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机械通气21例(论文文献综述)
丁培成,莫绪明,彭卫,陈凤,束亚琴,张玉喜,武开宏,戚继荣,孙剑,邹靓,寸跃爽,王智琪[1](2021)在《体外膜氧合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危急重症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体外膜氧合(ECMO)技术在本中心先天性心脏病(CHD)儿童围术期应用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总结经验为降低ECMO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41例接受ECMO的CHD围术期患儿的临床资料。本组除1例患儿外均在心肺转流下完成手术,ECMO均采用经胸插管静脉-动脉ECMO(V-A ECMO)模式。结果男26例,女15例。手术年龄46.68(22.94,171.70)d;体重4.10 (3.40,6.00)kg。ECMO时间5.15(4.28,6.25)d。成功撤离ECMO 24例(58.5%),治愈出院17例(41.5%)。ECMO期间并发症包括感染22例(53.7%)、急性肾功能不全21例(51.2%)、呼吸功能不全需要机械通气>7 d 14例(34.1%)等。未撤机组术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着高于撤机组(P=0.014);未撤机组术前冠状动脉畸形、肺部疾病的发生率略高于撤机组,无显着性差异(P=0.064、0.141)。死亡组染色体异常、术后残余畸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存活组(P=0.017、0.038、0.022);死亡组术前心肺复苏、术后心律失常、术后肺炎的发生率略高于存活组(P=0.134、0.061、0.078),无显着性差异。结论 ECMO已经成为CHD儿童围术期心肺支持的重要手段。在把握好安装指征的同时,ECMO期间的精细管理,努力降低相关的并发症,是进一步提高撤机率及存活率的关键。
黄丽丽[2](2021)在《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收治的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生后诊断日龄、伴发畸形、食管闭锁分型、食管盲端间距、术前肺部感染、术前通气方式、手术时日龄、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方式、术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术后镇静镇痛、术后白蛋白、术后是否输血、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症、术后吻合口并发症、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等,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筛选出影响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结果: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外科由同一术者施行一期手术治疗的先天性食管闭锁共91例,手术方式均为胸腔镜手术,排除延期一期手术15例,术后放弃治疗4例,术后死亡1例,71例患儿被纳入研究。其中男43例,女28例。平均胎龄38.06±1.94周,早产13例。平均出生体重2.70±0.49kg。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94.85±57.04h。经统计得出术后镇静镇痛、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症、食管盲端间距是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能解释所有因素的49.2%。结论:术后镇静镇痛、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症、食管盲端间距是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
王官玺[3](2021)在《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危重先天性心脏病(Critical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CHD)出生后早期就可能呈现危重状态,如不及时干预,自然病死率极高。随着先心病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低龄、低体重先心病的救治已成为当前心脏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此外,随着胎儿超声心动图等产前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分娩前即可明确诊断。然而,目前我国不同医疗单位对围产期心脏畸形的诊治水平存在差异,产科医生和新生儿科医生对先心病,尤其是复杂先心病的认识相对不足。因此,为患者家属提供明确的咨询和指导,开展适当有效的围产期转运机制和多学科临床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团队结合阜外医院自身特点,联合多家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多学科,创建危重胎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平台”,包括“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两种模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治疗结果。本研究通过总结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120例新生儿救治经验,探索建设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危重先心病患儿救治体系,在最佳时间提供最优治疗,切实提高我国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诊治水平。方法和结果该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阜外医院以小儿心脏外科为主体,联合多家医院妇产科、新生儿科、超声科等开展多中心多学科“产前诊断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共同救治CCHD的经验,即宫内诊断、产前咨询、围产期管理、出生后急诊转诊及外科干预后有效长期随访等。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共47例CCHD在胎儿期诊断并在新生儿期获得有效救治,院内“零”死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论文第二部分,即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2019年0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通过“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模式”收治的CCHD新生儿病例资料,总结两种新生儿救治方式的患儿特点及外科治疗结果,明确“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优势,可节省出生后诊断及住院等待时间,并及时进行外科干预,降低死亡风险。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患儿经过及时的外科干预,也可取得不错的治疗结果。产前产后一体化救治是当前中国胎儿新生儿先心病领域的热门内容。第三部分综述分析当前胎儿超声心动图对CHD的影响,宫内介入治疗,新生儿期外科治疗,并探索未来中国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发展方向。可以明确的是随着未来中国产前诊断技术的普及,打造高水平“产前产后一体化诊治平台”,提升不同区域诊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是进一步提升未来我国先心病救治能力的重点任务。结论“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和“产后诊断并绿色通道快速住院”两种模式的“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平台对于救治危重先心病患儿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前者更有提高救治率的优势,可以在全国进一步推广,整体提升我国危重先心病的治疗水平。
