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苯甲酰丙酮乙二胺镍(II)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二苯甲酰丙酮乙二胺镍(II)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一、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合镍(II)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国强,赵燕玲,骆小方,李辽阔,陈浩[1](2017)在《含N,N,O,O四齿席夫碱Cu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文中提出采用N,N,O,O四齿席夫碱配体HL1、HL2分别与Ni(OAc)2·4H2O和Cu(OAc)2·2H2O进行反应,合成了3个配合物NiC22H22N2O2(1)、CuC22H22N2O2(2)和CuC24H26N2O2(3).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均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而配合物3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2221.3个配合物的分子单元结构相似,中心金属离子CuⅡ或NiⅡ与配体的氮、氧原子配位形成稍微扭曲的四方平面构型.热重分析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且配合物3的热稳定性更高.此外,结合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文章还讨论了配位反应发生前,配体在溶液中存在的主要构型.

滕洪梅[2](2012)在《对称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文中研究说明1864年,人们第一次合成出了Schiff碱配合物。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Schiff碱及其配合物已经有大量的报道,人们发现这类配合物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氧化还原性、催化性能、光电磁性能,以及与生命有关的酶活性等,使得人们对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研究热情经久不衰。对于水杨醛类Schiff碱和3-羧基水杨醛类Schiff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是对5-甲基-3-羧基水杨醛缩乙二胺Schiff碱的报道却很少见到。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对5-甲基-3-羧基水杨醛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进行了合成与结构表征。(1)以N,N′-二(5-甲基-3-羧基水杨醛)缩乙二胺Schiff碱(H4EMS)为配体,培养得到了配合物[Fe(H2EMS)]·0.25H2O,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Fe(H2EMS)]·0.25H2O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2.5977nm(17),b=1.0490(7) nm,c=1.5071(10) nm,α=90°,β=93.070(13)°,γ=90°,Z=8, Mr=442.72,Dc=1.434g/cm3, F(000)=1828, μ=0.775mm-1, R1=0.0797,wR2=0.2487,Fe2+离子处于畸变的八面体场中并偏离最小二乘平面0.00204nm。(2)采用直接合成法合成了配合物Ni(H2EMS),利用IR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93385(17) nm,b=0.97424(9) nm,c=0.95186(9) nm,α=90°,β=91.084(2)°,γ=90°,Z=4,Mr=441.07,F(000)=912,R1=0.0352,wR2=0.0815,配合物中镍离子为四配位,处于平面四边形配位环境中。(3)以H4EMS为配体,培养得到了晶体Cu(H2EMS),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9292(3) nm,b=0.97450(16) nm,c=0.96552(16) nm,α=90°,β=92.303(4)°,γ=90°,Z=4,Mr=445.90,F(000)=916,R1=0.0456,wR2=0.1142,配合物中铜离子为四配位,处于平面四边形配位环境中。(4)合成了对称Schiff碱配体N,N′-二(3-羧基水杨醛缩乙二胺),水浴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Fe(HCES)·(H2O)2],用IR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技术解析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中Fe3+离子处于轻微畸变的八面体场中,配体中的氮原子没参与配位。(5)以5-甲基-3-羧基水杨醛(H2MCS)、邻菲咯啉(phen)合成了配合物[Cu(phen)(MCS)(H2O)]·H2O,利用IR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中Cu离子是五配位的,处于四方锥配位环境中。(6)以配体的变形性为考查指标,建立了一种解释d8构型平面正方形配合物反位效应的理论,该理论可以独立地解释所有配体的反位效应强弱顺序。

高娟丽[3](2012)在《双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文中指出Schiff碱化合物与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及其诸多性能,为研究双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寻找更高活性的新杀菌剂化合物,本研究以药物拼合原理为依据,设计合成了含有亚胺结构及苯并咪唑母体的新型化合物,同时改变醛上不同取代基及其取代位置,将2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键合,使其表现出更典型的生物活性及其他性能。本文采用微波辅助,以3,4-二氨基苯甲酸和不同醛类化合物为原料,共合成了17种双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和6种双苯并咪唑Schiff碱类化合物,其中除化合物3a、3c和3n以外,其它20种化合物都是新化合物(均经过了SciFinder Scholar检测)。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和IR、MS予以确认;其次,探讨了物料比、微波输出功率、微波辐射时间和催化剂PPA与HCl比例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步较佳反应条件为3,4-二氨基苯甲酸:醛类化合物=1:1.2,微波输出功率320W,间歇辐射30min;第二步较佳反应条件为上步产物:邻苯二胺=1:1.1,PPA/HCl=1:1,微波输出功率500W,间歇辐射15min。该方法具有原料消耗少、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易纯化、对环境无污染、产率高的优点,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最后,通过生长速率法,在100mg/L质量浓度下对23种双苯并咪唑衍生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测试。以市售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噻菌灵和嘧菌酯为对照,测定了上述化合物对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vasinfectum),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oxyspori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炭疽病菌(Glomerellacin gulata),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 keissler),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七种病菌的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3a、3b和5d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具有广谱性,它们对所试几种菌种的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化合物,而化合物3n对所试几种病菌的抑制作用均相对较弱。通过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关系,对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探。

