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体操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魏国宏[1](2020)在《高校体操教学的困境及优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操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一项体育项目,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也是一项重要的运动课程。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当前高校的体操教学模式与方法并不能满足体育人才的发展需求与培养目标。我国高校体操教学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临困境,需要相关部门和体育教师针对高校体操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与改革措施。为了促进高校体操教学的改革与进一步发展,体育教师需要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始终,对体育教学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与全面发展,从整体上提升体操教学的水平。
袁耀锋[2](2020)在《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现状与发展路径探幽》文中认为体操作为全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普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课程设置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广东省高校无论是在学校领导重视程度、课程内容设置、体操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构建、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而高校体操作为中小学体育课堂以及社区体操文化的输出源头,若不能有效规划其发展路径,促进高校体操的发展,构建体操人才的培养网络,将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到广东省中小学体操的发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广东省13所本科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研究,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探索和思考,分析影响广东省13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促进广东省普通高校体操的蓬勃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所调查的广东省13所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普遍不重视体操项目发展,缺乏经费支持,教学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课时量不足、课程密度低、考核手段不全面的问题;2)教师年龄构建趋向老龄化,师资团队构建不合理;新生教师力量稀缺,缺乏新鲜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3)缺乏体操专用场馆,器材陈旧且缺乏保养,影响课堂的正常进行;4)缺乏体操人才引进策略,学生体操基础差,安全防护意识不足;5)体操赛事稀缺,高校间缺乏交流,赛事得不到教育厅的推广,竞赛内容难度设置不合理,竞赛观赏性不佳;运动员通级政策不够完善。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研究,提出如下策略:1)加大对体操项目的支持力度和资金的投入,专款专用。课程明确培养目标、完善内容设置、增加课时量、提高课程密度、注重培养学生教学能力;2)完善场馆与器材,定期检查保养,通过合理布置与安全教育,提高器材使用频率,降低教学风险性;3)构建合格师资队伍,丰富教师教研活动,定期进行体操教师培养,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搭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人才引进公开透明,注重技能发展;4)加强体操宣传,提高大众对体操的认知,与中小学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在高校建立体操社团,拓宽体操发展的广度,扩大体操影响力;5)恢复体育高考体操选考项目,吸纳优秀体操生源,培养体操特长生;6)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联合,制定大中小学相互联系的体操赛制,丰富校园体操的比赛和交流,营造良好体操氛围,扩大影响力。
刘旭红[3](2019)在《小学快乐体操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小学体操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小学体育教改的重视,快乐体育教学成为实践与研究的热点。该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围绕小学快乐体操教学实施的基础、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思路、具体案例阐释、应用效果分析以及应用不足与对策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1)小学快乐体操教学内涵界定为通过挖掘并应用体操快乐元素,实施丰富多样的体操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乐趣为重要手段,促进体操教学效果提升的一种体操教学组织形式。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是小学快乐体操教学的理论基础。小学快乐体育教学应用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把握小学体操教学规律性的需要、以及推动小学体操教学创新性的需要。(2)小学快乐体操教学设计需要把握学生主体性与教师引导性相结合原则、兴趣性与互动性相结合原则、适用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创新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快乐教学设计突出教学快乐元素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匹配性,将设计与实施分为三个方面:准备阶段(学情分析、教学分析、条件分析;明确教学目标、提取快乐元素、把握学生发展需求;对教学内容、形式、策略进行设计备课)、教学实施阶段(包括导入、新授、小结,突出快乐学习小组应用)以及教学总结。教学实施策略主要包括情景策略、激励策略、问题策略、信息技术支持策略等。同时,以队形队列“向左转走”、“武术操抻拉动作”为例,对教学情境设计与教学流程进行了阐述。