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疆香青兰微量元素含量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陈洁[1](2020)在《UPLC-MS/MS法同时测定香青兰中6个活性成分的含量》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香青兰药材中熊果酸、齐墩果酸、迷迭香酸、木犀草素、异鼠李素、山柰酚6个活性成分的含量,用以控制香青兰药材的质量。方法:样品经50%甲醇超声提取后,采用ThermoTM UPLC-MS/MS仪、WatersTM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100 mm,1.7μm)进行检测,并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 min,95%A;2~8 min,95%A→5%A;8~10 min,5%A;10~10.1 min,5%A→95%A;10.1~12 min,95%A),流速0.3 mL·min-1,柱温30℃。正负离子切换扫描;喷雾电压:(+)3.2 kV、(-)3 kV;雾化温度:200℃;吹扫气压力:275.8 kPa;辅气压力:68.95 kPa;毛细管温度:350℃。结果:测定的6个化合物浓度在相应的范围(0.183 8~11.215 0 mg·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2~0.999 9);加样回收率(n=6)为91.4%~99.8%。不同批次香青兰中以苯丙素类化合物迷迭香酸的含量最高(6.00 mg·g-1),黄酮类成分山柰酚的含量最低(0.09 mg·g-1),产于新疆的香青兰药材质量较优。结论:该研究可用于香青兰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完善提供参考。
义西求吉[2](2020)在《甘青青兰黄酮活性部位的制备及其化学表征》文中认为甘青青兰系唇形科青兰属草本植物,是一种传统藏药,在民间用于治疗肝炎、胃炎、胃溃疡和出血等疾病症状,广泛分布于我国西藏、青海、四川以及甘肃等省区。本论文以甘青青兰黄酮活性部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色法筛选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法对总黄酮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在制备工艺的基础上,采用UPLC-Q-TOF/MS法对总黄酮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采用DPPH法对黄酮活性部位进行活性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比研究紫外直接测定法和HCl-Mg粉显色法,优选HCl-Mg粉作为甘青青兰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2)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提取甘青青兰总黄酮的工艺为:料液比1:25g/mL、乙醇浓度58%、提取温度48℃、提取时间12min。在此条件下,甘青青兰总黄酮活性部位的得率为14.4%,验证实验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3)从7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中筛选出HPD826作为吸附树脂,优化后的纯化工艺为:上样液浓度1.7mg/mL、上样流速2mL/min、树脂床径高比1:9、上样35mL、以120mL55%乙醇为洗脱剂、洗脱流速1mL/min,在此条件下黄酮活性部位的含量可达87%。(4)采用UPLC-Q-TOF/MS法从甘青青兰总黄酮活性部位鉴定出11种化合物,其中有8个是黄酮类化合物,并且苜蓿素-7-O-葡萄糖苷是首次从甘青青兰中鉴别到的。(5)甘青青兰总黄酮活性部位对2,2-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对照品Vc相差不大,因此甘青青兰黄酮活性部位有着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石金刚,侯悦,王占黎,胡海,靳敏[3](2018)在《不同产地香青兰全草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全面了解不同产地香青兰全草中微量元素的分布状况及含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新疆和内蒙古两个地区香青兰全草中40多种微量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并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两地香青兰全草中含有Fe、Zn、Cu、Mn、Sr、Mo、Ni、Cr、Co等人体必需元素,Al、Ti、Ba和Li等非必需元素及Pb、As、Cd等有害元素。同时,两地香青兰全草中还检出铈、镧、镨和钕等稀土元素。结论:新疆产区香青兰全草中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内蒙古产区,为研究不同产地香青兰的质量控制及生物功能和临床用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高洁[4](2017)在《刺齿青兰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层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认为刺齿青兰(Dracocephalum peregrinum Linn.)为唇形科(Labiatae)青兰属植物,分布于海拔1400-2500米处。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兰属植物作为天然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民间,香青兰可以治疗感冒,羽叶青兰用于治疗肝病,岩青兰的叶有消食化积的功效。由此可见青兰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非常重要。然而刺齿青兰作为青兰属药用植物之一,目前却很少有关于刺齿青兰的系统化学成分研究的报道。本文在综述了青兰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概况的基础上,对刺齿青兰的二氯甲烷层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其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通过对刺齿青兰进行70%乙醇加温加压提取,对二氯甲烷层采用了硅胶柱层析、聚酰胺柱层析、Sephadex LH-20、重结晶、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最终分离纯化出10种化合物。通过综合分析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文献对照等方法,鉴定出这10种化合物分别为乙酸丁酯(1)、正二十二烷(2)、香叶木素(3)、槲皮素(4)、异槲皮苷(5)、白桦酯醇(6)、羽扇豆烷醇(7)、白桦酯酸(8)、β-谷甾醇(9)和胡萝卜苷(10)。
