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篇作文评价引起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赵崇雯[1](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研究 ——基于2020年100道作文题的考查分析》文中指出高中作文命题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命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语文核心素养的出现对作文命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发现,当前命题还存在范围过于狭隘、忽视创新思维发展、审美感受空间不足和多元文化缺失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是多元的,其中,扩宽命题范围、引导创新思维的发展、创设审美感受空间、融入多元文化都是重要的策略。希望本研究成果能为作文命题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论述了高中作文命题研究的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正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对语文核心素养下的高中作文命题进行概述,介绍了相关概念以及核心素养与作文命题的相互关系。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作文命题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丰富学生生活实际、满足考场作文需要等方面的价值,以及命题要遵守语言潜能的开发、思维品质的形成、审美情趣的创造、文化修养的提升等方面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主要从范围、形式、内容和内涵等方面分析命题存在命题范围过于狭隘、缺乏创新思维培养、忽视审美创设、缺少多元文化参与等四个方面的不足。第四部分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优化策略,主要包括适合学生生活和符合学生能力设计开放性命题、打破思维定式和调动隐性知识设计创新性命题、创设审美情境和塑造审美主体设计审美性命题、加强传统文化联系以及发掘当代文化价值设计多元文化命题等方面的策略。结语部分,总结本文内容,并分析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黄转[2](2021)在《初中生作文评语研究 ——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实验中学为例》文中提出作文评语是作文教学中必要的一环,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抓手。但是作文评语的类型如何划分,作文评语具有怎样的标准,作文评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怎样书写作文评语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因此本论文通过对作文评语进行统计和分析,客观地呈现出作文评语的现状,从而对作文教学提供一些帮助。本论文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实验中学为例,对收集的1000份作文评语进行具体统计和细致分析,以期能够对作文教学带来一些价值和意义。本论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界定了教育评价、作文评价、评语和作文评语的概念,从准确性、针对性、适中性、情感性和多样性五点总结了作文评语的标准,以及优秀作文评语的示范。第二章是对作文评语的统计。形式上,主要针对作文评语的类型进行研究,按评语位置分为点批和眉批,按评语字数分成无评语、1-10字、11-30字和31字以上四段,按评语评论对象分为评人型和评文型两类,按评语语气分为陈述型、商讨型、命令型、训斥型和感叹型五类,按评语态度分为肯定型、否定型和辩证型三类;内容上,主要针对作文评语的评改范围进行研究,包含立意、选材、构思、语言和文面五个方面。第三章是对作文评语得与失的分析。作文评语具有反馈、激励、育人和示范的作用,但是作文评语又存在规范性差、鼓励与批评极端化、个人风格模板化、缺失及简单化以及优生差生偏见化等问题,进而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批改任务重,批改时间少、作文评语相关理论研究不深入、缺乏相关监督机制、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以及教师评语写作意识较弱。第四章针对作文评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文评语的标准和作用,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作文评语的书写建议。其一坚持书写复评,提升评语效率、转换作者身份,引入读者意识和举办研讨活动,创设交流氛围突出评语的专业性,其二结合文体和主题以及确定评价标准提高评语的针对性,其三通过增加评语语气、丰富评语语言和变换评语位置强调评语的多样性。
田晓义[3](2021)在《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语文是一门锻炼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课程,写作则是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从作文中的情感表达出发,为学生的作文、情感以及老师的教学这三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找到学生写作中情感缺失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写作教学策略。本篇论文一共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对高中语文写作现状的分析。第一节设置问题,发布问卷,进行调查,了解目前高中语文写作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写作现状。第二节从众多的写作问题中归纳出成人化倾向,主体性缺失;模式化倾向,情感性缺失;知识化倾向,创造性缺失;形式化倾向,“教”“评”缺失四点,并分析具体原因。第二章是以具体的理论和历史事实来对本文所阐述的观点进行一个支撑。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这一章主要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与内在规律,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以及历史发展的需要这三方面进行论述,以此说明写作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三章是具体的教学策略的提出。首先作为写作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改变以往不适宜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能力。其次就是针对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这三个写作过程提出对应的策略,以“情感”为线索,触发情感,认识情感,最后修正情感。本文以学生写作中的情感表达为重心,试图针对学生写作时情感缺失,为文造情等情况进行分析,并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开辟新思路。