热则耶·阿布来提[4](2021)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婴儿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死亡率偏高,其外科治疗是临床上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07例婴儿CHD进行外科手术的病历资料,共享治疗经验,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的婴儿CHD作为研究对象。总共307例,其中男性135例,女性172例。总共死亡18例,治愈率94.14%。平均月龄8个月,平均体重7.5Kg。简单CHD240例,复杂CHD67例。简单CHD手术月龄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首诊断为VSD,且体外循环手术居多。复杂CHD手术月龄呈”U”字形分布。307例婴儿CHD中,227例在体外循环(CPB)下进行,占总手术量的73.9%。80例非体外循环手术,其中4例死亡。CPB术后死亡14例,存活213例,存活的复杂和简单CHD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住ICU时间、术后用呼吸机时间、转机时间、阻断主动脉时间、术中辅助循环时间、术中最低体温为复杂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存活的CPB术后的病例在术后住ICU时间≥14天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分析显示,体重每增加1Kg,术中最低体温每上升1℃,术中辅助循环时间每增加1min,术后住ICU的时间超过两周的概率分别是原来的0.626倍,0.755倍和1.042倍。CPB术后死亡和存活病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可知,死亡患儿月龄、体重、手术时间、转机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辅助循环时间,术中最低体温,术中输血量为婴儿CHD在CPB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婴儿CHD手术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复杂CHD手术趋于低龄化,简单CHD也需早期进行手术。根据病种选择相应的术式,首选微创手术,让手术损伤最小化。为降低婴儿CHD死亡率和并发症,目前改善CPB管理和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改善术后重症监护治疗是最重要的任务。
李康明[5](2020)在《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总结体重5 kg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治疗的近期结果;研究分析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体重低于5kg的先心病患儿手术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体重低于5kg的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556例患儿相关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分析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心脏畸形类型、术前血管活性药物史、术前机械通气史、术前ICU住院史、手术方式(根治、姑息)、手术类型(平诊、急诊/亚急诊)、RACHS-1(先心病手术风险评估)分级、CPB(体外循环)时间、ACC(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556例患儿中,503例(90.48%)成功实施手术并存活出院,53例患儿在术中或术后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率为9.53%。存活组患儿平均年龄3.44±1.97月,体重4.20±0.57kg,CPB时间109.17±48.26分钟,ACC时间50.32±25.57分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89.02±100.19分钟,术后ICU住院时间146.49±144.14分钟;死亡组患儿平均年龄2.15±1.67月,平均体重3.81±0.71kg,CPB时间244.94±117.46分钟,ACC时间96.17±50.03分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7.03±104.48分钟,术后ICU住院时间73.58±199.95分钟,术后死亡时间2.23±6.79天。复杂先心病患儿死亡42例(17.14%),简单先心病患儿死亡11例(3.54%);RACHS-1≤2的患儿死亡18例(4.96%),RACHS-1≥3的患儿死亡35例(18.13%)。急诊/亚急诊手术共209例,死亡41例(19.62%),共126例患儿因诊断及治疗的延误而处于危重状态,行急诊/亚急诊手术治疗,其中14例患儿死亡。术后最主要并发症为低心排综合征(25.18%)。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机械通气史、姑息手术、RACHS-1分级≥3、CPB时间、术后合并低心排综合征为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手术死亡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对患儿术后恢复而言,行急诊/亚急诊手术治疗的简单先心患儿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与术后ICU住院时间均高于平诊手术(P<0.05),而行急诊/亚急诊手术治疗的复杂先心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ICU住院时间及术后死亡率均高于平诊手术(P<0.05)。年龄≤1月的简单先心患儿术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年龄>1月的简单先心患儿高(P<0.05),而复杂先心患儿各年龄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5kg以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手术总体死亡率便高,需进一步加强围术期治疗,提高体外循环、麻醉、手术等相关技术水平。2.5kg以下低体重先心病患儿手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术前机械通气史、姑息手术、RACHS-1分级≥3、CPB时间、术后合并低心排综合征。3.应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对有手术指征的先心病患儿主张尽早手术,以避免部分患儿因治疗的延误而处于危重状态,减少急诊/亚急诊手术的发生率。
