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小切口自攻钛螺钉钛板内固定颧骨复合体骨折

局部小切口自攻钛螺钉钛板内固定颧骨复合体骨折

一、局部小切口自攻钛钉钛板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黄绪永,潘颖,钟勋[1](2020)在《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炎性应激程度。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8年10月期间的86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头皮冠状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和观察组(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组),每组各43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手术前后的咬合力指标、VAS评分及炎性应激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优良率、手术前后的咬合力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VAS评分及炎性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的VAS评分及炎性应激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可有效控制炎性应激及疼痛程度,在本类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尹霞[2](2020)在《不同切口对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切口入路治疗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疗效、并发症以及美学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美容外科收治的单侧闭合性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进行四点固定的72例患者,根据已选择的不同切口入路将研究对象分为头皮冠状切口组和颧弓位小切口组两组:其中选择下睑缘切口、口腔前庭沟切口联合头皮冠状切口入路的为第Ⅰ组;选择下睑缘切口、口腔前庭沟切口、眶上眉弓切口联合颧弓位小切口入路的为第Ⅱ组。根据患者住院病历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资料,分析对比两组病例选择不同切口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恢复情况、相关并发症(面神经损伤、张口受限等)情况以及患者和术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差异。结果:1、一般病例资料:第Ⅰ组手术时间为144.23±14.41 min、出血量为138.81±11.89 ml及术后住院时间为10.79±2.96 d;第Ⅱ组手术时间为126.52±13.47 min、出血量为97.82±10.57 ml及术后住院时间为8.27±3.24 d。2、骨折恢复情况:术后双侧面部对称,无明显塌陷畸形,恢复面部原有突度和高度;复查CT组间复位对位情况无明显差别(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未发生排异反应;3、并发症情况:第Ⅰ组患者切口相关的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高于第Ⅱ组;两组随访最终均无明显面神经损伤症状、张口受限均恢复。4、满意情况:第Ⅱ组患者满意率(93.10%)和术者满意率(86.21%)均高于第Ⅰ组。结论:1、头皮冠状切口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尤其适用于移位明显,难于复位和各种粉碎性骨折等情况。2、对于颧弓处的单纯线性骨折,骨折移位不明显或临近的双线骨折,选择颧弓位小切口进行复位固定,可以明显减轻损伤,而不影响复位效果。

舒凯翊[3](2020)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相关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颧骨截骨降低术目前已成为最受东方女性追捧的整形美容手术之一,“L”.型截骨降低术是现今国内外学者最常采用的术式,目前数字化技术在颅颌面整形领域临床和科研上的应用也日益剧增。本研究拟通过数字化技术,测量和分析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和功能的改变,评估手术安全性;并评价预弯“Z”型钛板在手术中缩窄颧弓根的效果,以便根据结果反馈指导医师更精细的手术操作;另对术后颧弓根部断端的成骨量进行测定,客观反映颧弓内推后根部骨愈合情况,可为骨不连求美者的植骨修复提供一定参考。方法纳入既往在我院行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并于术后6个月以上取出钛钉钛板内固定的求美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字化软件Materialise ProPlan CMF 3.0对其术前术后头CT进行三维重建。在颞下颌关节的轴位面、冠状面和矢状面完成17组关于长度和角度的数据测量;并完成颧弓根处预弯钛板高度、颧弓根实际缩窄距离和和术前术后颧弓根厚度的测量;设计切割线并利用切割操作,得到术前术后相同部位的颧弓根部结构,进行容积重建,在木条上进行模拟颧弓根断端固定的手术,并通过排水法测得颧弓根表面外露“Z”型钛板钛钉的体积,三者差值为颧弓根部断端的成骨量;另采用Lane-Sandhu X射线评分标准对颧弓根部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所得数据用SPSS 22.0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颞下颌关节的测量结果,可知术后轴位面的髁突前后径(9.406± 1.241)mm略大于术前(9.259±1.276)mm,差值为(0.146±0.388)mm,术后矢状面的关节前、上、后间隙(1.080±0.537)/(1.598±0.591)/(1.239±0.568)mm略小于术前(1.193±0.533)/(1.907±0.755)/(1.670±0.926)mm,差值分别为(0.113±0.409)mm、(0.309±0.711)mm、(0.431±0.786)mm,其余 13项测量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预弯“Z”型钛板高度为(3.802±0.819)mm,单侧颧弓根缩窄距离为(3.211±0.817)mm,差值为(0.591±0.409)mm,双侧颧弓根缩窄距离为(6.422±1.421)mm。术前颧弓根厚度为(4.648±0.752)mm,术后颧弓根厚度为(3.791 ±0.715)mm,差值为(0.857±0.5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颧弓根部断端愈合后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为9.620±2.529,单套外露钛钉钛板的体积为100 mm3,颧弓根部断端的新生骨量为(163.183±370.757)mm3。结论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会对颞下颌关节的形态带来轻微改变,但通过自身代偿,颞下颌关节能适应这种改变并达到新的平衡,不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可认为手术本身是一种安全的轮廓美容手术。预弯“Z”型钛板在实际术中应用中与颧弓根缩窄距离并不完全对应一致,但亦能较准确地控制颧弓根缩窄距离,并起到坚固内固定和成骨支架的作用,同时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颧弓根部断端新生骨痂量为(163.183±370.757)mm3时可获得稳固的愈合效果,不仅客观准确地反映了骨折愈合的事实,同时为骨不连的植骨修复提供了参考。