陈春利[4](2021)在《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文中研究说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人们对中考的讨论有较高的热度,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与高考一样具有影响力的重大事件。作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分值比例较大,是语文教育界仅次于高考作文的热点话题。中考一般是由各个省市单独命题,由于每个地区具体的作文教研情况有所差异,中考作文的命题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地域色彩。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始终走在创新发展的前列,其教育在西南地区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研究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有利于把握重庆市中考方向,也可以为全国各地中考命题提供一些有用的经验借鉴。笔者在对重庆市近十年来中考作文试题和其他相关资料的整理中,发现了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存在着材料作文较难、命题模式较固定等问题,并且在教育实习中发现,中考作文背景下语文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其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以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为研究对象,对重庆市近十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展开探讨,并提出作文教学策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通过梳理大量的文献资料,对重庆市中考作文的研究现状进行述评,对论文的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说明,思考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借用《课标》《考试说明》、教材来阐述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依据。然后从重庆市中考命题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对重庆市近十年中考作文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总结出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的大致情况以及命题特点和趋势。第三部分,选取北京、天津和上海这三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直辖市作为比较对象,从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的试题内容和评分体系两个方面入手,对试题的命题模式、写作要求、题面字数、内容特点和作文分值、评分标准几个维度展开对比分析,探讨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的经验和不足。第四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师生对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真实看法,进一步分析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第五部分,探讨重庆中考试题命题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第六部分,主要是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反思,笔者通过与一线老师的访谈以及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如何处理中考作文与平时作文教学的关系,根据重庆市实际教学情况提出教学启示。
马小雅[5](2020)在《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文中指出2019年乌鲁木齐市的中考已并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考,而根据自治区历年中考作文题《感恩,助我远航》(2019年)、《最温暖的陪伴》(2018年)、《属于我的小幸福》(2017年)、《我不怕,因为》(2016年)和《阅读,让我长大》(2018年)更容易写成记叙文,现在的新疆中考语文作文的趋势就是写记叙文文体,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显着。在升学压力之下,记叙文写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是我校语文老师心中的痛,做了很多尝试,可能最终没什么效果。笔者从事教育工作5年来,该如何进行写作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在笔者心中的问题。听了学校老师的课,不论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发现往往存在一个问题:课堂上一片热闹景象,下来习作却又是“一夜回到解放前”。作为一个带有100多名学生的语文老师,篇篇作文精改精修却也是难以做到。所以,如何提高在校效率,尤其是写作课堂效率,真实有效地提升学生习作兴趣、帮助学生找到习作门道,是我做此研究的内在动力。本文以乌鲁木齐某中学为例,分四部分对初中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与阐述。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缘由、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方案等。第一部分为初中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方案,详细阐述了实施背景、指导思想、实施目标、实施原则、实施措施等,指导开展实践研究。第二部分为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现状调查,对乌鲁木齐市某中学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问卷调查,统计调查结果,分析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现状,为下文的问题分析以及原因查找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对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发现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实施方法较为单一、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缺乏时间保障、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实操性不高、对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认知尚有欠缺、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程度不够、忽视对作文情境材料的筛选、作文教学重“应试”轻人文性、教师对自身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认同度不高、教师自身能力有待于提高、对学生记叙文写作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有所欠缺、对学生记叙文写作列纲起草能力的训练、观察生活能力的训练、写作搜集素材能力的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修改文章能力的训练有所欠缺、对作文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分标准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学生作文反馈缺乏时效性。