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分子机制研究的一些进展

衰老分子机制研究的一些进展

一、衰老分子机制研究的某些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杨斓[1](2021)在《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整合策略的人参平肺散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的致命性肺部疾病,主要影响老年群体,至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药物治疗手段有限。本研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的转录组学数据探索疾病机制,比较与联系不同病人群体的疾病机制特征;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角度阐释古方人参平肺散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网络调控机制特点,比较与联系不同病人群体的作用机制;通过计算机模拟分子对接研究和体外实验研究,验证人参平肺散及其拆方干预特发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O数据库下载GSE150910临床试验中肺移植手术病例的RNA测序原始数据,使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挖掘特发性肺纤维化潜在的调控基因集,使用Reactome通路数据库富集分析关键通路与反应,使用R语言差异基因分析特发性肺纤维化与正常健康人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关键基因的表达状态。2.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分析挖掘特发性肺纤维化不同病人群体关联的基因模块,使用Reactome通路数据库富集分析不同病人群体的关键通路与反应,比较分析其共性与不同,使用文氏图分析分布在不同特征关联基因模块中的差异表达基因。3.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策略,使用已发表研究、TCMSP、SwissTargetPrediction和Pharmapper等资源平台预测古方人参平肺散的潜在靶点,以GSEA分析得到的基因集作为疾病靶点,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Reactome通路数据库预测人参平肺散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的网络调控机制;以WGCNA分析得到的高、中年特征关联基因模块为疾病靶点,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和Reactome通路数据库分别预测人参平肺散对高、中年特征的网络调控机制。4.选择前述人参平肺散的网络调控机制中较为突出的TGF-β信号通路为研究对象。选择人参平肺散中的代表成分如 Ginsenoyne D、Ginsenoside 20-Glc-Rf、Notoginsenoside R1、Ginsenoside Rg1、6-Acetylacetonide、Caffeic acid、Timosaponin A1、Timosaponin B Ⅱ、Resveratrol、Rosmarinic acid、Xuelianlactone、Tectorigenin、sarsasapogenin、isomeranzin、glycyrol和Liquiritigenin作为配体,以TGF-β信号通路相关的靶点蛋白HDAC1、XPO1、HS90B、HS90A、A4、1433G、FYN、SRC、EGFR、LRRK2、ESR1、TGFB1、SMAD2、SMAD3和COL1A1为靶点,使用AutoDock进行拟分子虚对接,验证人参平肺散主要成分与靶点蛋白的结合能力。5.采用体外实验方法探讨人参平肺散全方及各拆方组(补益组、清肺组、化痰组)对TGF-β1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表型转化的影响。使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TGF-β通路的成分Smad2/3、上皮间质转化标志α-SMA、细胞外基质1型胶原COL1A1和NADPH 4型氧化酶NOX4的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GSEA分析得到9个基因集,分别为HALLMARK上皮间质转化、Kras下游信号、糖酵解、血管生成、G2/M检查点、凝血、Myc靶点V2版、E2F靶点和细胞连接基因集,以及对应的485个领先基因;疾病机制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基质、细胞衰老、细胞有丝分裂周期异常、凝血、DNA修复缺陷、细胞连接、糖类代谢和程序性死亡缺陷等;信号通路集中于Ras下游的PIK3/AKT、MAPK6/MAPK4通路,Ras家族通路Rho GTPase,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TGF β家族和TP53转录调控通路等;衰老相关性分泌表型(SASP)因子主要为白介素4和白介素13家族。差异基因分析显示衰老表型相关基因CCND2、CDKN2A、TERT、GDF15、E2F8等均在疾病组显着上调。2.WGCNA分析富集得到疾病机制主要有细胞外基质、细胞应激、免疫、有丝分裂异常、凝血、细胞连接、肌肉收缩和糖脂蛋白代谢等机制,与GSEA分析的富集结果大部分吻合。WGCNA分析得到高龄特征(65岁以上)相关基因1076个,中年特征(55-65岁)相关基因422个,两组的机制都富集在细胞外基质、免疫系统、Ras下游信号系统、TP53细胞周期调控和TGF-β信号通路等。不同的是细胞周期异常、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等反应在中年特征中更为显着;细胞衰老、未折叠蛋白质反应和内质网应激等在高龄特征中更显着富集。与高、中年特征关联的差异基因分别有203个和39个,其中有4组差异基因具有高度相关性,且与高龄特征相关,分别是(1)CDH2、SFRP1、SERPINE2、CXCL12、SFRP4和GEM,与上皮间质转化活动密切相关。(2)GREM1、VCAM1、PTHLH和RGS4,与上皮间质转化活动密切相关;(3)SLC7A5和HIF1A,与G2/M检查点活动有关;(4)UGT2B17和SLC12A3,与Kras下游信号密切相关。3.靶点整理共获取人参平肺散的药理靶点608个,与GSEA分析得到的基因集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核心靶点152个,机制主要涉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细胞周期、DNA修复、TP53和FOXO为代表的转录调控活动、氧化应激和致癌基因诱导的衰老、SASP、固有凋亡途径、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细胞因子、固有免疫系统、雌激素受体介导的信号系统、Ras下游信号和TGF-β1信号通路等。人参平肺散成分与中、高年特征相关基因的核心干预靶点各有83个和90个,分别富集后,机制都主要涉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细胞周期、TP53为主的转录调控活动、DNA修复、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衰老、SASP、免疫反应、Ras下游信号通路和TGF-β信号通路等。不同之处在于高龄组中金属蛋白酶的泛素化反应,SKP2介导的p27/p21的降解反应,获得性免疫反应尤为显着,此外致癌基因诱导的衰老、SASP和固有凋亡等也显着富集。中年组中FOXO、E2F6为主的转录调控活动和Toll样受体3层级反应为主的固有免疫反应尤为突出,此外囊泡运输、血小板聚集、焦亡和坏死也富集明显。4.经过计算机模拟对接验证,除了人参成分Ginsenoyne D的结合分数略低以外,其它成分与TGF-β通路成分HDAC1、XPO1、TGFB1、SMAD2和SMAD3蛋白的结合分数都达到了-5 kcal mol-1 以下。除知母成分Timosaponin AI、Timosaponin BⅡ对HS90A蛋白,人参成分Ginsenoyne D对HS90B和EGFR蛋白,桑白皮成分Xuelianlactone对LRRK2蛋白的结合分数较低,其它成分对TGF-β通路的间接作用靶点HS90B、HS90A、A4、1433G、FYN、SRC、EGFR、LRRK2和ESR1蛋白结合能力都达到了-5 kcal mol-1以下。所有成分与COL1A1蛋白结合能力都达到了-5 kcal mol-1以下。5.体外实验发现与模型组相比,全方组和各拆方组可明显降低α-SMA和COL1A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全方组和各拆方组可以影响α-SMA和COL1A1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转录后调控;全方组和清肺组可显着降低p-SMAD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示全方组和清肺组对该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转录后调控都有明显疗效,补益组和化痰组对该基因的转录无明显调控作用;全方组和清肺组可显着降低p-SMAD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补益组可显着降低mRNA水平,但蛋白表达无差异,说明全方组和清肺组对该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转录后调控都有明显疗效,补益组对该基因的转录水平有明显调控作用,化痰组对该基因的转录无明显调控作用;全方组及各拆方组均可显着降低NOX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说明全方组和各拆方组可以影响该基因的转录水平和转录后调控。