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影响发电设备可靠性的因素浅析(论文文献综述)
尹波[1](2021)在《影响新能源发电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分析》文中指出明确新能源发电设备可靠性的重要性,由此分析影响新能源发电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推出提升新能源发电设备可靠性的举措。
徐永攀[2](2020)在《基于RCM的火电厂吹灰器与锅炉汽水系统维修决策及支持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电力工业发展的速度很快,一直以来发电设备应用计划维修、事后维修的模式逐渐出现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的问题,维修模式逐步变为先进的可靠性维修模式。发电设备中吹灰器与锅炉汽水系统是两种故障率差别很大的设备,利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RCM)理论对设备的维修决策进行研究,并由所研究的内容研发维修决策支持系统,使吹灰器与锅炉汽水系统长久稳定的运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含有故障模式、影响性与危害性(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分析、可靠性分析、维修策略的制定等内容。首先对吹灰器做故障模式,影响性与危害性(FMECA)分析。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吹灰器的部件的重要度进行评估,确定吹灰器中重要的部件。对重要的部件进行FMECA分析,其中危害性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进行分析,提高设备风险分析的精确度。吹灰器的可靠性分析,首先对吹灰器的故障数据进行寿命分布拟合检验,采用威布尔分布模型对吹灰器进行可靠性分析。然后,应用指数分布模型、正态分布模型对吹灰器进行可靠性分析。对威布尔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得到威布尔分布适合吹灰器的可靠性分析。锅炉汽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根据蒙特卡洛仿真得到无故障数据,采用威布尔分布、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三种寿命分布的置信限法,对锅炉汽水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对威布尔分布、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威布尔分布下形状参数已知范围时满足锅炉汽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根据吹灰器与锅炉汽水系统不同时间点的可靠度的变化,将可靠度引入视情维修决策中,形成时变可靠度下的视情维修决策。由于设备的维修需要精确的备件数量,故引入备品备件模型。因此得到设备的维修周期、维修次数、备品备件的数量。最后,研发维修管理支持系统。
贾子文[3](2020)在《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迅速发展,风电装机容量逐年增加,风力发电已成为我国第三大电力来源。然而,伴随着大规模风电场的投产运行,老龄化和出质保机组占比不断上升,风电机组的高故障率和落后的运维管理水平导致风场设备运维资本投入逐年走高。如何保障风电机组安全运行,提高机组设备维护管理水平已成为风电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并网风电机组结构及工作原理等内容研究,深度剖析机组运行特性,开展了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方法和应用系统的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基于系统科学理论,深入研究风电机组故障发生及演化规律。在其指导下,从机组设备运行状态安全性角度、设备能源效率转化能力的经济性角度和设备性能可靠性角度,展开了对风电机组3大系统、42个典型故障模式机理问题的全面分析,明确了各故障模式与征兆间的映射关系。引入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Failure Mode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和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FTA)方法,对机组故障机理知识内容进行全面梳理与表述,形成了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知识体系。其次,基于风电机组故障机理分析,开展了机组状态指标分析与体系构建问题的研究。以综合评价理论为指导、风电机组结构及功能特点为技术支持,明确机组运行状态指标的选取原则与层次原则,进行了指标体系的初建,构建了机组设备与功能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设备运行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角度全面分析机组运行状态指标特性,形成了“三维一体”的机组运行状态指标表征机制,明确了指标与设备功能的对应关系。提出基于对应分析的多块分析方法,从设备运行状态角度出发,展开了设备运行指标之间的关联分析,明确了指标与设备的对应关系,完善指标体系内容,完成“指标-设备-功能”三者关联的机组运行状态指标体系的搭建。接着,针对目前故障智能诊断方法存在状态估计不准确、模型结构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以多元信息为主导,指标体系为支撑的多同质、异质模型有机结合的复合网络诊断模型。(1)从网络结构上,多层、多级的拓扑结构形成了“由整体到局部”的解析路径,将机组复杂故障问题逐层分解,降低故障整体分析难度,简化网络结构,提高模型分析效率与可行性。(2)从模型功能上,复合网络模型包含数据预处理、特征提取、故障预警和诊断等与状态分析相关内容,形成了系统化的诊断流程。(3)从分析可信度上,复合网络在预警环节提出因子分析改进的层级NSET分析方法(FA-HNSET),通过数据指标特性对设备运行状态表征程度的分析,合理筛选多元化的预警样本,以提升样本数据特征及预警精度。诊断环节提出ETA-FPN多重网络模型,建立了顶层故障事件推理同局部故障征兆推理相融合的双层推理机制,并通过改进信息熵方法对模型网络节点信息进行全面解析,合理构建网络结构,实现了对机组故障事件的时序性和关联性描述,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4)从分析效果上,复合网络系统化、流程化的诊断策略可为机组故障诊断结果提供完整的证据链条,在实现机组故障全面描述的同时,为机组健康维护提供关键信息支持。再次,进行了风电机组健康维护问题的全面研究。(1)采用模糊评判方法,对机组进行层级健康评价,通过评价结果确定制定维护决策的必要性。(2)通过ARMA模型,对机组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合理演绎,预测故障劣化趋势,准确锁定维护作业时刻,保证设备维护的有效性。(3)以FMEA与FTA理论方法为指导,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故障模式及具体故障设备的维修顺序,并运用逻辑决策图分析与故障底事件性质划分方法,确定具体故障事件的维修方式,完成机组设备健康维护具体工作的制定,提高机组维护工作的针对性。最后,将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技术框架应用于工程实践。依托国华沧州风电场1.5MW陆上风电机组,开展了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系统的研究工作。采用MySQL关系数据库,基于B/S构架模式设计并开发了 1.5MW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系统,以推进论文研究工作的成果转化和工程应用。