笔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教学方案的设计过于程式化、情境设置缺乏对生活的考量、缺乏对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方式的具体指导、学生对记叙文写作的认知存在偏颇、“应试”压力影响写作兴趣、缺乏阅读积累、教育理念不能满足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需要、课堂教学方式不能满足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需要、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不足、教师难以对大班额学生的写作进行细化指导、家庭因素影响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力度、学校及相关单位对教师关于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的指导培训工作缺乏、缺乏对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及训练的课时保障。第四部分根据问题归因,论述了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文情境教学实践效果的有效策略:创设生活化、有针对性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内容;运用多元化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式;建立完整地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模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读写良性循环;创设有利于情境教学的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地学习、观摩、培训的机会。
刘乾珊[6](2020)在《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考作为当今社会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工具,每年的高考试题都受到了很大的关注。在高中语文学科中,高考作文试题和高中作文教学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贵州省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一直以来采用全国卷试题,无自主命题情况。本文基于对贵州省近十年的高考作文情况进行分析、对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当前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据此提出建设性的提升策略。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体分三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从高考作文试题的演变、高考作文评改准则、考场作文具体实例三个方面对贵州省近十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从师生对高考命题的关注度,学生在作文创作方面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和遇到的问题等方面了解当下的高中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第二章主要分析高考背景下贵州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的原因。当前作文教学所占比重小,教师不重视作文的评改,还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写作中语言表达套话盛行、结构混乱、情感和思维能力等匮乏。这都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地区化差异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发展空间受限,专业技能提升不足,学生对于社会生活观察有限,并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创作心态,再加上高考命题的导向性所造成的。第三章主要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提出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主要要了解学生的学情变化,整合教育资源,在教学中提高教师的专业程度,加强学生对于作文的实践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密切关注高考作为风向标的变化过程,从各层面去关注作文教学的新发展。总之,高中作文教学是在高考背景下进行,高考作文对高中作文教学的具有导向作用,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也促进高考作文的不断发展。
李熹[7](2020)在《美国SAT作文命题:理念、形态与启示》文中认为SAT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举办的一项重要的大学入学考试,它同时也是一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性测试。近年来,SAT通过主动变革、优化测评理念,提升测评质量。2005年SAT采用的“Essay”试题,也被称为“观点表达型”作文试题。自启用之日,该题型就备受国内外教育研究专家的关注,尤其是语文教育相关的研究专家。2016年3月,面对社会舆论与竞争对手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的多重压力,SAT启用了全新的测试题型,其中变化最为显着的是“分析性”作文试题。美国SAT作文试题作为学术能力测试的重要一环,其由“任务驱动型作文”向“分析性”作文的转变历程背后反映出大学理事会对于考生从事学术研究必备的关键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重视。研究者有必要深入解读SAT作文命题革新的核心理念、提炼其基本特征,为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完善与创新带来一些启示。SAT作文命题即SAT作文试题的内蕴价值、外部形态以及其评价标准诸要素的呈现与相互关系。具体而言,本文从梳理SAT演变历程、剖析SAT作文命题理念及形态、现实启迪三大方面展开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挖掘SAT作文命题的理念导向,呈现SAT作文试题与评分标准的基本形态。为保证资料的完整性与丰富性,本文中翻译并整理了大量的SAT官方文件与研究报告。第一部分整体回顾了SAT的产生背景与发展历程。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的成立与智力测验的大力开发、推广是催生SAT的两大重要力量。