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果蔬菜保鲜及商品化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2021)在《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闽政办[2021]32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已经省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7月16日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罗紫薇[2](2021)在《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我国果蔬采后科研与技术的进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后实现了果蔬产品从初级原料到高档商品的转变。作为连接生产和销售的中间环节,采后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影响到果蔬的质量安全,是实现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确保我国从“园艺大国”顺利迈进“园艺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加强弥补的产业短板。结合当前我国果蔬采后生产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和迫切的技术需求调研,全面梳理果蔬采后领域近40年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旨在为我国果蔬产业面向新时代的科研布局和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论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1-2020年水果和蔬菜采后领域文献,使用战略咨询智能支持系统1.0版对年度的文献发表数量、各国发文情况以及发表论文的期刊进行定量分析;使用Cite Space 5.7.R2软件进行学科领域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和特征词共现分析,全面梳理水果和蔬菜采后领域科技论文的发展态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设立园艺采后生产岗位的七种水果产业(柑橘、梨、荔枝龙眼、苹果、葡萄、桃和香蕉)、三类蔬菜产业(大宗蔬菜、马铃薯和食用菌)和两类粮食产业(木薯和甘薯)对采后生产中的产业问题和需求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1)水果采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1-2020年40年间收录水果采后领域文献共18,472篇,年发文量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近5年发文量排名前5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巴西、西班牙和意大利,在其他四国近5年发文量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发文量呈持续增加趋势,到2020年,发文量为第二名美国的近3.2倍。近5年来,水果采后领域文章主要发表在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Scientia Horticulturae,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和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这5份期刊上,发文量占据了近5年总发文量的23%。当前水果采后基础研究呈现出跨学科整合的趋势,以农学、园艺学、植物科学和食品科学与技术等学科为知识基础,逐渐引入如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高分子科学等其他领域学科知识,水果采后正在成为一门多学科知识相融合的研究内容极为丰富的学科领域。早在1981-2000年间,水果采后领域的研究框架已形成。基础研究涉及果实采后生理变化的研究、果实采后生理失调的机理研究及其防控、果实采后病害的机理研究及其防控和果实采后商品化处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无损检测,果实抗性诱导,以拮抗菌和植物激素为代表的生物防控,可食性涂膜,以及通过环境条件调控维持果实采后品质的物理处理方法。(2)蔬菜采后文献计量分析结果。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1981-2020年40年间收录蔬菜采后领域文献共3,877篇,年发文量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近5年发文量排名前6的国家分别为中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和印度,除中国的发文量在近5年有较大变化外,从不足40篇到超过100篇,其余五个国家近5年的科技论文数量增幅不大,美国年发文量维持在40篇左右,其余四个国家发文量在20篇左右波动。近10年,蔬菜采后领域文章主要发表在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od Chemistry和Scientia Horticulturae这5份期刊上,其中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的发文量占比达到近10%,远高于其他期刊。同水果采后领域类似,蔬菜采后领域的基础研究也呈现出跨学科整合的趋势,基础研究围绕着蔬菜采后生理、品质提升和货架期延长的采后处理方法的探索在展开。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为抗氧化物质、食源性病原菌、精油、可食性涂膜和短波紫外线。(3)水果和蔬菜采后文献计量分析共性结果。近年来水果和蔬菜采后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传统的采后生理学转向分子生物学和组学研究,侧重对果蔬采后品质变化的机理解析。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和企业运营成本问题的关注,则促使采后基础研究朝着绿色化、机械化、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深入。(4)我国主要水果和蔬菜作物采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水果采后和蔬菜采后产业的问题和需求都极为相似,包括产品保鲜和冷藏冷链技术不成熟、冷链运输运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土地和资金不足、贮藏智能化管理系统与装备依赖进口、精深加工水平较低以及环保治理压力大。【结论】(1)对比文献计量和问卷调查结果,可知我国果蔬采后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四点:第一,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产业需要时间;第二,学科交叉融合程度需进一步发展,除了不同专业间的合作外,研究人员本身也需要熟练掌握多学科知识;第三,研究范式有待变革,基础研究应从单一环节研究视角发展为全产业链研究视角,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实现定量预测和人工智能;第四,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研究缺乏系统性,导致各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研究成果彼此存在冗余、衔接性差的情况,致使基础研究成果的集成和产业化应用难以实现。(2)未来果蔬采后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为:第一,前沿生命科学技术与传统技术相融合,全面系统解析果蔬采后生命活动规律及调控机制;第二,工程技术、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占比进一步提高,实现果蔬采后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管理;第三,系统研究适应特定环境条件和作物品种的采后处理方式,基础研究逐渐成体系并与产业需求配套;第四,大力研发绿色高效的冷链储运技术和采后处理技术,实现全程冷链并形成采后处理标准规范。
