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

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

一、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莎,周方玲,吴祥燕[1](2021)在《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档案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施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后,研究组病人的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急救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脑疝、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中枢性高热、溃疡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病人护理中,可显着提升其急救效率,改善其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郑林辉[2](2020)在《整合医学主导下的急救中心创建对江西地区急性创伤性疾病救治效果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我院在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前与创建后创伤患者救治效果,探寻创伤救治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为改善创伤救治体系和优化流程提供参考依据,为急诊创伤中心的建立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急性创伤住院和在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创伤急救中心成立为分界点(2019年2月),将患者分为创伤中心创建前组(创建前组)与创伤中心创建后组(创建后组)。创伤中心创建前创伤患者救治流程模式为会诊模式。创伤中心创建后创伤患者救治模式为一体化急救模式。1.观察两组因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受伤月份、创伤类型、住院天数、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评分)以及入住ICU患者的APACHE II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以及死亡人数。2.观察两组在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的年龄、性别、抢救室治疗时间、创伤类型、需要急诊手术患者人数、ISS>16分重伤患者人数、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人数、需即刻输血的患者人数、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准备时间、输血准备时间、影像学检查准备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以及在抢救室死亡人数。3.并分别对因腹部创伤为主要诊断的住院患者和抢救室救治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观察两组患者性别、年龄、ISS评分、腹部创伤类型、手术类型及死亡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根据纳入标准,创建前组共有6007例因急性创伤住院患者,创建后组共有6227例因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月份、创伤类型、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进入ICU进行救治的住院患者进行亚组分析,创建前组患者中有521例患者进入ICU进行救治,创建后组有607例患者进入ICU进行救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天数、ISS评分APACHE II评分、GCS评分)、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创建后组因创伤住院患者以及进入ICU救治患者的死亡率要低于创建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纳入标准,创建前组共有1046例因急性创伤在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创建后组共有1128例因急性创伤在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纳入研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创伤类型、需要急诊手术患者人数、ISS>16分重伤患者人数、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患者人数、需即刻输血的患者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创建后组抢救室治疗时间、需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准备时间、输血准备时间、影像学检查准备时间、术前准备时间以及在抢救室死亡人数均低于创建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因急性创伤住院患者中,创建前组共有197例因腹部创伤住院患者,创建后组共有242例因腹部创伤住院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ISS评分、腹部创伤类型、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创建后组因腹部创伤住院患者死亡率要低于创建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抢救室救治患者中,创建前组有176例患者因腹部创伤在抢救室救治,创建后组共有196例因腹部创伤在抢救室救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创建后组因腹部创伤在抢救室救治患者死亡率要低于创建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创伤急救中心的建立后,临床各学科和医技辅助相关科室的快速联动,创伤患者的集中治疗,以及形成的院前急救-创伤急救中心-手术室-创伤ICU-创伤外科病房一体化快速综合创伤急救体系,能降低因创伤原因住院和入住ICU救治患者的死亡率。2、创伤急救中心的建立后,院前急救科的成立,人员的规范专业化培训,院前-院内救治一体化救治体系的形成,抢救室多学科专业化救治团队的成立,临床学科和医技辅助科室快速联动机制的建立,抢救流程的优化,缩短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准备时间、输血准备时间、影像学检查准备时间以及术前准备时间,有效降低了抢救室抢救患者的死亡率。3、创伤急救中心建立后,创伤急救绿色通道的执行,创伤急救医生的全程负责,以及腹部创伤专业的救治团队的成立,有效降低了因腹部创伤住院患者及抢救室救治患者的死亡率。

周倩倩[3](2020)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基于循证医学和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的科学方法,构建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为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的量化管理提供依据,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工具。方法:本研究运用循证护理的科学方法制定中英文检索词及检索策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证据等级与质量评价标准对目标文献进行等级与质量评定,成立研究小组,包括15名临床护理专家,研究小组成员根据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法提取了23项急性颅脑损伤初级护理敏感指标并结合目标文献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各指标内涵,形成护理敏感指标初始指标池。根据初始指标池制定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调查问卷,采用Delphi法对指标的重要性及内涵向来自六个省份47名函询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函询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按照Likert五级评分法对各指标内容进行评价。运用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Cr)、肯德尔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CV)对专家的权威性和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及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均数、标准差对评价结果进行整理,确定急性颅脑损伤的护理敏感指标项目。结果:构建了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直接指标共11项,包含指标名称、内涵、计算公式、分子分母解释及数据收集方法,专家积极程度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两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7.87%,均大于9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和0.88,均大于0.7;两轮专家意见结果的一致性评价用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和变异系数表示,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7和0.50,P均小于0.05,最终条目的变异系数在0.090.18之间,均小于0.20。结论:根据循证护理和Delphi法的科学方法建立了11项适用于急诊的急性颅脑损伤护理敏感指标。专家咨询积极程度和权威系数较高,专家的权威性代表性良好;两轮德尔菲法专家函询结果肯德尔系数和变异系数较好,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一致性,研究结果可信,可以为急诊护理人员评估、监测及改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陈尹[4](2020)在《院前急救模式在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模式在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90例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017年6月—2017年12月)及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6月)各45例,对照组应用急诊常规救治模式进行急救,观察组应用院前急救模式对病人实施救治。比较两组病人救治效果及病人治疗满意率。[结果]观察组"120"接警时间、指派急救站时间、接受任务至出诊时间、医护人员抵达现场时间及病人送至急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及病人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模式能有效提高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救治效率,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救治效果及治疗满意率。