其中SAT的演变历史主要分为正式确立、迅速发展与试题框架变革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本部分聚焦于改革前、后“观点表达型”作文与“分析性”作文两大SAT作文题型并分别介绍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本文的难点,第二部分就SAT官方文件中有关作文命题理念的内容展开深度思考。写作命题改革千头万绪,但其突破口在于命题理念的研究。SAT作文命题从学生未来开展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所必需的写作能力出发,涵盖语言运用、思维发展等多个维度,并最终指向写作主体语言人格的成长。这部分提炼出历年来SAT作文命题的三大核心理念即渗透批判性思维、唤醒交际意识、锤炼表达品质以及最新SAT作文命题理念的发展趋势即降低“宿构”机率、考核多元能力。第三、四部分是本文的重点。第三部分从“观点表达型”作文与“分析性”作文试题的真实样态出发,归纳其基本特征。其中,“观点表达型”作文试题具有丰富多样的提示性材料与开放、辩证的写作任务,“分析性”作文试题的阅读提示聚焦论证要素、源文本面向公共事务、写作任务紧扣论证过程。作文试题是命题理念的重要载体之一。对SAT作文所涉及的主题类型、写作任务的表达方式展开分析,这有利于人们深化对于命题理念的认识。第四部分将作文评分标准的静态分析与评价环节的动态分析相结合,较为全面、细致地展现了SAT作文评价环节的完整过程。通过前四部分的论述,SAT作文的命题理念得到了较为清晰地解读。同时,SAT作文试题的基本形态与评价环节也得以具体地呈现。当然,SAT作文命题植根于美国独特的教育生态环境,这需要研究者辩证看待与审慎借鉴。第五部分在尽可能准确而深入地把握SAT作文命题的理念、形态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的现状,尝试展开作文命题“中国化”的思考,这也是研究SAT作文命题理念、形态的旨归。在全面深化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大背景下,SAT作文命题的积极经验将为我国高考作文命题人员与一线语文教师在重新审视中学生的写作实践活动、转变我国高考作文命题理念、丰富作文试题形态与完善作文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郭茂春[8](2020)在《高中语文“宿构”作文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高考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通过考试来考查学生在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是对人才进行选拔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而语文考试中的最后一题作文题,则在这种人才选拔中被赋予了极高的分值与比重,占据着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因此,如何写好高考作文,是学生、教师、学者以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密切关注的问题,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宿构”作文在高中生的写作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不但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较为寻常,并且在平时的月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更为泛滥,学生写作常常呈现为千人一面的情况,文章中的陈词滥调也屡见不鲜。基于此,本文旨在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及思考对“宿构”作文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应对高中生“宿构”作文的教学策略。论文的主体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提出本文的选题依据、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理论基础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宿构”作文的界定。其中,包括“宿构”作文的内涵,“宿构”作文的分类,“宿构”作文的优越性和“宿构”作文的危害性。第三部分是对高中生写作情况调查及“宿构”作文的现象分析。本人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笔者实习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不同的角度对高中生的写作情况和“宿构”作文的现象进行了调查与反馈,并对“宿构”作文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提出应对“宿构”作文的教学策略。结合笔者的实践经历,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主要是从三个方向提出的教学策略:以“理”为方向的教学策略;以“教”为方向的教学策略;以“学”为方向的教学策略。
严婷[9](2020)在《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研究 ——以美国NAEP作文评价体系为参照》文中认为随着国际竞争愈加激烈,我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重大作用。我国政府在关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也认识到了我国教育评估发展的严峻形式。2019年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提出要构建教育质量评估监测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公正的考试评价制度,建立全过程、全方位人才培养质量反馈监控体系。但由于我国教育评估尚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我国现状而言,教育成效的评估更多的还是以考试的方式进行,缺乏科学有效高质量的评估体系。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国小学中段的作文评价,但基于我国目前的整个教育评价处于一个初级且比较严峻的现状,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作者将目光放在国际上一些教育评价体系发展较为成熟完备的国家,最终将研究的焦点选定为美国的NAEP作文评价体系,因为美国自1969年通过了全国教育进展评价体系至今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五十年间美国联邦政府不断根据实际国情及各州教育现状进行修改,直到2011年的NAEP教育评价体系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成熟且被国际上其他国家效仿借鉴的评价体系。介于此,本文着眼于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例如评价主体较为单一、评价方式较为笼统、写作类型过于注重情感表达、评价结果透明度不强等等进行论述。另外从发展历史、发展历程及类型、组织结构和要素等方面来探讨论述美国NAEP评价体系中作文评价体系的闪光点。再将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与美国的NAEP作文评价体系进行对比,最后从科学性、人文性和可行性三个角度出发,总结归纳出美国NAEP中一些有益于且符合于在我国小学中段开展实施的启示与策略以及科学有效发展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体系的意义。
