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健康村镇建设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论健康村镇建设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一、试论创建卫生镇、村工作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简秋仪[1](2021)在《广东省F县C镇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

李友娣[2](2020)在《江苏溧阳民间庙宇的调查与研究》文中提出庙宇,是人民信仰的物质载体。民间信仰的产生、传播也依附着民间庙宇的存在而留存至今。溧阳市有着多元化的民间信仰,受到了佛教、道教等文化的影响,既拥有着佛教、道教等开放寺院,也保存着自成一派的民间庙宇。本文正是从溧阳市民间庙宇为出发点,以各乡镇村落民间庙宇的历史渊源、建筑、供奉神灵、庙会、祭祀活动及其管理等要素为调查内容,总结溧阳民间信仰特点和民俗特色,探索溧阳市民间庙宇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溧阳市民间庙宇历史悠久,最早的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民间庙宇几经摧毁,几经重建、修复,时至今日也能在乡野之间寻得历史遗迹。民间庙宇的神灵信仰广泛,佛家、道教皆有涉及,时代英雄、家族先祖也是溧阳民间所崇拜的对象,这与本地区独特的人文环境及社会条件息息相关。质朴的溧阳人民不仅通过建庙表达对神灵的敬畏,还用独特的舞蹈、音乐等形式来展现神灵故事,祈祷神灵庇佑,表达敬意。溧阳市民间庙宇分布在各个乡镇村落,情况复杂,对于民间庙宇的管理和保护上各个乡镇也有所不同。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检索溧阳地区的地方志及有关史料,对各个乡镇的民间庙宇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溧阳市民间庙宇的基本情况、民间信仰的特点、民间文化特色等信息,窥探出本地区民间信仰对居民身心健康、社会人文环境的影响。

舒定来[3](2018)在《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研究 ——基于S村的调研》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我国农村基层管理模式从人民公社时代逐渐转换为村民自治模式。村民自治的实施是国家开始从集权控制向分权治理进行转型。经过30多年的基层实践,国家设立在基层的政权组织-乡镇人民政府,一直指导和帮助村民正确参与村民自治,村民自治慢慢实现了从形式到实体的转化。与此同时,相对强势并处于主导地位的乡镇政府对村民自治的干预也是“形影不离”,需要予以特别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对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但多是从面上进行研究和探索,具体细到一个行政村进调研分析的较少。本文主要研究S村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的具体情况,通过实证分析政府干预的手段、政府干预的内容、政府干预的效果、政府干预的成因,以及提出规范政府干预行为,达到善治目标的对策。整篇论文主要是从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是论文的导论部分,主要是对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的研究背景进行了探究,同时对将目的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借鉴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介绍研究的理论依据并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介绍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的创新点等。第二部分为S村村民自治的实践,主要介绍S村有关情况,S村的村级组织,S村村民自治的实践。第三部分为研究S村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的现状及其问题,分别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第四部分为S村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根据政府干预不当的领域和表现进行研究,从法律法规体系、治理体制、治理理念、监督制约措施等方面分析原因。最后一部分为解决问题,主要阐述规范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的对策。本文从基层政府善治的目标出发,利用作者在当地乡镇实际工作的优势,深入研究S村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的现状,分析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建议从完善法治建设、改革治理体制、更新治理理念、强化监督制约等方面进行改善,希望能够为促进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起到微薄之力。

刘波[4](2018)在《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不足及其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始终是一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村民生活环境改善的重大民生问题。农村环境污染后导致了农业生产遭到破坏、村民生活环境趋于恶化、农村生态资源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村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大大降低。同时也影响到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因而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而想要系统解决这一问题还需下一番绣花针的功夫。综合整治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基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当有所作为,发挥出治理主体的主导作用。元竹镇基层政府应针对本地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问题,结合过去在政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吸取过去整治过程中的教训,积极作为。更加科学地、符合实际地增强环境保护政策制定中的导向作用、提高自身和村居自治组织的环境管理能力、引导村民有效参与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并在环境保护基础性设施投入上、建设上、管理上、维护上探索发挥市场化机制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资源配置作用。本文以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为例,概括了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总结了过去元竹镇镇政府在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上的治理措施、分析了过去的治理措施上的不足及不足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更为完善的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对策。并试图以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为基点,形成一个适用范围更为广泛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为与元竹镇相似地区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提供解决方案。