李晓芳,杨会梅[5](2019)在《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整体救治时间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患者整体救治时间及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取1∶1随机分配法将其分成急救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急救组给予患者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评估工具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以及瞳孔观察。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常规程序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从呼救至接受治疗的整体救治时间、医院反应时间、预后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急救组患者的整体救治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急救组患者的各项预后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急救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颅脑损伤患者的医院反应时间、整体救治时间,显着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显着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在临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护理干预方案。

阿孜古丽·托力干,钟卫红[6](2019)在《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运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中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初级创伤救治原则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中的意义。方法抽取140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探讨,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性处理,实验组采取初级创伤救治护理,分析效果。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率,还有抢救时间等,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初级创伤救治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缩短抢救时间,保证临床效果,具有良好的运用价值。

谭莹[7](2019)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和探究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128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8年1—12月),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4例,采用常规院前急救流程对对照组护理,采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对研究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急诊反应与急救反应时间对比,研究组患者(2.8±0.1)min、(16.0±4.2)min显着短于对照组(8.5±1.0)min、(25.3±5.4)min(t=8.237,9.163,P<0.05);残疾率、死亡率对比,研究组患者(4.7%)、(1.6%)显着低于对照组(17.2%)、(12.5%)(χ2=7.225、8.869,P<0.05);患者恢复良好率及患者(或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对比,研究组(93.8%)、显着高于对照组(68.8%)(χ2=8.165,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还能全面提升其预后效果。

冷志兵[8](2019)在《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进行研究,初步建立起一套系统、科学而敏感的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以期相关领域护理管理者参考借鉴。方法:本研究利用文献回顾法检索国内外有关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评价的文献,再经过头脑风暴法以及小组讨论法总结出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数据收集方法,并制成函询问卷。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法,采用5分制likert标度法由函询专家对拟定指标的重要程度、公式合理程度以及数据收集方法可操作程度进行打分。用频数、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对指标进行描述分析;对专家积极性、专家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协调程度进行分析。采用Excel 2007、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使用MATLAB 9.0软件计算指标权重。结果:经过两轮的德尔菲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了21项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其中结构指标5项,过程指标7项,结果指标9项,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和数据收集方法。两轮函询结果显示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3.33%和100%,专家权威程度系数分别为0.89和0.91,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介于0.562-0.864之间,并通过?2检验均显示P<0.05。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显示:结构、过程、结果三个维度权重分别为:0.3325、0.1397、0.5278,同时计算得出各指标权重。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权重计算中各矩阵一致性检验结果均通过。结论:本研究最终按照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构建了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并给出了简单的计算公式和数据收集方法,可以用于院前急救护理质量监测,并可根据监测情况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通过对专家积极性、专家权威程度以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分析,本研究中遴选的函询专家具有较好的积极性和代表性,专家间意见协调良好且意见集中,函询结果可信度高。

嵇士彦[9](2019)在《急性颅脑损伤60例院前急救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寻急性颅脑损伤有效院前急救方法。方法:从我院2014年~2017年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0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由他人直接送入到医院,并未接受院前急救;观察组则以急救电话接诊实施院前急救,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入院前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恢复情况更优(P<0.05)。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而言,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对于病死率控制、病情恢复具有重大的价值。

