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母体给药治疗宫内胎儿心律失常1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赵胜,杨小红[1](2021)在《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诊断及随访分析108例》文中指出胎儿心律失常临床较常见,发生率为1%~2%。大多数胎儿心律失常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持续的胎儿心律失常可导致心输出量减低、心力衰竭、水肿,甚至胎儿死亡。准确判断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对协助临床医师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有重要意义。以往胎儿心律失常主要由产科医师听诊发现,无法确认其性质和类型。而胎儿心电图在应用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局限性。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产前诊断领域的广泛应用,目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已成为诊断胎儿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方法。本研究对108例心律失常胎儿的M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及胎儿预后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要惜梦[2](2021)在《妊娠期体外循环常温搏动灌注对母胎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妊娠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手术的孕妇死亡率与接受心脏手术的非妊娠妇女死亡率相似,但胎儿死亡率极高。CPB非生理性血流和全身性低温对妊娠孕妇术后恢复和胎儿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本研究探讨搏动灌注(Pulsatile perfusion,PP)、常温对妊娠期CPB手术的孕妇及其胎儿预后的影响,为临床优化妊娠期心脏手术时的CPB策略提供相关临床依据。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01月0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CPB下心脏手术的妊娠期妇女,共有33例患者符合标准纳入研究。根据CPB中灌注方式和最低温度两个因素分为四组,灌注方式有非搏动灌注(Nonpulsatile perfusion,NP)和PP,以最低鼻咽温度35℃为分界,小于35℃为低温,大于等于35℃为常温。NP与低温设为A组,NP与常温设为B组,PP与低温设为C组,PP与常温设为D组。A组有7例患者,B组有4例患者,C组有4例患者,D组有18例患者。常规选择预充液和动静脉插管型号。肝素化后活化凝血时间大于480s开始转流,CPB目标流量为80-100ml/kg/min以上。所有患者均采用冷血停搏液,患者利用变温水箱进行全身降温或维持常温,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80mm Hg。PP组患者主动脉阻断后立即开始PP,待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稳定10min后结束PP,其余时间采用NP。PP组全部使用S5型CPB机,搏动频率设置为每分钟60次。搏动宽度设置为30%,基础流量设置为30%。记录患者术前、CPB术中基本情况以及是否死亡。收集术后24h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心功能、乳酸浓度(Lactate acid concentration,Lac)值、Lac最高值以及术后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术后并发症等资料。收集母亲术后28天胎儿存活人数、出生后胎儿存活人数及胎儿总存活人数、分娩时胎龄、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人数和分娩前后并发症等资料。随访时采集患者心电图、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等资料。采集存活胎儿并发症、遗传病等资料。对3月龄以上并36月龄以下的存活婴幼儿进行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智力评分和运动评分。结果:灌注方式和温度对术前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具有交互作用,p<0.05,其他术前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PP组患者术后24h血红蛋白水平比NP组高9.83g/L(95%CI:0.80-18.86),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组患者术后24h凝血酶原时间比NP组少2.25s(95%CI:0.45-4.05),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组患者术后24h最高Lac值水平比NP组低1.96mmol/L(95%CI:0.25-3.66),主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组术后24h白细胞计数比低温组高6.34*10^9/L(95%CI:1.37-11.31),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温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低温组少5.26天(95%CI:3.49-22.67),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四组间术后使用静脉利尿剂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使用静脉利尿剂比例高于D组。灌注方式和温度对母体CPB术中基本资料和术后其他指标的影响的交互作用差异和主效应作用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胎儿存活率为61.76%。母亲术后28天胎儿存活率四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胎儿存活率高于A组。