霍晓丽[5](2012)在《上海城市森林功能提升与拓展研究》文中认为城市森林作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最经常、最容易接近的自然生态环境,承载着人们对大自然的渴望与憧憬。城市森林具有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功能,是为人类提供享受大自然的美景、缓解紧张情绪、保持身心健康、增长知识才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场所。此外,城市森林具有直接和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因此,对城市森林资源进行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已建成和在建的城市森林资源进行主导功能提升优化、多元功能进行开发拓展,在牛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上更好的发挥作用,对城市发展和城市人身心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森林内涵、建设历程和功能利用现状进行调查与归纳,总结出国内外城市森林的现有功能,在三大功能,即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归纳,以国内外主要城市为例,详细举例其功能利用现状,并对日本、香港和台湾对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具体剖析,为今后我国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借鉴依据与参考。上海是中国的经济、科技、工业、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城市森林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牛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要素。文中通过对上海森林资源,以外环林带、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为重点进行资料与实地调查,并进行分类归纳,将上海城市森林划分为:生态敏感区、生态片林和公园型城市森林资源区。在此基础上,对各部分森林资源进行功能利用现状归纳总结,并结合上海顾村郊野公园实践案例,分析上海城市森林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和构建城市森林多元复合功能体系。综合国内外森林资源及功能利用现状,尤其是对上海城市森林资源利用现状的分析与归纳,针对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城市绿地和森林生态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目前上海城市森林功能发挥存在的社会功能明显不足的问题,本文提出,以拓展社会功能为中心,提升主导功能和追求三大功能和谐统一为基本点,为现阶段上海城市森林的建设总方针。具体指对功能不明显、低效的城市森林进行主导功能提升优化,提升优化的基本原则为:分类提升、重点优化、循环评建、综合管理;对功能缺乏、不完善的城市森林进行多元化功能拓展,其基本原则为:需求主导、区域定位、多元拓展、时序开发。本文通过大量的资料调查,详细的整合与总结,在进行现状剖析的基础上为今后上海及国内其他城市森林功能提升与拓展提供具体实践策略与途径。

李伟南[6](2009)在《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逻辑研究》文中认为奥斯本和盖布勒的《改革政府》中有句名言:“如果我在做一件不该做的事情上工作效率很高,那是再愚蠢不过了”。政府的做事效率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如何使政府做‘正确’的事情?”这个看起来似乎非常简单的问题,实则却是始终困扰着人类的最大难题之一。政府的行为失范更是成为了社会的公害。如果说某一个地方的政府或政府的某一次行为的失范是偶然的话,那么,地方政府行为普遍性的失范,我们就不能不承认其中存在着必然性。因此,探究“政府行为的决定性因素”始终是政治学、经济学、行政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普适性的政府角色和职能的模式,同时也没有哪一个政府的角色和模式是一成不变的。当代中国县政府,除了具有政府的一般性特征之外,在社会转型期,其角色和职能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客观地看,当代中国县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既不是像政府和官员自己宣传的那样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不像社会上许多人的情绪化的断言那样:“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都是利己的”。一方面,共和国30年的改革开放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县政府及其官员功不可没;另一方面,由于县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失范,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也是有目共睹的。本文正是通过对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的“应然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比较研究,在科学评价县政府现实行为的基础上,挖掘导致县政府行为失范的成因,进而探求校正和规范县政府行为的对策。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主要是从总体上说明研究“县政府行为逻辑”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分别梳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凸显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背景;与此同时,对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进行了初步界定;简要说明了笔者研究过程中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两章。笔者运用“一般到特殊”的规范研究方法,首先考察分析了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从理论上说明了政府行为的一般逻辑;进而对当代中国县政府的角色进行具体分析,在准确定位当代中国县政府角色和职能的基础上,阐发了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的“应然逻辑”。第二章重点阐明研究的出发点是“需要”,“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欲望”的客观必然性与资源、生产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形成了对政府及其官员的巨大的“生存压力”,加上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决定了政府及其官员的“自利倾向”,这是本文的理论前提。第三章通过把当代中国县政府置于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科学地定位“基层人民政府”的角色和职能,阐发了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的“应然逻辑”。第三部分包括第四、五两章。笔者采用实证的方法,第四章通过对笔者在L县的调研材料的分析,对当代中国县政府的现实行为进行深入解剖,进而解释了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的现实逻辑及其成因;在第五章,笔者运用“制度——利益——权力”分析方法,通过对“应然逻辑”和“实然逻辑”的比较分析,重点阐述了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失范的表现、危害及成因。第四部分即第六章。此部分乃本课题研究的落脚点,即基于对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失范的成因分析,提出了笔者对政府改革、校正和规范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