张江帆[4](2020)在《独立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及需求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今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加的电力需求,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了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可再生能源不仅具有无限制开采的可再生性,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分布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一种方式,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所以通常将各种分布式电源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微电网给负荷供电。微电网可以比较充分地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较好的可靠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本文针对独立型风光柴储微电网,对微电网的容量优化配置及需求响应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确定了本文研究的微电网系统结构,根据光伏电池、风力发电机、柴油发电机、蓄电池的工作特点建立了各自的出力模型。其次,确定了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的优化变量,并在综合考虑微电网经济成本、环保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微电网容量配置的目标函数。为了保证微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供电可靠性,设定了微电网系统的约束条件和运行策略。再次,介绍了本文采用的优化算法人群搜索算法,并规划了优化配置的求解流程。阐述了本文所做的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的算例的数据。然后做了算例分析,首先确定了可再生能源补贴方式,然后对比了人群搜索算法与传统优化算法的优化结果,最后做了相关的灵敏度分析。最后,做了计及需求响应的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首先确定了价格型需求响应的优化模型,然后确定了计及价格型需求响应的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的评价指标、约束条件和求解流程。然后对比了不同的优化配置方案的优化结果,并分析了替代弹性对优化配置结果的影响。
郭喆宇[5](2020)在《考虑“源-网-荷-储”不确定性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传统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模式造成全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展更加低碳、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在此背景下,近年来我国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但与此同时由于电力系统消纳能力不足也造成了严重的弃风、弃光,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其中,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各环节的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由此带来的系统不确定性已成为影响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首先,本文全面分析了“源-网-荷-储”各主要环节的不确定性来源,基于多状态分析方法建立了常规机组、风电机组、光伏发电设备、对外输电通道、需求响应和储能设施等主要环节的多状态概率模型,并利用Markov方法描述了状态之间的相依性;其次,结合所建立的多状态概率模型,提出了基于通用生成函数的改进随机生产模拟方法,利用最小距离分类法避免了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的状态爆炸问题,同时提升了计算效率,并在IEEE RTS-79系统中与其他生产模拟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随机生产模拟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运行分析问题,提出了含灵活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指标在内的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定量评价方法,以此研究了我国某地区电力系统的基本情况,并从“源-网-荷-储”4个方面研究了该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的促进措施;最后,结合多状态概率建模和改进的随机生产模拟方法,面向可再生能源的规划问题,引入向下灵活性不足概率约束和电力不足概率约束,建立了综合考虑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的电源规划模型,并利用改进的IEEE 30节点测试系统与传统电源规划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郑颖[6](2020)在《补贴政策感知质量对消费者家用光伏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城乡差异视角》文中认为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重要领域,具备清洁高效、布局灵活等优点的家用光伏发电设备推广对于推动节能减排、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发达国家研究已经表明同伴效应对于家用光伏扩散具有重要影响,但政策补贴方式的复杂性、中国社交模式和家用光伏市场消费结构特殊性等因素决定了发达国家新能源政策驱动经验不能简单移植。在中国,补贴政策如何影响消费者家用光伏购买意愿?光伏扩散中同伴效应的内部运作机制如何?中国典型的城乡差异是否影响政策作用效果?这些问题尚不明确。文章从消费者感知质量视角出发,将补贴政策感知质量划分为政策感知实惠性和政策感知稳定性两个维度,并引入政策信任作为中介变量,同伴效应(被动同伴效应和主动同伴效应)作为调节变量,在考虑城乡差异的影响下探究了补贴政策感知质量对家用光伏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通过情景模拟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方式收集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和Bootstrap法中介、调节效应检验程序对所得数据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1)补贴政策感知质量对政策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愿均存在显着影响,且相较于政策感知稳定性,政策感知实惠性对于政策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促进作用更明显。(2)政策信任在补贴政策感知质量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同伴效应对补贴政策感知质量与政策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相较于被动同伴效应,主动同伴效应影响下补贴政策感知实惠性和稳定性对政策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大。(4)城乡差异下,补贴政策感知质量对于政策信任和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存在差异。城镇与农村家庭消费者之间影响系数的对比结果表明,相比于农村家庭消费者,补贴政策感知质量对于城镇家庭消费者政策信任影响更大,但在家用光伏购买意愿方面,政策感知实惠性对农村家庭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大,政策稳定性对城镇家庭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文章从政府针对城乡收入、教育差距及政策需求差异出台不同的政策措施提高消费者对政策的感知质量及信任程度,并合理利用同伴效应,引导消费者利用各类社交平台扩散积极的光伏信息两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制定和营销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宏观政策作用于终端消费者的微观影响机制,为推动分布式能源市场扩散速度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该论文有图15幅,表39个,参考文献262篇。