忻州市人民政府[3](2020)在《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忻政发[2020]2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委、办、局:现将《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2020年1月10日(此件公开发布)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忻州——黄土丘陵、农牧交错、高原风光、千古文化。虽立地条件艰苦,但产业特色明显,享有中国杂粮之都、特优名品之乡等美名。特色产业基地、园区经济和农业的聚集功能不断提升,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建立新型产业链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王潇冉[4](2019)在《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对草莓采后灰霉病的生物防治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草莓果实色泽诱人,营养丰富,多年来以其独特的口感、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草莓种植面积达130万亩,年产草莓130万吨,居世界首位。但是,由于草莓组织柔嫩,呼吸作用强,极不耐挤压,极易引起腐烂造成经济损失。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减少经济损失,草莓的防腐保鲜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目前,控制草莓采后病害最有效的措施是低温贮藏结合化学杀菌剂。但化学药剂容易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对人体健康及环境和人们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寻求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替代传统的化学杀菌剂。本研究从草莓果实采后的主要病害出发,研究拮抗菌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 B-1对其贮藏效果及其抑制机理,并进行菌剂研制及探讨其诱导果肉差异表达蛋白,为草莓采后的新型生物保鲜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传统形态鉴定和分子鉴定方法相结合的方法,明确了导致草莓采后腐烂的主要致腐病原菌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2)进行了洋葱伯克氏菌B.contaminans B-1对草莓采后病原菌Botrytis cinerea体外抑制效果研究,表明该拮抗菌不仅可以有效抑制灰葡萄孢霉的菌丝生长,而且具有广谱性,对果蔬采后其它病原真也有抑制作用。(3)研究了采前喷施洋葱伯克氏菌B.contaminans B-1对草莓采后腐烂及果实品质的影响,发现采前喷施拮抗菌,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白粉病的发生率,而且可以促进草莓植株的生长。与对照相比,采前喷施生防菌剂的植株采收以后在贮藏过程中,品质更佳。(4)研究了拮抗菌洋葱伯克氏菌B.contaminans B-1对草莓果实采后病害的抑制情况。表明该拮抗菌可以有效抑制草莓采后病害的发生,无论是自然腐烂病害,还是伤口接种的病害,其抑制效果都很明显。从6种辅助因子中筛选出了可以有效提高拮抗效力的辅助因子壳聚糖和氯化钙。证明了先接种拮抗菌而后接种病原菌的接种方式更利于对病害的控制,说明对果实采后病害防治作用更重要。(5)进行了拮抗菌对果实病害抑制机理研究:首先,拮抗菌处理可以导致灰葡萄孢霉结构的变化,使得菌丝生长畸形,亚细胞结构模糊,原生质外流;而且,拮抗菌在果实伤口处具有很强的定殖能力,可以与病原菌进行空间与营养竞争;最后,拮抗菌可以诱导果实抗性,参与果实抗病性的苯丙烷代谢途径和活性氧代谢途径过程,还可以引起果实抗病相关物质的变化。(6)进行洋葱伯克氏菌可湿性粉剂的载体、助剂、稳定剂等的筛选,得研制出洋葱伯克氏菌的最佳配方为拮抗菌发酵液70%,羧甲基纤维素钠4%,净洗剂LS4%,PEG8000 5%,硅藻土补足100%。(7)采用Lable free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草莓果肉组织中抗灰霉病的差异表达蛋白,结果显示,在草莓组织中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568个(FC=1.5时),其中上调表达189个,下调表达379个;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结合蛋白(binding)、催化活性蛋白(catalytic activity)、细胞组分(cell part)、膜蛋白(membrane)、细胞过程蛋白(cellular process)、代谢过程蛋白(metabolic process)。推测显着上调表达的蛋白参与氨基酸代谢和核糖体代谢。
李鸿雁[5](2018)在《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的调研与分析》文中认为浙江省金华市自然环境优越,水果种植面积广,品种多,产量高,是当地农民重要的增收产业,多种优质果品在浙江及周边省市具有一定知名度。随着金华地区水果产业发展,集中上市造成的“卖果难”现象时常出现,水果腐烂损失严重、异地销售能力弱,农民增收缓慢等因素导致全面提高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本论文运用比较法和调研分析的方法,从分析水果商品化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基础入手,剖析金华地区水果商品化处理的现状和主要制约因素,探讨提高处理能力的对策,以促进水果产后增值,提高水果市场竞争力,增加果农收入。首先,通过对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在国内外运用现状的阐述,总结出优质果品要拓宽市场,水果业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必须走商品化处理的道路。其次,对我国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全国普遍存在的水果商品化处理意识差和处理技术低的现状。第三,通过在金华市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培训、技术支持、问卷调查,对金华市62家果业产销机构的商品化处理现状进行广泛、长期的调研,并结合所参与的科研项目与金东区希望果业合作社合作,协助推广商品化处理技术,并在该企业建立两条水果商品化处理流水线。通过对调研数据的分析,本文从技术层面、市场层面、政策层面对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的现状和问题总结为: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低、研究成果少,农户意识差,供销形式松散,消费能力低导致了处理效益差,未建立现代化供销基地,缺少政策指导。原因在于长期以来重视水果种植过程中的苗木培育、病虫害防治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忽视了商品化处理是大幅提高水果经济价值的重要手段,导致水果投入市场时的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做到优质高价的销售,影响产业发展和果农增收。鉴于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水平对水果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水果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发展的建议:加强科技研发,提高水果处理技术;创新培训手段,更新果农生产意识;建立龙头企业,推行水果地方标准;树立品牌战略,提升水果商品价值;加大政策扶持,实现水果产业化经营;整合产销信息,发展水果中介组织;统一规划布局,建设现代展销基地;紧跟市场需求,拓展多种销售渠道。
