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图书馆员在知识导航中的作用

论图书馆员在知识导航中的作用

一、论图书馆员在知识导航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子臣[1](2021)在《图书馆员多读书的重要性及其措施》文中指出图书馆员多读书是做好日常导读工作、为读者提供高水平服务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员多读书,善于读书,勤于思考,既可以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和信息素质,又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服务。考虑到提升图书馆员业务素质和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双重需求,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引导图书馆员多读书、善于读书、多角度读书、勤于思考,将博览与专精相结合,鼓励图书馆员持之以恒地读书,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苑亚坤[2](2020)在《面向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李坤寰[3](2020)在《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家逐渐意识到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大力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建设,并将发展知识产权相关工作上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为了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全国各地众多相关单位积极推进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处于服务转型期的部分高校图书馆也紧紧抓住此次机遇,积极尝试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拓展本馆服务内容,加快本馆服务转型步伐。因此,调查并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对知识产权强国的建设以及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2003年以来教育部发展的7批科技查新站,共计102所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提升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部分,对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服务以及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概念等相关概念做了介绍,并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现状调查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调查设计、调查结果与分析两个部分,重点对本文102个调查对象所开展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进行详细调查;第四部分在前一部分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该项服务时存在一些较为明显且亟需解决的问题;第五部分为对策建议部分,该部分基于前两部分的内容,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语部分,一方面对本文研究做出总结,另一方面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后续的研究展望。

李永明[4](2019)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服务中心,其服务随着社会的变革、信息技术的进步、用户需求和行为的变化,经历了从文献服务到信息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的发展历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存储、生产、应用和创新活动的重要机构,需要进一步做好以知识为基础和内容的知识服务,促使其由知识宝库转变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知识基础设施。图书馆知识服务是信息服务的深化和拓展,是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融入用户情境,充分发挥馆员的知识和智慧,支持或辅助用户问题解决的活动过程。图书馆知识服务离不开用户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图书馆知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融入用户情境、辅助或支持用户问题解决的这些特性,都要求用户参与到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以保证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已有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历史演变、研究历程、服务模式、实施对策等相关研究中,用户需求、用户情境、用户参与等用户因素被提及或被重视,但是缺乏系统的研究。国内外图书馆服务中有关用户参与的相关研究不断增多,但总体来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方面的研究甚少。为了促进图书馆积极吸引、鼓励、引导、协同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确保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知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本研究在文献梳理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明确了研究主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进一步深入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拓展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基础,以期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分析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本研究借助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与开展情况,筛选典型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角色转变、用户价值转变和用户行为转变,细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结合图书馆知识服务流程,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映射,深入剖析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结果表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类型可分为使用性参与、评估性参与和建设性参与;用户参与是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核心要素,已经逐步融入图书馆知识服务过程,但是用户参与的深度、广度和强度都有待提升;图书馆可以根据知识服务流程寻求用户参与切入点,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第二,解释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探索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可为图书馆制定政策吸引、引导、鼓励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依据。设计爬虫采集开放式虚拟社区有关用户参与主题的问答数据,借助质性分析工具Nvivo识别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结合文献调研,组织专家小组讨论,抽取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借助解释结构模型方法,通过建立邻接矩阵、计算可达矩阵、分解层级关系等一系列步骤,构建解释结构模型深入分析影响因素间的层级关系。综合上述分析,理清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识别出各层级主次要因素,对于进一步研究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撑。第三,研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综合相关理论,引入用户感知价值作为中介变量,构建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假设模型,并提出相关研究假设。设计问卷获取数据,利用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探索性分析,利用Amos验证假设模型,实证探索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路径和作用大小。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参与通过用户感知价值正向影响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不仅确立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还丰富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理论。第四,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是建立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及其逻辑关系是构建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的依据。针对上述研究结论及启示,提出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框架,并从角色定位、方式选择、氛围营造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图书馆吸引、鼓励、支持和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提供参考。