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提前实现大江截流(论文文献综述)
曹毅[1](2014)在《弯曲分汊河道航电枢纽布置及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依托澧水青山枢纽船闸改造工程项目,采用整体水工物理模型、船模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弯曲分汊河道航电枢纽的平面布置,弯曲分汊河道引航道口门区水流特性,改善弯曲分汊河道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措施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澧水青山枢纽航电枢纽布置研究,得出弯曲分汊河道枢纽建筑物宜采用分散布置。对通航建筑物分别布置在左、右两汊两个方案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两种方案的上、下游口门区及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对于复杂地形的弯道口门区通航条件受地形和流量的影响较大,小流量时水深浅通航条件差,随着流量和水深的增大地形对通航条件的影响逐渐减小。原设计左、右汊船闸两个方案的上、下游口门区水流条件都不能满足通航水流条件的规范;对原设计方案进行初步优化后,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仍然无法达到规范要求。结合航电枢纽布置、原设计方案试验及初步优化试验分析,左汊船闸方案优于右汊船闸方案,右汊船闸方案进一步优化困难,而左汊船闸方案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将左汊船闸方案作为推荐方案,针对左汊下游口门区附近河床凸凹不平,沙丘、深槽错落,多串沟的复杂地形,采用整平河床、封堵导流墩缺口、延长隔流堤及局部扩宽航槽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后左汊下游口门区水流条件达到规范要求。因此,弯曲分汊河道船闸布置应分别通过左、右汊的优化比较来确定。通过建立平均水深二维有限元数学模型,经过验证,数学模型与物模吻合较好,可以用于数值计算。通过对口门区水流条件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回流区域长度与横流强度呈负相关,回流区域越长横流强度越弱。数值模拟成果进一步验证整平河床、封堵导流墩缺口并局部扩宽航槽等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小口门区横向流速。
刘世伟[2](2013)在《低闸坝航运枢纽工程施工导截流水力学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施工导截流是水利工程施工,特别是修建闸坝工程所特有的重要工程措施。导流截流工程是水利水电枢纽工程建设中对河道水流进行控制的临时性工程,在水利枢纽工程施工中起关键性作用。对导截流的数值模拟,历来是工程流体力学界十分感兴趣的课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使得导截流的数值模拟得以快速发展。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施工导截流进行研究是今后研究的方向。有限单元法(FVM)是流体力学中常用的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它的优点是具有网格划分灵活,易于处理不规则边界。因此,与其他数值方法相比,有限单元法更适合用于模拟边界条件复杂的导截流。本文详细阐述了有限单元的基本原理和数值模拟的基本过程,并以嘉陵江凤仪场航电枢纽工程为依托,分别对一期二期导流工程和截流工程建立二维水流数值模型,对施工导截流期间的河道流场进行二维数值模拟研究,对导流时泄流能力、通航水流条件、围堰区水流流态及截流时龙口水力要素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与物理模型试验相比较,两者分析结果基本相符。由此,可以认为本文所建立的导截流数学模型及其算法是切实可行的。
张绪进,母德伟,陈贤祎[3](2009)在《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及对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泥沙淤积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根据三峡水库上游几个主要水文站近年来的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水沙变化情况和原因。结果表明:上游主要支流金沙江和嘉陵江的输沙量明显减少,而各类水库的拦截、流域内的水土保持和河道采砂联合作用的结果是造成水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对回水变动区的泥沙淤积将产生直接影响,使泥沙淤积对回水变动区河段航运等所产生的问题将延后显现。
陈贤祎[4](2009)在《新水沙条件下三峡水库重庆河段泥沙淤积与航道整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在此之前对工程可行性进行过全面深入的论证,在论证工作中直接影响可行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历来受到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这个原因,对变动回水区的泥沙淤积进行了大量的模型试验和一、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工作。三峡水库按175m方案正常蓄水后,重庆主城区河段正好处于变动回水区,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水陆联运枢纽、长江上游经济发展的中心,航运地位非常重要,因此变动回水区航道、港区泥沙问题的研究重点是围绕重庆河段进行的。根据已建水库的运行实践和国内多家科研单位进行的重庆河段泥沙模型试验研究成果可知:随着三峡枢纽运行时间的增长,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将成累积性增加,泥沙淤积将会给该河段的港口、航道和沿江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三峡工程2009年的全面建设完成,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的日益临近,以及近期观测上游来水来沙的变化等将对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产生新的影响,重庆河段的泥沙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本课题结合国家十一五科技项目“三峡工程水库泥沙淤积及其影响与对策研究”,进一步对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重庆河段的泥沙淤积问题与航道整治进行研究。本文着眼于利用三峡工程2003年蓄水以来库区泥沙冲淤的原型观测资料,进一步和更完整地进行实体模型和数学模型的验证,提高模型定量预测精度,从而定量预测三峡水库淤积过程、数量和规律,分析泥沙冲淤变化对水库变动回水区防洪、航运和枢纽运行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这对于充分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模拟技术的提高亦具有重要意义。