任重远[7](2020)在《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移动化办公技术的发展,电力移动化成为必然趋势,面对复杂的电厂工作环境和巡检要求,传统纸质化管理方式已经较大影响电厂工作效率,虽然雅砻江电力公司从2003年9月开始先后开发建成了多米诺OA信息系统、电力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配套系统,但尚未正式涉足我国移动电厂信息化建设领域,本文将围绕移动电厂建设和电厂移动化巡检场景进行深入探索。论文基于MVC开发架构,以金蝶“云之家”产品作为开发平台,设计开发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实现电厂人员移动巡检、任务下发、设备健康管理及统计分析等功能。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电力行业巡检难的现状,结合信息巡检模式的基本思想,针对雅砻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二滩电厂实际情况分析电厂行政人员、班组管理人员、巡检人员等角色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2.根据智能化电厂的基本思想和二滩电厂实际班组巡检情况分析二滩巡检系统功能需求,按照敏捷开发的思想约定软件开发节奏和制定工作计划,开展系统流程设计和用户确认。3.使用金蝶“云之家”产品作为基础平台,通过工作流程图及金蝶系统建模体系进行系统建模,运用软件设计架构和软件层次设计思想,使用IDEA、MYSQL等工具实现系统各功能模块开发任务。4.通过多种测试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基本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压力控制测试,验证整个系统的基本功能性和运行稳定性。二滩用户通过长时间使用二滩电厂发电设备巡检管理系统,验证了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指标和性能指标,整套系统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并成功验收。
廉碧澄[8](2019)在《特色小镇供电方案设计及综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推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自我国部署特色小镇创建工作以来,各级政府就高度重视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但由于特色小镇是近几年刚出现新兴事物,因此目前国内外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中,大多集中于对特色小镇概念内涵、规划创建、运营等层面,鲜有关于特色小镇供电方案设计以及综合评价相关的研究,对于特色小镇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指导。同时,特色小镇类型众多,难以用一套通用、可靠、稳定的供电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所有类型的特色小镇。因此为使供电方案及综合评价体系更加有效,本文聚焦于农旅型特色小镇,尝试设计一套安全、可靠的供电方案,并构建完整的综合评价体系。这对于技术进步、社会经济以及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概述了负荷预测计算方法,以及供电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为供电方案设计奠定主要理论基础。在评价部分,介绍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与基本步骤,阐述了基于德尔菲法与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模型以及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综合评价模型。然后,从特色小镇的概念和定位出发,分别从经济发展和能源资源两个方面阐述了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研究对象2015至2018年的用电负荷数据,运用空间负荷预测法和年均增长率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最大负荷预测和用电量预测。根据预测的负荷数据,提出了以分布式电源供电的新型农网供电模型。最后结合小镇用电特点以及电力负荷需求,分别给出了传统主网供电方案、风能方案、太阳能方案和风光互补方案四种供电方案设计结果。最后,设计了一套针对特色小镇供电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四个一级指标和九个二级指标构成。以第三章设计的四种供电方案为例,根据创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和对比,比较四套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据此得出风光互补供电方案为最佳方案。
曹敏健[9](2019)在《多运行场景下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及实现策略》文中提出当今时代,全球社会正面临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一方面,全社会能量需求总量持续上升,日益减小的化石燃料存量难以支撑经济的长期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化石燃料燃烧所排放的气体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和组织机构都在努力发展新能源发电形式,力求大幅提升新能源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比。但是,以光伏发电、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技术的出力多受到外部气象条件影响,发电功率呈现出较强的间歇性与波动性。因此,大规模波动性新能源接入电网势必将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不良影响。随着储能技术的发展进步,将储能设备与新能源打捆或者在电网中关键节点安装适量储能设备,并采用适当储能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平抑电网功率波动、提升电网运行效率与新能源消纳率。为此,本论文将从电源侧和电网侧角度分别研究储能用于平抑联络线功率波动、风电功率平滑接入和协同电网优化运行等多种运行场景的储能配置问题,为不同场景电网的储能配置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本文所开展的重要技术课题研究主要内容有:1.研究了用于平抑地区联络线功率波动场景,基于理想低通滤波思想储能配置计算的历史数据及采样频率选择问题。依据所建立的计及储能运行连续性约束和荷电状态约束的基于理想低通滤波储能配置模型,求取了不同时间尺度及相应时间尺度不同功率平滑要求情况下的储能配置结果。同时,对历史功率数据进行频谱分析,结合储能配置结果讨论用于该种场景储能配置计算数据选择的合理性,为针对联络线功率波动场景储能配置计算及波动率控制标准制定提供参考。2.提出了基于移动平均滤波思想、Savitzky-Golay滤波思想等时域滤波思想的用于地区联络线功率波动平抑的储能配置方法。根据所获得的典型日联络线功率波动数据,计算基于所提出的时域的滤波思想和理想低通滤波思想等多种数字滤波思想的联络线功率波动平抑储能配置结果。