靳敏,王占黎[5](2016)在《蒙药香青兰总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ovica L.)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系蒙古族习用药用植物,蒙名为毕日阳古。香青兰分布于华北、东北、西北等省区,尤其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丰富[1-2]。蒙医认为本品泻肝炎,清胃热,止血,愈伤,燥"协日乌素",用于肝胃热,食物中毒,胃出血,游痛症,"巴木"病[3];
卢鹏飞[6](2014)在《野生与栽培香青兰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为唇形科、青兰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本试验以野生香青兰与栽培香青兰为研究对象,对香青兰样品从氨基酸、微量元素、总黄酮、毛蕊花糖苷含量、挥发油主要成分及抗氧化活性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栽培种蒙青兰1号Ⅰ型和1号Ⅱ型比野生香青兰含有更多的亮氨酸、缬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以及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且氨基酸总含量以蒙青兰1号Ⅰ型最多,氨基酸模式以蒙青兰1号Ⅱ型最好。2、蒙青兰1号Ⅰ型和蒙青兰1号Ⅱ型与野生香青兰相比,含有更多的铁、硒等有益元素和必需微量元素,以及较少的镉、砷等重金属元素和有毒有害元素。3、野生香青兰的总黄酮含量为116.843mg/g,明显高于栽培种。蒙青兰1号Ⅱ型的总黄酮含量次之,蒙青兰1号Ⅰ型最少。不同溶剂对黄酮的萃取效果相差很大,以中等浓度的乙醇效果最好。4、检测毛蕊花糖苷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Ascentis C18(4.6×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5%乙酸水溶液(A/B)梯度洗脱,即O.01min-4.00min,A/B=5/95~12/88;4.00min-12.00min,A/B=12/88~15/85;12.00min-35.00min,A/B=15/85~20/80;35.0min-40.00min,A/B=20/80-25/75:40.OOmin-45.00min,A/B=25/75~5/95:45.00min-55.00min,A/B=5/95~5,95:检测波长:330nm;流速:1.0mL/mim;柱温:35℃。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重复性佳,精密度高,可以用于毛蕊花糖苷的定性及定量。野生型香青兰的毛蕊花糖苷含量略高于蒙青兰1号Ⅰ型和蒙青兰1号Ⅱ型。5、野生香青兰的挥发油中以桉油精和紫苏醛成分居多;蒙青兰1号Ⅰ型和蒙青兰1号Ⅱ型的挥发油中均以柠檬醛、橙花醇和香叶醇等成分居多。6、三样品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以野生型香青兰最好,分别是51.035%,1033.717U/mL,3087.095U/L.蒙青兰1号Ⅰ型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蒙青兰]号Ⅱ型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好。另外,所有样品的水提物对三种自由基清除效果均很好。
阿迪拉木·阿比利米提[7](2014)在《新疆香青兰活血化瘀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文对新疆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uca L.)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及其抗血栓作用进行研究,根据活性跟踪实验结果,分离并纯化有效部位,从而得到活性单体成分,进一步探讨单体成分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为该药材的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为了确定新疆香青兰是否具有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本实验采用比浊法考察了2种提取部位、3种萃取部位及6种单体化合物对体外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影响。2.采用加热回流方法,用水、95%乙醇依次对香青兰干燥地上部分进行提取,水提物依次用极性不同的有机溶剂如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萃取浸膏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等色谱方法和重结晶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所得化合物借助UV、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和化学法鉴定其结构,得到6种单体化合物。3.采用小鼠肺血栓模型及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等2种实验性血栓模型,考察香青兰不同溶剂提取物抗血栓形成的作用。结果:1.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香青兰醇提物、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等萃取部位,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单体化合物中金合欢素、日本椴苷具有很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血小板聚集率与各组分质量浓度之间存在着明显地剂量依赖性。2.香青兰不同提取物100mg/kg、400mg/kg可延长并提高胶原蛋白-肾上腺素混合诱导剂所致肺血栓小鼠的存活率(P<0.05或P<0.01);减轻结扎法所致大鼠下腔静脉血栓湿质量,且将乙醇作为溶剂,其剂量为400mg/kg的香青兰提取物效果最为显着(P<0.01)。3.对水提部分有机溶剂萃取物进行分离,共得到6种化合物,依次鉴定为金合欢素(Ⅰ)、日本椴苷(Ⅱ)、对羟基桂皮酸(Ⅲ)、对羟基桂皮酸甲酯(V)、胡萝卜苷(Ⅵ)、β-谷甾醇(Ⅶ)。结论:本实验对香青兰提取物、萃取物及化学成分开展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实验,阐明其活血化瘀作用的物质基础,通过活性检测手段得到其抗血栓相关数据及各类数据信息;有效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得到了6种单体化合物;本文为香青兰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研究资料,为二次开发奠定基础。
