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析化学与相应学科渗透题解(论文文献综述)
李学聪[1](2021)在《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困境及教学对策 ——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文中指出历史材料分析题是高考中不可缺少的题型,经过反复实践与研究,历史材料分析题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分值占比也不断上升。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答,离不开教师实施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行,提出了各学科选拔人才的统一宗旨:“一核四层四翼”。高考的考查内容包含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四个方面。在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的背景下,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内容,历史材料分析题在命题结构、类型题量等方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来应对这些变化。根据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时会遇到以下问题:在新高考的改革下,学生对题目的命题与结构、类型与题量比较陌生,具有作答的时间压力;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难以找到解答这一类型题目的方式与方法;在组织题目答案上,学生会忽视知识的迁移,难以做到史论结合;在规范答题上,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与答题过程中均有不规范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在以下方面实施教学对策。首先要为学生解读新高考发生的新变化,让学生了解新高考的命题结构与方向。其次要为学生总结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方法,夯实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建立系统的历史知识网络,注重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加强史料教学,总结史料解读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最后也需要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习惯,注重审题过程与答题过程的规范性。历史材料分析题是高考中难度比较大的题型,解决学生在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中的困境是高中历史教师重中之重的任务,这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更加能够提高学生解答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能力,符合高考评价体系的考查要求。
赵丽琼[2](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实验题的情境化分析 ——以2016-2020年高考化学理综全国卷Ⅲ为例》文中认为化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基础学科,2004年高中教育中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认为学生想要提高化学成绩必须先学好化学实验,高中阶段化学的教学及深入研究需要化学实验来实现。特别2017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高中阶段的实验内容,通过情境化实验去实践教学,来实现学生进行实验的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化学教学工作者们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以2016-2020年高考化学理科综合全国卷Ⅲ化学实验试题为研究对象,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剖析了近五年5套试题中实验的一些命题规律性及情境化呈现形式,并提出对应的复习策略,以期为中学化学情境化实验教学给予借鉴。首先对高考化学中的实验试题研究现状、情境化教学研究现状和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情境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在此基础上,以2016-2020年高考化学理科综合全国卷Ⅲ中的化学实验试题为研究的对象,对5套试题的实验试题,从试题考查的类型和分数、涉及的化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及提问的方向等方面开展比对分析;进一步以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科核心素养5个维度为依据,从试题情境化呈现方式、化学知识的展现、学科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卷Ⅲ化学实验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与基础知识,其题型、知识考查都是中等难度;近五年实验试题主要涵盖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四个维度,其中“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所占比重较大;实验试题中的情境化主要呈现形式为:创设与教材中化学有关的文字信息情境、关注解决问题的问题式情境、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探究式情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化情境等方面。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教学复习建议,认为在高考实验复习中应注重回归教材情境,合理延伸拓展;强化实验化学情境探究意识;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化工生产的情境等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潘吉凤[3](2021)在《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模型的建构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化学课程改革中,在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高考化学命题要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融合“情境”、“问题”、“知识”和“素养”命题要素,对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进行考查。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从无机框图推断题演变而来,以真实化工生产为情境,对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进行设问,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体现,也符合当下高考化学的命题要求。但是学生对于陌生真实情境下的化工生产过程的分析却无从下手。