樊歌[6](2020)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正性肌力药物在预防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停药时机背景对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常采用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术。临床常规通过静脉泵注多巴胺和米力农预防CHD术后LCOS。然而,临床上并没有一个公认的预防性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停药指南,往往由临床医生凭经验停药或逐渐减量停药。目的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PRAM)研究简单CHD开胸直视手术后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比较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和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对简单CHD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进一步确定正性肌力药物的最佳用药时间。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3月5日至2019年8月25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超声心动图确诊为简单CHD的患儿84例。所有病例均在超快通道麻醉、体外循环(CPB)下进行,术后行食管超声检查确定手术成功,转入心脏重症监护室(CICU)。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四组:1.5h组,3h组,6h组(分别对应返回CICU后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时间为90min、3h、6h)和对照组(对应返回CICU后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24h)。应用PRAM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连续观察24小时。记录分析四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进入CICU后1h,3h,6h,9h,12h,18h和24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动脉和静脉血气分析结果、术后1天超声心动图结果、LCOS的临床表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1.5h组、3h组、6h组和对照组各21例,四组患儿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5h组、3h组、6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24小时的血气分析结果(SvO2、pH、Lac和BE-B)、术后1天的超声心动图结果(EF,FS,LVD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5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HR、RPP存在交互作用(P<0.05),6h组与对照组患儿的RPP、CCE、HR、DBP、MAP存在交互作用(P<0.05)。与停药前相比,停用正性肌力药物1h后,3h组的SBP较前升高,SVRI较前降低(均P<0.05);6h组停药后DBP较前降低,HR减慢,RPP下降(均P<0.05)。结论简单CHD术后超快通道麻醉患儿术后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安全可行。早期停用正性肌力药物可减轻心肌氧耗;预防性使用正性肌力药物最佳时间不宜超过6小时。第二部分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背景先天性心脏病(CHD)简称先心病,是胎儿期心脏及大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也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临床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矫正心内畸形。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LCOS),有文献报道复杂CHD术后LCOS发生率高达25%。CHD术后发生LCOS的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死亡风险大大增加。临床医生通过病人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器官灌注情况来判断血流动力学情况往往不够准确。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评估CHD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将有助于临床医生更好的实施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药物治疗,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探究复杂CHD术后早期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液体治疗和药物治疗依据。目的应用PRAM监测技术观察复杂CHD患儿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为术后液体管理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复杂CHD并顺利实施外科手术的患儿46例进行观察性研究。所有患儿术后返回CICU后均采用Mostcare监护仪(核心技术为PRAM)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记录进入CICU即刻(Oh)、4h、8h、12h、16h、20h、24h、36h和48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复杂CHD术后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关系。结果46例复杂CHD中8例(17%)患儿出现LCOS,其中5例(11%)仅表现为CI≤2 L/(min·m2),3例(6%)患儿出现少尿、肢端湿冷等LCOS临床表现。在患儿入室后早期CI明显下降,在入室后4h达最低水平,随后呈上升趋势,在12h时达到高值。CI在4h时显着低于Oh(P<0.05)和16h(P<0.05)。患儿DBP在入CICU后4h时低于入室即刻(Oh)(P<0.05)、8h和12h;在24h、36h、和48h时DBP低于Oh(均P<0.05)。dp/dtmax在入室后先呈下降趋势,在4h时达最低点,后呈上升趋势,在20h、36h、48h时显着高于4h(P<0.05)。CCE在入室后整体呈上升趋势。CCE在Oh时显着低于20h、24h、36h和48h时(均P<0.05)。PPV在入室后整体呈下降趋势,在36h时显着低于Oh(P<0.05)。SVRI在Oh到48h之间呈下降趋势,在入室后Oh时显着高于12h、20h、24h(均P<0.05)。CI与DBP、PPV呈正相关,与HR呈负相关。CCE与dp/dtmax呈正相关,与DBP呈负相关。结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4小时dp/dtmax、CI最低,术后24小时内PPV高于参考值,提示术后早期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及容量管理是必要的。