王东亭[6](2015)在《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的脐橙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与装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产品/食品安全和品质是现今全世界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从农田到餐桌”---基于现代信息科技及物联网技术的农产品全程追溯机制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品质的有效手段,世界各国大力予以推动和实施:一方面通过将供应链的相关信息透明化,最大程度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通过在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实现追踪和溯源两大功能,推进农产品安全责任制。本文在梳理追溯相关概念和理论、对比研究国内外追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对复杂供应链流程下小个体水果的全程批次可追溯作了尝试和探索,为包含加工分级流程的水果全程追溯研究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对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进行了对比辨析研究。通过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对比辨析,界定目前在追溯领域的多个内涵不同、阐述模糊的相似概念:比较和总结了目前世界范围内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与追溯理论之间的关系:追溯是农产品/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追溯的实现,促进了这些规范和管理体系的更好施行;农产品/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是追溯系统建立所需参照的原则和基础,对追溯系统的搭建具有指导作用。研究明晰了追溯相关概念,完善了追溯理论。(2)对国内外农产品/食品安全追溯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研究。从法律与法规、标准与规范、推动与实施3个层面对世界农业发达地区和我国在农产品/食品追溯发展的现状进行了阐述,进而从追溯专职机构、追溯实施方案、追溯系统、验证与核查、主要特点5个角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指出综合与精简是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我国食品安全追溯发展的建议:我国仍处于追溯体系推广和试验的初级发展阶段,需在多体系融合、信息系统整合、参与方权、责、利协调、流程精简、品项细化、提高追溯精确性等方面推动发展。(3)以中国代表性的小个体大批量水果—脐橙及其完整供应链为研究对象,以商品化分级处理环节为切入点,对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并以水果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的水果供应链模式进行流程、质量安全危害和追溯关键点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以水果加工配送中心为核心的水果供应链中物流批次整合与分解、加工分级处理前后物流单元转换以及供应链各实体间物流信息流脱节三个核心问题,提出一整套包括追溯信息、追溯编码、信息管理系统和配套装置的全程追溯解决方案。(4)提出基于多追溯信息项(参数)、“人、事、时、地、物、所属”6个基础追溯信息因子、供应链流程追溯信息元和供应链环节追溯信息簇共4个层次的追溯信息层次理论,并定出基于商品化分级生产线的完整脐橙供应链的追溯信息项、信息因子、信息元和信息簇。(5)根据精准批次追溯要求,设计了包括基础编码、串接码和商品追溯码的整套既适应中国目前脐橙生产实际,又与GS1编码体系兼容的脐橙追溯编码系统,定义了编码间的串接关系,并根据脐橙追溯和物流单元变换提出了结合条码和射频识别两种技术的标识方案。(6)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果园子系统、加工配送中心子系统、超市子系统三个核心子系统的脐橙全程追溯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并开发了包括果筐及货盘流通标识生成装置、脐橙来源获取与上传装置、脐橙追溯标签预印软件和追溯标签信息匹配装置的脐橙追溯信息交互装置和软件,与追溯信息管理系统一起形成一套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的脐橙全程追溯解决方案。经过测试,系统具备追溯功能,但在信息的规范性和完整性,使用便捷性,以及手动录入信息量偏大等方面还有改进余地。
涂传清[7](2014)在《基于农户增收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优化研究 ——以赣南脐橙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但是,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以市场化、商品化和专业化为特点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户实现增产增收的愿望却越来越难。其突出表现是:一方面,响应政府号召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而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也遭遇产品“卖难”困境;另一方面,农业领域的产品内价值链分工使得农户处于不利的收益分配地位。本文以此为背景,以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为实例,运用产业价值链的相关理论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构建了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由于现有的价值链管理理论体系基本上都是针对工业品而构建的,而农产品具有许多不同于工业品的特质,导致农产品价值链的增值机理与工业品不同;同时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分工与组织也与工业品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的首要任务就是结合生鲜农产品的特质,剖析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的增值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产业价值链管理理论,构建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第二,以赣南脐橙为例,深入细致地分析了其流通中的价值增值活动及相关参与主体。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流通模式下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分工及流通收益的分配情况发现,中间流通成本较高,是推高农产品终端零售价格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发现与中间商相比,果农的投资收益率处于一个十分低下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农产品领域的确存在“两头叫,中间笑”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着重剖析了当前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当前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增值过程管理滞后、不同环节的参与主体之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政府提供的支持性活动过剩与不足并存、缺乏能够主导整条流通价值链的核心主体等四个方面问题。第三,为解决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通过深入剖析国内外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的典型成功案例,指出了其得以促进农户增产增收的内在本质,借鉴这些经验,提出了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总体思路,并指出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三个需要优化的重点领域,即:分工与组织优化、增值过程优化和增值收益分配优化。