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OT投资与西部大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李遥,徐晨露[1](2012)在《论BOT投资方式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文中研究指明BOT作为当代的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令世人瞩目的积极作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BOT投资方式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兴起。它既能解决建设资金的筹集问题,还能改善投资环境,同时也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西部大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西部地区的BOT投资方式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有必要大力改善西部BOT投资环境。
岑雪婷[2](2010)在《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项目融资作为一种项目筹资模式兴起以来,到目前为止,项目融资在世界各地运用已经相当普遍,它的资金来源更加广泛、期限更长、政府介入更少,涉及项目遍布能源、石化、电子等行业,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的高增长特别引人注目,业内人士将内蒙古的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这一现象称为“内蒙古现象”,尽管内蒙古的经济近些年有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但其发展的步伐仍受到资金不足的制约。项目融资作为一种全新的筹资方式对内蒙古地区建设的资金筹措、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些年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建设中,项目融资正在作为一种重要的筹资模式逐步介入到一些领域,如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资源与能源的开发等,极大的促进了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发展。本研究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一般到特殊、共性到个性的推演归纳方法,总体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法。依托项目融资的理论与实践,来系统地探讨内蒙古项目融资的相关问题。全文共分四章,第一章是对项目融资的综述,沿着从理论到实践这一脉络,在分析项目融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项目融资在国内外的发展。第二章到第四章,是对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情况的具体分析。第二章是对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必要性与基础条件的分析,在分析了内蒙古地区进行项目融资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论述了目前内蒙古项目融资的基础条件。第三章是对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基本情况的探讨,探讨了项目融资在内蒙古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并剖析了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项目融资中所出现的问题。第四章针对内蒙古项目融资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相关建议,使项目融资在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的发挥其巨大的作用。从现有的文献资料看,有关项目融资的研究大多仅限于国外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关于民族地区的项目融资状况与影响的研究的论着较少。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内蒙古这一典型民族地区为代表,对民族地区的项目融资状况与其对经济的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与论述,拓展了项目融资新的研究范围。以往对民族地区经济的研究,尽管有从各个侧面与角度的研究,但从项目的角度出发,研究其与民族地区经济关系的论着极少。本文将从项目融资的角度来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提出了民族地区经济问题研究一个全新的角度,开辟了民族地区经济问题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此外,本文希望能够对民族地区尤其是内蒙古地区的项目融资的发展提出自己的可行意见,为内蒙古项目融资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实践依据。
李美霞[3](2009)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与BOT投资方式利用》文中研究表明BOT投资方式,即以海运提单作为抵押的借贷制度的内容。在BOT投资方式下,承包商或发展商自己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贷,靠项目建成后的收益与该项目资产的担保得到回报现阶段,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西部大开发的全局。但长期以来西部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落后和不足,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在西部地区实行BOT投资方式,对西部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BOT方式的产生与发展,BOT的特征,BOT具有的优势和BOT投资方式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展开论述,最后提出在我国西部地区实行BOT投资方式的障碍及对策。