(3)通过问卷调查法、考试方式来分析实施快乐体操教学效果,实验前后调查了学生学习兴趣、互助合作精神以及快乐体验,并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体操考核。对比数据表明四项指标方面实验班均优于对照班,表明快乐体操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帮助。分析认为学习效果突出的原因在于实验班突出学生主体,以快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发挥快乐教学策略以及快乐学习小组的作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学习主动性、参与性比较高。(4)小学快乐体操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包括快乐体操教学设计存在薄弱环节、实践灵活性不足以及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影响教学应用水平。提出以有效供给为重点,提高教学设计水平,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以创新改革动力,增强教学科研实践水平三方面的意见建议。
杨金秀[4](2019)在《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体操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文中认为在少子化、电子化的今天,幼儿体质下降严重,幼儿体质健康问题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视,同时我国竞技体操人员后备不足,体操在学校得不到重视,国家体育总局体操中心提出快乐体操新理念,力图为幼儿园注入新活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并扩大体操人口。本文以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体操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案例分析法,充分了解开展快乐体操的真实情况,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归纳朝阳区开展快乐体操中值得借鉴的经验,以拓宽教育者对幼儿体育和快乐体操领域的研究,加强对幼儿快乐体操的重视,为国内幼儿园开展快乐体操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价值。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目前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体操的开展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幼儿园参与度较少,区域发展不平衡。朝阳区相对成熟,其它地区发展相对滞后。(2)幼儿园快乐体操场地面积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器械能够满足快乐体操需求,但专业体操器械尤其是单杠、双杠和跳箱难以满足教学需要。(3)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体操教师性别比例相差较大,表现为女多男少;教师以幼儿教育专业、本科学历为主,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且外聘教师多流动性大。(4)幼儿园快乐体操的开展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已初见成效,但没有开展快乐体操幼儿园的相关人员对快乐体操比较陌生,说明宣传不到位。(5)幼儿园缺乏统一快乐体操教材,教学目标以增强体质和培养运动技能为主,重视健康而忽视趣味;以传统教学为主,对幼儿自主探究能力重视不足。(6)朝阳区体育局、春泉俱乐部和幼儿园互相合作,共同致力于快乐体操的发展,为其他地区带来成功经验:快乐体操的开展在得到上级部门重视的同时也重视教学、比赛、师资培训和科研。
李秀霞[5](2019)在《学导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实施》文中研究说明在新课改背景下,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对教育手段进行改革是必要的。学导式教学近些年随着教育改革而发展形成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学导式教学强调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主体地位。在各高校的课程中,体操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体操教学都是教师占主体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本文对学导式教学进行概述,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体操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学导式教学在高校体操教学运用的策略。
岳红闪[6](2018)在《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文中指出在21世纪,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及人们对体育运动健身观念的不断提高,增加了我国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摇篮,体操课作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对于培养体育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査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研究对象。以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民族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体操教师以及甘肃省14个市的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在借鉴前辈们有关体操教学能力培养的科研成果基础之上,对甘肃省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能力培养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制约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争取为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得到进一步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得出以下结论:1、体操教学能力不是单一的活动,具体表现为多种能力协调的一种体现。