第四,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模型揭示在产业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果农增产不增收的内在原因。探讨了果农通过有效介入脐橙仓储和品牌营销活动,以达到分享流通增值收益的必要性,并分析了当前制约果农介入仓储和品牌营销活动的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果农通过选择恰当的分工组织模式,实现对脐橙仓储和品牌营销活动的有效介入,达到分享流通增值收益的可能性。本研究可能的创新点有:⑴构建了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清晰地阐明了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核心问题,为人们深入开展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可视为在理论上的创新。⑵与现有研究局限于探讨不同分工组织模式和契约规制安排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实证分析,认为在农产品价值链分工背景下,果农要想分享流通中的增值收益,必须通过对流通中其它增值活动的有效介入来实现,果农介入这些活动的障碍可以通过分工的组织制度安排来化解,此可视为观点的创新。⑶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超边际分析方法,揭示了农产品生产区域分工背景下,农户陷入增产难增收困境的根本原因,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新意。
叶其蓝[8](2012)在《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文中提出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针对我国果蔬贮藏加工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探析,以果蔬产业的视角,着重从贮藏加工、标准与质量控制、冷链物流等方面提出了发展果蔬贮藏加工产业的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果蔬贮藏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虞云翔[9](2012)在《荣县果蔬业发展SWOT研究》文中提出在统筹城乡发展条件下,以城市发展经验反哺农村经济发展,是推进三农发展的必要途径。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是农村发展、农户增收的引擎,农村无产业即不富。树立农村产业发展观,健全有农村特色的产业发展体系,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提升农村产业竞争力的必要措施。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度理解荣县社会经济情况、产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分别采用SWOT分析法等方法对荣县发展果蔬业的优劣势、机遇与挑战情况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综合指出荣县在发展果蔬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提出进一步改善的空间和范围,确保荣县果蔬业发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荣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后劲充足的政策优势,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产业组织、投入资金不足、果蔬业结构有待优化、果蔬业加工等增值服务尚未形成规模、果蔬品牌不够响亮。本文研究提出的主要对策如下:(1)从空间布局的优化、果蔬结构的优化方面入手,优化产业发展布局。(2)从果蔬业物流发展、果蔬业经营与管理、产业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不断健全果蔬业发展支撑体系。(3)从基础设施与配套服务建设、果蔬收购政策、领导与组织等角度提出对策,强化果蔬业发展保障体系建设。
沈红然[10](2011)在《上海市蔬菜商品化处理现状与发展对策》文中认为2010年上海地产蔬菜播种面积184万亩次,其中常年蔬菜种植面积49.3万亩,季节性种植55.6万亩次。全年上市总量329万吨,产值57.4亿元,平均亩产量4.86吨,亩产值8451元。地产蔬菜占上海全年消费量的55%左右,其中绿叶菜占市场供应量的90%。商品化处理是蔬菜产业链和供应链接的关键环节,至关重要。本文应用访谈、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围绕上海蔬菜商品化处理流程、机械设备、商品化处理率与损失率、商品化处理过程与冷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等,调研了上海地区蔬菜生产企业、营销公司、大卖场等单位,主要研究结论如下。蔬菜园艺场、专业合作社和营销企业是商品化处理的主体。蔬菜采收后在田间进行简单的整修清理,随后装入塑箱或网袋运至处理车间,并根据不同的客户需要进行分级、包装和贴标,然后送往营销公司或直接进入超市配送中心、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销售渠道。超市与大卖场基本上不承担蔬菜商品化处理工作,主要采用订单方式对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提出要求。蔬菜的商品化处理率很低,机械化程度更低,采后损耗率达到了20%,其中叶菜类的损耗率最高,达到20%~25%,而发达国家的农产品采后损失控制在5%以下。商品化处理的整修、洗涤和分级过程主要靠手工完成,包装则采用半机械化的手段;蔬菜保鲜主要依靠冷库贮藏和冷链运输来实现,调查的大部分企业进行蔬菜预冷,通常采用的是强制空气预冷法,部分企业配备了冷库和冷藏运输车。大多数的蔬菜以初级产品形式进入农贸市场销售,散装菜占蔬菜销售总量的80%以上,以运输包装为主,运输包装材料主要有塑料周转筐、泡沫箱、编织袋和纸箱;在超市和大卖场销售的蔬菜中,有销售包装的蔬菜约占1/3,销售包装主要有托盘加保鲜膜、保鲜膜/袋、网兜、扎带等;研发和推广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减少资源消耗,是蔬菜净菜上市、减少逆向物流的发展方向。调研结果分析表明,上海蔬菜商品化处理是蔬菜产销的重要环节,应该着力解决以下问题:提高商品化处理的机械化程度,建立健全蔬菜产品标准化制度,建设冷链系统,引导和培养消费者的净菜消费和绿色消费习惯。
二、水果蔬菜保鲜及商品化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果蔬菜保鲜及商品化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我国果蔬采后科研与技术的进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前言 |
1.1.研究问题的由来 |
1.2.文献综述 |
1.2.1.农业领域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果蔬采后领域产业调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研究目的与意义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文献计量分析对象与方法 |
2.1.1.分析对象 |
2.1.2.数据获取 |
2.1.3.分析工具 |
2.1.4.分析方法 |
2.2.产业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
3.结果与分析 |
3.1.全球水果采后领域基础研究态势分析 |
3.1.1.1981-2020年发文量分析 |
3.1.2.1981-2020年不同国家发文量分析 |
3.1.3.1981-2020年期刊分析 |
3.1.4.1981-2020年学科共现分析 |
3.1.5.1981-2020年文献共被引分析和聚类分析 |
3.2.全球蔬菜采后领域基础研究态势分析 |
3.2.1.1981-2020年发文量分析 |
3.2.2.1981-2020年不同国家发文量分析 |
3.2.3.1981-2020年期刊分析 |