王保林,龚狄荣,吴广峰,张学全[4](2010)在《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合钴(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丁二烯聚合》文中研究指明合成了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合钴(Ⅱ)配合物,利用X单晶衍射技术和元素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包参数为:a=1.7297(9)nm,b=0.7148(4)nm,c=2.1099(12)nm,β=110.752(2)°,V=1.83807(13)nm3,Dx=1.465Mg/m3,Z=4,μ=0.090mm-1,F(000)=844,S=1.01。对于3103(I>2σ(I))个可观察点,最终偏差因子R1=0.030,wR2=0.074。Schiff碱的4个配位原子[N(1),N(2),O(1),O(2)]与中心金属Co(Ⅱ)配位,形成轻度扭曲的平面正方形N2O2Co构型。考察了该化合物在不同共催化剂的活化下催化丁二烯聚合的行为,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氯铝(Al2Et2Cl3、AlEt2Cl)的活化下对丁二烯聚合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顺-1,4选择性。

李娜[5](2009)在《新型吡嗪酮类席夫碱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Schiff碱是一类非常重要含氮配体,它的-RC=N-双键官能团使其具有易配位、易成环等特点。迄今国内外化学工作者不断开展此领域的工作,合成了各类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研究和开发了多方面的用途。其中氮杂环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良好生物活性日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设计合成这种Schiff碱配体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重要的化学与生物学意义。本论文首次由2-乙酰基吡嗪为原料设计合成了4种吡嗪酮类Schiff碱配体。实验发现,苯胺对位取代基结构不同与2-乙酰吡嗪发生Schiff碱缩合反应活性也不相同,得到反应活性顺序为:4-甲氧基苯胺>4-甲基苯胺>4-氯苯胺>4-溴苯胺。对4种Schiff碱配体进行了元素分析、核磁共振、红外、紫外光谱等方法表征。实验中对两种制备Schiff碱配体的方法(传统方法和微波方法)进行了对比。4种Schiff碱配体分别与过渡金属Fe()、Co(Ⅱ)、Ni(Ⅱ)、Cu(Ⅱ)合成了16种Schiff碱配合物,并对16种Schiff碱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光谱等表征。本论文着重研究了所得Schiff碱配体和配合物的生物活性。通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测试,深入探讨了配体结构、中心金属电子效应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本论文还使用微波技术合成新型Schiff碱配体前躯体3-二甲氨基-1-(2-吡嗪基)-2-丙烯-1-酮。比较了反应过程中常规加热和微波加热对反应的不同影响,发现微波辐射加热条件下的反应时间大为缩短、产率有所提高。应用单因素法,通过系列实验对微波合成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响应面优化法对实验条件进行科学可靠性分析,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邓平[6](2009)在《苯并咪唑Schiff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苯并咪唑类物质和Schiff碱化合物都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及许多其他性能,为寻找具有高活性和广谱的新杀菌剂化合物,并研究其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本论文根据药物拼合原理,设计合成既含有亚胺结构,又含有苯并咪唑母体的新型化合物同时改变醛上不同的取代基和取代基的位置,将2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基团键合,有可能表现更典型的生物活性及其他性能,以期筛选出新的苯并咪唑类活性化合物。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1、综述了近年来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Schiff碱的合成研究和应用进展。2、以邻苯二胺及相应的羧酸为原料,微波辐射下,合成了2种2-取代苯并咪唑衍生物,研究并优化了反应条件探讨了物料比、微波输出功率和微波辐射时间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反应条件为:n(邻苯二胺)﹕n(甘氨酸)=1﹕2,微波输出功率为259 W,间歇辐射50 min。以上合成方法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高、选择性良好、反应时间短、易纯化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3、以上述中间体进一步合成了17个新苯并咪唑Schiff碱化合物,经IR、1HNMR、MS等波谱学方法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并测定了熔点。4、为了研究该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与结构的关系,用菌丝生成速率法测定了它们对植物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了上述化合物对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ium),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玉米弯苞叶斑病菌(Cercospora sorghi),棉花枯萎病菌(Fusaurium oxysporiumf. sp.vasinfectum)的抑制活性,得出相关性系数EC50。以市售苯并咪唑类杀菌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为对照,对化合物的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探。主要结果如下:化合物对这5种植物病原菌的有较好的抑菌活性,部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高于对照药剂。