闫丽丽[8](2013)在《香青兰总黄酮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香青兰总黄酮治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及作用机理。方法:通过磷酸组胺和氯化乙酰胆碱引喘实验,观察豚鼠引喘潜伏期(从喷雾开始到哮喘发作、呼吸困难、直至抽搐跌倒的时间),研究香青兰总黄酮的平喘作用。应用卵蛋白(Ovialbumin,OVA)致敏并激发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并以地塞米松(1mg/kg)、香青兰总黄酮低(80mg/kg)、中(160mg/kg)、高剂量(320mg/kg)给予灌胃,每天一次,连续30天,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1h,通过美国Buxco公司的整体体积描记系统检测各组大鼠的肺功能及增强的呼吸间歇;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中免疫球蛋白E(IgE)及支气管肺泡灌流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和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1)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GATA-3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哮喘大鼠的肺组织中Ⅲ型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研究香青兰总黄酮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结果:1香青兰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氨茶碱组豚鼠的引喘潜伏期明显比空白对照组有所延长。2哮喘模型大鼠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流涕、抓挠等症状。肺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表明,香青兰总黄酮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在肺、支气管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范围上较模型组有所减轻。3肺功能实验中模型组呼吸频率(F)相对于正常组显着增高(P<0.01),每分种通气量(MVb)、吸气流量峰值(PIFb)、呼气流量峰值(PEFb)显着减小(P<0.05或0.01),吸气时间(Ti)、呼气时间(Te)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可降低哮喘大鼠F(P<0.05或P<0.01),升高MVB、PIFB和PEFB(P<0.05),但对Ti、Te没有显着影响(P>0.05)。4气道高反应性实验: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增强的呼吸间歇(Penh)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可显着降低大鼠Penh(P<0.05或P<0.01);香青兰总黄酮中、高剂量组Penh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5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gE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血清IgE水平(P<0.01);香青兰总黄酮高剂量组血清IgE含量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6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浓度的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支气管肺泡灌流液(BALF)中IL-4浓度升高,IFN-γ浓度降低,IL-4/IFN-γ比值增大(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BALF中IL-4水平,升高IFN-γ水平,减小IL-4/IFN-γ比值(P<0.05或P<0.01);香青兰总黄酮高剂量组IL-4、IFN-γ浓度,IL-4/IFN-γ比值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7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1)含量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Eotaxin-1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可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大鼠BALF中Eotaxin-1水平(P<0.05或P<0.01);香青兰总黄酮高剂量组Eotaxin-1含量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8Ⅲ型胶原(ColⅢ)含量的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ColⅢ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可降低肺组织中Col Ⅲ含量(P<0.05或P<0.01);香青兰总黄酮中剂量组Col Ⅲ含量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测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可降低肺组织中TGF-β1含量(P<0.05或P<0.01);香青兰总黄酮中剂量组TGF-β1含量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10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GATA-3蛋白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肺组织GATA-3表达显着增高(P<0.01,n=6);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可显着降低肺组织GATA-3表达(P<0.01,n=6);香青兰总黄酮中、高剂量组肺组织GATA-3表达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没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香青兰总黄酮具有明显的平喘作用;香青兰总黄酮通过改善哮喘大鼠肺功能,降低Penh,从而改善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抑制IgE的产生,从而抑制IgE所致的过敏性哮喘I型变态反应。抑制炎性细胞浸润及降低哮喘大鼠Eotaxin-1水平,从而减轻哮喘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减小IL-4/IFN-γ比值从而调节哮喘Th1/Th2免疫失衡,抑制GATA-3蛋白表达,从而抑制哮喘Thl/Th2平衡向Th2偏移;通过降低肺组织Ⅲ型胶原含量,抑制TGF-β1表达,减缓哮喘大鼠的气道重塑过程。
