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W喷射润滑装置的研制

GPW喷射润滑装置的研制

一、GPW喷射润滑装置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杨简彰,王成勇,袁尧辉,袁松梅,王西彬,梁赐乐,李伟秋[1](2022)在《微量润滑复合增效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微量润滑技术具有切削液用量少、润滑效率高等优点,但在特定工况下仍存在冷却性不足以及润滑不充分等问题。微量润滑复合增效技术,如低温冷风、液态CO2等,综合了良好冷却和润滑优势,可有效解决难加工材料清洁切削加工难题。综述了各类微量润滑复合增效技术原理、关键装置及其工艺应用最新研究进展,详细剖析了各类装置性能及其参数调控特性。结合微量润滑复合增效应用形式和作用机制,系统分析了其在钛合金、镍基合金、不锈钢等难加工材料的应用性能,并对各类微量润滑复合增效技术进行了可持续性分析,为清洁切削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曾昭洋[2](2020)在《油气润滑在圆柱滚子轴承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圆柱滚子轴承作为大型旋转机械用轴承中的关键部件,随着其工况的不断恶劣,圆柱滚子轴承的润滑要求日益提高,而油气润滑在圆柱滚子轴承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前景,因此深入开展油气润滑条件下的圆柱滚子轴承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工程应用指导意义。本文首先根据试验需求研制出油气润滑实验装置,并建立滚道/滚子线接触油气润滑空间流场模型,通过观察管道内油气运动及流场内油相分布情况,分析了油气润滑装置的气液两相流特性以及油相分布特性;随后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开展滚道/滚子线接触油气润滑参数试验,分析了油气润滑条件下滚道/滚子线接触副的摩擦动力学行为;最后对试验后磨斑进行微观分析,旨在研究滚道/滚子线接触副的油气润滑特性。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滚道/滚子线接触油气润滑流场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观察管道内的油气两相流运动方式,发现油相在气相的带动下沿着管道管壁“波浪式”的向前输送,并在管道出口处润滑油被吹散成细小油滴状,符合稳定安全的环流状型特征。通过分析不同时刻的油相分布情况,发现油相在进入接触副时与滚子发生过碰撞引起飞溅,且在压力作用下油相沿滚子两端发生偏移;同时油相在接触副表面是一个渐变的覆盖过程,油相分布形状呈“翅膀状”,并逐渐演化直至完全铺展开,此间油膜厚度也随之增加。(2)滚道/滚子线接触摩擦动力学行为研究油气润滑条件下,不同油气参数的摩擦系数曲线都包含四个阶段,分别为跑合、下降、爬升及稳定。对于供油量,随着供油量的增加,稳定后的摩擦系数逐渐降低,且进入稳定阶段所需的循环周次也逐渐减少,供油量为0.1 ml/min时摩擦系数在进入稳定阶段时存在波动且稳定后的摩擦系数较高,这是由于供油时间间隔较大,形成的润滑油膜连续性较差;对于油压,随着油压的增加,稳定后的摩擦系数随着油压增加呈先降低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其中,油压在1.5 Mpa左右时进入稳定阶段的摩擦系数最小;对于供气速度,稳定后的摩擦系数会随着供气速度的加快而不断减少;对于供气压力,稳定后的摩擦系数会随着气压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对于油温,随着油温的增加,稳定后的摩擦系数呈现的变化趋势不明显,35℃左右时稳定后的摩擦系数最小,这可能是润滑油在35℃左右时的粘度值最符合油膜的形成条件。(3)滚道/滚子线接触油气润滑特性研究结合微观分析发现油气润滑条件下的磨损机制为剥落、磨粒磨损以及氧化磨损,且氧化磨损的产物主要有Fe O、Fe2O3以及Fe3O4。对于供油量,随着供油量的增加,磨斑表面的犁沟及剥落效应都有所减缓,润滑效果逐渐变好,总体上对油气润滑性能影响明显;对于油压,磨斑表面以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油压较大或较小时磨斑表面剥落和犁沟效应更明显;对于供气速度,随着供气速度增加,磨斑剥落现象有所减缓,润滑效果渐佳;对于供气压力,随着气压的增加,磨斑表面的剥落及犁沟效应有所降低,润滑效果变好,这可能与油滴进入接触副的速度有关;对于油温,油温过高时磨斑表面的磨粒磨损更为严重,润滑效果变差,油温为35℃左右时润滑效果最佳,这可能是因为油温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较低不能形成稳定的润滑油膜,致使接触副之间直接接触时间长。