3.2.4.1981-2020年学科共现分析 |
3.2.5.1981-2020年文献共被引分析和聚类分析 |
3.3.我国主要水果作物采后问卷调查结果 |
3.4.我国主要蔬菜作物采后问卷调查结果 |
4.讨论 |
4.1.水果采后和蔬菜采后基础研究的异同 |
4.1.1.水果采后和蔬菜采后基础研究的相同点 |
4.1.2.水果采后和蔬菜采后基础研究的不同点 |
4.2.果蔬采后研究的历史变迁 |
4.3.我国果蔬产业采后生产发展需求 |
4.4.果蔬采后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的适应性评价 |
4.5.果蔬采后基础研究与产业需求不相适应的原因分析 |
5.果蔬采后基础研究发展趋势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我国果蔬采后产业调查问卷 |
附录B 水果采后产业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结果汇总 |
附录C 蔬菜采后产业主要问题和技术需求结果汇总 |
致谢 |
(4)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对草莓采后灰霉病的生物防治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果蔬采后保鲜方法与应用现状 |
1.1 物理保鲜方法 |
1.2 保鲜剂的应用 |
2 果蔬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 |
2.1 拮抗菌的筛选途径 |
2.2 拮抗菌的不同来源及其应用 |
2.3 拮抗菌的作用机制 |
2.4 提高拮抗菌生防效力的途径 |
2.5 果蔬采后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
3 灰霉病的研究概述 |
3.1 灰霉病的危害及症状 |
3.2 灰霉病的病害循环及流行 |
3.3 病原生物学特征 |
3.4 灰霉病的防治 |
第二章 草莓果实采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原物分离与纯化 |
1.2 病原物致病性测定 |
1.3 病原物鉴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病原菌的分离比率及致病性 |
2.2 病原菌形态学特征 |
2.3 rDNA-ITS分子鉴定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拮抗菌B.contaminans B-1 对草莓采后病原菌体外抑制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时间对拮抗菌拮抗能力的影响 |
2.2 不同处理液的拮抗菌对灰葡萄孢霉的抑制作用 |
2.3 拮抗菌与病原菌平板对峙作用 |
2.4 不同温度条件对拮抗菌抑菌效果的影响 |
2.5 不同p H对拮抗菌抑菌效果的影响 |
2.6 拮抗菌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 |
2.7 拮抗菌B-1 对几种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拮抗菌B.contaminans B-1 对果实的生物防治作用 |
1 采前喷施拮抗菌对草莓采后腐烂和品质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与分析 |
1.3 结论与讨论 |
2 拮抗菌B-1对草莓采后生物防治作用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拮抗菌B.contaminans B-1 对草莓病害的拮抗机理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拮抗菌B.contaminans对 B.cinerea菌丝生长形态的影响 |
1.2 拮抗菌B.contaminans对 B.cinerea菌丝内部结构的影响 |
1.3 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细胞的生理学影响 |
1.4 拮抗菌和病原菌在果实伤口的生长动态 |
1.5 拮抗菌B.contaminans对果实抗性诱导机理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拮抗菌对B.cinerea菌丝生长形态影响 |
2.2 拮抗菌B.contaminans对 B.cinerea菌丝内部结构的影响 |
2.3 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细胞的影响 |
2.4 拮抗菌和B.cinerea在果实伤口上的生长动态 |
2.5 拮抗菌对草莓果实采后诱导抗性的影响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六章 拮抗菌B.contaminans B-1 可湿性粉保鲜剂制备工艺及保鲜效果 |
1.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菌株 |
1.2 供试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
1.3 菌株活化 |
1.4 洋葱伯克氏菌B-1 发酵培养 |
1.5 洋葱伯克氏菌B-1 可湿性粉剂制备 |
1.6 洋葱伯克氏菌B-1 可湿性粉剂对B.cinerea的抑菌活性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最佳载体筛选结果 |
2.2 助剂生物相容性及其对制剂物理特性的影响 |
2.3 助剂最佳组合及添加量 |
2.4 最佳稳定剂筛选结果 |
2.5 可湿性粉剂稳定性 |
2.6 可湿性粉剂抑菌效果测定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七章 拮抗菌B.contaminans B-1 对草莓果实抗灰霉病差异蛋白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及处理 |
1.2 蛋白提取和定量质检 |
1.3 蛋白Trypsin酶解 |
1.4 质谱分析 |
1.5 差异蛋白数据分析 |
1.6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蛋白质鉴定与定量 |
2.2 鉴定结果及差异蛋白统计 |
2.3 拮抗菌对草莓果实抗灰霉病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5)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的调研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E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难点 |
1.7 研究必要性 |
2 水果商品化处理的发展现状 |
2.1 水果商品化处理概述 |
2.2 水果商品化处理方法 |
2.2.1 水果的挑选 |
2.2.2 水果的分级 |
2.2.3 水果清洗打蜡 |
2.2.4 水果的预冷 |
2.2.5 水果的包装 |
2.2.6 水果的储藏 |
2.2.7 水果的运输 |
2.3 水果商品化处理涉及的利益体 |
2.3.1 水果的生产者 |
2.3.2 加工处理企业 |
2.3.3 水果运输和销售企业 |
2.4 国内外水果商品化处理发展现状分析 |
2.4.1 国外水果商品化处理的现状 |
2.4.2 中国水果种植及商品化处理现状 |
3 金华市水果生产及商品化处理现状 |
3.1 金华市基本情况 |
3.2 金华市水果产业概况 |
3.3 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现状 |
3.3.1 调研目的和方法 |
3.3.2 调研提纲 |
3.3.3 需采集的数据 |
3.3.4 调研取得的数据 |
3.4 金华市水果生产的主管部门和政策支持 |
3.5 金华市果品销售现状 |
4 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
4.1 技术层面 |
4.1.1 商品化处理技术低 |
4.1.2 缺乏配套的储藏设施 |
4.1.3 水果采后损失率高 |
4.1.4 农户科技能力低 |
4.2 市场层面 |
4.2.1 消费者的需求不足 |
4.2.2 商品化处理的效益低 |
4.2.3 农村电商发展迟缓 |
4.3 政策层面 |
4.3.1 对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的投入少 |
4.3.2 缺少水果商品化处理标准 |
4.3.3 水果产销地批发市场的建设落后 |
5 提高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
5.1 对策及建议 |
5.1.1 技术层面 |