在对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能力发展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2、各高校在进行体操教学是都是采取的分组教学但各组人数较多不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各个高校在体操教学时数上安排不一,大多数教师认为当前的教学时数不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目的。3、高校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主要是根据国家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学校现有的教学情况选取。理论课时的不断缩短,高校教师不能保证理论时数,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技能的练习,学生的理论知识普遍偏弱。4、高校在对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评价时评价内容选择不够全面,忽略学生保护与帮助、讲解能力、编写教案等能力的提升。5、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较为传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手段采用者较少。这导致在教学中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
张紫璇[7](2016)在《用4W1H分析体操教学中的趣味体操》文中认为体操教学是与田径、三大球并列的一大类体育教材,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新课标的开展,范围广泛了,但是深度方面,尤其是执行力度方面和创新度仍然不够。本文采用4W1H分析法,通过"体操教学中的趣味体操","趣味体操的意义","体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谁负责","趣味体操怎么运用"这些问题对新时期的体操教学中的趣味体操进行详细地分析,重新审视体操教学的趣味体操,提出了体操课程教学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以后体操教学的开展提供有效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体操项目的积极性,促进体操运动更广泛地开展。
王俊[8](2016)在《建国以来我国体育院系体操教材演变特征与未来发展前瞻》文中研究说明体操教材是体操知识的载体,它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体操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影响着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体操教材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运动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重要地位,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师职后学习的参考资料,是体操爱好者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及对教材工作的重视,体操教材的出版受到关注。自1961年第一本体操教材——《体操讲义》出版之后,为促进体操教材的发展,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建设的研究;对教材内容设置和相关知识体系构建的研究,如体操内容、体操的分类体系、体操的特点、体操术语等;对高校体操教学改革的研究;对体操教学和体操训练的研究等等。随着研究和探讨的日益增多,在各方面取得的进展,使体操教材逐渐向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但是,在分析关于体操教材的相关研究文献时发现,关于体操教材研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或未尽人意的地方,如对体操教材发展的特征以及整体趋势研究不多、把握不够准确。本研究运用文献法、调查法、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体育院系体操教材的发展历程,并对体操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内容编排、章节内容(选择、知识广度、深度等)的知识容量、呈现方式的发展变化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体育院系体操教材演变过程中具有的一些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体操教材未来的发展之道。研究表明:(一)建国以来我国体育院系体操教材的发展经历了:1.教材肇始阶段(1949-1965年);2.教材基本稳定阶段(1966-1989年);3.教材跨越提高阶段(1990-2000年);4.教材完善创新阶段(2001至今)。(二)体操教材的变化:1.内容选择的变化:教材肇始阶段,知识覆盖面广;教材基本稳定阶段,健美体操、中学体操教学、体操教学工作的计划与考核、体操动作的创编、科学研究方法等内容被教材选用,而生产体操、体操训练、科学研究方法、体操创伤的预防逐渐被教材淘汰;教材跨越提高和完善提高阶段,教材的内容大幅度缩减,删减竞技性较强的内容,增加体操健身的内容,突出健身价值。2.教材内容编排的变化:教材组织结构由按照竞技体操的项目分类转变为依据体操的分类(基础类体操、实用类体操、技术类体操)构架,教材内容的编排布局更加合理,依据体操分类进行内容排列的逻辑性更为严谨。3.教材章节内容的知识容量的变化:保持了部分内容的基本稳定,如保护与帮助等章节内容;丰富了部分内容,如体操术语、基本体操等;增加了部分内容,如增添了趣味体操、体操欣赏等内容;删减了部分难度较大、竞技性较强的内容,如:单杠、双杠的部分动作;章节知识的系统性得到了提升,如:技术动作的编排顺序、讲解方法、呈现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4.呈现方式的变化:教材的编排体例不断丰富,版式设计更加方便阅读;但是,以“简单陈述式”为主的表达方式基本没有变化;教材的插图数量呈总体下降的波动曲线,插图的图形种类多样。(三)体操教材的演变特征有:1.教材的变化能够反映教材的时代性、科学性、稳定性特征;2.教材逐渐加强了健身性、实用性等内容的介绍与呈现;3.教材实践性内容的可操作性、应用性不断被重视而得到提升;4.教材内容的选择、编写等更具有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5.教材编排顺序、呈现方式的改变朝更具有可懂性和可接受性发展。(四)教材编写存在的一些问题:1.教材的培养目标或任务不够明确,部分内容选择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2.对体操部分内容的趣味性开发与改造不够合理;3.部分地方出现多本教材错误重复的表述,某些地方行文不严谨;4.体操教材的插图质量有待提高;5.体操教材中对体操的分类体系有待研究,依据体操科学分类的体操教材内容选择与排列的科学性、逻辑性等有待加强。(五)体操教材未来发展前瞻:1.体操教材朝着知识的系统性进一步加强;2.教材内容排列的逻辑性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3.体操项目的丰富性表现更加充分;4.进一步挖掘体操的健身功能;5.教材呈现方式的多样化;6.实现电子化教材。