詹毕伟,赵武,张凯,杜小东,金涛,陈领[3](2020)在《面向制造成熟度的微量润滑装置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为了体现制造成熟度对微量润滑装置的优化效果,采用制造成熟度评价方法对微量润滑装置进行分析评价,并结合具体应用阐述了微量润滑的优势。在采用制造成熟度评价方法得出现有微量润滑装置的喷嘴位置会降低微量润滑效果结论的基础上,对喷嘴参数和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得微量润滑装置更加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最后使用制造成熟度评价方法对优化后的喷嘴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喷嘴比优化前的喷嘴在切削生产中的润滑效果更好,生产效率更高。

田胜利[4](2019)在《高速电主轴系统复杂动态特性及其综合测试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电主轴系统是高端数控机床中最重要的功能部件,是实现高速和超高速切削的载体。高速电主轴复杂的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质量及其本身的使用寿命。而其动态特性关键指标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尚待攻克。本文研究了高速电主轴复杂动态特性的综合测试技术,并根据测试需要自主研发了一款新颖的高速电主轴及其系统。在建立实验平台的基础上,着重针对其动态支承刚度和轴承摩擦损耗两重要动态特性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检测上的不足和迫切需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及开展了电主轴在综合性能测试中实验加载方法的研究,完善了电主轴的综合性能测试技术。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开展了高速电主轴性能和运行品质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对电主轴输出特性、电磁特性、动态支承刚度、温升特性和回转特性等综合性能指标的测量提出了实验方案。为了完成电主轴综合性能的测试,自主研发了一款先进的高速电主轴及其配套子系统。针对电主轴动态加载的难题,提出了两种新颖的加载方法。最终搭建了电主轴系统及其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实验平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基于球轴承的拟静力学模型完成了轴承内部动力学状态的数值模拟仿真。在求解每一个滚动体动力学基本参量的基础上,研究了电主轴中组配轴承动态支承刚度的求解方法,并着重讨论了径向力对轴承径向/轴向/角刚度的影响规律。研发了一种由气缸作为执行器和滚动轴承作为分离器的接触式加载装置,并对实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实现了电主轴转子和前/后轴承动态支承刚度的高速测量。最终,通过理论模型求解和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转速和径向力对前/后轴承动态支承刚度的影响。针对电主轴在高速工况下产热严重的问题,建立了高速轴承摩擦损耗的理论模型。设计了自由减速法和能量平衡法两种直接且定量测量轴承摩擦损耗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即使在油气润滑条件下,粘性摩擦损耗依然是轴承摩擦损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实验结果推导了轴承空腔内润滑剂体积分数关于供油量、供气压力、转速和轴承直径的经验公式,表征了油气润滑参数对轴承摩擦损耗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电主轴的最佳供油量;验证了预紧力在线调节装置的有效性;揭示了润滑剂粘-温关系和热-机耦合因素对轴承摩擦损耗影响的重要性。研究成果对高速轴承摩擦损耗的预测、测量和减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电主轴高速旋转时动态扭矩加载的难题,设计、制造并测试了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高速电主轴动态加载系统。详述了该加载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结构。通过Maxwell软件的2D静态电磁场分析对磁感应强度进行仿真计算,结合磁流变液的本构关系得到了加载器的加载扭矩模型。然后通过实验测得加载扭矩与电流、转速的对应关系,发现了磁流变液的零场粘度和剪切屈服应力与剪切率呈非线性关系,并对Herschel-bulkley模型予以修正。修正模型计算的加载扭矩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为设计基于磁流变剪切原理的高速传动装置奠定了基础。最后对加载系统的扭矩稳定性、温度稳定性、重复使用性等加载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验证了该加载系统的可行性和正确性。为高速电主轴负载下的动态性能测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针对电主轴高速旋转时动态径/轴向力加载的难题,设计、制造并测试了一种基于高压水射流的高速电主轴柔性加载系统。基于连续动量方程,建立了射流冲击力的理论模型。通过流体有限元仿真和射流冲击力标定实验,得到了靶距、喷射压力、流量、喷嘴直径、标靶直径、转速与冲击力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对电主轴的定量加载。测试了利用高压水射流加载下电主轴的动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第一,高压水射流可以为电主轴提供稳定和长时的动态加载;第二,电主轴的温升、功率损耗和振动随着负载的增加而明显增大,空载测试不能反映电主轴的真实工况。为高速电主轴关于运行品质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实验方法。

