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仪器在小浪底主坝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核仪器在小浪底主坝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一、核子仪在小浪底主坝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帅[1](2019)在《加载速率及围压对塑性混凝土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塑性混凝土具有低弹低强、防渗性能好的特点,同时能够适应地基变形且能与地基联合受力。但是,目前学者对塑性混凝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轴力学性能和抗渗性能等方面,受制于试验仪器和试验方法,对其动态力学性能研究较少。但加深塑性混凝土三轴力学性能研究对提高塑性混凝土构筑物的安全性有一定作用,同时还可节省施工成本。因此,对塑性混凝土实际工程应用时的受力状态进行模拟,即进行塑性混凝土的三轴加载试验,研究不同加载速率及不同围压对塑性混凝土动力性能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首先,遵循混凝土假定容重法的设计原则,经过反复试验,确定试验所用配合比。然后,通过对坍落度和扩散度进行试验检测,保证配制的塑性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通过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特性研究,揭示配合比参数对其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动弹模试验,分析配合比参数对塑性混凝土动弹模的影响规律。最后,运用大型粗粒土动静三轴试验仪,研究不同加载速率及不同围压情况下,塑性混凝土动强度、峰值应变和应力—应变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动弹模随着砂率的增大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水胶比及膨润土掺率的增大均会导致动弹模的减小。(2)当有0.4MPa围压存在时,对强度在5.0MPa以内的塑性混凝土,其强度及峰值应变对小加载速率更为敏感;对于强度在6.0MPa以上的塑性混凝土,其强度对大加载速率更为敏感,加载速率在400N/s—1200N/s的范围内对峰值应变的影响程度基本相同。应力—应变曲线斜率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也有小幅的增加,曲线的下降段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大下降的幅度更大,即破坏更加迅速。(3)塑性混凝土的动强度与围压之间的关系呈正相关,围压对动强度的影响相比于加载速率更为明显;在同一配合比时,塑性混凝土的强度相对增长率△σ/0.4随着围压的不断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减小幅度随围压的增大而减小。在同一围压作用下,强度高的塑性混凝土强度相对增长率会随着单轴抗压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无论配合比相同与否,峰值应变均随围压的增大而增大,但在不同配合比时,峰值应变的增长幅度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而减小。本文运用试验手段研究塑性混凝土的动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试验时的受力状态与塑性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受力情况相符合,为塑性混凝土在实际工程应用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陈维[2](2018)在《昆明新机场工程快速无损检测土基密实度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土基密实度快速无损检测方法及基本原理,针对机场工程的土质情况,对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的应用及适用范围。

许亮华[3](2017)在《水库大坝强震应急支持技术应用基础和系统集成研究》文中提出强震后快速评估大坝震害程度,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险救灾,可以大大降低大坝次生灾害风险,是保障大坝本身和下游城镇安全的必要手段。大坝强震应急支持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是如何基于大坝强震动监测记录,融合数据采集处理、结构震后安全状态识别与仿真分析、震害调查评估、网络、GIS、数据库管理、数据发掘等技术,对大坝强震后进行安全评估、震害警报与应急管理决策。本文对地震预警技术、大坝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和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围绕水库大坝强震安全与应急支持相关的理论、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开展研究工作,内容包括了大坝强震动安全监测、强震动监测数据处理、大坝结构模态识别、人造地震波生成、大坝震害调查评估等方法和技术,并采用C++语言开发了相应的应用软件系统。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构建了大坝强震动监测采集与预警系统。分析了强震记录触发、采集、分析、管理的要点,建立并针对大坝强震动安全监测特点,设计了强震记录触发和采集的算法及流程;研发了强震数据快速分析评估软件模块;规划了强震信息数据库;开发了水工建筑物强震记录数据分析软件;研发了大坝强震动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根据远程管理需求,设计了远程管理的网络通信协议,开发了远程监测管理系统。所开发的强震动监测与安全警报系统已经投入实际应用,实现了大坝强震数据的数据库管理、快速分析、大坝震害指数分析与判断和远程管理等一系列功能。2、提出了大坝基频特性和非平稳反应规律的分析方法。在分析离散傅立叶变换方法存在的频谱泄露、栅栏效应等不利影响的特点和产生原因基础上,提出了结合平均周期图和ChirpZ变换、应用脉动数据进行基频特性分析的方法,算例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栅栏效应,提高频谱分析精度。在分析HHT方法中存在的模态混淆等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干扰数据对瞬时频率分析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自适应频带滤波的HHT变换改进方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抑制模态混淆现象,提高瞬时频率求解精度。3、改进ITD和ERA方法。获得ITD方法的归一化振型系数求解方法,实现了ITD方法中模态追踪图绘制,可有效剔除噪声模态,提高结构模态识别精度。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基于ITD法的NExT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也分析了不同信噪比、不同参考通道、不同窗函数对NExT方法的模态求解精度的影响;对ERA方法研究中提出了利用噪声权重设置来筛选噪声模态方法,同样也通过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此外,本文还开发了地震波生成软件,实现了对人造地震波反应谱拟合精度控制,三分向地震波同时生成,以及速度时程、位移时程分析等功能;在总结水工程震害调查的特点和方法基础上,提出了水坝震害等级划分指标,并且开发了的震害评估数据库软件。最后,集成上述成果,对大坝强震应急支持系统功能进行研发设计。

刘潘[4](2016)在《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托江西省交通运输厅科技项目“基于CT技术-附加质量法联合测试的高填方路基整体质量评价研究”和重庆交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项目“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研究”,建立土石复合地基的物理模型,通过附加质量法测试,对附加质量法应用于土石复合地基测试的适用性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基于密度反演理论,完成土石复合地基的密度求解和密度反演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结合地基模型和工程实例的压实质量评价,获得该评价方法的应用效果与可靠性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附加质量法无阻尼线弹性模型与地基原型的差异,通过振动阻尼计算,研究阻尼对模型的影响;通过力与变形相互关系的分析,分析模型的线性近似程度。结果表明,振动条件下模型的无阻尼圆频率与阻尼圆频率相差较小;基于较好的实测振动圆频率与附加质量相关关系,模型能够显着体现线弹性特征。(2)通过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模型试验,测定地基的刚度和参振质量,研究附加质量和加载分级数对附加质量法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附加总质量可从整体上引起2?m--(35)曲线相关系数增大,但单个测点的变化特性不够明显,同时,附加总质量的变化不能引起地基的测试刚度和参振质量的相应变化,但同一测点刚度和参振质量呈现出同增同减的一致性变化规律;提高加载分级数,可减小整个测试区域内相关系数的波动性,地基测试刚度和参振质量呈现一定的减小趋势。