张军舰[9](2015)在《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文中指出从对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构成因素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高校体操教学环境优化的策略和途径,为我国高校体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刘翱[10](2015)在《我国高校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文中认为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校体操教学出现的一些滑坡现象和存在的问题,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改善高校体操教学的落后现状,以适应大学生健康教育的需要。
二、谈体操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体操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体操教学的困境及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开设体育教学课程的意义 |
二、当前高校体操教学面临的困境 |
(一)教学理念滞后 |
(二)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
(三)缺乏社会实效性 |
(四)缺乏弹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
三、高校体操教学的优化措施 |
(一)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
(二)创新教学方法 |
(三)高校体操教学与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有机结合 |
(四)贯彻因材施教理念,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 |
(五)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建设 |
(六)创新教学评价机制 |
结语 |
(2)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现状与发展路径探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研究 |
2.2 国内高校研究现状 |
2.3 国外高校体操课程现状的研究 |
2.4 小结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现状分析 |
4.1.1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教学现状 |
4.1.2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师资现状 |
4.1.3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场地器材现状 |
4.1.4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相关竞赛开展现状 |
4.1.5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社团开展现状 |
4.2 影响广东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因素分析 |
4.2.1 影响广东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外部因素 |
4.2.2 影响广东省高校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内部因素 |
4.3 加快广东省体育院系体操发展的对策 |
4.3.1 改变群众对体操的固有观念 |
4.3.2 加大资金投入,优化场地器材 |
4.3.3 增加体操课程课时量,丰富内容设置,创新教学方法 |
4.3.4 构建强大的师资团队 |
4.3.5 将体操纳入体育高考选考项目 |
4.3.6 完善高校体操赛事 |
4.3.7 与中小学,俱乐部建立合作关系,优势互补 |
4.3.8 搭建互联网体操教学网络 |
4.3.9 创办体操社团,体操项目亲民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8 附录 |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C 效度问卷 |
附录D 专家访谈提纲 |
9 个人简历 |
(3)小学快乐体操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2.1 小学快乐体育的相关研究 |
1.2.2 小学体操教学的相关研究 |
1.2.3 快乐体操教学的相关研究 |
1.2.4 研究评述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教学实验法 |
2.2.4 问卷调查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快乐体操教学的研究基础 |
3.1 快乐体操教学概念界定 |
3.2 快乐体操教学理论基础 |
3.2.1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3.2.2 多元智能理论 |
3.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 小学快乐体育教学应用的现实需要 |
3.3.1 符合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要 |
3.3.2 把握小学体操教学规律性的需要 |
3.3.3 推动小学体操教学创新性的需要 |
3.3.4 增强小学体操教学实效性的需要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小学快乐体操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4.1.1 学生主体性与教师引导性相结合原则 |
4.1.2 兴趣性与互动性相结合原则 |
4.1.3 适用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 |
4.1.4 创新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
4.2 小学快乐体操教学设计总思路 |
4.2.1 设计准备阶段 |
4.2.2 设计备课阶段 |
4.2.3 教学实施阶段 |
4.2.4 教学总结阶段 |
4.3 小学快乐体操教学设计具体案例 |
4.3.1 水平三“向左(右)转走”快乐教学案例 |
4.3.2 水平三“武术操”快乐教学案例 |
4.4 小学快乐体操教学实验应用数据分析 |
4.4.1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操成绩对比分析 |
4.4.2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操兴趣对比分析 |
4.4.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合作互助精神对比分析 |