陈科[4](2019)在《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在髁突中高位骨折复位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下颌骨(中、高位)髁突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7例(共29侧)下颌骨中高位髁突骨折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入路不同,随机将27例患者分成两组即:观察组14例(15侧)患者采用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对照组13例(14侧)采用传统切口即耳屏前拐杖型切口入路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开口度、咬合关系、有无面神经损伤、有无涎瘘、有无颞下颌关节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口腔曲面断层片和颌面部CT(computed tomography,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三维重建)了解骨折断端的复位情况、是否出现钛板断裂、钛钉脱落及髁突吸收等并发症;评价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在下颌骨髁突中、高位骨折复位术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比对照组较短,且开口度、咬合关系明显改善,无涎瘘、面瘫,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无钛板断裂、钛钉脱落及髁突吸收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所有患者开口度、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骨折断端解剖复位,无涎瘘、钛板断裂、钛钉脱落及髁突吸收发生;但3例患者术后出现面神经的损伤,主要为面神经颞支及颧支的损伤,临床表现为抬眉障碍、额纹变浅及上眼睑下垂,上下眼睑不能完全闭合;3位患者发现面瘫症状后,随即给予口服神经营养药及指导患者面神经分布区域局部按摩;3个月左右完全恢复正常,无1例出现永久性面瘫;1例患者术后3个月右侧颞下颌关节在张口末闭口初出现弹响,但无下颌偏斜及疼痛,且张口度及面型正常;嘱患者注意事项如避免大张口,啃咬硬物等及定期进行理疗治疗并定期按时复诊,弹响症状渐改善。结论经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治疗下颌骨髁突中高位骨折,骨折断端复位良好,术后咬合关系明显改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可在临床应用推广;但本研究病例数目少,随访记录时间较短,仍需深入研究其远期临床效果。

孟恋亲[5](2018)在《局部小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日益发展的交通事业带来众多的颌面外伤病例,前座的驾驶员和乘客因碰撞后向前冲击,导致脸部被猛烈地甩在方向盘或仪表面板上,造成严重的伤害。在赛场上发生的运动事故和建筑工地上的工伤事故是造成更多此类骨折的原因之一[1]。包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意外摔倒和与人冲突,均会对侧脸产生冲撞力,造成颧骨颧弓复合体的损伤。前些年,在临床上广为应用的是半冠状切口手术入路治疗颧骨颧弓骨折,此方法手术视野可充分暴露,且切口位置隐藏在发际线内,手术瘢痕不明显,较隐蔽,但由于涉及的解剖层次较多,较复杂,故会引发相对较多的并发症。近几年来,半冠状切口已经逐渐被局部小切口所替代。根据骨折的类型及位置,选择眉弓外侧切口、睑缘下切口、颧弓位横切口(水平型)、颧弓位竖切口(垂直型)、口内前庭沟切口、上颌窦入路或原伤口。本次学习研究主要是针对没有开放性创口的闭合性颧骨颧弓骨折患者,采用颧弓位水平型切口和颧弓位垂直型切口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同的手术入路,分析临床疗效。目的:分析比较颧弓位水平型及垂直型局部小切口手术治疗颧骨颧弓骨折时的疗效,并评估其功能及美学结果及其相关并发症。方法:对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由于颧骨颧弓骨折后应用面部局部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进行临床观察。分别许选取颧弓位置的水平型和垂直型小切口进行手术治疗。其中颧弓位水平型切口52例,颧弓位垂直型切口40例。对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功能稳定性、外观、术后并发症、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疗效分别进行评估比较。并分别对其术后3个月,6个月的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对比。结果:92例颧骨颧弓骨折患者中,对患者术后的伤口愈合、功能稳定性、外观、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疗效分别进行评估比较。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在住院天数,张口度改善程度,瘢痕明显以及患者满意度方面垂直型小切口占据优势,而在手术操作视野暴露等方面水平型小切口更佳。在减少面神经分支损害方面(减少眼睑闭合不全类并发症),垂直型小切口更佳。在并发症中的皮下血肿,切口感染,张口疼痛等方面无差异,以及术后3个月,6个月的并发症恢复情况方面也无明显差异,年龄在这两种不同的小切口方案中也无差异,均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局部小切口入路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中的颧弓位水平型和垂直型小切口均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应病例,均适合广泛应用,在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手术方案。

