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方沙棘养血膏辅助肿瘤化疗的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娄悦[1](2020)在《补血养荣膏治疗胃肠道肿瘤相关性轻中度贫血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补血养荣膏对辨证分型为气血亏虚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性轻中度贫血患者贫血指标、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评价补血养荣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按照完全随机、对照的原则,将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部及门诊部收集的6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包括补充铁剂、叶酸片、维生素B12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补血养荣膏方及基础治疗。两组皆治疗4周,分析Hb、RBC、HCT水平、KP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三个指标的变化,判断两组患者贫血改善情况。结果:(1)D0两组Hb、RBC、H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9两组Hb浓度、RBC、HC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Hb浓度D0与D15比较无明显(P>0.05),D0与D29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RBC和HCT结果是D0与D15、D29比较皆有显着性差异(P值均<0.05);对照组组内比较Hb、RBC、HCT三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且治疗组Hb、RBC、HCT水平与时间线性相关性上升(P值均<0.05)。说明补血养荣膏可显着改善贫血各项指标,增加治疗时间可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2)治疗前KP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率(60.6%)明显高于对照组(24.2%)。说明经过4周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3)治疗前两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各项积分均出现下降,且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气短、失眠、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头晕眼花、手足麻木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通过对有效率的观察,补血养荣膏方的有效率显着高于仅对症治疗(P<0.05)。(4)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血养荣膏方可有效提高胃肠道肿瘤合并轻中度贫血(气血亏虚型)的患者外周血中Hb、RBC、HCT等贫血指标,减轻贫血程度,提高生存质量;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气短、失眠、神疲乏力、食少纳呆等气血亏虚的中医症状和体征,且安全性良好。
刘艳丰[2](2019)在《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论文旨在研究沙棘叶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优化参数,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血清免疫指标和脂代谢的影响,并从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和代谢组水平等揭示其对脂肪代谢调控机理。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以沙棘叶为研究对象,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为试验因子,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确定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参数的最优条件。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将105只健康、年龄和体重(28kg)相近阿勒泰羊公羔羊随机分成对照组(Con组)、3个沙棘叶试验组(SJY-1组、SJY-2组和SJY-3组)和3个沙棘叶黄酮试验组(SLF-1组、SLF-2组和SLF-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SJY-1组、SJY-2组和SJY-3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5.0%、7.5%沙棘叶,替换等量的小麦秸;SLF-1组、SLF-2组和SLF-3组添加0.10%、0.25%和0.50%沙棘叶黄酮。试验期共63d,其中预试期7d,试验期56d。饲养标准参照中国绵羊饲养标准(NY-T 816-2004),配制成全混合饲料。试验前对羊舍进行消毒。试验羊按重复群饲,日喂2次,分别为每天8:00和19:00,每次以吃饱略剩为准,自由饮水,预试期内,试验羊注射疫苗,进行驱虫和健胃等准备工作。于正试期第56d晨饲前,每组随机选取6只试验羊,采血5ml,现场离心,制备成血清,分装成3份用液氮带回实验室,在-80℃冰箱保存。1份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1份用于免疫试剂盒测定免疫细胞因子;1份用于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代谢组学测定。用NIST和KEGG等数据库进行代谢组差异代谢物的鉴定和相关代谢途径分析。在正试期第56d晨饲前,从各组随机选取6只,利用自制活体瘤胃液取样器抽取瘤胃食糜约50ml。采集的瘤胃食糜迅速测定pH值,样品经处理后用液氮带回实验室,置于-70℃冷冻保存,用来测定NH3-N和VFA。在正试期结束后第二天,每组屠宰3只羊。屠宰后,用灭菌活体取样钳迅速取尾脂、腹脂、皮下脂肪、股二头肌肌肉和肌间脂肪,每只羊每个部位取3份重复样,每个样品取约2g,装入Eppendorf管,立即投放到液氮罐中,带回实验室,-70℃冰箱保存,用于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脂肪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结果:1)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单因素结果为:乙醇体积分数75%时,提取率显着提高(P<0.05);当料液比为1︰35时,提取率达到最高(P<0.05);提取时间45 min,提取率显着增加;超声波功率90%时,提取率达到最大(P<0.05)。正交试验的结果为:4个因素的最优水平组合为A2B2C3D3,即75%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1:35、超声时间48 min和超声功率95%。极差分析影响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因素为:超声时间(A)>超声功率(D)>乙醇体积分数(C)>固液比(B)。2)与Con组相比,添加沙棘叶试验组显着增加FBW、ADG(P<0.05),SLF-2组、SLF-3组显着增加ADG,SJY-2组、SJY-3组和SLF-2组的ADFI显着增加(P<0.05);试验组的饲料转化率均增加。添加中高比例的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显着增加净肉率(P<0.05);SJY-3组合SLF-3组降低脂肪率、腹脂率(P<0.05)。3)与Con组相比,随着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的添加,试验组瘤胃食糜中乙酸、丙酸、丁酸、VFA含量显着增加(P<0.05);SJY-3组显着降低pH值(P<0.05);乙酸/丙酸和乙酸/VFA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中高比例的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显着降低NH3-N浓度(P<0.05)。4)与Con组相比,腹部脂肪中,SJY-1组、SJY-2组、SJY-3组FAS mRNA极显着降低(P<0.01),SLF-1组、SLF-2组、SLF-3组显着下降(P<0.05);SJY-3组HSL mRNA极显着增加(P<0.01),SJY-1组、SLF-2组、SLF-3组HSL mRNA显着增加(P<0.05);SLF-2组、SLF-3组Leptin mRNA显着降低(P<0.05)。尾部脂肪中,SJY-2组、SJY-3组FAS mRNA极显着降低(P<0.01),SJY-1组显着降低(P<0.05);SJY-2组、SJY-3组HSL mRNA极显着增加(P<0.01),SLF-2组、SLF-3组HSL mRNA、Leptin mRNA显着增加(P<0.05)。皮下脂肪中,SJY-3组、SLF-1组、SLF-2组、SLF-3组FAS mRNA显着降低(P<0.05)。