孙莉萍[7](2020)在《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超声评估与小儿肺弹性的超声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不张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先心患儿)围术期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之一。尽管轻度的肺不张对患儿预后无明显的影响,但严重的肺不张不仅会影响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而且还可能延长患儿术后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在心脏外科监护室的停留时间,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此外,还会明显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肺不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先心患儿围术期的肺不张非常重要。然而,除胸部影像学检查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动态评估肺不张及肺弹性的手段,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肺部超声技术的发展为床旁评估肺不张和肺弹性提供了可能。第一部分目的探讨先心患儿围术期应用PEEP递增法肺复张(Incremental positive end-expiratory recruitment maneuver,i PEEPRM)的超声评价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儿36例,年龄3月~5岁。分别于手术前后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先逐步递增(0-5-10-15cm H2O),再以相同速度逐步递减。分析PEEP递增法肺复张前后的肺不张面积、肺超声评分、动脉血氧分压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结果先心手术前后分别有92%(33/36)和71%(24/34)的患儿成功实施了PEEP递增法肺复张。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后,肺不张的发生率分别由术前76%减少至15%,术后92%减少至38%,均p<0.01。先心手术前,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明显减少了肺不张面积,由32.5(0-128.1)mm2减少至0(0-0)mm2;同时降低了肺超声评分:由8(3-12)降至2(0-4)。氧分压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在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后得到明显改善,分别由243(129-275)mm Hg升高至278(207-323)mm Hg,0.6(0.4-0.7)ml.cm H2O.kg-1升高至0.8(0.6-1.0)ml.cm H2O.kg-1。先心手术后,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明显减少了肺不张面积,由45.7(13.1-115.8)mm2减少至0(0-34.7)mm2;同时降低了肺超声评分:由9(6-12)降至3(0-5)。氧分压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在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后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EEP递增法肺复张可有效减少先心患儿肺不张的发生率,改善了肺通气、氧合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第二部分目的探讨肺超声剪切波弹性(lung shear wave elasticity,LUSWE)成像技术用于评估小儿围术期肺组织弹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06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儿32例,年龄4月~11岁,ASA分级为I-III级,性别不限。经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后按病种将患儿分为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入选患儿机械通气5min后,行肺部B型超声扫描并测量胸膜线下方各区域肺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结果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右上肺和上肺SWV均大于非先心患儿(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先心患儿各区域肺SWV自身比较后发现下肺SWV大于上肺,左下肺SWV大于左上肺(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先心患儿各区域肺SWV自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USWE能够快速、实时和灵敏地测量各区域肺组织弹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危重病患儿围术期肺部并发症。
刘家鹏[8](2020)在《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中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与晶体液对患儿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lveolar-arterial oxygen difference,A-a DO2)的影响,探讨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的输液方案对患儿的肺保护作用;应用家兔建立CPB动物模型,观察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液对家兔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通过HMGB1/TLR4/NFкB信号通路的表达研究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对CPB肺损伤的保护机制,进一步观察白蛋白使用与炎性因子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小儿外科接受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所有患儿按照术中液体使用方案的不同分为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输注组(观察组)和晶体液输注组(对照组)两组,采集记录患儿一般资料;记录围术期相关数据;采集患儿围术期血气检查数据;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建立家兔CPB动物模型,家兔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CPB管路组)和对照组(晶体液预充CPB管路组),每组5只家兔。采集家兔血样及肺组织,测定血中炎性因子TNF-α、IL-1、IL-6、IL-10,观察肺组织病理切片及测量肺湿重/干重比。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了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组和晶体液预充组肺组织中HMGB 1和TLR4 m RNA的相对表达,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了肺组织中IL-1β、IL-6、IL-10和TNF-αm RNA的相对表达。结果:机械通气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15.1±1.6 vs 20.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液量较对照组低(219.2±78.8 vs 361.8±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红细胞使用量较对照组低(0.7±0.2 vs1.