夏瑞[5](2019)在《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设计及铣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绿色制造旨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重点发展的五项重大工程之一。我国是世界机床保有量第一大国,机床加工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润滑油,对环境造成严重的负担,影响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对机床冷却润滑方式的改进需求迫切。微量润滑只需要极少量润滑油就可以满足机床对冷却润滑的需要,是一种绿色、高效和环保的加工方式。但是国内微量润滑装置智能化程度低,无法实现微量润滑系统参数与工艺参数的匹配,制约了国内微量润滑技术的发展。鉴于此,论文定义了微量润滑系统参数,设计一套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实现对系统参数的自动控制,并利用该装置开展了微量润滑条件下的铣削应用。首先,针对国内的微量润滑装置智能化程度低的现状,通过对微量润滑流体的对流换热速率的计算,定义微量润滑系统参数,设计并开发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为微量润滑参数冷却实验研究和铣削应用打下基础。然后,运用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微量润滑参数进行冷却实验设计和正交实验设计,验证了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的性能。通过冷却性能实验得到了微量润滑参数的主次顺序和最佳的参数组合。最后,开展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铣削技术应用。以铣刀磨损状况为评价指标,通过对传统微量润滑系统参数和改进的系统参数进行对比实验,得到铣刀磨损图,通过铣削应用验证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及最佳参数组合的有效性。

李锴[6](2018)在《压电微喷机构耦合特性及喷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压电微喷装置是基于压电喷墨技术并将所喷射流体的类型进行扩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微机电系统。在外部脉冲电压激励下,压电振子振动并在流固耦合面产生压力波,压力波经由流体介质传播至喷口驱使液滴从喷口喷出。由于压电微喷机构具有结构简单、响应快和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疗、电路电子、化学材料和增材制造等多个工业领域。为了提高压电微喷机构的工作性能,研究人员对影响其喷射性能的各相关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为满足所需喷射性能要求的各参数选取提供参考。目前对压电微喷机构性能的分析主要为针对喷头区域进行部分参数对性能影响的分析,且所提出的分析方法往往局限于某一类构型。因此,本文针对一般压电微喷机构进行研究,建立了描述压电微喷机构工作各阶段工作机制的理论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模型进行相关研究,揭示了压电微喷机构的工作机制,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满足不同工作性能需求的各参数选取参考。本文首先建立了描述压电微喷机构腔体内声压力波传播的波动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针对一种传统结构形式的压电微喷机构进行其声结构耦合特性的分析。揭示了压电振子、腔体与腔体内流体的声结构耦合机制,分析了压电微喷机构的关键结构尺寸、腔体材料、所喷射流体声速和工作频率变化对喷口声压、振子支座反力的影响。得到了满足不同喷射性能需求的关键结构尺寸、腔体材料和工作频率的选取参考,以及当流体声速发生变化时激励信号的调整参考以稳定喷射性能。建立了液滴成形及运动过程中的两相流耦合模型,并基于该模型针对一种压电微喷机构进行其两相流耦合特性分析。揭示了液滴的成形和运动机制,分析了脉冲激励信号和流体物理属性参数变化对液滴成形和运动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满足不同喷射性能需求的各激励参数选取参考,以及当流体物理属性发生变化时激励信号的调整参考以稳定喷射性能。提出并研制了一种面向轴承润滑的嵌入式压电微喷机构,对其声结构耦合特性和两相流耦合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脉冲激励信号参数和润滑油属性对喷射润滑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获得较高润滑喷射性能的各参数选取参考。建立了液滴在目标面上的铺展振荡模型,基于该模型针对一种面向打印的压电微喷机构所喷射液滴的铺展特性进行研究,揭示了液滴的铺展机制,分析了各影响参数对液滴铺展特性的影响,得到了获得较高铺展精度和避免失效的各参数选取参考。本文以所建立的描述压电微喷机构各阶段工作机制的理论模型作为指导,对影响压电微喷机构性能的各参数进行了系统的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压电微喷机构各阶段的工作机制,得到了相应的分析结论。同时设计制造了对应的试验样机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性。由于在分析时并未增加额外的限制条件,本文所得到的分析结果可以用于指导相应结构形式压电微喷机构的性能优化,为压电微喷机构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杨锐[7](2017)在《面向轴承润滑的压电微喷装置耦合仿真与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航天器相继被投入太空服役。同时航天器的发射密度也越来越大,我国有一半航天器都是在近十年发射的。但是每发射一个航天器都耗资不菲,因此如何提高航天器额服役寿命成为目前国际上研究的重点。近几十年来,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寿命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航天器机械失效仍是限制航天器寿命的重要因素。其中轴承因为润滑油劣化失效从而过度磨损是导致航天器机械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润滑油技术的发展还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很多研究者将视线转移到补充润滑装置的研究中。补充润滑装置可以分为主动补充润滑装置和被动补充润滑装置,其中被动补充润滑装置结构简单但是储油量小且供油速度不易控制。而主动补充润滑装置由于其储油量大且可控性强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压电微喷装置具有响应快、单次喷射液滴量、可控性强、对润滑油性能影响小以及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因此能够成为一种轴承主动补充润滑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微喷装置进行介绍和简析,针对航天器轴承主动补充润滑问题,设计了一种可嵌入式的压电微喷润滑装置。该装置与一般轴承安装方式有较强通用性,同时具有体积小、结构紧凑等优点,因此可以嵌入到轴承原有结构中。微喷装置中的压电振子采用悬臂梁式结构以减小振子刚度,提高喷射性能。本文还设计了轴承润滑状态检测实验平台,该平台系统误差小且实验方便。其检测原理为,通过测量轴承内外圈之间的摩擦转矩来检测轴承的润滑状态。文中利用ANSYS软件对压电微喷装置进行流固耦合仿真分析,得到压电振子工作模态以及最优工作频率。将ANSYS流固耦合和FLUENT两相流串联仿真,分析在激励信号作用下微喷装置润滑油喷射过程,并通过该仿真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激励条件以及不同流体属性对微喷装置喷射性能的影响。文中实验分析了单脉冲激励下激励信号以及流体属性对微喷装置喷射性能的影响并与仿真相对比,验证了微喷装置的可行性以及仿真结果的可靠性。结合轴承润滑检测实验平台,测试了压电微喷装置用于轴承主动供油润滑的可行性,并分析了不同信号激励条件以及不同轴承工作条件下轴承达到微冗余润滑状态,微喷装置所需激励脉冲数。