四组间胎儿出生时存活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胎儿存活率均高于A、C组。四组间胎儿总存活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胎儿存活率均高于A组、C组。灌注方式和温度对出生时存活胎儿的临床指标不存在交互作用和主效应作用,p>0.05。所有存活至今的婴幼儿均未发现有明显遗传病和并发症。贝利婴幼儿发育量表智力发育评分和运动发育评分结果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CPB术中常温PP可以减少母亲术中血液破坏,促进母体术后凝血功能、肾功能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在改善母亲围术期临床指标的同时,PP和常温可以提高胎儿存活率,存活婴幼儿的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水平无明显异常。
张慧婧,杨慧霞[3](2021)在《胎儿心律失常的宫内治疗现状》文中指出胎儿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胎儿心脏疾病,主要包括期前收缩、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大多数情况下的胎儿心律失常属于良性病变,在少数情况下,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房室传导阻滞等会导致胎儿心功能不全、胎儿水肿甚至胎儿宫内死亡的发生,因此及时的宫内治疗干预将有助于改善胎儿预后。本文就不同类型胎儿心律失常的宫内治疗进行总结。
郜晓赞[4](2020)在《21例新生儿红斑狼疮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21例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NLE)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拟为了解NLE危险因素,减少漏诊及误诊,加强NLE防治及改善NLE及其母亲预后提供资料。方法:以2015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河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21例NLE患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NLE患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特点及诊治情况,并对预后进行了随访。结果:1.NLE患儿共21例,男婴11例,女婴10例。皮疹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出现心脏、肝胆、血液等系统受累。20例患儿ANA阳性,并可检测出SSA、SSB及U1RNP多种抗体,1例未检测;2.最长随访时间5年,2例患儿失访,期间患儿均无不适。NLE皮疹可在1年内消褪,转氨酶及心肌酶升高多为一过性,大部分出生后1月内恢复正常。患儿最迟产后14个月复查自身抗体转阴;3.母亲平均年龄为27.9±3.99岁,自身抗体和其后代基本一致,既往诊断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共13例,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9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PSS)2例,未分化型CTD2例;4.2例母亲失访。4例母亲产后诊断为PSS。1例母亲再次妊娠,二胎中双胞胎哥哥诊断为NLE。结论:1.皮疹为NLE首发及最常见的临床表现,部分患儿出现心脏、肝脏、血液等多脏器损害,大多数预后良好。2.NLE与母体血清SSA、SSB及U1RNP抗体经胎盘传输胎内有关,随着母体抗体浓度逐渐减少,NLE大多在产后半年到1年抗体消失,临床症状也相应改善。3.大部分母亲产前确诊CTD,部分无症状但经检查诊断为CTD。NLE母亲再次妊娠仍有NLE发生风险。4.妊娠期间或产后当发现胎儿或新生儿心脏异常表现,特别是出现新生儿典型皮疹时,应警惕NLE发生,无论母亲健康状态如何,均应与婴儿同时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必要时进一步行婴儿基因检测除外其他遗传性疾病。
王玉慧[5](2019)在《胎儿大动脉转位的围产期管理及手术治疗》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胎儿大动脉转位诊治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增加广大临床医生对胎儿大动脉转位的认识,加强孕期管理,新生儿期管理,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同时了解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治疗及预后,为围产期合理处置胎儿大动脉转位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文纳入2006年到2018年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诊断为胎儿大动脉转位的168名孕妇,收集其诊断孕周、胎儿染色体检查结果、分娩孕周、分娩方式、胎儿娩出后情况及管理、手术时机、预后等方面的信息,对相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本文中85.2%的病例为孕20-26周间行胎儿超声检查时发现。72.6%合并一个或多个心脏或其他部位畸形。46名孕妇随访至胎儿娩出,平均分娩孕周:37.63±2.45周,分娩方式:50%为平产,45.7%为剖宫产,4.3%为产钳助产。胎儿平均出生体重:3082.1±674.9g,多数在同孕周出生胎儿体重的第10到第90百分位之间。新生儿产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并接受相应的处理。在接受手术治疗的患儿中(31例),手术时机为产后0天-1月不等,室间隔完整型和室间隔缺损型患儿,手术时间中位数分别为7天、8天,平均手术时间为7.3±4.1天和13.5±10.7天,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术后死亡率为16.1%。在访的患儿中,71%目前预后良好。在访的3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儿均未接受手术治疗,目前预后良好。结论:胎儿大动脉转位可在孕中期行超声检查发现,且常合并一个或多个心脏或其他部位畸形。若未合并其他复杂心脏畸形或其他部位异常者可考虑继续妊娠。孕妇若无阴道分娩禁忌可尝试阴道分娩,且无需提前催产。胎儿娩出后的处理以及手术时机的决定应个体化。术后死亡的高危因素包括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合并室间隔缺损、手术时机、术后心功能不全、延迟关胸等。随访发现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预后。