杨小丽,姜丽娟,顾玉慧,严海霞,朱玉琴,王虹[10](2019)在《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行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急救效率、急救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接诊时间、急诊科抢救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急救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脑疝、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电解质紊乱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可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急救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二、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组建干预小组
        1.3.2 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干预方案实施
    1.4 研究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2)整合医学主导下的急救中心创建对江西地区急性创伤性疾病救治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我院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前与建设后的状况
    1.1 引言
    1.2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前的状况
    1.3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后状况
        1.3.1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后救治流程
        1.3.2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后硬件设施的建设情况
        1.3.3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后软件设施的建设情况
第二部分: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前后1 年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救治效果分析
    2.1 引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2 方法
        2.2.3 研究内容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
        2.3.1 因急性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结果
        2.3.2 因急性创伤住院并进入ICU进行救治患者的临床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部分: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前后抢救室患者救治的分析
    3.1 引言
    3.2 资料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3.2.2 方法
        3.2.3 研究内容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部分:创伤急救中心建设前后1 年以腹部创伤为主的患者救治分析
    4.1 引言
    4.2 资料和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方法
        4.2.3 研究内容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
        4.3.1 创伤中心创建前后因腹部创伤住院患者的临床结果
        4.3.2 创伤急救中心创建前后因腹部创伤在抢救室救治患者的临床结果
    4.4 讨论
    4.5 结论
全文小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创伤急救中心建设
    参考文献

(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研究现状
    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及评价现状
        1.1.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研究现状
        1.1.2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评价现状
    1.2 护理敏感指标研究现状
        1.2.1 护理敏感指标国外研究现状
        1.2.2 护理敏感指标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相关概念及技术路线
    2.1 循证护理相关概念
    2.2 DELPHI法相关概念
    2.3 评价指标的相关概念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3.1 研究对象
        3.1.1 研究小组
        3.1.2 函询专家小组
    3.2 研究方法
        3.2.1 证据查找
        3.2.2 采用系统评价法构建初始指标池
        3.2.3 编制函询问卷
        3.2.4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2.5 统计方法
        3.2.6 质量控制
    3.3 研究结果
        3.3.1 专家基本情况
        3.3.2 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和协调程度
        3.3.3 函询结果
    3.4 讨论
        3.4.1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4.2 急性脑损伤敏感指标构内容分析
        3.4.3 研究局限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急性颅脑损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文献总结表
    附录2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附录3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4)院前急救模式在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急救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5)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整体救治时间及护理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急救护理措施
        1.2.1 对照组
        1.2.2 急救组
        1.2.2.1 急救前准备
        1.2.2.2 现场处理与转运
        1.2.2.3 急诊科的评估与干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者的整体救治时间以及医院反应时间比较
    2.2 2组患者的预后有关指标情况比较
    2.3 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6)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运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信息
    1.2 护理方法
        1.2.1 病情分析
        1.2.2 初级创伤救治
        1.2.3 转运护理
    1.3 疗效评价
        1.3.1 急救效率
        1.3.2 临床疗效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急救效率对比
    2.2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
3 讨论

(7)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组间急诊反应与急救反应时间比较
    2.2 组间恢复良好率、残疾率、死亡率比较
    2.3 患者 (或家属) 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比较
3 讨论

(8)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所涉及的理论及概念
4 研究方法与内容
5 结果
6 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院前急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9)急性颅脑损伤60例院前急救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成立院前急救组织
        1.2.2 现场急救
        1.2.3 转运护理
        1.2.4 心理护理
    1.3 判定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院前死亡率对比
    2.2 两组治疗后恢复情况对比
3 讨论

(10)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伤势判断
        1.2.2 初级创伤救治
        1.2.3 转运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急救效率
        1.3.2 急救效果
        1.3.3 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急救效率比较
    2.2 2组急救效果比较
    2.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四、颅脑损伤病人的院前急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初级创伤救治原则为基础的院前急救在急性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 张海莎,周方玲,吴祥燕. 全科护理, 2021(12)
  • [2]整合医学主导下的急救中心创建对江西地区急性创伤性疾病救治效果的研究[D]. 郑林辉. 南昌大学, 2020(01)
  • [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护理敏感指标的构建研究[D]. 周倩倩. 北华大学, 2020(12)
  • [4]院前急救模式在车祸所致多发性骨损伤病人中的应用[J]. 陈尹. 全科护理, 2020(14)
  • [5]基于序贯评估法的院前急救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整体救治时间及护理效果的影响[J]. 李晓芳,杨会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28)
  • [6]初级创伤救治原则运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中的意义[J]. 阿孜古丽·托力干,钟卫红.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53)
  • [7]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谭莹. 系统医学, 2019(10)
  • [8]基于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理论的院前急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构建研究[D]. 冷志兵. 遵义医科大学, 2019(08)
  • [9]急性颅脑损伤60例院前急救体会[J]. 嵇士彦. 饮食科学, 2019(08)
  • [10]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 杨小丽,姜丽娟,顾玉慧,严海霞,朱玉琴,王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3)

标签:;  ;  ;  ;  ;  

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