状
        1.1.3 我国唐菖蒲主要面临问题
    1.2 唐菖蒲的生物学特性及种球繁殖
        1.2.1 形态特征
        1.2.2 生态习性
        1.2.3 种球繁殖
        1.2.4 种球退化与复壮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唐菖蒲不同品种切花栽培及种球繁育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2.1.3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品种唐菖蒲分级种球地上部分生长性状及存苗率
        2.2.2 不同品种唐菖蒲分级种球切花指标
        2.2.3 不同品种唐菖蒲分级种球繁殖
    2.3 讨论
第三章 唐菖蒲种球母子球间演替特征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同一母球不同等级子球性状比较
        3.2.2 不同母球同一等级子球性状比较
        3.2.3 母球与不同等级子球内含物贮藏量关系
    3.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规格唐菖蒲种球的切花品质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地的自然条件
        4.1.3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规格唐菖蒲物候期和生长发育期的比较
        4.2.2 不同等级不同横纵径比的唐菖蒲的病情指数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不同品种唐菖蒲的花
附录二 同一单株母子球田间生长示意图
致谢
作者简介

四、唐菖蒲在西宁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连云港地区球根经作“唐菖蒲—洋葱”高效轮作模式研究[J]. 朱朋波,邵小斌,孙明伟,王江英,赵统利,汤雪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19(23)
  • [2]苍南唐菖蒲生境调查分析及其保护建议[J]. 胡青荻,郑坚,吴棣飞,张旭乐,马晓华,钱仁卷,项德强. 中国农学通报, 2019(18)
  • [3]墨兰成花机理及花期调控技术研究[D]. 李淑娴.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7)
  • [4]基于栽培实验的北京鲜花港郁金香展区改造研究[D]. 熊亚运.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2)
  • [5]德国鸢尾(Iris germanica L.)引种栽培与繁殖技术的研究[D]. 姬常平. 东北农业大学, 2013(S2)
  • [6]乡土植物在西宁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研究[D]. 许永生. 青海大学, 2013(S1)
  • [7]杜鹃花属植物杂交亲和性研究[D]. 张超仪. 南京林业大学, 2012(12)
  • [8]赴美国学习白蛾防控技术情况报告[J]. 李洪敬,姚文生,李东军,王家福,李永红,张传喜,曲花荣,牛迎福. 山东林业科技, 2010(06)
  • [9]华北高寒区地被植物的引种、评价及应用研究[D]. 张晓磊. 河北农业大学, 2010(10)
  • [10]唐菖蒲品种的切花生产及种球演替特征研究[D]. 刘爱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11)

标签:;  ;  ;  ;  ;  

西宁地区唐菖蒲栽培管理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