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源性子宫穿孔31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中正[1](2020)在《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是困扰广大妇女的常见问题,发病率高、病因复杂、易复发,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给个人和医疗系统带来负担。药物治疗失败或有药物治疗禁忌时,人们往往寻求外科手术干预,包括子宫切除或子宫内膜消融术。子宫切除术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妇科手术,它在改善AUB症状的有效性是公认的。尽管它是最常见的妇科手术,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必须切除子宫、损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恢复慢等。尽管随着微创理念深入、手术设备的进步及手术经验的增加,并发症已经较前减少,但很多女性更愿意保留子宫,保留子宫的原因很多,包括文化因素和个人价值观,避免长时间恢复,以及最小化并发症的风险。对于那些药物治疗失败或不愿意长期行药物治疗的妇女,子宫内膜消融术是全子宫切除术的另一种选择。子宫内膜消融术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占主导地位,导致子宫切除的数量迅速减少。第一代子宫内膜消融是指通过宫腔镜手术在直视下破坏子宫内膜。其中包括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滚珠消融和激光消融。这些方法使用液体介质膨空宫腔,并提供子宫内膜的直接可视化,需要高超的宫腔镜手术技术。第一代内膜消融技术因为术中需要液体膨空宫腔,因此容易发生液体超负荷和子宫穿孔及电损伤。此外,对操作人员手术技巧要求高,且不利于在门诊局麻条件下使用。第二代设备提供整个子宫腔内膜的同步消融,称为整体子宫内膜消融术(GEA)。与第一代技术相比,该技术的优势包括:操作简单、半自动化、手术时间短、安全性和有效性高。而且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性更小,并允许在门诊局麻条件下使用,技术上更容易操作,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它们主要包括五种子宫内膜消融方法:热球囊消融、循环热液消融、冷冻消融、微波消融和双极射频消融。诺舒(Nova Sure)自从2001年被美国FDA批准使用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与其他GEA技术相比,Nova Sure治疗时间最短,不需要子宫内膜预处理,可以在月经周期的任何时间进行。本研究拟探讨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诺舒(Nova Sure)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系统。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就诊我院的因AUB行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共64例。统计患者的年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血红蛋白、术中不良事件、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1、3、6个月电话随访患者的月经改善情况。结果:1)患者一般临床资料:64例AUB患者年龄27-53岁,平均44.5岁,宫腔深度4.5-8.5厘米,平均6.0厘米;宫腔宽度3-5.5厘米,平均4.1厘米;手术时间15-35分钟,平均21.8分钟;消融时间63-116秒,平均89.5秒,出血量均<10毫升。2)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1-5天,平均2.2天,14人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下腹痛,11人可忍受,无需任何处理后自行缓解,3人需要止痛对症处理,2人发生发热,所有病人均无感染。3)月经改善情况:术后1、3、6个月闭经率分别为68.7%(44/64)、65.6%(42/64)、59.3%(38/64);有效率为分别为100%、96.8%、93.7%;满意率分别为100%、95.3%、92.1%。4)贫血改善情况:患者术前血红蛋白53-123g/L,平均99.0g/L;术后6月血红蛋白85-127g/L,平均114.1g/L。结论:诺舒治疗AUB有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可以作为子宫切除术的一种替代方法,为妇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治疗选择。
周小利,王先梅[2](2014)在《流产手术和宫内节育器放置致子宫穿孔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流产手术和宫内节育器放置致子宫穿孔的原因、诊断和处理。方法:回顾2010年4月以来,在流产手术和宫内节育器放置时所导致的子宫穿孔患者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查找引起穿孔的原因、诊断方法,总结有效处理措施。结果:引起穿孔的原因分为自身原因和医源性原因,自身原因是子宫位置不正、瘢痕子宫、子宫壁过薄,医源性原因是对危险因素评估不够、术前检查不清、术中操作不当刮取太过、器械深入太深、吸宫时负压太大。诊断为"无底感",患者下腹突然牵拉痛、刺痛,有休克征象或发生休克,腹部有突然出现的炎性包块。36例经止血、抗感染、修补手术等保守治疗有效,5例子宫切除。结论:在流产手术或放置宫内节育器时,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子宫穿孔,如果发生穿孔,及时确诊治疗,减少子宫切除几率。
马海燕[3](2012)在《间苯三酚预处理在哺乳期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应用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哺乳期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前应用间苯三酚预处理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选择妇科门诊确诊为哺乳期瘢痕子宫意外妊振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98例为研究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间苯三酚80 mg;选择同期确诊为哺乳期瘢痕子宫意外妊娠要求人工流产的妇女120例无术前预处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充分扩张宫颈管率达93.4%,对照组为79.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间苯三酚预处理的应用可提高哺乳期疲痕子宫人工流产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是一种安全、疗效优良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梅娅,胡玉仙[4](2009)在《医源性子宫穿孔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宫腔手术时导致子宫穿孔的常见原因、处理及预防。方法对我院共收治的16例医源性子宫穿孔病人作临床分析。结果16例子宫穿孔患者中,本院发生9例:其中人工流产及清宫发生5例,放置宫内节育环发生1例,取出节育环发生2例,诊断性刮宫发生1例。院外转入7例,人工流产及清宫发生4例,取环发生2例,放环1例。单纯性穿孔9例,复合性穿孔7例。其中子宫前位者9例,后位者4例,左右偏斜者3例。其穿孔器械分别为探针、吸头、卵圆钳及取环钩。处理方法为:单纯穿孔,腹腔内无出血者,严密观察下保守治疗,复合损伤者需剖腹探查。结论针对穿孔发生的常见原因,积极预防,做好术前检查,规范操作,减少穿孔的发生率。准确诊断穿孔的程度,及时正确地处理,降低损伤的危害程度。