对照组药剂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具有广谱性,而合成的苯并咪唑Schiff碱除个别外大多数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不具有广谱性,化合物c、i、o、q对小麦赤霉病菌、化合物a、b、c、d、g、i、j、q对番茄早疫病菌、化合物c、g、i对棉花枯萎病菌、化合物a、c、i、n、q对马铃薯干腐病菌、化合物a、b、c、d、f、g、h、i、j、q对玉米弯苞叶斑病菌的杀菌活性都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整体来看,化合物c、i、q对所试菌种的抑菌效果都明显优于对照药剂,而化合物m、n、o、p对所试几种病原菌均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江光奇[7](2009)在《基于季戊四胺的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Schiff碱合成容易,与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配位能力,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抗病毒、杀菌等多种生物活性。此外,Schiff碱金属配合物在催化、磁学、电学、光学等方面表现出许多优越的性能。因此,合成新型席夫碱化合物及其配合物,研究其结构、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以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季戊四胺,通过季戊四胺与水杨醛、邻香草醛、乙酰丙酮的反应设计合成了3个新型席夫碱化合物,所得产物通过了1H NMR、EI-MS及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证实。另外,还通过该类Schiff碱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合成了四个金属配合物[Fe(C26H24N4O3)(NO3)].H2O、[Co(C26H24N4O3)].3H2O、[Fe(C33H26N4O4)]、{[Cu3(C33H25N4O4)(NO3)2(H2O)2].3H2O}n,并对其进行了谱学及晶体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在四个金属配合物中,Fe、Co、Cu均为八面体几何构型,Schiff碱的O、N原子分别与金属离子配位。在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溶液的pH值、平衡阴离子种类、金属离子半径等对配合物的组成、空间构型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配位聚合物{[Cu3(C33H25N4O4)(NO3)2(H2O)2].3H2O}n结构中,Schiff碱配体的O、N原子、硝酸根阴离子、水分子参与配位,Schiff碱通过与Cu离子的配位聚合在空间上形成了一维螺旋型配位聚合物,其螺距为23.066(?)。此为合成该类Schiff碱配位聚合物及其应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侯鹏[8](2009)在《过渡金属Schiff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文中认为自从1864年,H.Schiff首次合成Schiff碱后,Schiff碱化合物及其金属离子配合物因其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用途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Schiff碱类化合物是利用带有羰基的醛或酮与各种伯胺通过缩合反应生成的一类含有C=N基团的化合物,此类化合物通常含有O、N等多个给体原子,容易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种类繁多的金属配合物,其杂化轨道上的N原子具有孤对电子,从而赋予了其重要的化学及生物学上的意义。由于Schiff碱类化合物在众多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催化领域、磁性材料、生物活性等领域,近年来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研究对象。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是体内一种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能够平衡机体的氧自由基,从而避免当体内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浓度过高时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SOD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药用酶。由于天然SOD难于提取,使用成本较高,所以通过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来模拟天然SOD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内容,但它们跟天然SOD相比,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更好的模拟天然SOD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论文选取水杨醛类Schiff碱配体,合成了其过渡金属配合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反应物比例、溶剂类型、阴离子及桥联配体等对配合物的结构的影响。通过NBT光照法,测定了部分水杨醛类Schiff碱配合物的拟超氧化歧化酶的生物活性。论文主要完成了如下的工作:(1)利用含有不同取代基团的水杨醛与伯胺类化合物反应,合成出了9个Schiff碱配体,并合成了其与铜、锌、镍的配合物,对它们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的表征。(2)利用水杨醛及其衍生物与伯胺类化合物按照2:1的物质的量比反应合成Schiff碱配体,进而合成了一系列的铜,锌异核配合物,对它们进行了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的表征。(3)通过NBT光照法,对所合成的铜,锌异核配合物进行了拟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物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部分配合物具有较好的活性。