(3)基于密度反演原理,计算得到不同反演方法下的地基密度,通过反演模型、反演性能以及反演误差的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反演方法对土石复合地基密度反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相关法中的刚度相关和体积相关均能较好地实现对土石复合地基密度的反演计算,但体积相关的反演值与坑测值吻合度更高,其回归性能以及误差波动性均优于刚度相关;与相关法相比,BP神经网络法更显直观和简便,较小的反演误差使其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4)提出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通过对土石复合地基模型压实质量的计算和评价,研究该方法的应用效果,并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与坑测法的应用结果基本一致,该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刘玉玺[5](2015)在《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原理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些年来,碾压混凝土坝发展迅速,无论是工程规模还是工程数量都在不断增大。碾压混凝土坝具有质量安全可靠、施工速度快、资源消耗较低等特点,尽管如此,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仍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强度大、施工工期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控制要求严格,这给碾压混凝土施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施工信息是反映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特征及变化的唯一媒介,能否充分合理的认知并运用施工信息直接决定着碾压混凝土坝工程施工建设的成败。本文紧密结合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特点及施工过程管理与控制的科学问题,开展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原理与应用研究,并围绕该施工信息模型,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集成、挖掘分析和反馈控制理论与方法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从碾压混凝土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视角出发,结合全局考虑碾压混凝土坝施工目标最优的问题,凝练并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施工信息是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的本质特征,施工状态及施工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工程施工各部位、各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目前对于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本质和功能的认知不够充分,缺乏从施工信息的角度全局考虑和分析施工多目标的优化控制。针对上述问题,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理论基础,凝练并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深入剖析模型原理并建立数学模型,归纳总结了施工信息模型内的制约因素,剖析了制约因素的形成机制。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的提出填补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理论体系的空白,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的全面认知和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2)针对缺乏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集成理论及应用研究的问题,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多源施工信息无缝集成理论与方法,并以深窄峡谷大坝碾压过程施工信息无缝集成为例展开深入研究。目前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集成方式多以实地勘测、现场人工采集和计算机录入储存为主,无法适应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维度多、细度多、动态性高、不确定性强等特点。此外,目前已有研究缺乏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的多源性展开分析,缺乏从理论高度对碾压混凝土坝多源施工信息集成的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充分考虑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的特征及外部环境特点,深入剖析施工信息的多源性,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多源施工信息无缝集成理论,以施工信息采集——传输——储存过程为主线,提出并阐述了多源施工信息无缝集成方法。深窄河谷中大坝碾压施工过程受到了河谷两侧遮挡严重,通讯不畅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信息采集中断,信息集成不及时等问题。结合碾压混凝土坝多源施工信息无缝集成理论与方法,提出了窄深河谷大坝碾压过程施工信息无缝集成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属性维度上对大坝碾压施工信息及时、连续、完整的集成,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上述理论与方法弥补了目前对碾压混凝土坝多源施工信息集成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不足,为深入认知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的多源性,高效集成和管理施工信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3)针对缺乏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挖掘分析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分析理论与方法,并以碾压混凝土坝仓面压实质量预测与分析研究为例展开深入研究。传统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分析方法以数据查询与统计为主,无法适应碾压混凝土坝海量施工信息的特点,不利于挖掘和寻找隐藏在海量施工信息背后的具有巨大价值的知识和信息,目前已无法满足施工信息挖掘分析的需求。此外,在已有研究中缺乏针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挖掘分析的理论与应用研究。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总结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分析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的典型特点,围绕着多维度、多细度、多角度的挖掘分析思路,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分析理论与方法,并对实施深度挖掘分析的主要方法及实施流程进行了详细阐述。针对碾压混凝土坝仓面压实质量影响参数众多且关系复杂的特点,以压实质量预测和分析为重点展开研究,研究中不仅建立并获得了具有较高预测精度的混凝土压实度预测模型及vc值变化量预测模型,还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上述两个预测模型进行了耦合分析,分析结果更加符合工程实际,为更加有效的管控碾压混凝土坝仓面压实质量提供了决策支持。上述理论与方法弥补了目前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分析的不足,为有效实施多维度、多细度、多角度的施工信息挖掘分析,最大程度的获取隐藏在施工信息背后更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提供了理论基础,开拓了新的思路和研究方向。(4)针对缺乏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反馈控制机制的认知及有效实施反馈控制的现状,本文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理论与方法,并以机载碾压质量实时监控方法为例展开深入研究。目前,针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的反馈控制机制的认知存在不足,对施工信息反馈控制的原理、功能及其在整个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仍不够深入。此外,传统的反馈控制方法以监理现场旁站,人工分析施工状态,制定施工方案为主,该方法效率低,效果差,容易造成施工过程管控失效而导致的质量缺陷、进度滞后、资源浪费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在总结分析了反馈控制原理和主要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理论,深入剖析动态反馈控制机制,并提出了有效实施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的主要方法。