“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是化学的重要素养之一,也是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因此,针对陌生情境下的化学工艺流程题来建构思维模型,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结构化,解决问题的模型化,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提升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对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国内外对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研究现状;本文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问题解决理论和有意义学习理论的理论支撑下,对化学工艺、化学工艺流程题、模型建构等进行了概念界定;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教师访谈和学生问卷调查两个方面对高中生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学习现状进行研究,得出学生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存在的障碍和化学工艺流程题的题型特点;并基于对学生学习现状,以及统计2016-2020年全国卷的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考查知识点,分析其命题趋势的基础上,建构与其相关的认知模型和解题模型,包括元素及其化合物、电化学、化学工艺、化工工业思想的认知模型和陌生环境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条件控制、化学计算等解题模型;为了对模型进行检验与应用,对高一学生进行了模型的有效性实践研究,挖掘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一当中的相关化工生产素材,改编成化学工艺流程题,并且设计和实施了从铝土矿中提取铝单质的教学案例,实践后通过学生访谈和教师评价来测量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最后,通过对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模型建构和实践研究,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主动性和思维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说明模型的建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还是有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继续改进和完善的。
任紫晴[4](2021)在《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研究 ——以五年全国理综Ⅱ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考,全称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一定难度,体现了其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社会价值。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高考化学实验试题从评价的角度检测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达成度,并反映一线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部分的教学情况。本文以《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基准,通过研究大量相关文献,在多元智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做中学”理论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基础上,整体分析近五年全国理综Ⅱ卷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并对高中化学教师与高三选择化学学科的学生开展调查。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测验法对2016-2020年全国理综Ⅱ卷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类型、分值比重、考查内容、试题情境、呈现方式和具体考点进行统计分析;从六个维度设计教师调查问卷,了解高中化学教师对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认识情况以及对学生解题水平的认识;编制学生测试卷了解高三学生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解答情况,通过分析数据研究高三学生在解答化学实验试题中的失分点。借助统计软件SPSS26.0与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复习策略:首先要夯实基础,明确化学实验方法,重视课标中对化学实验知识与能力提出的相关要求;其次要回归教材,整合教材中设置的“实验X-X”栏目,其中涉及的实验内容要作为重点复习内容,明确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实验注意事项等必备化学实验知识和化学实验探究的关键能力。同时要善于利用生活生产实际、科学前沿成果等素材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改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最后要归纳方法,整理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题型特点,依据不同题型提出对应解题方法,训练学生解题思维、提高其解题能力。总而言之,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实验探究的综合能力,以考查基本化学实验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综合评价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通过研究旨在为复习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化学教师与高三学生提供帮助。
张敏怡[5](2021)在《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初中函数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二次函数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函数已成为中学代数内容的核心,在当前强调学科整体育人功能的背景之下,既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函数概念,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以体现数学学科育人功能。函数和现代数学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函数概念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现代数学涵盖了从19世纪至今的数学发展成果,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因此本研究尝试将函数与现代数学融合,初探在初中函数教学中渗透现代数学思想。由于初中函数内容多,范围大,因此将研究范围缩小到二次函数单元。本文主要研究以下问题:(1)如何将现代数学思想渗透到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中?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方面?(2)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对初中生的数学成绩是否有影响?对初中生函数概念理解是否有影响?如果有,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3)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对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是否有影响?本研究采用准实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选取上海市某初中初三年级两个班级共5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先根据学生情况,参照沪教版教材完成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然后开展实验,实验班采用本研究的教学设计,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实验结束后,为探析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对学生学习成绩、函数概念理解、数学学习兴趣的影响,对比学生实验前一次函数单元测验成绩、八年级下期末考试成绩与实验后二次函数单元测验成绩,以函数概念测试卷、数学学习兴趣问卷为工具,并结合访谈,得到以下结论:(1)将现代数学思想渗透到初中二次函数教学中要找准切入点,把握重点。(2)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对初中生的数学成绩没有显着性影响。(3)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对初中生的函数概念理解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有助于学生运用函数概念分析、解决问题。