伏三宝[5](2008)在《三磊坝水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我国的水电工程建设市场广阔,但水电工程建筑行业的大发展,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竞争的日益激烈,也给施工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水电施工的招投标情况非常不乐观,一般中标价都远远低于投标价。同时,国有大中型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大、效益低,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低,企业经营效益差的情况,与国外先进建筑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存在着项目管理模式落后、项目管理人员成本意识差、项目成本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不重视成本过程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如何在低价中标的情况下管理好项目,赢得最大的效益,是当前水电施工企业面临的课题。毫无疑问,应对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持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切实提高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盈利力和市场竞争力,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最具实力的水利水电建设企业。本文以该公司的三磊坝水电站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以施工项目管理理论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本人从事水电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从施工承包商角度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通过选题背景和研究现状的分析,明确了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内容。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理论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对三磊坝水电站工程施工成本管理过程进行了分析,包括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等等。通过分析和研究,总结三磊坝水电站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性措施。希望本文提出的观点和意见能够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以及其他施工企业今后进行科学、有效的项目成本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吴俊[6](2005)在《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导截流施工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导截流施工过程中,结合工程实际,打破工程截流施工从上游截流的常规,在一期施工中从下游截流,同时改变围堰轴线位置,缩短了一期下游围堰长度,创造了嘉陵江航电工程一次截流成功的先例。经方案比较,优化设计一期上游围堰结构形式,节省了高喷防渗墙施工的投入,围堰形成后渗水量相当小,防渗效果理想。优化二期纵向围堰结构设计,改重力式混凝土围堰为钢筋混凝土围堰,且将其与主体建筑物有机结合,在工程完建后可不予拆除,从而成功地解决了围堰爆破拆除对主体建筑物造成破坏的施工难题。通过优化设计,工程在节约工期的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相信以上成功经验能对同类型工程的建设施工提供借鉴。
李燕明[7](2002)在《加强内部管理 促进企业发展——浅谈企业管理的几点经验》文中指出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我国加入 WTO后 ,国际国内市场的瞬息万变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加剧 ,企业的管理被称为“第三生产力”。有人这样认为 ,现代企业的发展“三分靠科技 ,七分靠管理”,一些落后的企业“并非其它落后 ,而只是管理落后”。根据这一思路 ,我们抛砖引玉地将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经验介绍给大家 ,望水电同行们斧正 ,以便我们总结出更加适应水电工程管理方面的经验 ,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 ,共同为中国的水电建设事业而奋斗。
翁蔚祥[8](2001)在《为明天奠基——写在嘉陵江航道渠化开发全面启动之际》文中提出 一、嘉陵江渠化开发的缘起嘉陵江起源于陕西,流经陕、甘、川、渝三省一市,在重庆汇入长江,干流全长739公里,是交通部规划的水运主通道,也是国家战略航道。但由于嘉陵江属于典型的山区河流,滩险流急,航道等级低,不仅航运受到极大的制约,水资源的其它优势长期以来也难以得到发挥。根据省委、省政府发展四川经济的总体规划,四川交通决
二、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提前实现大江截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提前实现大江截流(论文提纲范文)