5.1.2 市场层面 |
5.1.3 政策层面 |
5.2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的脐橙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与装置(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提要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1.1 农产品/食品追溯的提出与意义 |
1.1.2 中国水果供应链主要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农产品/食品追溯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目的、内容与方法、技术路线 |
1.3.1 课题来源 |
1.3.2 研究对象、目标和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追溯基本概念、理论和关键技术 |
提要 |
2.1 追溯相关概念研究与辨析 |
2.1.1 农产品与食品 |
2.1.2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 |
2.1.3 食品供应链及流程 |
2.1.4 食品追溯与追溯体系 |
2.1.5 追踪与溯源 |
2.1.6 追溯单元与物流单元、产品批次 |
2.1.7 内部追溯、外部追溯和供应链追溯 |
2.1.8 追溯系统的基本指标 |
2.1.9 关键追溯节点与转换点 |
2.2 关键技术 |
2.3 追溯系统的组成 |
2.4 农产品追溯的分类 |
2.5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及其与追溯的关系 |
2.5.1 SSOP |
2.5.2 GMP |
2.5.3 GAP |
2.5.4 HACCP |
2.5.5 BRC食品安全全球标准 |
2.5.6 IFS国际食品标准 |
2.5.7 SQF Code食品安全与质量标准 |
2.5.8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 |
2.5.9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2.5.10 有机食品标准体系 |
2.5.11 绿色食品标准体系 |
2.5.12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体系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内外农产品/食品追溯发展现状 |
提要 |
3.1 国外发展现状 |
3.1.1 欧盟 |
3.1.2 美国 |
3.1.3 加拿大 |
3.1.4 日本 |
3.1.5 韩国 |
3.1.6 其他国家 |
3.1.7 国际标准化组织 |
3.1.8 分析与总结 |
3.2 国内发展现状 |
3.2.1 大陆 |
3.2.2 台湾地区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脐橙供应链流程、追溯信息研究 |
提要 |
4.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特性 |
4.2 水果及脐橙特性分析 |
4.3 中国水果供应链模式 |
4.4 脐橙全供应链流程与质量安全危害 |
4.4.1 脐橙全供应链流程分析 |
4.4.2 脐橙供应链质量安全危害及关键点 |
4.5 水果供应链信息研究 |
4.5.1 水果追溯信息层次理论 |
4.5.2 水果追溯信息属性分析 |
4.6 脐橙供应链关键环节与追溯单元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脐橙追溯编码系统研究与标识方案设计 |
提要 |
5.1 追溯编码系统的意义与作用 |
5.2 编码要求、范围与对象 |
5.3 追溯编码方案研究综述 |
5.3.1 GS1国际编码规范 |
5.3.2 中国编码标准、规范及研究 |
5.4 追溯编码系统设计 |
5.4.1 追溯基础编码 |
5.4.2 追溯串接码 |
5.4.3 脐橙商品追溯码 |
5.4.4 脐橙追溯核心编码串接关系 |
5.4.5 编码实例 |
5.5 标识方法 |
5.5.1 条码 |
5.5.2 射频识别 |
5.6 基于商品化分级生产线的脐橙追溯标识方案研究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的脐橙追溯系统设计、开发与实现 |
提要 |
6.1 功能需求 |
6.2 整体方案 |
6.3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
6.4 信息交互装置开发 |
6.4.1 果筐及货盘流通标识生成装置 |
6.4.2 脐橙货盘流通码采集与上传装置 |
6.4.3 水果商品追溯条码标签预印软件 |
6.4.4 脐橙商品追溯标签匹配装置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7)基于农户增收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优化研究 ——以赣南脐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外关于价值链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关于农产品价值链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关于农户增收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4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述评及本文的研究视角 |
1.3 基本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
1.3.1 基本概念界定 |
1.3.2 研究对象界定 |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5.3 数据来源 |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6.1 可能的创新 |
1.6.2 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的研究框架 |
2.1 产业价值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
2.1.1 产业价值链管理的实质 |
2.1.2 产业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 |
2.1.3 产业价值链管理的研究框架 |
2.2 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框架 |
2.2.1 农产品价值链管理研究的整体框架 |
2.2.2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的研究地位 |
2.3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 |
2.3.1 生鲜农产品的基本特性 |
2.3.2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析模型 |
2.3.3 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的价值增值机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现状 |
3.1 全球甜橙产业发展概况 |
3.1.1 全球甜橙生产概况 |
3.1.2 全球甜橙贸易概况 |
3.1.3 全球甜橙消费市场预测 |
3.2 赣南脐橙产业发展现状 |
3.2.1 赣南脐橙产业的发展历程 |
3.2.2 赣南脐橙种植现状 |
3.2.3 赣南脐橙流通现状 |
3.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析 |
3.3.1 赣南脐橙流通中的价值活动及相关参与主体分析 |
3.3.2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分工与组织 |
3.3.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的增值收益分配 |
3.4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4.1 流通价值链的增值过程管理滞后 |
3.4.2 不同环节的参与主体之间尚未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
3.4.3 政府提供的支持性活动过剩与不足并存 |