基于用户参与类型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提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对象定位,将用户融入知识服务过程。基于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促进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鉴于情景因素对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重要影响,营造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激励氛围,集多种资源、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促进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有力地支持了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丰富了用户参与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理论,还可以为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有利于促进图书馆正确鼓励、支持、引导用户参与知识服务。鉴于知识服务项目各有不同,本研究只是从整体情况考量,后续将关注不同知识服务项目中的用户参与,继续扩展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陈远方[5](2018)在《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情境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探讨了在数据驱动环境下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及其新型服务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智慧图书馆以物联网、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以智慧化元素为手段,实现“互联互通、透彻感知、深度整合、便捷高效、服务创新”为特征,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是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进一步发展与升级,是为了全面提升图书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支撑其在教学、科研、社会管理、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能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本体、物联网、推理机等技术,使图书馆服务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可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增强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功能,帮助用户创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要从过去的资源驱动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具体表现在资源建设上,从以图书馆为中心的资源拥有,向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资源获取上转变;在资源形态上,表现在从以纸质资源为主向纸电(纸质和电子)资源合理搭配、空间资源再造和人力资源再造上转变。表现在服务内容上,从简单提供文献和数据向提供信息、知识和智慧的服务转变;从单一的文献提供向立体式的创客空间、学习平台提供的转变;从整册文献的借阅服务向碎片化知识的获取转变。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功能从以文献提供为主的服务向以信息输送、数据挖掘、空间再造、知识发现、智慧服务为主的“以人为本”的服务功能转变。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和水平,满足用户日益丰富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从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供给侧的基本要素(资源、人才、服务、技术、空间等)出发,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建构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模型,并提炼出影响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关键因素,然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各影响因素,以可靠的数据支撑结论的科学性,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需分别优化升级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互联情境、资源情境和服务情境的易用性、有用性、激励性等功能,实现从平台技术、资源内容、服务情境的关注跃迁到对用户的关注,这是本文的行文思路与写作逻辑。所取得的成果希望为我国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和供应侧结构改革提供实践和理论价值。本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绪论。本章首先指出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梳理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的研究现状并进行述评,同时介绍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法路线以及创新点等内容。第2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本章从研究的相关概念出发,围绕智慧图书馆的概念及理论基础部分进行阐述,包括智慧图书馆的相关概念、技术接受模型、情境感知相关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智慧城市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基本理论。清晰地阐释了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延伸等内容,既传承已有的研究理论成果,又完善了新的研究框架。第3章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研究。依据情境感知相关理论、知识创造理论、系统动力学理论、智慧图书馆等理论分析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要素及延伸机理,构建了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系统模型。第4章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影响因素研究。由第3章的机理分析,从内外动力要素方面析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关键影响因素,并进行实证研究。第5章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资源情境建构研究。介绍资源情境的要素与内容,并提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资源情境构建策略。第6章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互联情境建构研究。介绍技术情境和空间情境的相关要素与内容,并提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互联情境建构策略。第7章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服务情境建构研究。介绍服务情境的要素与内容,并提出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服务情境构建策略。第8章研究结论与展望。总结归纳了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陈述了研究中还存在局限与不足,分析了未来研究的趋势及展望。

张勇[6](2017)在《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移动环境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给社会带来巨大变革,也深深地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虽然一些移动服务已然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应用,但这些多数是互联网服务的翻版,并没有给图书馆服务带来实质性的革新,高校图书馆服务与用户需求的差距仍然存在。本文将知识生态系统理论引入到高校图书馆来研究移动环境下的服务问题,是因为其理论切实能为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笔者希望通过此研究能够促使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更加科学高效并实现长远、高效、可持续的发展。第二章,从知识生态的层面介绍了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知识生态的相关理论;从知识链的角度分析了知识链的形成、结构、优化和模型;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视域阐述了移动服务的概念、方式和内容等;从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维度解析了知识生态系统、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和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本章是全文的理论基础,为本文涉及的研究内容提供相关理论来源。第三章,基于第二章理论探讨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服务机理。解析了系统的构成要素和结构,认为其形成是内在动力、外在动力、利导因子和限制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并且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是自组织、自适应的系统,同时也是知识增值创新、知识传递消费、知识生态反馈和知识协同进化的系统。