在已有的碾压质量实时监控方法中,碾压机械操作人员虽然可以较为及时的接收到针对自身操作的反馈控制信息,但该方法的反馈控制环节仍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如通讯网络中断,电力故障等)的干扰,造成反馈控制效率降低等问题。根据上述提出的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理论和方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机载碾压质量实时监控方法与应用展开研究,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已有大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方法的补充和完善,有效提高碾压质量实时监控过程中的反馈控制效率,同时能够激发碾压机械操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使碾压质量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上述理论与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针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反馈控制的认知程度,有效加强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的意识,为高效实施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中的反馈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5)针对上述理论与方法进行应用研究,研发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实时监控与集成系统,该系统成功应用于我国某高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建设过程中。某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地处我国西南地区,施工规模大,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控制要求高。针对该工程的特点及所处外部环境,运用上述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原理与方法,研发了适用于该工程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实时监控与集成系统,实现了对工程主要施工信息的无缝集成,深度挖掘分析和动态反馈控制,提高了该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控效率和水平。工程应用成果验证了上述理论与方法的可行性。针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原理与应用的研究,不仅填补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理论研究上的空白;而且提高了对施工信息本质及效用的认知;同时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的集成、挖掘分析和反馈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具有普适性和拓展性,研究可以为针对其他类型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信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赵晨生[6](2012)在《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高心墙堆石坝工程量大、建设工期长,自然条件和施工场地布置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质量标准高,施工作业涉及众多环节且受诸多因素影响,给大坝的施工组织管理和实时控制带来很大的难度和风险。如何对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进度与质量进行实时地分析和动态地调整,通过研究二者之间的制约关系,进行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是高心墙堆石坝工程能否实现高标准、高强度连续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以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目标为对象,以追求二者间的协调为目的,系统、全面地开展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了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理论。结合高心墙堆石坝的施工特征,以系统的观点描述了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过程,构建了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指标体系,提出了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原理,建立了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数学模型,详细分析了模型所受的各种复杂约束条件,并阐述了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流程,为该理论在高心墙堆石坝施工实时控制和管理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2)提出了基于耦合质量要素施工仿真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进度实时控制方法。根据施工质量对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进度的影响,研究了耦合质量要素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仿真机制,提出了耦合质量要素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仿真理论与方法,设计了耦合质量要素的施工仿真流程,并研发了相应的系统软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施工进度仿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高心墙堆石坝施工现场的实时控制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决策工具和技术支持。(3)建立了面向填筑单元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进度与质量综合量化关系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高心墙堆石坝填筑单元的施工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可以量化的反映出施工进度与质量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利于决策者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为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4)提出了建设高心墙堆石坝施工智能控制系统的构想。结合物联网技术提出了高心墙堆石坝施工智能控制系统的建设目标,建立了高心墙堆石坝施工智能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设计了高心墙堆石坝施工智能控制系统的功能模块并详细分析了每个模块的建设方案、工作原理和实现的具体功能,为创新高心墙堆石坝施工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崔博[7](2010)在《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文中认为心墙堆石坝施工规模的提高为坝体安全性带来了新的考验,对大坝建设管理特别是施工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对心墙堆石坝施工过程的质量进行精细化、全天候的实时监控,同时,如何把大坝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监测、安全监测与进度等信息,进行动态高效地集成管理和分析,以辅助工程高质量施工、安全运行与管理决策,是工程建设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进行研究,取得如下成果:(1)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要素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系统功能集成、指标集成、技术集成与信息集成的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模型,对各项集成内容进行研究:功能集成由位于两个层面上的表示集成与应用集成组成,研究了二者实现的原理;通过研究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标准与控制过程,建立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的目标函数;建立包含监测数据获取、传输与表现三个层次上的技术集成模型,并研究了计算机技术在大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中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三维技术在上坝运输实时监控中的应用;研究了在信息集成中起重要作用的数据集成问题、施工质量与进度的集成问题、组织集成问题、工程管理软件的集成问题。