研究用于储能配置计算数字滤波方法的滤波器在时域和频域中的滤波器核结构,讨论不同滤波方法在平抑波动中所起作用,以及滤波方法在依据不同类型典型日数据计算储能配置的适用性与局限性。3.为了实现风电场功率平滑接入电网,提出一种计及储能能量转换损耗的风电场储能协同优化控制策略。该储能控制策略由两个部分组成:在每个调度周期起始时刻,控制器检测储能荷电状态并结合调度周期预测平均风电功率计算周期上的调度目标功率;在调度周期内部,根据采样功率,通过模型预测控制策略调节储能系统充放电功率以使得风电储能系统有效跟踪设定目标功率。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一种不考虑储能运行约束的风电场储能配置工程设计方法。4.在风电场储能系统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储能运行约束风电场功率平滑的风电场储能容量配置方法。在调度周期内,运用Hildreth算法求解了计及储能运行约束的模型预测控制二次规划问题,该算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可以实现二次规划问题的快速求解。基于该控制模型,计算不同储能配置组合设置下系统优化调度平均波动率指标,并绘制储能配置决策图。在此基础上,根据决策图确定满足风电储能系统功率调度波动率指标要求时,所对应的最经济储能配置方案。5.从储能协同电网优化运行角度,提出一种考虑风电、负荷等可调度资源预测误差相关性的电网优化运行及储能配置一体化计算方法。问题的核心是通过优化储能系统容量及运行数据使得调度运行周期内平均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总和最小。在优化问题求解前,需要利用所建立的计及预测误差相关性的灵活性资源数学模型将优化问题中的机会约束转化为确定性约束。其中,优化模型考虑了包含双边功率传输和场景生成约束在内的两类网络功率传输过载机会约束,并给出了针对两种机会约束的转化方法。实际规划中,可以根据运行要求建立优化模型计算储能配置及优化运行策略,进而实现运行安全性和经济性的折中。
尹浩霖[10](2019)在《清洁能源发电系统预防性维修决策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国内以水电和风电为代表的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快速扩大,同时国内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水电和风电作为清洁能源发电主力军已先行成为新的市场竞价主体,因此传统的事后维修和无差别计划维修策略已不能满足市场化体制下对发电系统运维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预防性维修策略是当前设备维修策略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研究内容之一,在传统核电和火电领域已开展较多研究,但是在水电领域以及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风电领域还未形成系统化的维修策略应用案例。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策略(Reliability Centered Maintenance-RCM)是预防性维修策略研究领域近几年较为热门的维修策略理论,但传统RCM理论主要应用于航空设备和武器装备领域,直接照搬使用难以满足当前国内清洁能源发电系统预防性维修决策的现实要求。本文的目标是以水电和风电发电设备运行实际为基础,开展基于RCM理论的发电系统预防性维修策略的应用研究,针对传统RCM理论实施过程中主观因素为主、缺乏客观量化数据、决策考虑因素单一的实际缺点进行改进,并对影响预防性决策的故障危害度量化方法、可靠度量化方法、设备重要度评价方法实现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最终使RCM决策理论成为可以有效包含发电设备故障危害度因素、可靠度因素、设备重要度因素的复合因素预防性维修决策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分析RCM基本理论模型,找出传统RCM理论在发电设备领域应用中存在的主观因素考虑过多、缺乏客观量化数据、决策考虑因素单一的技术缺陷。针对水电和风电领域发电设备实际情况,按照RCM理论实施要求,对影响清洁能源发电系统预防性维修策略制定的设备故障危害度、设备可靠度、设备重要度三个影响因素开展研究,构建融合三个影响因素的发电设备RCM决策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预防性维修辅助决策系统。(1)针对清洁能源发电系统较为复杂的功能和结构,以实际水电和风电发电设备运行数据为基础,研究了水电和风电发电系统各子系统和部件的失效机理、故障模式及后果影响问题,提出了基于灰色理论的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 and Criticality Analysis-FMECA)模型,给出了水电和风电发电设备故障危害度评价方法和求解算法,并根据实际应用反馈,表明相较于传统RCM理论中使用的矩阵图法具有更高的设备危害度区分精度,同时在工程应用方面扩展和优化了传统FMECA分析表内容。(2)针对当前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历史故障小样本条件下所导致的可靠性量化指标计算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威布尔分布的发电设备可靠性量化函数模型,基于实际运行数据构建了水电和风电发电系统的宏观和微观可靠性量化指标体系,通过实际算例与传统威布尔分布函数算法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函数模型算法具有更高的评估准确性。(3)针对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各子系统及部件重要度难以定量评价的问题,对发电系统各子系统及部件重要度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对电厂运维人员的全方位调研和运维数据统计结果分析,设计了包含9项影响因素的设备重要度评价体系,并结合实际发电设备运维数据得出了各影响因素具体的得分结果,提出了基于蒙特卡洛理论模型的设备重要度评价方法,建立了清洁能源发电系统中各子系统及部件的设备重要度评估体系,得到较为全面的清洁能源发电系统设备重要度等级。(4)基于以上设备危害度、设备可靠度、设备重要度关键技术的研究成果,本文通过引入熵理论模型,构建了基于熵理论模型的清洁能源发电系统RCM决策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有效融合了改进后的设备故障危害度评价因素、设备可靠度量化因素、设备重要度因素,使RCM决策过程得到完善和优化,通过实例与传统RCM决策结果进行对比,其决策结论更符合现场运行实际及工程应用要求。(5)以前述评价及决策模型成果为基础,综合利用了数据库、数据接口等技术开发了基于熵理论的RCM决策模型的发电设备预防性检修维护辅助决策系统,该系统作为一个通用清洁能源发电设备检修维护决策平台,集成了故障数据导入和统计分析功能、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功能、可靠性分析功能、设备维修决策及优化功能为一体,实现了对清洁能源发电系统及其子系统与部件的预防性维修决策支持。
二、影响发电设备可靠性的因素浅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影响发电设备可靠性的因素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影响新能源发电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新能源发电设备可靠性的价值体现 |
2 影响新能源发电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
2.1 主要影响因素的原理 |
2.2 天气因素的指标计算方式 |
2.3 环境因素的计算方式 |
2.4 设备运行工况因素的计算方式 |
3 新能源发电设备可靠性提升举措 |
(2)基于RCM的火电厂吹灰器与锅炉汽水系统维修决策及支持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列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RCM技术的发展 |
1.2.1 国外发展情况 |
1.2.2 国内发展情况 |
1.3 吹灰器与锅炉汽水系统的维修方式 |