肌内脂肪中,SJY-3组、SLF-3组FAS mRNA显着增加(P<0.05);SJY-3组HSL mRNA极显着降低(P<0.01),SJY-2组、SLF-2组、SLF-3组HSL mRNA显着降低(P<0.05)。肌肉中,SJY-3组FAS mRNA均极显着增加(P<0.01);SLF-2组、SLF-3组FAS mRNA显着增加(P<0.05);SLF-2组、SLF-3组HSL mRNA显着下降(P<0.05)。其它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5)SLF-1组血清总蛋白极显着增加(P<0.01),SJY-2组、SLF-2组总蛋白显着增加(P<0.05)。SLF-1组、SLF-2组白蛋白显着增加(P<0.05)。SLF-1组球蛋白极显着增加(P<0.01),SJY-2组、SLF-2组球蛋白显着增加(P<0.05)。SJY-3组、SLF-3组血清尿素氮极显着降低(P<0.01),SJY-2组血清尿素氮显着降低(P<0.05)。SJY-2组、SLF-2组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着增加(P<0.05)。SJY-2组、SLF-1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显着增加(P<0.01),SJY-1组、SJY-3组、SLF-2组显着增加(P<0.05);SJY-2组与SJY-3组、SLF-3组碱性磷酸酶显着降低(P<0.05);其它指标各组间均不显着(P>0.05)。SJY-3组、SLF-3组血清CD4浓度显着增加(P<0.05)。SJY-2组、SLF-2组、SLF-3血清IL-1浓度显着增加(P<0.05);SJY-1组血清、SLF-2组γ-干扰素浓度显着增加(P<0.05)。6)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产物中3种氨基酸和甘油、葡萄糖、半乳糖、延胡索酸、亚油酸、十八酸含量显着提高(P<0.05);显着降低β-羟基丁酸、棕榈酸、油酸、油酸酰胺、硬脂酰胺和胆固醇(P<0.05)。沙棘叶参与了12个代谢途径。沙棘叶黄酮使阿勒泰羊血清中小分子代谢产物中5种氨基酸、4种有机酸、3种碳水化合物显着提高(P<0.05);显着降低β-羟基丁酸、棕榈酸、油酸酰胺和胆固醇(P<0.05)。沙棘叶黄酮参与了20个代谢途径。结论:(1)建立和优化沙棘叶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技术,其最佳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75%,料液比1︰35,超声波功率95%,提取时间48 min。(2)通过饲喂试验发现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在未改变发酵模式下,可显着提高阿勒泰羊瘤胃食糜中VFA和各组分含量,降低NH3-N浓度,促进瘤胃代谢和微生物蛋白合成,从而提高阿勒泰羊的日增重、采食量和净肉率,降低胴体脂肪率和腹脂率。(3)通过分析阿勒泰羊血清生化指标,发现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可以增加总蛋白,降低血清尿素氮,促进阿勒泰羊的生长;增加HDL-C含量,促进胆固醇的调运和代谢,降低脂肪;降低碱性磷酸酶含量,保护肝、肾正常生理功能。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提高阿勒泰羊血清单一免疫因子含量,可能调节和提高其免疫性能。(4)经代谢组学分析,沙棘叶、沙棘叶黄酮通过调控阿勒泰羊血清甘氨酸、缬氨酸、丙氨酸、棕榈酸、油酸酰胺,胆固醇等代谢;影响氨基酸和脂肪代谢相关途径;调节脂类合成和分解;并证实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可改变脂类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量。
胡凤山[3](2011)在《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郁仁存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研究工作四十余年,以其学识渊博、中西兼通、经验丰富、疗效确凿而享誉海内外。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是我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的奠基人和带头人之一全面认识肿瘤要从肿瘤的病因病机开始,郁老结合自己在多年的临床观察治疗肿瘤过程中,在前人的以外邪、饮食、七情致病基础上,提出了肿瘤发病的“内虚学说”。认为肿瘤的发生虽然与外邪、饮食、七情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内虚”更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郁老指出如果机体正气充实,外在致病因素就无法侵入体内引起疾病的发生。又如正气虚弱无法驱邪外出,使邪气留于机体内,影响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的正常功能,使体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多年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郁老不断总结研究,把大量精力用于肿瘤的理论研究,郁老认为: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是源于体内诸多方面的失衡,如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失衡、增殖与分化失衡、增殖与凋亡失衡、机体免疫力与肿瘤侵袭力失衡,虚、痰、瘀、毒的盛衰在体内的失衡等。提出“平衡理论”运用于肿瘤的临床实践,深化“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内涵,用中医经典理论指导,让合理的综合治疗模式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现代治疗中,西医以手术、化疗、放疗为主,这些治疗对机体的影响大,尤其是手术,使机体的正常组织器官有缺失,加大了对于后续治疗的影响。郁老提出的内虚学说指导我们在治疗方面,采取的方法是在西医消除病灶,以手术、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外,同时加大调整机体的内环境的力度,在围手术期、围化疗期、围放疗期中药就全程参与,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郁老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四原则、四结合。四原则即: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原则,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原则,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原则,近期治疗与远期调摄相结合原则。四结合:中医药与手术相结合,中医药与化疗相结合,中医药与放疗相结合,中医药与生物治疗相结合。在临床中注重判断正邪的虚实,正气虚实以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以及合并疾病的病程、辅助检查结果、既往治疗情况、卡氏评分、身体一般情况作为判断,主要是根据其变化的速度及程度来说明正气的虚实情况。邪气盛衰以肿瘤生长情况、临床症状的轻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标志物及肿瘤涉及的相关部位影像的变化等作为判断,主要是根据肿瘤发展的速度及临床分期来说明邪气的盛衰情况。治疗上以平衡学说为理论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采取分阶段战略,在治疗的各个时期把握攻邪、扶正的用药比例,在随后的巩固治疗中长期辨证结合辨病用药,这样才能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在肿瘤临床中,郁老应用气血学说对肿瘤进行诊断及治疗,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在临床应用中具体是:气血失调与肿瘤临床的关系,气血失调包括气滞、气虚、血瘀、血虚证;气血失调及病理产物与肿瘤临床的关系,病理产物包括水湿、痰饮、瘀、癌毒。根据临床观察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大多数都有气血失调的症状,而气血失调后,可能出现气滞、气虚、血瘀、血虚证,而气血失调又能产生湿、痰、瘀、毒等病理产物,这些因素互相结合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在临床中根据湿、痰、瘀、毒的发生比例不同、表现不同,治疗中以水湿症状为主则利湿,以痰症状为主则化痰,以瘀症状为主则祛瘀,以癌毒症状为主则解毒攻毒,同时结合全身气血失调的不同情况,补虚扶正进行针对治疗。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郁老认为气虚血瘀证在肿瘤患者,尤其是在晚期肿瘤患者中普遍存在,其后开展的多项临床实践,证实了气虚证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有密切关系;而血瘀证与血液凝固系统异常、微循环障碍、血液高凝状态有必然的联系。在此理论指导下研制了固本祛瘀汤和固本抑瘤方系列,临床取得很好的疗效。深入的科学研究证实了上述看法,郁老是最早提出应用“益气活血法抗肿瘤”的中西医结合专家,这一观点在临床与实验的证明中得到证实,其后相关报道逐步增多,对全国中医治疗肿瘤的学术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参加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我临床跟师3年,在郁仁存教授的悉心培养过程中,以研究、整理、传承为工作重心,力求把郁老的临床经验加以总结继承。