草珺[4](2008)在《刍议我国BOT模式法律问题 ——兼西部地区BOT模式的法律出路探讨》文中研究表明BOT模式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它是政府通过授予私营资本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一定时期的特许经营权,以项目本身收益偿还贷款,回收投资并取得收益的一种新型投融资模式。由于其产生时间较短,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人们对它的认知和探索才刚刚起步。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对BOT模式的认识和利用仍处于早期阶段,许多问题需要及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本文以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出发点,针对西部建设与政府有限资金之间的“瓶颈”问题,从法律视角对如何充分利用BOT模式,利用多种投融资手段加快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一些探讨。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从BOT的基本理论问题着手,对BOT的定义和特征、BOT模式中的基本法律关系、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以及BOT模式的投资风险与政府保证等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第二部分从西部大开发政策以及我国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与现状入手,分析了BOT模式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和多元化外资利手段的契合点以及BOT模式在我国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可行性。第三部分对我国西部地区采用BOT模式中存在的法律障碍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对我国现有BOT体系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从我国BOT专门立法的自身缺陷、BOT项目公司运作中与现行法律规定的矛盾冲突、BOT政府保证中的立法障碍三个方面入手,系统分析了BOT国家立法层面存在的问题对西部地区BOT模式利用形成的法律障碍。此外,本部分还对我国西部地区BOT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提出了以BOT模式加快我国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法律对策。针对我国BOT立法的缺失,从国家立法和地方性法规建设及法制环境完善等层面对我国BOT法律体系做出了相应的构想和建议。
李心淑[5](2007)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与BOT法制的完善》文中研究指明西部大开发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资金不足,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BOT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手段和投资方式,应当成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而目前我国调整BOT的法律制度很不健全,不利于吸引和鼓励外资投入BOT项目。为了营造更好的投资法律环境,我国BOT立法亟待完善。
任英欣,项贤国[6](2006)在《民营BOT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及对策》文中指出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民族的发展战略大局出发,审时度势地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资金不足则是制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原因,民营BOT融资方式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刘雁翎[7](2006)在《西部大开发中引入BOT投资方式的社会环境探析》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未以来,BOT投融资方式参与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逐渐兴起,几乎西部十二个省区均有BOT项目引入,一定程度缓解了政府主渠道投资不足的压力,为西部大开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由于西部投资社会环境总体较差,投资者在西部投资后的盈利可能和经济安全相对缺乏保障,故西部目前的BOT项目仍然面临多重问题的困扰。为此,有必要大力改善西部BOT投资社会环境,使BOT项目能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丁勇[8](2005)在《关于我国引进BOT投资方式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认为BOT 是英文“Build-Operate-Transfer”的缩写,译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是政府将一个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承包商(一般为国际财团)。BOT 投资方式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和项目管理模式,是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而逐渐兴起的,是一种利用外资和民营资本兴建基础设施的很有前途的新模式。 BOT 融资方式发展到今天,根据各国的法律和项目的自身特点,演变出了 20 多种方式。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亚太的一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竞相采用 BOT 投资方式。 我国实施 BOT 投资方式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1984 年开工建设的深圳沙角 B 电厂,是我国首例 BOT 基建项目。随着我国有关特许权项目政策的出台,又进行了一系列的试点工作,先后建设了广西来宾 B 电厂、成都第六水厂、长沙电厂和北京第十水厂四个 BOT 项目,取得良好的效果,也总结了不少成功经验。但由于还存在某些方面的原因,使我国的 BOT 投资方式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造成一些项目出现了尴尬的局面。本文主要是对我国引进 BOT 投资方式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一定的研究。 文章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 BOT 投资方式的涵义、发展、功能、现实意义和具体实践;第二章,介绍了 BOT 组成成员及相互关系、具体的活动过程和影响 BOT 投资方式成败的一些关键因素;第三章,结合实际案例着重阐述 BOT 投资方式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在我国 BOT 投资方式运作过程中存在的招标问题、价格及回报率问题、融资成本问题、风险分担问题、外商要价问题、外汇及汇率问题以及 BOT 项目转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逐个的阐述,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由于我国对 BOT 投资方式认识不足,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还不健全,政府对 BOT 投资方式的管理2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对 BOT 投资方式自身的负效应没有很好的规避措施等原因,造成了上述一系列问题;第四章,结合我国在 BOT 投资方式中运作的实际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首先选择合适的 BOT 项目并对其进行充分地可行性研究,然后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公司,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并加强 BOT 投资方式风险管理,建立、健全我国 BOT 投资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对 BOT 投资方式的认识及加快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五章,通过对采用 BOT 投资方式引用国内民营资本的探讨,来拓展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和 BOT 的应用领域。