(4)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二次函数教学设计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梁凯凯[6](2020)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题策略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文中认为问题解决策略是指人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搜索问题空间、选择算子系列时运用的策略的总称,化学问题解决策略则是指在解决化学问题是所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或策略。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可以反映出学生对化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的多少,也体现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高度,是学生必须学会和必须掌握的能力,解题能力是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表现之一,在化学问题解决能力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从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由此可见,化学问题解决的能力已成为时代对学生提出的强烈要求。本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理论研究阶段。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主要阐明了论文的选题缘由,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所处现状等研究内容,简要概括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对“解题策略”、“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相关理论做以阐述,为下一阶段研究开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为分析调查部分。首先是对近六年来高考考试大纲中对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及变化加以分析,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近六年高考题中典型考题运用的解题策略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情况;其次是对汉中市部分高一学生和部分化学从教十年以上的教师分别进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解题策略以及策略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落实进行调查;最后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结合调查结果初步设计出以“素养为本”的习题课教学设计。第三部分是实践部分。笔者根据教育实践学校高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出具有同等学习水平层次的A、B两个班级进行实验研究,对两个班级进行“等值赋本”的氧化还原反应测试题测试(前测),并根据测试结果反映出来的问题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最后是将优化后的教学设计予以实践,并进行后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及反思部分。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整理得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研究表明:在学生学习水平层次相当的情况下,与传统习题教学课相比,以“素养为本”的解题策略习题教学课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方法,发展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论文最后是针对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作以分析,并对教师今后教学做出展望。
刘慧鸿[7](2020)在《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文中认为目的:精神养生被认为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并贯穿于养生始终,是养生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在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如何实现,是一个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文化,在微观层面涉及精神调摄的多层面问题。中医药学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于创造性的解决如此宏大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精神养生的文献、理论、案例和策略研究,对此种实际上涉及面甚广的健康需求提出精神养生的理解和主张,探索精神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和价值实现。方法:研究方法也属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或观念认知方面的事物。如有中医学者所认为的“由于时代性的遮蔽”,养生缺少精神独立的系统研究。解除时代性的遮蔽是社会文化层面的宏大的精神需求。所以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觉,从而其根本方法就是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道学的”“观照的”方法。同时研究内容,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根本上也是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觉。所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相应、相融、相生的,在传统文化的“共冶一炉”中,这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面向。个体、群体就是在文化的抱持中健康成长的,放眼古今中外,没有比文化自觉更能提升人民精神境界、鼓舞人心和促进个体健康的事物。“道学的”“观照的”方法的特征,首先是境界取向。境界立意高远,就能“整全”“顾及全面”。借鉴整体论、内省法、创造性诠释等已有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思想内核,都承继了传统文化。同时,论文也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由此呈现“整全的顾及全面的多层远近观”。具体步骤为,首先对精神养生与道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以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情志养生、心性修养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检索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养生的传统智慧进行阐释。借鉴于阐释得到的洞见,先在宏观层面、社会层面进行考察以完成理论探索,并明确理想和主张;最后通过精神养生相关的实践进行体验和考察,对如何实现理想和主张提供策略建议。成果:在文化层面,立足传统文化,以“道学”的阐释能力,展示精神养生的内在体系,阐明精神养生的“道”与“术”、“知”与“行”,使得对精神养生之本来面目有一个意会。并将道学这个研究方法与精神养生这个研究对象交融在一起,呈现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在个体层面,通过道学的观照使得个体对精神养生的面貌有一个俯瞰,心中对如何精神养生有一个总览而不失细节的心智地图,协助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和急迫的生活节奏的两难中找到可行、必行、乐行的实践道路。结论:本研究开启精神养生的新的自觉,在最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主的基础上阐释精神养生,在体现精神养生所追求的“精神内守”“独立守神”的境界中观照精神养生。