周斌[7](2008)在《县级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变革的实证研究 ——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政府绩效评估,不仅是新公共管理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一个非常迫切而重要的现实问题,它在评估政府能力、引导和监督政府行为、提高政府部门绩效、改进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政府成本意识的强化和公民监督意识的增强,政府绩效评估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和青睐,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活动在西方国家蓬勃展开,并迅速成为西方政府改革普遍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公共管理理论正日益受到我国理论界和各级政府的重视,有关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也得到蓬勃开展,但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却始终未能在我国全面性地铺开和实施。期间虽然有关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国家有关部也研究出了相对完善的评估体系,但始终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大部分理论研究的成果并没有真正转化成实践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没能使政府绩效评估活工作在全国各地全面性推开,对既有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活动也未能真正起到推进和深化作用。古话说“郡县治,则天下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总结典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变革活动并以此来推动政府绩效评估的全面实施,对真正加快我国政府绩效评估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以多年从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实践优势,回顾总结本人所在的常州市武进区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演进过程,分析其优劣,并根据演进变化深入探寻地方政府实施绩效评估的内在诉求和动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推进和改善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王国才[8](2006)在《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开创龙江爱卫工作新局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爱国卫生工作是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大卫生观的认识问题,使爱国卫生工作远离了我们的视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定,这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符合国情、顺应潮流,是深得民心的历史选择。但新农村建设需要多管齐下,全面求解,其中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安全饮水、低标准、不卫生的厕所改造,都与爱国卫生工作密不可分,本期我们摘编了黑龙江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副主任王国才同志在全省爱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其做法、其经验、其设想,相信会对其他地方爱国卫生工作的开展有所借鉴,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来展示爱国卫生工作在我国农村卫生改革中的作用,旨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闯出一条新路。

王学良[9](2005)在《“创建”前后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文中指出

崔向红[10](2005)在《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人类生产、生活和文明成果的集中体现。顺应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生态文明城市正应运而生。城市的生态化是人类生态价值取向的结果,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向。生态文明城市必将成为21世纪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和追求目标。本论文从生态科学、城市规划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角度,围绕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论及实践中的一系列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文从生态文明、生态城市的含义及特征、标志以及新型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成绩与不足入手,结合实际分析阐述了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规范,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角度研究了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揭示出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城市文明的必然性。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论文对当代中国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突出任务即四个提升(文明城市精神的提升、生态教育的提升、生态文化的提升和生态经济的提升)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最后列举了两个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例。

二、试论创建卫生镇、村工作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创建卫生镇、村工作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江苏溧阳民间庙宇的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价值与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民间庙宇的概况