(2)对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大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与坝料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分别进行了研究,针对两个系统分别建立目标控制函数,应用GPS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构建系统解决方案,研究了碾压遍数、压实厚度、卸料匹配、行车密度统计等监控指标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相关软件的研制。(3)采用开放性的设计方案与集成化的开发模式研制了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与数字大坝系统,实现了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与质量、进度、安全监测、地质等信息的集成管理;该系统应用于糯扎渡水电工程建设现场,建立了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体系,实现了对大坝施工过程主要环节精细化的全天候、实时监控与分析,有效地控制了大坝施工的控制参数,减少了施工质量监控中的人为因素,提高了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水平和效率。

别大华[8](2006)在《几种路基检测方法在兰武二线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路基在建成后,为保证路基整体压实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还需对路基进行复核检测。然而对于高填方路基,单一的某种检测方法很难进行整体质量检测,必须综合运用几种检测方式才能真实反映路基整体碾压质量。文中通过介绍K30法、灌砂法、探地雷达法的测量原理及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优缺点,对兰武二线路基复核检测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为铁路路基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赵寿刚,王笑冰[9](2005)在《MC-3型核子温度密度仪在土方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MC-3型核子湿度密度仪在国内土方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中已逐步得到推广应用,但如何科学正确地利用MC-3型核子湿度密度仪,使其检测的数据准确性可靠,利甩它在加快施工进度的同时又能保证好工程质量,是使用其目的之所在。本文根据多年利用MC-3型核子湿度密度仪从事土方工程质量检测控制的经验,详细介绍了其科学正确使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及方法,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必将为现场使用人员提供好的技术参考,该仪器的操作使用方法对其它同类仪器也可起到借鉴作用。

刘小文[10](2004)在《超高填方及其上部建筑物基础变形控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西部的大开发和基础建设的大发展,出现了许多高填方工程。高填方工程最明显的特点是填方高度大,填料自重应力引起的填筑体的自身压缩沉降及地基沉降较大。为了满足上部结构物对变形的要求,对填筑体的工后沉降变形要求严格;高填方的沉降变形控制已成为高填方设计中面临的最重要课题之一。对于受到水浸湿的高填方体(如三峡库区城镇建设中常见的情况),浸水后土颗粒间受水的润滑,在自重或外荷作用下,会重新调整排列,引起湿化变形。许多土石坝在初次蓄水时产生上游坝壳料的下移和侧移就是湿化变形的例证,反复的水位升降同样会产生后续的湿化变形;因此,对高填方体地基,浸水产生的湿化沉降和位移不容忽视。 当地基不能满足上部结构的变形要求时,常常采用复合地基;复合地基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改善地基的变形,减小在荷载作用下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功能。但目前复合地基理论还处于发展中,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理论还不成熟,现有的计算方法主要是结合经验提出的,故有必要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而在超高填方地基中复合地基的应用研究更是急待开拓。 重庆市巫山县新城污水处理厂位于巫山县新城长江边二道沟内,场地地形地貌险恶,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该工程场坪(高程179.0m)由填筑而成,最大填方高度达60余米(自清基面计算,高75米)。填方体175m高程以下处于三峡水库水位升降幅度范围内,必须考虑库水位升降、入渗所带来的湿化变形这一复杂因素。高填方项面布置有污水处理池及氧化沟等建筑物,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要求相当严格,要求工后总沉降s≤10cm,不均匀沉降△s≤2cm。为控制不均匀沉降,在一期氧化沟基础下设计中采用了刚性桩复合地基。 本文以该复杂条件下的高填方工程为研究对象,对高填方受库水入渗所带来的湿化变形及其上部建(构)筑物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进行分析研究,对填方体变形控制进行了系统的全方位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地分析了土料的湿化变形机理、影响湿化变形的因素及预防湿化变形的措施。并指出土体中的矿物颗粒、孔隙中的水和气体对土的性状均有着巨大的影响。由大颗粒组成的土体中存在大孔隙,粒间接触应力大,在浸水及受压力的作用下,结构很容易发生变化,由疏松变得致密,浸湿过程产生的湿化变形比由极微细的分散颗粒组成的土体大;毛细水和重力水在湿化过程中,其含量很容易发生变化;而水分子与土体中气体相互作用可以使水分子排挤气体,同时在土体压力作用下,土体中的一些气体得以排出或水分子可以溶解部分气体,使气体在土体中所占的体积明显减小,这些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土体在浸水前后发生体积改变。 湿化变形明显与否取决于土体的湿度、气体含量、压力、土体的密度及颗粒大小级配等。为减小湿化变形的影响,可以采取提高坝体的填筑密实度,偏湿填筑,采取预湿化等措施。 2.从非饱和渗流的基本理论出发,阐述了土水势组成、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特点、常用的经验公式、渗透系数与基质吸力或含水率的函数模型,给出了饱和一非饱和渗流数学模型,定解条件,定解条件下的有限元方程形式。 利用饱和一非饱和渗流程序对一土坝算例进行了降雨入渗条件下非饱和区渗流分析,得出了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持续时间对土坝非饱和区含水率变化规律和湿化影响规律。降雨强度大时(相对土体渗透能力),表层土体较易达到饱和,并且降雨影响深度也大,湿化变形影响大;降雨持续时间越长,表层土体也较容易达到饱和,并且其影响深度也大,因此湿化变形影响也大。不管降雨强度如何,坝顶和坝坡中上部比坡体的中下部更容易浸湿,受到湿化变形影响更大。 文中还对本课题高填方在三峡库水入渗下的浸水过程进行了模拟。 3.分析讨论了湿化变形计算原理、现有的湿化引起的附加变形的计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编制了可以模拟分级加荷、考虑湿化变形的Duncan一℃hang非线性应力应变计算程序。 4.对本课题高填方工程进行了两种不同填筑干密度(19.okN/m3和18.okN/m3)下高填方体分别受三峡库水浸湿的湿化变形预测。分析了不同初浸水高度下湿化引起的填方体应力、变形的规律。浮力作用可使填方体的应力减小,而湿化作用可使浸水土体产生较大的附加沉降;土体密实度高,产生的附加沉降小,当初浸水高度为填方体高度的2/3时,湿化产生的附加沉降达最大。结果表明,采用填筑干密度为19.okN加3,填筑含水量为12.2%,填方体顶面最大沉降为2.2cm,完全满足工程对沉降要求;而采用填筑干密度为18.okN/m3,填筑含水量为12.2%,填方体顶面最大沉降达12cm,不能满足土程对沉降要求,该结果对该工程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5.针对高填方土体上污水处理厂氧化沟下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弹性模量很大(特别是刚性桩复合地基),剪切模量较小,剪切模量与复合弹性模量不满足弹性力学中E=ZG(1+刀)关系的特点,提出了用双参数模型来描述整个复合地基。推导了双参数地基上地基一板系统的解析解表达式,分析了地基参数对基底变形影响。 同时还建立了用双参数模型模拟复合地基的

二、核子仪在小浪底主坝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核子仪在小浪底主坝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加载速率及围压对塑性混凝土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应用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应用与研究现状