施晓燕,施晓莺,唐佳音,施开炯[5](2007)在《医源性子宫损伤26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从26例医源性子宫损伤的病例分析中吸取教训,以减少其发生率。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6例医源性子宫损伤(4例合并多处肠管损伤)的原因、诊断、治疗,提出预防和减少医源性子宫损伤的措施。结果25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医源性子宫损伤发病急,若处理不及时往往危及生命;提高业务水平,操作及处理的规范化,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加强卫生执法管理是其预防的关键。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6](1999)在《《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艳[7](2021)在《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分析10年前后SGA及LGA相对于AGA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变化原因,从而针对性防范孕母早产风险,避免早产发生及改善早产儿预后,即进行早产预测,早期处理,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所有住院早产儿且孕母及患儿病历资料完整且真实可信者,对以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患儿姓名、住院号、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学历、居住环境、工作情况。2、危险因素分类:(1)孕母的产前一般情况:孕母年龄、受孕方式、流产史、死产史、死胎史、早产史、不良生活习惯、不规律产检等情况。(2)孕母合并症及并发症:子宫畸形、瘢痕子宫、宫颈短、宫颈机能不全、孕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妊娠贫血、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低蛋白血症及Hellp综合征、生殖系统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牙周病、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关节炎、抗磷脂综合征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肾脏病、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抑郁症等)、妊娠合并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胃肠炎、阑尾炎等)、妊娠合并性疾病(梅毒、艾滋病等)等。(3)胎儿因素:胎儿性别、胎位异常、多胎妊娠、胎儿畸形、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4)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胎膜早破,胎盘结构及功能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剖等),脐带结构及功能异常(脐带绕颈、脐带短和脱垂等),羊水量及性状异常(羊水过少、羊水过多,羊水粪染等),不明原因早产。分组情况:1.根据研究对象年份分为2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份住院早产儿为A组,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住院早产儿为B组。2.(1)SGA组: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2)AGA组:出生体重位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之间;(3)LGA组:出生体重高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根据胎龄分组1)极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妊娠小于28周;2)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28--31+6周;3)中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2--33+6周;4)晚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4--36+6周。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AGA组做对照,分别对SGA及LGA组早产儿组间危险因素比较进行卡方检验,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GA及LGA组早产儿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做10年前后对比分析。结果:1.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发病率10年前30.4%(2244/7371),10年后发病率32.3%(2868/8870),10年前后早产儿发病率增加,经卡方检验得P=0.0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早产儿10年前后的一般分布情况上:性别:A组男性比例62.0%,B组男性比例54.7%,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娩方式:A组剖宫产发生率58.6%,B组为71.5%,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胎龄:A组和B组的极早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1.6%,1.2%,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早产儿组构成比分别为19.2%和15.7%,经卡方检验P=0.003,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25.8%和19.