    第一节 庙宇的分类
    第二节 民间庙宇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溧阳民间庙宇的定位
第二章 溧阳民间庙宇的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溧阳民间庙宇的统计表
    第二节 溧阳民间庙宇的年代分析
        一、溧阳原始民间庙宇分析
        二、溧阳新建民间庙宇分析
第三章 溧阳民间庙宇的信仰分析
    第一节 自然崇拜
        一、五猖崇拜
        二、龙王崇拜
    第二节 神灵崇拜
        一、东岳大帝崇拜
        二、祠山大帝崇拜
        三、关羽崇拜
        四、谢绪崇拜
    第三节 区域性神灵崇拜
        一、张巡崇拜
        二、郭云、郭雨崇拜
        三、蒋瑞崇拜
        四、白龙娘娘崇拜
    第四节 祖先崇拜
        一、祖先崇拜与宗族祠堂
        二、宗族祠堂的祖先祭祀
第四章 溧阳民间庙宇的保护分析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传统舞蹈类的保护规划与问题
        二、民俗类非遗项目的保护规划与问题
    第二节 溧阳民间庙宇相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一、溧阳民间庙宇建筑
        二、碑刻
        三、文物
    第三节 溧阳民间庙宇与乡村振兴
    第四节 溧阳民间庙宇的管理
        一、管理制度
        二、人员管理
        三、财务管理
第五章 溧阳民间庙宇的发展策略研究
    第一节 溧阳民间庙宇的发展策略
        一、规定合理合法的民间庙宇活动场所
        二、明确民间庙宇的责任人
    第二节 溧阳民间庙宇的保护与传承
        一、正确认识溧阳民间庙宇的作用与影响
        二、研究制定保护民间文化资源的策略
        三、推广溧阳民间文化保护工作
        四、落实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经费
    第三节 民间信仰的认识、传播与引导
        一、正确认识民间信仰
        二、如何正确传播民间信仰
        三、关于民间庙宇政策法律法规建设的建议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3)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研究 ——基于S村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基本概念和理论依据
        1.3.1 基本概念
        1.3.2 理论依据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4.1 国内研究概况
        1.4.2 国外研究概况
        1.4.3 文献评述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的内容
        1.5.2 研究的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S村村民自治的实践
    2.1 S村的基本情况
    2.2 S村的村级组织
        2.2.1 S村的村民自治组织
        2.2.2 S村其他组织
    2.3 S村村民自治的实践
        2.3.1 S村选举的实践
        2.3.2 S村决策的实践
        2.3.3 S村管理的实践
        2.3.4 S村监督的实践
    2.4 S村村民自治和T镇政府的关系
第三章 S村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3.1 S村民主选举中的政府干预
        3.1.1 指定选举的机构
        3.1.2 拟定选举的办法
        3.1.3 限定参选的资格
    3.2 S村民主决策中的政府干预
        3.2.1 干扰决策的程序
        3.2.2 额定决策的机构
        3.2.3 设定决策的组织
    3.3 S村民主管理中的政府干预
        3.3.1 干涉人事的管理
        3.3.2 核定事务的管理
        3.3.3 规定财务的管理
    3.4 S村民主监督中的政府干预
        3.4.1 模糊监督的机构
        3.4.2 择定监督的人员
        3.4.3 限制监督的范围
第四章 S村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依法治村的法律体系不健全
        4.1.1 相关法律法规较少
        4.1.2 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4.1.3 村规民约流于形式
    4.2 基层政府的职能转变不到位
        4.2.1 传统治理模式的影响
        4.2.2 村级组织行政化倾向
        4.2.3 社会组织的难以参与
    4.3 基层治理的理念更新不及时
        4.3.1 领导干部治理理念不新
        4.3.2 村级干部治理理念传统
        4.3.3 村民参政议政理念偏差
    4.4 监督制约的措施落实不到位
        4.4.1 法律监督制约未落实
        4.4.2 行政监督制约不到位
        4.4.3 社会监督制约难进行
第五章 规范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的对策
    5.1 完善法治建设,依法指导村民自治
        5.1.1 强化农村基层干部的法治观念
        5.1.2 加强关于村民自治的立法行为
        5.1.3 认真完善村规民约的修改制订
    5.2 改革治理体制,积极打造有限政府
        5.2.1 变革基层传统治理机制
        5.2.2 推动村民自治组织发展
        5.2.3 搭建多元主体参与平台
    5.3 更新治理理念,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5.3.1 更新乡镇领导治理理念
        5.3.2 更新村级干部治理理念
        5.3.3 更新村民参政议政理念
    5.4 强化制约监督,限制乡镇政府干预
        5.4.1 加强法律制约监督
        5.4.2 改进考绩制约监督
        5.4.3 完善社会制约监督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不足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本文创新与不足
    五、与本选题相关的主要概念及理论
        (一)农村环境污染及相关概念界定
        (二)相关理论依据
第一章 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影响
    一、元竹镇基本情况
        (一)元竹镇自然环境
        (二)元竹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三)元竹镇农业生产
    二、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一)农业生产活动导致的污染
        (二)乡镇工业活动产生的污染
        (三)农村生活活动产生的污染
    三、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带来的影响
        (一)农业生产环境遭到破坏
        (二)居民生活环境趋于恶化
        (三)农村生态资源受到威胁
第二章 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现行治理措施
