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D项目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钟列[1](2020)在《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由高速增加转变为高质量增加,越来越多企业将开发重点放在项目的创新性上,研究与开发项目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但由于研究与开发项目具有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工期要求紧等特征,因此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进度管理将直接影响项目价值,必须加以重视。故本文以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作为典型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案例,研究其在进度管理中采用管理方法、管理难点、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进度管理效率的措施等内容,以作为其他研究与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的参考。首先从研究与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背景出发,说明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并梳理了目前国内外对研究与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研究,说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定义了项目管理、项目进度管理、研究与开发项目和研究与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概念,并说明了项目进度管理的相关理论和管理现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利用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作为实证案例说明了项目进度管理的组织架构、进度管理流程、进度管理难点分析、进度计划制定、进度计划实施与控制、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等,以指导其他研究与开发项目实施进度管理。同时通过本文的实证案例研究得出提高研究与开发项目进度管理效率的四项措施分别是:(1)建立健全进度管理制度;(2)提高活动时间估算的准确性;(3)加强进度实施监测活动;(4)提高变更管理效率。
王刚刚[2](2017)在《R&D补贴信号融资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R&D补贴政策设计初衷是通过降低企业的R&D投资风险预期、提升企业创新动力而激励企业对R&D活动更多的投入,解决R&D投入私人水平低于社会最优水平的市场失灵,这也是目前R&D补贴政策理论设计的主流理论基础。但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越来越多企业依靠外部融资进行R&D活动投资,企业在进行R&D活动融资时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融资障碍,在企业R&D活动融资不足背景下,传统R&D补贴政策设计的理论就无法充分解释R&D补贴对企业潜在的激励效应。基于此,本文认为,在融资不足背景下,R&D补贴对企业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R&D补贴对企业的融资效应上,R&D补贴对企业产生外部融资作用具有“双重渠道”:技术认证和监管认证,并且R&D补贴对企业R&D投入潜在的激励效应更多是来自于基于信号融资机制的“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R&D补贴的外部融资效应的产生基于市场投资者对R&D补贴潜在的双重政府信用的认可。在企业申请政府R&D补贴以及到最终决定是否获得补贴的过程中,政府与市场投资者在面临企业R&D信息披露不足时,决策存在很大不同,市场投资者会着重从私人收益最大化角度考虑,而政府则主要从R&D补贴的社会收益角度考虑,政府在面临企业R&D信息披露不足时会组织专家对企业R&D项目进行评估,专家可以帮助政府对优质R&D项目进行相对准确的识别。因此,企业申请政府R&D补贴以及到最终获得补贴的过程,相当于被专家评估并被严格进行技术筛选,获得R&D补贴就相当于向市场投资者传递一个政府信用认证信号:该企业R&D项目是优质的或企业研发能力是值得信任的。其次,获得政府R&D补贴意味着企业会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企业被认为会迫于监管压力将会高质量完成R&D项目,这也会传递给市场投资者利于企业信用的信号。在政府的技术认证和监管认证双重信用认证下,市场投资者给予企业更多的信用融资,政府R&D补贴的外部融资效应被定义为“认证效应”(Certification Effect)。在这样隐性的信用认证过程中,“搭便车者”转变为市场投资者:市场投资者不必承担组织专家对R&D项目进行评估的成本,却可以共享关于企业R&D项目的技术信息,政府实际上充当了一个技术评估的角色。基于上述R&D补贴政府信用对市场投资者的信号引导理论机制,第一,本文对R&D补贴政策外部融资效应及其激励机制进行了理论模型构建,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通过收集中国1831家开展R&D活动上市公司2007年-2014年的R&D补贴数据,基于PSM匹配解决样本选择偏差和政府“优胜劣汰”偏差的优势,对R&D补贴外部融资效应的信号融资机制进行了识别和考察:从中国的样本,基于一维和二维先验分类的“准自然试验”的实证设计很好地识别了R&D补贴对企业的外部融资效应是通过信号融资机制,该信号融资机制的识别和证实对于R&D补贴的外部融资信号融资机制研究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贡献。第二,在R&D补贴政策信号机制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进一步深入考察了作为提供技术认证信号的R&D补贴政策与传统的政治关联信号之间的关系,考察了对于企业和市场投资者来说,哪类政府信号对于投资者来说更重要。对两类政府信号之间关系的考察不仅拓展了对政治关联与企业融资关系的研究领域,而且对于政府进一步探索国有企业改革和促进国有企业创新提供了新的政策思路和切入点。第三,在R&D补贴政策信号传递机制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R&D补贴激励企业R&D投入的“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该外部激励机制很好解释了企业在融资不足背景下R&D补贴的额外激励效应,证实了融资不足背景下,R&D补贴对企业R&D具有的额外激励效应是基于R&D补贴政策信号机制获得额外的融资,即“非主动性”的外部融资激励机制来实现的,从理论构建和经验数据上进一步完善了R&D补贴整体激励的传导机制。