李国璧[9](2007)在《基于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文中指出过渡金属与席夫碱配体组装而成的配合物以其多样的结构和广泛的用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缘于该类配合物在催化、生物活性及功能材料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是利用双席夫碱配体乙酰丙酮缩乙二胺(H2acacen)与过渡金属离子在适当的辅助配体的存在下,合成得到了十个新的配合物,并对它们的组成、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前言,系统介绍了席夫碱配体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研究方向、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及本论文所取得的进展。第二章描述了含乙酰丙酮缩乙二胺和过渡金属锰离子在4,4’-联吡啶桥联配体的存在下,组装得到两个结构相似的二核锰配合物1和2。结果显示这类反应最终产物的结构受控于桥联配体的用量。第三章探讨含硫氰酸根和叠氮酸根桥联配体的过渡金属单核、杂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性能的研究,得到了两个0D配合物3和4,以及三个1D杂核配合物5、6和7。结果显示配合物3有四边形孔穴的结构,荧光性能显示可以探测二价镁离子。配合物4中,借助配体的氧原子的μ2桥联,得到镍和锰的杂三核过渡金属配合物。配合物5-7通过硫氰酸根和叠氮酸根桥联,形成一维链状结构。研究表明:(1)0维到一维的结构转化可以通过热力学控制来达到。(2)桥联试剂和过渡金属原子种类对镉席夫碱配合物荧光性能有一定的影响。第四章描述了在无机钠盐的存在下,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配体和过渡金属反应获得了三个配合物8、9和10。配合物9、10具有一维链状的结构,硝酸钠和高氯酸钠都作为桥联配体,而配合物8中的高氯酸钠尽管也起到桥联作用,但形成的是孤立0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体系的酸碱度和改变温度,可以组装出具有零维、一维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第五章总结与展望。对本论文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该课题的今后研究方向。

施少敏[10](2007)在《皮考啉酸Schiff碱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本文合成了四种Schiff碱配体:分别为5-溴水杨醛-2-吡啶酰腙Schiff碱配体(H2L1即C13H10N3O2Br),邻氨基苯甲酸苯酯-2-吡啶酰胺配体(HL2即C19H14N2O3),乙酰丙酮缩邻氨基苯甲酸Schiff碱配体(HL3即C12H13NO3),乙二醛缩水杨酰肼双Schiff碱配体(HL4即C16H14N4O4)。同时用前三种配体与Ni(Ⅱ)、Cu(Ⅱ)、Cd(Ⅱ)、Mn(Ⅱ)和Zn(Ⅱ)合成了18个过渡金属配合物,并获得了6个单晶。2.对所合成的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摩尔电导、热重分析和X-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配体还进行了质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用Gaussian03W程序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B3LYP/6-31G、MPW1PW91/6-31G和HF/6-31G水平的理论研究。3.单晶分别为配体C19H14N2O3、C16H14N4O4·2DMSO和配合物[Cu(L3)(H2O)]·H2O(10)、[Mn(L3)2(py)2(H2O)2](16)、[Zn(L3)2(py)2(H2O)2](17)、[Cd2(C20H10N2O2Br4)2(DMF)2](18)(其中py代表吡啶,DMF代表N,N’-二甲基甲酰胺,DMSO代表二甲亚砜),晶体测定表明所有化合物分子均为中性分子,其晶体结构分析为:配体C19H14N2O3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是由分子间的C-H…O氢键形成的二聚体。C16H14N4O4·2DMSO也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是由分子间的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的3D网状结构。[Mn(L3)2(py)2(H2O)2](16)和[Zn(L3)2(py)2(H2O)2](17)这两个配合物都是单核八面体构型,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虽然两个配合物的配位方式、配体、配位原子都相同,不过由于后者比前者配合物少一个分子间氢键C16-H16…O1,前者形成3D网状结构,后者则形成2D平面结构。而配合物[Cu(L3)(H2O)]·H2O(10)则是单核三角双锥构型,由分子间氢键形成2D平面结构,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Cd2(C20H(10)N2O2Br4)2(DMF)2](18)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通过氧原子桥联形成的双核配合物,呈变形八面体构型,分子间不存在氢键。4.性质研究:研究了Cu(Ⅱ)、Mn(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以H2O2为氧源研究了三个系列Mn(Ⅱ)配合物催化苯乙烯环氧化活性;研究了Schiff碱HL3及其Zn(Ⅱ)、Cd(Ⅱ)金属配合物的荧光活性。