论文主要有以下创新:一、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创造性的在养生学研究中运用整体论的、自本体诠释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等体现道学观照的方法;由分析式、还原式的研究范式,转向道学、整体论的、内省的方法;由以西诠中的解释转向自身解释,转向文化自觉的解释。论文将相关的现代健康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道学的观照之中,也就等于纳入了精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种纳入也是一种“与新科技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是“超世界水平的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形式,是文化自觉的呈现。二、论文以问道的精神把精神养生作为生命过程始终存在的一种本质。创造性的提出了“入道-养生-疗疾”的健康实践连续谱,鲜活的呈现了精神养生贯穿于养生始终,同时强调养生贯穿生活始终。三、论文阐释了精神养生“道”与“术”的知识体系结构,“施”与“受”的实践体系结构,“知识体系结构”与“实践体系结构”形成的真知真行结构,构成了精神养生的三重太极结构。论文清晰了精神养生知识丛林的观感,拓展实践视野,有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选择自己的健康道路。四、论文从精神养生内生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发挥精神养生社会价值的建议。
张慧玲[8](2020)在《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分析及竞赛辅导策略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自1968年以来,国际奥林匹克竞赛(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ICh O)已有50年的历史,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对化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从1987年开始参加ICh O,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了更早发现和培养化学人才,我国从1986年举办了第一届化学竞赛,至今化学竞赛的普及已非常广泛,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学生和竞赛辅导者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化学竞赛的兴起一方面培养了化学人才并促进了化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另一方面,辅导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片面追求成绩、机械化训练、题海战术的问题。因此对化学竞赛的辅导模式研究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近十年化学竞赛决赛试题在知识点分布、水平层次、渗透化学思想、化学学科能力、化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化学竞赛试题主要考查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注重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密切结合生活生产实际,表明化学竞赛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化学学习方法的灵活应用。竞赛试题的研究对竞赛辅导的规划和实施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福建省高中化学竞赛辅导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竞赛辅导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1)在选拔参赛选手方面,一些学校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强弱,没能很好的体现化学竞赛的初衷;(2)在竞赛辅导安排方面,由于高中课程多时间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以至于没有更多的精力来研究竞赛,造成部分教师对竞赛辅导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学生无法较好的掌握竞赛知识;(3)在竞赛辅导策略方面,由于少数教师还不够了解竞赛的辅导方向和要求,希望学生在竞赛中能够取得的较好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克服化学竞赛辅导中存在的问题,对化学竞赛辅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调查研究法和实践研究法对化学竞赛辅导教学展开研究。调查了当前开展化学竞赛辅导教学的现状,基于调查结果和福建省高中学校的现实情况,初步构建了“竞赛辅导目标阶段化、竞赛辅导过程模式化和竞赛辅导内容系统化”的化学竞赛辅导体系。同时结合两年的实践教学,调查学生参与竞赛辅导后在学习兴趣、知识理解、综合能力等方面的提高情况,并与往届参与化学竞赛学生的成绩进行对比,发现竞赛辅导不仅提高了竞赛成绩,还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兴趣、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研究表明化学竞赛辅导模式初见成效。最后通过总结竞赛辅导的实践经验,为参与竞赛辅导的老师提出合理的建议,以期能够对化学竞赛辅导教学方面有所帮助。
孙莹[9](2020)在《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高考化学试题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迁移而教”一直是当今教育界流行的一种教学理念,且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新形势下化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育人要求。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第一关,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考化学试题选取各种类型的情境素材,通过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加工、推理和论证、实践与创新来解决化学问题,这与学习迁移理论的内容不谋而合。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也体现了很多迁移的思想,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样需要学生重视用创造性的化学思维去解决化学问题的迁移能力。为了帮助学生适应高考改革的方向、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本篇论文主要通过对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I卷试题的分析以及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新高考下高考化学的命题特色,提出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迁移能力提升的教学策略,并将迁移策略应用于教学实践。本论文共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和可行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通过在知网、图书馆以及网站收集并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影响学生迁移能力的因素,并提出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笔者借鉴了学习迁移中按领域的分类方法对2019年高考化学全国I卷的试题从知识、技能、思维、情感四个考查维度进行总结,并结合2016-2019年其它高考化学卷对每道试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迁移分析。最后总结出高考化学试题在学生迁移能力方面考查的特点,为后续笔者提出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第四部分是以问卷的形式调查高中生化学学习迁移能力的现有水平,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实验班与对照班初始迁移能力水平相当,对后续的教学实践研究提供了可行性。第五部分是依据学习迁移理论、问卷调查前测的结果分析以及2019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迁移能力方面的考查特点,并结合高考化学试题命题特色,总结并提出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四个方面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第六部分是笔者结合迁移理论的教学策略,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展开高中化学的教学实践,并通过教学前、后迁移能力水平的对比分析以及教学后的访谈分析,用具体数据来验证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第七部分是对本论文的研究总结,并指出研究的创新之处、不足之处以及展望。