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是知识服务主体在移动环境下利用移动知识技术向有知识需求的用户提供学科知识产品的个性化服务过程。本章是全文理论的核心,为全文提供概念逻辑框架。第四章,从学科知识资源的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服务模式。基于学科服务和知识服务的相关理论,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产品化”思路,探讨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体系的特征、结构和服务原则。认为该服务模式主要由学科知识移动服务平台、服务数据中心、学科资源维护系统三部分构成,通过知识链实现知识交流、知识检索、知识导航、知识推送和知识评价等功能。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服务基础,为服务提供物质介质。第五章,从移动知识技术的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计算服务模式。基于云计算理论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技术服务模式,并对技术框架进行了详实的研析。结合高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移动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从基础设施层、数据处理层、管理控制层和服务应用层分别进行了功能设计,阐明了实现路径,对运行过程进行了讨论。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技术支撑,为服务提供技术可行性佐证。第六章,从用户个性化需求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式。基于个性化服务的相关理论,归纳总结了高校图书馆移动用户内涵、类型及特征。从用户需求现状综述分析其个性化需求演化方向,结合对长春7所高校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分析,研究了面向“课程教与学”、“科研项目和论文创作”、“学校科学管理”的3种个性化移动服务模式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服务目标,为服务指明方向。第七章,从知识环境的层面入手,研究了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服务保障。讨论了知识环境的内涵及特征,重点阐述了移动服务中知识文化教育、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制度建设及知识经济策略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本章研究的是系统的服务保障,为高效服务提供可操作条件。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层面促进了知识生态系统理论的发展,丰富了知识生态系统在移动环境下的内涵,进一步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建设和发展。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移动服务模式的研究,明晰了移动服务革新作用,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新理念。在实践层面,针对高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了调查研究,并结合高校用户的教学、学习、科研和管理活动进行了针对性的探索,这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实践提供了有力借鉴。在未来的研究中,将继续以知识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拓展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新理论和新模式,深入调查论证,做好实例实证,以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不断的前进发展。

毛玉容[7](2017)在《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研究》文中提出E-science环境下,科学研究开始转向数据密集型科研,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已有的科研数据基础上的,科研用户对科学数据需求日益多样化、复杂化,开展科学数据服务迫在眉睫。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科学数据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有力的条件,高校图书馆应该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开展科学数据服务,创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寻求新的契机。文章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实践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成功经验,分析我国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服务层和支撑层两个层面出发,构建我国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总体框架。科学数据服务应借助科学数据服务平台展开,科学数据服务的开展包括科学数据管理计划的制定以及科学数据的采集、组织、存储、共享、分析、导航、检索、咨询和个性化推荐等主要环节,文章详细阐述各个环节的实现策略。为了顺利开展科学数据服务,高校图书馆应加强科学数据馆员制度的建设,重视对用户进行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积极寻求资金支持,同时,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科学数据管理和共享等方面的政策。

李立睿[8](2017)在《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泛在知识环境的形成和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变对科研用户的知识需求和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用户不再仅仅将研究工具和研究理论作为知识创新的主要突破点,而是从密集型的科学数据中进行知识发现,从而促进知识创新。但是这种知识创新模式更加体现了知识需求的不确定性、跨学科性、专业性以及分散化的特点。因此,这就促使了科研用户对知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知识协同服务作为一种高级化和开放式的创新服务模式也随之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的知识服务而言,知识协同服务作为一种动态化、协作式的知识服务创新模式,整个服务的开展不再只依靠用户的服务请求,而是充分发挥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全以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用户的问题需求之中,从用户需求的产生、分析直到解决进行全程化跟踪和系统化服务,强调了服务人员与用户之间共同参与知识创造和技能拓展的重要性。这一服务模式通过发挥服务双方知识和技能的互补优势,弱化了服务人员的传统服务角色和界限,从而凸显协同式知识创新的重要引领作用。本研究从嵌入式视角出发,对面向科研用户知识协同服务的要素、内涵、过程及效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本研究共分为七章,各章节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的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以及嵌入式服务运营模式、面向科研的嵌入式服务实践和知识协同服务的相关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和回顾了嵌入性关系、知识协同服务以及服务效能的理论依据以及相关的研究,总结了与之相对应的理论基础,包括嵌入性理论、知识协同、知识学习和知识服务绩效。第三章分析了嵌入性关系、知识协同服务及其服务效能之间的作用关系。梳理了知识协同服务的发展层次过程,主要经历了初级化、中级化和高级化三个阶段,并从多个类别维度比较了知识服务、知识协同与知识协同服务的关系,以此界定了知识协同服务的内涵范围。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知识协同服务的要素、特征和生命周期,其中主要包括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为主体的知识交流活动,揭示了知识协同服务的服务流程与运行机理。并根据嵌入性关系与知识协同服务的关系以及知识协同服务与服务效能的关系,提出了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研究模型。第四章对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嵌入式视角下服务人员与科研用户之间知识协同服务的理论模型和相关研究假设,对关系嵌入、用户情景嵌入、服务情景嵌入、认知嵌入、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广度、知识转移深度、知识创造、需求满足和技能拓展变量的操作性测量问项进行了设计,并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的方式获取相应目标对象的实证研究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得出了嵌入性关系、知识协同服务以及服务效能的影响机理和影响程度的检验结果。第五章运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揭示了嵌入式视角下服务人员与科研用户之间知识协同服务及其服务效能的长期演化规律。根据知识协同服务中核心要素及其反馈过程,并结合实证研究的影响因素变量,构建了嵌入式视角下知识协同服务的系统因果关系模型和系统流图模型。通过运用Vensim仿真软件对整个系统进行了仿真,并以此与知识协同服务实践状况进行对比,对系统流图进行有效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以嵌入性关系的三个维度为视角,分别是关系嵌入、情景嵌入和认知嵌入,通过系统仿真的方式详细分析了不同嵌入模式下,对于知识协同服务及其服务效能的全面作用过程和长期的演化趋势。第六章为对策与建议。根据定性化实证研究和定量化仿真研究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的服务效能提升的措施,主要从关系嵌入、情景嵌入和认知嵌入的三个嵌入式视角进行了深入性的分析,与此同时,根据知识协同服务的知识共享、知识转移和知识创造三个活动的特征规律,通过支持不同知识活动的服务融合来推动知识协同服务进程,以此提高创新服务效能。第七章为研究的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阐述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并提出了全文研究的不足与后期的拓展方向。