1.3.1 吹灰器的维修 |
1.3.2 锅炉汽水系统的维修 |
1.3.3 RCM技术在吹灰器与锅炉汽水系统的应用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吹灰器的FMECA分析 |
2.1 吹灰器的主要故障类型 |
2.2 吹灰器的部件的重要度 |
2.2.1 评估要素 |
2.2.2 吹灰器的部件评估要素的权重 |
2.2.3 吹灰器的部件的重要度评价指标 |
2.2.4 吹灰器部件重要度评估实例 |
2.3 FMECA分析 |
2.3.1 FMECA分析过程 |
2.3.2 吹灰器的FMECA分析 |
2.3.3 吹灰器的FMECA分析结果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吹灰器的可靠性分析 |
3.1 吹灰器的可靠性指标 |
3.2 可靠性数据和寿命分布 |
3.2.1 可靠性数据 |
3.2.2 寿命分布 |
3.3 寿命分布的拟合检验 |
3.3.1 常用的拟合检验方法 |
3.3.2 拟合检验方法的确定 |
3.4 寿命分布参数估计方法和评价 |
3.4.1 寿命分布参数估计法 |
3.4.2 寿命分布参数估计评价 |
3.5 吹灰器HR4的可靠性分析实例 |
3.5.1 数据的处理 |
3.5.2 寿命分布模型的检验 |
3.5.3 寿命分布模型参数的估算 |
3.5.4 威布尔分布的可靠性分析结果 |
3.5.5 三种寿命分布模型的可靠性分析结果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锅炉汽水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4.1 火电厂锅炉汽水系统 |
4.1.1 锅炉汽水系统的组成 |
4.1.2 锅炉汽水系统的故障 |
4.2 指数分布下无故障数据分析 |
4.3 威布尔分布下无故障数据分析 |
4.3.1 形状参数未知时可靠性置信限分析 |
4.3.2 形状参数已知范围时可靠性置信限分析 |
4.4 对数正态分布下无故障数据分析 |
4.5 锅炉汽水系统无故障数据仿真 |
4.6 锅炉汽水系统可靠性分析结果 |
4.6.1 威布尔分布可靠性分析 |
4.6.2 指数分布可靠性分析 |
4.6.3 对数正态分布可靠性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引入时变可靠度的视情维修 |
5.1 视情维修与时变可靠度 |
5.1.1 视情维修 |
5.1.2 时变可靠度 |
5.2 引入时变可靠度的视情维修模型 |
5.3 维修决策模型假设 |
5.4 由维修成本确定维修次数表达式 |
5.5 备品备件数量模型 |
5.6 吹灰器的维修周期与备品备件数量 |
5.6.1 故障数据的统计处理 |
5.6.2 视情维修模型函数式确定 |
5.6.3 结果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维修决策支持系统 |
6.1 系统 |
6.1.1 系统用途 |
6.1.2 软件运行环境 |
6.1.3 软件开发环境 |
6.2 系统设计 |
6.2.1 系统架构 |
6.2.2 数据结构设计 |
6.2.3 数据分块算法 |
6.2.4 数据压缩算法 |
6.2.5 数据快照 |
6.3 技术要求 |
6.3.1 基本要求 |
6.3.2 性能指标要求 |
6.4 系统模块 |
6.4.1 系统管理模块 |
6.4.2 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
6.4.3 模型库管理 |
6.4.4 系统故障分析模块 |
6.4.5 状态评价模块 |
6.4.6 状态预测模块 |
6.4.7 维修评价模块 |
6.5 系统功能展示 |
6.5.1 首页 |
6.5.2 可靠性评估界面 |
6.5.3 风险分析界面 |
6.5.4 维修策略界面 |
6.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我国风力发电行业发展现状 |
1.1.2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面临的挑战 |
1.1.3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面临的机遇 |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发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的内涵 |
1.2.2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系统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课题理论与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分析的研究现状 |
1.3.2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的研究现状 |
1.3.3 风电机组设备健康维护的研究现状 |
1.4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应用研究 |
1.4.1 风电机组500小时运行考核试验 |
1.4.2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系统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章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分析与知识表述 |
2.1 引言 |
2.2 系统科学背景下的运行状态分析 |
2.3 风电机组典型故障模式分析 |
2.3.1 风能捕捉系统典型故障分析 |
2.3.2 传动系统典型故障分析 |
2.3.3 发电机系统典型故障分析 |
2.4 机组运行状态知识表述 |
2.4.1 基于故障树分析的风电机组故障知识表述方法 |
2.4.2 基于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的风电机组故障知识表述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指标分析与体系构建 |
3.1 引言 |
3.2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指标体系初建 |
3.3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指标选取与分析 |
3.3.1 安全性指标 |
3.3.2 经济性指标 |
3.3.3 可靠性指标 |
3.4 基于对应分析的多块方法下的指标体系确立 |
3.4.1 基于对应分析的多块划分方法 |
3.4.2 机组指标体系确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诊断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机组故障诊断复合网络拓扑结构及功能描述 |
4.3 风电机组运行数据预处理与特征提取 |
4.3.1 风电机组振动信号预处理 |
4.3.2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无量纲趋势整理 |
4.3.3 t-s曲线趋势特征提取 |
4.3.4 实例分析 |
4.4 基于因子分析改进层级NSET方法的机组故障预警模型 |
4.4.1 层级NSET方法原理 |
4.4.2 残差统计分析 |
4.4.3 基于因子分析改进的层级NSET模型 |
4.4.4 实例分析 |
4.5 ETA-FPN多重网络机组故障诊断模型 |
4.5.1 ETA-FPN的定义 |
4.5.2 ETA-FPN层级结构与推理分析 |
4.5.3 改进信息熵的ETA-FPN模型构建方法 |
4.5.4 基于改进信息熵方法的ETA-FPN模型搭建 |
4.6 复合网络诊断模型实例分析 |
4.6.1 FA-HNSET预警分析 |
4.6.2 ETA-FPN网络模型诊断 |
4.6.3 基于FTA结构的故障原因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风电机组健康维护问题的研究 |
5.1 引言 |
5.2 基于模糊评判的风电机组运行状态健康评价 |
5.2.1 健康评价体系层次划分 |
5.2.2 评价指标劣化度的确定 |
5.2.3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的模糊评判 |
5.3 基于ARMA模型的风电机组故障预测 |
5.3.1 ARMA预测模型描述 |
5.3.2 ARMA模型辨识 |
5.4 风电机组故障设备维护决策方法 |
5.4.1 基于FMEA的风电机组典型故障模式属性分析及风险评价 |