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53.4%和63.9%,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A组和B组<10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3%和0.9%,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1000g-1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4.2%和11.8%,经卡方检验P=0.026,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500g-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64.2%和56.0%,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20.3%和31.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百分比范围上:A组及B组的SGA构成比分别为13.0%和9.7%,经卡方检验P=0.001,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AGA构成比分别为77.8%和84.2%,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LGA构成比分别为9.2%和6.1%,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A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73.6%)、妊娠高血压疾病(60.0%)、农村居住(56/6%)、男胎(52.8%)、城镇居住(43.4%);AGA:高中及以下学历(73.3%)、男胎(63.9%)、农村居住(55.6%)、城镇居住(44.4%)、女胎(36.1%);LGA:高中及以下学历(91.0%)、男胎(66.9%)、胎膜早破(57.2%)、农村居住(51.8%)、城市居住(48.2%),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喝酒(P=0.00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妊娠期肾脏病(P=0.001)、性别(P=0.001)、多胎妊娠(P=0.021)、胎膜早破(P=0.000)、不明原因早产(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P=0.029)、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32)、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P=0.000)、妊娠期甲状腺疾病(P=0.014)、多胎妊娠(P=0.013)、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0)、羊水过多(P=0.034)、羊水粪染(P=0.007)。4.在B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城镇居住(67.0%)、妊娠高血压疾病(61.9%)、高中及以下学历(58.6%)、男胎(51.6%)、女胎(48.4%);AGA:城市居住(64.0%)、高中及以下学历(62.7%)、男胎(54.3%)、女胎(45.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37.7%);LGA:高中及以下学历(78.5%)、男胎(65.2%)、城市居住(60.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55.6%)、妊娠期间的糖尿病(54.8%)。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死胎/死产史(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子宫畸形(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4)、HELLP综合征(P=0.010)、胎位异常(P=0.029)、胎儿畸形(P=0.019)、宫内窘迫(P=0.001)、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1)、脐带其他异常(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试管婴儿(P=0.000)、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00)、瘢痕子宫(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性别(P=0.013)、多胎妊娠(P=0.000)、羊水过多(P=0.000)。5.以AGA组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959),多胎妊娠(P=0.0062,OR=1.621)。10年后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脐带其它异常(P<0.0001,OR=6.5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290),胎儿畸形(P=0.0005,OR=3.317),宫内窘迫(P=0.0398,OR=1.619)。6.以AGA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6.833),前置胎盘(P<0.0001,OR=3.85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1,OR=3.318),胎膜早破(P<0.0001,OR=2.157)为LGA组早产儿独立危险因素。10年后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4.759)、羊水过多(P<0.0001,OR=4.422)、瘢痕子宫(P<0.0001,OR=4.29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38,OR=1.933)、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112,OR=1.637)、男胎(P=0.0152,OR=1.621)。结论:1.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现在的发病率较10年前增加。2.在10年前后的早产儿一般情况分布上,男胎比例较前下降,剖宫产的比例增加,晚期早产儿、AGA及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的比例均上升。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年前为SGA的首位高危因素,现为SGA的第三位高危因素,妊娠期的糖尿病始终是10年前后LGA早产儿的首位高危因素。4.宫内窘迫、胎儿畸形、脐带其它异常成为10年后SGA独立高危因素,其中脐带其它异常成为SGA首位高危因素。