在工作中广泛大量收集郁仁存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的病例,加以分类整理,尤其是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消化系肿瘤(胃癌、大肠癌、肝癌)、乳癌及妇科肿瘤临证的资料,通过使用名老中医经验数据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编码、数据库结构的编写修改、数据库文件的生成、数据的录入校对与管理,利用其构建包括病人一般信息、四诊信息、辨证分型、基本治法、基本方、药物组成及加减化裁、进行指标筛选、重要性排序等,将所得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进而总结出郁老治疗肿瘤的独到经验、学术思想及临证体会。通过大量病例的搜集,把胃癌、乳腺癌、肺癌、大肠癌、肝癌、双重癌等本专业疾病,从病名历史沿革、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医案、体会等方面进行总结。在临证中还有乳腺增生、高脂血症、失眠等本专业以外的相关疾病的治疗,这些疾病的改善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也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临床医案、体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郁仁存教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治疗了大量患者,取得很好的疗效,通过分析六味地黄丸的中医辨证论治,以及现代药理,结合临床病案,总结郁老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的临床经验。通过以上各病种的分析,力求全面的总结郁仁存教授治疗肿瘤的临床经验。此次研究的创新点是在既往益气活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上,增加了解毒成分,更加针对在气虚血瘀证基础上有邪毒蕴结的晚期胃癌患者。从此次临床研究发现:晚期胃癌患者应用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近期临床受益率,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提高免疫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益气活血解毒方既补益气血,又活血化瘀,同时具有抑制肿瘤的功效,在治疗晚期胃癌患者时是合理和可行的,未观察到明显毒副作用,使用安全。通过此次临床研究,验证了郁老提出的益气药的总份量应大于活血药,而且用药总份量以(7:3--6:4)比例为好,并增加了解毒成分,这样除了能够提高临床症状改善率,而且可以比较迅速地起效,从而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作用。方法将102例符合入选标准的Ⅳ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两组化疗均应用XELOX方案全身化疗。中药加化疗组在化疗同时服用益气活血解毒方汤药,每日一剂。实验结束评价疗效,包括肿瘤病灶大小、药物不良反应(白细胞、血色素、血小板、肝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神经毒性)、气虚血瘀证症候、生活质量、血凝指标、免疫指标等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中药加化疗组可供统计的有效病例51例,化疗组48例。研究结果如下:1肿瘤客观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31.37%,临床受益率是60.78%,对照组分别是25.00%,和41.67%。在有效率方面治疗组略高于单纯化疗组,但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别(P>0.05),在临床受益率上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效率相近,但在临床受益率方面治疗组明显提高。2相关毒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血色素、血小板、肝肾功能、尿常规、便常规、心电图、神经毒性等方面,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P>0.05)。中药加化疗组在白细胞减少方面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中药可以缓解化疗引起的血液学毒副反应。3气虚血瘀证症状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气虚血瘀证症状积分经统计学分析没有明显差异;而治疗后,中药加化疗组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治疗后积分较疗前升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性差异(P<0.05);两组症候积分在治疗后,中药加化疗组明显低于单纯化疗组,两组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可以改善气虚血瘀证的症状。4生活质量:治疗组卡氏评分在治疗后较疗前有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而单纯化疗组治疗后较疗前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卡氏评分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益气活血解毒方中药联合化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血凝指标: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FIB, FDP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经统计学分析,TT、PT、FIB、APTT、D-D、FDP之间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FIB,FDP均有改善,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应用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对于血液高凝情况有改善作用。6免疫指标: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NK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均有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而单纯化疗组在NK细胞活性和CD4/CD8比值组内比较,两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组间比较,在治疗后NK细胞活性及CD4/CD8比值均有提高,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可以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中药与化疗联合治疗晚期胃癌,能够增强化疗的近期疗效,减少部分毒副反应,有效改善患者气虚血瘀证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以及血凝指标,说明益气活血解毒方配合化疗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王华,徐榕,李娜,赵佳,霍俊伟[4](2011)在《几种小浆果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小浆果是果树作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各部分器官中均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强的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文章综述了越橘、树莓、黑穗醋栗、蓝果忍冬和沙棘等几种小浆果中所含生物活性物质的种类及其生理功能。