二、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合镍(II)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合镍(II)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含N,N,O,O四齿席夫碱Cu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配体与配合物的合成
    1.3 晶体结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晶体结构讨论
    2.2 配合物结构论证
    2.3 晶体结构讨论
    2.4 热重分析
3 结论

(2)对称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Schiff 碱的合成
    2 Schiff 碱配合物的研究概况
    3 Schiff 碱及其配合物的类型
        3.1 醛类 Schiff 碱及其配合物
        3.2 酮类 Schiff 碱及其配合物
        3.3 大环 Schiff 碱及其配合物
        3.4 氨基酸类 Schiff 碱
        3.5 氨基硫脲类 Schiff 碱及其配合物
        3.6 杂环类 Schiff 碱及其配合物
    4 Schiff 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4.1 在生物与药物化学方面的应用
        4.2 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4.3 在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
        4.4 在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
        4.5 在光致变色领域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一章 N,N′-二(5-甲基-3-羧基水杨醛)缩乙二胺 Schiff 碱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第一节 N,N′-二(5-甲基-3-羧基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1.2 合成
        1.3 配合物的结构解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2.2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
        2.3 热重分析
        2.4 晶体结构
    第二节 N,N′-二(5-甲基-3-羧基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镍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1.2 标题化合物的合成
        1.3 配合物的单晶 X 射线结构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2.2 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2.3 配合物的热分析
        2.4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第三节 N,N′-二(5-甲基-3-羧基水杨醛)缩乙二胺 Schiff 碱合铜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1.2 配合物的合成
        1.3 结构测定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2.2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
        2.3 热重分析
        2.4 晶体结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3-羧基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和晶体结构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1.2 配合物的合成
        1.3 结构测定
    2 结果讨论
        2.1 红外光谱
        2.2 紫外光谱
        2.3 配合物的热分析
        2.4 晶体结构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邻菲咯啉·5-甲基-3-羧基水杨醛合铜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1.2 配合物的合成
        1.3 配合物的单晶 X 射线结构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光谱
        2.2 晶体结构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配体变形性和平面正方形配合物的反位效应
    1 引言
    2 结果与讨论
        2.1 Pt(II) 平面正方形配合物取代反应的机理
        2.2 VSEPR
        2.3 CFSE
        2.4 反应活化能
        2.5 配体变形理论
    3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双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1.1.1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1.1.1.1 不同原料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1.1.1.2 不同方法合成苯并咪唑类化合物
        1.1.2 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应用研究
        1.1.2.1 苯并咪唑在药物中的应用
        1.1.2.2 苯并咪唑在 VB12中的应用
        1.1.2.3 苯并咪唑在放射治疗中应用
        1.1.2.4 苯并咪唑在生物学中应用
        1.1.2.5 苯并咪唑对金属缓蚀的应用
        1.1.2.6 聚苯并咪唑类物质的应用
        1.1.2.7 其他方面的应用
        1.1.3 展望
    1.2 Schiff 碱化合物的研究
        1.2.1 Schiff 碱的合成反应机理
        1.2.2 Schiff 碱化合物的应用研究
        1.2.2.1 在生物及药物活性方面
        1.2.2.2 在载氧性能和对超氧离子自由基清除方面
        1.2.2.3 在催化性能方面
        1.2.2.4 在分析化学方面
        1.2.2.5 其他方面
    1.3 苯并咪唑 Schiff 碱的研究状况
    1.4 本研究的依据、意义和设计思路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化学合成
        2.1.1 主要实验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总合成路线
        2.1.3.1 双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路线
        2.1.3.2 双苯并咪唑 Schiff 碱类衍生物的合成路线
        2.1.4 中间体 2a 和 3a 合成条件的优化
        2.1.5 具体合成步骤
        2.1.5.1 双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步骤
        2.1.5.2 双苯并咪唑 Schiff 碱类衍生物的合成步骤
    2.2 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定
        2.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2.1.1 供试植物病原真菌
        2.2.1.2 主要实验仪器
        2.2.1.3 主要试剂
        2.2.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的配制
        2.2.3 菌种的活化
        2.2.4 试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中间体 2a 和 3a 合成条件的优化
        3.1.1 物料比对产率的影响
        3.1.2 微波输出功率对产率的影响
        3.1.3 微波辐射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3.1.4 催化剂多聚磷酸(PPA)与盐酸(4 mol/L)的比例对产率的影响
    3.2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3.3 化合物的波谱数据
    3.4 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定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合成方法和路线的选择
    4.2 合成产物的产率
    4.3 合成化合物的代表性和局限性
    4.4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4.5 合成产物的生物活性
    4.6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
    1 中间体 2a 和 3a 合成条件的优化
    2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表征
    3 抑菌活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介绍