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T2时间点观察组A-a DO2较对照组低(83.6±42.3 vs 121.9±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间点观察组A-a DO2较对照组低(75.3±27.9 vs 103.1±30.3),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肺损伤相关病理结果提示两组家兔的肺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但与晶体液预充组家兔相比,白蛋白预充组家兔的肺组织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相对较轻。血清IL-1、IL-6、IL-10及TNF水平比较两组家兔的血清IL-1、IL-6、IL-10及TNF水平随着CPB的进行,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家兔在T3时间点的血清IL-1、IL-6、IL-10及TNF水平均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提示与晶体液预充组相比,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组家兔肺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m RNA表达明显降低,而IL-1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肺组织HMGB 1和TLR4 m 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家兔肺组织p-NF-κB和NF-κB的表达,实验发现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组家兔肺组织中NF-κB的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小儿心内直视术中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能明显改善A-a DO2值,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术中红细胞的应用。应用5%白蛋白注射液作为CPB预充液,可以降低CPB期间血浆IL-1、IL-6和IL-10水平,减轻肺间质水肿及炎性反应程度,起到一定的肺保护作用。5%白蛋白注射液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发挥对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桂娟[9](2019)在《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和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疾病,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神经发育与社会心理障碍是先心病重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至今心脏学家和儿科学家对于先心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的早期预测指标,尚未达成定论和共识。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应用于新生儿危重症病例脑损伤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先心病新生儿及小婴儿围术期大脑皮层活动状况及中长期神经发育的预后,探索围术期脑损伤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评估围术期振幅整合脑电图各指标对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NICU住院的确诊CHD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小婴儿(≤月龄),采集围术期及术中管理的特征和变量,持续监测手术前后的aEEG,探究其影响因素。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测试心脏手术后的婴儿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回顾性分析MDI、PDI的影响因素。前瞻性采集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规律随访并获取18个月龄时的MDI、PDI,比较围术期aEGG与18月龄MDI、PD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病例295例。167例完成术前aEEG监测,显示约19.17%(32/167)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34.73%(58/167)的病例SWC不成熟,1.8%(3/167)缺乏SWC,5例(2.99%)患儿术前aEEG显示有惊厥活动,其中4例(2.39%)为频繁惊厥活动。出生胎龄越大,背景模式正常的可能性越高(OR=0.220,95%CI:0.072-0.675),围生期有轻度窒息史病例的SWC异常的可能性更高(OR:6.595,95%CI:2.290-18.996),出生胎龄大于39周的病例SWC异常的可能性更低(OR:0.461,95%CI:0.214-0.992)。5例患儿有惊厥活动,均为发绀型先心病。226例完成术后aEEG监测,约5.75%(13/226)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0.88%(2/226)显示为重度异常,27.43%(62/226)的病例SWC不成熟,3.54%(8/226)缺乏SWC,4.4%(10/226)的患儿术后aEEG显示有惊厥发作。5分钟Apgar评分高于9分者是术后背景模式异常的可能性较低(OR:0.172,95CI:0.030-0.969)。出生有轻度窒息(OR:14.647,95%CI:2.590-82.822)、存在延迟关胸(OR:5.197,95%CI:1.659-16.285)、术后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中度异常(OR:5.145,95%CI:1.044-25.348)是术后SWC异常的危险因素;出生胎龄大于39周者(OR:0.153,95%CI:0.044-0.538)术后SWC异常可能性更低。103例完成了手术前后aEEG比较,术后存在败血症者SWC变差的可能性更大。共116例 CHD 儿童接受 BSID 评估,MDI(95.38±22.98)和 PDI(87.84±22.57)均显着低于止常人群的均值(100)(p<0.05)。MDI和PDI呈正相关关系。仅PDI是MDI 的影响因素,PDI 越高,MDI 越高(β:0.835,95%CI:0.429-1.241)。MDI、住院天数、体外循环和行为问题是PDI的影响因素。MDI越大,PDI越高(β:0.497,95%CI:0.342-0.652),体外循环手术病例,PDI 较高(β:11.956,95%CI:0.845-23.068);住院天数越长,PDI 越低(β:-0.577,95%CI:-0.874~-0.279);相对无行为问题,有轻微行为问题时PDI较低(β:-10.605,95%CI:-18.546~-2.664)。共有93例患儿完成研究。该组病例18月龄时BSID检测显示MDI平均值为 96.483±21.997,PDI 平均值为 87.763±21.584。MDI 与正常人 MDI(均值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2,P=0.127),PDI低于正常人PDI(均值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7,P<0.001)。其中,A组有45例患儿,在手术前后均接受了 aEEG检查。术后SWC缺失婴儿的MDI(70.00±34.641)低于术后SWC未成熟婴儿的MDI(100.65±19.572)(P=0.09)。术前背景轻度异常的婴儿,其PDI(68.43±19.217)明显低于术前背景模式正常的婴儿(92.97±21.005)(P=0.0064)。术前aEEG显示未成熟SWC的婴儿的PDI(85.08±21.431)明显低于术前正常SWC的婴儿(105.14±21.162)(P=0.037)。术前背景模式和SWC可能可以预测婴儿的长期运动功能。结论:1.围术期aEEG显示大多数婴儿皮层活动正常,SWC相比背景模式和惊厥活动,反映脑损伤更为敏感。出生胎龄和出生缺氧病史是心脏手术前aEEG的影响因素。除了出生胎龄、出生缺氧史,延迟关胸、术后败血症及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是术后aEEG异常的危险因素。围术期极少数病例有惊厥活动,均为复杂型先心,预后不佳。出生胎龄较大、术后存在败血症者术后aEEG较术前更不易改善。2.CHD儿童12月龄时智力发育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水平正相关。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例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轻;住院天数长,存在轻微行为问题,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明显。3.围术期aEEG异常与18月龄智力和精神运动发育障碍相关。围术期aEEG尤其是背景模式和SWC可能是CHD婴儿中长期神经发育预后的有效预测手段。