周碧薇[10](2020)在《初中生对中考化学信息题的理解障碍分析》文中指出《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能以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化学新课程改革更多的着眼点落在了学生能力培养上,同时在全国各省市的中高考试卷出现大量信息题,其目的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多数学者重在研究信息题的内涵、教育价值及解题策略,很少有对学生解题过程进行研究。本研究首先从2019年35套中考试题中总结出化学信息题分类,并统计分析出化学信息题考查的数目、分值占比、内容及能力等。其次建立初三学生化学信息题的测试工具并检测其相关系数,主要从信息题的分类(宏-微-符综合信息题、图表信息题、阅读理解题、实验信息题)及学生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连接迁移运用能力、获取信息及处理数据能力、情绪态度)两方面设计测试卷,并进行测查。分析初三学生对化学信息题的理解障碍,主要有:(1)阅读理解障碍;(2)知识连接迁移应用能力障碍;(3)获取信息及处理数据能力障碍;(4)消极情绪障碍。形成以上障碍的原因是:(1)由于化学信息题的构成就是以新材料为载体,将化学知识蕴含在陌生的化学情境中,而学生缺乏对文字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又由于化学语言转换能力差导致理解失败;(2)学生在做信息题时对新材料不敏感,不能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从而导致迁移失败;(3)学生不能从实验信息题所设置得多组实验或数据中寻找规律,或在图表信息题中找不出数据与题目的关联性导致解题失败;(4)部分同学面对篇幅长或陌生的题目过度紧张,从而丧失自信或不耐烦等消极情绪导致因思维混乱而解题受挫。最后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以下相应的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做到融会贯通;(3)调整消极情绪等非认知因素以增强学生面对信息题的信心,从而提升解决化学信息题的准确率。
二、浅析化学与相应学科渗透题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化学与相应学科渗透题解(论文提纲范文)
(1)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困境及教学对策 ——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一、历史材料分析题的概况 |
(一)材料分析题的产生与发展 |
(二)材料分析题的基本类型 |
二、材料分析题的考查内容——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 |
(一)重视考查经过提炼的历史必备知识 |
(二)重点考查历史学习的关键能力 |
(三)着重体现历史学科素养的考察要求 |
(四)重点考查历史学科核心价值 |
三、高中生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的调查与分析 |
(一)高中生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调查 |
(二)困境产生的原因分析 |
四、解决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的教学对策 |
(一)解读高考新变化 |
(二)总结解题方法 |
(三)培养规范答题习惯 |
五、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案例 |
(一)知识迁移类的史料分析题 |
(二)开放性的历史小论文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高中生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困境调查问卷(学生卷) |
致谢 |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实验题的情境化分析 ——以2016-2020年高考化学理综全国卷Ⅲ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化学高考实验试题研究现状 |
1.2.2 情境化教学研究现状 |
1.2.3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情境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综述法 |
1.5.2 对比分析法 |
1.5.3 统计研究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2.1 概念界定 |
2.1.1 情境化教学 |
2.1.2 情境化的实验试题 |
2.1.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
2.3 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能力考查的要求 |
第3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年高考化学全国卷Ⅲ实验试题的情境化分析 |
3.1 2016-2020 年全国卷Ⅲ高考化学实验试题总体分析 |
3.1.1 题型结构、考查类型和分值比重分析 |
3.1.2 实验试题情境及呈现方式的分析 |
3.1.3 结论 |
3.2 基于核心素养的 2016-2020 年高考化学全国卷Ⅲ实验试题情境化的具体分析 |
3.2.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实验选择题情境化的具体分析 |
3.2.2 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综合题情境化的具体分析 |
3.2.3 结论 |
第4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实验试题情境化教学的复习建议 |
4.1 回归教材情境,合理延伸拓展 |
4.2 强化实验化学情境探究意识,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 |
4.3 创设问题解决情境,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
4.4 运用化工生产情境进行教学,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 |
4.5 归纳出准确解答化学实验试题的模板,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 |
4.6 在实验试题的讲解中融合情境 |
第5章 结论和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启示 |
5.3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2016 -2020 年份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卷的实验综合试题 |
致谢 |
(3)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模型的建构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化学高考改革的要求 |
1.1.3 考试大纲的要求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理论基础 |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 问题解决理论 |
2.3 有意义学习理论 |
2.4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4.1 化学工艺 |
2.4.2 化学工艺流程题 |
2.4.3 模型建构 |
3 高中生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教师层面—访谈调查 |
3.1.1 访谈的目的 |
3.1.2 访谈对象 |
3.1.3 访谈提纲的确定 |
3.1.4 访谈的实施 |
3.1.5 访谈的结果及分析 |
3.2 学生层面—问卷调查 |
3.2.1 调查目的 |
3.2.2 调查对象 |
3.2.3 问卷调查设计 |