本文对R&D补贴政策的外部融资信号机制的识别、R&D补贴信号与政治关联信号两类政府信号的考察不仅发现了金融市场上来自政府信用的新的信号,并对于其信号作用机制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和经验数据论证,验证了其与传统的来自于政府的另一类信用信号—政治关联信号之间的关系,而且“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的提出弥补了以往单一内部激励机制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普遍确立、金融改革进行背景和信息公开披露不足情形下对现实中R&D补贴政策额外激励效应解释的不足,从R&D补贴政策设计初衷之外的“非主动”、外部激励视角进一步论证了R&D补贴政策对企业R&D活动的重要性,对于中国在R&D资源配置实现资金、制度、信息新供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王之恒[3](2017)在《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R&D项目投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市场中的角色从传统的区域内迈向现今的全球中,企业迎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占据一席之地,实现科技创新项目的高效转化,成为现代企业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难题。企业的研究与产品的开发活动(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以下简称R&D)是技术创新形成的前提,没有企业的R&D项目投资,技术创新就不会出现。因此,科学的R&D项目的投资决策成为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的先决条件。在传统的R&D项目投资决策中,企业主要通过风险折现的方法评估项目的价值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但其忽略了R&D项目投资中会面临的多种不确定性等因素,从而可能错过具有前景R&D项目的投资机会。针对传统投资决策理论的不足,实物期权理论更好地处理了R&D项目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把企业的投资决策看成一项权利而非义务,使得企业具备了投资决策的灵活性。但实物期权理论在期权价值实现程度以及模型变量选取相对刚性方面的缺点,为实物期权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留下诟病。对此,模糊实物期权理论在期权价值和变量选取上运用模糊手段进行处理,更进一步降低了R&D项目中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成为科学的决策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介绍了传统理论、实物期权理论以及模糊实物期权理论下的R&D项目投资决策过程,并选取了一个实际案例进行投资过程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所选取的案例,运用传统理论对其进行投资评估,结果为不进行项目的投资;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和模糊实物期权理论对其进行投资评估,根据两种方法的结果,该项目可以进行投资。不同的是,对于所选取的案例,运用模糊实物期权理论的评估结果比运用实物期权理论的评估结果使案例更加具备投资价值,从而增加决策者的决策动机,实现项目的高效转化;博弈结果显示,无论,在预期现金流和成本不确定的条件下,模糊期权博弈中仍然存在最优投资决策。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理论对R&D项目的投资决策分析不同的是,本文在进行模型定价分析时,主要是运用了梯形模糊数法对模糊实物期权定价模型中企业最关心的投资成本和预期收益进行了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评估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决策方案更具说服力。
王宏煜[4](2016)在《A公司R&D项目群管理的关键资源配置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企业的R&D项目群管理中需要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不断进行调整,使得企业的资源配置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而多变,企业依赖传统的项目规划追踪方法和基于整体收益评价的优先级排序方法的管理行为变得越来越难以适应项目环境的快速变化要求。针对以上的项目环境要求,本文由企业的关键资源配置问题出发,提出基于项目不同阶段状态的资源进行贡献收益评价,建立基于管理周期的企业关键资源对于项目群的整体贡献能力的评估机制,并据此建立了企业项目群的关键资源动态配置和优化方法,提供了在动态项目环境下更为灵活的项目管理方案,通过数值化各项目中具体任务安排和资源配置的等效预期收益,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者提供了项目群整体优化资源配置的解决方案,并为其具体管理行为提供了决策依据。通过该分析方法,本文从A公司R&D项目群的当期收益现状出发,提出了能显着改善的收益能力优化方案,并对A公司的R&D项目群干扰情况提出了应对策略。
曹博洋[5](2016)在《基于实物期权的R&D项目竞争与合作投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产品阶段前移至研发阶段,因此企业未来的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今天产生的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项目投资机会所决定。对R&D项目进行定量评估时,净现值法等传统投资决策方法忽略了项目投资中的多种不确定性、投资成本的不可逆性、投资中的竞争与合作行为、投资时机的灵活性等诸多因素,使企业很可能会丧失宝贵的投资机会与更大的收益。因此,在不确定条件下,为了让企业更多地获得R&D项目投资收益,科学地制定投资决策是必不可少的。实物期权理论在结合了对多个不确定性的分析后,形成了更加科学有效的制定R&D项目投资决策的方法。本文通过与传统的R&D项目投资评估理论进行对比,剖析了在项目投资决策制定过程中实物期权理论能够对不确定性进行评估的优势,并论述了实物期权理论在R&D项目投资领域的发展。本文在实物期权模型中有机结合了企业的竞争与合作行为,用实物期权模型评估了包含不确定性的R&D项目期权价值与投资收益,并利用博弈的方法分析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组建了R&D项目投资收益的评估模型,找到均衡条件下R&D项目投资的最优时机和最优投资决策,由此解决了R&D项目投资收益评估的准确性、科学性与灵活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竞争对手的反应与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地位两个角度,分析了R&D项目投资决策的选择及投资中的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之后本文识别了R&D项目投资中的不确定性及其对项目收益的影响,对多个不确定性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通过微分方程的推导得到了在外部市场与Knight不确定性下的实物期权模型,为构建R&D项目投资收益评估模型奠定了基础。经典的实物期权方法已经解决了单纯的R&D项目估值问题,但是其并未考虑市场中其他竞争者带来的影响。由于有竞争者的存在,往往会造成企业对R&D项目价值和收益的估值不准确。本文站在企业投资的角度,以市场中的两个研发能力不同的竞争性企业为例,考虑市场中竞争者所带来的影响,得到企业各自拥有的四种投资决策:成为市场先行者或跟随者,立刻与另一企业共同投资,或与另一企业共同选择先等待时机再进行投资。