4.4.4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体操快乐体验对比分析 |
4.5 小学快乐体操教学设计与应用存在不足及对策 |
4.5.1 小学快乐体操教学设计与应用存在不足 |
4.5.2 提升小学快乐体操教学设计与应用水平的对策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
附件2 |
(4)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体操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的需要 |
1.1.2 我国幼儿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
1.1.3 北京市快乐体操推广和普及的需要 |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1.1 关于快乐体操的研究 |
2.1.2 关于幼儿体操的研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文献综述述评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1.3 技术路线 |
3.1.4 研究的相关界定 |
3.2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3.2.1 研究重点 |
3.2.2 研究难点 |
3.2.3 研究创新点 |
4 研究过程与分析设计 |
4.1 北京市幼儿园开展快乐体操的基本条件分析 |
4.1.1 区域分布情况的分析 |
4.1.2 运动场地情况分析 |
4.1.3 快乐体操器材情况分析 |
4.1.4 体育经费情况的分析 |
4.1.5 师资情况的分析 |
4.2 北京市已开展快乐体操幼儿园的相关人员的态度分析 |
4.2.1 幼儿园园长对快乐体操的态度分析 |
4.2.2 幼儿教师对快乐体操的态度分析 |
4.2.3 幼儿家长对快乐体操的态度分析 |
4.3 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体操教学现状分析 |
4.3.1 开展年限的分析 |
4.3.2 开设年级及参与人数的分析 |
4.3.3 体操教学目标的分析 |
4.3.4 教学课次与时数的分析 |
4.3.5 快乐体操教材与教学项目的分析 |
4.3.6 快乐体操教学组织形式及方法的分析 |
4.3.7 教学考核评价的分析 |
4.4 北京市幼儿园开展快乐体操值得借鉴的经验—以朝阳区为例 |
4.4.1 快乐体操的开展得到体育局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
4.4.2 快乐体操的开展重视教学质量 |
4.4.3 快乐体操的开展重视比赛,以赛促教 |
4.4.4 快乐体操的开展重视教师培训 |
4.4.5 快乐体操的开展重视科研 |
4.5 北京市幼儿园开展快乐体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 |
4.5.1 开展快乐体操中存在的问题 |
4.5.2 促进幼儿园顺利开展快乐体操的对策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建议 |
附录 |
附录A 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B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C 幼儿家长调查问卷 |
附录D 园长问卷 |
附录E 某幼儿园的教学计划与教案 |
附录F 启明星幼儿园快乐体操看课记录表 |
附件G 调查问卷专家效度评价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学导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学导式教学的概述 |
2、目前我国高校体操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
2.1、学生的主动意识差 |
2.2、教学方式落后 |
2.3、教学目标不完善 |
3、学导式教学在高校体操教学中得应用策略 |
3.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3.2、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
3.3、借助对媒体设备进行教学 |
3.4、对学生差异化分类, 采用针对式学习 |
3.5、加深素质教育 |
4、结束语 |
(6)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1.3.2 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数理统计法 |
2.2.4 专家访谈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构建 |
3.1.1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
3.1.2 学生体操必修课程的教学能力的整体构建 |
3.2 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现状 |
3.2.1 语言表达能力 |
3.2.2 教学组织能力 |
3.2.3 教学设计创新能力 |
3.2.4 运动技术示范与保护帮助能力 |
3.2.5 敏锐的观察能力 |
3.2.6 教学评价能力 |
3.3 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开展现状 |
3.3.1 体操课的授课形式以及上课人数 |
3.3.2 体操教学时间安排 |
3.3.3 体操技术教学内容 |
3.3.4 体操理论教学内容 |
3.3.5 体操教学评价内容 |
3.3.6 教学方法 |
3.4 影响甘肃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 |
3.4.1 体操课时少,教师教学任务重,班级人数多 |
3.4.2 学生实习机会少,缺乏锻炼 |
3.4.3 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和评价体系 |
3.4.4 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 |
3.4.5 学生自身因素 |
3.5 提高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可行性策略 |
3.5.1 转变思想,提高认识 |
3.5.2 加大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学能力 |
3.5.3 加强体操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的管理,提高学习质量 |
3.5.4 融训练于教学中,提高学生运动水平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附件3 |
附件4 |
致谢 |
攻读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
(7)用4W1H分析体操教学中的趣味体操(论文提纲范文)
1 体操教学中的趣味体操(what) |
1.1 体操 |
1.2 趣味体操 |
2 趣味体操的意义(why) |
2.1 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 |
