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巴铁心走社会主义道路(论文文献综述)
郑渊[1](2021)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文中指出《德意志意识形态》(下文简称《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之前意识形态研究的一个延续,在这篇着作中,他们在铿锵有力的批判声中找到了意识形态发生、发展的奥秘。从天国到人间的研究路径是其唯物史观确立的有力彰显,文本中所蕴含的的批判精神、现实思维、革命意识等都具有强大的真理魅力,对新时代探索意识形态教育规律、把握教育对象特征、揭批错误思潮、扩大教化功能、转变教育理念、回应敌对实力责难等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纷繁复杂的国际社会,要求我们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系,发挥自身的政治和文化优势,以科学的、深邃的理论震撼人;以务实的、正确的行动感召人,将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从五个部分对论文进行构建:第一章绪论,主要从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与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为后文的陈述做铺垫。第二章《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思想内涵,对意识形态的起源、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进行追溯;对《形态》中所蕴含的意识形态的不同内涵进行总结。第三章《形态》中意识形态教育的意蕴,从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功能、原则、方法等角度,阐述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第四章《形态》中意识形态教育的逻辑进路,从把“现实的人”当作思想起点、“解放思想”当作意识形态教育的逻辑重点、以及“人的解放”作为终点的逻辑论证了意识形态教育的进程。第五章《形态》中意识形态思想的时代价值,结合新时代背景,得出文本的现实意义。最后,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许娟[2](2019)在《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把握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国内外社会各界引发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可。党的十九大的召开,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使得这种关注和重视程度达到空前的高度。这些治国理政思想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思想魅力的内在支撑是什么?新思想酝酿诞生的背后,又是基于怎样的价值立场和价值旨归?通过研究,不难发现,赢得各界人士赞许和肯定的不只是思想本身,还有在这些思想背后所隐含的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在治国理政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鲜明风格和独特魅力。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风格的研究,有利于对党的执政理念、方针和策略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进而有助于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文围绕治国理政风格这个核心,按照“总-分-总”的思路展开。首先从总体上对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概念、要素及形成进行分析,然后针对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三个不同要素分别展开论述,对其不同要素的思想根源、内容展现及主要功能进行详尽分析,最后从总体上对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特征及价值进行总结。全文以治国理政风格为核心,以治国理政风格的三个不同要素为主线,力图通过梳理风格的形成条件和过程,挖掘风格的思想根源,探究风格的突出特征,论述风格的价值意蕴,进而构建较为系统完整的框架结构,以期形成对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科学系统的认知。本文分为七个章节,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前两章组成。第一章主要是对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内涵进行阐释,包含对治国理政、风格、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概念界定,以及对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内容要素,即精神品格、领导风格和语言风格的内涵分析。第二章着重探究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形成,从社会历史条件和主体条件两个角度出发,对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形成治国理政风格的条件进行总结,并按照从孕育到萌芽到发展再到成熟的发展脉络对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形成过程进行梳理。第三章到第五章为全文的第二部分。三个章节针对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精神品格、领导风格和语言风格,分别从思想根源、内容展现及重要功能这三个角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究和分析。后两章为全文的第三部分。在前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第六章对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所展现出的突出特征进行概括总结,以对其风格进行更为深刻的阐述和剖析。第七章,则从直面当下和展望未来的角度,在深化思想认识、传承历史经典、强化治理能力以及提升国际地位等方面对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价值意蕴进行深度挖掘和论述。