结论:1.研究发现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的疾病机制与上皮间质转化、凝血、血管生成和糖酵解有关,并存在p16、TERT、CCND2和GDF15等细胞衰老表型,推测可能与Kras、Myc致癌基因诱导的衰老机制有关。研究既肯定了以往特发性肺纤维化异常基因与机制的研究,也发现了新的疾病机制特点和分子标志,如细胞周期异常、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反应在55-65岁人群更为显着,细胞衰老、线粒体应激和未折叠蛋白质反应在65岁以上人群更为显着,得到了具有高度关联性,且与65岁以上特征相关的差异基因如GREM1、VCAM1、PTHLH和RGS4等。这些结果可能成为疾病的潜在靶点。2.人参平肺散可能通过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细胞周期、DNA修复、基因转录调控、氧化应激和致癌基因诱导的细胞衰老和免疫反应等机制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可能通过金属蛋白酶降解,SKP2介导的p27/p21的降解反应和获得性免疫反应等机制干预65岁以上的病人;可能通过FOXO、E2F6的转录调控活动和固有免疫反应等机制干预55-65岁的病人。这些结果可能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3.人参平肺散的代表成分与TGF-β信号通路中的成分蛋白和间接反应蛋白结合能力良好,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章体外实验显示,人参平肺散全方和各拆方组可下调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间质标志α-SMA的升高,从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人参平肺散全方及拆方组均可减少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COL1A1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外基质的沉积。人参平肺散全方和各拆方组均可下调TGF-β1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促ROS生成酶NOX4的升高,从而抑制氧化应激压力。此外,人参平肺散全方和清肺组均可以抑制TGFβ的通路成分SMAD2/3的磷酸化。综上所述,人参平肺散可改善TGF-β1诱导后肺成纤维细胞的表型转化,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通路中的SMAD2/3的磷酸化从而抑制了间质转化、细胞外基质沉积和氧化应激而作用。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王靖怡[2](2021)在《血管抗衰方通过miR-146a/TRAF6/NF-κB改善血管衰老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血管衰老在机体衰老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已成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目前,血管衰老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机制层面,临床干预手段较为局限,多围绕防治危险因素或改善内皮功能等方面展开。中医对于衰老的认识历史久远,围绕“未老先养”理念构建了丰富的理论和诊疗体系。因此,深入挖掘中医衰老相关认知,结合现代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延缓血管衰老的具体干预措施及其机制是有意义的。有鉴于此,在“七情”须使合和指导下,结合血管衰老病生理过程及中医对血脉理论相关认识,选用植物基源相近、成分相似、传统功效互有重叠和补充的人参和三七组成血管抗衰方,共同发挥益气活血,通补血脉之功。为明确该方能否针对血管衰老发挥效用,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络药理学、临床研究及细胞实验多种方法,旨在探索血管抗衰方的临床有效性及其具体作用机制,以期为延缓血管衰老提供切实有效的干预手段。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对衰老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分子进行筛选,并预测差异表达miRNA分子作用的靶基因及下游通路,初步构建调控关系,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血管抗衰方干预血管衰老可能的作用靶点及涉及的生物学功能,通过临床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及安全性,并在细胞实验中探讨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系统构建“中医理论-组方用药-生信预测-临床验证-机制研究”的研究模式,以揭示血管抗衰方可从miRNA水平改善血管衰老。方法第一部分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衰老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及血管抗衰方延缓血管衰老作用靶点预测研究首先,利用GEO数据库筛选衰老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分子,对GSE92655和GSE37092两个数据集进行分析,利用R语言(3.6.3版本)处理数据矩阵,以|log2FC|≥ 1 且 adjusted P value<0.05 作为筛选 DEMs(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的条件,对筛选出的DEMs进行VENN交集,寻找共同的DEMs信息,利用ggplot2包绘制火山图并对DEMs进行标注,利用GEO2R分析工具对表达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绘制相关图形。其次,利用TargetScan、miRTarBase 8.0、miRDB三大数据库对DEMs下游靶基因进行预测,进行VENN交集以提高预测准确性,同时利用Metascape网站对差异表达miRNA下游靶基因进行富集分析,miRpathDB2.0数据库及KEGG筛选并明确后续研究的下游通路。最后,利用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30%)和类药性(drug-likeness,DL≥0.18)作为筛选条件,在TCMSP平台筛选血管抗衰方组成药物人参、三七主要活性成分,并利用CNKI及PubMed对其结果进行补充,利用TCMSP、ETCM及PharmMapper(norm fit≥0.9)获取成分靶点信息,利用cytoHubba获取排名前十的活性成分;利用NCBI、GeneCards、HAGR、OMIM收集血管相关疾病与衰老相关基因,取交集获得血管衰老相关基因,构建疾病靶点数据集,通过对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筛选出血管抗衰方主要活性成分发挥延缓血管衰老功效的潜在靶点,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构建与富集分析,以明确血管抗衰方可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或所涉及的信号通路。第二部分血管抗衰方干预血管衰老临床试验及miR-146a/TRAF6/NF-KB调控关系初步探索采用自身前后配对设计,对血管抗衰方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探索性研究,纳入血管动脉硬化检测诊断为动脉硬化的受试者共40例,给予血管抗衰方进行为期4周的干预。临床研究分为3部分开展,分别为有效性、安全性及探索性指标。有效性研究中分为主要疗效指标和次要疗效指标,主要疗效指标包括受试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数值变化,以及血管僵硬度评级变化;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血压、踝臂指数、生化指标、细胞因子、血液流变学及颈动脉超声。安全性指标包括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用以评估该药物的临床安全性。探索性指标包括:受试者血浆样品NO及ET-1变化情况以反映内皮功能变化;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液样品中miR-146a、TRAF6、NF-κB及下游相关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并采用2-△△Ct计算治疗前后差异表达倍数。第三部分血管抗衰方调控miR-146a/TRAF6/NF-KB干预衰老内皮细胞作用机制研究首先,筛选合适的药物诱导模型,分别采用不同浓度梯度Ang Ⅱ和TNF-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诱导24h,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流式检测细胞周期,RT-qPCR检测不同模型诱导后对miR-146a表达影响情况,综合选取适宜的造模药物及浓度。其次,在药物诱导模型上,进行血管抗衰方、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和三七总皂苷PNS无毒浓度筛选,利用CCK8法检测上述药物对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以确定适宜药物干预浓度。