在经过了信息披露过程之后,本文根据企业可能做出的投资决策,组建了不确定条件下的R&D项目投资收益评估模型,来得到更加精确的项目期权价值与投资收益。通过博弈分析,本文可以得到竞争对手的存在与不确定性共同影响下的企业对R&D项目的最优投资决策。为了更好地应对R&D项目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与市场竞争的压力,一些企业往往结成充分交流信息与成果的技术共享联盟或者追求联盟整体收益最大化的成本共享联盟来进行合作投资项目。然而由于企业的自利性,为了争夺R&D项目研发成功后的收益,联盟中的企业也需要在合作条件下做出使自身收益最大化的投资决策。本文以合作联盟中两个企业为例,分析了合作联盟的特征,利用实物期权理论建立相应的R&D项目投资收益评估模型,对R&D项目的投资时机和投资收益进行评估。技术共享联盟中的企业由于自主决定自身的研发投入水平,追求各自的收益最大化,因此还需要找到研发成功后博弈的纳什均衡点作为R&D项目最优投资决策。当成本共享联盟整体收益最大时得到的两个企业的投资决策即为在合作条件下R&D项目投资中企业各自的最优投资决策,最后通过Shapley值的计算可对联盟中企业各自的收益进行合理分配。Knight不确定性也就是不明确性。现实中的企业决策者不一定都是风险中性的,主观上决策者往往会具有不明确性偏好。为了把实物期权理论更加广泛的应用在R&D项目的投资决策制定中,就不得不考虑决策者的不明确性偏好对项目收益的影响。本文以市场中的两个企业为例,利用实物期权理论与量化的不明确性偏好,建立相应的R&D项目竞争与合作的投资收益评估模型,对企业的R&D项目投资时机和投资收益进行评估,增强了投资决策制定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何逾骏[6](2013)在《实物期权法在通信R&D项目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通信行业中的产品和技术更新都相当快,平均每3年就会有一次大变革并伴随着行业间的激烈竞争。因此,正确及合理的评估R&D项目投资对于企业或公司在整个行业内能否生存以及良好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成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传统的NPV分析法通常会忽略项目的市场战略价值以及通过管理带来的附加价值,从而低估了一个R&D项目评估的总体价值,同时也不能很好地处理和量化研发项目的风险价值。而实物期权理论通过对项目中的未知风险作了重新的定义和量化,从而使公司能够在复杂多变的通信领域中把握研发时机,提高核心竞争力。本论文根据通信R&D项目的特点,提出在企业内快速判断适用于实物期权法的R&D项目及模型选择的流程,并运用期权模型(二叉树模型、B-S模型)分别计算通信R&D项目的期权价值,同时将结果与传统NPV评估法得出的项目价值进行比较。最后结合公司的实际案例,分别采用了二叉树期权模型与传统NPV法对通信FTTH快速连接器项目的价值做了量化评估,从而验证了实物期权法在通信R&D项目评估中的优势。
梁博[7](2013)在《R&D项目领域的实物期权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认为针对R&D项目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特点,采用实物期权的方法对其评估,并对其可行性从理论与实务两方面进行系统地研究。由于在现有的评估方法中,仍然广泛使用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这三大传统评估方法,而这三种方法在评估R&D项目时都存在各自的缺点和不足。本文通过历史文献的研习和研究传统评估方法在R&D项目评估上的弊端,来突出使用实物期权方法对R&D项目评估的必要性。文章主体着重通过大量的案例来分析如何采用实物期权的方法,对具有不同实物期权类型的R&D项目进行评估。通过案例的模拟和计算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实物期权方法用于R&D项目评估的优点,并掌握其应用方法。在理论及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实物期权影响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程度,以此来明确在采用实物期权的方法进行评估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最后通过文章的讨论研究,对实物期权方法在R&D项目评估上的优势及缺点进行阐述,并提出其未来发展的建议。通过文章分析可以看出采用实物期权方法评估R&D项目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严艳君[8](2013)在《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实物期权和模糊层次分析法》文中认为当今社会,随着能源日益紧缺,环境日益恶化,人们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节能减排成为了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全球各国的照明用电在总用电量中占有相对较大的比重,由此可见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的推广直接影响各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然而对于一个技术研发项目,其将来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前期评估的准确性以及项目投资后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目前我国对于绿色照明技术研发项目综合效益的评估尚无统一的标准,现存的项目评价方法以乃评价指标体系不能很好的反映该项目的特征.不能准确的计算出该项目的价值,同时也不利于促进项目的实施。为此,本文针对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的特殊性,结合实物期权法和模糊层次分析法,对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评价。首先,本文分析了技术R&D项目的投资特性以及期权属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建立了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的实物期权估模型。其次,本文为了完整全面的评价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建立了一套符合项目特点的综合评价体系。在体系的建立过程中,首先采用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的确定。根据指标选取的原则,本文从经济效益、节能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四个方面共选取了12个评价指标,构成了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指标以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的权重进行计算。接下来设计了指标的评分表,将各指标都设定了优、良、中、低、差五个等级,并用专家问卷的方式确定了各指标对于五个等级的分值。在以上工作完成之后,笔者设计了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综合效益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给出了综合效益评价值的计算方法,最终确定了项目的综合评价方法。最后,为了验证本文建立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本文结合OLED照明面板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相关数据,将建立的指标体系运用于该项目,最终得出结论:OLED照明面板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综合效益的评价结果为“较好”,其中环境效益最为显着,其次是社会效益及节能效益,然而经济效益相比较而言有所欠佳。本文的成果和创新点归纳如下:1.针对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的特征性质建立其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2.本文将实物期权、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分析方法等评价方法进行结合,以求对具有研发性质的项目进行更为准确、更为全面的评价。