朱秀玉[3](2019)在《歌声中映射的“曲折发展岁月” ——以《歌曲》为主要文本依据的历史考察(1956-1966)》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一贯将歌曲作为一种宣传动员手段,并乐此不疲地进行改造延续,实现上下的联通。1956至1966年,歌曲在大肆开展的群众歌咏运动中发展繁荣。歌曲受到时代的影响,也反映时代面貌,对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歌曲》是当时群众音乐期刊的代表之一,所载歌曲包括群众歌曲、革命歌曲、电影歌曲等,群众歌曲占主导。群众歌曲是政策宣传的手段,配合政治运动,动员群众,传递并塑造着社会主流价值观,全民大歌唱大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艺的发展,更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方式。这为进一步以《歌曲》为主探究歌曲与社会历史关系提供了实际意义。《歌曲》对1956至1966年的“曲折发展岁月”有较为集中的反映,映射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运动、工农兵生活以及青少年的社会期待,充满政治性、战斗性和革命浪漫主义。本文拟以《歌曲》杂志为主要文本依据考察1956-1966年曲折岁月的历史发展,以历史线索贯穿全文论述歌曲与时代的互动关系。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题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重难点。第一章简要介绍这一时期歌曲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歌曲发展状况。第二章主要探析了歌曲中反映的国内外政治运动,重点论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比学赶帮超学大庆大寨运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国际反帝运动,这些政治运动基本构成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政治主线。第三章主要论述歌曲中工农兵的生活,围绕他们受到的政治影响进行论述。第四章论述了青年上山下乡及其背负的政治期许以及少儿在特殊时代的生活和思想教育。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阐明歌曲映射时代发展,也受时代影响。
肖克凡[4](2019)在《旧租界》文中认为第一章你是谁的儿子1深秋时节,大半夜里我被大人说话惊醒,听见那人对外祖母说:"姥姥,天太晚了我在您家寻一宿,天亮我就走人……"屋里亮着灯,灯光亮得不容我睁眼,只得眯缝着。我能够分辨男女,懵懵懂懂瞄见个成年男子,口口声声叫外祖母"姥姥"。"您老行行好,这大半夜的让我宿您家吧,天亮我保证走人……"他操着地道的天津口音。
胡耀武[5](2018)在《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思考》文中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本立场,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根本任务,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为重要抓手。
杨承训[6](2018)在《百年六次巨变昭示中国道路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历史视阈》文中研究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样是"一门历史的科学",研究它除了考察其直接生长土壤中国社会主义近现代史外,还应放眼世界社会主义制度的曲折历史。十月革命至今100年,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六次影响世界的巨变,走过一个N字型大曲线,而中国超越它呈现一直向上发展的微波型曲线,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世界社会主义低潮中崛起。应当全面系统地总结100年的经验教训,在比较中鉴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真理性,从而在普遍联系中深化认识和理论创新。以历史为鉴,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命运:生成的国内国外大背景和应承担的历史任务,探寻今后应当攻破的难题,在理论上廓清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及其长期性、复杂性,为新制度永葆青春、长治久安提供理论和方略,为世界人民提供新制度成功的中国样板和中国方案。这本身也面临研究思维和疆域的转型,任重道远。
杨静静[7](2017)在《清末民初戏剧期刊研究》文中认为报刊是清末民初出现的一种最主要的新型传播媒介,也是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传播交流的最佳方式。对清末民国报刊的研究已成为近几年文学艺术界的一门“显学”。然而,戏剧期刊研究相对于其他文学类期刊的研究相对落后,至今还没有出现一部戏剧期刊研究的专着,而对清末民初戏剧期刊的研究更为鲜见。本文以“清末民初戏剧期刊”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涉及五点。其一,介绍了清末民初戏剧期刊诞生背景。总体上介绍了清末民初戏剧期刊。首先讲述了戏剧期刊诞生的前期准备;其次概述了清末民国戏剧期刊的发展史;最后从数量上对戏剧期刊做了分析和研究。其二,论述了第一份戏剧期刊《二十世纪大舞台》。首先叙述了《二十世纪大舞台》的创办者及其期刊特色,从而得出《二十世纪大舞台》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质和戏剧获得现代新闻传播功能的结论。同时,也发现了《二十世纪大舞台》一个不足:提出了“戏剧改良”口号,却没有实践,但是这并不影响其在戏剧期刊史上的意义;其次论述了《二十世纪大舞台》为中国近代戏剧期刊树立了最初的模范,主要体现在其刊载的内容、编排方式和出版形式;最后讲述了“反侵略反封建”舆论潮中的《二十世纪大舞台》,同时探讨了《二十世纪大舞台》的戏剧期刊战斗性传统的开创。其三,分析了戏剧期刊发展史上第一个“热潮”。首先介绍了“甲寅中兴”时期戏剧期刊同人性质的创办者及其特征,同时,亦分析了该时期出现戏剧期刊创办热潮的特点;其次讨论了该时期几种代表性期刊的个性特征,如《歌场新月》之“贾冯之争”、《剧场月报》之“独树春柳”、《新剧杂志》之“昌明新剧”、《戏剧丛报》之“重新剧并望旧剧之改良”,以及其前后承接的戏剧追求和艺术特色;最后讲述了戏剧期刊的价值和意义,如戏剧艺术自主性的回归、多种形式的留册方式、以及戏剧的三度创作方式等。其四,专章研究了《俳优杂志》与冯叔鸾。首先集中分析了现代戏剧思想萌芽之代表期刊《俳优杂志》的内容及其学理价值;其次分析了戏剧评论家冯叔鸾的《戏学讲义》之现代戏剧范畴学思维及体系建构;接着论述了冯叔鸾的《啸虹轩剧谈》之本体论戏剧研究方法和戏剧美学成就;最后总体分析论证了冯叔鸾的研究对中国现代戏剧学的建构意义。其五,研究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戏剧期刊。