张成鹏,梁立民,张杰,张鹏[8](2016)在《YB47型包装机铝箔纸润滑装置的改进》文中指出为解决YB47型包装机铝箔纸润滑装置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管路吸不上油、过滤片堵塞以及油雾器渗漏等问题,对该装置进行了改进。选用可以调节喷油量的气体雾化喷雾喷嘴替换原喷嘴。拆除油雾器,重新设计储油杯用于储存润滑油,设计容量为2 000 m L,可满足设备运行200 h的需求。通过试验确定润滑装置的主要设计参数:气源压力为150 k Pa;铝箔纸润滑功能在机器运行速度200550包/min区间内处于开启状态,喷嘴以喷油30 s、停顿5 s的循环方式间歇对铝箔纸进行润滑;喷嘴安装高度为距离铝箔纸输送平台20 mm。结果表明,改进后系统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喷油量控制在(10±0.8)m L/h范围内,喷油宽度值控制在(20±1.5)mm范围内,有效解决了喷嘴堵塞、润滑油渗漏等问题,保证了铝箔纸的润滑效果,提高了铝箔纸折叠品质,降低了设备的运行成本。

李锴[9](2014)在《基于压电微喷的嵌入式轴承润滑装置的研究》文中指出国家的综合国力与航天技术息息相关,因此近年来各国都投入大量的物资人力进行航天技术的研发,以提升自己的航天技术。同样,我国的天宫一号、神州系列载人的成功发射,表明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正按照既定战略顺利进行。同时嫦娥一号、二号、三号探月卫星和玉兔月球车的成功发射,表明我国探月工程走到了世界前列。但随着航天技术的逐步发展,有关航天器材的使用寿命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由于航天器制作周期较长、成本高以及回收重复利用率低,因此航天器材的使用寿命成了制约航天技术发展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决定航天器寿命的通常是航天器内部的机械部件,人们经过对大量航天器机械部件的失效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的失效原因之一为摩擦损坏失效,而摩擦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轴承的润滑不及时、不充分所导致的。目前航天器件上的轴承润滑方式多为被动供油,即航天器件升空后依靠其所携带的有限润滑油进行润滑。随着航天器件在空间运转时间的增长,会出现润滑油挥发,油膜失效等情况。而且如果一次性注入太多润滑油,会出现润由于滑油泄露而污染太空环境的危害。近年来主动润滑作为一种解决航天器件摩擦失效的新方案被提出,主动润滑相对于被动润滑的优点是可以通过对运动状态的测定可控定量供油,以提高润滑油的使用率,进而大大提高有限润滑油的使用年限。本文在本课题组多年压电理论和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具有代表性的航天器件——控制力矩陀螺中的轴承润滑失效,设计了一种基于压电微喷的嵌入式轴承主动润滑装置。该装置利用压电振子振动产生压力波,该压力波作用于润滑油使润滑油从喷头喷出,进而作用至轴承。本文首先设计了一个控制力矩陀螺实验装置,并将微喷润滑机构嵌入其中。而后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得出振动模态及对应激励参数,绘制振子质点的运动状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得出激励和压电振子振动规律。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通过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对比,得出了润滑油喷射状态与激励参数变化的规律,证明了本文方案的可行性,为控制力矩陀螺的摩擦失效提供了一个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案。