华占博[9](2017)在《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知识服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军队建设的不断发展,单纯的数字资源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军校的知识需求。军校图书馆迫切需要提升服务,满足用户需求。本文通过对知识服务相关理论的研究,知识服务在国内外、军内外的开展情况的解读,明确了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内涵。并通过军校知识服务内容和对象的研究,认识到知识服务在军校数字资源建设中的重要意义。笔者基于对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情况的调查,构建起符合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发展特点的知识服务体系;给出了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发展策略。并对军校图书馆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及展望。论文分为六章:第一章,引言:介绍了选题的研究背景,对国内外及军内外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本文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阐述了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内涵,研究了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的特点、主要内容、服务对象和意义。第三章,通过问卷的形式分析了军校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现状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四章,重点构建了军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体系,包括:三个网络服务体系;军校特色学科馆员制度建设;构建服务平台使用的相关技术分析;针对不同读者类型的知识服务模式分析。第五章,从网络、人事、技术、服务策略等不同角度,提出实现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发展策略。第六章,结语,回顾本文研究内容与不足,展望知识服务在军校图书馆领域的发展。

唐小芳[10](2016)在《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图书馆事业与时俱进,在发展的同时,对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员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守角色伦理规约、践行角色道德行为规范,但仍有一部分馆员在角色扮演中存在角色失调和道德失范等现象,这不仅严重阻碍了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高校图书馆员自身道德素质的养成和道德人格的自我塑造。本文从伦理学的视角对高校图书馆员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道德考察和伦理考量,旨在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和谐发展、强化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正确认识以及其馆员道德品质的提升。本文主体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选题的依据、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创新进行了说明。第二部分对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进行了概念界定及内容综述,认为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是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角色扮演中,以与其身份和地位相契合的权责定位、角色伦理期待和道德规范等构成的伦理行为模式。并对构成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伦理行为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三部分对高校图书馆员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的伦理缺失进行了分析和归纳,认为角色定位不清、育人情怀冷漠、责任意识淡薄、服务态度生硬是角色伦理缺失的主要表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读者道德素养的不足、馆员认知和素质的偏差、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图书馆管理机制的缺失。第四部分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缺失,提出了应遵循平等、人本、育人及责权利相统一的伦理原则,从完善伦理机制、优化道德环境、加强自我调适等方面加强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构建。

二、论图书馆员在知识导航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图书馆员在知识导航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图书馆员多读书的重要性及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书馆员多读书是做好日常服务的关键
二、图书馆员的阅读方法:博览与专精相结合
三、优化借阅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3)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2.1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相关概念
        2.1.1 知识产权概述
        2.1.2 知识产权信息与知识产权服务概述
        2.1.3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概述
    2.2 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3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范围与调查对象的界定
        3.1.2 调查的主要内容
        3.1.3 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3.2.1 区域分布情况
        3.2.2 服务内容与服务对象分析
        3.2.3 资源保障情况
        3.2.4 依托团队情况
        3.2.5 管理政策与规章制度分析
        3.2.6 机构设置与联盟合作分析
4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区域发展不均衡
    4.2 服务内容具有局限性
    4.3 优质资源及专业工具不足
    4.4 缺乏复合型人才
    4.5 规章制度不健全
    4.6 协同合作较少
5 完善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区域合作
    5.2 丰富服务内容
    5.3 加强优质资源及专业工具建设
    5.4 引进复合型人才并加强人才培训
    5.5 完善规章制度
    5.6 开展校内外协同合作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6.2 论文的不足之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4)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服务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
        1.1.2 用户参与已经引起了图书馆的重视
        1.1.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的用户参与有待探索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与工具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图书馆服务中用户参与相关研究综述
    2.1 图书馆用户参与研究综述
        2.1.1 基本文献计量分析
        2.1.2 图书馆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1.3 图书馆服务用户参与相关研究
    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研究述评
        2.2.1 图书馆知识服务研究述评
        2.2.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研究价值
第3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分析
    3.1 图书馆知识服务及用户参与的内涵
        3.1.1 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3.1.2 用户参与的内涵
    3.2 用户参与视角下的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调查
        3.2.1 图书馆服务项目概况
        3.2.2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开展情况
        3.2.3 图书馆知识服务项目筛选
    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价值分析
        3.3.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角色转变
        3.3.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转变