刘瑜[5](2010)在《大果沙棘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以大果沙棘黄酮为研究对象,以大果沙棘黄酮含量为指标,采用玻璃珠辅助超声波提取法研究确定了大果沙棘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大孔树脂X-5吸附分离制备了大果沙棘黄酮,并对制备的大果沙棘黄酮进行了降血糖、血脂及抗氧化功能的研究,此研究可为大果沙棘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具体研究方法及结果如下:(1)研磨珠辅助超声波法可以有效提取大果沙棘黄酮,并且此法要优于单纯的超声波提取法。(2)采用研磨珠辅助超声波法提取大果沙棘黄酮,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参数法确定了大果沙棘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23.75 min,超声温度55.97℃,超声功率189.54 W,珠加载量(珠:料g/g)2.23:1,在此条件下所得黄酮得率为:13.57 mg/g。(3)对经X-5分离制备得到的总黄酮BFH,再进行二次纯化,得到三个流份BFHⅠ、BFHⅡ、BFHⅢ,分别采用对四氧嘧啶(ALX)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的方法,进行大果沙棘黄酮降糖功能试验,结果表明,大果沙棘黄酮能缓解ALX所致的糖尿病小鼠体质量降低,调节小鼠饮水量和摄食量,并且具有很强降糖能力。(4)研究大果沙棘黄酮对ALX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降脂功能试验,结果表明,大果沙棘黄酮能降低小鼠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具有降血脂的功能。(5)研究大果沙棘黄酮对ALX诱导的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功能试验,结果表明,大果沙棘黄酮可以提高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降低丙二醛(MDA)的活性,从而起到抗氧化的作用。
焦岩[6](2010)在《大果沙棘黄酮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var.sp),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 Linn.)。大果沙棘果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包括黄酮、多酚、胡萝卜素、有机酸、脂类等,其主要活性成分沙棘黄酮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保肝、抑菌、保护心血管系统等多项生理功能。本文以大果沙棘果渣黄酮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分离提取工艺以及生物活性。采用酶辅助法对大果沙棘果渣中的黄酮进行提取,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获得大果沙棘黄酮提取物。对大果沙棘黄酮的分离纯化进行研究,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分离大果沙棘黄酮的工艺条件。采用多种方法研究了大果沙棘黄酮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其抗疲劳、降血脂和抗肿瘤活性及其相关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对大果沙棘果渣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测定了其中的水分、灰分、总蛋白、粗脂肪、多糖、黄酮、多酚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2、采用酶辅助法对大果沙棘果渣中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大果沙棘黄酮的提取工艺,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0.85mg/mL,酶解温度50.9℃,pH值5.1,酶解时间2h,提取温度50℃,液固比值20,乙醇体积分数71.4%,提取时间2h,大果沙棘果渣黄酮的得率为8.98mg/g。3、对大果沙棘黄酮的分离纯化条件进行研究,考察了七种不同大孔树脂对大果沙棘黄酮静态和动态吸附及解吸效果,X-5大孔吸附树脂对大果沙棘黄酮吸附分离效果最好。并通过X-5大孔树脂柱研究了上样浓度、pH值、洗脱剂浓度、洗脱体积对黄酮回收率的影响。X-5树脂柱吸附分离大果沙棘黄酮的最佳条件为:大果沙棘提取液上样浓度为2mg/ml,吸附时间2h,用4BV蒸馏水洗脱除去杂质,然后用4BV70%乙醇洗脱,黄酮回收率为86.78%,纯度为54.1%。4、系统地研究了大果沙棘粗提黄酮和纯化黄酮的体外抗氧化能力,考察了其总抗氧化能力和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并与芦丁和儿茶素标准品进行对比,进而确定大果沙棘黄酮的抗氧化效果。5、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研究大果沙棘黄酮及其与西洋参、红景天、二十八烷醇复合制剂的抗疲劳作用。通过小鼠爬杆实验和负重游泳实验,研究大果沙棘及其复合制剂对小鼠的运动能力和运动后体内血乳酸、尿素氮、肝糖原和肌糖原含量的影响,研究大果沙棘复合制剂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6、研究了大果沙棘黄酮的体内降血脂功能。以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建立大鼠高血脂症模型,考察了大果沙棘黄酮对高血脂大鼠的血脂水平、脂代谢相关酶活性和抗动脉硬化指数及体内抗氧化的影响,研究大果沙棘黄酮降血脂功能和抗动脉硬化作用。7、研究大果沙棘黄酮的体外抗肿瘤作用。选用人肝癌HepG2、人结肠癌HT29和人乳腺癌MCF-7三种肿瘤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比色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大果沙棘黄酮对人肝癌HepG2、人结肠癌HT29和人乳腺癌MCF-7三种肿瘤细胞增值的抑制作用,比较对三种肿瘤细胞抑制效果。8、研究大果沙棘黄酮体外抗肿瘤作用机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果沙棘黄酮对HepG2肿瘤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DNA Ladder检测对肿瘤细胞DNA损伤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细胞Bcl-2蛋白和Bax蛋白的表达和通过测定细胞Caspase-3酶活力研究对大果沙棘黄酮对肿瘤细胞抑制作用分子机制。研究结果发现大果沙棘黄酮可抑制三种肿瘤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降低癌细胞Bcl-2/Bax比值,提高Caspase-3酶活力。其作用机理与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和激活Caspase-3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张春燕[7](2008)在《沙棘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研究沙棘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目的是为沙棘在饲料添加剂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实验选用体重180±20g大鼠160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实验组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服沙棘匀浆5g/kg、2.5g/kg、1.25g/kg,每日一次,连续给药10d。对大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指标为大鼠体重、免疫器官脏器指数、白细胞数目、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红细胞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血清溶血素含量和溶血空斑含量。实验结果表明:1.沙棘提高了大鼠免疫器官指数,增加了白细胞数目,增强了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提高了红细胞受体花环形成率,降低了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说明沙棘可以改善大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2.沙棘提高了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血清溶血素含量和溶血空斑含量,提示沙棘可以改善大鼠的特异性免疫功能。3.以给药剂量2.5g/kg效果最好,1.25g/kg次之。提示沙棘对大鼠的免疫增强作用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免疫呈增强趋势,当超过这个剂量免疫效果反而降低,说明沙棘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结论:口服一定剂量的沙棘匀浆,能够提高大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李垚,张慧颖,王鹏祖[8](2007)在《沙棘营养成分及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L)是一种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维生素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油和脂肪酸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糖类、微量元素类、黄酮类、萜类及甾体类等,在医药、保健、食品及
田涛[9](2006)在《沙棘药理作用》文中提出
顾清萍[10](2003)在《沙棘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文中提出本文论述了沙棘药用研究的现状,包括营养成分含量、沙棘黄酮的提取、临床研究,沙棘油的应用 及其它成分的功能研究等,同时阐述了沙棘药用开发利用的方向和前景。