(1)弯曲分汊河道航电枢纽布置及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弯曲分汊河道水流特性研究现状 |
1.2.2 航电枢纽平面布置研究现状 |
1.2.3 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研究现状 |
1.2.4 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研究现状 |
1.2.5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弯曲分汊河道航电枢纽平面布置研究 |
2.1 流域概况 |
2.1.1 青山枢纽现状 |
2.1.2 河床地形、地质特征 |
2.2 澧水青山航电枢纽布置方式对比 |
2.2.1 集中布置 |
2.2.2 分散布置 |
2.3 影响弯曲分汊河道航电枢纽布置的因素分析 |
2.3.1 地形、地质条件 |
2.3.2 电站的影响 |
2.3.3 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 |
2.3.4 泄洪和施工导流的影响 |
2.3.5 其它影响因素 |
2.4 澧水青山弯曲分汊河道航电枢纽总体布置方案 |
2.4.1 通航建筑物右汊方案(方案一) |
2.4.2 通航建筑物左汊方案(方案二)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物模设计及通航水流条件试验 |
3.1 物模的建立与验证 |
3.1.1 模型设计 |
3.1.2 模型制作 |
3.1.3 模型验证 |
3.2 试验基本参数 |
3.2.1 建设标准 |
3.2.2 水流控制参数 |
3.2.3 试验工况 |
3.3 总体布置方案通航水流条件试验 |
3.3.1 右汊方案通航水流条件 |
3.3.2 左汊方案通航水流条件 |
3.4 总体布置方案比选 |
3.4.1 总体布置方案通航水流条件对比 |
3.4.2 总体布置方案初步优化试验 |
3.5 左汊下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优化试验 |
3.5.1 碍航原因分析 |
3.5.2 方案布置 |
3.5.3 通航水流条件试验 |
3.5.4 船模试验基本结论 |
3.5.5 优化方案对副坝泄流能力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善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4.1 二维水流模型的建立 |
4.1.1 直角坐标下的水流运动基本方程 |
4.1.2 河道水流平面二维方程 |
4.1.3 边界条件 |
4.1.4 基本方程数值离散和求解 |
4.1.5 总体有限元方程的求解 |
4.2 数模设计及验证 |
4.2.1 数模设计 |
4.2.2 网格划分 |
4.2.3 糙率系数的确定 |
4.2.4 数模验证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善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数值模拟结果 |
5.1 数模方案布置 |
5.2 数值模拟结果 |
5.2.1 整平河床方案一数值模拟结果 |
5.2.2 整平河床方案二数值模拟结果 |
5.2.3 整平河床方案三数值模拟结果 |
5.2.4 整平河床方案四数值模拟结果 |
5.3 改善口门区水流条件理论分析 |
5.3.1 口门区回流分析 |
5.3.2 口门区斜流分析 |
5.3.3 口门区回流与斜流的关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
(2)低闸坝航运枢纽工程施工导截流水力学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课题的提出 |
1.3 流场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1.4 数值计算方法概述 |
1.4.1 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
1.4.2 特征线法(Method of Characteristics) |
1.4.3 有限单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 |
1.4.4 有限分析法(Finite Analytic Method) |
1.4.5 有限体积法(Finite Volume Method) |
1.5 施工导截流中的主要问题 |
1.5.1 导流中的主要问题 |
1.5.2 截流中的主要问题 |
1.6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二章 数值模拟的基本过程和有限单元法 |
2.1 数值模拟的基本过程 |
2.1.1 模型域的选择与概化 |
2.1.2 网格设计和模型精度 |
2.1.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2.1.4 模型的验证 |
2.2 有限元法的基本理论 |
2.2.1 加权余量法 |
2.2.2 单元和插值函数 |
第三章 施工导截流的数值模拟 |
3.1 工程概述 |
3.2 物理模型资料 |
3.3 工程河段数值计算的建模 |
3.3.1 模型的概化和假定 |
3.3.2 有限单元网格的基本要求 |
3.3.3 控制方程 |
3.3.4 控制方程的离散 |
3.3.5 控制方程求解过程 |
3.3.6 方程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 |
3.3.7 河床糙率的确定 |
第四章 凤仪场坝址天然河道数值模拟研究 |
4.1 天然河道概况 |
4.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4.3 计算区域及网格划分 |
4.3.1 数值模拟计算范围 |
4.3.2 网格化分及地形模拟 |
4.4 模型验证及糙率值的确定 |
4.4.1 模型验证 |
4.4.2 糙率的确定 |
4.5 天然河道的模拟 |
4.5.1 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 |
4.5.2 沿程水位及比降 |
4.5.3 流速流态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凤仪场航电枢纽一期导流数值模拟研究 |
5.1 工程概况 |
5.1.1 一期围堰施工期 |
5.1.2 一期施工围堰布置 |
5.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5.3 网格化分及地形模拟 |
5.4 一期围堰(枯期)施工导流模拟 |