        3.3.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价值转变
    3.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类型
        3.4.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行为划分
        3.4.2 知识服务项目与用户参与类型的交叉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
    4.1 案例分析:来自知乎社区的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启示
        4.1.1 数据采集与分析工具选择
        4.1.2 编码方式与过程
        4.1.3 影响因素识别结果
    4.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确立
        4.2.1 知乎社区与既有文献用户参与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4.2.2 结合访谈的图书馆知识服务用户参与影响因素抽取
    4.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结构关系分析
        4.3.1 方法选择
        4.3.2 分析过程
        4.3.3 解释模型
    4.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用户参与行为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模型
    5.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5.1.1 理论模型
        5.1.2 研究假设
    5.2 实证分析
        5.2.1 量表设计及数据采集
        5.2.2 探索性分析
        5.2.3 验证性分析
    5.3 研究结论与启示
        5.3.1 研究结论
        5.3.2 研究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用户参与激励机制
    6.1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构建
        6.1.1 激励机制与知识服务绩效的关系
        6.1.2 面向知识服务绩效的激励机制
    6.2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对象定位
        6.2.1 使用性参与角色定位
        6.2.2 评估性参与角色定位
        6.2.3 建设性参与角色定位
    6.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方式选择
        6.3.1 面向认知的激励方式
        6.3.2 面向情感的激励方式
        6.3.3 面向动机的激励方式
    6.4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氛围营造
        6.4.1 用户参与的平台氛围营造
        6.4.2 用户参与的互动氛围营造
        6.4.3 用户参与的合作氛围营造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
    7.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图书馆知识服务认知调查问卷
    附录2 用户参与对图书馆知识服务绩效的影响调查问卷
    附录3 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判别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5)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情境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知识服务研究现状
        1.3.1 数据服务
        1.3.2 信息服务
        1.3.3 知识服务
        1.3.4 智库服务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1 数据服务向信息服务的演变
        1.4.2 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的升级
        1.4.3 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的延伸
        1.4.4 知识服务延伸之比较分析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结构框架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1.6.3 主要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智慧图书馆
        2.1.2 知识服务
        2.1.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
    2.2 理论基础
        2.2.1 技术接受模型
        2.2.2 情境感知相关理论
        2.2.3 知识创造理论
        2.2.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5 智慧城市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研究
    3.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目标与原则
        3.1.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目标
        3.1.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原则
    3.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关键要素分析
        3.2.1 知识服务延伸主体要素
        3.2.2 知识服务延伸本体要素
        3.2.3 知识服务延伸媒体要素
        3.2.4 知识服务延伸空间要素
        3.2.5 知识服务延伸受体要素
    3.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内生动力
        3.3.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内生动力类型
        3.3.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内生动力影响因素
        3.3.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内生动力因果关系
        3.3.4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内生动力机理模型
    3.4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外生动力
        3.4.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外生动力类型
        3.4.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外生动力影响因素
        3.4.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内生动力因果关系
    3.5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路径与动力反馈机制
        3.5.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动力反馈机制
        3.5.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优化路径
    3.6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系统模型
        3.6.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系统模型
        3.6.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机理系统模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4.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因素的内在协同作用分析
        4.1.1 智慧图书馆资源因素对知识服务延伸的作用
        4.1.2 智慧图书馆人才因素对知识服务延伸的作用
        4.1.3 智慧图书馆技术创新因素对知识服务延伸的作用
        4.1.4 智慧图书馆管理激励因素对知识服务延伸的作用
        4.1.5 智慧图书馆环境建设因素对知识服务延伸的作用
        4.1.6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因素协同作用的内在逻辑结构
    4.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影响因素模型
        4.2.1 理论假设
        4.2.2 模型构建
    4.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影响因素分析
        4.3.1 研究方法
        4.3.2 研究设计
        4.3.3 数据获取与统计分析
        4.3.4 分析过程
        4.3.5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资源情境建构研究
    5.1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的内涵与要素
    5.2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的构成
    5.3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建构的背景
    5.4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建构目标
        5.4.1 重视需求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5.4.2 完善形式多样的资源情境建设制度
        5.4.3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情境再生