张燕[10](2020)在《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提到要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即要培养学生在真实的交流中用英语有效地进行说、写、译。而写作是高中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项技能,学生学了很多词汇、语法,但在写作中却不会正确和流利地运用。写作需要基于词汇、句型、语法的正确输入和理解之后,通过一定的训练和模拟才能实现有效输出。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在阅读课下时布置写作任务,学生在课下独立完成写作,在作文的语言、内容、结构上缺乏教师指导,费时又低效;评价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教师评阅,没有发挥学生的自省和同伴互助作用,影响并制约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呈现出明显的学用分离问题。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为了解决中国大学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问题,围绕语言输入和输出,创立了产出导向法。本研究尝试把产出导向法融入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索以下两个问题:1.产出导向法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是否有促进作用?能否改善学生英语写作现状?2.能否形成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具体操作流程?本研究以文秋芳教授的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在勉县某高中高三(5)班实施了三轮行动研究,历时四个月,每堂写作课皆遵循驱动-促成-评价的教学流程;采用问卷调查、学生访谈、教师日志或学生日志、同行观摩、学生作文和语言测试为研究工具;运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第一轮行动研究,把产出导向法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找到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输入材料的选取、评价标准的制定等;第二轮行动研究,熟练应用产出导向法教授英语写作,对第一轮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设计教学流程,考察学生在作文内容、语言、结构上的变化以及评价产出目标的达成性;第三轮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提出自己的见解,分层设计任务,优化教学流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产出导向法对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有促进作用,学生的作文在内容、语言、结构方面有了显着提高;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产出目标达成效果较好;学生的写作态度得以转变,写作水平得以提高。2.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流程,分为前期准备、驱动、促成、评价四个环节,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研究样本少,产出导向法教学无法大范围实验以验证对学生英语写作的促进作用,还需今后在教学中开展大范围的实验研究。其次,高中目前没有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为指导的教材,需要更多的教师和学者编写以产出导向法为依托的高中英语教材并进行推广使用。
二、一篇作文评价引起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篇作文评价引起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研究 ——基于2020年100道作文题的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课标的要求 |
2.写作教学的需要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现状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统计分析法 |
3.案例论证法 |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概述 |
(一)基本概念 |
1.核心素养 |
2.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3.作文命题 |
(二)语文核心素养与高中作文命题的关系 |
1.语文核心素养积极引导作文命题 |
2.作文命题积极践行语文核心素养理念 |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写作命题的价值与原则 |
(一)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价值 |
1.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
2.丰富生活实际写作 |
3.满足考场写作需要 |
(二)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原则 |
1.注重语言潜能的开发 |
2.注重思维品质的形成 |
3.注重审美情趣的创造 |
4.注重文化修养的提升 |
三、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问题现状 |
(一)命题的现状 |
1.命题范围 |
2.命题形式 |
3.命题内容 |
4.主题内涵 |
(二)命题的主要不足 |
1.命题范围过于狭隘 |
2.缺乏创新思维培养 |
3.忽视审美情感创设 |
4.缺少多元文化内涵 |
四、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的优化策略 |
(一)扩大命题范围 |
1.联系学生生活 |
2.发挥联想能力 |
(二)积极引导创新思维发展 |
1.打破思维定势,创新命题形式 |
2.调动隐性知识,创新命题内容 |
(三)积极创设审美感受空间 |
1.创设审美情境 |
2.塑造审美主体 |
(四)积极融入多元文化 |
1.发掘当代文化的多元价值观 |
2.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多元化理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标准类 |
(二)着作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四)期刊类 |
附录 |
附录1:关于高中作文题目一览表 |
附录2:高中作文试题的来源及内容 |
致谢 |
(2)初中生作文评语研究 ——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实验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绪论 |
0.1 研究缘起 |
0.2 研究意义 |
0.3 文献综述 |
0.4 研究方法 |
0.5 资料来源 |
1 作文评语的概述 |
1.1 概念界定 |
1.1.1 教育评价 |
1.1.2 作文评价 |
1.1.3 评语 |
1.1.4 作文评语 |
1.2 作文评语的标准 |
1.2.1 准确性 |
1.2.2 针对性 |
1.2.3 适中性 |
1.2.4 情感性 |
1.2.5 多样性 |
1.3 优秀作文评语示范 |
1.3.1 内容美 |
1.3.2 形式新 |