赵坤,姚忠军,杨帆[6](2017)在《节段设计原则在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节段设计原则在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6年4月在笔者医院诊治的颌面部骨折患者17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72例,两组都给予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术前设计中遵循节段设计原则,其他手术过程同对照组。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骨折均为Ⅰ期愈合;术后3个月,在总有效率上,观察组达到98.0%,对照组达到8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感染、面神经损伤、涎瘘、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0%,对照组为2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咬合关系与张口正常率分别为99.0%和98.0%,对照组为93.1%和90.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节段设计原则在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应用具有很高的成功率,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咬合关系与张口正常率,是治疗颌面部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刘文军,龚龙岗,李巧玉,谭聪明,范琼[7](2017)在《复杂颌面骨折重建修复37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复杂颌面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37例复杂颌面骨折患者,采用面部小切口、口内龈颊沟切口,充分显露所有骨折部位,按顺序行骨折复位、钛板内固定及各功能区域的修复。术后随访1年以上,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37例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下颌运动及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颜面部形态满意。除1例出现张口受限外,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选择合适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案,实施精细的骨折复位和固定,可最大程度地改善复杂颌面骨折患者局部外形,恢复功能。

克热木·阿巴司,凌彬,买买提吐逊·吐尔地,林兆全,龚忠诚[8](2016)在《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治疗眼眶-上颌-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对眼眶-上颌-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采用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方法:1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采用常规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实验组(82例)采用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肿胀及瘢痕程度、术后局部积液、面神经及眶下神经功能、耳颞区感觉功能、泪道损伤发生率、下眼睑外翻及颞部凹陷的发生率、骨折复位的效果、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平均长度、术后切口肿胀及瘢痕程度、术后局部积液、面神经功能障碍、耳颞区感觉障碍、泪道损伤发生率、下眼睑外翻及面颞部凹陷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眶下神经功能、骨折复位的效果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具有切口隐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范慧雯,邬君[9](2016)在《经口腔前庭切口加皮肤微小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20例临床回顾报道》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经口腔前庭切口加皮肤微小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例经口腔前庭切口加皮肤微小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比较,患者采用经口内入路,面部附加微小切口复位骨折,使用自攻螺纹钉及微小型钛板固定,对患者术后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手术后23个月复查,发现患者中甲级病例16例,占80%;乙级病例3例,占15%;丙级病例1例,占5%。1例C形骨折患者术后出现塌陷情况,所有患者中有5例出现了上唇麻木的情况,复查时症状消失。结论经口腔前庭切口加皮肤微小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创伤小、手术效果好,已成为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主要方式之一,只要是条件符合的病例,应及时进行手术。

王岳森[10](2016)在《颌面部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二期治疗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颌骨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探讨术后并发症的特点及二期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在外院一期治疗失败的颌骨骨折51例,分析一期治疗失败原因。39例拆除原固定钛板,其中21例重新行钛板坚固内固定,12例陈旧性错位愈合骨折以正颌外科的原理和方法行矫正治疗。术后颌间牵引2周,配合正畸、调合治疗,嘱患者行张口锻炼。结果:本组一期治疗后发生术后感染20例,咬合关系紊乱14例,开口受限11例,颜面畸形6例,伴神经损伤7例。分析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1)首诊医师非颌面外科医师,术前评估不足,手术操作不当,复位不准确。(2)固定材料、方法及位置选择不当,不适当的应力集中。(3)忽视术后颌间牵引。(4)患者依从性差。(5)术后感染,护理不当。全组51例患者术后骨断端愈合良好,无严重并发症。47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满意、面形对称、满意。4例咬合关系欠佳,需辅以术后正畸或调合治疗。4例咬合基本满意,但颜面畸形有待进一步整形矫治。术后随访49例,5例患者术后3个月中度张口度。结论:临床应掌握颌面部骨折的治疗原则及正确方法,选择内固定材料、方法及部位要得当,不可过分依赖内固定而忽视必要的颌间牵引。拆除原固定钛板或重新行坚固内固定可解决颌骨骨折术后相关并发症,正颌外科手术在陈旧性错位愈合骨折矫治中效果肯定,复杂的上下颌多发骨折所致并发症,需多次手术方可达到满意效果。