    5.5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建构模型
        5.5.1 资源情境建构方法概述
        5.5.2 “用户-情境-资源”概念模型
        5.5.3 基于情境感知的“用户-情境-资源”推荐算法
    5.6 智慧图书馆资源情境建构策略
        5.6.1 建立全面揭示资源内容的情境本体架构
        5.6.2 实现“用户-情境-资源”的价值增值模式
        5.6.3 构建多维情境知识关联的新型资源网络
        5.6.4 增强资源情境利用的可视化与可理解性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互联情境建构研究
    6.1 智慧图书馆互联情境的内涵与要素
        6.1.1 智慧图书馆技术情境的内涵与要素
        6.1.2 智慧图书馆空间情境的内涵与要素
    6.2 智慧图书馆互联情境的主要构成
        6.2.1 智慧图书馆技术情境的主要构成
        6.2.2 智慧图书馆空间情境的主要构成
    6.3 智慧图书馆互联情境建构的背景
        6.3.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技术情境面临的挑战
        6.3.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空间情境面临的挑战
    6.4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互联情境建构策略
        6.4.1 优化智慧图书馆互联设备服务的跨屏交叉融合情境
        6.4.2 关联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服务的应用情境
        6.4.3 构建智慧图书馆空间结构颠覆性再造的创新型服务情境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服务情境建构研究
    7.1 智慧图书馆服务情境的内涵与要素
    7.2 智慧图书馆服务情境的构成
    7.3 智慧图书馆服务情境建构的背景
        7.3.1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与内容面临的挑战
        7.3.2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人才建设面临的挑战
        7.3.3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管理激励机制面临的挑战
    7.4 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的服务情境建构策略
        7.4.1 构建精准追踪用户个性化动态需求的自适应服务情境
        7.4.2 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新型智慧服务专业人才
        7.4.3 构建激励推进型的开放式创新管理机制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6)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 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互联网迅猛发展推动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应用
        1.1.2 图书馆移动服务成为满足用户需求的发展方向
        1.1.3 移动环境下图书馆建设需要解决知识生态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研究现状
        1.3.2 图书馆移动服务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2 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知识生态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1 自然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2 社会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1.3 知识生态学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2 知识链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2.1 知识链的形成
        2.2.2 知识链的结构
        2.2.3 知识链的优化
        2.2.4 知识链的模型
    2.3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3.1 移动环境的特点
        2.3.2 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概念
        2.3.3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2.3.4 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2.4 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4.1 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4.2 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理论
        2.4.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相关概念及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机理
    3.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要素构成
        3.1.1 高校图书馆知识主体
        3.1.2 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
        3.1.3 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
        3.1.4 高校图书馆知识环境
    3.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结构
        3.2.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要素内部结构
        3.2.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要素间结构
        3.2.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结构形态
    3.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形成动因
        3.3.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内在动力
        3.3.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外在动力
        3.3.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利导和限制因子
    3.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运行过程
        3.4.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生命周期过程
        3.4.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自组织过程
        3.4.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自适应过程
    3.5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
        3.5.1 知识增殖创新机制
        3.5.2 知识传递消费机制
        3.5.3 知识生态反馈机制
        3.5.4 知识协同进化机制
    3.6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型构建
        3.6.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服务模块
        3.6.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服务模块
        3.6.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块
        3.6.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环境服务模块
    3.7 本章小结
第4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服务模式
    4.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服务的提出
    4.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的特征
        4.2.1 资源成果呈“产品化”
        4.2.2 资源建设呈“多元化”
        4.2.3 资源形式呈“碎片化”
        4.2.4 资源服务呈“全时空”
    4.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体系构成
        4.3.1 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资源库
        4.3.2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元库
        4.3.3 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产品库
        4.3.4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信息库
    4.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服务原则
        4.4.1 知识元多变涌现原则
        4.4.2 知识链灵活可塑原则
        4.4.3 知识产品循环更新原则
    4.5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知识资源服务模型构建
        4.5.1 学科知识资源维护系统
        4.5.2 学科知识资源数据中心
        4.5.3 学科知识资源服务平台
    4.6 本章小结