张成标[10](2014)在《油气润滑高速滑动轴承试验台的设计与结构优化》文中指出在能源渐趋枯竭的今天,节能能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工业的共识。机械产品追求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和高寿命的目标,是达到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油气润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润滑方式,其节能、环保的润滑特点是传统润滑方式无法比拟的。目前,油气润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滚动轴承、火车轮缘等诸多领域的润滑,滑动轴承油气润滑的可行性还处在探索阶段。本文设计一台转速高达23000rpm的滑动轴承试验台,用于油气润滑的润滑性能及参数优化试验,通过对油膜压力、油膜温度、油膜厚度以及摩擦因数的测量及数据分析,研究影响油气润滑效果的结构和性能参数方面的因素,揭示其润滑机理。本文所做主要工作如下:1.根据油气润滑高速滑动轴承试验台的功能要求,确定试验台总体方案。2.论述滑动轴承试验台的各部分结构,利用ANSYS软件对重要零部件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分析,分析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根据试验台的特殊工况,对某些零部件进行结构对比分析和改进设计;通过对摩擦因数测量和传感器安装空间两方面的分析,设计了滑动轴承的加载机构。3.根据油膜压力、油膜温度、油膜厚度和摩擦因数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设计出各参数相应的测试方案;为实现对试验台各润滑点的最佳供油量研究,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油气润滑系统,实现对所有轴承油气润滑供油量的调节。4.运用ANSYS对试验轴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分析其最高转速下的可靠性。为了改善试验轴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通过多目标函数规划的方法构造出评价函数,运用ANSYS软件的高级分析功能,对试验轴进行结构优化;优化后试验轴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均有显着增强。

二、GPW喷射润滑装置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W喷射润滑装置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微量润滑复合增效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微量润滑及其增效技术发展历程
2 低温微量润滑复合增效技术
    2.1 油膜附水滴
    2.2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
    2.3 低温氮气微量润滑
    2.4 液态CO2微量润滑
    2.5 超临界CO2微量润滑
3 微量润滑复合增效装置设计
    3.1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装置
    3.2 液氮复合微量润滑装置
    3.3 液态CO2复合微量润滑装置
    3.4 超临界CO2复合微量润滑装置
4 难加工材料切削应用
    4.1 钛合金切削加工
    4.2 高温合金切削加工
    4.3 合金钢切削加工
        4.3.1 高强度钢
        4.3.2 不锈钢
    4.4 复合材料加工
5 经济与环境安全性评估
6 结论与展望

(2)油气润滑在圆柱滚子轴承中的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油气润滑系统研究现状
        1.2.2 油气润滑在圆柱滚子轴承中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材料及分析方法
    2.1 试验装置
        2.1.1 油气润滑实验装置
        2.1.1.1 总体结构及工作过程
        2.1.1.2 油气润滑系统组成
        2.1.2 摩擦磨损试验机
    2.2 试验材料及参数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参数
    2.3 微观分析方法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2 能谱EDX分析
        2.3.3 拉曼光谱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滚道/滚子线接触油气润滑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3.1 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3.1.1 流体控制方程
        3.1.2 模型选择
        3.1.3 控制方程离散化
        3.1.4 求解方法
    3.2 线接触副油气润滑流场模型
        3.2.1 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3.2.2 边界条件及模型参数设定
    3.3 结果分析
        3.3.1 线接触副油气润滑空间流场分布云图分析
        3.3.2 线接触副油气润滑空间流场油相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滚道/滚子线接触油气润滑特性研究
    4.1 摩擦系数
        4.1.1 供油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4.1.2 油压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4.1.3 供气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4.1.4 供气压力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4.1.5 油温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4.2 油气润滑下滚道/滚子线接触磨损机制研究
        4.2.1 循环周次的影响
        4.2.2 供油量的影响
        4.2.3 油压的影响
        4.2.4 供气速度的影响
        4.2.5 供气压力的影响
        4.2.6 油温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面向制造成熟度的微量润滑装置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微量润滑装置
2 使用制造成熟度评价
    2.1 建立评价指标制度
    2.2 制造成熟度等级总体评价流程
    2.3 专家权重的计算方法
    2.4 基于熵值法的计算权重确定
    2.5 使用制造成熟度评价某装置复合喷雾微量润滑效果
3 复合喷雾微量润滑
    3.1 选择切削液
    3.2 切削液对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3.3 喷嘴关键部件设计及其优化
    3.4 优化后复合喷雾微量润滑效果的评价
4 结束语