首先论述了本时期出现的戏剧期刊总体状况;其次重点研究《新青年》之“戏剧专号”,如《新青年》的办刊历史、胡适之“戏剧改良”理论方案、以及由其引起的“新旧论争”等;接着论述了《春柳》杂志原始资料保存意识及文献价值;最后具体论述了齐如山的戏剧理论价值及“梅兰芳”的艺术成长过程、艺术造诣和历史影响。总之,“戏剧改良”是贯穿清末民初戏剧期刊的总线索。《二十世纪大舞台》提出“戏剧改良”口号,虽然没有切实实施,但是却迈出了戏剧改良探索的第一步;经过《歌场新月》、《剧场月报》、《新剧杂志》、《戏剧丛报》,《俳优杂志》等一步步深入而专业的探讨与摸索,积累了雄厚的经验,做了足够的思想准备;直到《新青年》“戏剧专号”理论突破,明确了改良旧戏和创造白话剧的总目标;紧接着就有《春柳》的实践,探索出整理旧有资料和培养具有世界水准的戏剧新人才两道最佳路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戏剧期刊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为长达数十年的“戏剧改良”探索征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给戏剧的将来发展指明了道路。所以,笔者认为清末民初戏剧期刊为20世纪戏剧期刊及戏剧的繁荣奠定了实践基础和理论准备。至此,我们已经在理论上明确了中国戏剧的未来生态格局,即开始由戏曲一枝独秀变成戏曲和白话剧二元争艳并存的生态格局。
杨文学[8](2016)在《信仰无价——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财富》文中研究指明未来的中国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习近平开篇九问1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陈旧话题,不断被刷新纪录的贪官激活的当下,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拥有百亿资产的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却填写了一份感动国人的答卷。一个用27年的心血,创造了一个年销售额60多亿元、为国家一年就纳税近10亿元的财
高放[9](2015)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纲(从19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连载之十) 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一国首胜》文中认为1914年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防止国内革命而爆发世界大战,大多数社会党背叛无产阶级转去保卫本国资产阶级政府,只有布尔什维克党高举反战和革命旗帜。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首先胜利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新理论。布尔什维克艰苦卓绝的斗争促进了俄国1917年取得二月民主革命胜利。推翻沙皇专制政府,随后俄国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1917年俄国党四月代表会议制定了从民主革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方针。资产阶级临时政府4月、6月、7月发生的三次危机,加紧对人民的镇压,7月党的六大改变为采取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的方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列宁精心巧妙策划,托洛茨基等领导人大力宣传组织和全体党员、广大工兵坚决实践行动,促进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胜。十月革命胜利有六对特定原因。十月革命是俄国特定国情、特殊机遇的特异成果,在别国难以重复再现。十月革命有四重世界意义,它的基本经验教训对当今和今后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有重大深远影响。
肖燕福[10](2015)在《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以S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当前高职院校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确保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大工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发展党员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当前研究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尝试使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为视角对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进行研究,以S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新时期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对策。通过对S高校进行调查及技术研究分析发现: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存在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教育管理强调过程而不注重结果、教育管理方法方式缺乏弹性、发展党员竞争机制不够健全、党员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存在漏洞等现状。笔者结合学生党员培训难的客观因素、学生党员教育难的管理因素和学生党员管理难的环境因素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方面分析,并借鉴其他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模式,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下,提出了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注重党员教育管理成果,防止党员教育管理过程形式化;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切实提升党务工作队伍综合素质等四个创新对策,希望能在充分的理论指导和支撑下,为福建省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借鉴。