5.4.1 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 |
5.4.2 沿程水位及泄流能力 |
5.4.3 一期围堰(枯期)通航水流条件 |
5.5 一期围堰(汛期)施工导流模拟 |
5.5.1 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 |
5.5.2 沿程水位及泄流能力 |
5.5.3 一期围堰(汛期)通航水流条件 |
5.5.4 围堰区流速流态观测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凤仪场航电枢纽二期导流数值模拟研究 |
6.1 工程概况 |
6.1.1 二期围堰施工期 |
6.1.2 二期导流建筑物布置简述 |
6.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6.3 网格化分及地形模拟 |
6.4 二期围堰施工导流模拟 |
6.4.1 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 |
6.4.2 沿程水位及泄流能力 |
6.4.3 围堰区流速流态观测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凤仪场航电枢纽截流数值模拟研究 |
7.1 截流布置方案及截流标准 |
7.2 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
7.3 网格化分 |
7.4 截流数值模拟 |
7.4.1 模拟结果与物理模型试验对比 |
7.4.2 计算结果 |
7.5 结果分析 |
7.5.1 龙口附近水位差的分析 |
7.5.2 龙口附近流速的分析 |
7.5.3 龙口流量的分析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3)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及对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泥沙淤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河道概况及水文泥沙特性 |
2 上游来水来沙近期变化 |
3 上游建库拦沙的影响 |
3.1 上游的梯级规划与来沙控制作用[6] |
3.2 嘉陵江流域的拦沙影响 |
3.3 金沙江流域的拦沙影响 |
3.3.1 溪洛渡建库拦沙的影响 |
3.3.2 溪洛渡和向家坝水库联合拦沙的影响 |
4 结论 |
(4)新水沙条件下三峡水库重庆河段泥沙淤积与航道整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1.1 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的重要性 |
1.1.2 变动回水区泥沙淤积问题研究现状 |
1.1.3 存在的问题 |
1.1.4 课题的提出 |
1.2 课题的目标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河床演变分析 |
2.1 河床演变基本原理 |
2.1.1 河床演变分类 |
2.1.2 河床演变重要特点 |
2.1.3 河床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
2.2 河床演变分析方法 |
2.2.1 常用演变分析方法 |
2.2.2 依据实测资料分析法 |
2.3 变动回水区河床演变分析方法 |
2.3.1 分析要点 |
2.3.2 资料的收集与观测 |
2.3.3 分析方法 |
2.4 三峡水库变动回水区 |
2.4.1 范围 |
2.4.2 特点 |
2.5 重庆河段的河床演变分析 |
2.5.1 重庆河段的河道概况 |
2.5.2 河床演变现状分析 |
2.5.3 河床演变趋势分析 |
第三章 试验设计 |
3.1 模型设计 |
3.1.1 几何比尺及模型沙的选择 |
3.1.2 水流运动相似比尺 |
3.1.3 悬沙运动相似比尺 |
3.1.4 沙质推移质运动相似比尺 |
3.1.5 卵石推移质相似比尺 |
3.2 模型制作 |
3.3 试验设备及量测仪器 |
3.4 水沙过程的概化 |
3.5 模型相似性的验证 |
3.5.1 模型验证边界条件 |
3.5.2 原型观测资料 |
3.6 验证成果分析 |
3.6.1 水位验证 |
3.6.2 流速验证 |
3.6.3 重点河段冲淤验证 |
3.6.4 验证结论 |
第四章 试验成果分析 |
4.1 试验条件 |
4.1.1 模型进出口水沙控制条件 |
4.1.2 泥沙级配 |
4.2 试验成果 |
4.2.1 水流条件的变化情况 |
4.2.2 泥沙淤积试验成果 |
4.2.3 重点河段的河床演变 |
4.3 泥沙淤积对港口航道的影响 |
4.3.1 对航道的影响 |
4.3.2 对港口的影响 |
4.4 整治试验研究 |
4.4.1 整治标准 |
4.4.2 整治原则 |
4.4.3 设计流量和整治流量的确定 |
4.4.4 九龙滩整治试验 |
4.4.5 夫归石~外梁河段整治试验 |
4.5 小结 |
第五章 航道整治中的数学模型初步研究 |
5.1 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
5.1.1 河流水流模型研究进展 |
5.1.2 三峡库区水流模型研究成果 |
5.1.3 其他流域水流模型研究成果 |
5.2 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网格生成 |
5.2.1 网格的生成 |
5.2.2 调节因子取值范围的确定 |
5.3 贴体正交曲线坐标网格下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 |
5.3.1 控制方程 |
5.3.2 控制方程离散与求解 |
5.3.3 边界条件及动边界条件处理 |
5.4 工程实际应用研究 |
5.4.1 九龙坡河段 |
5.4.2 夫归石~外梁河段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5)三磊坝水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建筑业现状 |
1.1.2 水电工程建筑行业现状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概述 |
2.1 施工项目管理 |
2.1.1 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
2.1.2 影响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因素分析 |
2.2 施工项目成本 |
2.2.1 施工项目成本的分类 |
2.2.2 施工项目成本的构成 |
2.3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