(4)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合钴(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丁二烯聚合(论文提纲范文)

结果与讨论

(5)新型吡嗪酮类席夫碱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Schiff碱概述
    1.2 Schiff碱分类
    1.3 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研究进展
        1.3.1 醛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
        1.3.2 酮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
        1.3.3 大环类Schiff碱
    1.4 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合成方法
        1.4.1 醛亚胺类Schiff碱的合成
        1.4.2 不对称双Schiff碱的合成
        1.4.3 酮亚胺类Schiff碱的合成
        1.4.4 微波合成法
        1.4.5 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
    1.5 Schiff碱抑菌活性研究
        1.5.1 Schiff碱抑菌活性规律
        1.5.2 Schiff碱抑菌活性机理
    1.6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意义及思路
        1.6.1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意义
        1.6.2 本论文研究工作的思路
第二章 新型酮类Schiff碱配体的设计合成及表征
    2.0 引言
    2.1 主要试剂及仪器
        2.1.1 试剂
        2.1.2 仪器
    2.2 2-乙酰吡嗪Schiff碱配体的合成及表征
        2.2.1 2-乙酰吡嗪Schiff碱配体的合成
        2.2.2 微波合成方法研究
        2.2.3 两种合成Schiff碱配体实验方法的比较
    2.3 2-乙酰吡嗪Schiff碱配体的表征
        2.3.1 ~1H NMR谱分析
        2.3.2 红外光谱分析
        2.3.3 紫外光谱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邻位、间位取代苯胺与2-乙酰吡嗪的反应
        2.4.2 不同芳香胺配体合成的反应活性顺序
    2.5 小结
第三章 新型酮类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3.0 引言
    3.1 主要试剂及仪器
        3.1.1 试剂
        3.1.2 仪器
    3.2 2-乙酰吡嗪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
    3.3 2-乙酰吡嗪Schiff碱配合物的表征
        3.3.1 红外光谱分析
        3.3.2 紫外光谱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新型酮类Schiff碱配体及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4.0 前言
    4.1 试剂与仪器
        4.1.1 试剂
        4.1.2 仪器
    4.2 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测试
    4.3 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分析
        4.3.1 Schiff碱配体对3种革兰氏菌种抑制作用
        4.3.2 相同配体系列抑菌活性分析
        4.3.3 相同金属离子系列抑菌活性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吡嗪基α,β-不饱和酮合成方法研究
    5.0 引言
    5.1 试剂与仪器
        5.1.1 试剂
        5.1.2 仪器
    5.2 吡嗪基α,β-不饱和酮的合成
    5.3 吡嗪基α,β-不饱和酮的表征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单因素法对反应条件优化分析
        5.4.2 响应面法实验
    5.5 合成机理讨论
    5.6 结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苯并咪唑Schiff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苯并咪唑及其衍生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1.1.1 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1.1.2 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应用研究
        1.1.3 展望
    1.2 Schiff 碱化合物的研究
        1.2.1 Schiff 碱的合成反应机理
        1.2.2 Schiff 碱化合物的应用研究
        1.2.2.1 在生物及药物活性方面
        1.2.2.2 在载氧性能和对超氧离子自由基清除方面
        1.2.2.3 在催化性能方面
        1.2.2.4 在分析化学方面
        1.2.2.5 其他方面
        1.2.3 Schiff 碱及其金属配合物发展趋势
    1.3 苯并咪唑 Schiff 碱的研究状况
    1.4 本研究的依据、意义和设计思路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化学合成
        2.1.1 仪器
        2.1.2 试剂
        2.1.3 2-氨烷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2.1.4 苯并咪唑Schiff 碱类化合物的合成
    2.2 目标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定
        2.2.1 材料、仪器与试剂
        2.2.2 PDA 培养基的制备
        2.2.3 菌种的活化
        2.2.4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2-氨甲基苯并咪唑的合成及反应条件的优化
        3.1.1 物料比对产率的影响
        3.1.2 微波输出功率对产率的影响
        3.1.3 微波辐射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3.2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3.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4 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第四章 讨论
    4.1 合成方法和路线的选择
    4.2 合成产物的产率
    4.3 合成化合物的代表性和局限性