3.2.4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模型建构 |
4.1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考查的知识内容 |
4.2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结构模型 |
4.2.1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结构框架 |
4.2.2 元素(或物质)的转化流程 |
4.2.3 实验操作的流程 |
4.3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认知模型 |
4.3.1 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认知模型 |
4.3.2 电化学的认知模型 |
4.3.3 化工工艺的认知模型 |
4.3.4 化工工业思想的认知模型 |
4.4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模型 |
4.4.1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模型 |
4.4.2 有关沉淀的模型建构 |
4.4.3 原料预处理的思维模型 |
4.4.4 反应条件的控制的模型建构 |
4.4.5 化学工艺流程题中的化学计算模型建构 |
4.5 挖掘教材素材,改编化学工艺流程题目 |
5 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型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6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关于高中生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学习现状研究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关于高中生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学习现状研究的问卷 |
致谢 |
(4)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研究 ——以五年全国理综Ⅱ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缘由 |
1.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 |
2.《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对实验的要求 |
3.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反馈功能 |
(二)文献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3.研究启示 |
(三)研究目的 |
1.提高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指导高三化学实验复习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一)理论基础 |
1.多元智力理论 |
2.建构主义理论 |
3.“做中学”理论 |
4.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高考 |
2.高中化学实验 |
3.化学实验试题 |
4.复习策略 |
二、2016-2020 年新课标全国理综Ⅱ卷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 |
(一)高中化学实验的内容及特点 |
1.《新课标》视角下高中化学实验内容及要求分析 |
2.高中化学实验特点分析 |
(二)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整体分析研究 |
1.化学实验选择题的统计分析 |
2.化学实验综合题的统计分析 |
3.结论 |
4.研究启示 |
(三)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具体考点分析 |
1.化学实验的主要考点 |
2.实验选择题的具体考点分析 |
3.实验综合题的具体考点分析 |
4.结论 |
5.研究启示 |
三、化学教师对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认识情况的调查 |
(一)调查设计 |
1.调查目的 |
2.调查方法 |
3.调查对象 |
4.调查问卷的编制 |
(二)统计与分析 |
1.化学教师对高考化学实验试题的把握情况 |
2.化学教师对高三学生化学实验部分复习的态度 |
3.化学教师对高考化学实验复习方法的态度 |
4.化学教师对高考化学实验命题的认识 |
5.化学教师对高三学生化学实验题解答情况的了解程度 |
6.化学教师对高考化学实验试题难度的认识 |
(三)结论 |
1.化学教师具备指导实验复习的能力 |
2.化学教师对实验复习的态度有差异 |
3.化学教师对高考实验试题难度的认识不同 |
四、高三学生高考化学实验试题解答情况调查 |
(一)测验目的 |
(二)测验内容 |
(三)测验过程 |
(四)统计与分析 |
1.实验选择题答题情况分析 |
2.实验综合题答题情况分析 |
(五)结论 |
1.学生化学实验的必备知识不充分 |
2.学生化学实验知识的迁移能力较低 |
3.学生综合性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有待改善 |
五、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复习策略 |
(一)夯实基础,重视课标 |
1.明确化学实验方法,夯实基础 |
2.重视课标内容,梳理实验要求 |
(二)重视实验,训练思维 |
1.回归教材,整合教材实验 |
2.创设真实情境,改善思维方式 |
(三)归纳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
1.整理实验选择题题型,注意细节 |
2.归纳实验综合题题型,培养解题方法 |
六、研究结论、不足与展望 |
(一)研究结论 |
1.试题特点 |
2.复习策略 |
(二)研究不足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16-2020 年新课标全国理综Ⅱ卷化学实验试题 |
附录2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3 学生测试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5)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初中函数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二次函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函数概念的发展 |
2.2 中学函数的学与教 |
2.2.1 中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情况 |
2.2.2 中学函数教学 |
2.3 现代数学思想与中学数学教学 |
2.3.1 现代数学思想的概念界定 |
2.3.2 现代数学思想与中学数学教学 |
2.4 理论基础 |
2.4.1 APOS理论 |
2.4.2 抽象的层次性理论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框架 |
3.3 研究假设 |
3.4 研究过程 |
3.5 研究工具 |
3.5.1 测试卷的编制 |
3.5.2 数学学习兴趣问卷的编制 |
第4章 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初中二次函数教学设计 |
4.1 相关概念界定 |
4.1.1 现代数学思想 |
4.1.2 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初中函数教学设计 |
4.2 初中函数内容分析 |
4.3 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4.4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
4.5 教学设计案例 |
4.5.1 二次函数的概念 |
4.5.2 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 |
第5章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实验前测数据分析 |
5.2 实验后测结果分析与讨论 |
5.2.1 二次函数单元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5.2.2 函数概念测试结果分析与讨论 |
5.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反思 |
6.3.1 研究不足 |
6.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函数概念测试卷 |
附录B 数学学习兴趣问卷 |
致谢 |
(6)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题策略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1.1 化学问题解决 |