2.3.1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 |
2.3.2 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 |
2.4 施工项目成本风险分析 |
2.4.1 施工项目成本风险 |
2.4.2 建设项目成本超支风险的形成 |
第三章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的成本预测、计划与控制 |
3.1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简介 |
3.2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的施工成本预测 |
3.3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施工成本计划与实施 |
3.3.1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成本计划的编制 |
3.3.2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成本计划的实施 |
3.4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重点 |
3.4.1 工程进度方面 |
3.4.2 成本控制方面 |
3.4.3 资源配置方面 |
3.5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的成本控制 |
3.5.1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的物资管理 |
3.5.2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质量管理 |
3.5.3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工期控制 |
3.5.4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安全控制 |
第四章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的成本核算与分析 |
4.1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成本核算 |
4.1.1 工程完成情况 |
4.1.2 月度成本的核算 |
4.2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成本管理出现的问题 |
4.2.1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变更 |
4.2.2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出现的质量成本 |
4.2.3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出现的工期成本 |
4.2.4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出现的安全成本 |
4.2.5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索赔 |
4.3 三磊坝水电站工程的成本分析 |
4.3.1 月度成本分析的内容 |
4.3.2 月度成本分析的方法 |
4.3.3 亏损原因 |
第五章 水电项目成本管理改进措施 |
5.1 “标价分离”的成本管理模式 |
5.2 成本异常情况分析与对策 |
5.3 施工项目成本风险管理 |
5.3.1 施工项目成本风险管理概述 |
5.3.2 施工项目成本风险的控制 |
5.4 质量成本的控制 |
5.5 施工项目成本费用控制 |
5.5.1 施工项目材料费控制 |
5.5.2 人工费的控制 |
5.6 工期成本的控制 |
5.7 加强工程索赔管理 |
5.8 外协队伍管理 |
第六章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导截流施工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导流方案 |
3 一期截流优化设计 |
3.1 截流时间与截流流量的确定 |
3.2 截流方式 |
3.3 截流戗堤轴线及断面设计 |
3.4 截流设计优化后对工程的影响 |
3.4.1 通过调整, 围堰的长度将缩短 |
3.4.2 通过调整, 从下游围堰截流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
4 一期上游围堰结构优化设计 |
4.1 招标文件推荐围堰结构方案 |
4.2 上游围堰结构调整 |
4.2.1 上游围堰的结构方案选取 |
(1) 高喷混凝土防渗墙土石围堰的不足。 |
(2) 斜墙铺盖土石围堰的不足。 |
(3) 强风化粘土岩均质围堰的优越性。 |
4.3 一期上游围堰的结构设计 |
(1) 堰顶宽度和堰体坡度的确定。 |
(2) 围堰护坡的选用。 |
(3) 一期上游围堰堰体防渗处理措施。 |
①一期上游围堰的地质情况。 |
②上游围堰堰体的防渗设计。 |
③一期上游围堰第二道防渗设计。 |
5 二期导流建筑物的优化设计 |
5.1 二期导流建筑物的招标设计 |
5.2 二期纵向围堰的结构优化设计 |
5.2.1 二期纵向围堰的布置与调整 |
5.2.2 二期纵向围堰结构的优化设计 |
6 结 语 |
四、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提前实现大江截流(论文参考文献)
- [1]弯曲分汊河道航电枢纽布置及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研究[D]. 曹毅. 重庆交通大学, 2014(03)
- [2]低闸坝航运枢纽工程施工导截流水力学数值模拟研究[D]. 刘世伟.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7)
- [3]上游来水来沙变化及对三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泥沙淤积的影响[J]. 张绪进,母德伟,陈贤祎. 水运工程, 2009(08)
- [4]新水沙条件下三峡水库重庆河段泥沙淤积与航道整治研究[D]. 陈贤祎. 重庆交通大学, 2009(10)
- [5]三磊坝水电项目施工成本管理研究[D]. 伏三宝. 电子科技大学, 2008(05)
- [6]金银台航电枢纽工程导截流施工优化设计[J]. 吴俊. 四川水力发电, 2005(05)
- [7]加强内部管理 促进企业发展——浅谈企业管理的几点经验[J]. 李燕明. 四川水力发电, 2002(03)
- [8]为明天奠基——写在嘉陵江航道渠化开发全面启动之际[J]. 翁蔚祥. 四川政报, 20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