    4.4 合成产物的结构鉴定
    4.5 合成产物的生物活性
    4.6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
    5.1 2-氨烷基苯并咪唑的缩合反应条件的优化
    5.2 苯并咪唑 Schiff 碱的合成表征
    5.3 抑菌活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基于季戊四胺的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Schiff碱的主要类型及其配合物
        2.1.1 缩胺类Schiff碱配体及其配合物
        2.1.2 腙类Schiff碱配体及其配合物
        2.1.3 缩酮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
        2.1.4 氨基酸及氨基酸酯类Schiff碱及其配合物
        2.1.5 其它类型的Schiff碱及其配合物
    2.2 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2.2.1 医药方面的应用
        2.2.2 催化领域的应用
        2.2.3 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2.2.4 在光学中的应用
        2.2.5 在其它功能材料方面的应用
    2.3 展望
第三章 课题设计思想
    3.1 选题目的及意义
    3.2 本课题的设计思想
    3.3 合成路线的确定
        3.3.1 季戊四胺的合成路线
        3.3.2 季戊四胺类Schiff碱的合成路线
        3.3.3 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路线
第四章 实验部分
    4.1 仪器和试剂
    4.2 季戊四胺的合成
        4.2.1 季戊四醇四苯磺酸酯的合成
        4.2.2 四溴代季戊烷的合成
        4.2.3 N,N~1,N~2,N~3-四(4-甲基苯基磺酰基)季戊四胺的合成及晶体衍射实验
        4.2.4 季戊四胺二硫酸盐以及季戊四胺的合成
    4.3 季戊四胺类席夫碱的合成及晶体衍射实验
        4.3.1 水杨醛缩季戊四胺Schiff碱的合成及晶体衍射实验
        4.3.2 邻香草醛缩季戊四胺Schiff碱的合成及晶体衍射实验
        4.3.3 乙酰丙酮缩季戊四胺Schiff碱的合成及晶体衍射实验
    4.4 水杨醛缩季戊四胺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衍射实验
        4.4.1 配合物[Fe(C_(26)H_(24)N_4O_3)(NO_3)].H_2O的合成及晶体衍射实验
        4.4.2 配合物[Co(C_(26)H_(24)N_4O_3)].3H_2O的合成及晶体衍射实验
        4.4.3 配合物[Fe(C_(33)H_(26)N_4O_4)]的合成及晶体衍射实验
        4.4.4 配位聚合物{[Cu_3(C_(33)H_(25)N_4O_4)(NO_3)_2(H_2O)_2].3H_2O}_n的合成及晶体衍射实验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5.1 合成实验讨论
        5.1.1 季戊四胺的合成
        5.1.2 季戊四胺类Schiff碱的合成
        5.1.3 水杨醛缩季戊四胺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5.2 光谱及晶体结构分析
        5.2.1 N,N~1,N~2,N~3-四(4-甲基苯基磺酰基)季戊四胺的光谱及晶体结构分析
        5.2.2 水杨醛缩季戊四胺的光谱及晶体结构分析
        5.2.3 邻香草醛缩季戊四胺的光谱及晶体结构分析
        5.2.4 乙酰丙酮缩季戊四胺的光谱及晶体结构分析
        5.2.5 配合物[Fe(C_(26)H_(24)N_4O_3)(NO_3)].H_2O的光谱及晶体结构分析
        5.2.6 配合物[Co(C_(26)H_(24)N_4O_3)].3H_2O的光谱及晶体结构分析
        5.2.7 配合物[Fe(C_(33)H_(26)N_4O_4)]的光谱及晶体结构分析
        5.2.8 配位聚合物{[Cu_3(C_(33)H_(25)N_4O_4)(NO_3)_2(H_2O)_2].3H_2O}_n的光谱及晶体结构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过渡金属Schiff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Schiff 碱化学的发展概况
    1.2 Schiff 碱及其配合物的分类
        1.2.1 醛类 Schiff 碱及其配合
        1.2.2 酮类 Schiff 碱及其配合
        1.2.3大环类——[1+1]、[2+2]、[3+3]大环Schiff碱及其配合物
        1.2.4 其它
    1.3 Schiff 碱及其配合物的应用
        1.3.1 在生物及药物活性方面的应用
        1.3.2 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1.3.3 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3.4 在功能材料方面
    1.4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概况
        1.4.1 SOD 的种类与分布
        1.4.2 SOD 的催化机理
        1.4.3 SOD 的结构和性质
        1.4.4 SOD 的应用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Schiff 碱 Cu~(II)、Zn~(II)、Ni~(II) 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自组装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和试剂
        2.1.2 配体的合成
        2.1.3 配合物的合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晶体结构测定
        2.2.2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描述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双Schiff 碱Cu~(II), Zn~(II)异双核配合物的合成、结构、自组装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试剂及仪器
        3.1.2 配体的合成
        3.1.3 配合物的合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晶体结构测定
        3.2.2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描述
    3.3 活性测定
        3.3.1 实验原理 氮蓝四唑(NBT)光照法
        3.3.2 实验方法
        3.3.3 实验结果
    3.4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原始谱图
结论
致谢
附录