魏小英[6](2019)在《胎儿心律失常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胎儿心律失常多见于并发症,是产科常见的胎儿并发症,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3%。本文通过1例胎儿心律失常的病例报告,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正确认识胎儿心律失常,判断疾病类型,给予相应治疗和处理,以最大程度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1病例介绍吴某,因"停经9月,B超发现胎儿心律失常入院待产",孕期定期我院产检,经过顺利,既往无特殊病史,
程晓冰[7](2017)在《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和肺隔离症的妊娠结局病例及系统回顾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CCAM)和肺隔离症(BPS)胎儿的妊娠结局以及类固醇激素治疗情况,为遗传咨询、优生优育提供临床建议。方法:临床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胎儿CCAM和BPS在我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7例单胎孕妇和其中接受治疗的7例孕妇,随访并分析产前诊断结果、妊娠结局、激素治疗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情况。检索PubMed、Embase、CNKI及WanFang Data数据库中关于激素治疗胎儿CCAM和BPS的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分析。结果:就诊的17例孕妇中,2例胎儿染色体异常,其中1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继续妊娠。余胎儿染色体正常的孕妇中,1例失访,2例自行引产。继续妊娠的13例孕妇中,6例CVR<1.6,无合并症,足月分娩存活。7例因CVR>1.6或胎儿水肿予激素治疗,结果:胎儿存活率71.43%,水肿胎儿存活率33.33%,剖宫产率20%,均足月分娩。系统评价部分,纳入8篇文章,共97个对象。经治疗后胎儿存活率、肿块减小率分别为53%100%、62%100%。合并水肿的胎儿,治疗后水肿好转率54%100%,存活率4680%。研究中,剖宫产率为18%60%,早产发生率为9%27%,汇总分析后,其剖宫产率28.9%,早产率18.4%。在亚组分析中,单疗程组在胎儿存活率和水肿缓解率方面与多疗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胎儿CCAM和BPS属解剖结构异常,建议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对于高危的CCAM和BPS胎儿,应用激素可改善胎儿预后,且不增加剖宫产率,但早产率较总体比例升高。此外,单疗程与多疗程的疗效相比无明显差异,对单疗程无效胎儿的下步诊疗也需进一步探讨。
周开宇,王川,李一飞,华益民[8](2014)在《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诊断治疗及管理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主要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AVB)、长QT综合征(LQTS)、其他离子通道病以及房性期前收缩(APB)伴传导阻滞等。部分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能在产前明确诊断,但仍有部分类型产前诊断存在困难;相对于胎儿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言,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预后相对较差、产前干预手段有限且疗效不尽如意,导致这一领域研究进展较慢。但面对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近5年学者们逐渐突破困境,取得该领
董琳娜,叶海慧,王正平[9](2014)在《胎儿期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胎儿期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临床意义及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产前检查中发现胎儿心律失常的57例孕妇资料,分析孕妇病史、胎儿心电图、胎儿超声心动图、妊娠结局等。结果胎儿心律失常中胎儿心动过速、胎儿心动过缓和不规则胎儿心律的发生率分别为7.0%、3.5%和89.5%。经期待疗法,孕期胎儿心律恢复正常的有21例(36.8%),出生后新生儿心律迅速恢复正常的有15例(26.3%),产后7d新生儿心律恢复正常的有14例(24.6%)。4例胎儿(7.0%)发现心脏结构异常。结论大部分胎儿心律失常与胎儿的心脏调节功能尚未完善有关,约912%在分娩前或出生后心律恢复正常;胎儿期心律失常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为胎儿水肿、持续性心律失常。
杨桦[10](2010)在《胎儿宫内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胎儿药物治疗1.经母体给药母体服用某些药物后,药物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达到预防和治疗某些胎儿疾病的目的。(1)预防和治疗母儿血型不合怀疑或母儿血型不合者,如果母体血清抗体效价过高,可于孕24周
二、经母体给药治疗宫内胎儿心律失常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母体给药治疗宫内胎儿心律失常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诊断及随访分析108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
(一)对象 |
(二)仪器与方法 |
二、结果 |