二、古巴铁心走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巴铁心走社会主义道路(论文提纲范文)
(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
1.1.1 选题依据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之处 |
1.4.1 研究创新之处 |
1.4.2 研究不足之处 |
第2章 《形态》中意识形态思想的内涵 |
2.1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追溯 |
2.1.1 意识形态思想的起源和含义 |
2.1.2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的发源 |
2.2 《形态》中意识形态的内涵 |
2.2.1 “虚假性” |
2.2.2 “阶级性” |
2.2.3 “普遍性” |
第3章 《形态》中意识形态教育的意蕴 |
3.1 意识形态教育的战略地位 |
3.1.1 必要性 |
3.1.2 可能性 |
3.2 意识形态教育的功能 |
3.2.1 为社会制度的合法性提供辩护 |
3.2.2 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文明环境 |
3.3 意识形态教育的原则 |
3.3.1 揭露和批判 |
3.3.2 唤醒和建构 |
3.4 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 |
3.4.1 “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蕴含的实证方法 |
3.4.2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蕴含的环境创造法 |
3.4.3 “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各种观念形态”蕴含的实践锻炼法 |
第4章 《形态》中意识形态教育的逻辑进路 |
4.1 意识形态教育的思想前提:“现实的人” |
4.1.1 “从人间到天国的独特道路 ”蕴含的现实性立场 |
4.1.2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蕴含的人民性价值立场 |
4.1.3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蕴含的生活教育哲理 |
4.2 意识形态教育的逻辑重点:解放思想 |
4.2.1 “‘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是解放思想的起点 |
4.2.2 “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是解放思想的重点 |
4.2.3 “使这些前提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是解放思维的终点 |
4.3 意识形态教育的价值旨归:人的解放 |
4.3.1 “自由人联合体的实现” |
4.3.2 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第5章 《形态》中意识形态思想的时代价值 |
5.1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 |
5.1.1 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 |
5.1.2 对新时代的现实需求的把握与应对 |
5.2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
5.2.1 正本清源:把握主流思想的正确方向,提高思想鉴别力 |
5.2.2 齐抓共管:维护网络空间的阵地建设,增强共识凝聚力 |
5.2.3 守正创新:提高意识形态的理念创新,增强话语支配力 |
5.3 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理念及方式 |
5.3.1 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 |
5.3.2 提升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 |
5.3.3 创新发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 |
总结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2)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依据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现状评析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和主要不足 |
(一) 创新之处 |
(二) 主要不足 |
第一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理论阐释 |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概念界定 |
(一) 治国理政·风格 |
(二) 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 |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内容要素 |
(一) 精神品格 |
(二) 领导风格 |
(三) 语言风格 |
第二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形成 |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
(一) 应对日益凸显的全球性挑战需要 |
(二) 解决改革深水区社会问题的要求 |
(三) 处理党内存在问题及矛盾的需求 |
(四) 改变百姓对政策晦涩认知的诉求 |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形成的主体条件 |
(一) 家庭环境熏陶 |
(二) 七年知青岁月 |
(三) 丰富任职经历 |
(四) 长期理论积淀 |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形成过程 |
(一) 孕育阶段 |
(二) 萌芽阶段 |
(三) 发展阶段 |
(四) 成熟阶段 |
第三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精神品格 |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精神品格的思想渊源 |
(一) 马克思主义精神深远影响 |
(二) 中华文化精神的浸润熏陶 |
(三)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的传承 |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精神品格的内容展现 |
(一) 亲民乐民的为民精神 |
(二) 胸怀世界的天下精神 |
(三) 功不在我的奉献精神 |
(四) 持之以恒的进取精神 |