2 初中生作文评语统计 |
2.1 作文评语类型统计 |
2.1.1 评语位置 |
2.1.2 评语字数 |
2.1.3 评语评论对象 |
2.1.4 评语语气 |
2.1.5 评语态度 |
2.2 作文评语评改范围统计 |
2.2.1 立意 |
2.2.2 选材 |
2.2.3 构思 |
2.2.4 语言 |
2.2.5 文面 |
3 初中生作文评语得失分析 |
3.1 初中生作文评语作用分析 |
3.1.1 反馈 |
3.1.2 激励 |
3.1.3 育人 |
3.1.4 示范 |
3.2 初中生作文评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
3.2.1 初中生作文评语存在问题 |
3.2.2 初中生作文评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4 初中生作文评语书写建议 |
4.1 突出作文评语的专业性 |
4.1.1 坚持书写复评,提升评语效率 |
4.1.2 转换作者身份,引入读者意识 |
4.1.3 举办研讨活动,创设交流氛围 |
4.2 提高作文评语的针对性 |
4.2.1 结合文体和主题 |
4.2.2 确定评价标准 |
4.3 强调作文评语的多样性 |
4.3.1 增加评语语气 |
4.3.2 丰富评语语言 |
4.3.3 变换评语位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分析 |
第一节 针对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的调查 |
第二节 “情感表达”写作现状的总结与分析 |
第二章 “情感表达”的理论基础及价值 |
第一节 语文学科的特点与内在规律 |
第二节 基于“情感表达”的写作教育理念 |
第三节 历史发展的需要 |
第三章 高中语文写作中情感表达的具体教学途径 |
第一节 情感表达与语文教师素养 |
第二节 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触发情感 |
第三节 写作中的教学指导工作:认识情感 |
第四节 写作后的评价工作:修正情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中语文教师写作中“情感表达”教学现状的调查 |
附录二 高中语文学生写作中情感表达现状的调查 |
附录三 教学案例展示 |
致谢词 |
(4)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rt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
1.2.1 关于中考语文作文试题的研究 |
1.2.2 关于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研究 |
1.2.3 关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5.1 研究创新 |
1.5.2 研究不足 |
2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和相关特点 |
2.1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命制依据 |
2.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
2.1.2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 |
2.1.3 重庆市初中考试说明 |
2.1.4 考试学原理 |
2.2 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类型及特点 |
2.2.1 命题大致情况梳理 |
2.2.2 各类命题形式的特点 |
2.3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的内容特点 |
2.3.1 作文主题分类 |
2.3.2 试题内容特点 |
3 重庆市与其他三个直辖市中考作文命题比较 |
3.1 近十年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试题内容比较 |
3.1.1 命题模式比较 |
3.1.2 写作要求比较 |
3.1.3 题面字数比较 |
3.1.4 内容特点比较 |
3.2 近十年四个直辖市中考作文评分体系比较 |
3.2.1 作文分值比较 |
3.2.2 评分标准比较 |
4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质量的评价调查 |
4.1 调查问卷情况 |
4.1.1 调查问卷设计 |
4.1.2 调查问卷结果 |
4.2 教师访谈情况 |
4.2.1 访谈设计 |
4.2.2 访谈结果 |
5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问题探析 |
5.1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问题 |
5.1.1 部分题材质量不高,题干表述稍显复杂 |
5.1.2 试题的难度不一致,材料作文易被忽略 |
5.1.3 命题的模式较固定,写作类型较为常规 |
5.1.4 评分标准比较笼统,考生得分相对集中 |
5.2 重庆市中考作文试题命制的建议 |
5.2.1 优化题材内容,明确题干表述 |
5.2.2 降低材料难度,保持难度一致 |
5.2.3 创新命题思路,丰富写作类型 |
5.2.4 完善评分体系,增强试题信度 |
6 重庆市中考作文背景下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反思 |
6.1 中考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问题 |
6.1.1 教学观念急功近利 |
6.1.2 教学计划杂乱无章 |
6.1.3 教学方法老套僵化 |
6.2 中考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的启示 |
6.2.1 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提高自身写作水平 |
6.2.2 顺应学生心理发展,循序展开作文教学 |
6.2.3 注重学生读说训练,促进读说写的转化 |
6.2.4 指导学生审题立意,传授写作方法技巧 |
6.2.5 重视作文评分体系,引导学生互评互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由与研究价值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1.记叙文写作能力 |
2.语文情境作文教学实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五)研究方案 |
一、初中生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案 |
(一)指导思想 |
(二)教学目标 |
(三)教学内容 |
(四)操作方法 |
(五)教学设计 |
二、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现状调查 |
(一)调查方案 |
1.调查目的 |
2.研究问题 |
3.调查对象 |
4.调查方法 |
(二)调查结果 |
1.学生调查结果 |
2.教师调查结果 |
三、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存在问题及归因分析 |
(一)学生、教师认为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 |
1.学生角度 |
2.教师角度 |
(二)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情感体验存在的问题 |
(三)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提升记叙文写作能力存在的问题 |
(四)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
(五)归因分析 |
1.方案设计因素 |
2.学生因素 |
3.教师因素 |