5.4.2 风电机组故障FTA分析 |
5.4.3 故障模式及底事件的维护方式决策 |
5.5 实例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系统研发 |
6.1 引言 |
6.2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系统设计 |
6.2.1 设计目的 |
6.2.2 系统整体构架 |
6.2.3 系统功能设计 |
6.3 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系统技术应用 |
6.3.1 系统信息管理及配置 |
6.3.2 系统应用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论文主要创新点 |
7.3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介绍 |
(4)独立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及需求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微电网容量优化研究现状 |
1.2.2 微电网需求响应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微电网系统结构及微源模型 |
2.1 微电网系统结构 |
2.2 光伏发电系统模型 |
2.3 风力发电机模型 |
2.4 储能系统模型 |
2.5 柴油发电机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微电网系统的优化配置模型及运行策略 |
3.1 微电网系统的优化配置模型 |
3.1.1 优化变量 |
3.1.2 目标函数 |
3.1.3 约束条件 |
3.2 微电网系统的运行策略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微电网系统的优化算法及算例分析 |
4.1 人群搜索算法 |
4.1.1 算法简介 |
4.1.2 求解流程 |
4.2 算例数据 |
4.3 算例分析 |
4.3.1 发电补贴方式的确定 |
4.3.2 算法优化性能对比 |
4.3.3 灵敏度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计及需求响应的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 |
5.1 需求响应概述 |
5.2 价格型需求响应优化模型 |
5.2.1 价格型需求响应的电价制定方法 |
5.2.2 需求响应优化目标 |
5.3 计及价格型需求响应的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 |
5.3.1 评价指标 |
5.3.2 约束条件 |
5.3.3 求解流程 |
5.4 算例分析 |
5.4.1 方案对比 |
5.4.2 替代弹性对优化配置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考虑“源-网-荷-储”不确定性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含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生产模拟 |
1.2.2 含可再生能源的电源规划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源-网-荷-储”关键环节建模 |
2.1 常规机组模型 |
2.1.1 基荷机组模型 |
2.1.2 调峰机组模型 |
2.2 风电机组模型 |
2.3 光伏发电模型 |
2.4 对外输电通道模型 |
2.5 需求响应模型 |
2.5.1 基于激励的需求响应模型 |
2.5.2 基于价格的需求响应模型 |
2.6 储能模型 |
2.6.1 充电(蓄电)模型 |
2.6.2 放电模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改进通用生成函数方法的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 |
3.1 通用生成函数方法基本原理 |
3.2 基于通用生成函数的电力系统随机生产模拟 |
3.3 随机生产模拟的改进策略 |
3.4 基于改进通用生成函数的随机生产模拟计算流程 |
3.5 算例分析 |
3.5.1 结果准确性分析 |
3.5.2 计算效率分析 |
3.5.3 可再生能源消纳的薄弱环节分析 |
3.5.4 方法适用性总结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力系统运行特性分析 |
4.1 灵活性定义 |
4.2 灵活性资源及其特性 |
4.2.1 电源侧灵活性资源 |
4.2.2 电网侧灵活性资源 |
4.2.3 需求侧灵活性资源 |
4.2.4 储能灵活性资源 |
4.3 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力系统运行特性评价方法 |
4.3.1 运行特性评价指标体系 |
4.3.2 运行特性评价方法 |
4.4 算例分析 |
4.4.1 运行特性评价指标对比 |
4.4.2 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措施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源规划 |
5.1 传统电源规划模型 |
5.2 面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源规划模型 |
5.3 算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6)补贴政策感知质量对消费者家用光伏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城乡差异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补贴政策感知质量与家用光伏购买意愿相关研究 |
2.2 信任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相关研究 |
2.3 同伴效应相关研究 |
2.4 城乡差异相关研究 |
2.5 研究述评 |
3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
3.1 研究假设 |
3.2 理论模型 |
3.3 本章小结 |
4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
4.1 设计思路 |
4.2 量表设计 |
4.3 问卷设计与预调研 |
4.4 数据收集 |
4.5 本章小结 |
5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 数据质量检验 |
5.3 数据预处理 |
5.4 控制变量检验 |
5.5 模型分析与假设检验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建议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理论贡献 |
6.3 营销建议 |
6.4 研究局限 |
6.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1.1 研究意义 |
1.1.2 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技术介绍 |
2.1 相关原理 |
2.2 相关技术手段 |
2.3 关键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总体目标 |
3.2 二滩电厂人员使用功能性需求 |
3.3 二滩电厂人员使用非功能需求 |
3.4 二滩电厂现有流程及系统流程 |
3.5 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目标 |
4.1.1 系统的架构设计 |
4.1.2 系统连接架构设计 |
4.1.3 接口功能设计 |
4.1.4 网络拓扑设计 |
4.1.5 数据库设计 |
4.1.6 数据库物理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设计模块 |
4.2.1 系统结构组成结构 |
4.2.2 内勤管理人员功能详细设计 |
4.2.3 平台性功能详细设计 |
4.2.4 电力巡检人员巡检功能详细设计 |
4.2.5 设备健康预测功能详细设计 |
4.3 数据库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的系统实现 |
5.1 系统运行环境 |