    一、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现行治理措施内容
        (一)基层政府的行政行为
        (二)村居自治组织参与治理
        (三)村民参与措施
        (四)市场参与与技术创新的应用
    二、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现行治理配套措施
        (一)明确镇村领导分工职责
        (二)强化日常巡查督办力度
        (三)严格责任主体考评考核
        (四)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第三章 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现行治理措施的不足
    一、基层政府的治理措施缺陷
        (一)实际责任主体不明确
        (二)运行管护人员不足
        (三)污染物处理方式的滞后
        (四)采取“一刀切”的治理方式
        (五)缺乏有力的长效治理手段
    二、社会及市场治理措施缺陷
        (一)村民自治组织被动应付治理
        (二)环保理念未能深入人心
        (三)市场参与度不高
        (四)治理技术应用程度低
第四章 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现行治理措施不足的成因
    一、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一)资金投入不足
        (二)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平低下
        (三)饮水工程及厕所改造建设程度落后
        (四)现有的环保设施管理和运行水平较低
    二、基层政府及村居自治组织未能积极发挥有效职能
        (一)基层政府唯经济至上的政绩观
        (二)基层政府未设立专门的农村环保机构
        (三)基层政府现行的治理手段低效
        (四)村居自治组织在环境治理中的“自治缺位”
    三、村民参与程度不够
        (一)村民的环保意识薄弱
        (二)村民可用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资源不足
        (三)村民参与途径和权利受限
        (四)村民未能有效掌握环境信息
    四、农村环保体系不健全
        (一)现行的农村环保责任机制不到位
        (二)农村环保市场运作机制不完善
        (三)农村环保监督机制成效不明显
        (四)考核奖惩机制不科学
第五章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国内经验及借鉴
    一、国内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经验
        (一)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经验
        (二)长沙安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经验
    二、对改善元竹镇农村环境的借鉴
        (一)树立“三生统筹”政策理念
        (二)加强基层政府和村居自治组织治理能力
        (三)推动村民积极参与
        (四)充分运用市场机制
        (五)完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体系
第六章 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现行治理措施不足的对策
    一、增强政策制定中的导向
        (一)平衡经济发展政策
        (二)切实增强农村环保政策的实效性
        (三)提高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水平
        (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农业
    二、提高基层政府和村居自治组织的环境管理能力
        (一)牢固树立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二)优化基层政府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手段
        (三)持续增强基层政府对农村环保的投入力度
        (四)充分发挥村居自治组织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的“自治”能力
    三、引导村民有效参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一)保障村民参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途径和权利
        (二)合理保证村民参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利益诉求
        (三)不断丰富环境信息公开渠道
        (四)强化村民环保意识中对环保知识要素的需求
    四、发挥市场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作用
        (一)探索在基础性设施建设运营中引入市场份额
        (二)积极从市场中引入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
        (三)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四)面向市场拓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投融资渠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上海城市森林功能提升与拓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城市森林概念梳理
    2.1 森林
    2.2 城市森林
        2.2.1 城市森林的发展历程
        2.2.2 城市森林的含义
    2.3 城市森林建设背景下我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口标
        2.3.1 卫生城市
        2.3.2 园林城市
        2.3.3 森林城市
        2.3.4 智能城市
        2.3.5 生态城市
3 国内外城市森林功能利用现状
    3.1 城市森林3大主体功能
    3.2 国外主要城市森林发展及功能
        3.2.1 国外城市森林功能利用概况
        3.2.2 日本城市森林建设及功能利用
    3.3 国内主要城市森林利用现状
        3.3.1 国内城市森林功能利用现状
        3.3.2 我国港台地区城市森林利用现状
4 上海城市森林资源概况
    4.1 上海城市森林发展历程
    4.2 上海市森林资源
        4.2.1 城市森林建设范围
        4.2.2 上海城市森林林种主导功能
5 上海城市森林功能利用现状
    5.1 上海城市森林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5.1.1 发展机遇
        5.1.2 面临挑战
    5.2 上海城市森林发展趋势—森林旅游与游憩
    5.3 上海城市森林功能利用理想模式
        5.3.1 顾村郊野公园
        5.3.2 顾村郊野公园三大主体功能
        5.3.3 顾村郊野公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4 上海城市森林功能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5.4.1 森林结构单一,功能低效
        5.4.2 复合功能短板,社会功能不足
        5.4.3 建设管理薄弱,综合调控缺乏