梁博[9](2012)在《实物期权评估方法在R&D项目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针对R&D项目的特点,讨论实物期权方法在R&D项目评估上的应用问题。并通过分析传统的评估方法在R&D项目评估上的缺陷,突出采用实物期权方法评估R&D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简要阐述实物期权方法在R&D项目评估上的应用。
欧阳轶翔[10](2011)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阶段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基于创新驱动的R&D活动己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助力器,R&D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发展战略,但是R&D项目却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R&D项目成果与用户需求差异过大、工期严重拖延、费用超支明显、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等等。出现这些后果的主要原因是R&D项目过程中的管理不善,大量实践表明有效的项目过程管理是改善和提高R&D项目效率的主要途径,而R&D项目阶段性评价是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R&D项目阶段评价介于前评价与后评价之间,在R&D项目立项实施以后,对R&D项目状态和R&D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衡量与监测,为R&D项目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首先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R&D项目阶段评价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立R&D项目四个关键要素的指标集合,并归纳了交付率、缺陷率和生产率等三个衍生指标,构建R&D项目项目指标之间的线性关系,该指标体系兼顾了完备性和可操作性。接着应用贝叶斯网络对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计算分析。考虑到各类指标的特点,本文采用了贝叶斯网络模型模拟项目质量指标的输出。由于对R&D项目质量研究往往缺乏客观数据,本文采用了可以综合处理主观经验数据和客观数据的贝叶斯信任网络模型。而对于R&D项目工期和工作量的研究则采用了支持向量机算法模型,对于项目工期与工作量的预报模型应用了支持向量机的分析方法。在贝叶斯网络模型中,依据四类指标模型提供了与成果类指标相关的先验信息,推导出使用中的缺陷遗漏数量及其分布成果,然后探讨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阶段评价的方法,结合贝叶斯网络和可拓学理论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可拓阶段评价模型,其中权重的确定是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可拓阶段评价方法中的核心环节,选取了基于G1—离差最大化法组合赋权方法作为权重确定的基本方法。通过各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离差平方和最大来确定主观权重系数α和客观权重系数β,反映了在评价中指标的差异越大,其权重赋值的数值越大的逻辑思路,并且说明了实际情况对评价赋权的影响和未来指标的动态变化。针对阶段评价指标体系的值大都是语言值和模糊数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二元语义模糊数的R&D项目阶段评价方法作为可拓阶段评价的另一选择。最后对于R&D项目阶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阶段评价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该R&D项目的可拓评价结果为属于第三等级(良),细化后为基于第三等级偏向于第四等级48%,并在实证研究中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关的管理建议。论文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如何量化R&D项目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这些关键指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评价方法,为R&D项目管理的阶段性控制及预测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二、R&D项目评估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D项目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发展现状 |
1.3.2 国内发展现状 |
1.3.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2.1 基本概念 |
2.1.1 项目管理 |
2.1.2 项目进度管理 |
2.1.3 R&D项目 |
2.1.4 R&D项目进度管理 |
2.2 项目进度管理相关理论 |
2.2.1 项目进度管理基本思想 |
2.2.2 进度目标分解技术 |
2.2.3 进度计划编制技术 |
2.2.4 进度计划检查手段 |
2.2.5 进度管理纠偏措施 |
2.3 R&D项目进度管理现状 |
2.3.1 R&D项目特点 |
2.3.2 R&D项目进度管理难点 |
2.3.3 R&D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
2.3.4 R&D项目进度管理现状总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方案介绍 |
3.1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相关背景 |
3.1.1 四川九洲公司简介 |
3.1.2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研发背景 |
3.1.3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目标介绍 |
3.2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方案 |