(4)高速电主轴系统复杂动态特性及其综合测试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来源
        1.2.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1.2.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2.3 本课题研究的来源
    1.3 高速电主轴系统简介
        1.3.1 电主轴结构特点
        1.3.2 轴承润滑技术
        1.3.3 冷却技术
        1.3.4 电动机驱动和控制技术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电主轴实验方法与测试技术的研究现状
        1.4.2 高速轴承动态支承刚度的研究现状
        1.4.3 高速轴承摩擦损耗的研究现状
        1.4.4 电主轴动态加载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与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高速电主轴性能与运行品质的实验方法和测试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电主轴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
        2.2.1 高速电主轴性能指标测试技术研发
        2.2.2 高速电主轴运行品质检测核心技术—动态加载方法研究
        2.2.3 高速电主轴数据采集技术研发
    2.3 高速电主轴的结构设计
    2.4 高速电主轴系统的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高速电主轴动态支承刚度的建模与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轴承的刚度模型
        3.2.1 拟静力学模型
        3.2.2 组配轴承刚度求解流程
    3.3 实验装置和数据分析方法
        3.3.1 实验装置和原理
        3.3.2 实验方案
        3.3.3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
    3.4 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
        3.4.1 实验步骤
        3.4.2 径向力对轴承刚度的影响
        3.4.3 转速对轴承刚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高速电主轴轴承摩擦性能分析与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轴承摩擦损耗模型
        4.2.1 整体经验法
        4.2.2 局部分析法
        4.2.3 摩擦系数
    4.3 高速轴承摩擦特性的实验研究
        4.3.1 自由减速法测量轴承摩擦损耗
        4.3.2 能量平衡法测量轴承摩擦损耗
    4.4 油气润滑参数对轴承摩擦损耗影响的建模与实验分析
        4.4.1 各种摩擦因素对轴承摩擦损耗的影响
        4.4.2 供油量对轴承摩擦损耗的影响
        4.4.3 供气压力对轴承摩擦损耗的影响
        4.4.4 转速对轴承摩擦力矩的影响
    4.5 其余运行参数对轴承摩擦损耗影响的实验研究
        4.5.1 预紧力对轴承摩擦损耗的影响
        4.5.2 运行温度对轴承摩擦损耗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磁流变液的高速电主轴动态扭矩加载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磁流变液加载器的设计
        5.2.1 磁流变液简介
        5.2.2 加载原理和结构设计
        5.2.3 设计注意事项
        5.2.4 磁流变液加载系统的组成
    5.3 磁流变液加载器的分析
        5.3.1 本构关系
        5.3.2 加载转矩计算
        5.3.3 磁感应强度的仿真计算
    5.4 加载扭矩的实验分析
        5.4.1 实验装置和步骤
        5.4.2 粘性阻尼转矩分析
        5.4.3 剪切阻尼转矩分析
    5.5 加载性能的实验分析
        5.5.1 转矩稳定性分析
        5.5.2 温度稳定性分析
        5.5.3 可重复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高压水射流的高速电主轴径/轴向力加载的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高压水射流加载系统的原理和组成
        6.2.1 高压水射流简介
        6.2.2 加载系统的原理
        6.2.3 加载系统的组成
    6.3 高压水射流加载系统的设计和分析
        6.3.1 射流冲击力的理论建模
        6.3.2 射流冲击力的流场仿真分析
        6.3.3 高压水射流的主参数设计
    6.4 实验结果和讨论
        6.4.1 冲击力的标定实验
        6.4.2 受载电主轴的动态性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及后续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设计及铣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1.1 微量润滑技术
        1.1.2 微量润滑技术的优势
    1.2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课题来源
        1.3.1 论文的研究的意义
        1.3.2 论文的课题来源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设计
    2.1 微量润滑装置发展现状
    2.2 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设计要求
    2.3 微量润滑系统参数选择
        2.3.1 对流换热密度的计算
        2.3.2 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关键部件
    2.4 蠕动泵流量标定
    2.5 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核心系统
        2.5.1 控制面板
        2.5.2 供水与供油系统
        2.5.3 气压控制系统
        2.5.4 温度控制系统
        2.5.5 报警系统
        2.5.6 多个步进电机控制
    2.6 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辅助系统
        2.6.1 管道系统
        2.6.2 喷嘴设计
        2.6.3 电路系统
        2.6.4 切削状态检测
    2.7 本章小结
3 微量润滑参数冷却实验研究
    3.1 气体种类和温度
    3.2 实验装置
    3.3 实验设计与分析
        3.3.1 冷却实验设计与分析
        3.3.2 正交实验设计与分析