3.4.4 缺乏能够主导整条流通价值链的核心主体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农户增收的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思路 |
4.1 国内外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管理经验及启示 |
4.1.1 美国“新奇士”柑橘流通价值链管理 |
4.1.2 天星村葡萄流通价值链管理 |
4.1.3 主要启示及借鉴 |
4.2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总体思路 |
4.2.1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基本目标 |
4.2.2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重点领域 |
4.2.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优化的动力机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农户增收的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安排 |
5.1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解释 |
5.1.1 专业化与分工经济推动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 |
5.1.2 农产品生产水平分工与跨区域流通困境 |
5.2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分析 |
5.2.1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
5.2.2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现状 |
5.2.3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4 农户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障碍分析 |
5.3 农户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分析 |
5.3.1 农户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的必要性分析 |
5.3.2 基于品牌声誉的农产品质量信号传递模型 |
5.3.3 农户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的障碍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农户增收的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选择 |
6.1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的多样性 |
6.1.1 间接定价理论模型及其扩展 |
6.1.2 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方式多样化的理论解析 |
6.2 不同分工组织模式对果农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6.2.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说 |
6.2.2 研究方案设计 |
6.2.3 不同分工组织模式对果农收入影响结果分析 |
6.3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组织模式的选择 |
6.3.1 有关专用性公共品与企业性质的新观点 |
6.3.2 果农介入脐橙仓储活动的组织模式选择 |
6.3.3 果农介入脐橙品牌营销活动的组织模式选择 |
6.3.4 赣南脐橙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模式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果农调查问卷 |
附录2 果农深度访谈提纲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8)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果蔬贮运保鲜技术与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1.1 冷藏 |
1.2 气调贮藏 |
1.3 减压贮藏 |
1.4 冰温贮藏 |
1.5 其他贮藏技术 |
1.6 果蔬冷链物流及商品化处理 |
2 果蔬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
2.1 果蔬加工业的分布 |
2.2 果蔬加工的技术与装备 |
2.3 果蔬酒的酿造 |
3 果蔬产品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的现状 |
3.1 果蔬标准体系初步形成 |
3.2 越来越多的果蔬保鲜加工企业通过了ISO9000、GMP与HACCP认证 |
3.3 果蔬产品市场准入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
4 果蔬贮藏加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一些地方政府对果蔬贮藏加工产业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不够 |
4.2 果蔬品种结构不合理, 鲜食品种偏多, 适于贮藏加工的专用品种偏少 |
4.3 果蔬采后商品化处理比例显着偏低 |
4.4 果蔬贮藏加工装备和设施落后于产业的发展 |
4.5 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大多处于中低端水平, 企业加工规模小, 能耗高, 精深加工产品少 |
4.6 缺乏大规模、高标准的果蔬加工原料基地, 影响了加工产品品质的统一性、稳定性、安全性 |
4.7 果蔬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程度低, 上规模、市场大、效益好的大型贮藏加工企业数量很少 |
4.8 果蔬贮藏加工产品标准化体系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 标准执行力度仍然有限, 强制性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未能有效形成 |
4.9 整个行业的研发水平未能跟上产业的发展水平, 人才队伍力量薄弱 |
4.1 0 果蔬产品营销体系跟不上贮藏加工产业的发展, 具有市场号召力的大品牌相当缺乏 |
5 发展果蔬贮藏加工产业的应对策略 |
5.1 制定和实施果蔬贮藏加工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切实做好顶层设计 |
5.2 各级政府应与抓“三农”核心问题一样, 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果蔬贮藏加工产业的发展 |
5.3 建立和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果蔬冷链物流系统 |
5.4 加快建立果蔬资源综合利用体系 |
5.5 加快建立和健全果蔬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
(1) 高度重视, 大力支持 |
(2) 根据果蔬贮藏加工产业发展规划, 切实做好产品质量标准的制 (修) 订工作 |
(3) 加强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科研与开发工作 |
(4) 抓好果蔬产品质量标准的推广体系建设 |
5.6 加快建立和健全果蔬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保障体系 |
5.7 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科技支撑体系, 依靠机制创新, 加快果蔬贮藏加工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
5.8 创新营销模式, 培育精品名牌 |
5.9 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经验, 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产业发展战略 |