王根生[8](2020)在《肌瘤螺钻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评估运用肌瘤螺钻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病例,50例未使用肌瘤螺钻(对照组),50例使用肌瘤螺钻(观察组),观察手术完成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肌瘤残留、复发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100%;对照组手术成功率96%,2例需要腹腔镜辅助。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盆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盆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膀胱、肠管、血管损伤,均无肌瘤残留,对照组术后病率(2例(4%)),观察术后病率(3例(6%)),对照组术后复发率(3例(6%)),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例(4%))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肌瘤螺钻在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手术中安全有效
赵芸鹤[9](2020)在《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与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在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妇科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行子宫内膜去除术患者共87例,其中排卵障碍性异常子宫出血患者(AUB-0)62例,子宫腺肌病异常子宫出血患者(AUB-A)25例。AUB-O患者行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31例作为研究对象(NovaSure组),AUB-O患者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除术治疗31例作为对照组(TCRE组)。25例AUB-A患者应用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治疗共有13例,其中6例行单纯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腺肌病NovaSure组),7例在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基础上联合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腺肌病NovaSure+LNG-IUS组)。采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除术的患者共有12例,6例行单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除术(腺肌病TCRE组),6例在宫腔镜子内膜电切除术基础上联合使用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腺肌病TCRE+LNG-IUS组)。NovaSure组的设备采用美国的豪洛(Hologic)公司生产的诺舒阻抗子宫内膜切除控制系统。对照组TCRE组的设备采用的是由日本奥林巴斯(OLYMPUS)公司提供的宫腔镜系统。分析AUB-O患者NovaSure组与TCRE组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治疗费用、术后平均阴道排液天数、术后显效率、术后有效率、术后闭经率及术后满意度等。分析ABU-A患者术前、术后痛经评分;腺肌病NovaSure组与腺肌病NovaSure+LNG-IUS组、腺肌病TCRE组与腺肌病TCRE+LNG-IUS组术后痛经评分及术后6个月的闭经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采用SPSS23.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M(Q1,Q3)]来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子宫腺肌病的患者的组间比较采用非秩和检验的Kruskal-WallisH检验,组内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的符号,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AUB-O患者NovaSure组与TCRE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病程时间、术前血红蛋白、术前子宫内膜厚度、术前3个月的PBAC评分、宫腔深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贫血程度、内科疾病合并症例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ovaSure组重度贫血及内科疾病合并症例数多。(2)AUB-O患者NovaSure组与TCRE组平均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NovaSure组与TCRE组平均出血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NovaSure组平均手术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3)AUB-O患者NovaSure组与TCRE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NovaSure组与TCRE组平均住院治疗费用有统计学差异(P<0.05)。NovaSure组平均住院天数短,平均住院费用较高。(4)AUB-O患者NovaSure组与TCRE组患者术后平均排液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NovaSure组平均排液时间较短。(5)AUB-O患者NovaSure组与TCRE组显效率、闭经率、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6)子宫腺肌病患者各个组之间的年龄、术前PBAC评分、术前血红蛋白、内膜厚度及宫腔深度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子宫腺肌病患者6例单纯行NovaSure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痛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7例在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基础上联合使用LNG-IUS的患者术前、术后痛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6例单纯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除术患者术前、术后痛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6例在宫腔镜内膜电切除术基础上联合使用LNG-IUS患者术前、术后痛经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肌病NovaSure组和NovaSure+LNG-IUS组术后痛经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腺肌病TCRE组和TCRE+LNG-IUS组术后痛经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NovaSure与TCRE治疗后痛经均有明显改善,联合LNG-IUS后痛经治疗效果更佳。