二、复方沙棘养血膏辅助肿瘤化疗的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沙棘养血膏辅助肿瘤化疗的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补血养荣膏治疗胃肠道肿瘤相关性轻中度贫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传统中医对(胃肠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CRA的描述 |
1.2 病因病机 |
1.3 常见证型 |
1.4 治则治法 |
2 现代医学对(胃肠道)肿瘤相关性贫血的认识 |
2.1 肿瘤相关性贫血的定义 |
2.2 CRA的流行病学研究 |
2.3 CRA的分级标准 |
2.4 CRA发病机制 |
2.5 CRA的负面影响 |
2.6 CRA的治疗 |
3 中医膏方的研究 |
3.1 膏方的概念 |
3.2 膏方的渊源及发展 |
3.3 膏方的特点 |
3.4 个体化膏方与协定方的区别 |
3.5 膏方的服用方法与剂量 |
3.6 膏方在胃肠道肿瘤方面的应用 |
3.7 膏方在CRA方面的应用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1.4 特殊情况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具体判定标准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分析 |
3 治疗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治疗者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
4 讨论 |
4.1 补血养荣膏分析探讨 |
4.2 疗效分析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表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沙棘和沙棘叶黄酮提取的研究进展 |
2.2 沙棘叶黄酮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2.3 几种脂肪代谢相关的酶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沙棘叶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参数优化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原料 |
1.2 提取工艺 |
1.3 试验设计 |
1.4 仪器和试剂 |
1.5 测定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绘制标准曲线 |
2.2 乙醇体积分数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
2.3 料液比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
2.4 超声时间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
2.5 超声功率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提取率影响 |
2.6 超声优化正交实验 |
3 讨论 |
3.1 纤维素酶对沙棘叶提取黄酮的影响 |
3.2 不同因素对超声波法提取黄酮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二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饲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指标检测和方法 |
1.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2.2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
2.3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2.4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三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饲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本采集和制备 |
1.5 指标检测和方法 |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挥发性脂肪酸气相色谱分布 |
2.2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瘤胃食糜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的影响 |
2.3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食糜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浓度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液p H值的影响 |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瘤胃食糜VFA和NH3-N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四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脂代谢的相关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仪器和设备 |
1.2 样本的采集 |
1.3 基因表达分析方法 |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荧光定量PCR结果 |
2.2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2.3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基因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FAS 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HSL 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3.3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Leptin m RNA表达量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五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因子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和饲粮 |
1.3 饲养管理 |
1.4 样本采集和制备 |
1.5 指标检测和方法 |
1.6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
2.2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
2.3 沙棘叶对绵羊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
2.4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液免疫因子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羊血清蛋白指标的影响 |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脂类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 |
3.3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中其它指标的影响 |
3.4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免疫指标的影响 |
4 小结 |
试验六 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样本采集和制备 |
1.2 仪器和试剂 |
1.3 指标检测和方法 |
1.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阿勒泰羊血清GC-MS色谱图分析 |
2.2 阿勒泰羊血清代谢组分的聚类分析 |
2.3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
2.4 沙棘叶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的影响 |
2.5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影响 |
2.6 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血清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途径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与阿勒泰羊的氨基酸代谢 |
3.2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与阿勒泰羊碳水化合物代谢 |