1.1.2 核心素养 |
1.1.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1.1.4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启示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2.1 核心理论研究基础 |
2.1.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1.2 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2.1 核心素养 |
2.2.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3 解题策略 |
第3章 高考考试大纲及典型例题分析研究 |
3.1 近六年考试大纲变化分析 |
3.2 近六年高考题中解题策略研究分析 |
第4章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 |
4.1 关于高一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 |
4.1.1 调查数据分析 |
4.1.2 调查结果分析 |
4.2 关于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4.3 关于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第5章 以“素养为本”的解题策略习题课教学设计及实践 |
5.1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习题课教学原则 |
5.1.1 以明确教学目的为原则 |
5.1.2 以明确教学主体为原则 |
5.1.3 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原则 |
5.2 以“素养为本”的氧化还原反应习题课教学案例 |
5.3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
研究结果、反思及展望 |
研究结论 |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关于高一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氧化还原反应测试题 |
附录五:实验班和对照班测试成绩一览表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7)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导论: 问道的精神 |
1.1 道学与养生 |
1.1.1 问“道” |
1.1.2 何谓道学? |
1.1.3 道学与养生 |
1.2 道学与精神养生的交融 |
1.2.1 精神养生及与道学 |
1.2.2 “入道-养生-疗疾”健康实践的连续谱 |
1.2.3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对象、意义与论文题目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意义 |
1.3.3 题解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精神养生的历史回望:超越时空的传统 |
2.1 历史回望的文献范畴 |
2.2 相关研究进展 |
2.2.1 精神养生与道学的交汇 |
2.2.2 精神养生、道学与“西学”的交汇 |
2.2.3 精神养生与疗疾的交汇 |
2.3 精神养生的知识结构——“道、法、术” |
2.4 儒家与精神养生 |
2.4.1 儒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
2.4.2 儒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
2.4.3 教化与师表 |
2.5 道家与精神养生 |
2.5.1 道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
2.5.2 道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
2.5.3 俗世即道场、临炉指点、道侣 |
2.6 佛家与精神养生 |
2.6.1 佛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
2.6.2 佛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
2.6.3 迷时师度与船子投江 |
2.7 古代医家与精神养生 |
2.7.1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
2.7.2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
2.7.3 主体的转换——医者与患者,养生家与养生之家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现代反思: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与问道东方 |
3.1 西方文明范围中现代人的精神状况 |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 |
3.1.2 雅思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
3.1.3 加缪《鼠疫》 |
3.1.4 小结 |
3.2 精神养生与现代研究 |
3.2.1 精神境界的现代研究 |
3.2.2 精神养生“法术”的现代研究 |
3.2.3 精神养生与养生的社会人文研究 |
3.3 精神养生与身体——我们该如何意识我们的身体? |
3.3.1 立足于身体的精神养生 |
3.3.2 当代身体意象的分裂特征 |
3.3.3 当代身体实践的分裂特征 |
3.3.4 精神养生与身体实践的内在统一性 |
3.3.5 精神养生视野中的清醒与睡眠 |
3.3.6 小结 |
3.4 精神养生与语言——我们该如何言说健康? |
3.4.1 当下健康流行语言的荒诞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抗 |
3.4.2 精神养生与诊治的语言 |
3.4.3 精神养生与食、药的语言 |
3.4.4 精神养生与疾病谱、预防医学的语言 |
3.5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的心性修养与人民的健康促进 |
3.5.1 健康面临的人性挑战 |
3.5.2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健康促进的理念与实践 |
3.5.3 生生之道与中医养生学心性修养的实践观 |
3.5.4 小结 |
3.6 以道莅天下——《黄帝内经》“独立守神”的意义发现 |
3.6.1 独立守神的渊源与探索路径 |
3.6.2 早期社会文化与“独立守神” |
3.6.3 “独立守神”在传统文化实践中的显现 |
3.6.4 “独立守神”在生物医学实践中的显现 |
3.6.5 “独立守神”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显现 |
3.6.6 小结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数则精神养生案例及其启示 |
4.1 案例1: 何以解忧——竹林七贤作为团体形式精神养生的滥觞 |
4.1.1 古代社会生活中团体的存在 |
4.1.2 竹林之游的精神养生属性 |
4.1.3 古代团体养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 |
4.1.4 小结 |
4.2 案例2: 某温泉度假村调训养生课程的精神心理效果考察 |
4.2.1 调训课程介绍 |
4.2.2 课程方案举例与纪实 |
4.2.3 问卷调查部分 |
4.2.4 调训课程组织者对课程的理解 |
4.2.5 解读 |
4.2.6 小结 |
4.3 案例3: 某瑜伽自然疗法静修营实践 |
4.3.1 背景 |
4.3.2 内容 |
4.3.3 讨论 |
4.3.4 小结 |
4.4 案例4: 某院慢性病辟谷实践的总结及比较研究 |
4.4.1 某医院利用辟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当代实践 |
4.4.2 古今辟谷与正念饮食干预的比较研究 |
4.4.3 小结 |
4.5 启示 |
第五章 前行策略: 充分发挥精神养生力量的讨论 |
5.1 提出策略建议的方法 |
5.2 个体的内求为本 |
5.3 个体内求与中医院校教育内求的相融、相生 |
5.4 全民教育——全民的内求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题目作为核心论点之一 |
6.2 健康实践的连续谱与精神养生的道学内涵 |
6.3 文化自觉的一种呈现——方法与对象的同一 |
6.4 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施与受、知与行的三重太极结构 |
6.5 理论探索总结: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及精神养生 |
6.6 案例启发与策略建议总结 |