刘建英,刘玉梅[9](2012)在《青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唇形科(Labiatae)青兰属(Dracocephalum)植物约有6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温带,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黄酮及黄酮苷类、植物甾醇及三萜类、有机酸及酯类等,具有抗缺氧、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抗肿瘤和清除自由基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受到很大的关注。本文综述主要青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额登塔娜[10](2011)在《香青兰种子耐旱耐盐特性及农艺措施对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 L.)为唇型科青兰属1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上全草入药。本文对香青兰种子耐旱耐盐特性以及不同播种期、密度和施肥量对香青兰生长发育及有效成分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香青兰种子具有一定的耐旱性。0~5%的PEG干旱胁迫对种子的萌发无影响;5%~10%的PEG促进胚芽胚根的伸长但抑制干鲜重的增加;20%PEG胁迫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为5.3%、4.0%、2.74,达到了耐旱极限。2.香青兰种子具有一定的耐盐性。0~0.2%的盐协迫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无影响,并且促进胚的生长,0.1%时,胚芽胚根的生长和幼苗鲜干重达到最高;盐浓度达到0.2%以上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降低,胚芽胚根和幼苗鲜干重的生长受抑制;3种盐对香青兰种子的抑制程度为NaCl>混合盐>Na2SO4。3.播种期对香青兰生育期的影响显着大于密度和施肥量,4月20日至5月10日播种的香青兰能正常分枝开花,5月20日后播种的呈莲座状,不同播种期下,香青兰全生育期变动在124~139天之间。4.适时早播,合理密植,适量的有机肥可显着促进香青兰的生长发育,促进叶绿素合成,增加蛋白质含量和提高根系活力,显着增加作物产量,而过高密度和施肥量会抑制香青兰分枝,造成徒长。本试验中栽培香青兰获得较高生物产量的播种期为4月20日,密度为8.5万株/hm2,施肥量为26400kg/hm2。5.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香青兰在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3个不同时期茎和花中多糖含量呈增加趋势,叶中的多糖呈单峰曲线变化。初花期至盛花期,增长速度顺序为茎>叶>花;盛花期至终花期,茎、花中多糖含量增加,增长速度顺序为花>茎,而叶中多糖含量减少。各部位多糖含量顺序为茎>叶>花。密度过高、施肥量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香青兰茎、叶、花中的多糖含量,密度为8.5万株/hm2,施肥量为26400kg/hm2时多糖含量较高。播种期对多糖含量无显着影响。
二、新疆香青兰微量元素含量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香青兰微量元素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UPLC-MS/MS法同时测定香青兰中6个活性成分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色谱条件 |
2.2 质谱条件 |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4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5 方法学考察 |
2.5.1 线性关系考察 |
2.5.2 精密度试验 |
2.5.3 稳定性考察 |
2.5.4回收率试验 |
3 样品含量测定 |
4 提取方法、色谱及质谱条件优化 |
5 结论 |
(2)甘青青兰黄酮活性部位的制备及其化学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青兰属概述 |
1.2 青兰属5种药用植物资源分布和功能主治 |
1.3 青兰属5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 |
1.3.1 黄酮类 |
1.3.2 萜类 |
1.3.3 苯丙素类 |
1.3.4 甾体类 |
1.3.5 其他类 |
1.4 特征性成分的生物合成和构效关系 |
1.4.1 黄酮类 |
1.4.2 三萜类 |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
1.5.1 选题意义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主要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甘青青兰黄酮类活性部位的制备工艺研究 |
2.1 甘青青兰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对比研究 |
2.1.1 材料与仪器 |
2.1.2 实验方法 |
2.1.3 结果与分析 |
2.1.4 结论 |
2.2 响应面法优化甘青青兰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
2.2.1 材料与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3 结果与分析 |
2.2.4 结论 |
2.3 大孔树脂法优化甘青青兰总黄酮纯化工艺 |
2.3.1 材料与仪器 |
2.3.2 实验方法 |
2.3.3 结果与分析 |
2.3.4 结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甘青青兰黄酮类活性部位的化学表征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3.1.2 主要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样品的制备 |
3.2.2 仪器参数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甘青青兰黄酮类活性部位抗氧化活性研究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4.1.2 主要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甘青青兰黄酮活性部位的制备 |
4.2.2 溶液配制 |