(9)基于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有关席夫碱的概述
    1.2 席夫碱类化合物的一些重要特性及相关研究
        1.2.1 生物活性
        1.2.2 载氧活性
        1.2.3 催化活性
        1.2.4 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1.2.5 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1.3 含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类席夫碱配体H_2acacen的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所取得的进展
第二章 含4,4’-联吡啶和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2.1 试剂和仪器
    2.2 合成
    2.3 结果与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含acacen~(2-)及硫氰酸根、叠氮酸根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荧光性能的研究
    3.1 试剂和仪器
    3.2 合成
    3.3 结果与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含桥联钠盐的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
    4.1 试剂和仪器
    4.2 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皮考啉酸Schiff碱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绪论
    1.1 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1.1.1 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由来
        1.1.2 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应用
    1.2 杂环类Schiff碱及金属配合物的研究
    1.3 金属配合物的结构化学
    1.4 本论文的立题思想
    参考文献
第二章 Schiff碱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培养
    2.1 引言
    2.2 合成路线
        2.2.1 H_2L1的合成路线
        2.2.2 HL2的合成路线
        2.2.3 HL3的合成路线
        2.2.4 HL4的合成路线
    2.3 实验部分
        2.3.1 实验药品
        2.3.2 中间体及配体的合成
        2.3.3 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的培养
    2.4 Schiff碱配体及其配合物的表征
        2.4.1 仪器
        2.4.2 化合物的表征方法
        2.4.3 化合物的表征分析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配体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特征与理论计算
    3.1 配体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解析
        3.1.1 配体的晶体结构解析
        3.1.2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解析
    3.2 配合物的理论计算研究
        3.2.1 配合物的结构特征
        3.2.2 前沿轨道能量
        3.2.3 自然键轨道分析
        3.2.4 键能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Schiff碱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性质的研究
    4.1 Schiff碱金属配合物电化学性质的测定
        4.1.1 测试方法
        4.1.2 试剂和仪器
        4.1.3 电极表面的清洁处理
        4.1.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 Schiff碱配合物催化环氧化性能的研究
        4.2.1 测试方法
        4.2.2 试剂和仪器
        4.2.3 苯乙烯环氧化实验
        4.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Schiff碱及其配合物的荧光活性的研究
        4.3.1 测试方法
        4.3.2 试剂和仪器
        4.3.3 实验结果与结论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附表
附图
致谢

四、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合镍(II)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含N,N,O,O四齿席夫碱CuⅡ、Ni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表征[J]. 李国强,赵燕玲,骆小方,李辽阔,陈浩. 化学研究, 2017(06)
  • [2]对称Schiff碱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D]. 滕洪梅. 河南大学, 2012(10)
  • [3]双苯并咪唑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 高娟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12)
  • [4]双苯甲酰丙酮缩乙二胺合钴(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丁二烯聚合[J]. 王保林,龚狄荣,吴广峰,张学全. 应用化学, 2010(09)
  • [5]新型吡嗪酮类席夫碱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性能研究[D]. 李娜. 西北大学, 2009(08)
  • [6]苯并咪唑Schiff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的研究[D]. 邓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7]基于季戊四胺的Schiff碱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江光奇. 贵州大学, 2009(S1)
  • [8]过渡金属Schiff碱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D]. 侯鹏. 辽宁师范大学, 2009(07)
  • [9]基于双乙酰丙酮缩乙二胺配体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D]. 李国璧. 华南师范大学, 2007(02)
  • [10]皮考啉酸Schiff碱及其过渡金属配合物的研究[D]. 施少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07(09)

标签:;  ;  ;  ;  ;  

二苯甲酰丙酮乙二胺镍(II)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