        1.2.2 国内应用与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塑性混凝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塑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概述
    2.2 配合比设计原理
    2.3 试验所需材料及仪器
        2.3.1 试验所需材料
        2.3.2 试验仪器
    2.4 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2.5 本章小结
3 塑性混凝土工作性能及力学性能研究
    3.1 概述
    3.2 试验依据
    3.3 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及影响分析
        3.3.1 塑性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
        3.3.2 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定方法
        3.3.3 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影响分析
    3.4 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特性研究
        3.4.1 试验概况
        3.4.2 试验结果分析
        3.4.3 水胶比对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
        3.4.4 膨润土掺量对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
        3.4.5 砂率对塑性混凝土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
    3.5 塑性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试验研究
        3.5.1 塑性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测试方法
        3.5.2 塑性混凝土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三轴应力下塑性混凝土动力性能的试验研究
    4.1 概述
    4.2 试验方案设计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方案
        4.2.3 试验步骤
    4.3 试验主要设备
    4.4 加载速率对塑性混凝土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4.4.1 试验概况
        4.4.2 加载速率对塑性混凝土动强度的影响分析
        4.4.3 加载速率对塑性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分析
    4.5 围压对塑性混凝土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
        4.5.1 试验概况
        4.5.2 围压对塑性混凝土动强度的影响分析
        4.5.3 围压对塑性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昆明新机场工程快速无损检测土基密实度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1 核子湿度—密度仪检测方法
    1.1 核子湿度—密度仪工作原理简介
    1.2 核子湿度—密度仪对比试验方案
    1.3 核子湿度—密度仪对比试验
        1.3.1 土的简易鉴别
        1.3.2 东试验区红粘土试验结果分析
        1.3.3 东试验区土夹石试验结果分析
        1.3.4 西试验区红粘土试验结果分析
        1.3.5 西试验区陡坡寺组强风化料试验结果分析
        1.3.6 核子法不同测量时间和深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 附加质量检测方法
    2.1 附加质量法的理论基础[6]
        2.1.1 模型
        2.1.2 求m0
        2.1.3 求密度ρ0的解析式
    2.2 附加质量法的测试系统
    2.3 附加质量法对比试验方案
        2.3.1 率定和验证试验取样方案
        2.3.2 数据处理
        2.3.3 回归关系式的验证
    2.4 附加质量法现场试验
3 结论及建议
    3.1 对于核子湿度—密度仪检测压实度
    3.2 附加质量法

(3)水库大坝强震应急支持技术应用基础和系统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本课题的历史与现状
        1.2.1 国内外强震动监测工作的研究进展
        1.2.2 我国大坝强震动监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1.2.3 强震安全评估技术与应急支持系统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大坝强震动监测采集技术及软件开发
    2.1 引言
    2.2 强震动监测的任务与作用
        2.2.1 强震动监测的任务
        2.2.2 强震动监测的作用
    2.3 监测台阵设计与布置
    2.4 强震动监测系统开发设计
        2.4.1 强震动监测系统中触发、记录方法研究
        2.4.2 大坝强震动监测系统的震后震害快速预警机制
        2.4.3 强震动监测系统远程管理机制设计
        2.4.4 强震动监测系统远程管理的通信方式与通信协议设计
    2.5 开发的大坝强震动监测预警系统
        2.5.1 大坝强震动监测预警系统特点与工作流程
        2.5.2 大坝强震动监测预警系统开发
    2.6 强震动监测系统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2.6.1 台站信息管理
        2.6.2 强震记录、强震记录明细管理
        2.6.3 强震警报消息管理
    2.7 强震动加速度数据库设计与开发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强震记录常规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3.1 引言
    3.2 数据前处理
        3.2.1 单位换算
        3.2.2 错点剔除
        3.2.3 滤波去噪
        3.2.4 基线校正
        3.2.5 低频干扰处理
    3.3 常规分析
        3.3.1 频谱分析
        3.3.2 最大值
        3.3.3 数值积分
    3.4 常规处理软件开发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频域分析方法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信号的傅立叶变换
        4.2.1 傅立叶变换原理
        4.2.2 离散傅立叶变换
        4.2.3 离散傅立叶变换存在的问题
    4.3 频谱细化方法
        4.3.1 Chirp线性调频Z变换
        4.3.2 细化谱算例分析
        4.3.3 半功率带宽法
        4.3.4 细化谱程序开发应用
    4.4 平均周期图法
        4.4.1 WelCh的平均周期图方法
        4.4.2 窗函数特点与选择
        4.4.3 程序开发应用
    4.5 环境激励下水工结构特性分析
        4.5.1 水工程结构脉动测试
        4.5.2 结构脉动的响应分析处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时频分析方法研究与应用
    5.1 引言
    5.2 短时傅立叶变换
        5.2.1 短时傅立叶变换原理
    5.3 小波变换
        5.3.1 小波变换定义
        5.3.2 小波变换的过程与计算
    5.4 Hilbert-Huang(HHT)变换
        5.4.1 HHT方法原理
        5.4.2 瞬时频率混淆原因研究分析
        5.4.3 频率混乱问题示例
        5.4.4 频带滤波与EMD方法的结合应用
        5.4.5 改进的EMD过程
        5.4.6 程序开发与算例分析
        5.4.7 仿真信号分析
        5.4.8 实例分析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模态识别技术应用研究与开发
    6.1 引言
    6.2 时域法数据处理
        6.2.1 随机减量法及其改进
        6.2.2 自然激励技术法(NExT法)
    6.3 Ibrahim Time Domain(ITD法)及其应用改进
        6.3.1 ITD法的原理
        6.3.2 特征值与模态求解
        6.3.3 归一化振型向量和振型参与系数求解推导
        6.3.4 基于相关函数与脉冲函数的ITD求解对比
    6.4 特征系统实现算法(ERA)及其应用改进
        6.4.1 ERA原理
        6.4.2 系统模态辨识
        6.4.3 噪声模态的筛选改进方法
    6.5 实际应用
    6.6 软件开发与算例识别
        6.6.1 ITD法结构模态特性求解软件
        6.6.2 ERA法结构模态特性求解软件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人工生成地震波技术与软件开发
    7.1 引言
    7.2 人造地震波合成技术的现状
    7.3 地震动的工程特性
        7.3.1 地震动三要素的考虑