最后,进行药物干预衰老内皮细胞的机制研究,共分为:对照组、TNF-α模型组、TNF-α模型组+人参皂苷Rg1组、TNF-α模型组+三七皂苷R1组、TNF-α模型组+人参皂苷Rg1组+三七皂苷R1组、TNF-α模型组+血管抗衰方组、TNF-α模型组+三七总皂苷PNS组,对各组细胞分别进行CCK8检测、SA-β-gal染色、流式检测,从增殖、衰老、细胞周期等功能层面评估药物作用,利用RT-qPCR、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判断miR-146a/TRAF6/NF-κB及其下游炎症效应分子表达水平变化。结果第一部分1、GSE92655 和 GSE37092 中获得 3 个共同的 DEMs,分别为 hsa-miR-146a、hsa-miR-181a、hsa-miR-1275。共同上调 DEM 为 hsa-miR-181a,共同下调 DEM为hsa-miR-1275,has-miR-146a在两个数据集中呈现不同差异表达趋势,故选定为本研究主变量;2、miRTarBase 8.0、TargetScan、miRDB 中对 miR-146a 下游靶基因预测交集为14 个:ERBB4、IRAK1、TRAF6、CD80、CARD10、LRP2、RARB、NUMB、CCDC6、PPP1R11、ROBO1、KDM2B、LFNG、SLC10A3,涉及前额发育、激活NF-κB诱导的激酶活性、模式规范过程、前额神经元产生、细胞间受体信号通路等。miRpathDB2.0及KEGG筛选出miR-146a与NF-κB信号通路及炎症反应关系密切。构建miR-146a/TRAF6/NF-κB作为血管衰老的可能机制。3、筛选出人参活性成分27个,作用靶点201个,三七活性成分12个,作用靶点150个,二者共同作用靶点为139个,cytoHubba分析排名前10的活性成分包括: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等;四个数据库共获得246个血管衰老相关靶点;将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有22个共同靶点,PPI网络及MCODE聚类显示以炎症和凋亡为主,GO和KEGG分析显示涉及调控NF-κB信号通路。预测血管抗衰方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改善血管衰老。第二部分1、血管抗衰方能够降低患者脉搏波传导速度,改善血管僵硬度评级,改善受试者血压水平,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降低血液粘稠度;2、血管抗衰方对受试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对患者凝血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3、血管抗衰方可以降低受试者血浆中ET-1水平;在miR-146a/TRAF6/NF-KB调控关系验证中发现,血管抗衰方能够下调受试者miR-146a和NF-κB以及NF-κB1的表达水平,上调TRAF6表达水平,对于NF-κB通路后续效应因子也具有下调作用,以VCAM下调最为明显。第三部分1、形态学方面,TNF-α与Ang Ⅱ诱导后,HUVEC细胞排列逐渐稀疏,体积增大,胞内逐渐浑浊,且与Ang Ⅱ相比,TNF-α诱导后的细胞排列更为稀疏松散;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采用Ang Ⅱ诱导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变化,200ng/ml、100ng/ml和50ng/ml TNF-α对细胞增殖存在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依赖现象;SA-β-gal染色阳性率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ng Ⅱ在四个浓度下诱导HUVEC的染色阳性率无显着变化,而TNF-α四个浓度均可使HUVEC的SA-β-gal染色阳性率升高;流式检测发现两种药物均可使细胞在G0/G1期聚集,且随诱导浓度的增加,GO/G1期占比随之增加。综上,选择100ng/ml TNF-α为模型诱导药物;2、CCK8法筛选药物无毒浓度分别为:人参皂苷Rgl 50μg/ml;三七皂苷R112.5μg/ml;三七总皂苷50μg/ml;血管抗衰方200μg/ml;3、功能层面,五种干预方式均能显着降低细胞增殖抑制率,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其中,以三七总皂苷和血管抗衰方效果更为明显;五种干预方式均能显着减少衰老细胞的数量和程度,其中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三七皂苷R1更为明显;五组干预方式均能显着降低细胞G0/G1期占比,改善细胞周期阻滞,其中三七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g1效果更为明显;4、在miR-146a/TRAF6/NF-κB通路验证中,五组药物均能降低miR-146a、TRAF6表达水平,五组药物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能够降低磷酸化形式的IκBα和磷酸化的p65,对于NF-κB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于NF-κB通路下游相关炎症效应分子表达水平的改变具体包括: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三七总皂苷PNS可以降低TNF-α水平,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血管抗衰方可以降低IL-1β的表达水平,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血管抗衰方、三七总皂苷PNS可以降低VCAM表达水平;5、对于衰老相关分子标志物p16和p21而言,五组药物均能有效降低p16的表达水平,但对于p21表达水平的降低,以三七皂苷R1、血管抗衰方、三七总皂苷PNS为主发挥效应。结论1、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衰老血管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分子为miR-146a,预测并构建miR-146a/TRAF6/NF-κB作为血管衰老炎症相关调控环节;2、血管抗衰方改善血管衰老临床有效,能够改善血管壁僵硬程度、内皮舒缩功能及血液粘稠度,对miR-146a/TRAF6/NF-κB可发挥调控作用,其中以miR-146a和NF-κB改善更为明显;3、血管抗衰方及其重要单体成分或组合形式,可以改善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衰老模型,降低衰老相关标志物水平,同时通过改善细胞增殖能力、减少细胞周期阻滞发挥功效;能够显着降低miR-146a和TRAF6表达水平,抑制NF-κB通路激活,降低其下游炎症效应分子表达水平,抑制衰老相关炎症反应。

陈博[3](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当归补血汤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表明衰老,是机体发育成熟后,各细胞、器官和组织在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出现的退行性变化,且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和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长,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也在不断加重。因此,开展衰老机制研究,开发延缓衰老的药物,降低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对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和多功能的作用特点,在预防和治疗复杂疾病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经典名方“当归补血汤”出自于金代名医李东垣所着《内外伤辨惑论》,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以往的研究中也报道过当归补血汤的抗衰老活性,但其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并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因此,本文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出发,预测并验证当归补血汤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本文首先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建立当归补血汤的抗衰老活性预测模型,以期能减少研究的盲目性、提高研究效率,然后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验证预测模型,同时,研究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肝肾功能、造血功能以及免疫系统的影响,将网络药理学技术与传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系统阐明并揭示当归补血汤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机制。(1)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当归补血汤延缓衰老的分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当归补血汤主要有槲皮素、豆甾醇、β-谷甾醇、山奈酚等活性成分,主要作用于IL6、IL10、TNF、VEGFA、AKT1、TP53、SERPINE1、PPARG、HIF1A等靶点,通过对JAK-STAT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CR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和m TOR信号通路的调节,抑制衰老引发的炎症反应,并通过调节自身免疫,调控细胞周期达到延缓机体衰老的目的。