同时通过对 BOT 投资方式的区域合作模式进行探索,使其能够较好地服务于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进一步发挥 BOT 投资方式在我国项目融资中的作用。笔者认为本篇文章的独到之处在于能够对我国利用 BOT 投资方式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论述,并且在深度和广度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另外,在充分利用国内民营资本拓展BOT投资方式的融资渠道以及BOT投资方式在西部大开发中应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文通过 BOT 投资方式存在有关问题及对策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BOT 投资方式;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外资;风险管理;完善立法
高洪[9](2005)在《BOT方式及其立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BOT方式是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新型投融资方式。由于这种投融资方式将国际与国内的私人资本引入到世界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着减轻政府财政负担,降低政府债务风险等积极作用,因此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接受并且已经得到广泛运用。首先,本文对BOT这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的基本理论进行了较系统阐述,提出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入BOT方式,以解决长期以来,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其次,本文分析了BOT方式在我国运用的背景,提出BOT方式在我国的运用已经有了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针对我国目前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引入BOT方式的障碍与成功运作的经验以及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的分析。最后,本文通过对我国BOT方式立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完善BOT方式立法的模式选择与立法的基本内容,并对其中的总则性规定、程序性规定与实体性规定进行了概述,对调整BOT方式相关配套立法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为了发挥BOT这种新型投融资方式的积极作用,我们有必要对BOT方式进行研究,将其引入到我国基础设施领域,转化为切实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方面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不能过于保守,对于BOT方式的运用政府要对其大力支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对其进行依法规制。总之,我们应该尽早制定一部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BOT法律法规,真正建立一个稳定的、透明的、完善的BOT方式立法体系。
邱建峰[10](2004)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国际项目融资问题》文中研究说明
二、BOT投资与西部大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OT投资与西部大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论BOT投资方式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BOT投资方式的解构 |
(一)BOT投资方式的概念释读 |
(二)BOT投资方式的特点分析 |
1. 以东道国政府的特许为前提。 |
2. 以东道国的保证为基础。 |
3. 以风险分担为保障。 |
4. 项目产权有一定期限,期满收归东道国政府。 |
二、BOT投资方式在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必要性研究 |
三、BOT方式在我国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中注意事项探讨 |
(一)法律规范不完整 |
(二) 政府管理方式及体制陈旧 |
(三)政府保证缺乏 |
(四)西部BOT项目专业人才缺乏 |
(2)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和思路 |
四、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 |
五、本文的不足及需要努力的方向 |
第一章 项目融资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金融支持理论概述 |
一、金融支持的基本理论 |
二、金融支持是项目融资的助推器 |
第二节 项目融资理论的分析 |
一、项目融资的概念 |
二、项目融资的特征 |
三、主要的项目融资模式 |
第三节 项目融资在国内外的发展 |
一、项目融资在国际上的发展 |
二、项目融资在国内的发展 |
第二章 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的必要性与基础条件 |
第一节 内蒙古项目融资的必要性 |
一、各项建设需要项目融资 |
二、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性 |
第二节 内蒙古项目融资的基础条件 |
一、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
二、经济基础初步奠定 |
三、财政发展取得成效 |
四、金融市场逐步完善 |
五、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 |
六、投融资渠道日益畅通 |
第三章 内蒙古项目融资的作用与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项目融资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
一、项目融资的作用 |
二、项目融资的适用范围 |
三、项目融资在内蒙古经济中的作用机制 |
第二节 内蒙古项目融资的风险及存在的问题 |
一、项目融资自身所存在的风险 |
二、项目融资环境存在的问题 |
三、项目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 |