    3.4 实验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铣削应用
    4.1 微量润滑对铣削热的影响
    4.2 铣削应用
        4.2.1 微量润滑系统参数改进
        4.2.2微量润滑参数铣削实验
    4.3 微量润滑系统参数数据库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专利目录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6)压电微喷机构耦合特性及喷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压电微喷技术概述
    1.3 国内外压电微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概述
        1.3.1 国外压电微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3.2 压电微喷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压电微喷微喷机制的研究概述
        1.4.1 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分析概述
        1.4.2 声结构耦合特性的研究概述
    1.5 目前有待深入研究的主要问题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压电微喷机构腔体内声压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压电微喷的声结构耦合
        2.2.1 声结构耦合模型
        2.2.2 压电微喷声结构耦合边界条件设置
    2.3 结构参数对声压特性的影响
        2.3.1 直径比对声压特性的影响
        2.3.2 喷头锥口锥角对声压特性的影响
        2.3.3 腔体深度对声压特性的影响
    2.4 腔体材料及流体中声速对声压特性的影响
        2.4.1 腔体材料影响
        2.4.2 流体声波传导速度的影响
    2.5 激振频率对声压特性的影响
        2.5.1 压电微喷机构及仿真参数设置
        2.5.2 声结构耦合特性分析
        2.5.3 频响特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压电微喷机构液滴成形及动力学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驱动脉冲波信号选取
    3.3 压电微喷机构的两相流耦合特性分析
        3.3.1 液滴两相流耦合分析
        3.3.2 基于两相流耦合的液滴成形过程及内部压强分析
        3.3.3 基于两相流耦合的激励参数影响分析
        3.3.4 流体物理参数对喷射性能的影响
        3.3.5 试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压电微喷机构润滑喷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多物理场耦合分析
    4.3 微喷机构声结构耦合分析
    4.4 微喷机构两相流耦合分析
        4.4.1 脉冲电压幅值的影响
        4.4.2 脉冲占空比影响
        4.4.3 润滑油粘度的影响
        4.4.4 润滑油密度的影响
        4.4.5 润滑油表面张力的影响
    4.5 压电微喷机构喷射润滑试验分析
        4.5.1 单次润滑微冗余量计算
        4.5.2 喷射性能试验
        4.5.3 微量冗余润滑试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压电微喷机构液滴铺展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铺展振荡模型及边界条件设置
        5.2.1 液滴铺展振荡模型
        5.2.2 数值模拟边界条件设置
    5.3 液滴铺展特性分析
        5.3.1 液滴铺展过程分析
        5.3.2 脉冲激励参数的影响
        5.3.3 流体物理参数的影响
        5.3.4 目标面特性影响
    5.4 试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面向轴承润滑的压电微喷装置耦合仿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 压电微喷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文献综述简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实验装置结构设计
        1.3.2 压电微喷装置耦合特性理论和仿真分析
        1.3.3 微喷装置喷射性能实验研究
        1.3.4 轴承润滑检测实验
第2章 微喷装置与润滑实验平台构型设计
    2.1 引言
    2.2 压电微喷润滑装置构型设计
        2.2.1 压电微喷润滑装置工作原理
        2.2.2 压电振子构型设计
        2.2.3 压电微喷装置结构
    2.3 压电振子工作振型选择
        2.3.1 压电振子有限元模型
        2.3.2 压电振子模态振型分析
    2.4 轴承润滑实验平台设计
        2.4.1 轴承润滑检测实验平台测量原理
        2.4.2 轴承润滑检测实验平台构型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压电微喷装置多物理场耦合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基于ANS YS流固耦合仿真分析
        3.2.1 耦合模态分析
        3.2.2 喷口压强谐响应仿真分析
        3.2.3 腔体压强仿真分析
    3.3 微喷装置喷射仿真分析
        3.3.1 喷射仿真模型
        3.3.2 喷射过程仿真模拟
        3.3.3 喷射性能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喷实验与轴承润滑检测实验
    4.1 引言
    4.2 压电微喷装置实验系统搭建
        4.2.1 振动模态测试平台
        4.2.2 压电微喷装置喷射实验平台
    4.3 压电微喷装置喷射实验
        4.3.1 激励电压幅值对喷射性能影响
        4.3.2 润滑油粘度对喷射性能的影响
    4.4 轴承润滑状态检测实验
        4.4.1 轴承所需润滑油量计算
        4.4.2 压电微喷装置补充油润滑实验
        4.4.3 激励幅值对微喷装置补充油润滑的影响
        4.4.4 不同转速补充油润滑所需脉冲数量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YB47型包装机铝箔纸润滑装置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分析
    1.1 系统结构
    1.2 存在问题
2 改进方法
    2.1 更换喷嘴
    2.2 拆除油雾器
    2.3 加装储油装置
    2.4 润滑装置参数设计
        2.4.1 气源压力参数
        2.4.2 润滑油开启和关闭时间
        2.4.3 喷嘴调节参数
3 应用效果
4 结论