第5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服务模式
    5.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技术服务模式的提出
    5.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服务模式的建设优势
        5.2.1 海量的存储性能
        5.2.2 高速的计算性能
        5.2.3 可靠的安全性能
        5.2.4 强大的共享性能
        5.2.5 无限的扩展性能
    5.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知识服务的架构
        5.3.1 基于移动云技术的知识服务构成
        5.3.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知识服务构成
    5.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云技术服务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 章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式
    6.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服务模式的提出
    6.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类型及需求现状
        6.2.1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类型
        6.2.2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特点
        6.2.3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现状
        6.2.4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演化
    6.3 基于问卷调查的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需求分析
        6.3.1 高校大学生个性化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6.3.2 高校教师队伍个性化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6.3.3 高校管理人员个性化需求调查问卷分析
        6.3.4 高校图书馆用户个性化需求分析结果
    6.4 面向用户个性化需求的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型
        6.4.1 面向“课程教与学”的移动服务模式
        6.4.2 面向“科研项目和论文创作”的移动服务模式
        6.4.3 面向“学校科学管理”的服务模式
    6.5 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改进措施
        6.5.1 通过平台架构完善用户个性化移动服务功能
        6.5.2 通过素质培养提升用户个性化移动服务效率
        6.5.3 通过无缝衔接丰富用户个性化移动服务资源
    6.6 本章小结
第7 章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知识环境保障
    7.1 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知识环境问题的提出
    7.2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文化教育
        7.2.1 图书馆员的知识素养培育
        7.2.2 教师的知识素养培育
        7.2.3 科研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培育
        7.2.4 学生的知识素养培育
    7.3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保护
        7.3.1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
        7.3.2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分析
        7.3.3 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路径
    7.4 高校图书馆的知识制度建设
        7.4.1 高校图书馆知识规章制度的影响
        7.4.2 高校图书馆知识规章制度制定原则
        7.4.3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制度的完善措施
    7.5 高校图书馆知识经济策略
        7.5.1 高校图书馆的经济运营现状
        7.5.2 高校图书馆经济问题的原因分析
        7.5.3 高校图书馆知识经济对策
    7.6 小结
第8 章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点
    8.3 研究局限及展望
        8.3.1 研究局限
        8.3.2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
致谢

(7)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的现状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概述
    第一节 E-science环境和科学数据服务的相关概念
        一、E-science环境
        二、科学数据
        三、科学数据服务
        四、科学数据馆员
    第二节 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必要性
        二、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可行性
    第三节 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体系的总体框架
第二章 E-science环境下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现状
    第一节 国外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现状和启示
        一、现状
        二、启示
    第二节 我国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实现策略
    第一节 科学数据管理计划的制定
        一、科学数据管理计划制定的流程
        二、科学数据管理计划制定的工具
    第二节 科学数据的采集
        一、科学数据的来源
        二、科学数据采集的范畴
        三、科学数据采集的途径
    第三节 科学数据的组织
        一、元数据的设计
        二、科学数据的关联集成
    第四节 科学数据的存储和共享
        一、科学数据的存储
        二、科学数据的共享
    第五节 科学数据的分析
        一、分析目标的确定
        二、数据的加工整理
        三、分析工具的选择
        四、分析结果的验证
    第六节 科学数据的导航和检索
        一、科学数据的导航
        二、科学数据的检索
    第七节 科学数据的咨询和个性化推荐
        一、科学数据的咨询
        二、科学数据的个性化推荐
第四章 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支撑机制
    第一节 科学数据馆员制度的建设
        一、科学数据馆员制度的内涵
        二、科学数据馆员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三、科学数据馆员制度建设的策略
    第二节 用户科学数据素养的教育
        一、用户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内容
        二、用户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的方式
    第三节 资金的支持和相关政策的制定
        一、资金的支持
        二、政策的制定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嵌入式服务发展及其运营模式研究
        1.2.2 面向科研的嵌入式服务应用实践
        1.2.3 知识协同服务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嵌入性理论
    2.2 知识协同
    2.3 知识学习
    2.4 知识服务绩效
    2.5 本章小结
3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要素分析与研究模型
    3.1 知识协同服务的发展与内涵
        3.1.1 知识协同服务的发展层次
        3.1.2 知识协同服务的内涵界定
    3.2 知识协同服务的过程
        3.2.1 知识协同服务的要素分析
        3.2.2 知识协同服务的特征分析
        3.2.3 知识协同服务的生命周期过程
    3.3 嵌入性关系与知识协同服务
        3.3.1 关系嵌入与知识协同服务
        3.3.2 情景嵌入与知识协同服务
        3.3.3 认知嵌入与知识协同服务
    3.4 知识协同服务与服务效能
    3.5 研究模型
    3.6 本章小结
4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理论模型构建与检验
    4.1 理论模型
    4.2 研究假设的提出
    4.3 变量测度与量表设计
        4.3.1 嵌入性关系测度量表
        4.3.2 知识协同服务测度量表
        4.3.3 服务效能测度量表
    4.4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5 数据分析与信效度检验
        4.5.1 项目区别度分析
        4.5.2 探索性因子分析
        4.5.3 信度和效度检验
    4.6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4.7 实证结果分析
        4.7.1 嵌入性关系对知识协同服务的影响关系分析
        4.7.2 知识协同服务对服务效能的影响关系分析
    4.8 本章小结
5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演化趋势仿真分析
    5.1 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5.1.1 系统过程分析