4.家庭因素影响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力度 |
5.学校及社会因素 |
四、提高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有效性对策 |
(一)优化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案,改进课堂教学 |
1.创设生活化、有针对性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内容 |
2.运用多元化的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方式 |
3.建立完整地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评价模式 |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养成读写良性循环 |
(三)提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保障水平 |
1.创设有利于情境教学的条件 |
2.为教师提供更多地学习、观摩、培训的机会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情况分析 |
第一节 贵州省近十年高考作文情况分析 |
第二节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
第二章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
第一节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现状 |
第二节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现状的成因 |
第三章 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的提升策略 |
第一节 了解真实学情状况 |
第二节 整合优质课程资源 |
第三节 提高教师专业程度 |
第四节 强化学生作文实践 |
第五节 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
第六节 注重高考导向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2011年至2019年贵州省高考作文试题 |
致谢 |
(7)美国SAT作文命题:理念、形态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顺应国际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 |
2.美国SAT作文试题形态变革 |
3.我国高考作文呼唤理性思考 |
(二)文献综述 |
1.“观点表达型”作文相关研究 |
2.“分析性”作文相关研究 |
3.SAT与我国高考作文试题的比较研究 |
(三)概念界定 |
1.SAT作文命题 |
2.批判性思维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五)研究内容 |
(六)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历史研究法 |
3.比较研究法 |
一、SAT测试:产生、发展与变革 |
(一)SAT产生的基本背景 |
1.成立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 |
2.大力开发、推广智力测试 |
(二)SAT发展的历史进程 |
1.SAT正式确立 |
2.SAT迅速发展 |
3.SAT试题框架调整 |
(三)SAT作文题型的重大变革 |
1.2005 年:SAT首设Essay试题 |
2.2016年:SAT更新作文题型 |
二、美国SAT作文命题的理念阐释 |
(一)历年SAT作文命题的核心理念 |
1.渗透批判性思维 |
2.唤醒交际意识 |
3.锤炼表达品质 |
(二)最新SAT作文命题理念的优化趋势 |
1.降低“宿构”机率 |
2.考核多元能力 |
三、美国SAT作文试题形态的要素剖析 |
(一)回顾“观点表达型”作文试题 |
1.丰富多样的提示性材料 |
2.开放、辩证的写作任务 |
(二)新探“分析性”作文试题 |
1.阅读提示聚焦论证要素 |
2.源文本面向公共事务 |
3.写作任务紧扣论证过程 |
(三)SAT作文试题形态的优化趋势 |
1.完善作文试题架构 |
2.增加阅读材料容量 |
四、美国SAT作文评分标准的特征提炼 |
(一)“观点表达型”作文评分标准的特点 |
1.整体评分,体现区分度 |
2.观点至上,注重思想性 |
(二)“分析性”作文评分标准的特点 |
1.分项赋分,维度清晰 |
2.层级鲜明,易于操作 |
五、SAT作文命题对我国高考作文的启示 |
(一)优化作文命题理念 |
1.推动批判性写作实践 |
2.建构真实的交际语境 |
3.平衡命题弹性与边界 |
(二)丰富作文试题形态 |
1.创新高考作文题型 |
2.建设高考作文题库 |
(三)完善作文评价体系 |
1.评分标准精细化 |
2.评价方式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05 版SAT作文“多项选择题”部分 |
附录2 SAT“观点表达型”作文真题 |
附录3 SAT“分析性”作文真题(亚太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高中语文“宿构”作文及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内容 |
1.4.1 本文的理论基础 |
1.4.2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案例研究法 |
1.5.4 行动研究法 |
2 “宿构”作文的界定 |
2.1 “宿构”作文的内涵 |
2.2 “宿构”作文的分类 |
2.2.1 论据材料的“宿构” |
2.2.2 结构层面的“宿构” |
2.2.3 语言形式的“宿构” |
2.3 “宿构”作文的优越性 |
2.3.1 使得作文具有文采 |
2.3.2 缩短写作文的时间 |
2.3.3 克服写作文的恐惧 |
2.4 “宿构”作文的危害性 |
2.4.1 真情实感的缺乏 |
2.4.2 体验不足的暴露 |
2.4.3 应考取巧的方法 |
3 高中生写作情况调查及“宿构”作文分析 |
3.1 “宿构”作文现状调查 |
3.1.1 调查方法 |
3.1.2 高中生写作基本情况的调查数据及分析 |
3.2 产生“宿构”作文的原因分析 |
3.2.1 “宿构”作文社会方面的误区 |
3.2.2 “宿构”作文学生写作的误区 |
3.2.3 “宿构”作文教师教学的误区 |
4 应对“宿构”作文的教学策略 |
4.1 以“理”为方向的教学策略 |
4.1.1 透彻理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
4.1.2 正确认识高考作文与学生写作的概念 |
4.1.3 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对作文理念的更新 |
4.2 以“教”为方向的教学策略 |
4.2.1 教师转变写作教学的思维习惯 |
4.2.2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4.2.3 优化学生作文评价环节 |
4.3 以“学”为方向的教学策略 |
4.3.1 丰富真实的情感体验 |
4.3.2 正确使用作文素材书 |
4.3.3 养成乐于动笔的习惯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成果 |
(9)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研究 ——以美国NAEP作文评价体系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1.6 文献综述 |
1.7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 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相关要素阐释 |