(五) 居安思危的忧患精神 |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精神品格的重要功能 |
(一) 有助于推动建设学习型政党 |
(二) 凸显中国道路发展领导特色 |
(三) 有利于促进党群关系的发展 |
(四) 带动党员干部提升思想境界 |
(五) 引导人民开拓视野着眼长远 |
第四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领导风格 |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领导风格的思想根源 |
(一)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刻践行 |
(二) 中国共产党人担当理念的继承 |
(三) 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潜移默化 |
(四) 中国共产党党风建设理论陶冶 |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领导风格的内容展现 |
(一) 重责任,彰显勇于担当大国风范 |
(二) 讲战略,追求非凡自信政治定力 |
(三) 守自律,体现勤政廉洁工作作风 |
(四) 崇实干,呈现雷厉风行实践品格 |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领导风格的重要功能 |
(一) 有利于增强共产党感召力 |
(二) 有助于推动树立政治信心 |
(三) 有益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
(四) 引导领导干部提高意志力 |
第五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语言风格 |
一、习近平治国理政语言风格的思想根源 |
(一) 榜样教育思想的陶染借鉴 |
(二) 历史教育思想的重要启发 |
(三) 政治话语大众化趋势的影响 |
(四) 共产党人语言特点深刻启迪 |
二、习近平治国理政语言风格的内容展现 |
(一) 言语特色:朴实亲和,言近旨远 |
(二) 论证艺术:传承历史,引经据典 |
(三) 表达方法:善讲故事,塑造模范 |
三、习近平治国理政语言风格的重要功能 |
(一) 有助于加强党内文风建设 |
(二) 有利于树立干部学习榜样 |
(三) 有益于激发人民凝聚共识 |
第六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突出特征 |
一、坚定信仰与宏伟目标的深度结合 |
二、世界视野与中国立场的有机融合 |
三、继承传统与超越创新的辩证统一 |
四、领导风范与人格魅力的集中展现 |
五、国家领袖与人民群众的水乳交融 |
第七章 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的价值意蕴 |
一、深化思想认识 |
(一) 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 |
(二) 增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解和把握 |
二、传承历史经典 |
(一) 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
(二) 传承党史国史总结历史经验 |
(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
三、强化治理能力 |
(一) 提升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能力 |
(二) 提高中国共产党处理国内事务能力 |
(三) 增强中国共产党参与全球治理能力 |
四、提升国际地位 |
(一) 改善中国形象和中华民族形象 |
(二) 提供其他国家治理的经验借鉴 |
(三) 强化对外传播提升国际话语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报纸类 |
四、其他文献类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科研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歌声中映射的“曲折发展岁月” ——以《歌曲》为主要文本依据的历史考察(1956-196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研究重难点 |
第一章 五六十年代歌曲发展概况 |
第一节 歌曲发展历史背景 |
一、社会主义建设方兴未艾 |
二、革命战斗的社会氛围 |
第二节 歌曲发展概况 |
一、五六十年代的文艺指导方针 |
二、歌曲创作曲折发展 |
三、歌曲传播繁荣发展 |
第二章 政治之歌:祖国、党、领袖的赞颂与国内外政治运动 |
第一节 政治之歌中的赞美歌颂 |
一、赞颂美丽祖国 |
二、歌唱伟大共产党 |
三、歌颂救星毛主席 |
第二节 政治之歌中的国内政治运动 |
一、高歌“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好 |
二、贯彻增产节约,全力支援农业 |
三、比学赶帮超,学大庆大寨典型 |
四、歌唱集体主义与阶级斗争 |
第三节 政治之歌中的国际反帝运动 |
一、炮轰金门的胜利之歌 |
二、中苏关系破裂之前的浓情歌唱 |
三、支持亚非拉美反帝运动 |
第三章 生活之歌:工农兵的生活 |
第一节 工人之歌中的阶级意识教育 |
一、各类工人的劳动之歌:无私奉献为祖国 |
二、工人的精神品质与阶级使命:不忘阶级斗争 |
第二节 农村之歌中的农(牧)民生活 |
一、农(牧)民的生产劳动:盲目的热情 |
二、农村发展新景象:曲折中的前进 |
三、农(牧)民的生活情感:隐忧中的欢唱 |
第三节 军人之歌中的“革命”军人 |
一、军人的战斗与学习:争做毛主席战士 |
二、军人的风姿风貌:当兵光荣 |
第四章 观念之歌:政治风潮中的青少年期许 |
第一节 青年之歌中的革命接班人形象 |
一、1966 年以前的上山下乡 |
二、歌声中期待的青年 |
第二节 少儿之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
一、劳动为主的少儿生活 |
二、歌声中的主流少儿观 |
结语:歌声与时代的互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引用歌曲目录 |
(5)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必须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基本立场 |
二、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必须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根本任务 |
三、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必须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为重要抓手 |
(7)清末民初戏剧期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论题来源、意义和研究现状 |
一、论题来源 |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