        7.3.2 地震动强度包络
    7.4 人造地震波合成方法
        7.4.1 比例法
        7.4.2 渐进谱法
        7.4.3 三角级数法
    7.5 人造地震波生成软件开发
第8章 水工程震害应急调查技术研究与震损评估
    8.1 引言
    8.2 水工程震害调查的特点和方法
        8.2.1 水工程震害调查特点
        8.2.2 震害调查的基本任务和要求
        8.2.3 震害调查前的准备工作
        8.2.4 震害调查方法
        8.2.5 震害调查报告的编写
    8.3 大中型水库大坝震害等级划分
        8.3.1 水库大坝震害类型
        8.3.2 震害类型与震害水平关系
        8.3.3 等级划分
        8.3.4 大中型水库大坝的等级划分实例
    8.4 震害评估数据库软件设计开发
        8.4.1 数据表设计
        8.4.2 功能界面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大坝强震应急支持系统研究
    9.1 引言
    9.2 决策支持系统原理与系统结构
    9.3 大坝强震安全与应急支持系统设计
        9.3.1 系统功能设计
        9.3.2 子系统模块设计
        9.3.3 应急支持决策GIS管理平台设计
        9.3.4 各个子系统间数据关联关系设计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已发表论文
软件着作权
发明专利
参与的项目奖项
参与编写的标准规范
独立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基于 C++Builder 平台开发)
参与的基金、专项项目
致谢

(4)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附加质量法研究现状
        1.2.2 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的主要内容
        1.3.2 本文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附加质量法基本理论及模型分析
    2.1 引言
    2.2 附加质量法基本理论
        2.2.1 附加质量法原理及模型
        2.2.2 附加质量法检测密度的实现过程
    2.3 理论模型分析
        2.3.1 阻尼对系统的影响
        2.3.2 模型的线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模型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土石复合地基模型的建立
        3.2.1 模型几何尺寸
        3.2.2 模型材料
        3.2.3 模型制作
    3.3 模型试验
        3.3.1 试验设备
        3.3.2 试验方案
        3.3.3 测点布置
        3.3.4 测试方法及步骤
    3.4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1 附加质量法测试结果
        3.4.2 附加质量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4.3 分级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石复合地基的密度反演研究
    4.1 引言
    4.2 反演原理及模型
        4.2.1 解析法
        4.2.2 相关法
        4.2.3 神经网络法
    4.3 土石复合地基的密度反演计算
        4.3.1 密度反演基础参数
        4.3.2 相关法反演计算
        4.3.3 神经网络法反演计算
    4.4 土石复合地基的密度反演方法对比分析
        4.4.1 刚度相关与体积相关对比
        4.4.2 相关法与神经网络法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研究
    5.1 引言
    5.2 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
    5.3 土石复合地基模型的压实质量评价
        5.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5.3.2 压实质量评价计算
        5.3.3 评价效果分析
    5.4 工程应用
        5.4.1 工程概况
        5.4.2 附加质量法现场测试结果
        5.4.3 压实质量评价及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5)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原理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1.3.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研究现状
        1.3.2 其他类型大坝施工信息研究现状
        1.3.3 文献综述总结
        1.3.4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基本原理
    2.1 引言
    2.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描述
        2.2.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目标
        2.2.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过程基本特征
        2.2.3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特点
    2.3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框架
        2.3.1 施工信息模型概念
        2.3.2 施工信息模型理论基础
        2.3.3 施工信息模型目标
        2.3.4 施工信息模型内容
        2.3.5 施工信息模型框架
    2.4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数学建模
        2.4.1 施工信息模型数学建模
        2.4.2 施工信息模型制约因素剖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碾压混凝土坝多源施工信息无缝集成理论与方法
    3.1 引言
    3.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多源性分析
        3.2.1 施工信息内容多源性
        3.2.2 施工信息表现形式多源性
        3.2.3 施工信息集成方式多源性
    3.3 碾压混凝土坝多源施工信息无缝集成理论
        3.3.1 多源施工信息无缝集成理论架构
        3.3.2 多源施工信息无缝集成数学模型
    3.4 碾压混凝土坝多源施工信息无缝集成方法
        3.4.1 多源施工信息采集
        3.4.2 多源施工信息传输
        3.4.3 多源施工信息存储
    3.5 深窄河谷大坝碾压过程施工信息无缝集成
        3.5.1 深窄河谷大坝碾压施工过程特征描述
        3.5.2 深窄河谷大坝碾压过程施工信息无缝集成方法及应用
        3.5.3 应用成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分析理论与方法
    4.1 引言
    4.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分析
        4.2.1 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必要性分析
        4.2.2 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可行性分析
        4.2.3 数据挖掘方法
    4.3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分析理论
        4.3.1 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分析理论架构
        4.3.2 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分析数学模型
    4.4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深度挖掘分析方法
        4.4.1 深度挖掘分析主要方法
        4.4.2 深度挖掘分析实施过程
    4.5 碾压混凝土坝仓面压实质量预测与分析研究
        4.5.1 碾压混凝土压实度预测模型
        4.5.2 碾压混凝土VC值变化量预测模型
        4.5.3 预测模型耦合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理论与方法
    5.1 引言
    5.2 反馈控制概述
        5.2.1 反馈控制原理
        5.2.2 反馈控制主要功能
    5.3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理论
        5.3.1 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定义及内容
        5.3.2 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特征