陈伟丹[10](2019)在《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评价我院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的总体效果及死亡危险因素。(2)总结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患者行改良Fontan术的效果。(3)总结合并手术死亡危险因素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内脏异位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66例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男48例,女18例,年龄5天~18岁,中位年龄13.8个月,体重2.8~51.8kg,中位体重8.4kg。右房异构53例,左房异构13例;行Fontan手术26例次,双向Glenn术23例次,双侧双向Glenn术19例次,中央分流术7例次,瓣膜置换术8例次,肺动脉环缩术8例次。(2)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共26例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脏畸形在我院行改良Fontan术。对于合并心尖一腔静脉并置患者,通过术中充分游离,仔细评估人工管道走形路径,避免管道受压和肺静脉梗阻。男16例,女10例,年龄27个月~13.5岁,中位年龄53.4个月,体重10~27kg,中位体重14.2kg。右房异构20例,左房异构6例。(3)2008年9月至2017年12月,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35例,首次手术年龄5天~10岁,中位年龄1岁,体重3.3~19.2 kg,中位体重8.2kg,心上型31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2例。结果:(1)住院死亡13例,随访9个月~10年,共29例完成改良Fontan术,死亡5例,近中期死亡率达27.3%(18/66)。(2)对于11例合并心尖—腔静脉并置患者,根据术中探查结果,选择心外管道与同侧肺动脉端侧吻合的8例,与对侧肺动脉端侧吻合的3例。住院死亡1例,随访9个月~9年,死亡1例,近中期死亡率7.6%(2/26)。(3)早期死亡9例(25.7%,9/35),死亡原因均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存活26例,患儿随访14个月~130个月,16例完成改良Fontan术,2例死亡,近中期死亡率31.4%(11/35),余24例患儿一般情况好,未发现残余肺静脉梗阻,Fontan完成率37.1%(13/35)。结论:(1)右心旁路手术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肺静脉梗阻是手术死亡危险因素;(2)单心室矫治是治疗内脏异位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的主要手术方式,完成改良Fontan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通过术中合理选择管道路径,改良Fontan术治疗单心室合并心尖—腔静脉并置术后早、中期效果良好。(3)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常合并右房异构,心内畸形复杂,手术治疗仍具有较高死亡率。
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机械通气2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机械通气21例(论文提纲范文)
(1)体外膜氧合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危急重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 |
1.2 ECMO应用 |
1.2.1 ECMO指征 |
1.2.2 ECMO安装 |
1.2.3 ECMO期间管理 |
1.3 数据分析 |
2 结 果 |
2.1 CPB与ECMO治疗情况 |
2.2 ECMO结果分析 |
2.3 并发症和死亡分析 |
3 讨 论 |
3.1 ECMO应用指征把握 |
3.2 ECMO的并发症 |
3.3 适宜的辅助时间 |
4 结 论 |
(2)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先天性食管闭锁诊断标准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方法 |
2.2.1 围术期管理 |
2.2.2 机械通气 |
2.2.3 呼吸机撤离 |
2.3 观察指标 |
2.4 相关定义 |
2.4.1 食管盲端间距 |
2.4.2 先天性心脏病 |
2.4.3 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症 |
2.4.4 吻合口狭窄 |
2.4.5 吻合口漏 |
2.5 统计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影响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因素分析 |
3.2.1 单因素分析 |
3.2.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术后镇静镇痛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 |
4.2 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合并症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 |
4.3 食管盲端间距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第6章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食管闭锁的术前诊治、术后管理 |
参考文献 |
(3)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研究部分一: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的建立 |
背景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研究部分二: 两种新生儿危重先心病救治方式的对比研究 |
背景 |
资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部分: 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进展:从胎儿到新生儿 |
1.精细产前诊断降低危重先心病出生率,提高治疗效果良好先心病出生率 |
2.产前诊断促进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 |
3.新生儿先心病外科的治疗水平的提高 |
4.宫内介入治疗 |
4.1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伴有进展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