6.7 根本的结论 |
结语 |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特点与不足之处 |
特点 |
不足之处 |
自反性陈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8)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分析及竞赛辅导策略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
1.2.1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 |
1.2.2 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
1.3 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近十年全国高中化学竞赛决赛试题分析 |
2.1 试题结构概括 |
2.2 试题特点 |
2.2.1 化学知识的考查 |
2.2.2 竞赛对知识要求的考查 |
2.2.3 试题考查注重渗透化学思想 |
2.2.4 试题考查注重培养化学学科能力 |
2.2.5 试题考查注重对化学方法的应用 |
2.3 中学化学教学启示 |
第三章 福建省高中化学竞赛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近三年福建省高中化学竞赛获奖情况分析 |
3.2 竞赛辅导模式调查与分析 |
3.2.1 调查设计 |
3.2.2 调查结果分析 |
3.3 福建省高中化学竞赛辅导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高中化学竞赛辅导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
4.1 参赛学生的选拔 |
4.2 针对竞赛特点对辅导时间的管理 |
4.3 高中各阶段化学竞赛培养计划 |
4.3.1 辅导材料的选取 |
4.3.2 自主学习网络资源 |
4.3.3 竞赛辅导过程模式 |
4.3.4 竞赛辅导阶段目标 |
4.3.5 竞赛辅导内容 |
4.4 竞赛辅导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
4.4.1 竞赛辅导导学案例一 |
4.4.2 竞赛辅导导学案例二 |
4.5 化学竞赛辅导策略实施效果 |
4.5.1 竞赛获奖人数和等次 |
4.5.2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
第五章 结论及反思 |
5.1 结论 |
5.1.1 化学竞赛辅导策略评价 |
5.1.2 对参与竞赛辅导教师的建议 |
5.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9)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高考化学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学习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
第二节 影响学生迁移能力的因素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高考化学试题中学生迁移能力的体现 |
第一节 高考化学试题的考查维度 |
第二节 高考化学试题的迁移分析 |
第三节 高考化学试题在学生迁移能力方面的考查特点 |
第三章 学生迁移能力水平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目的 |
第二节 调查对象 |
第三节 调查方法 |
第四节 学生迁移能力发展水平的调查 |
第四章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 |
第一节 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
第二节 加强知识与习题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技能迁移能力 |
第三节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培养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
第四节 重视知识的情感渗透,培养学生的情感迁移能力 |
第五章 化学教学中迁移策略的应用实践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变量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步骤 |
第四节 研究案例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附录 高中生迁移能力发展水平的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初中生对中考化学信息题的理解障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方法 |
2 研究综述及概念界定 |
2.1 化学信息理解障碍相关研究 |
2.1.1 化学理解障碍的相关研究 |
2.1.2 化学信息题的相关研究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2.2.1 理解的涵义 |
2.2.2 化学理解的涵义 |
2.2.3 化学理解障碍的涵义 |
2.2.4 化学信息题的界定 |
3 研究过程 |
3.1 中考化学信息题概况统计 |
3.1.1 化学信息题数目统计 |
3.1.2 化学信息题类型统计 |
3.1.3 化学信息题分值比例统计 |
3.1.4 化学信息题考查内容统计 |
3.1.5 化学信息题考查综合能力统计 |
3.2 选取调查对象 |
3.3 测试问卷的编制 |
3.4 测试问卷的检测 |
3.4.1 信度检测 |
3.4.2 效度检测 |
3.4.3 难度检测 |
3.4.4 区分度检测 |
3.5 测试实施 |
4 研究数据与结果分析 |
4.1 中考化学信息题各维度统计分析 |
4.1.1 中考化学信息题考查个数统计分析 |
4.1.2 中考化学信息题考查类型统计分析 |
4.1.3 中考化学信息题分值比例统计分析 |
4.1.4 中考化学信息题考查内容统计分析 |
4.1.5 中考化学信息题考查能力统计分析 |
4.2 初中生对中考化学信息题的理解障碍统计分析 |
4.2.1 宏-微-符综合信息题理解障碍分析 |
4.2.2 图表信息题理解障碍分析 |
4.2.3 阅读理解题理解障碍分析 |
4.2.4 实验信息题理解障碍分析 |
4.2.5 答题过程中的情绪障碍分析 |
4.3 访谈结果与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主要结论 |
5.2 建议 |
5.3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中考化学信息题测试卷 |
附录 B |
致谢 |
四、浅析化学与相应学科渗透题解(论文参考文献)
- [1]新高考背景下历史材料分析题的解题困境及教学对策 ——以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卷为例[D]. 李学聪.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实验题的情境化分析 ——以2016-2020年高考化学理综全国卷Ⅲ为例[D]. 赵丽琼.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3]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模型的建构与应用研究[D]. 潘吉凤.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4]高考化学实验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研究 ——以五年全国理综Ⅱ卷为例[D]. 任紫晴. 渤海大学, 2021(02)
- [5]现代数学思想渗透的初中函数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 ——以二次函数为例[D]. 张敏怡.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题策略研究 ——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D]. 梁凯凯.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
- [7]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D]. 刘慧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高中化学竞赛试题分析及竞赛辅导策略研究与实践[D]. 张慧玲. 赣南师范大学, 2020(12)
- [9]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以高考化学试题为例[D]. 孙莹.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10]初中生对中考化学信息题的理解障碍分析[D]. 周碧薇.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