(2)通过检测大鼠肝肾组织和血清中的抗氧化和脂质过氧化指标发现,当归补血汤可提高衰老大鼠肝肾组织和血清中SOD和GSH含量,降低MDA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机体的氧化损伤,从而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3)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归补血汤可降低血清中ALT、AST以及BUN、CRE的含量,减轻肾脏炎症和纤维化,从而起到对肝肾组织的保护作用。(4)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归补血汤可提高衰老大鼠外周血中WBC、RBC、PLT和骨髓中BMNC细胞数目,降低大鼠骨髓Sca-1+BMNC的粘附分子CD44和CD49d的表达,促进G1期阻滞的BMNC细胞进入S期。提示当归补血汤可通过增强细胞的分裂增殖,提高机体的造血机能,起到延缓机体衰老的作用。(5)当归补血汤通过降低大鼠血清中IL-6和TNF-α的释放,提高IL-10的含量,从而减轻机体的炎症损伤;并通过降低T淋巴细胞凋亡因子Fas/Fas L的表达,抑制T淋巴细胞的凋亡从而调节机体免疫水平;还可通过对PI3K-AKT/CDKRb通路和PI3K-AKT/MDM2-p53通路中蛋白表达的调节从而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而发挥其延缓衰老的作用。

张凯丽[4](2021)在《基于SIRT1和线粒体的归芪多糖延缓大鼠脑组织衰老的分子作用机制》文中研究指明人成年之后,随着慢慢变老,人体会产生一系列结构和功能上变化,一些疾病也会相继出现,例如老年痴呆,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和癌症等疾病,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因此,如何保证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整个生命科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归芪多糖由经典验方“当归补血汤”衍生而来,其主要原料为当归和黄芪。研究表明归芪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氧化、调节免疫功能、保护心脏功能以及延缓衰老等。但是关于归芪多糖延缓衰老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较少,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以当归和黄芪为原料,采用经典的水提醇沉法制备归芪多糖,通过D-半乳糖诱导建立大鼠衰老模型,以白藜芦醇(Res)为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分析归芪多糖对衰老大鼠的保护作用。运用生化技术检测血清和脑组织中SOD、GSH以及MDA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归芪多糖对脑组织病理学的改变;分别通过Western Blot和RT-PCR法研究分析p53,p16,Cyclin D1,SIRT1等蛋白的表达以及m RNA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归芪多糖对衰老大鼠脑组织凋亡因子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最后,通过脑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线粒体膜肿胀程度以及mtDNA突变情况,分析归芪多糖对衰老大鼠脑线粒体功能的影响,进而全面揭示归芪延缓大鼠衰老的分子作用机制。(1)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出含量为80.06%的归芪多糖,得率为9.6%。为后续归芪多糖延缓大鼠衰老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材料。(2)D-gal作用于大鼠后,几乎所有大鼠活动减少,行为笨拙,背部毛发变黄,变粗,掉毛,嗜睡,精神状态较差,皮肤羟脯氨酸(HPY)含量降低,脑组织呈现出衰老样改变;经归芪多糖干预后,皮肤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升高的同时,脑组织的衰老病灶有所改善。(3)氧化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归芪多糖提高了衰老大鼠皮肤组织,脑组织和血清中SOD,GSH水平,显着降低其MDA(P<0.05)含量,提示归芪多糖可能通过抑制机体的氧化应激延缓了大鼠的衰老。(4)SIRT1和乙酰化P53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归芪多糖在上调衰老大鼠脑组织中SIRT1,PGC-1α,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和m RNA水平的同时,下调了p16,p21,p53蛋白的表达和m RNA水平(P<0.01),说明归芪多糖可能通过SIRT1/PGC-lα通路减轻了衰老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的损伤,并通过SIRT1/p53/p21和p16-Cyclin D1信号通路延缓了大鼠脑组织的衰老。(5)线粒体介导的凋亡因子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显示,归芪多糖显着上调了脑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Bax蛋白的表达(P<0.01),提示归芪多糖可上调Bcl-2/Bax比值发挥延缓脑组织衰老的作用。(6)脑线粒体功能变化的结果显示,归芪多糖增加了脑组织线粒体数量,提高了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了线粒体膜的肿胀程度,减少了mtDNA的突变,增加了线粒体ATP含量,表明归芪多糖可通过保护线粒体功能,发挥延缓衰老的作用。综上所述,归芪多糖可能通过SIRT1/PGC-lα通路减轻衰老大鼠脑组织线粒体的损伤,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线粒体功能,并通过SIRT1/p53/p21、p16-Cyclin D1信号通路延缓大鼠脑组织衰老,此研究结果为归芪多糖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王妍[5](2021)在《ERF1调控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分子机制》文中提出园艺产品作为农产品的重要分类,在人类生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园艺产品中的大部分水果、蔬菜和鲜切花都不耐贮藏,易造成损失,因此研究园艺产品的采后生理学对于提高园艺产品品质有着重要意义。园艺产品中的水果和鲜切花根据其成熟特征一般可分为跃变型和非跃变型。跃变型果实和切花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会逐渐上升而后下降,产生呼吸峰,且在跃变期前后产生大量乙烯。植物激素乙烯对园艺产品的采后保鲜有巨大影响,作为最早被证实和植物成熟衰老有关的唯一的气体激素,乙烯也是园艺产品采后易造成损失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乙烯信号通路中,ERF1在核心蛋白EIN3下游发挥作用。本文以猕猴桃和香石竹为对象,研究乙烯响应因子ERF1调控典型呼吸跃变型、乙烯敏感型园艺作物成熟衰老的分子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同源序列比对、进化树和结构域分析获得猕猴桃和香石竹中与模式植物拟南芥AtERF1同源的基因,AcERF1和DcERF1。2.AcERF1和DcERF1的表达量在发育期都呈下降趋势,在乙烯处理后先上升后下降,结果表明二者都受成熟抑制表达,受外源乙烯诱导表达。3.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AcERF1和DcERF1都定位于细胞核。4.猕猴桃AcERF1瞬时过表达后,果实硬度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乙烯释放量降低,表明AcERF1瞬时过表达抑制果实成熟。乙烯处理瞬时过表达果实后AcERF1表达量上调倍数更高,扩大了AcERF1过表达和对照组之间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乙烯释放量的差异。AcERF1沉默后,果实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乙烯释放量升高,表明AcERF1基因沉默加速果实成熟软化。5.香石竹DcERF1瞬时过表达后,花瓣圆片褪色速率减慢,离子泄漏率降低,Dc SAG12表达量下调,表明DcERF1瞬时过表达延缓切花衰老。DcERF1沉默后,花瓣圆片褪色加快,离子泄漏率升高,Dc SAG12表达量上调,表明DcERF1基因沉默促进切花衰老。6.根据ERF转录因子的结合元件,筛选出猕猴桃和香石竹中AcERF1和DcERF1候选目的基因ACS、ACO。表达量分析显示这些基因在乙烯处理后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表达特征。双荧光素酶结果显示AcERF1不能激活目的基因ACS、ACO的表达,DcERF1抑制Dc ACO4启动子的表达。酵母单杂交结果显示AcERF1和DcERF1都不能直接结合目的基因启动子。7.香石竹Dc EIN3可直接结合DcERF1启动子。8.猕猴桃AcERF1异源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拟南芥表现出生长延迟、植株矮小、角果成熟延迟的特征,表明AcERF1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同样延缓植株发育和果实成熟。香石竹DcERF1转基因拟南芥则表现出生长加速,提前衰老的表型。综上所述,ERF1同源基因在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中都发挥负调控作用。猕猴桃AcERF1通过调控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乙烯的合成进而影响果实成熟;而香石竹中Dc EIN3可直接调控DcERF1,DcERF1则通过抑制Dc ACO4的表达,负调控乙烯合成来影响切花衰老。AcERF1转基因拟南芥生长速度延缓,果荚成熟延迟;DcERF1转基因拟南芥则表现出生长加速,提前衰老的表型。本研究为揭示乙烯调控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依据。