三、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
四、研究现状 |
第二节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
一、研究方法 |
二、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清末民初戏剧期刊总览 |
第一节 戏剧期刊诞生的前期准备 |
一、戏剧获得现代传播价值 |
二、新的戏剧演出形式出现——时装新戏 |
三、清末民初报刊创办主体 |
第二节 清末民国戏剧期刊的发展概述 |
一、史实数据的梳理 |
二、清末民国戏剧期刊的发展 |
第三节 清末民初戏剧期刊创刊数量研究 |
一、总体性比较研究 |
二、阶段性比较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第一份戏剧期刊诞生——《二十世纪大舞台》 |
第一节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创办戏剧期刊 |
一、《二十世纪大舞台》及其创办者 |
二、戏剧获得现代新闻传播功能 |
第二节 中国近代戏剧期刊最初范式 |
一、《二十世纪大舞台》内容及其特色 |
二、《二十世纪大舞台》依附性出版方式 |
第三节 “反侵略反封建”舆论潮中的《二十世纪大舞台》 |
一、《二十世纪大舞台》诞生的舆论潮 |
二、《二十世纪大舞台》开创戏剧期刊战斗性传统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甲寅中兴”时期的戏剧期刊 ——戏剧期刊史上第一个“热潮” |
第一节 各界同人联袂创办戏剧期刊 |
一、商业化同人戏剧期刊 |
二、同人戏剧期刊的经营者及期刊特色 |
第二节 “热潮”中的戏剧期刊 |
一、数量攀升 |
二、本土化 |
三、专业性 |
第三节 戏剧艺术追求的继承与发展 ——从“冯贾之争”到“独树春柳” |
一、“冯贾之争”穿越梨园内外——《歌场新月》 |
二、唯爱“春柳”一枝独秀——《剧场月报》 |
三、戏剧艺术纯粹化 |
第四节 戏剧艺术旨趣的趋同与扩展 ——从“昌明新剧”到“偏新亦重旧” |
一、新剧公会的期许——《新剧杂志》 |
二、“重新剧并望旧剧之改良”——《戏剧丛报》 |
三、未来中国戏剧蓝图的建构 |
第五节 戏剧期刊与戏剧发展 |
一、戏剧艺术回归自主 |
二、戏剧期刊突破了戏剧以往留存史册的形式 |
三、戏剧三度创作形式的开创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甲寅中兴”之阆苑仙葩 ——《俳优杂志》与冯叔鸾 |
第一节 《俳优杂志》研究 |
一、个人创办戏剧期刊 |
二、《俳优杂志》之现代学术气息 |
第二节 《戏学讲义》研究 |
一、综合性文艺期刊连载戏剧文章——《游戏杂志》 |
二、现代戏剧范畴体系的建构 |
三、践行“论从史出”的研究思维 |
第三节 《啸虹轩剧谈》的开创意义 |
一、开创本体论意义上的戏剧研究方法论 |
二、戏剧美学意义上的理论突破 |
第四节 冯叔鸾戏剧研究的历史价值——现代戏剧学萌芽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戏剧期刊 ——戏剧观大讨论及其历史性转变 |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舆论潮中的《新青年》“戏剧专号” |
一、白话剧理念的诞生 |
二、“新文化运动”时期戏剧期刊的面世 |
第二节 《新青年》之“戏剧专号”研究 |
一、胡适之“戏剧改良”理论 |
二、《新青年》之新旧戏剧论争 |
三、“戏剧改良”观——创作白话剧与改良戏曲 |
第三节 《春柳》的国际性视野 |
一、《春柳》杂志的诞生 |
二、梳理保存原始材料 |
三、培养具有国际水准的戏剧人才——梅兰芳横空出世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后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清末民国各大城市出刊戏剧期刊数量汇集表 |
附录二:冯叔鸾着:《戏学讲义·目录》 |
附录三: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
致谢 |
(8)信仰无价——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财富(论文提纲范文)
一、采撷信息 |
二、泪光里的见闻 |
三、哭声里的故事 |
四、泪眼里的肖像 |
五、第三只泪眼 |
1、你在一线实习了一周了,你认为自己该怎么开拓业务渠道? |
2、你觉得自己能吃得下推销工作中的苦吗? |
六、异样的泪光 |
七、强者的孤独 |
(9)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纲(从19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连载之十) 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一国首胜(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1914 年7 月世界大战爆发到1917 年2月革命胜利,布尔什维克党怎样反对战争、促进民主革命 |
1. 世界大战的偶然爆发及其必然原因,社会主义政党对待战争的两种不同态度 |
2.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先胜利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的新理论 |
3. 战争爆发后布尔什维克党艰苦卓绝的革命活动,1917 年二月革命特异取胜,两个政权并存的特异局面 |
二、布尔什维克党为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而斗争,临时政府的三次危机,苏维埃的布尔什维克化 |
三、社会主义革命必然首先在俄国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 |
1. 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的偶然轻易取得胜利 |
2.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六对原因 |
3. 十月革命胜利的四重世界历史意义 |
(10)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以S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的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 小结 |
三、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框架 |
(二)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理论框架与核心概念 |
第一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发展历程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
二、新公共管理的实践历程 |