3.2.1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组织架构 |
3.2.2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流程 |
3.2.3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难点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
4.1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计划制定 |
4.1.1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计划划分方式 |
4.1.2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的WBS结果 |
4.1.3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计划制定 |
4.2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计划实施与控制 |
4.2.1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计划实施与控制流程 |
4.2.2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计划检查手段 |
4.2.3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措施 |
4.3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效率提升措施 |
5.1 建立健全进度管理制度 |
5.2 提高活动时间估算的准确性 |
5.3 加强进度实施监测活动 |
5.4 提高变更管理效率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R&D补贴信号融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研究框架 |
1.4 可能存在的研究贡献 |
2 理论基础:文献综述和理论构建 |
2.1 R&D补贴直接影响企业创新行为 |
2.2 R&D补贴的间接融资效应—信号认证(Certification Effect) |
2.2.1 补贴政策对企业外部融资困境的缓解效应(Alleviating Effect) |
2.2.2 R&D补贴分配“优胜劣汰”过程与额外缓解效应(Additionality) |
2.2.3 缓解效应机制:信号融资机制的理论和实证检验 |
2.3 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渠道:市场第三方信号 |
2.4 外部融资困境改善的另一种渠道:政治关联 |
2.5 R&D补贴信号融资机制的理论探讨 |
2.5.1 模型设定—企业的R&D投入决策 |
2.5.2 信息对称情况下银行的决策 |
2.5.3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银行的决策 |
2.5.4 信息不对称:“优胜劣汰”决策机制与R&D补贴政策的信号融资作用 |
2.6 本章小结 |
3 中国科技政策和R&D支持制度演变 |
3.1 科技创新政策历史演变 |
3.2 R&D资助计划概述 |
3.2.1 国家主导的战略性R&D资助计划 |
3.2.2 政策引导类企业R&D资助计划 |
3.2.3 企业主导型R&D资助计划 |
3.3 本章小结 |
4 R&D补贴政策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研究—基于PSM匹配和CDID的考察 |
4.1 倾向得分匹配(PSM)和CDID的选取—基于样本选择偏差 |
4.1.1 倾向得分匹配(PSM) |
4.1.2 条件双差分(CDID) |
4.2 数据 |
4.3 变量定义 |
4.3.1 结果变量(Outcomes) |
4.3.2 处理变量(Treatment Variables) |
4.3.3 控制变量(Control Variables) |
4.4 实证结果 |
4.4.1 R&D补贴分配 |
4.4.2 R&D补贴政策对企业外部融资的影响 |
4.4.3 稳健性检验 |
5 融资影响机制—信号机制的检验—基于一维和二维先验分类 |
5.1 高科技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及定义 |
5.2 一维先验分类的融资信号认证机制识别 |
5.3 二维先验分类的信号认证机制识别 |
5.4 信号认证机制:稳健性检验 |
5.5 本章小结 |
6 政府信号的比较:R&D补贴与政治关联 |
6.1 政治关联的信号融资效应:“所有权歧视” |
6.2 变量定义 |
6.3 实证结果 |
6.3.1 政治关联的融资效应 |
6.3.2 外部融资效应的一维先验分类检验:哪类信号更重要? |
6.4 稳健性检验之一:政治关联的重新定义 |
200万门槛设置'>6.5 稳健性检验之二:R&D补贴>200万门槛设置 |
6.6 本章小结 |
7 R&D补贴激励新渠道:“非主动”外部融资激励机制—基于R&D补贴政策信号融资机制 |
7.1 “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的理论分析 |
7.2 实证检验设计 |
7.2.1 关于数据库 |
7.2.2 变量定义 |
7.3 实证结果 |
7.3.1 政府进行R&D补贴分配的参考因素 |
7.3.2 基准结果—R&D补贴政策的额外激励效应 |
7.3.3 激励机制:“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 |
7.3.4 稳健性检验 |
7.4 本章小结 |
8 研究总结与政策建议 |
8.1 学术研究总结 |
8.1.1 可能的学术贡献—R&D补贴信号融资机制的理论建立和基于大样本的机制识别 |
8.1.2 政府两类信号的比较 |
8.1.3 “非主动性”外部融资激励机制理论和机制的识别 |
8.2 提升R&D补贴效率的政策设计建议 |
8.2.1 以信号机制为核心推进R&D补贴供给改革 |
8.2.2 以事前科学审核、事中事后监管为主线完善R&D补贴审核、监督机制 |
8.2.3 梳理整合R&D补贴政策及其相关财政税收、科技服务类政策,提升政策效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3)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R&D项目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来源 |
1.2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和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第2章 实物期权理论下R&D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
2.1 传统R&D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
2.1.1 贴现现金流法(DCF) |
2.1.2 净现值法(NPV) |
2.2 R&D项目中实物期权投资决策方法 |
2.2.1 实物期权理论概述 |
2.2.2 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构建 |
2.3 实物期权理论与传统决策理论的比较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理论下R&D项目投资决策模型 |
3.1 模糊理论概述 |
3.2 模糊实物期权下R&D项目投资决策模型的构建 |
3.2.1 模糊数的选取 |
3.2.2 波动率的确定方法及计算 |
3.2.3 模糊实物期权投资决策模型的构建 |