6 上海城市森林功能提升与拓展对策
    6.1 城市森林多元复合功能体系构建
    6.2 上海城市森林功能提升与拓展总体思路
    6.3 上海城市森林主导功能提升优化策略
        6.3.1 分类提升
        6.3.2 重点优化
        6.3.3 循环评建
        6.3.4 综合管控
    6.4 上海城市森林多元功能拓展途径
        6.4.1 需求主导
        6.4.2 区域定位
        6.4.3 多元拓展
        6.4.4 时序开发
参考文献
致谢

(6)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逻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政府行为目标
        (二) 官僚的行为
        (三) 政府改革
        (四) 地方政府行为分析的理论模式
        (五) 县级政府研究
    三、核心概念
        (一) 行为
        (二) 行为逻辑
        (三) 县政府
    四、研究思路和基本内容
        (一) 分析框架
        (二) 基本结构
    五、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预设
        (二) 研究方法
        (三)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政府行为逻辑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行为
        (一) 行为
        (二) 影响行为的因素
        (三) 行为规律
    二、政府行为
        (一) 政府行为的含义
        (二) 政府行为的特征
        (三) 政府行为目标
        (四) 政府行为的模式
    三、政府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 人性因素
        (二) 组织因素
        (三) 环境因素
    四、政府行为的理论逻辑
        (一) 需要和需要的满足是政府行为的逻辑起点
        (二) 人性中的自利倾向决定政府行为的基本趋向
        (三) 利益的博弈和协调是政府行为的主要内容
        (四) 制度的约束和激励规定了政府行为的现实轨迹
        (五) 社会教化和意识形态制约着政府行为的现实目标取向
        (六) 民主政治水平、政府能力、自然环境制约着政府行为绩效
第三章 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逻辑的"应然之义"
    一、有关地方政府角色的理论
    二、中国县政府角色行为的历史演进
        (一) 皇权专制时代县政府角色行为
        (二) 计划经济时期的县级政府角色行为
    三、当代县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定位
        (一) 众说纷纭的当代政府角色与职能
        (二) 当代县政府的角色意义及职能要求
        (三) 当代中国县政府职能定位
    四、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的"应然"逻辑
        (一) 行为逻辑的"应然"之义
        (二) 县政府行为的"应然"模式
第四章 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逻辑"实然之路"
    一、当代中国的县政制度
        (一) 当代中国县政府的地位与特点
        (二) 当前县级政府的机构设置(以 L 县为个案)
        (三) 权力结构中的政治关系格局
        (四) 中国县政的主要特点
    二、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的现实考察:以 L 县为个案
        (一) 县委书记的自我角色定位:一个人和一个县
        (二) 中心工作
    三、当代县政府行为的现实逻辑
        (一) 当代县政府行为逻辑生成的现实前提
        (二) 县政府行为目标选择逻辑
        (三) 县政府权力运作的现实逻辑
第五章 "应然逻辑"与"实然逻辑"的比较分析
    一、"应然"与"实然"的耦合
        (一) "应然"和"实然"的角色耦合
        (二) 行为目标的耦合
        (三) 利益的契合
    二、"实然"对"应然"的扭曲
        (一) 目标扭曲的逐利行为
        (二) 角色错位的"变态"行为
        (三) 关系失衡的反市场行为
        (四) 上下离散的执行行为
        (五) 道德缺失的非理性行为
    三、政府行为失范的成因分析
        (一) 制度供给短缺导致政府权力恶性扩张
        (二) 县政府的自利性是其行为失范的深层根源
        (三) 社会转型导致的官员心态失衡
        (四) 县公共财政体制存在严重缺陷
        (五) 县政府行为扭曲的激励强化机制
第六章 校正县政府行为的"必然"之策
    一、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规范县政府行为的导向
        (一) 政绩观:政府和官员行为的导向
        (二) 科学政绩观的内涵
        (三) 科学政绩观的生成机理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县政府行为的工具
        (一)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增强制度供给能力
        (二) 改革完善干部人事制度
        (三) 完善政府权力的监督制约制度
    三、理顺利益关系:规范县政府行为的核心内容
        (一) 理顺利益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二) 利益制衡:理顺利益关系的主要路径
        (三) 健全利益协调机制:理顺利益关系的关键所在
    四、打造服务型政府:规范县政府行为的模式
        (一) 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二) 公共利益: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定位
        (三) 治道变革:创新县政府施政理念
        (四) 政府范式转型:构建服务型县政府
        (五) 关键环节:构建公共服务型财政体制
参考文献
后记

(7)县级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变革的实证研究 ——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和发展现状评述
        一、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和发展
        二、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研究和发展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整理研究方法
        二、比较分析研究方法
        三、历史研究方法
        四、系统分析方法
    第四节 基本内容及框架构思
        一、基本内容
        二、框架构思
第二章 基本概念解析与界定
    第一节 地方政府的内涵
    第二节 政府绩效及政府绩效评估
        一、政府绩效的内涵
        二、政府绩效评估的标准、理论基础
第三章 常州市武进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演变过程与分析
    第一节 常州市武进区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演变
        一、以目标管理为主要形式的初级阶段(1997-2002)