5.2 整体框架实现 |
5.3 移动端系统功能实现 |
5.3.1 移动巡检任务管理实现 |
5.3.2 巡检记录录入及提交 |
5.3.3 设备健康信息查询 |
5.4 服务端功功能实现 |
5.4.1 基础数据管理 |
5.4.2 后台数据服务模块功能实现 |
5.4.3 设备健康预测功能模块实现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的系统测试 |
6.1 测试工具 |
6.2 测试策略 |
6.3 巡检功能测试结果 |
6.4 性能测试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7.1 论文工作总结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特色小镇供电方案设计及综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供电方案设计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
2.1 电力需求预测理论 |
2.1.1 电力需求预测概述 |
2.1.2 电力需求预测的方法 |
2.2 供电方案设计主要内容 |
2.2.1 供电方案设计的流程 |
2.2.2 供电方案设计的特点 |
2.2.3 分布式电源设计 |
2.2.4 配电变压器的选择 |
2.2.5 中低压网架结构设计 |
2.3 综合评价理论 |
2.3.1 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基本步骤 |
2.3.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
2.3.3 评价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
2.3.4 基于德尔菲法和熵权法的组合赋权模型 |
2.3.5 突变级数法 |
2.4 本章小结 |
3 特色小镇供电方案设计 |
3.1 特色小镇的基本概念 |
3.1.1 特色小镇 |
3.1.2 特色小城镇 |
3.1.3 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异同 |
3.2 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分析 |
3.2.1 特色小镇经济发展概况 |
3.2.2 特色小镇新能源资源概况 |
3.3 特色小镇的电力需求分析 |
3.3.1 特色小镇配电系统运行现状 |
3.3.2 特色小镇电力需求预测 |
3.4 特色小镇供电方案设计 |
3.4.1 传统主网供电方案设计 |
3.4.2 风能供电方案设计 |
3.4.3 太阳能供电方案设计 |
3.4.4 风光互补互补供电方案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4 特色小镇供电方案的综合评价 |
4.1 指标体系设计与指标解释 |
4.1.1 技术性指标 |
4.1.2 设备技术水平指标 |
4.1.3 经济性指标 |
4.1.4 生态环境效益指标 |
4.2 指标分析与计算 |
4.2.1 技术性指标计算 |
4.2.2 设备技术水平指标计算 |
4.2.3 经济性指标计算 |
4.2.4 生态环境效益指标计算 |
4.3 基于组合赋权和突变级数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
4.3.1 基于组合赋权模型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 |
4.3.2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综合评价计算 |
4.4 综合评价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结论及下一步工作 |
5.1 主要结论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多运行场景下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及实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新能源发电设备接入规模现状分析 |
1.1.2 新能源接入后电网面临的新挑战 |
1.2 面向电网应用的储能介绍 |
1.2.1 电网级应用储能分类 |
1.2.2 规模化储能典型示范应用工程简介 |
1.2.3 国内外储能及市场概述 |
1.3 考虑新能源接入场景下储能配置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3.1 基于特征量提取的储能配置方法 |
1.3.2 基于控制调节的储能配置方法 |
1.3.3 现有考虑新能源接入场景储能配置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储能协调电网运行场景下储能配置研究现状 |
1.4.1 基于“源-荷”匹配的储能配置方法 |
1.4.2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储能配置方法 |
1.4.3 研究储能协调电网运行场景储能配置研究困难所在 |
1.5 本文的研究工作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章节安排 |
1.5.3 项目资助情况 |
第二章 基于滤波思想的联络线储能配置历史数据周期选择研究 |
2.1 引言 |
2.2 功率平滑目标规定及选取 |
2.2.1 各国电网公司对于功率平滑标准规定 |
2.2.2 基于联络线功率平滑的目标制定 |
2.3 基于理想低通滤波方法的储能配置策略 |
2.3.1 储能系统的运行约束条件 |
2.3.2 储能容量确定方法 |
2.4 算例分析 |
2.4.1 算例设置 |
2.4.2 典型日内用于联络线功率平滑储能配置结果 |
2.4.3 典型月、典型年用于联络线功率平滑储能配置结果 |
2.4.4 储能配置数据时间窗口合理性讨论 |
2.4.5 储能配置结果的灵敏度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数字滤波算法的联络线储能配置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用于联络线功率波动平抑储能配置策略数字滤波方法简介 |
3.2.1 理想低通滤波算法 |
3.2.2 移动平均滤波方法 |
3.2.3 Savitzky–Golay平滑滤波方法 |
3.3 基于数字滤波方法的储能配置策略 |
3.4 算例分析 |
3.4.1 算例设置 |
3.4.2 典型日内联络线功率波动平抑场景储能配置结果 |
3.4.3 不同滤波方法滤波器核比较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计及储能运行损耗风功率平滑接入场景电池储能控制策略研究 |
4.1 引言 |
4.2 风电场与储能系统 |
4.2.1 风电场储能系统结构与历史数据 |
4.2.2 储能系统模型 |
4.3 计及运行损耗的风储系统联合调度 |
4.3.1 控制器结构简述 |
4.3.2 控制器设计 |
4.3.3 基于风储系统联合调度控制策略的后验储能配置 |
4.4 算例分析 |
4.4.1 算例设置 |
4.4.2 典型年风储系统联合调度仿真分析 |
4.4.3 调度周期长度影响分析 |
4.4.4 与基于特征量提取储能配置方法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计及储能运行约束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的风电场储能容量配置研究 |
5.1 引言 |
5.2 计及运行约束的风电储能系统联合调度模型及储能配置方法 |
5.2.1 计及运行约束的风储系统模型 |
5.2.2 运行约束整形与转化 |
5.2.3 计及运行约束的风储系统储能配置流程 |
5.3 带约束条件的模型预测控制二次规划问题求解 |
5.3.1 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的二次规划问题求解 |
5.3.2 基于原对偶方法的二次规划问题求解 |
5.3.3 基于Hildreth方法的二次规划对偶问题求解 |
5.4 算例分析 |
5.4.1 算例设置 |
5.4.2 调度时长为1小时风电场储能配置 |
5.4.3 储能效率对储能配置结果影响分析 |
5.4.4 调度时长对储能配置结果影响分析 |
5.5 结论 |
第六章 计及可调度资源预测误差相关性的电网储能配置方法研究 |
6.1 引言 |
6.2 考虑预测误差的可调度资源模型 |
6.2.1 多风电场出力模型 |
6.2.2 多地区负荷模型 |
6.2.3 净负荷模型 |
6.3 计及可调度资源预测误差相关性的储能配置优化模型 |