第二节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概述 |
一、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内涵 |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适应性分析及应注意的问题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适应性分析 |
二、将新公共管理理论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理论视角应注意的问题 |
第二章 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S尚校为例 |
第一节 调查研究概述 |
一、调查研究的总体设计 |
二、福建省S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和数据分析 |
第二节 福建省S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数据分析结果 |
一、教育和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
二、教育强调过程而不注重结果 |
三、教育和管理方法方式缺乏弹性 |
四、管理竞争机制不够健全 |
五、党员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存在漏洞 |
第三章 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校教育管理窠臼与时代大发展的冲突 |
一、大学生党员培训难的客观因素 |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难的管理因素 |
三、大学生党员管理难的环境因素 |
第二节 社会发展转型带来的新问题 |
一、国内环境变化增加管理难度 |
二、家庭成员观念影响培训质量 |
第三节 “全球化”国际新形势带来诸多挑战 |
一、多元思想文化的“冲击” |
二、政治体制的“诱惑” |
第四章 其他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借鉴 |
第一节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策略 |
一、设立岗位提供平台,促进学生管理工作开展 |
二、协助系部教学管理,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三、参与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
四、重视社会实践,促进学生党员带头服务社会 |
第二节 河北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新举措 |
一、以宿舍为单位,将学生党员或优秀学生进行“平均分配” |
二、亮牌明责,争当表率,推动宿舍的整体建设 |
三、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
第三节 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工作载体的实践与研究 |
一、结合学生党员各项表现,将成绩记录在登记表里 |
二、学生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在登记表中写下承诺 |
三、每月月底,学生党员必须梳理整月完成工作情况 |
四、学生党员每学年接受党支部和所在的班集体一次民主评议 |
五、评选和表彰一批优秀党员,树立典型 |
第四节 综合评价 |
第五章 完善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对策 |
第一节 完善制度建设,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
一、修订党建工作责任制度,签署党建工作责任书 |
二、健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保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
三、加强组织员制度建设,落实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工作 |
第二节 注重党员教育管理成效,防止党员教育管理过程形式化 |
一、严把“预备关”和“转正关”,确保党员整体质量 |
二、完善竞争考评机制,防止党员教育管理过程形式化 |
第三节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
一、丰富发展党员教育内容,优化党员教育方式 |
二、创建“移动党校”教育平台,开启校企合作管理新模式 |
第四节 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切实提升党务工作队伍综合素质 |
一、优化教育管理工作队伍结构,促进党建工作队伍职业化 |
二、切实推进同工同酬待遇,确保教育管理队伍和谐稳定 |
三、提高党校师资力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古巴铁心走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价值研究[D]. 郑渊. 吉林大学, 2021
- [2]习近平治国理政风格研究[D]. 许娟. 山东大学, 2019(09)
- [3]歌声中映射的“曲折发展岁月” ——以《歌曲》为主要文本依据的历史考察(1956-1966)[D]. 朱秀玉. 武汉大学, 2019(06)
- [4]旧租界[J]. 肖克凡.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9(02)
- [5]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思考[J]. 胡耀武. 国防, 2018(06)
- [6]百年六次巨变昭示中国道路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世界历史视阈[J]. 杨承训. 海派经济学, 2018(02)
- [7]清末民初戏剧期刊研究[D]. 杨静静. 上海戏剧学院, 2017(03)
- [8]信仰无价——一个共产党员的生死财富[J]. 杨文学. 时代文学, 2016(04)
- [9]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纲(从19世纪中叶到21世纪初)(连载之十) 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一国首胜[J]. 高放.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15(06)
- [10]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福建省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研究 ——以S高校为例[D]. 肖燕福.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