4.2 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伴有进展的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
4.3 房间隔完整或限制型房间隔缺损的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 |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简历 |
致谢 |
(4)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病种及类型 |
3 手术及类型 |
4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术后并发症 |
2 术后滞留ICU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 |
3 术后死亡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期外科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
1 外科治疗进展 |
2 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5)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资料 |
2.2 手术死亡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
2.3 手术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
2.4 不同手术类型对患儿术后恢复的影响 |
2.5 不同年龄组对手术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
3 讨论 |
4 局限与不足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6)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正性肌力药物在预防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停药时机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不足与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应用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研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及其相关性分析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不足与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超声评估与小儿肺弹性的超声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 |
绪论 |
第一部分 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效果的超声评估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药品与器材 |
2.3 麻醉方法 |
2.4 肺超声检查 |
2.5 肺超声评分 |
2.6 观察指标 |
2.7 PEEP递增法肺复张方案 |
2.8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PEEP递增法肺复张实施情况 |
3.3 肺不张发生率、肺不张面积和肺超声评分 |
3.4 肺超声评分和CDyn/kg |
3.5 PaO_2和PaCO_2 |
4.讨论 |
5.结论 |
第二部分 围术期小儿肺超声弹性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
1.引言 |
2.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药品与器材 |
2.3 麻醉方法 |
2.4 术中监测 |
2.5 肺超声检查 |
2.6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
3.2 患儿肺组织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比较结果 |
3.3 患儿各区域肺组织SWV自身比较 |
4.讨论 |
5.结论 |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
1.主要小结 |
2.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麻醉期肺不张相关性研究进展 |
1.先心患儿围麻醉期肺不张的原因分析 |
1.1 婴幼儿呼吸系统特点 |
1.2 先心疾病自身病理生理改变 |
1.3 手术因素 |
1.4 麻醉因素 |
2.肺不张的机制 |
2.1 压缩性肺不张 |
2.2 吸收性肺不张 |
2.3 “叹气”功能的消失 |
2.4 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 |
3.肺不张的后果 |
3.1 顺应性下降 |
3.2 氧和受损 |
3.3 肺损伤 |
3.4 肺血管阻力 |
4.先心患儿肺不张的预防和处理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8)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对象 |
1.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1.2 结果 |
1.2.1 基本信息 |
1.2.2 两组术中输液量比较 |
1.2.3 两组患儿围术期血气分析相关指标的比较 |
1.3 讨论 |
1.3.1 关于基本资料的讨论 |
1.3.2 关于两组患儿术中相关容量数据比较的讨论 |
1.3.3 两组患儿围术期血气分析主要数据分析 |
1.3.4 两组患儿ICU留驻时间与总住院分析 |
1.3.5 本观察的不足之处 |
1.4 小结 |
二、家兔CPB模型下肺损伤的系统性炎性因子表达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家兔CPB模型的建立 |
2.1.3 样本采集方法 |
2.1.4 炎症细胞因子检测ELISA |
2.1.5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家兔肺组织病理切片检测结果 |
2.2.2 家兔血清相关炎性因子检测 |
2.3 讨论 |
2.3.1 实验动物的选择 |
2.3.2 肺组织发育特点与肺损伤的关系 |
2.3.3 炎性因子与组织损伤的关系 |
2.3.4 研究的不足之处 |
2.4 小结 |
三、家兔CPB肺损伤模型下HMGB1/TLR4/NFкB信号通路的表达 |
3.1 实验对象和方法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实验方法 |
3.1.3 Western Blot方法 |
3.1.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1.5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5%白蛋白注射液预充减轻家兔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表达 |
3.2.2 5%白蛋白注射液对CPB肺损伤的保护是通过抑制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3.3 讨论 |
3.3.1 IL-1β、IL-6、IL-10和TNF-αm RNA的相对表达 |
3.3.2 HMGB1/TLR4/NF-κB信号通路与肺损伤过程 |
3.3.3 不足之处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CPB期间输血相关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的皮层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脑损伤 |