6.3.1 调度周期投资运行费用目标函数 |
6.3.2 确定性约束 |
6.3.3 机会约束 |
6.4 含灵活性可调度资源的机会约束问题转化 |
6.4.1 单侧机会约束转化 |
6.4.2 网络功率传输机会约束转化 |
6.5 算例分析 |
6.5.1 算例设置 |
6.5.2 4节点系统分析 |
6.5.3 改进IEEE RTS-79 系统分析 |
6.5.4 储能系统价格变化对储能配置结果影响分析 |
6.5.5 切负荷费用变化对储能配置结果影响分析 |
6.6 结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改进的IEEE RTS-79系统数据与接线图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清洁能源发电系统预防性维修决策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清洁能源发展现状 |
1.1.2 我国清洁能源发电行业现行维修策略缺点 |
1.1.3 研究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先进维修决策技术的必要性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设备维修决策技术 |
1.2.2 RCM理论及应用研究 |
1.2.3 水电和风电发电设备维修决策技术 |
1.2.4 维修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 |
1.3.3 论文结构 |
2 RCM基本模型及发电设备应用分析 |
2.1 引言 |
2.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决策理论 |
2.2.1 RCM的基本思想 |
2.2.2 RCM基本分析方法 |
2.2.3 RCM理论实施过程 |
2.3 水电和风电发电设备特点 |
2.3.1 水轮发电机组类型 |
2.3.2 灯泡贯流式机组系统划分 |
2.3.3 风力发电机组类型 |
2.3.4 风力发电机组系统划分 |
2.3.5 水电设备故障特点 |
2.3.6 风电设备故障特点 |
2.4 发电设备现行运维技术及RCM实施方案 |
2.4.1 桃源水电站设备基本情况 |
2.4.2 张北坝头风电场设备基本情况 |
2.4.3 传统RCM理论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
2.4.4 对RCM理论的改进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灰色理论的发电设备故障危害度等级分析 |
3.1 引言 |
3.2 发电设备故障数据分析 |
3.2.1 发电设备故障数据的收集 |
3.2.2 水电故障数据统计 |
3.2.3 风电故障数据统计 |
3.3 发电设备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 |
3.3.1 FMECA基本概念 |
3.3.2 发电设备FMECA实施基础 |
3.3.3 建立发电设备的FMECA表 |
3.4 发电设备故障危害度分析及改进 |
3.4.1 危害性矩阵分析法 |
3.4.2 传统FMECA中故障危害度分析存在的问题 |
3.4.3 基于灰色理论的发电设备故障危害度分析 |
3.4.4 应用案例 |
3.5 发电设备FMECA的实用性改进 |
3.5.1 故障发生后快速定位故障原因 |
3.5.2 实现一般性FMECA分析结果与特定环境FMECA分析对比 |
3.5.3 实现与可靠性指标、SCADA监测数据关联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威布尔分布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研究 |
4.1 引言 |
4.2 设备可靠性分析基础 |
4.2.1 设备可靠性量化分析流程 |
4.2.2 可靠性量化指标确定 |
4.3 发电设备寿命分布模型 |
4.3.1 威布尔分布模型 |
4.3.2 威布尔分布模型参数估计方法 |
4.4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威布尔分布模型参数估计 |
4.4.1 线性ε-带支持向量回归机 |
4.4.2 支持向量回归机参数选择 |
4.4.3 估计精度的评价 |
4.4.4 应用实例 |
4.4.5 样本量大小对参数估计精度的影响分析 |
4.5 发电设备可靠性分析实例 |
4.5.1 灯泡贯流式机组宏观可靠性指标 |
4.5.2 灯泡贯流式机组子系统级微观可靠性指标 |
4.5.3 风力发电机组宏观可靠性指标 |
4.5.4 风力发电机组子系统级微观可靠性指标 |
4.5.5 风力发电机组部件微观可靠性指标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熵理论的RCM决策模型研究 |
5.1 引言 |
5.2 发电设备重要度分析 |
5.2.1 发电设备重要度影响因素 |
5.2.2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发电设备重要度分析模型 |
5.2.3 对发电设备子系统级、部件级重要度分析实例 |
5.3 基于熵理论的以可靠性为中心预防性维修决策 |
5.3.1 发电设备预防性维修策略目标 |
5.3.2 发电设备预防性维修策略的确定依据 |
5.3.3 基于费用最低的发电设备预防性维修模型 |
5.3.4 基于可用度的发电设备定期维修模型 |
5.3.5 基于熵理论的以可靠性为中心发电设备预防性维修决策模型 |
5.3.6 水电和风电实例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发电设备预防性检修维护辅助决策系统 |
6.1 引言 |
6.2 系统总体设计 |
6.2.1 系统总体结构 |
6.2.2 系统功能分析 |
6.3 系统数据库设计与管理 |
6.3.1 数据库结构及构建方法 |
6.3.2 数据库内容及作用 |
6.4 系统模型库设计与管理 |
6.5 系统知识库设计与管理 |
6.6 发电设备预防性检修维护辅助决策系统的实现 |
6.6.1 系统交互界面 |
6.6.2 故障数据录入 |
6.6.3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FMECA) |
6.6.4 故障数据统计分析 |
6.6.5 发电设备可靠性分析 |
6.6.6 发电设备维修决策及优化 |
6.7 案例分析 |
6.8 本章小结 |
7 结论及展望 |
7.1 结论 |
7.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影响发电设备可靠性的因素浅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影响新能源发电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分析[J]. 尹波. 电力设备管理, 2021(06)
- [2]基于RCM的火电厂吹灰器与锅炉汽水系统维修决策及支持系统的研究[D]. 徐永攀. 山东大学, 2020(10)
- [3]风电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维护系统的研究[D]. 贾子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4]独立型微电网容量优化配置及需求响应研究[D]. 张江帆.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考虑“源-网-荷-储”不确定性的可再生能源消纳研究[D]. 郭喆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6]补贴政策感知质量对消费者家用光伏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 ——城乡差异视角[D]. 郑颖.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二滩电厂发电设备移动巡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任重远.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特色小镇供电方案设计及综合评价研究[D]. 廉碧澄.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多运行场景下储能优化配置方法及实现策略[D]. 曹敏健. 东南大学, 2019
- [10]清洁能源发电系统预防性维修决策技术研究[D]. 尹浩霖. 西安理工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