        5.1.2 系统边界的界定和基本假设
        5.1.3 因果关系模型
    5.2 基于逐枝建模法的系统流图模型
        5.2.1 建立流位流率系
        5.2.2 基于逐枝建模法建立流率基本入树模型
        5.2.3 面向流率基本入树模型的等价流图模型
    5.3 系统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5.3.1 流位流率变量的仿真结果与有效性检验
        5.3.2 主要辅助变量的仿真结果与有效性检验
    5.4 系统模型灵敏度与仿真结果应用分析
        5.4.1 关系嵌入的灵敏度及其对知识协同服务的影响
        5.4.2 情景嵌入的灵敏度及其对知识协同服务的影响
        5.4.3 认知嵌入的灵敏度及其对知识协同服务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发展对策与建议
    6.1 强调关系嵌入模式的多样化
    6.2 突出情景嵌入模式的动态化
    6.3 促进认知嵌入模式的深度化
    6.4 实现知识协同服务不同阶段的服务融合化
    6.5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总结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启示
        7.2.1 理论价值启示
        7.2.2 实践价值启示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调查问卷
附录二: 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仿真方程
硕博连读期间的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9)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知识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综述及文献回顾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军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2 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相关问题
    2.1 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内涵
        2.1.1 基本内涵
        2.1.2 军校图书馆特有的内涵
    2.2 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主要内容
    2.3 军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服务对象
    2.4 知识服务在军校图书馆数字化应用中的意义
3 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现状
    3.1 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基础分析
    3.2 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现状调查
    3.3 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制约因素
        3.3.1 网络(安全)环境制约
        3.3.2 人事制度制约
        3.3.3 技术水平制约
        3.3.4 用户差异制约
4 军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构建
    4.1 军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平台的构建
        4.1.1 保密局域网知识服务的建立
        4.1.2 军网知识服务体系的建立
        4.1.3 互联网知识服务体系的建立
        4.1.4 网络安全评估机制
        4.1.5 不同网络间服务与数据传递
    4.2 军校特色的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建设
        4.2.1 正副学科馆员的学科馆员制度
        4.2.2 正学科馆员管理机制的选用
        4.2.3 副学科馆员管理机制的选用
    4.3 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主要技术
    4.4 针对不同读者类型的军校图书馆数字知识服务模式
5 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知识服务的发展策略
    5.1 安全策略
        5.1.1 加强三个网络的安全体系建设
        5.1.2 制定适合军校图书馆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
    5.2 人才策略
        5.2.1 为专业核心人才的知识服务提供政策保障
        5.2.2 加强军校图书馆文职人员队伍建设
    5.3 技术策略
        5.3.1 军民融合式发展
        5.3.2 使用开源的程序语言及操作系统
        5.3.3 兼顾整体与局部实现模块化建设
    5.4 服务策略
        5.4.1 细分知识服务领域
        5.4.2 创新知识服务内容
        5.4.3 规范知识服务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军校图书馆馆员调查问卷

(10)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
第2章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概述
    2.1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界定
        2.1.1 角色伦理
        2.1.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
    2.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权责定位
        2.2.1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权利
        2.2.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责任
    2.3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的伦理期待
        2.3.1 平等服务的提供者
        2.3.2 信息资源利用正确的导航者
        2.3.3 读者隐私权的保护者
        2.3.4 读者的良师益友
    2.4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道德规范
        2.4.1 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2.4.2 读者至上、热情服务
        2.4.3 精益求精、与时俱进
        2.4.4 团结互助、和谐温暖
第3章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缺失及其原因分析
    3.1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缺失
        3.1.1 角色定位不清
        3.1.2 育人情怀冷漠
        3.1.3 责任意识淡薄
        3.1.4 服务态度生硬
    3.2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缺失的原因分析
        3.2.1 社会环境的影响
        3.2.2 图书馆管理机制的缺失
        3.2.3 读者言行失范
        3.2.4 馆员角色认知和素质偏差
第4章 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的构建
    4.1 伦理原则
        4.1.1 平等原则
        4.1.2 人本原则
        4.1.3 育人原则
        4.1.4 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4.2 构建路径
        4.2.1 完善伦理机制
        4.2.2 优化道德环境
        4.2.3 加强自我调适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论图书馆员在知识导航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图书馆员多读书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 李子臣. 时代报告(奔流), 2021(12)
  • [2]面向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图书馆科技信息服务研究[D]. 苑亚坤.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2020
  • [3]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现状调查分析[D]. 李坤寰. 郑州大学, 2020(06)
  • [4]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用户参与的激励机制研究[D]. 李永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5]智慧图书馆知识服务延伸情境建构研究[D]. 陈远方. 吉林大学, 2018(12)
  • [6]移动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知识生态系统服务模式研究[D]. 张勇. 吉林大学, 2017(09)
  • [7]E-science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研究[D]. 毛玉容.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8)
  • [8]嵌入式视角下面向科研用户的知识协同服务研究[D]. 李立睿. 武汉大学, 2017(06)
  • [9]军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知识服务研究[D]. 华占博.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5)
  • [10]高校图书馆员角色伦理初探[D]. 唐小芳. 南华大学, 2016(03)

标签:;  ;  

论图书馆员在知识导航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