4.2.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不同产地香青兰全草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药材与试剂 |
1.2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样品预处理方法 |
1.3.2 样品测定方法 |
1.4 质量控制 |
1.4.1 检出限 |
1.4.2准确度 |
1.4.3精密度 |
2 结果 |
2.1 两地香青兰全草中必需元素及可能必需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
2.2 两地香青兰全草中非必需元素及有害元素含量分析 |
2.3 两地香青兰全草中稀土元素含量分析 |
3 结论 |
(4)刺齿青兰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层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
1.1 青兰属植物分布、种类及形态特征 |
1.1.1 分布 |
1.1.2 种类 |
1.1.3 形态特征 |
1.2 青兰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2.1 萜类化合物 |
1.2.1.1 单萜类 |
1.2.1.2 倍半萜 |
1.2.1.3 二萜类 |
1.2.1.4 三萜类 |
1.2.1.5 甾体类化合物 |
1.2.2 黄酮类化合物 |
1.2.3 生物碱类化合物 |
1.2.4 苯丙素类化合物 |
1.2.5 其它化合物 |
1.3 青兰属植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
1.3.1 抗病毒作用 |
1.3.2 抗真菌作用 |
1.3.3 抗肿瘤作用 |
1.3.4 心肌保护及冠心病治疗作用 |
1.3.5 降血压作用 |
1.3.6 降血脂作用 |
1.3.7 抗过敏作用 |
1.3.8 镇咳、祛痰、平喘作用 |
1.3.9 抗氧化作用 |
1.3.10 抗高原缺氧作用 |
1.3.11 杀锥虫作用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部分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药材 |
2.1.2 试剂 |
2.1.3 层析材料 |
2.2 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刺齿青兰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2.3.2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方法 |
2.3.2.1 单体化合物结构检测方法 |
2.3.2.2 单体化合物结构解析方法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3.1 刺齿青兰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结果 |
3.2 刺齿青兰化学成分结构鉴定结果 |
3.2.1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
3.2.2 化合物的结构列表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主要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5)蒙药香青兰总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香青兰总黄酮提取研究 |
2香青兰总黄酮及含量测定 |
3香青兰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 |
4香青兰总黄酮药理作用研究 |
5小结 |
(6)野生与栽培香青兰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香青兰概述 |
1.1.1 形态特征 |
1.1.2 在我国的生境分布 |
1.2 香青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香青兰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种植方面的研究 |
1.2.2 香青兰含有的有效成分提取与分析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
1.3 氨基酸的重要作用 |
1.4 微量元素概述 |
1.4.1 微量元素的定义及分类 |
1.4.2 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 |
1.5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
1.5.1 黄酮类化合物分布概述 |
1.5.2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概述 |
1.5.3 黄酮类化合物活性概述 |
1.6 毛蕊花糖苷成分的研究 |
1.6.1 毛蕊花糖苷的分布特点 |
1.6.2 毛蕊花糖苷的结构及提取、分离提纯方面的研究 |
1.6.3 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及测定方面的研究 |
1.6.4 毛蕊花糖苷的生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 |
1.7 自由基的形成及危害 |
1.7.1 自由基的形成 |
1.7.2 自由基对人体的危害 |
1.8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香青兰氨基酸含量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材料 |
2.1.2 试验仪器及试剂 |
2.1.3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香青兰样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
2.2.2 香青兰样品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较 |
2.3 结论与讨论 |
3 香青兰微量元素含量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3.1.3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香青兰样品中必需元素含量的比较 |
3.2.2 香青兰样品中非必需及有害元素含量的比较 |
3.3 结论与讨论 |
4 香青兰中总黄酮含量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4.1.3 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黄酮含量标准曲线 |
4.2.2 香青兰样品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
4.2.3 不同萃取剂下香青兰样品总黄酮含量的比较 |
4.3 结论与讨论 |