(9)荣县果蔬业发展SWOT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背景 |
1.1.2 目的及意义 |
1.2 相关研究进展 |
1.2.1 果蔬业发展现状 |
1.2.2 果蔬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1.2.3 促进果蔬业发展的对策 |
1.2.4 国外借鉴 |
1.2.5 评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2 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系统工程论 |
2.3 规模经济理论 |
2.4 产业分工理论 |
3 荣县果蔬业发展现状 |
3.1 发展果蔬产业的现实意义 |
3.1.1 调结构,促增长 |
3.1.2 保障增效,增收 |
3.1.3 转变发展方式 |
3.2 果蔬业定位与布局 |
3.2.1 果蔬业发展思路与市场定位 |
3.2.2 果蔬业发展目标 |
3.2.3 果蔬业发展布局与技术方案 |
3.3 果蔬业发展情况 |
3.3.1 社会经济情况分析 |
3.3.2 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3.3.3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
3.3.4 果蔬业发展经验 |
4 果蔬业发展SWOT分析 |
4.1 果蔬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
4.1.1 自然资源优势 |
4.1.2 区位优势 |
4.1.3 基地优势 |
4.1.4 原料、技术优势 |
4.2 果蔬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
4.2.1 基础设施薄弱 |
4.2.2 良种苗木繁育水平低 |
4.2.3 单位面积产量低 |
4.2.4 劣势的土地资源 |
4.3 果蔬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
4.3.1 水果业发展机遇 |
4.3.2 蔬菜业发展机遇 |
4.3.3 发展基础不断得到巩固 |
4.4 果蔬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
4.4.1 加工滞后 |
4.4.2 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 |
4.4.3 品牌创立有待加强 |
4.5 荣县果蔬业发展SWOT矩阵分析 |
5 促进果蔬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
5.1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
5.2 加快果蔬业支撑体系建设 |
5.2.1 强化生产、经营组织与管理 |
5.2.2 培育现代果蔬企业 |
5.2.3 加快现代物流业建设 |
5.2.4 推进品牌经营、规模销售 |
5.3 强化果蔬业发展保障体系 |
5.3.1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
5.3.2 强化领导、落实政策 |
5.3.3 其他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
5.3.4 制定合理的收购政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上海市蔬菜商品化处理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蔬菜商品化处理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
1.2 蔬菜商品化处理的环节 |
1.2.1 整修与洗涤 |
1.2.2 保鲜处理 |
1.2.3 分级 |
1.2.4 包装 |
1.2.5 商标 |
1.2.6 果蔬冷链技术 |
1.3 国内外蔬菜商品化处理发展概况 |
1.3.1 国外蔬菜商品化处理发展概况 |
1.3.2 我国蔬菜商品化处理发展概况 |
1.4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背景 |
1.4.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设计 |
1.5.1 研究目标 |
1.5.2 研究内容 |
1.5.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上海蔬菜商品化处理发展现状 |
2.1 蔬菜产销发展需求 |
2.1.1 生产企业对商品化处理蔬菜的需求 |
2.1.2 超市对商品化处理蔬菜的需求 |
2.1.3 标准园建设的要求 |
2.2 商品化处理的布局与类型 |
2.2.1 蔬菜园艺场 |
2.2.2 蔬菜专业合作社 |
2.2.3 营销企业 |
2.3 蔬菜商品化处理的技术应用现状 |
2.3.1 机械化 |
2.3.2 包装 |
2.3.3 保鲜 |
2.3.4 冷链 |
2.3.5 标准化建设 |
第三章 上海蔬菜商品化处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
3.1 缺乏配套的机械设备,机械化程度较低 |
3.2 商品化处理标准不够完善 |
3.3 冷链建设成本高,冷链销售尚未普及 |
3.4 蔬菜垃圾清理问题 |
3.5 产业利益分配不均 |
3.6 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
3.7 传统消费习惯难以改变 |
第四章 发展蔬菜商品化处理的思路与对策 |
4.1 大力开展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 |
4.2 建立健全蔬菜产品标准化制度 |
4.3 加大财政支持,完善法律法规 |
4.4 加强对相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
4.5 加强产销对接,提高综合效益 |
4.6 加强信息化生产 |
4.7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
4.8 采取措施引导消费 |
第五章 附件 |
5.1 上海市蔬菜商品化处理调研大纲 |
5.2 上海市蔬菜商品化处理现状调研问卷 |
5.3 超市大卖场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水果蔬菜保鲜及商品化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特色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J].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福建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10)
- [2]基于文献计量分析和问卷调查对我国果蔬采后科研与技术的进展研究[D]. 罗紫薇.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3]忻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通知[J]. 忻州市人民政府. 忻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0(02)
- [4]洋葱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contaminans)对草莓采后灰霉病的生物防治及机理研究[D]. 王潇冉.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金华市水果商品化处理技术现状的调研与分析[D]. 李鸿雁.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6]基于大通量分级系统的脐橙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与装置[D]. 王东亭. 浙江大学, 2015(10)
- [7]基于农户增收的生鲜农产品流通价值链分工与组织优化研究 ——以赣南脐橙为例[D]. 涂传清. 华南理工大学, 2014(11)
- [8]果蔬贮藏加工与质量控制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 叶其蓝. 保鲜与加工, 2012(06)
- [9]荣县果蔬业发展SWOT研究[D]. 虞云翔.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10]上海市蔬菜商品化处理现状与发展对策[D]. 沈红然. 上海交通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