3.3 模糊实物期权理论下R&D项目投资决策博弈模型 |
3.3.1 R&D项目投资决策博弈模型的推导 |
3.3.2 对R&D项目投资决策博弈模型的说明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理论下R&D项目投资决策应用分析 |
4.1 R&D项目投资决策实例的选取——以超X材料项目为例 |
4.1.1 项目背景 |
4.1.2 项目不确定性因素分析 |
4.1.3 项目投资方案和计划 |
4.2 超X材料项目投资决策应用分析 |
4.2.1 传统NPV法下的超X材料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
4.2.2 实物期权理论下的超X材料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
4.2.3 模糊实物期权理论下的超X材料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
4.2.4 模糊期权博弈模型下的超X材料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
4.3 R&D项目投资决策模型应用结果分析 |
4.3.1 R&D项目投资决策模型应用结果比较 |
4.3.2 R&D项目投资决策模型应用结果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A公司R&D项目群管理的关键资源配置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思路 |
1.3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项目管理和资源配置理论概述 |
2.1 项目管理理论 |
2.1.1 经典项目管理理论 |
2.1.2 约束理论和关键链管理 |
2.2 项目群管理中的资源配置 |
第3章 A公司背景介绍及项目群管理中的问题 |
3.1 A公司背景介绍 |
3.2 A公司的项目管理方法 |
3.2.1 A公司的项目管理 |
3.2.2 A公司的项目群管理 |
3.2.3 A公司的项目群评价 |
3.3 A公司的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项目群关键资源配置方法 |
4.1 项目整体收益评价 |
4.1.1 项目评价的周期 |
4.1.2 企业的项目收益 |
4.1.3 企业的项目收益调整 |
4.1.4 项目风险的选择 |
4.2 项目的分阶段评价 |
4.2.1 项目收益的分阶段评价 |
4.2.2 项目资源贡献的分阶段评价 |
4.2.3 项目的资源成本 |
4.3 项目群的关键资源和关键链 |
4.3.1 项目群的关键资源 |
4.3.2 项目群的关键资源配置 |
4.4 项目群的约束条件 |
4.4.1 资源约束 |
4.4.2 资金软约束 |
4.4.3 时序约束 |
4.5 缓冲区设置与风险评价 |
4.5.1 缓冲区设置 |
4.5.2 动态缓冲区监控 |
4.5.3 缓冲区消耗的风险评价 |
4.6 管理者偏好和项目干预 |
4.6.1 管理者偏好 |
4.6.2 项目干预 |
4.7 数学模型及LINGO程序 |
4.7.1 数学模型 |
4.7.2 LINGO程序编写 |
第5章 配置方法在A公司中的应用 |
5.1 A公司项目群收益现状 |
5.1.1 A公司项目群规划现状 |
5.1.2 A公司项目群中的关键资源 |
5.1.3 A公司项目群的资源贡献收益 |
5.2 在A公司应用资源配置方法 |
5.2.1 优化后的A公司项目收益 |
5.2.2 基于优化结果的项目干预评估 |
5.3 对A公司问题的改善 |
5.3.1 现有问题的解决 |
5.3.2 新的问题及对策 |
第6章 总结及未来的工作 |
6.1 总结 |
6.2 问题和不足 |
6.3 后续研究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基于实物期权的R&D项目竞争与合作投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关于实物期权理论的研究 |
1.3.2 关于实物期权在R&D项目投资收益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2章 R&D项目投资决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实物期权在R&D项目投资决策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
2.1.1 传统投资收益评估方法 |
2.1.2 R&D项目投资中的实物期权分析 |
2.1.3 实物期权方法与净现值法对比 |
2.1.4 实物期权理论评估R&D项目投资收益的适用性分析 |
2.2 R&D项目投资中的竞争与合作的优势分析 |
2.2.1 R&D项目投资竞争中的先发优势分析 |
2.2.2 R&D项目投资竞争中的后发优势分析 |
2.2.3 R&D项目投资合作联盟的优势分析 |
2.3 博弈论在R&D项目投资决策研究中的应用 |
2.3.1 博弈论与实物期权理论结合的基本思想 |
2.3.2 博弈论在实物期权框架下的发展 |
2.4 R&D项目投资决策的研究框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R&D项目投资中的不确定性研究 |
3.1 R&D项目投资中不确定性的分析 |
3.1.1 R&D项目投资中不确定性的概述 |
3.1.2 R&D项目投资中不确定性的特点 |
3.1.3 R&D项目投资中不确定性的意义 |
3.1.4 R&D项目投资中不确定性的根源分析 |
3.2 R&D项目投资中不确定性的分类 |
3.2.1 R&D项目投资中风险与不确定性的关系 |
3.2.2 企业内部不确定性 |
3.2.3 竞争环境不确定性 |
3.2.4 外部市场不确定性 |
3.2.5 合作不确定性 |
3.2.6 Knight不确定性 |
3.3 包含不确定性的实物期权模型 |
3.3.1 包含外部市场不确定性的实物期权模型 |
3.3.2 包含Knight不确定性的实物期权模型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确定条件下R&D项目竞争性投资决策分析 |
4.1 R&D项目的竞争性投资决策选择模式 |
4.1.1 R&D项目投资中的竞争者反应类型选择 |
4.1.2 R&D项目投资决策选择中的博弈框架 |
4.2 不确定条件下R&D项目的竞争性投资收益分析 |
4.2.1 模型的假设和描述 |
4.2.2 任意一个企业抢先投资时先行者的收益 |
4.2.3 观望先行者的信息披露再进行投资时跟随者的收益 |
4.2.4 两个企业同时抢先投资的收益 |
4.2.5 两个企业共同延迟投资的收益 |
4.3 R&D项目的竞争性投资收益博弈分析 |
4.3.1 先行者与跟随者的博弈分析 |
4.3.2 R&D项目投资决策的博弈分析 |
4.4 算例分析 |
4.4.1 参数设置和结果分析 |
4.4.2 最优投资决策博弈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确定条件下R&D项目合作联盟投资决策分析 |
5.1 R&D项目合作联盟的机理 |
5.1.1 R&D项目合作联盟概述 |
5.1.2 R&D项目合作联盟中的博弈 |
5.2 技术共享联盟下R&D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
5.2.1 模型的假设和描述 |
5.2.2 技术共享联盟中先行者的收益 |
5.2.3 技术共享联盟中跟随者的收益 |
5.2.4 技术共享联盟中的两个企业同时投资的收益 |
5.2.5 技术共享联盟中的两个企业共同延迟投资的收益 |
5.2.6 算例分析 |
5.3 成本共享联盟下R&D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
5.3.1 模型的假设和描述 |
5.3.2 成本共享联盟中先行者的收益 |
5.3.3 成本共享联盟中跟随者的收益 |
5.3.4 成本共享联盟中的两个企业同时投资的收益 |