        5.3.3 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流程
        5.3.4 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数学模型
    5.4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动态反馈控制方法
        5.4.1 施工过程实时监控技术
        5.4.2 系统仿真技术
    5.5 机载碾压质量实时监控技术与应用研究
        5.5.1 碾压质量实时监控技术
        5.5.2 机载碾压质量实时监控技术
        5.5.3 应用成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实时监控与集成系统
    6.1 引言
    6.2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实时监控与集成系统建设实施
        6.2.1 工程简介
        6.2.2 系统架构
        6.2.3 系统建设
    6.3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实时监控与集成系统运行成果分析
        6.3.1 碾压机行进超速统计与分析
        6.3.2 仓面碾压遍数统计与分析
        6.3.3 仓面压实厚度统计与分析
        6.3.4 混凝土温度实时监控统计与分析
        6.3.5 仓面环境信息统计与分析
        6.3.6 核子密度仪检测信息统计与分析
        6.3.7 拌和楼系统混凝土生产数据统计与分析
        6.3.8 灌浆信息统计与分析
        6.3.9 其他功能统计与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1.2.1 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进度控制现状
        1.2.2 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现状
        1.2.3 文献综述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理论
    2.1 引言
    2.2 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过程系统描述
        2.2.1 高心墙堆石坝施工基本特征
        2.2.2 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过程系统描述
    2.3 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要点分析
        2.3.1 土石料生产过程实时控制要点分析
        2.3.2 土石料运输过程实时控制要点分析
        2.3.3 土石料填筑过程实时控制要点分析
    2.4 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指标体系
    2.5 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原理
        2.5.1 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系统分析
        2.5.2 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数学建模
    2.6 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流程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耦合质量要素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进度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质量要素对施工仿真的影响机制分析
        3.2.1 高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3.2.2 耦合质量要素的施工仿真机制分析
    3.3 耦合质量要素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仿真理论与方法
        3.3.1 耦合质量要素施工仿真系统描述
        3.3.2 耦合质量要素施工仿真数学建模
        3.3.3 耦合质量要素施工仿真策略
        3.3.4 耦合质量要素施工仿真模型
        3.3.5 耦合质量要素施工仿真流程
        3.3.6 耦合质量要素施工仿真模型验证
    3.4 耦合质量要素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仿真系统研发
    3.5 基于耦合质量要素施工仿真的施工进度实时控制方法
    3.6 工程应用实例
        3.6.1 仿真模型验证
        3.6.2 不同质量标准下的施工进度仿真分析
        3.6.3 加快施工进度的措施与建议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综合评价
    4.1 引言
    4.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4.2.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2.2 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综合评价相关因素分析
        4.2.3 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
        4.2.4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4.3 综合评价指标数据的采集
        4.3.1 实时监控系统概述
        4.3.2 基于实时监控系统的评价指标数据采集方法
    4.4 综合评价方法
        4.4.1 基于 AHP 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4.4.2 基于 TOPSIS 的综合评价模型
        4.4.3 综合评价步骤
    4.5 工程应用实例
        4.5.1 层次结构模型的构建
        4.5.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5.3 综合评价过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物联网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智能控制系统构想
    5.1 引言
    5.2 物联网技术概述
    5.3 基于物联网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智能控制系统建设目标
    5.4 基于物联网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智能控制系统总体框架
    5.5 基于物联网的高心墙堆石坝施工智能控制系统功能设计
        5.5.1 施工人员管理模块
        5.5.2 筑坝材料管理模块
        5.5.3 施工环境管理模块
        5.5.4 上坝道路管理模块
        5.5.5 料场管理模块
        5.5.6 施工机械管理模块
        5.5.7 施工工艺管理模块
        5.5.8 坝面填筑单元管理模块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7)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实践现状
        1.2.2 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2.3 系统集成研究现状
        1.2.4 文献综述总结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研究
    2.1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组成
        2.1.1 系统整体组成结构
        2.1.2 大坝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系统
        2.1.3 “数字大坝”综合信息集成系统
    2.2 系统集成关键问题分析
    2.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系统集成要素分析
    2.4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模型
    2.5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功能集成
        2.5.1 表示集成
        2.5.2 应用集成
    2.6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指标集成
        2.6.1 心墙堆石坝填筑质量检查标准与过程控制
        2.6.2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控制指标体系
        2.6.3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目标函数
    2.7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技术集成