1.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作用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设备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临床资料采集 |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
3.5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临床特征分析 |
4.2 手术前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4.3 手术后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4.4 手术前后aEEG变化及影响因素 |
4.5 围术期头颅CT/MR的结果 |
第五章 讨论 |
5.1 常用脑功能的监测方法 |
5.2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NICU的应用 |
5.3 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的皮层活动及影响因素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神经发育预后的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 |
1.2 神经发育评估与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应用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设备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临床资料采集 |
3.2 体格发育评估 |
3.3 神经发育评估 |
3.4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结果 |
4.1 病例特征分析 |
4.2 BSID评估结果 |
4.3 MDI和PDI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五章 讨论 |
5.1 常用的神经功能的评估量表 |
5.2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优势和应用 |
5.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 |
5.4 先心病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影响因素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皮层电活动与中长期神经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发育随访 |
1.2 缺乏早期预测指标导致随访困难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研究对象 |
2.1 研究对象 |
2.2 仪器设备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临床资料采集 |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
3.5 随访和神经发育评估 |
3.6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4.1 临床特征分析 |
4.2 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 |
4.3 18月龄时BSID评估结果 |
4.4 围术期aEEG与18月龄MDI与PDI关联性分析 |
4.5 手术前后aEEG变化与18月龄MDI与PDI的关联性分析 |
4.6 头颅超声与18月龄MDI与PDI |
第五章 讨论 |
5.1 大脑的发育与高危儿神经发育评估 |
5.2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脑功能与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 |
5.3 国外现行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预后的评估与干预指南 |
5.4 国内外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随访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10)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外科治疗疗效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改良Fontan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和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内脏异位综合征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Fontan生理和衰败 |
参考文献 |
成果 |
致谢 |
四、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机械通气2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体外膜氧合在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危急重症中的应用[J]. 丁培成,莫绪明,彭卫,陈凤,束亚琴,张玉喜,武开宏,戚继荣,孙剑,邹靓,寸跃爽,王智琪.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1(04)
- [2]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的影响因素分析[D]. 黄丽丽. 南昌大学, 2021(01)
- [3]建立多中心多学科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 ——提高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治疗效果的研究[D]. 王官玺.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4]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D]. 热则耶·阿布来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5]5kg以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手术危险因素分析[D]. 李康明.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6]直接脉搏轮廓记录分析法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樊歌.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7]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超声评估与小儿肺弹性的超声评价[D]. 孙莉萍.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8]5%白蛋白注射液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肺保护作用研究[D]. 刘家鹏.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9]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D]. 桂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19
- [10]内脏异位综合征合并复杂心脏畸形的外科治疗[D]. 陈伟丹.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