(9)基于压电微喷的嵌入式轴承润滑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在微量供油方面的研究现状
        1.2.1 压电微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多孔储油润滑的研究
        1.2.3 基于微机电系统的压电微泵的研究
        1.2.4 应用于内燃机的压电喷油器的研究
        1.2.5 压电行波新型微泵研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压电微喷结构设计与振动仿真
    2.1 引言
    2.2 嵌入式微喷装置的设计
        2.2.1 压电微喷装置基本原理
        2.2.2 压电微喷装置的结构设计
    2.3 压电振子质点振动模型的建立
    2.4 压电振子振动仿真分析
        2.4.1 振子振动模态分析
        2.4.2 振子振动瞬态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压电振子在流体介质中的振动仿真
    3.1 引言
    3.2 腔体内流体运动微分方程
    3.3 压电振子在润滑油中振动的共振频率计算
    3.4 压电振子附加质量仿真
        3.4.1 振子长度对共振频率影响
        3.4.2 振子厚度对共振频率影响
        3.4.3 润滑油密度对共振频率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嵌入式压电微喷装置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平台的搭建
    4.3 嵌入式微喷润滑机构实验结果分析
        4.3.1 实验结果分析处理方法
        4.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油气润滑高速滑动轴承试验台的设计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1.3 油气润滑技术的发展
    1.4 滑动轴承试验台的研究现状
    1.5 论文主要工作内容
第2章 滑动轴承油膜压力的数值分析和试验台总体方案
    2.1 径向滑动轴承油膜压力的数值计算
        2.1.1 有限差分法求解油膜压力的原理
        2.1.2 有限宽轴承的油膜压力分布
        2.1.3 不同宽径比轴承的油膜压力分布
        2.1.4 不同偏心率轴承的油膜压力分布
    2.2 滑动轴承试验台的功能要求
    2.3 试验台总体方案
    2.4 试验台控制方案
    2.5 试验台驱动系统
        2.5.1 电主轴的选型与改造
        2.5.2 变频器的选型
        2.5.3 循环冷却装置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台的结构组成及主要零件的有限元分析
    3.1 滚动轴承的预紧与寿命分析
    3.2 试验轴的静态特性分析
        3.2.1 试验轴的强度和刚度分析
        3.2.2 试验轴疲劳强度分析
    3.3 尼龙绳联轴器的连接强度分析
    3.4 滚动轴承座与支座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3.4.1 滚动轴承座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3.4.2 支座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3.5 滑动轴承试验装置的结构改进分析
        3.5.1 各类滑动轴承的对比分析
        3.5.2 滑动轴承的性能计算
        3.5.3 滑动轴承的静力学分析
        3.5.4 滑动轴承座及加载装置的结构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参数测试方法的研究与油气润滑装置的研制
    4.1 参数测试原理与方法
        4.1.1 油膜压力的测量
        4.1.2 油膜温度的测量
        4.1.3 最小油膜厚度的测量
        4.1.4 滑动轴承摩擦因数的测量
    4.2 油气润滑装置的研制
        4.2.1 油气润滑系统关键部件的结构及原理
        4.2.2 油气润滑装置的组装与调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ANSYS的试验轴模态分析与结构优化
    5.1 试验轴的模态分析
        5.1.1 模态分析的有限元法
        5.1.2 试验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3 模态求解结果分析
        5.1.4 试验轴临界转速分析
    5.2 试验轴的结构优化
        5.2.1 ANSYS优化设计的概念
        5.2.2 试验轴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5.2.3 试验轴参数化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4 试验轴的静力分析和模态分析
        5.2.5 试验轴的单目标函数优化
        5.2.6 评价函数优化计算
        5.2.7 试验轴优化前后对比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GPW喷射润滑装置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微量润滑复合增效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杨简彰,王成勇,袁尧辉,袁松梅,王西彬,梁赐乐,李伟秋. 中国机械工程, 2022(05)
  • [2]油气润滑在圆柱滚子轴承中的应用基础研究[D]. 曾昭洋. 贵州大学, 2020(04)
  • [3]面向制造成熟度的微量润滑装置的优化研究[J]. 詹毕伟,赵武,张凯,杜小东,金涛,陈领. 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 2020(04)
  • [4]高速电主轴系统复杂动态特性及其综合测试技术研究[D]. 田胜利. 重庆大学, 2019(01)
  • [5]数字化微量润滑装置设计及铣削应用[D]. 夏瑞. 重庆大学, 2019(01)
  • [6]压电微喷机构耦合特性及喷射性能研究[D]. 李锴.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7]面向轴承润滑的压电微喷装置耦合仿真与实验研究[D]. 杨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8]YB47型包装机铝箔纸润滑装置的改进[J]. 张成鹏,梁立民,张杰,张鹏. 烟草科技, 2016(01)
  • [9]基于压电微喷的嵌入式轴承润滑装置的研究[D]. 李锴.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2)
  • [10]油气润滑高速滑动轴承试验台的设计与结构优化[D]. 张成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3)

标签:;  ;  ;  

GPW喷射润滑装置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