NovaSure+LNG-IUS组术后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优于NovaSure组,TCRE+LNG-IUS术后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优于TCRE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NovaSure子宫消融术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安全性高,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而言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2)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在年龄大合并内科疾病或重度贫血的围绝经期AUB患者治疗中因其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因素更具优势。(3)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联合左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和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除术联合左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可以有效减少术后痛经的风险。可以避免远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生。
屈航[10](2020)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previous cesarean scar defect,PCSD)形成的高危因素。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6年1月2019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共计204人,其中71例为经术后42天复查阴道超声提示PCSD形成者,作为病例组,另外选择临床资料完善的133例无PCSD形成的产妇作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孕期一般情况:年龄、分娩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次、产次、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胎数;(2)孕期合并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3)围手术期情况:胎膜早破、B族溶血性链球菌、剖宫产时机、前置胎盘、术中出血量、羊水污染、术后复查血象情况(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贫血及低白蛋白血症、术后是否发热;(4)瘢痕子宫相关情况:剖宫产次数、距离上次剖宫产的时间;(5)产后检查情况:子宫位置、宫腔分离情况、子宫切口内膜异位症、瘢痕体质。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中产妇的一般情况、妊娠期合并症及围手术期(除术后发热外)等观察指标相对比,提示均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形成无关联(P>0.05)。2.病例组中术后发热16例,占22.5%,子宫位置随访成功47例,其中后位子宫33例,占70.2%,宫腔分离32例,占84.2%,腹部伤口愈合切口随访57例,其中瘢痕体质32例,占56.1%,与对照组数据相比较,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OR值>1,95%CI下限>1,即术后发热、后位子宫、宫腔分离及瘢痕体质是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形成可能与术后发热、后位子宫、宫腔分离、瘢痕体质四个因素有关,以上指标均影响剖宫产子宫切口的愈合。
二、医源性子宫穿孔31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源性子宫穿孔3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异常子宫出血的评估及治疗 |
参考文献 |
(2)流产手术和宫内节育器放置致子宫穿孔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方法 |
1.3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医源性子宫穿孔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病发率 |
1.2 病例情况 |
1.3 穿孔原因 |
1.4 诊断 |
1.5 处理 |
2 讨论 |
2.1 引起医源性子宫穿孔的常见原因 |
2.2 子宫穿孔的诊治 |
2.3 预防 |
(5)医源性子宫损伤2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分类及结果 |
2 讨论 |
2.1 医源性子宫损伤的原因 |
2.1.1 受术者自身的生理及某些病理状况 |
2.1.2 业务水平不高, 临床经验不足, 操作技术不熟练 |
2.1.3 操作不规范, 工作不细致 |
2.1.4 社会因素 |
2.2 预防和减少并及时治疗医源性子宫损伤 |
(7)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概述 |
2.2 住院早产儿的危险因素 |
2.2.1 早产与孕母产前一般情况 |
2.2.2 早产与孕母基础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 |
2.2.3 早产与胎儿因素 |
2.2.4 早产与羊水、胎盘、脐带因素 |
2.3 小结与展望 |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病例来源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数据收集 |
3.2.2 分组情况 |
3.3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1.1 10 年前后两组早产儿发病率 |
4.1.2 10 年前后早产儿基本情况及构成比 |
4.2 危险因素 |
4.2.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
4.2.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
4.2.3 胎儿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
4.2.4 10 年前后羊水、胎盘及脐带等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
4.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4.3.1 不同体重百分比范围早产儿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
第5章 讨论 |
5.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