张印[6](2021)在《柑橘原花青素积累及ABA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色泽作为柑橘果实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直接决定柑橘果实的经济效益。类胡萝卜素、花青素以及原花青素作为柑橘的主要呈色色素,其生物合成与积累是柑橘育种的重点关注性状。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作为类胡萝卜素氧化裂解衍生物,与柑橘果实类胡萝卜素的积累有着紧密联系。此外,ABA在调控柑橘果实成熟衰老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关于柑橘色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和转录调控方面,而对于柑橘原花青素积累以及ABA与类胡萝卜素积累之间的关系方面还十分有限。丰富的柑橘种质资源为柑橘色泽的研究,特别是这两类色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理想材料。红暗柳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cv.Hong Anliu)是一个内种皮原花青素积累缺失、果肉番茄红素大量积累以及ABA含量显着降低的色泽突变体。本研究以红暗柳甜橙为材料,系统地解析了柑橘原花青素积累的分子机制。此外,本研究利用红暗柳甜橙鉴定了调控柑橘ABA代谢的调控因子并初步建立了ABA影响类胡萝卜素积累以及促进果实成熟衰老的分子调控网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柑橘原花青素积累的调控机制研究甜橙(C.sinensis Osbeck)品种中暗柳、红暗柳以及埃及糖橙的种子在原花青素积累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分析表明红暗柳和埃及糖橙的内种皮原花青素积累缺失,而暗柳的内种皮原花青素积累正常。转录组测序分析它们的种子和果肉,获得调控柑橘原花青素积累的候选转录因子CsPH4和Noemi。序列分析表明,CsPH4和Noemi分别属于R2R3-MYB和bHLH类蛋白;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分析显示CsPH4和Noemi基因均是定位于细胞核的转录激活因子。柑橘愈伤中超量表达CsPH4和Noemi后原花青素含量显着增加;qRT-PCR分析表明,在CsPH4或Noemi超量表达柑橘愈伤中原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显着上调表达。此外,在CsPH4超量表达柑橘愈伤中Noemi基因也显着上调表达。超量表达CsPH4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野生型和tt2突变体中,表型分析显示CsPH4基因促进野生型拟南芥原花青素的积累以及互补tt2突变体种子原花青素积累的缺失。酵母双杂、双分子荧光互补以及GST pull down实验结果表明,CsPH4与Noemi蛋白相互作用形成CsPH4-Noemi复合体。双荧光素酶以及烟草瞬时表达实验结果表明,CsPH4-Noemi复合体激活原花青素生物合成基因DFR、ANS、ANR和LAR的表达,同时CsPH4-Noemi复合体也激活Noemi基因的表达;凝胶迁移实验(EMSA)证明了CsPH4蛋白直接结合DFR、ANR、LAR以及Noemi基因启动子上的MRE位点。上述研究结果解析了CsPH4-Noemi复合体以一种正反馈调节环的方式调控柑橘原花青素积累的分子机制,该机制为基因工程改良柑橘果实品质提供了理论基础。2.柑橘果实ABA代谢及衰老的调控机制研究本研究通过转录组数据获得参与调控柑橘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候选转录因子CsHB5。序列分析表明,CsHB5属于HD-ZIP I家族蛋白。亚细胞定位和转录活性分析显示,CsHB5基因是一个定位于细胞核的转录激活因子。qRT-PCR分析CsHB5基因在柑橘组织中的表达模式表明,CsHB5基因被失水诱导而被低温抑制。将CsHB5超量表达于柑橘愈伤中,表型分析显示CsHB5基因显着提高柑橘愈伤ABA以及活性氧的含量。qRT-PCR分析表明,CsHB5超量表达的柑橘愈伤中ABA代谢相关基因BCH1、NCED2、CYP707A1和AAO3显着上调表达。沉默柑橘愈伤CsHB5基因显着下调ABA代谢相关基因BCH1、NCED2、CYP707A1和AAO3的表达,而对愈伤的ABA以及活性氧含量没有显着影响。异源超量表达CsHB5于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和拟南芥中,表型分析显示CsHB5基因显着促进植株叶片黄化及衰老,同时CsHB5超量表达番茄的ABA含量显着增加而番茄红素含量显着降低。转录组测序分析CsHB5超量表达的柑橘愈伤和番茄果实显示,CsHB5基因参与调控叶绿素降解、营养物质合成与转运以及ABA和活性氧的信号转导等多个衰老相关的生物学过程。酵母单杂、双荧光素酶以及EMSA实验结果表明,CsHB5蛋白通过直接结合BCH1和NCED2基因的启动子来激活它们的转录。上述结果揭示了CsHB5基因通过直接调节BCH1和NCED2的表达来调控柑橘ABA的积累从而诱发柑橘果实衰老。该研究结果加深了我们对果实衰老过程中复杂调控网络的认识以及解析了ABA调控非呼吸跃变型果实衰老的分子机制。

吴楚璇[7](2021)在《党参水提物延缓自然衰老果蝇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说明选题依据:衰老是随着年龄增长由组织细胞衰老、器官功能下降引起的不可抗拒的生理变化。衰老导致的慢性疾病,已占中国疾病负担的33%,使老年人健康衰老已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和难题之一。党参作为药食同源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抗氧化、提高免疫力和抗炎等,但党参的抗衰老活性及其机制还不清楚。唐朝《黄帝内经.素问》:“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揭示了药食同源的思想,通过食疗的方式来控制甚至是治疗疾病以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中药的临床用药方式多为汤剂,因此本文以果蝇为模型,研究党参水提物抗衰老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目的:明确党参水提物对果蝇的抗衰老作用;从多维度阐释党参水提物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1、党参水提物抗衰老作用的研究。在果蝇青年期(15-35天)和老年期(30-45天)给予不同浓度(0、3、9、15 mg/mL)的党参水提物,观测党参水提物对果蝇寿命的影响,筛选最佳给药时间和给药剂量,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摄食量、攀爬和性活力实验。2、党参水提物延缓果蝇衰老的作用机制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预测党参水提物延缓果蝇衰老的作用机制,并采用RT-q PCR技术对预测通路进行验证。通过UHPLC-Q-TOF-MS/MS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党参水提物对机体代谢的影响。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党参水提物对果蝇肠道菌群的影响。最后将差异代谢物与肠道菌进行相关分析,深入挖掘党参抗衰老机制。通过百草枯和过氧化氢损伤模型考察党参水提物对果蝇抗氧化的作用,并测定体内抗氧化酶SOD和CAT酶的活力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1)在雄性果蝇青年期(15-35天)给药浓度为9 mg/mL时是最佳给药剂量,在最佳给药浓度和时间点党参水提物可以提升果蝇的攀爬能力和性活力,且对摄食量无影响。在老年期(30-45天)给予3、9和15 mg/mL的党参水提物都能延长雌雄果蝇的寿命,但是整体效果不及阳性对照组VE。2)网络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水提物可能通过干预PI3K-Akt通路延缓衰老。3)对3 d、20 d和20 d给药组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了8个差异代谢物:棕榈乙醇胺、L-苯丙氨酸、L-谷氨酰胺、单棕榈酸甘油酯、芥酸酰胺、DL-二氢鞘氨醇、3-(1-吡唑基)-L-丙氨酸和十二胺。这些差异代谢物参与氨基酸代谢通路(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通路:L-苯丙氨酸;苯丙氨酸合成通路:L-苯丙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代谢:L-谷氨酰胺)。给予9 mg/mL党参水提物后,果蝇肠道菌群中的益生菌乳杆菌Lactobacillus比例下降,醋杆菌Acetobacter的比例上升,表明党参水提物可在一定程度改善果蝇益生菌的比例,让果蝇机体向健康状态发展。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苯丙氨酸和肠道菌群关系显着。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党参水提物可通过抗氧化延缓衰老,但与SOD和CAT的活性无关。结论:党参水提物对果蝇摄食量无影响,能够提高果蝇的运动能力和性活力。党参水提物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一定程度改善果蝇益生菌的比例以及调节果蝇苯丙氨酸代谢通路等机制发挥抗衰老作用。