3.3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与阿勒泰羊脂肪代谢 |
3.4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阿勒泰羊其他物质和代谢的影响 |
3.5 沙棘叶和沙棘叶黄酮对血清差异代谢物代谢途径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三章 论文结论 |
第四章 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4.1 创新点 |
4.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3)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 |
1 学术思想渊源 |
1.1 工作中注重临床与科研 |
1.2 学习中注重博采众长 |
1.3 学术上注重脾肾与气血 |
1.4 中医对于肿瘤的古代与现代认识 |
1.5 学术思想的形成 |
2 郁仁存教授提出中医肿瘤学病因病机的内虚学说 |
2.1 内虚是肿瘤发病的决定性因素 |
2.2 内虚学说与治未病理论在肿瘤防治方面的应用 |
3 郁仁存教授提出治疗肿瘤的平衡学说 |
3.1 平衡学说与肿瘤的病因病机 |
3.2 平衡学说指导下的肿瘤综合治疗原则 |
4 郁仁存教授运用气血学说诊断及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 |
4.1 气血失调与肿瘤临床 |
4.2 气血失调及病理产物与肿瘤临床 |
5 郁仁存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
5.1 胃癌临床经验总结 |
5.2 乳腺癌临床经验总结 |
5.3 肺癌临床经验总结 |
5.4 大肠癌临床经验总结 |
5.5 肝癌临床经验总结 |
5.6 双重癌临床经验总结 |
5.7 乳腺增生临床经验总结 |
5.8 高脂血症临床经验总结 |
5.9 失眠临床经验总结 |
5.10 郁仁存教授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的临床经验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语 |
上篇 文献综述 |
1 益气活血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文献综述 |
2 晚期胃癌的内科化学治疗进展的文献综述 |
3 胃癌中医治疗现状的文献综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下篇 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 |
1 前言 |
2 临床资料 |
3 诊断标准 |
4 研究方法 |
5 结果 |
6 结论 |
7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几种小浆果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越橘 |
1.1 生物活性物质 |
1.1.1 酚类及酚酸类 |
1.1.2 黄酮类 |
1.1.3 花色苷类 |
1.2 生理功能 |
1.2.1 改善视力 |
1.2.2 抗癌 |
1.2.3 抗氧化 |
1.2.4 降血脂 |
1.2.5 其它功能 |
2 树莓 |
2.1 生物活性物质 |
2.1.1 酚类及酚酸类 |
2.1.2 黄酮类 |
2.1.3 花色苷类 |
2.1.4 树莓酮 |
2.2 生理功能 |
2.2.1 抗肿瘤 |
2.2.2 预防心血管疾病 |
2.2.3 抗自由基及抗氧化作用 |
2.2.4 预防肥胖 |
2.2.5 预防糖尿病 |
2.2.6 其它功效 |
3 黑穗醋栗 |
3.1 生物活性物质 |
3.1.1 脂肪酸 |
3.1.2 酚类及酚酸类 |
3.1.3 黄酮类 |
3.1.4 花色苷类 |
3.2 生理功能 |
3.2.1 降低血脂 |
3.2.2 抗肿瘤 |
3.2.3 提高免疫力、抗疲劳 |
3.2.4 抗炎 |
3.2.5 抗氧化 |
3.2.6 其它功效 |
4 蓝果忍冬 |
4.1 生物活性物质 |
4.1.1 酚类及酚酸类 |
4.1.2 黄酮类 |
4.1.3 花色苷类 |
4.2 生理功能 |
4.2.1 改善肝脏的解毒功能 |
4.2.2 抗肿瘤 |
4.2.3 降血脂 |
4.2.4 治疗胃溃疡 |
4.2.5 预防心血管疾病 |
4.2.6 增强免疫力 |
4.2.7 其它功效 |
5 沙棘 |
5.1 生物活性物质 |
5.1.1 脂肪酸 |
5.1.2 有机酸 |
5.1.3 酚类及酚酸类 |
5.1.4 黄酮类 |
5.1.5萜类 |
5.1.6 生物碱 |
5.2 生理功能 |
5.2.1 预防心血管疾病 |
5.2.2 抗溃疡 |
5.2.3 抗辐射 |
5.2.4 护肝 |
5.2.5 其它功效 |
6 展望 |
(5)大果沙棘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大果沙棘的有效成分 |
1.1.1 黄酮类化合物 |
1.1.2 维生素类 |
1.1.3 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 |
1.1.4 脂肪酸类 |
1.1.5 酚类 |
1.1.6 有机酸类 |
1.1.7 5-羟色胺 |
1.1.8 鞣质 |
1.1.9 微量元素 |
1.1.10 多糖 |
1.1.11 蛋白质、氨基酸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
1.2 大果沙棘的药用价值 |
1.2.1 降血脂的作用 |
1.2.2 抗突变、抗肿瘤的作用 |
1.2.3 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
1.2.4 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
1.2.5 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 |
1.2.6 对血糖的作用 |
1.2.7 对造血系统的作用 |
1.2.8 保护肝脏的作用 |
1.2.9 抗过敏的作用 |
1.2.10 抗辐射的作用 |
1.2.11 损伤的作用 |
1.2.12 耐寒冷、耐疲劳、抗缺氧的作用 |
1.2.13 抑菌的作用 |
1.2.14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
1.2.15 其它作用 |
1.3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 |
1.3.1 有机溶剂提取法 |
1.3.2 微波辅助提取法 |
1.3.3 超声波提取法 |
1.3.4 酶辅助提取法 |
1.3.5 超临界提取法 |
1.3.6 双水相提取法 |
1.3.7 分子烙印技术提取法 |
1.4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
1.4.1 薄层层析法 |
1.4.2 柱层析法 |
1.4.3 梯度pH萃取法 |
1.4.4 铅盐沉淀法 |
1.4.5 超滤法 |
1.4.6 碳粉吸附法 |
1.5 沙棘黄酮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方法 |
1.5.1 紫外分光光度法 |
1.5.2 高效液相色谱法 |
1.5.3 荧光光度法 |
1.5.4 毛细管电泳法 |
1.5.5 质谱法 |
1.5.6 核磁共振法 |
1.6 存在问题 |
1.7 发展趋势 |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9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2 响应面法优化大果沙棘黄酮的提取工艺 |
2.1 引言 |
2.2 试验材料 |
2.2.1 试剂 |
2.2.2 仪器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大果沙棘原材料处理方法 |
2.3.2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
2.3.3 大果沙棘黄酮提取单因素试验 |
2.3.4 统计分析 |
2.3.5 响应面试验优化大果沙棘黄酮提取条件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总黄酮含量标准曲线 |
2.4.2 单因素对大果沙棘黄酮得率的影响 |
2.4.3 响应面试验对大果沙棘中黄酮得率的影响 |
2.4.4 响应面显着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大果沙棘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及仪器 |
3.2.1 试验材料 |
3.2.2 仪器 |
3.3 试验方法 |
3.3.1 受试物的制备 |
3.3.2 大果沙棘总黄酮(BFH)急性毒性试验 |
3.3.3 四氧嘧啶(ALX)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
3.3.4 动物分组与给药 |
3.3.5 测定指标与方法 |
3.4 统计学处理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四氧嘧啶(ALX)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结果 |
3.5.2 BFH及各流份段黄酮对糖尿病小鼠饮水量、摄食量及体质量的影响 |
3.5.3 BFH及各流份段黄酮对糖尿病小鼠饮水量、摄食量及体质量影响对比分析 |
3.5.4 BFH及各流份段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 |