5 香青兰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5.1.3 方法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色谱条件的方法学考察 |
5.2.2 对照品检测结果 |
5.2.3 线性关系的考察 |
5.2.4 香青兰样品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比较 |
5.3 结论与讨论 |
6 香青兰挥发油研究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6.1.3 方法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野生香青兰样品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
6.2.2 蒙青兰1号Ⅰ型样品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
6.2.3 蒙青兰1号Ⅱ型样品挥发油的主要成分 |
6.3 结论与讨论 |
7 香青兰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研究 |
7.1 材料与方法 |
7.1.1 试验材料 |
7.1.2 试验仪器和试剂 |
7.1.3 实验原理 |
7.1.4 方法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香青兰样品对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清除率的比较 |
7.2.2 香青兰样品抑制羟自由基能力的比较 |
7.2.3 香青兰样品抗氧阴离子自由基活力单位的比较 |
7.3 结论与讨论 |
8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7)新疆香青兰活血化瘀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 |
1 香青兰不同提取物及其萃取物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 |
1.1 实验原理 |
1.2 材料 |
1.3 实验方法 |
1.4 结果 |
1.5 讨论 |
2 香青兰不同萃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
2.1 仪器与设备 |
2.2 试剂 |
2.3 鉴定试剂的配制 |
2.4 分离材料的选择 |
2.5 树脂的预处理 |
2.6 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2.7 结构鉴定 |
2.8 结果 |
2.9 讨论 |
3 香青兰6种单体化合物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研究 |
3.1 实验原理 |
3.2 材料 |
3.3 实验方法 |
3.4 结果 |
3.5 讨论 |
4 香青兰不同提取物抗血栓作用研究 |
4.1 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香青兰总黄酮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主要符号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背景 |
1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 |
1.1 先天因素 |
1.2 环境因素 |
1.3 呼吸道感染 |
1.4 药物因素 |
2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
2.1 变态反应 |
2.2 气道炎症 |
2.3 气道高反应性(BHR) |
2.4 气道重塑 |
3 支气管哮喘现代治疗药物及新的治疗方法 |
3.1 现代治疗药物 |
3.2 新的治疗方法 |
综述二 香青兰的研究背景 |
1.植物形态与显微鉴别 |
1.1 性状鉴别 |
1.2 显微鉴别 |
2.香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
2.1 挥发油类 |
2.2 微量元素 |
2.3 氨基酸 |
2.4 黄酮类 |
3.香青兰药理研究现状 |
3.1 保护缺血心肌 |
3.2 降血脂 |
3.3 平喘作用 |
第二章 香青兰总黄酮药效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香青兰总黄酮的制备 |
2.2 动物分组及磷酸组胺引喘实验 |
2.3 观察实验豚鼠引喘潜伏期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三章 香青兰总黄酮抗支气管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 |
第一节:香青兰总黄酮对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分组及卵白蛋白 OVA 致敏法复制哮喘模型 |
2.2 肺功能的测定 |
2.3 增强的呼吸间歇(Penh)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肺功能的变化 |
3.2 各组大鼠气道反应性结果 |
4 讨论 |
4.1 香青兰总黄酮对大鼠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
第二节:香青兰总黄酮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肺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
2.2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 Eotaxin-17*-9 的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诊断结果 |
3.2 各组大鼠 BALF 中 Eotaxin-1 浓度的含量 |
4 讨论 |
4.1 香青兰总黄酮对气道炎症的作用 |
4.2 香青兰总黄酮对 Eotaxin-1 含量的影响 |
第三节:香青兰总黄酮对变态反应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血清中 IgE 含量的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血清 IgE 的含量 |
4 讨论 |
4.1 香青兰总黄酮对 IgE 含量的影响 |
第四节:香青兰总黄酮对哮喘大鼠 Th1 和 Th2 细胞的比例失衡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测定 |
2.2 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 GATA-3 蛋白的表达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 BALF 中 IL-4、IFN-γ水平及 IL-4/IFN-γ比值 |
3.2 肺组织 GATA-3 蛋白的表达 |
4 讨论 |
4.1 香青兰总黄酮对 BALF 中 IL-4、IFN-γ含量的影响 |
4.2 香青兰总黄酮对 GATA-3 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五节:香青兰总黄酮对哮喘气道重塑的作用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肺组织中Ⅲ型胶原(Col Ⅲ)含量的测定 |