陶冶[8](2021)在《LncRNA MEG3/miR-16-5p/VGLL4轴调控依托泊苷诱导的肿瘤细胞衰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细胞衰老是一种复杂的应激反应,是导致细胞生长停滞的一种不可逆状态,主要发生在细胞受到不同压力时,可以由多种不同因素(如复制应激、DNA损伤、氧化应激、癌基因诱导、化学疗法、线粒体功能障碍、表观遗传和旁分泌)所触发。恶性肿瘤是一种年龄相关疾病,是老年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细胞衰老可以发生在不同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在癌症治疗中,诱导细胞衰老是肿瘤发生发展的有效屏障,是重要的抑癌机制之一。随着抑癌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通过诱导肿瘤细胞衰老来阻止肿瘤发展正逐渐受到重视,诱导肿瘤细胞衰老的具体生物学过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通过在转录、转录后和表观遗传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在广泛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核心调节因子的作用。对lncRNAs重叠蛋白编码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研究发现,许多lncRNAs都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这暗示了lncRNAs在不同生物学过程中以及在细胞命运最终决定过程中的潜在作用。近年来,十余种lncRNAs被发现与细胞衰老相关。有研究表明,lnc MEG3可以通过影响内皮细胞功能进而在调控血管内皮细胞衰老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深入探讨lnc MEG3在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有助于揭示肿瘤细胞衰老与抑癌机制相互联系的分子基础,为诱导肿瘤细胞过程中lnc MEG3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奠定基础。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经证实,在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YAP出核增加,其表达受到抑制会导致细胞增殖能力下降。VGLL4是包含TDU结构域的VGLL家族转录辅因子(VGLL1-4)的成员,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起到强大的抑癌作用,目前已有文献报道了在细胞增殖过程中,VGLL4作为一个共转录因子可以与YAP竞争性结合下游的转录因子。Lnc RNAs可以通过与miRNAs,m RNAs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调控中起关键作用,而miRNAs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lncRNAs的表达水平。许多文献已经报道了lncRNAs通过发挥分子海绵的作用影响下游miRNAs的表达水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lncRNA/micro RNA/m RNA调控轴参与了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鉴于诱导肿瘤细胞衰老的转录及转录后调控在基因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本实验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明确lnc MEG3/miR-16-5p/VGLL4轴在依托泊苷诱导的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并进一步探索诱导肿瘤细胞衰老对于癌症治疗的重要意义。研究方法:1、体外培养肺腺癌A549细胞系及乳腺癌MCF-7细胞系,利用依托泊苷诱导并构建上述两种肿瘤细胞的衰老模型;2、利用SA-β-Gal染色验证上述建立的A549及MCF-7细胞模型的衰老程度;3、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衰老过程中,衰老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利用qRT-PCR检测衰老相关基因及衰老相关分泌表型基因的m RNA表达变化;4、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验证依托泊苷诱导的A549及MCF-7细胞衰老模型的细胞周期阻滞情况;5、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筛选依托泊苷诱导A549细胞衰老过程中的差异基因;6、利用qRT-PCR检测lnc MEG3的表达水平并检测lnc MEG3高或低表达对肿瘤细胞衰老程度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7、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衰老过程中VGLL4的核定位情况;分离并提取细胞核、浆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检测VGLL4在细胞胞浆及胞核中的表达情况;8、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lnc MEG3及VGLL4的靶micro RNA,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目的基因与靶micro RNA的结合情况;9、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iR-16-5p的表达水平并检测miR-16-5p高或低表达对肿瘤细胞的衰老程度及衰老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10、利用qRT-PCR检测VGLL4的表达水平并检测VGLL4高或低表达对肿瘤细胞的衰老程度及衰老相关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11、利用Western Blot检测VGLL4的表达水平并检测VGLL4高或低表达对肿瘤细胞的衰老程度及衰老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12、利用SA-β-Gal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lnc MEG3/miR-16-5p/VGLL4调控轴的功能:对肿瘤细胞的衰老程度及衰老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低剂量依托泊苷可以诱导A549及MCF-7细胞衰老;2、LncMEG3在A549及MCF-7细胞衰老模型中表达升高;3、低表达lnc MEG3显着抑制A549及MCF-7细胞衰老,高表达lnc MEG3在一定程度上促进A549及MCF-7细胞衰老;4、在A549及MCF-7细胞衰老模型中,共转录因子VGLL4与YAP形成竞争性抑制,VGLL4在细胞核内表达增加,在细胞内总表达水平上调;5、在A549及MCF-7细胞衰老模型中,lnc MEG3通过直接相互作用抑制miR-16-5p的表达;6、Mi R-16-5p参与了A549及MCF-7细胞的衰老过程;7、VGLL4在A549及MCF-7细胞衰老过程中是miR-16-5p的直接靶基因;8、VGLL4参与了A549及MCF-7细胞衰老过程的调控;9、在A549及MCF-7细胞衰老过程中VGLL4的表达受lnc MEG3的调控;10、在A549及MCF-7细胞衰老过程中,lnc MEG3/miR-16-5p/VGLL4轴发挥了调控作用。结论:1、在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lnc MEG3通过海绵效应与miR-16-5p结合并抑制miR-16-5p表达,进而解除miR-16-5p对VGLL4表达的抑制作用,最终影响肿瘤细胞衰老过程;2、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VGLL4表达水平上调且受lnc MEG3的调控;3、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存在VGLL4的细胞内异位。