二、局部小切口自攻钛钉钛板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部小切口自攻钛钉钛板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检测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两组治疗后的优良情况比较
    2.3 两组手术前后的咬合力指标比较
    2.4 两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比较
    2.5 两组手术前后的炎性应激指标比较
3 讨论

(2)不同切口对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ZCF治疗的研究进展
    2.1 前言
    2.2 颧骨颧弓的生理解剖
    2.3 ZCF病因及流行病学
    2.4 ZCF临床表现
    2.5 ZCF影像学检查
        2.5.1 X线片
        2.5.2 计算机断层扫描
        2.5.3 超声成像
    2.6 ZCF分类
    2.7 ZCF的治疗
        2.7.1 治疗原则
        2.7.2 治疗目的
        2.7.3 修复时机
        2.7.4 骨折的治疗
    2.8 ZCF治疗新进展
        2.8.1 内镜辅助治疗
        2.8.2 计算机导航技术
        2.8.3 3D打印技术
    2.9 总结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3.1 入选标准
    3.2 分组情况
    3.3 病历资料
    3.4 手术方法
        3.4.1 围手术期准备
        3.4.2 手术过程
        3.4.3 术后治疗
    3.5 随访
    3.6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结果
    4.2 典型病例
第5章 讨论
    5.1 一般临床资料特点
    5.2 颧弓位小切口和头皮冠状切口与一般并发症
    5.3 颧弓位小切口和头皮冠状切口与面神经
    5.4 颧弓位小切口和头皮冠状切口的手术选择
    5.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相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手术方法
    3. 研究目的
第一部分 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对颞下颌关节形态的影响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预弯“Z”型钛板在颧骨降低术中缩窄颧弓根部的效果评价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部分 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后颧弓根部成骨量测定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资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四部分 文献综述颧骨截骨降低术后骨不连的成因与治疗
    1. 颧骨复合体的解剖结构
    2. 颧骨截骨降低术的发展
    3. 颧骨截骨降低术后骨不连的成因
    4. 颧骨截骨降低术后骨不连的治疗
    5.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表
附录二 附图
研究生阶段小结
致谢

(4)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在髁突中高位骨折复位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5)局部小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材料与器械
    3.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手术方法
        3.3 复诊随访
        3.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复杂颌面骨折重建修复3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术前检查及诊断
    3材料
    4手术方法
    5疗效评价标准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8)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治疗眼眶-上颌-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分组和术式
        1.2.2 切口的设计与手术步骤
        1.2.3 治疗效果评价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
    2.2 治疗效果
    2.3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3.1 手术治疗的现状
    3.2 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在眼眶-上颌-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价值和可行性
    3.3 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并发症的预防
        3.3.1 减小面部瘢痕及手术创伤
        3.3.2 减少泪道损伤和下眼睑外翻
        3.3.3 保护面神经和耳颞神经
        3.3.4 颞窝凹陷的预防

(9)经口腔前庭切口加皮肤微小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20例临床回顾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观察[2]
2 结果
3 讨论

(10)颌面部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二期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病例资料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和内容
        2.1 诊断及分类标准
        2.2 资料回顾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评价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局部小切口自攻钛钉钛板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正畸牵引钉与小切口在颧骨复合体骨折治疗中的运用研究[J]. 黄绪永,潘颖,钟勋. 中国医学创新, 2020(31)
  • [2]不同切口对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D]. 尹霞. 吉林大学, 2020(08)
  • [3]基于数字化技术的颧骨“L”型截骨降低术相关临床研究[D]. 舒凯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4]耳屏前直线型切口穿腮腺入路在髁突中高位骨折复位术中的应用研究[D]. 陈科.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5]局部小切口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D]. 孟恋亲. 皖南医学院, 2018(01)
  • [6]节段设计原则在小切口入路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应用[J]. 赵坤,姚忠军,杨帆. 医学研究杂志, 2017(08)
  • [7]复杂颌面骨折重建修复37例报告[J]. 刘文军,龚龙岗,李巧玉,谭聪明,范琼.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7(01)
  • [8]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治疗眼眶-上颌-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J]. 克热木·阿巴司,凌彬,买买提吐逊·吐尔地,林兆全,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2016(05)
  • [9]经口腔前庭切口加皮肤微小切口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20例临床回顾报道[J]. 范慧雯,邬君. 当代医学, 2016(13)
  • [10]颌面部骨折治疗失败原因分析及二期治疗探讨[D]. 王岳森. 新疆医科大学, 2016(10)

标签:;  ;  ;  ;  ;  

局部小切口自攻钛螺钉钛板内固定颧骨复合体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