2.2 肺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测定 |
3 实验结果 |
3.1 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 Col Ⅲ的含量 |
3.2 各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 TGF-β1 的含量 |
4 讨论 |
4.1 香青兰总黄酮对肺组织Ⅲ型胶原含量的影响 |
4.2 香青兰总黄酮对肺组织中 TGF-β1 含量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9)青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青兰属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
2 青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 |
2.1 挥发油类 |
2.2 黄酮类 |
2.3 萜类化合物 |
2.4 多糖类 |
2.5 无机元素 |
2.6 其他成分 |
3 青兰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
3.1 抗缺氧作用 |
3.2 抑菌作用 |
3.3 抗病毒和保肝作用 |
3.4 心肌保护作用 |
3.5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
3.6 抗肿瘤作用 |
3.7 其他作用 |
4 结语 |
(10)香青兰种子耐旱耐盐特性及农艺措施对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香青兰国内外研究进展 |
1.1.1 香青兰植物学特征 |
1.1.2 香青兰的分布 |
1.1.3 香青兰化学成分研究 |
1.1.4 香青兰的药理作用 |
1.2 有机肥的研究进展 |
1.2.1 有机肥的特点 |
1.2.2 有机肥的作用 |
1.2.3 有机肥与药用植物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地概况 |
2.2 供试材料 |
2.3 试验仪器及试剂 |
2.4 试验设计 |
2.4.1 香青兰种子耐盐耐旱性试验 |
2.4.2 田间试验设计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干旱胁迫与盐胁迫对香青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1 干旱胁迫对香青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
3.1.2 盐胁迫对香青兰种子萌发的影响 |
3.2 香青兰生育时期及生育阶段划分 |
3.2.1 香青兰生育时期的划分 |
3.2.2 香青兰生育阶段的划分 |
3.2.3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生育期的影响 |
3.3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生长的影响 |
3.3.1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株高的影响 |
3.3.2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茎粗的影响 |
3.3.3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植株分枝数的影响 |
3.3.4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
3.3.5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产量的影响 |
3.4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生理指标的影响 |
3.4.1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
3.4.2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叶绿素的影响 |
3.4.3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根系活力的影响 |
3.5 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对香青兰多糖含量的影响 |
4 结论与讨论 |
4.1 干旱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4.2 盐分胁迫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
4.3 播种期、密度和施肥对香青兰生长发育的影响 |
4.4 播种期、密度和施肥对香青兰生理指标的影响 |
4.5 播种期、密度和施肥对香青兰多糖含量的影响 |
5 主要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新疆香青兰微量元素含量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 [1]UPLC-MS/MS法同时测定香青兰中6个活性成分的含量[J]. 陈洁. 药物分析杂志, 2020(11)
- [2]甘青青兰黄酮活性部位的制备及其化学表征[D]. 义西求吉.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1)
- [3]不同产地香青兰全草中微量元素含量分析[J]. 石金刚,侯悦,王占黎,胡海,靳敏.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8(11)
- [4]刺齿青兰乙醇提取物二氯甲烷萃取层化学成分研究[D]. 高洁.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5)
- [5]蒙药香青兰总黄酮类成分研究进展[J]. 靳敏,王占黎.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6(11)
- [6]野生与栽培香青兰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 卢鹏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7]新疆香青兰活血化瘀作用及其化学成分的研究[D]. 阿迪拉木·阿比利米提.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3)
- [8]香青兰总黄酮抗支气管哮喘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闫丽丽. 石河子大学, 2013(03)
- [9]青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刘建英,刘玉梅. 食品科学, 2012(13)
- [10]香青兰种子耐旱耐盐特性及农艺措施对产量与品质形成的影响[D]. 额登塔娜.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