四、项目融资主体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解决内蒙古项目融资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解决项目融资中存在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
一、影响项目融资成功的因素 |
二、改善项目融资的环境 |
三、建立规范高效的新型融资体制 |
四、充分发挥各主体在项目融资中的作用 |
第二节 内蒙古项目融资的案例分析 |
一、项目融资实施过程 |
二、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简介 |
三、呼和浩特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融资方案 |
结论 |
一、研究在理论上取得的进展 |
二、研究为实践所提供的支持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4)刍议我国BOT模式法律问题 ——兼西部地区BOT模式的法律出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BOT模式的基本理论 |
一、BOT的定义、特征 |
二、BOT模式中的基本法律关系 |
三、BOT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 |
四、BOT投资风险与政府保证 |
第二章 我国西部地区发展与BOT模式选择 |
一、西部地区发展的契机——西部大开发政策 |
(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现实背景与实施历程 |
(二)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
二、我国西部地区BOT模式选择的可行性分析 |
(一)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导向与BOT模式的契合 |
(二)BOT模式是解决西部地区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 |
第三章 我国西部地区利用BOT模式的法律障碍 |
一、我国现有的BOT法律体系框 |
二、我国现有BOT法规对西部地区利用BOT模式的影响 |
(一)现有BOT专门性法规不利于西部地区对BOT模式的选择 |
(二)现有BOT相关法规阻碍了西部地区BOT模式的发展 |
(三)现有政府保证制度影响了西部地区BOT模式的运行 |
三、我国西部地区BOT地方性法规建设中的法律障碍 |
(一)我国西部地区BOT地方性法规建设相对滞后 |
(二)我国西部地区BOT模式相关保障制度缺失 |
第四章 我国西部地区BOT模式运用的法律对策 |
一、构建我国BOT专项立法 |
(一)我国BOT立法模式的选择 |
(二)我国BOT专项立法的基本体系构建 |
二、加强西部地区BOT地方性法规建设 |
(一)加快西部地区BOT地方性法规的制定进程 |
(二)强化西部地区BOT地方性法规的立法建设 |
(三)提高西部地区BOT立法的效力层级 |
(四)制定适用于西部地区的BOT程序性规则和行业规章 |
(五)规范西部地区BOT项目特许经营权转让行为 |
三、完善西部地区BOT模式法制环境建设 |
(一)设立专门机构,对西部地区BOT项目实行制度化管理 |
(二)西部地方政府依法行政,为BOT项目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
(三)优化地方政策法规,扩大西部对民间资本的开放程度 |
(四)加大法律参与程度,完善配套法律服务 |
(五)吸引、培养西部BOT专门法律人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5)我国西部大开发与BOT法制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西部大开发中, 采用BOT模式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优点 |
1.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保护国家对所开发项目的财产所有权。 |
2.及时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
3.提高基础设施项目的运作效率。 |
二、我国BOT立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6)民营BOT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BOT融资方式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二、民营BOT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 |
(一)基础设施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为民营BOT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
(二)国内大量闲散资金的存在,使民营BOT融资方式的运营成为了可能 |
(三)我国的成功实践,为民营BOT融资方式的运用提供了事实依据 |
三、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运用民营BOT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一)加大投资法律环境改造,为民营BOT投资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
(二)政府应出台倾斜优惠政策,为民营BOT提供政策上的保障 |
(三)加强政府在民营BOT项目融资中的主导地位 |
(7)西部大开发中引入BOT投资方式的社会环境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地区BOT投融资社会环境的问题分析 |
二、改善西部地区BOT投融资社会环境的对策 |
(8)关于我国引进BOT投资方式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BOT 投资方式的涵义 |
一、BOT 投资方式的产生 |
二、BOT 投资方式的基本概念 |
三、BOT 投资方式的功能 |
四、BOT 投资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 |
第二节 BOT 投资方式的现实意义及其实践 |
一、我国引进BOT 投资方式的现实意义 |
二、我国引进BOT 投资方式的具体实践 |
第二章 B0T 投资活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
第一节 BOT 的成员组成及相互关系 |
一、项目发起人 |
二、项目的直接投资者和经营者 |
三、项目的贷款银行 |
第二节 BOT 投资方式的主要活动过程 |
一、项目提出 |
二、项目招标与审定 |
三、特许权合同的签订 |
四、成立项目公司 |
五、项目筹资 |
六、项目建设 |
七、项目经营 |
八、项目移交 |
第三节 影响BOT 投资方式成败的关键因素 |
一、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
二、投资环境 |
三、发起人的能力 |
四、专业顾问的作用 |
五、外汇和通货膨胀问题 |
六、采购程序的透明度 |
七、项目类型 |
第三章 BOT 投资方式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第一节 BOT 投资方式在我国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招标问题 |
二、价格及回报率问题 |
三、融资成本问题 |
四、风险分担问题 |
五、外商要价问题 |
六、外汇及汇率问题 |
七、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问题 |