2.1 写作类型 |
2.2 评价主体 |
2.3 评价方式 |
2.4 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结果报告 |
2.5 新课改下的作文评价建议 |
3 NAEP作文评价体系相关要素阐释 |
3.1 发展背景 |
3.2 发展历程 |
3.3 写作类型 |
3.4 写作评价体系组织结构 |
3.5 写作评价体系指标 |
3.6 写作评价框架的实施策略 |
3.7 写作评价结果报告 |
4 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与美国NAEP作文评价的异同点 |
4.1 相同点 |
4.1.1 写作要求符合学生认知 |
4.1.2 评价工作环节大致相同 |
4.1.3 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 |
4.1.4 注重作文写作的工具性 |
4.1.5 评价主体大致相同 |
4.1.6 都具有一些相对科学的作文评价意见 |
4.2 不同点 |
4.2.1 逻辑起点不同 |
4.2.2 写作类型不同 |
4.2.3 评价标准具体项目存在差异 |
4.2.4 评价标准的详略程度不同 |
4.2.5 写作评价体系要素的不同 |
4.2.6 结果展示不同 |
5 NAEP写作评价对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的启示及意义 |
5.1 启示 |
5.1.1 确立发展性作文评价理念 |
5.1.2 注重写作即交流的写作观 |
5.1.3 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5.1.4 注重写作命题的科学有效性研究 |
5.1.5 注重细化评价标准,增强可操作性 |
5.1.6 注重评价结果向公众公开,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
5.2 发展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的意义 |
5.2.1 检测教学目标达成 |
5.2.2 促进课堂教学改进 |
5.2.3 提高学生写作素养 |
5.2.4 促进决策者的教育决策科学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10)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国家人才培养目标 |
二、新课标对高中生英语写作的要求 |
三、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现状 |
四、产出导向法出现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四节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外写作教学法回顾 |
一、结果教学法 |
二、过程教学法 |
三、体裁教学法 |
四、“写长”法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Krashen的输入假设 |
二、Swain的输出假设 |
三、Long的互动假设 |
第三节 产出导向法 |
一、教学理念 |
二、教学假设 |
三、教学流程 |
第四节 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产出导向法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行动研究 |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 |
二、选择行动研究的原因 |
三、行动研究过程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四节 研究工具 |
一、问卷调查 |
二、半结构式访谈 |
三、同行观摩 |
四、教师或学生日志 |
五、学生的作文和写作测试分析 |
第五节 行动研究总计划 |
第四章 第一轮行动研究 |
第一节 确认问题 |
一、问卷结果分析 |
二、访谈结果分析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制定计划 |
一、教学计划 |
二、教学案例 |
第三节 实施计划 |
一、驱动 |
二、促成 |
三、评价 |
第四节 行动评估 |
一、学生反馈 |
二、同行观摩评课 |
三、教师日志 |
四、学生作文分析 |
第五节 行动反思 |
一、优势 |
二、不足之处 |
三、启示 |
第五章 第二轮行动研究 |
第一节 确认问题 |
第二节 制定计划 |
一、把握教学流程 |
二、细化数据 |
三、教学计划 |
四、教学案例 |
第三节 实施计划 |
一、驱动 |
二、促成 |
三、评价 |
四、具体操作流程 |
第四节 行动评估 |
一、学生日志 |
二、同行观摩评课 |
三、教师日志 |
四、作文测试分析 |
第五节 行动反思 |
一、进步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三、教学启示 |
第六章 第三轮行动研究 |
第一节 确认问题 |
第二节 制定计划 |
一、计划调整 |
二、教学计划 |
三、教学案例 |
第三节 实施计划 |
一、驱动 |
二、促成 |
三、评价 |
四、分层设计任务 |
五、优化教学流程 |
第四节 行动评估 |
一、学生访谈 |
二、同行观摩评课 |
三、教师日志 |
四、学生作文分析 |
第五节 行动反思 |
一、优势 |
二、不足 |
三、启示 |
第七章 结论 |
第一节 主要发现 |
第二节 教学启示 |
第三节 研究局限 |
第四节 对如何推广应用产出导向法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英语写作状况问卷调查 |
附录二 高考英语作文评价细则 |
附录三 学生学习日志提纲 |
附录四 分层任务学生习作展示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一篇作文评价引起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语文核心素养下高中作文命题研究 ——基于2020年100道作文题的考查分析[D]. 赵崇雯.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初中生作文评语研究 ——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实验中学为例[D]. 黄转.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高中语文写作中的情感表达研究[D]. 田晓义.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4]近十年重庆市中考作文命题研究(2011-2020)[D]. 陈春利.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情境教学实践研究 ——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为例[D]. 马小雅. 西南大学, 2020(05)
- [6]高考背景下贵州省高中作文教学研究[D]. 刘乾珊.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7]美国SAT作文命题:理念、形态与启示[D]. 李熹.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8]高中语文“宿构”作文及教学对策研究[D]. 郭茂春.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9]我国小学中段作文评价研究 ——以美国NAEP作文评价体系为参照[D]. 严婷.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10]产出导向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行动研究[D]. 张燕.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