2.2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
2.3 有利于提高体操教学质量 |
3 体操教学中哪些方面存在问题(where) |
3.1 教学形式 |
3.2 体操教学内容 |
3.3 体操基础设施 |
4 谁负责(who) |
4.1 教师方面 |
4.2 学校方面 |
5 趣味体操的运用(how) |
5.1 简洁生动的教学语言 |
5.2 鲜明的节奏感 |
5.3 启发式与教学民主 |
5.4 有坡度 |
(8)建国以来我国体育院系体操教材演变特征与未来发展前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关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材建设的研究 |
1.4.2 关于体操教材相关知识体系构建的研究 |
1.4.3 关于教材基本属性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法 |
2.2.2 调查法 |
2.2.3 逻辑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体操教材发展历史梳理 |
3.1.1 教材肇始阶段(1949——1965年) |
3.1.2 教材基本稳定阶段(1966——1989年) |
3.1.3 教材跨越提高阶段(1990——2000年) |
3.1.4 教材完善创新阶段(2001年至今) |
3.2 体育院系体操教材基本概况 |
3.2.1 体操教材基本情况概述 |
3.2.2 体操教材编者概况 |
3.3 体育院系体操教材的变化 |
3.3.1 体操教材内容选择的变化 |
3.3.2 体操教材内容编排的变化 |
3.3.3 体操教材章节内容知识容量的变化 |
3.3.4 体操教材呈现方式的变化 |
3.4 体育院系体操教材的演变特征 |
3.4.1 教材的变化能够反映教材的时代性、科学性、稳定性特征 |
3.4.2 教材逐渐加强了健身性、实用性等内容的介绍和呈现 |
3.4.3 教材实践内容的可操作性、应用性不断被重视而得到提升 |
3.4.4 教材内容选择、编写等更具有针对性和社会适应性 |
3.4.5 教材编排顺序、呈现方式的改变朝着更具有可懂性和可接受性发展 |
3.5 体育院系体操教材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5.1 教材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不够明确,部分内容脱离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 |
3.5.2 对体操部分内容的趣味性开发与改造不够合理 |
3.5.3 部分地方出现多本教材错误重复的表述,某些地方行文不严谨 |
3.5.4 体操教材的插图质量有待提高 |
3.5.5 体操教材中对体操的分类体系有待研究,依据体操科学分类的体操教材内容选择与排列的科学性、逻辑性等有待加强 |
3.6 体操教材未来发展前瞻 |
3.6.1 知识的系统性要进一步加强 |
3.6.2 教材内容排列的逻辑性应符合学生学习的掌握规律 |
3.6.3 体操项目内容多样性表现更加充分 |
3.6.4 进一步挖掘体操的健身功能 |
3.6.5 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
3.6.6 实现电子化教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方法 |
2.1 文献资料法 |
2.2 专家访谈法 |
2.3 问卷调查法 |
2.4 数理统计法 |
3 概念阐述 |
3.1 高校体操教学环境 |
3.2 高校体操教学的物理环境 |
3.3 高校体操教学的心理环境 |
4 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构成因素分析 |
4.1 物理环境 |
4.1.1 自然环境 |
4.1.2 教学设施环境 |
4.1.3 时空环境 |
4.2 心理环境 |
4.2.1 人际环境 |
4.2.2 信息环境 |
4.2.3 组织环境 |
4.2.4 情感环境 |
5 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途径 |
5.1 合理利用气候, 优化自然环境 |
5.2 学校加大投入, 优化体操设施环境 |
5.3 科学安排, 优化时空环境 |
5.4 师生共建和谐校园, 优化人际环境 |
5.5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优化信息环境 |
5.6 精心设计, 优化组织环境 |
5.7 提高教师素养, 优化情感环境 |
(10)我国高校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
2目前我国的高校体操教学存在的问题 |
2.1 素质教育和竞技比赛的教育理念冲突, 教学目标不明确 |
2.2 体操教学模式落后, 教学手段欠缺 |
2.3 体操场地建设和教学设施落后 |
2.4 少数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影响体操教学 |
2.5 体操教学的评价体系标准单一, 不够合理化和人性化 |
3对我国高校体操教学的几点建议 |
3.1 确立“健康第一、健身育人”的指导思想, 使体操教学与人文思想相融合 |
3.2 深入教学改革, 转变教学方法,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
3.4建立和完善多元体操教学评价体系, 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 |
4结语 |
四、谈体操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体操教学的困境及优化对策研究[J]. 魏国宏. 体育视野, 2020(05)
- [2]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体操现状与发展路径探幽[D]. 袁耀锋. 广州体育学院, 2020(07)
- [3]小学快乐体操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刘旭红. 山东体育学院, 2019(03)
- [4]北京市幼儿园快乐体操的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D]. 杨金秀. 北京体育大学, 2019(08)
- [5]学导式教学模式在高校体操教学中的实施[J]. 李秀霞.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10)
- [6]甘肃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操教学能力的培养研究[D]. 岳红闪.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6)
- [7]用4W1H分析体操教学中的趣味体操[J]. 张紫璇. 内江科技, 2016(07)
- [8]建国以来我国体育院系体操教材演变特征与未来发展前瞻[D]. 王俊. 河南大学, 2016(03)
- [9]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研究[J]. 张军舰. 体育师友, 2015(06)
- [10]我国高校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 刘翱. 搏击(体育论坛),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