奚婷[9](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王燕[10](2021)在《基于代谢/蛋白组学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补阴补阳剂的抗衰老作用》文中指出目的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和i 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观察补阳剂金匮肾气丸与补阴剂六味地黄丸对自然衰老小鼠内源性代谢物和差异蛋白的影响,分析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对自然衰老小鼠的调节作用。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通过多数据库挖掘,进一步构建补阴补阳方剂-衰老靶点多层次网络,多维度比较分析补阳剂金匮肾气丸与补阴剂六味地黄丸干预衰老的作用特点。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选用3月龄小鼠为低龄组,20月龄自然衰老小鼠随机分为老龄组、六味地黄丸组和金匮肾气丸组,每组20只(雌、雄各10只)。六味地黄丸组给药量9.75 g/kg,金匮肾气丸组给药量10.53 g/kg,低龄组、老龄组灌胃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30天后,制备血浆、脾、肾组织样本用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分析,制备肝组织样本用于i 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网络药理学研究选用TCMSP数据库获取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药物相关化学成分对应的靶点,分别在Gene Cards、OMIM、Pharm GKB、Drug Bank数据库搜索衰老靶点,通过Cytoscape_v3.7.0构建补阴补阳方剂-衰老靶点多层次网络,探究补阴补阳方剂与衰老的关联性,选择两首补益方中与靶点联系较多的共同成分及共同靶蛋白,应用Auto Dock 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最后结合生物信息学功能分析探讨补阴剂六味地黄丸与补阳剂金匮肾气丸调节衰老的作用机制特点。结果1代谢组学研究发现,衰老进程中各组织样本中代谢物质及其富集的代谢通路均发生改变,且不同组织样本中衰老代谢标志物及通路存在差异。雌鼠血浆、脾和肾组织样本中分别鉴定筛选出24、14和20个代谢标志物;雄鼠血浆、脾和肾组织样本中分别鉴定筛选出22、26和34个代谢标志物。对于雌鼠,脾和肾组织中相同标志物有肌苷、9,10-环氧十八烯酸、鞘氨醇3个;血浆和脾组织中相同标志物是D-赤藓糖-4-磷酸;血浆和肾组织中相同标志物是L-二氢乳清酸。对于雄鼠,脾和肾组织中相同标志物有L-谷氨酸、泛酸、焦谷氨酸、左旋棕榈酰肉碱4个;血浆和脾组织中相同标志物是二十二碳六烯酸。雌鼠脾和肾组织中相同代谢通路有8个;血浆和脾组织中相同代谢通路有4个;血浆和肾组织中相同代谢通路有5个,血浆、脾和肾组织中共同代谢通路有3个。雄鼠脾和肾组织中相同代谢通路有19个;血浆和脾组织中相同代谢通路有7个;血浆和肾组织中相同代谢通路有7个,血浆、脾和肾组织中共同代谢通路有6个。2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衰老进程中差异蛋白及其富集的通路均发生改变,雌鼠低龄组(3M)与老龄组(20M)对比的肝组织中上调的差异蛋白163个,下调的差异蛋白97个;雄鼠低龄组(3M)与老龄组(20M)对比的肝组织中上调的差异蛋白165个,下调的差异蛋白91个。比较不同性别小鼠的差异蛋白,发现随着衰老进程,雌、雄鼠肝组织样本中均有155个共同差异蛋白表达上调、均表达下调的蛋白有63个。3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对不同组织样本中衰老相关代谢标志物均有调节作用。对于雌鼠,六味地黄丸对血浆样本中13个衰老标志物有回调,脾组织样本中11个标志物有回调,肾组织样本衰老相关的标志性代谢物质中,六味地黄丸方对17个有回调;对于雄鼠,六味地黄丸对血浆样本中17个衰老标志物有回调,对脾组织样本中27个标志物有回调;雄鼠肾组织样本中,六味地黄丸回调的标志物有18个。金匮肾气丸能回调雌鼠血浆样本中10个衰老标志物、脾组织样本中12个标志物、肾组织样本中的15个衰老标志物;对于雄鼠,金匮肾气丸对血浆样本中20个衰老标志物有回调、对脾组织样本中25个标志物有回调、肾组织样本中的32个标志物有回调。4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对衰老相关差异蛋白均有调节作用。在雌鼠肝组织样本中,六味地黄丸回调117个衰老相关差异蛋白,雄鼠肝组织样本中六味地黄丸回调46个的衰老相关差异蛋白;金匮肾气丸对雌鼠的115个衰老相关差异蛋白有回调作用,对雄鼠的58个衰老相关差异蛋白有回调作用。对于雌鼠,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共同上调的衰老相关蛋白有44个,共同下调的衰老相关蛋白有66个;对于雄鼠,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共同上调的衰老相关蛋白有3个。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调节自然衰老雌鼠的共同通路有14个,调节雄鼠的衰老相关蛋白富集共同通路有4个。5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中46个主要成分对应靶基因190个,其中有159个与衰老相关;金匮肾气丸中48个主要成分对应靶基因194个,其中有162个与衰老相关。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抗衰老靶点均能通过参与细胞对缺氧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老化、血管生成的正调控、细胞衰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的正调控、蛋白质磷酸化、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反应等生物进程调节衰老进程。6分子对接研究发现,原癌基因c-Fos(FOS)与槲皮素(quercetin),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与薯蓣皂素(diosgenin)、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与槲皮素(quercetin)结合活性最强。结论1衰老进程中伴随代谢物质和蛋白的改变,且在不同组织不同性别存在差异。2补阴剂(六味地黄丸)和补阳剂(金匮肾气丸)对不同组织样本中衰老相关代谢标志物均有调节作用,两者调节作用有差异性。补阴剂(六味地黄丸)调节自然衰老雌鼠血浆、雄鼠脾组织、雌鼠肾组织样本中代谢标志物较补阳剂(金匮肾气丸)显着;补阳剂(金匮肾气丸)调节自然衰老雄鼠血浆、雌鼠脾组织和雄鼠肾组织样本中代谢标志物较补阴剂(六味地黄丸)显着。3补阴剂(六味地黄丸)和补阳剂(金匮肾气丸)对自然衰老小鼠肝组织样本中的衰老相关差异蛋白均有回调,均能通过干预老化、细胞黏附调节、蛋白质磷酸化、凋亡过程、心肌收缩、脂质代谢过程等生物进程调节衰老。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联合分析发现,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共同调节的差异蛋白113个,与调节的共同代谢通路中72个代谢标志物存在生物信息学关联。4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补阴剂六味地黄丸与补阳剂金匮肾气丸发挥抗衰老作用的主要靶点与细胞对缺氧的反应、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炎症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老化、细胞衰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产生的正调控等生物进程密切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提示两首方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与FOS、TP53、MAPK1、AKT1、MYC、JUN、MTOR有较好的亲和力。蛋白质组学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比较发现,抗衰老靶点/蛋白的共同富集通路有黏着斑、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阿尔茨海默病等9条通路。

二、衰老分子机制研究的某些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衰老分子机制研究的某些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整合策略的人参平肺散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综述一 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原理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基于特发性肺纤维化转录组数据的生物信息学研究
    第一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因集富集研究
        1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GSEA基因集富集分析
        2 特发性肺纤维化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特发性肺纤维化不同临床特征的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研究
        1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基因共表达特征
        2 特发性肺纤维化不同临床特征的基因共表达特征
        3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分子特征