3.5.5 BFH及各流份段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对比分析 |
3.5.6 BFH及各流份段黄酮对糖尿病小鼠降糖功能的影响 |
3.5.7 BFH及各流份段黄酮对糖尿病小鼠降糖功能影响对比分析 |
3.6 讨论 |
3.7 本章小结 |
4 大果沙棘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脂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及仪器 |
4.2.1 试验材料 |
4.2.2 仪器 |
4.3 试验方法 |
4.3.1 受试物的制备 |
4.3.2 四氧嘧啶(ALX)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
4.3.3 动物分组与给药 |
4.3.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4.4 统计学处理 |
4.5 结果与分析 |
4.5.1 四氧嘧啶(ALX)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结果 |
4.5.2 BFH及各流份段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脂的影响 |
4.5.3 BFH及各流份段黄酮对糖尿病小鼠降脂功能对比分析 |
4.6 讨论 |
4.7 本章小结 |
5 大果沙棘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内抗氧化功能性试验 |
5.1 引言 |
5.2 材料及仪器 |
5.2.1 试验材料 |
5.2.2 仪器 |
5.3 试验方法 |
5.3.1 受试物的制备 |
5.3.2 四氧嘧啶(ALX)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
5.3.3 动物分组与给药 |
5.3.4 测定指标与方法 |
5.4 统计学处理 |
5.5 结果与分析 |
5.5.1 四氧嘧啶(ALX)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结果 |
5.5.2 BFH及各流份段黄酮对ALX糖尿病小鼠的体内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
5.5.3 BFH及各流份段黄酮对糖尿病小鼠体内抗氧化功能对比分析 |
5.6 讨论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大果沙棘黄酮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大果沙棘特性和资源概况 |
1.2 沙棘的研究现状 |
1.2.1 沙棘的化学成分 |
1.2.2 沙棘的生理、药理作用 |
1.3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1.3.1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 |
1.3.2 黄酮类化合物的纯化 |
1.3.3 黄酮类化合物的测定 |
1.3.4 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1.4 沙棘黄酮的开发前景 |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2 大果沙棘果渣成分分析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2.1.1 材料与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大果沙棘果渣中水分含量的测定 |
2.2.2 大果沙棘果渣中灰分含量的测定 |
2.2.3 大果沙棘果渣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及不饱和脂肪酸成分分析 |
2.2.4 大果沙棘果渣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
2.2.5 大果沙棘果渣中蛋白含量的测定 |
2.2.6 大果沙棘果渣中多酚含量的测定 |
2.2.7 大果沙棘果渣中黄酮含量的测定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大果沙棘果渣中主要化学成分 |
2.3.2 大果沙棘果渣脂肪含量及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酶辅助法提取大果沙棘黄酮工艺研究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3.1.1 材料与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黄酮含量的测定 |
3.2.2 酶辅助法提取大果沙棘黄酮工艺流程 |
3.2.3 酶辅助法提取大果沙棘黄酮单因素试验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单因素试验分析 |
3.3.2 响应面优化实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大果沙棘黄酮的研究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材料与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大果沙棘黄酮样品溶液的制备 |
4.2.2 树脂的预处理与装柱 |
4.2.3 大孔吸附树脂的筛选 |
4.2.4 X-5大孔树脂柱吸附分离大果沙棘黄酮条件优化 |
4.2.5 X-5大孔树脂柱吸附分离前后大果沙棘黄酮纯度的测定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大孔树脂静态吸附、解吸大果沙棘黄酮性能 |
4.3.2 不同大孔树脂对大果沙棘黄酮静态吸附及解吸动力学 |
4.3.3 X-5大孔树脂柱吸附分离大果沙棘黄酮条件优化 |
4.3.4 X-5大孔树脂柱吸附分离前后大果沙棘黄酮纯度的测定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5 大果沙棘黄酮抗氧化性能研究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1.1 材料与试剂 |
5.1.2 实验仪器 |
5.2 实验方法 |
5.2.1 大果沙棘黄酮溶液的制备 |
5.2.2 大果沙棘黄酮抗氧化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3.1 大果沙棘黄酮总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 |
5.3.2 大果沙棘黄酮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效果 |
5.3.3 大果沙棘黄酮对超氧阴离子(O_2~-·)的清除效果 |
5.3.4 大果沙棘黄酮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 |
5.3.5 大果沙棘黄酮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6 大果沙棘复合制剂抗疲劳功能研究 |
6.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6.1.1 材料与试剂 |
6.1.2 实验仪器 |
6.2 实验方法 |
6.2.1 动物分组与给药 |
6.2.2 动物爬竿实验 |
6.2.3 负重游泳实验及力竭游泳时间的测定 |
6.2.4 血乳酸(BLA)和血尿素氮(BUN)含量的测定 |
6.2.5 肝糖原(LG)及肌糖原(MG)含量的测定 |
6.2.6 数据分析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3.1 大果沙棘复合制剂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
6.3.2 大果沙棘复合制剂对小鼠爬竿时间的影响 |
6.3.3 大果沙棘复合制剂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
6.3.4 大果沙棘复合制剂对小鼠血乳酸(BLA)和血清尿素氮(BUN)的影响 |
6.3.5 大果沙棘复合制剂对小鼠肝糖原(LG)和肌糖原(MG)的影响 |
6.4 本章小结 |
7 大果沙棘黄酮降血脂功能研究 |
7.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7.1.1 材料与试剂 |
7.1.2 实验仪器 |
7.2 实验方法 |
7.2.1 动物分组与高脂模型的建立 |
7.2.2 动物给药方法 |
7.2.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7.2.4 数据分析 |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7.3.1 饲料诱导大鼠高脂模型的建立结果 |
7.3.2 大果沙棘黄酮对高脂膳食诱导高血脂大鼠脂肪组织形态影响 |
7.3.3 大果沙棘黄酮降血脂功能实验结果 |
7.4 本章小结 |
8 大果沙棘黄酮抗肿瘤活性研究 |
8.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8.1.1 材料与试剂 |
8.1.2 实验仪器 |
8.1.3 溶液配制 |
8.2 实验方法 |
8.2.1 细胞复苏 |
8.2.2 细胞培养 |
8.2.3 细胞传代 |
8.2.4 细胞冻存方法 |
8.2.5 大果沙棘黄酮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的测定 |
8.2.6 肿瘤细胞形态观察 |
8.2.7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epG2肿瘤细胞周期 |