5.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探讨 |
5.3 胎儿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
5.4 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肌瘤螺钻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保留子宫的子宫肌瘤治疗方式选择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与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异常子宫出血概述 |
2.2 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 |
2.2.1 B型超声 |
2.2.2 诊断学刮宫 |
2.2.3 宫腔镜检查 |
2.3 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 |
2.3.1 药物治疗 |
2.3.2 诊断学刮宫 |
2.3.3 手术治疗 |
2.4 两种子宫内膜去除术疗效对比 |
2.5 结语 |
第3章 临床资料分析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3 入选标准 |
3.3.1 NovaSure阻抗控制系统纳入标准 |
3.3.2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4.1 NovaSure阻抗控制系统排除标准 |
3.4.2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排除标准 |
3.5 术前准备 |
3.6 手术操作 |
3.6.1 NovaSure阻抗控制系统 |
3.6.2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除术 |
3.7 术中监测 |
3.8 术后处理 |
3.9 术后随访 |
3.10 疗效判定 |
3.11 统计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AUB-O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分析 |
4.1.1 年龄 |
4.1.2 病程时间 |
4.1.3 术前贫血 |
4.1.4 术前血红蛋白 |
4.1.5 术前内膜厚度 |
4.1.6 术前3 个月的PBAC评分 |
4.1.7 术前月经情况 |
4.2 AUB-O两组患者术中情况 |
4.2.1 两组宫腔深度 |
4.2.2 两组手术时间 |
4.2.3 术中出血量 |
4.3 AUB-O两组患者术后情况 |
4.3.1 术后病理 |
4.3.2 平均住院天数 |
4.3.3 治疗费用 |
4.3.4 阴道排液 |
4.4 AUB-O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显效率 |
4.5 AUB-O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有效率 |
4.6 AUB-O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闭经率 |
4.7 AUB-O两组患者术后6 个月满意度 |
4.8 AUB-A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4.8.1 AUB-A患者痛经评分 |
4.8.2 AUB-A患者术后6 个月的月经情况 |
第5章 讨论 |
5.1 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治疗 |
5.1.1 口服药物治疗 |
5.1.2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
5.1.3 诊断学刮宫 |
5.1.4 子宫切除术 |
5.1.5 子宫内膜去除术 |
5.2 NovaSure组与TCRE组术后两组疗效分析: |
5.2.1 AUB-O患者两组手术时间 |
5.2.2 AUB-O患者两组闭经率分析 |
5.2.3 AUB-O患者两组满意度、有效率、显效率分析 |
5.2.4 AUB-O患者两组治疗费用及住院天数 |
5.2.5 AUB-O患者两组术中出血量 |
5.2.6 AUB-O患者两组阴道流液情况 |
5.2.7 AUB-A患者痛经情况 |
5.2.8 AUB-A患者术后6 个月月经情况 |
5.3 术后再干预 |
5.4 诺舒与经宫颈内膜切除预后因素分析 |
5.5 子宫内膜切除术联合LNG-IUS |
5.6 子宫内膜切除术与子宫腺肌病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作者简介及在学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文献回顾 |
1 PCSD的分类 |
2 PCSD的临床表现 |
2.1 月经异常 |
2.2 痛经与盆腔痛 |
2.3 继发性不孕 |
2.4 其他 |
3 PCSD的治疗方法 |
3.1 保守治疗 |
3.2 手术治疗 |
4 PCSD对妊娠的影响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观察指标 |
1.3 资料分析 |
2 结果 |
2.1 孕妇一般情况 |
2.2 妊娠期合并症 |
2.3 围手术期情况 |
2.4 瘢痕子宫相关情况 |
2.5 产后复查情况 |
2.6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攻读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医源性子宫穿孔31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去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D]. 王中正.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2]流产手术和宫内节育器放置致子宫穿孔临床分析[J]. 周小利,王先梅. 中外医学研究, 2014(10)
- [3]间苯三酚预处理在哺乳期瘢痕子宫人工流产术应用疗效分析[J]. 马海燕. 吉林医学, 2012(13)
- [4]医源性子宫穿孔的临床分析[J]. 李梅娅,胡玉仙. 中国现代医生, 2009(25)
- [5]医源性子宫损伤26例临床分析[J]. 施晓燕,施晓莺,唐佳音,施开炯. 安徽医药, 2007(10)
- [6]《重庆医学》1999年第28卷卷终主题词索引[J]. 杨传瑞,张卡琳,郭霞. 重庆医学, 1999(06)
- [7]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D]. 刘艳. 吉林大学, 2021(01)
- [8]肌瘤螺钻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的临床研究[D]. 王根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9]NovaSure子宫内膜消融术与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析[D]. 赵芸鹤. 吉林大学, 2020(08)
- [10]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D]. 屈航. 西安医学院,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