5.3.5 成本共享联盟中的两个企业共同延迟投资的收益 |
5.3.6 成本共享联盟的投资收益分析 |
5.3.7 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Knight不确定性下R&D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
6.1 不明确性偏好概述 |
6.1.1 不明确性偏好分类 |
6.1.2 不明确性偏好特征 |
6.1.3 不明确性偏好对R&D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 |
6.2 Knight不确定性下的R&D项目竞争性投资决策分析 |
6.2.1 Knight不确定性下先行者的收益 |
6.2.2 Knight不确定性下跟随者的收益 |
6.2.3 Knight不确定性下两个企业同时投资的收益 |
6.2.4 Knight不确定性下两个企业共同延迟投资的收益 |
6.2.5 算例分析 |
6.3 Knight不确定性下的技术共享联盟R&D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
6.3.1 Knight不确定性下技术共享联盟中先行者的收益 |
6.3.2 Knight不确定性下技术共享联盟中跟随者的收益 |
6.3.3 Knight不确定性下技术共享联盟中的两个企业同时投资的收益 |
6.3.4 Knight不确定性下技术共享联盟中的两个企业共同延迟投资的收益 |
6.3.5 算例分析 |
6.4 Knight不确定性下的成本共享联盟R&D项目投资决策分析 |
6.4.1 Knight不确定性下成本共享联盟中先行者的收益 |
6.4.2 Knight不确定性下成本共享联盟中跟随者的收益 |
6.4.3 Knight不确定性下成本共享联盟中的两个企业同时投资的收益 |
6.4.4 Knight不确定性下成本共享联盟中的两个企业共同延迟投资的收益 |
6.4.5 Knight不确定性下成本共享联盟中企业的投资收益分析 |
6.4.6 算例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实物期权法在通信R&D项目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问题、目的及意义 |
1.2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
1.3 论文的内容和结构 |
第2章 传统项目评估法及实物期权法综述 |
2.1 传统项目评估方法简介 |
2.2 传统NPV法在R&D项目评估应用中的优缺点 |
2.3 复合NPV法在R&D项目评估中应用中的优缺点 |
2.4 R&D项目评估的关键因素分析 |
2.5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R&D项目评估 |
2.5.1 实物期权理论简介 |
2.5.2 实物期权法特点 |
2.5.3 实物期权法的研究现状 |
2.5.4 实物期权模型介绍 |
第3章 通信R&D项目评估的实物期权模型选择 |
3.1 通信R&D项目的特点与期权类型 |
3.1.1 通信R&D项目特点 |
3.1.2 通信R&D项目期权类型 |
3.2 实物期权模型的选择流程 |
3.3 实物期权模型与NPV法的比较 |
3.3.1 实物期权B-S模型和NPV法的比较 |
3.3.2 实物期权决策树法和NPV法的比较 |
3.4 通信R&D项目二叉树模型应用的合理性 |
第4章 基于二叉树模型的通信R&D项目评估 |
4.1 通信R&D项目5阶段投资决策评估 |
4.2 二叉树模型选择流程及计算方法 |
4.2.1 二叉树模型选择流程 |
4.2.2 二叉树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5章 A通信公司的FTTH快速连接器产品研发项目应用案例 |
5.1 FTTH业务背景及面临的问题 |
5.1.1 FTTH前景和展望 |
5.1.2 FTTH面临的问题 |
5.1.3 FTTH快速连接器技术说明 |
5.2 A通信有限公司背景 |
5.3 新版快速连接器项目介绍 |
5.4 新版快速连接器项目投资分析 |
5.4.1 新版快速连接器市场和企业环境分析 |
5.4.2 常规项目评估方法对该项目的分析 |
5.4.3 基于实物期权法的该项目分析 |
5.5 基于实物期权模型选择流程的应用 |
5.5.1 实物期权的识别和对应关系的建立 |
5.5.2 期权价值计算 |
5.5.3 案例结论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论文的后续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卷内备考表 |
(7)R&D项目领域的实物期权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之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2 传统评估方法对 R&D 项目评估缺陷分析 |
2.1 收益法在 R&D 项目评估上的缺陷分析 |
2.1.1 基本假设的影响 |
2.1.2 折现率预测的影响 |
2.1.3 其他因素的影响 |
2.2 成本法在 R&D 项目评估上的缺陷分析 |
2.3 市场法在 R&D 项目评估上的缺陷分析 |
3 实物期权定价方法在 R&D 项目上的应用分析 |
3.1 实物期权应用的优势分析 |
3.2 实物期权定价方法概述 |
3.2.1 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 |
3.2.2 实物期权分类 |
3.2.3 实物期权定价方法简介 |
3.3 二叉树法在 R&D 项目上的应用分析 |
3.3.1 二叉树模型的数理基础 |
3.3.2 二叉树法在 R&D 项目上的应用分析 |
3.4 Geske 模型在 R&D 项目上的应用分析 |
3.4.1 Geske 模型的数理基础 |
3.4.2 Geske 模型在 R&D 项目上的应用分析 |
4 实物期权应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 波动率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分析 |
4.1.1 波动率对放弃期权的影响分析 |
4.1.2 波动率对扩展期权的影响分析 |
4.2 无风险利率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分析 |
4.2.1 不考虑收益法现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2 考虑收益法现值的影响因素分析 |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1.1 实物期权方法的优越性 |
5.1.2 实物期权方法的不足 |
5.2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8)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实物期权和模糊层次分析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四节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介绍 |
第二节 研发项目评估文献综述 |
第三章 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的实物期权估价模型 |
第一节 技术R&D项目的投资特性 |
第二节 基于实物期权分类的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的期权属性 |
第三节 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实物期权定价模型 |
第四章 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第一节 指标选取 |