8.2.8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HepG2肿瘤细胞DNA损伤 |
8.2.9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HepG2肿瘤细胞DNA损伤 |
8.2.10 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HepG2肿瘤细胞凋亡 |
8.2.11 免疫组化学法检测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 |
8.2.12 HepG2肿瘤细胞caspase3酶活力的测定 |
8.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8.3.1 MTT法测定大果沙棘黄酮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
8.3.2 大果沙棘黄酮对HepG2肿瘤细胞形态的影响 |
8.3.3 大果沙棘黄酮对HepG2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
8.3.4 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大果沙棘黄酮对HepG2细胞DNA损伤结果 |
8.3.5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大果沙棘黄酮对HepG2肿瘤细胞DNA损伤结果 |
8.3.6 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HepG2肿瘤细胞凋亡 |
8.3.7 免疫组化学法检测HepG2细胞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 |
8.3.8 大果沙棘黄酮对HepG2肿瘤细胞caspase3酶活力的影响 |
8.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沙棘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中药饲料添加剂 |
1.1.1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特点 |
1.1.2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及机理 |
1.1.3 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方向 |
1.2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 |
1.2.1 中药免疫调节的物质基础 |
1.2.2 中药免疫增强剂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 |
1.2.3 中药免疫增强剂的应用前景 |
1.3 沙棘 |
1.3.1 沙棘概况 |
1.3.2 沙棘的有效成分及营养价值 |
1.3.3 沙棘的药效功能 |
1.4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1.1 中草药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实验动物 |
2.3 实验方法 |
2.3.1 分组及给药 |
2.3.2 大鼠生长状况及体重的检测 |
2.3.3 大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检测 |
2.3.4 大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检测 |
2.3.5 数据处理 |
3 结果 |
3.1 大鼠生长状况和体重的变化 |
3.2 大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变化 |
3.2.1 大鼠主要免疫器官指数的变化 |
3.2.2 大鼠白细胞数量的变化 |
3.2.3 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
3.2.4 大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变化 |
3.3 大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变化 |
3.3.1 大鼠外周血液T 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变化 |
3.3.2 大鼠外周血液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变化 |
3.3.3 大鼠脾细胞抗体生成细胞含量的变化 |
4 讨论 |
4.1 对大鼠生长状况及体重的影响 |
4.2 对大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
4.2.1 对大鼠主要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
4.2.2 对大鼠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
4.2.3 对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4.2.4 对大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
4.3 对大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
4.3.1 对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
4.3.2 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
4.4 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沙棘营养成分及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沙棘的营养成分 |
1.1 蛋白质和氨基酸 |
1.2 脂类 |
1.3 碳水化合物和微量元素 |
1.4 维生素 |
1.5 有机酸类 |
1.6 黄酮类化合物 |
1.7 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 |
1.8 多种挥发性成分 |
2 沙棘的营养作用及机制 |
2.1 降血脂作用 |
2.2 抗突变、抗肿瘤作用 |
2.3 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
2.4 抗氧化作用 |
2.5 对心脏的作用 |
2.6 造血系统的作用 |
2.7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2.8 抗过敏作用 |
2.9 抗辐射作用 |
2.1 0 耐寒冷、耐疲劳、抗缺氧作用 |
2.1 1 其他作用 |
3 展望 |
4 小结 |
(9)沙棘药理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血液造血系统的作用 |
2 降血脂作用 |
3 对心脏的作用 |
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5 抗突变抗肿瘤作用 |
6 抗氧化作用 |
7 耐寒冷耐疲劳抗缺氧作用 |
8 抗过敏作用 |
9 抗辐射作用 |
10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
11 其它作用 |
四、复方沙棘养血膏辅助肿瘤化疗的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血养荣膏治疗胃肠道肿瘤相关性轻中度贫血的临床观察[D]. 娄悦.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沙棘叶及其黄酮对阿勒泰羊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和脂代谢影响的研究[D]. 刘艳丰. 石河子大学, 2019(05)
- [3]郁仁存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观察[D]. 胡凤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6)
- [4]几种小浆果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J]. 王华,徐榕,李娜,赵佳,霍俊伟. 北方园艺, 2011(08)
- [5]大果沙棘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D]. 刘瑜.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 [6]大果沙棘黄酮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D]. 焦岩. 东北林业大学, 2010(12)
- [7]沙棘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D]. 张春燕.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4)
- [8]沙棘营养成分及作用的研究进展[J]. 李垚,张慧颖,王鹏祖.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03)
- [9]沙棘药理作用[J]. 田涛. 西南国防医药, 2006(01)
- [10]沙棘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J]. 顾清萍.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