八、转让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我国BOT 项目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对BOT 投融资方式的认识尚不十分充分 |
二、现有的法律背景和融资环境与BOT 也有一定距离 |
三、政府对BOT 的管理问题 |
四、BOT 投资方式自身也存在着一定的负效应 |
第四章 我国实施BOT 投资方式存在主要问题的合理对策 |
第一节 选择合适的BOT 项目及项目公司 |
一、选择、确定合适的BOT 项目 |
二、组建合适的项目公司 |
第二节 认真对BOT 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 |
一、开发BOT 项目的必要性研究 |
二、BOT 项目市场可行性研究 |
三、BOT 项目财务可行性研究 |
第三节 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和加强风险管理 |
一、降低融资成本 |
二、加强风险管理 |
第四节 建立、健全BOT 投资方式的法律、法规 |
一、BOT 投资方式的法律特征 |
二、借鉴国际立法经验,完善我国BOT 立法 |
第五节 提高对BOT 投资方式的认识及加快对专业人才的培养.. |
一、迅速提高对BOT 投融资方式本质及全部内容的认识 |
二、要加紧培养我国实施BOT 项目所需的专门人才 |
第五章 进一步发挥BOT 投资方式在我国项目融资中的作用 |
第一节 拓展BOT 融资渠道和应用领域 |
一、民间资本参与BOT 项目的可行性 |
二、民间资本进入基建领域的方式 |
第二节 BOT 投资方式在我国西部大开中的应用与创新 |
一、国内区域间基础设施融资从竞争走向合作 |
二、西部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区域BOT 合作的思路探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BOT方式及其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综述 |
1.4 本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之处 |
第2章 BOT投融资方式的基本理论 |
2.1 BOT方式的含义与特征 |
2.2 BOT投资方式的合同体系及其法律关系 |
2.3 BOT方式的运作程序 |
2.4 BOT方式的特许权协议 |
2.4.1 特许权协议的种类 |
2.4.2 正式特许权协议的特征 |
2.4.3 正式特许权协议的性质 |
2.4.4 特许权协议的效力 |
2.5 BOT方式的风险分析 |
2.6 BOT方式的政府保证 |
2.6.1 BOT方式政府保证的含义与性质 |
2.6.2 BOT方式政府保证的必要性 |
2.6.3 我国BOT方式政府保证的主要内容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BOT投融资方式在中国的运用 |
3.1 BOT方式在中国运用的背景 |
3.2 BOT方式在中国运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
3.2.1 BOT方式的作用 |
3.2.2 我国运用BOT方式的必要性 |
3.2.3 我国运用BOT方式的可行性 |
3.3 BOT方式与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实现 |
3.3.1 西部大开发与BOT方式的运用 |
3.3.2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BOT方式的运用 |
3.4 BOT方式在我国运用的障碍分析及对策 |
3.5 BOT项目案例研究 |
3.5.1 英法海底隧道工程BOT项目之案例分析 |
3.5.2 广西来宾B电厂BOT项目之案例分析 |
3.5.3 BOT项目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启示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BOT方式在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 |
4.1 BOT方式在我国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
4.1.1 BOT方式在我国的法律规定 |
4.1.2 我国目前BOT方式立法存在的问题 |
4.2 借鉴BOT国际立法经验与我国立法模式的选择 |
4.2.1 联合国《私人融资基础设施项目法律指南》 |
4.2.2 其他国家BOT方式的立法情况 |
4.2.3 我国对BOT方式立法模式的选择 |
4.3 我国BOT方式立法的框架 |
4.3.1 我国BOT方式立法的基本原则 |
4.3.2 BOT方式立法的总则规定 |
4.3.3 BOT方式立法的程序性规定 |
4.3.4 BOT方式立法的实体性规定 |
4.4 BOT方式立法的相关配套法规的完善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西部大开发中的国际项目融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西部大开发基础建设概况 |
二、西部开发中外资的引进和作用 |
三、BOT投资在西部基建中的运用方式和问题 |
(一) BOT投资需要考虑的问题: |
1.隐含机会成本的问题 |
2.税收流失的问题 |
3.掠夺性经营开发的问题 |
4.技术设备落后的问题 |
5.风险承担的问题 |
6.价格水平监控的问题 |
7.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 |
8.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 |
(二) BOT的其他形式 |
三、结 语 |
四、BOT投资与西部大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论BOT投资方式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J]. 李遥,徐晨露. 时代金融, 2012(14)
- [2]内蒙古地区项目融资问题研究[D]. 岑雪婷.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5)
- [3]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与BOT投资方式利用[A]. 李美霞. 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 2009(总第20辑)
- [4]刍议我国BOT模式法律问题 ——兼西部地区BOT模式的法律出路探讨[D]. 草珺. 兰州大学, 2008(12)
- [5]我国西部大开发与BOT法制的完善[J]. 李心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7(03)
- [6]民营BOT在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运用及对策[J]. 任英欣,项贤国. 西藏发展论坛, 2006(05)
- [7]西部大开发中引入BOT投资方式的社会环境探析[J]. 刘雁翎.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3)
- [8]关于我国引进BOT投资方式在项目融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 丁勇. 西南财经大学, 2005(04)
- [9]BOT方式及其立法研究[D]. 高洪.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5(01)
- [10]西部大开发中的国际项目融资问题[J]. 邱建峰. 财经科学,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