(2)妊娠期体外循环常温搏动灌注对母胎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妊娠期体外循环对母胎的影响 |
1.妊娠期母体-胎儿血流动力学特点 |
2.妊娠期 CPB 对母体的影响 |
3.妊娠期母体 CPB 对胎儿的影响 |
4.孕妇 CPB 期间管理策略 |
5.总结 |
参考文献 |
一 前言 |
二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分组 |
2.2 术前风险评估 |
2.3 药品、设备及耗材 |
2.4 围术期管理 |
2.5 数据采集 |
2.6 统计学方法 |
三 结果 |
3.1 基线资料 |
3.2 术中CPB情况 |
3.3 母亲术后结局 |
3.4 胎儿结局 |
四 讨论 |
4.1 母胎结局 |
4.2 搏动灌注 |
4.3 常温 |
4.4 术中其他管理策略 |
五 不足与展望 |
六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21例新生儿红斑狼疮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红斑狼疮发病机制及其诊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胎儿大动脉转位的围产期管理及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2 资料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 |
2.3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诊断 |
3.2 孕妇及新生儿特征 |
3.3 分娩方式及分娩孕周 |
3.4 新生儿一般情况及处理 |
3.5 手术及预后 |
4 讨论 |
4.1 大动脉转位胎儿的一般特征 |
4.2 胎儿大动脉转位的诊断 |
4.3 孕期及新生儿期的管理 |
4.4 大动脉转位的手术治疗 |
4.5 大动脉转位患儿的预后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胎儿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6)胎儿心律失常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讨论 |
2.1 胎儿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判断标准 |
2.2 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方法 |
2.3 胎儿心律失常的预后 |
2.4 胎儿心律失常的治疗 |
(7)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和肺隔离症的妊娠结局病例及系统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和肺隔离症的妊娠结局病例分析 |
1 临床资料 |
2 检查方法 |
3 结果 |
第二部分 胎儿CCAM和BPS的系统回顾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胎儿宫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诊断治疗及管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 |
2 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产前干预及管理 |
3 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困境及展望 |
(10)胎儿宫内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 胎儿药物治疗 |
1.经母体给药 |
(1) 预防和治疗母儿血型不合 |
(2) 预防和治疗宫内感染性疾病 |
(3) 防治胎儿内分泌疾病及代谢性疾病 |
(4) 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 |
(5) 促胎肺成熟 |
(6) 疗细小病毒B19感染 |
(7) 治疗胎儿心律失常 |
2.经羊膜腔给药 |
(1) 促胎肺成熟 |
(2) 纠正胎儿酸中毒 |
(3) 治疗胎儿生长受限 |
(4) 预防宫内感染 |
(5) 治疗胎儿甲状腺机能低下 |
(6) 羊膜腔灌注 |
二、手术治疗 |
1.羊水过少 |
2.双胎输血综合征 |
3.先天性泌尿道梗阻 |
4.先天性膈疝 |
5.脊柱裂 |
6.胎儿肿瘤 |
三、宫内基因治疗 |
四、经母体给药治疗宫内胎儿心律失常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胎儿心律失常的超声诊断及随访分析108例[J]. 张涛,赵胜,杨小红.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1(08)
- [2]妊娠期体外循环常温搏动灌注对母胎预后的影响[D]. 要惜梦. 汕头大学, 2021(02)
- [3]胎儿心律失常的宫内治疗现状[J]. 张慧婧,杨慧霞.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1(04)
- [4]21例新生儿红斑狼疮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分析[D]. 郜晓赞.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5]胎儿大动脉转位的围产期管理及手术治疗[D]. 王玉慧. 浙江大学, 2019(03)
- [6]胎儿心律失常1例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 魏小英.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12)
- [7]胎儿先天性肺囊腺瘤样畸形和肺隔离症的妊娠结局病例及系统回顾分析[D]. 程晓冰.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8]胎儿缓慢性心律失常诊断治疗及管理进展[J]. 周开宇,王川,李一飞,华益民.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4(06)
- [9]胎儿期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 董琳娜,叶海慧,王正平. 浙江医学, 2014(07)
- [10]胎儿宫内治疗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 杨桦.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