        二、以目标管理和效能评价并重的发展阶段(2003-2007)
        三、以和谐发展为主旨和重视政府公共职能的优化阶段(2007- )
    第二节 常州市武进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分析
        一、武进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活动变革的特点
        二、武进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缺陷与不足
第四章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诉求分析和客观认识
    第一节 地方政府进行绩效评估的诉求和动因分析
        一、西方国家政府绩效评估发展的动因
        二、我国地方政府实施政府绩效评估的诉求和动因
    第二节 客观认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实质与进程
第五章 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宏观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建议
        一、加强国家层级的规范和引导
        二、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进程
        三、立足现实推进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工作
    第二节 武进区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改进对策探讨
        一、完善指标体系,促进评估与考核的相辅相成
        二、强化成本意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绩效评估
        三、有效整合资源,构建完善的考核评估机制
        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真正实现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五、加大政治激励力度,强化考核评估结果的运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创建”前后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健康知识获得途径
    2.3 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2.4 健康行为形成情况
3 讨论

(10)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生态文明城市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生态文明城市的本质、特点及创建原则
    2.1 生态文明城市的本质
        2.1.1 生态文明城市的定义
        2.1.2 生态文明城市的性质
    2.2 生态文明城市的特点
        2.2.1 和谐性与可持续性
        2.2.2 循环性与均衡性
        2.2.3 整体性与区域性
    2.3 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原则
    2.4 生态文明城市的创建指标体系
3 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论依据
    3.1 马克思主义生态辩证法思想
    3.2 生态伦理学理论
    3.3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3.4 城市生态学理论
    3.5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3.6 西方生态城市伦理观念
    3.7 可持续发展理论
    3.8 城市土地生态规划理论
4 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实践导向
    4.1 普及和提高生态意识
    4.2 建立生态城市环境保护新机制
    4.3 完善城市建设规划
    4.4 突出城市的生态个性
        4.4.1 突出城市生态个性
        4.4.2 重视城市间、区域间的合作
    4.5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保障措施
        4.5.1 行政措施
        4.5.2 法制措施
        4.5.3 经济措施
        4.5.4 科教文化措施
5 走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城市生态文明
    5.1 精神文明建设与生态文明城市
    5.2 现代城市文化与生态文明城市
    5.3 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城市
        5.3.1 精神文化
        5.3.2 制度文化
        5.3.3 物质文化
6 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突出的任务
    6.1 文明城市精神的提升
    6.2 生态教育的提升
    6.3 生态文化的提升
    6.4 生态经济的提升
7 面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例
    7.1 实例1:江苏省南京市
    7.2 实例2:广东省南海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试论创建卫生镇、村工作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广东省F县C镇乡村振兴驻镇帮扶工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 简秋仪. 广西师范大学, 2021
  • [2]江苏溧阳民间庙宇的调查与研究[D]. 李友娣.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3]村民自治中政府干预研究 ——基于S村的调研[D]. 舒定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2)
  • [4]元竹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不足及其对策研究[D]. 刘波. 苏州大学, 2018(01)
  • [5]上海城市森林功能提升与拓展研究[D]. 霍晓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1)
  • [6]当代中国县政府行为逻辑研究[D]. 李伟南. 华中师范大学, 2009(11)
  • [7]县级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变革的实证研究 ——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D]. 周斌.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8)
  • [8]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开创龙江爱卫工作新局面[J]. 王国才.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6(05)
  • [9]“创建”前后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J]. 王学良. 江苏预防医学, 2005(03)
  • [10]创建生态文明城市的理论及实践研究[D]. 崔向红. 东北林业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论健康村镇建设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