        2.7.1 计算机图形技术在大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2.7.2 网络环境下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上坝运输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2.8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信息集成
        2.8.1 数据集成
        2.8.2 基于 RWBS的施工质量与进度集成控制
        2.8.3 组织集成
        2.8.4 工程管理软件集成
第三章 心墙堆石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研究
    3.1 心墙堆石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目标函数
    3.2 心墙堆石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3.2.1 监控技术选取
        3.2.2 系统结构
    3.3 心墙堆石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参数计算方法
        3.3.1 碾压机行走速度计算
        3.3.2 碾压遍数计算
        3.3.3 压实厚度计算
    3.4 心墙堆石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客户端开发
        3.4.1 开发模式
        3.4.2 数据流程
        3.4.3 系统功能模块
第四章 心墙堆石坝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研究
    4.1 心墙堆石坝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目标函数
    4.2 心墙堆石坝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4.2.1 监控技术选取
        4.2.2 系统结构
    4.3 心墙堆石坝上坝运输实时监控参数计算方法
        4.3.1 坐标转换
        4.3.2 卸料匹配
        4.3.3 上坝强度统计
        4.3.4 行车密度统计
        4.3.5 加水时间计算
    4.4 心墙堆石坝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开发
        4.4.1 服务端开发
        4.4.2 监控客户端开发
        4.4.3 PDA 车辆调度模块开发
        4.4.4 系统功能模块
第五章 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与数字大坝系统集成的实现
    5.1 系统总体设计
        5.1.1 系统开发原则
        5.1.2 系统工作模式
        5.1.3 系统安全设计
    5.2 “数字大坝”综合信息集成系统开发
        5.2.1 系统软件技术架构
        5.2.2 J2EE 应用
    5.3 系统功能实现
        5.3.1 上坝运输实时监控系统 IE端功能
        5.3.2 大坝碾压质量实时监控系统 IE端功能
        5.3.3 大坝施工信息 PDA采集系统IE端功能
        5.3.4 施工进度数字化信息系统
        5.3.5 安全监测数字化信息系统
        5.3.6 工程地质数字化信息系统
        5.3.7 设计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
        5.3.8 枢纽布置三维数字化信息系统
        5.3.9 渗控工程数字化信息系统
        5.3.10 大坝综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第六章 工程应用
    6.1 工程简介
    6.2 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现场建设
        6.2.1 无线通讯组网
        6.2.2 碾压机械流动站
        6.2.3 运输机械流动站
        6.2.4 现场分控站建设
        6.2.5 总控中心建设
    6.3 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体系
        6.3.1 监控执行流程
        6.3.2 规章制度
        6.3.3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6.4 大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运行成果
        6.4.1 碾压机行走超速统计与分析
        6.4.2 仓面碾压遍数统计与分析
        6.4.3 碾压机振动不达标情况统计与分析
        6.4.4 压实厚度统计与分析
        6.4.5 行车密度统计
        6.4.6 上坝强度统计
    6.5 工程应用总结
第七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8)几种路基检测方法在兰武二线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表层地基系数的检测 (K30法)
2 中层路基压实度的检测 (灌砂法)
3 下层路基密实度的检测 (探地雷达法)
    3.1 检测原理
    3.2 资料的判释原则及方法
4 计算公式
5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6 结束语

(10)超高填方及其上部建筑物基础变形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工程概况与试验成果
    2.1 工程概述
    2.2 试验结果分析
第3章 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理论及应用
    3.1 概述
    3.2 土水势理论
    3.3 非饱和土壤水渗流特性
    3.4 饱和-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基本方程
    3.5 降雨入渗对土坝非饱和区含水率影响分析
    3.6 污水处理厂高填方体的浸水入渗过程分析
    3.7 小结
第4章 填方体湿化变形数值模拟
    4.1 概述
    4.2 湿化变形机理分析
    4.3 有限元非线性分析基本原理
    4.4 湿化变形计算原理及方法
    4.5 填方体湿化变形模拟结果及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基础板下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分析
    5.1 概述
    5.2 弹性地基计算模型
    5.3 Pasternak双参数模型分析复合地基上板的变形
    5.4 双参数模型和弹性半空间模型联合分析复合地基的变形
    5.5 圆形基础下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的简化计算方法
    5.6 一期氧化沟基础下复合地基变形三维有限元分析
    5.7 小结
第6章 基础变形控制的理论分析
    6.1 概述
    6.2 减小基础不均匀沉降措施分析
    6.3 油罐等圆形特种构筑物地基变形特点及纠偏
    6.4 地基应力解除法调正圆形构筑物底板不均匀沉降
    6.5 小结
第7章 土方填筑与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7.1 土的压实机理及影响因素
    7.2 强夯理论
    7.3 碾压结合强夯措施控制高填方变形的机理研究
    7.4 高填方填筑施工措施及质量控制对策
    7.5 核子-水分密度仪在高填方质量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7.6 高填方地基沉降变形监测及沉降预测分析
    7.7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核子仪在小浪底主坝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加载速率及围压对塑性混凝土动力性能的影响研究[D]. 张帅. 西安理工大学, 2019(08)
  • [2]昆明新机场工程快速无损检测土基密实度试验研究[J]. 陈维. 建材发展导向, 2018(08)
  • [3]水库大坝强震应急支持技术应用基础和系统集成研究[D]. 许亮华. 北京工业大学, 2017(06)
  • [4]基于附加质量法的土石复合地基压实质量评价方法研究[D]. 刘潘.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5]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信息模型原理与应用研究[D]. 刘玉玺. 天津大学, 2015(08)
  • [6]高心墙堆石坝耦合施工进度与质量的实时控制研究[D]. 赵晨生. 天津大学, 2012(07)
  • [7]心墙堆石坝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系统集成理论与应用[D]. 崔博. 天津大学, 2010(11)
  • [8]几种路基检测方法在兰武二线中的应用分析[J]. 别大华. 四川建筑, 2006(02)
  • [9]MC-3型核子温度密度仪在土方工程建设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赵寿刚,王笑冰. 吉林水利, 2005(04)
  • [10]超高填方及其上部建筑物基础变形控制研究[D]. 刘小文. 武汉大学, 2004(04)

标签:;  ;  ;  

核仪器在小浪底主坝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