第二节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三节 评价指标等级标准的确定 |
第四节 综合评价模型的设计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项目简介 |
第二节 基于实物期权的项目价值求解 |
第三节 案例项目综合效益评价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实物期权评估方法在R&D项目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物期权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
二、实物期权在R&D领域的研究应用 |
三、传统评估方法在R&D项目评估上的局限性 |
(一) 收益法。 |
1、预期收益。 |
2、折现率。 |
(二) 成本法。 |
(三) 市场法。 |
四、实物期权在R&D项目评估上的应用简述 |
五、结论 |
(10)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阶段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
1.2.1 R&D项目 |
1.2.2 项目阶段评价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1 项目评价 |
1.3.2 R&D项目评价 |
1.3.3 R&D项目阶段评价 |
1.3.4 贝叶斯网络在项目评价中的应用 |
1.3.5 研究现状的评述 |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贝叶斯网络 |
2.1.1 贝叶斯网络基本概念 |
2.1.2 贝叶斯网络基本原理 |
2.1.3 贝叶斯网络分析 |
2.2 可拓学 |
2.3 二元语义模糊数 |
2.4 资源最优配置理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R&D项目阶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1 R&D项目进行阶段评价的必要性 |
3.2 R&D项目阶段评价的特性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3.2.1 R&D项目阶段评价的特性 |
3.2.2 R&D项目阶段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
3.3 R&D项目阶段评价的影响因素 |
3.4 R&D项目阶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3.4.1 关键指标 |
3.4.2 衍生指标 |
3.4.3 R&D项目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
3.4.4 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R&D项目阶段评价指标体系的贝叶斯网络分析 |
4.1 基本思路 |
4.2 构建R&D项目阶段评价的贝叶斯网络 |
4.2.1 贝叶斯网络框架 |
4.2.2 扩展贝叶斯网络结构 |
4.2.3 支持向量机模型 |
4.3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阶段质量预报 |
4.4 R&D项目阶段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及灵敏度分析 |
4.4.1 指标的可用性分析 |
4.4.2 指标的数据整理 |
4.4.3 R&D项目阶段评价指标的支持向量机的回归分析 |
4.4.4 支持向量机模型的灵敏度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阶段评价方法 |
5.1 贝叶斯网络在R&D项目阶段评价方法中的适用性分析 |
5.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可拓阶段评价方法 |
5.2.1 可拓学的引入 |
5.2.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可拓阶段评价模型 |
5.2.3 基于G1—离差最大化法组合赋权方法 |
5.3 基于二元语义模糊数的R&D项目阶段评价方法 |
5.3.1 二元语义模糊数与贝叶斯网络的综合应用 |
5.3.2 基于二元语义模糊数的R&D项目阶段评价模型 |
5.3.3 评价方法的计算实例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证研究 |
6.1 实证样本 |
6.1.1 项目背景 |
6.1.2 项目组织 |
6.1.3 阶段评价时点 |
6.2 建立R&D项目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
6.3 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分析 |
6.4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项目可拓阶段评价 |
6.4.1 基于G1—离差最大化法组合赋权 |
6.4.2 可拓阶段评价 |
6.5 基于二元语义模糊数的项目阶段评价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论文的主要工作 |
7.1.2 创新点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R&D项目质量的贝叶斯网络的节点信息表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四、R&D项目评估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机载空管雷达产品研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钟列.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2]R&D补贴信号融资机制研究[D]. 王刚刚. 上海交通大学, 2017(05)
- [3]基于模糊实物期权的R&D项目投资决策研究[D]. 王之恒.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4]A公司R&D项目群管理的关键资源配置方法[D]. 王宏煜.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5]基于实物期权的R&D项目竞争与合作投资决策研究[D]. 曹博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12)
- [6]实物期权法在通信R&D项目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何逾骏.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7]R&D项目领域的实物期权价值评估研究[D]. 梁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3(S1)
- [8]绿色照明技术R&D项目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实物期权和模糊层次分析法[D]. 严艳君. 南京工业大学, 2013(05)
- [9]实物期权评估方法在R&D项目上的应用[J]. 梁博.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2(17)
- [10]基于贝叶斯网络的R&D项目阶段评价研究[D]. 欧阳轶翔. 中南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