        4 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人参平肺散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一节 人参平肺散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网络调控机制研究
    第二节 人参平肺散干预中、高年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网络调控机制比较研究
        1 人参平肺散成分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高龄特征的网络机制
        2 人参平肺散成分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年特征的网络机制
        3 讨论
    第三节 人参平肺散对特发性肺纤维化调控机制的虚拟对接研究
        1 以TGF β信号通路为例的通路靶点选择
        2 人参平肺散靶点的计算机模拟对接研究
        3 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人参平肺散干预TGF-β_1诱导肺成纤维细胞MRC-5细胞表型转化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主要内容和结果
    2 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血管抗衰方通过miR-146a/TRAF6/NF-κB改善血管衰老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管衰老研究进展
    综述二 人参三七应用沿革及血管抗衰方配伍理论基础
前言
第一部分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衰老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及血管抗衰方延缓血管衰老作用靶点预测研究
    第一章 基于GEO数据库筛选衰老内皮细胞差异表达miRNA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差异表达miRNA下游靶基因及作用通路预测和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血管抗衰方改善血管衰老作用靶点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部分 血管抗衰方干预血管衰老临床试验及miR-146a/TRAF6/NF-κB调控关系初步验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三部分 血管抗衰方调控miR-146a/TRAF6/NF-κB干预衰老内皮细胞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章 药物诱导衰老细胞模型构建及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药物干预内皮细胞衰老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3)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当归补血汤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英文缩写词(Abbreviations)
第1章 绪论
    1.1 衰老的研究进展
        1.1.1 衰老的相关学说
        1.1.2 抗衰老的研究进展
    1.2 当归补血汤的抗衰老作用
    1.3 网络药理学的发展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当归补血汤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当归补血汤有效成分和靶点的筛选
        2.2.2 衰老靶点的获取
        2.2.3 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的构建
        2.2.4 核心靶点分析
        2.2.5 基因和通路的富集分析
        2.2.6 化合物-靶点-作用通路网络的构建
        2.2.7 成分-靶点分子对接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2.3.2 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
        2.3.3 PPI网络的构建与核心靶点的获取
        2.3.4 基因功能与通路分析
        2.3.5 化合物-靶点-作用通路网络的构建
        2.3.6 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结果
    2.4 讨论与结论
第3章 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的肝肾功能及造血机能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药材和试剂
        3.1.3 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当归补血汤的制备
        3.2.2 大鼠衰老模型的建立及取材
        3.2.3 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外观、体重及脏器系数的影响
        3.2.4 肝肾组织匀浆制备
        3.2.5 BCA法检测匀浆中蛋白含量
        3.2.6 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
        3.2.7 当归补血汤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3.2.8 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造血机能的影响
        3.2.9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大鼠一般状态及外观变化观察
        3.3.2 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体重的影响
        3.3.3 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3.3.4 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的抗氧化保护作用
        3.3.5 当归补血汤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3.3.6 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外周血和骨髓造血机能的影响
    3.4 讨论与结论
第4章 当归补血汤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验证
    4.1 实验材料
        4.1.1 试剂
        4.1.2 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4.2.2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通路中各蛋白的表达
        4.2.3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当归补血汤对炎症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3.2 归芪多糖对衰老大鼠T淋巴细胞相关凋亡蛋白因子的影响
        4.3.3 当归补血汤对衰老大鼠各蛋白表达的影响
    4.4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溶液的配制

(4)基于SIRT1和线粒体的归芪多糖延缓大鼠脑组织衰老的分子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英文缩写词(Abbreviations)
第1章 绪论
    1.1 衰老及抗衰老的研究进展
        1.1.1 衰老相关学说
        1.1.2 抗衰老药物的研究进展
    1.2 SIRT1 的研究进展
    1.3 衰老与线粒体的关系
    1.4 归芪多糖的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
第2章 归芪多糖的制备
    2.1 实验材料
        2.1.1 材料
        2.1.2 试剂与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归芪多糖的提取
        2.2.2 归芪多糖含量的测定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与结论
第3章 归芪多糖延缓大鼠衰老的作用研究
    3.1 实验材料
        3.1.1 药材与动物
        3.1.2 试剂与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大鼠衰老模型的建立
        3.2.2 实验样品的采集
        3.2.3 皮肤中羟脯氨酸(HPY)含量的测定
        3.2.4 衰老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3.2.5 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各组大鼠行为体征变化
        3.3.2 归芪多糖对大鼠体重变化的影响
        3.3.3 归芪多糖对衰老大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3.4 脑组织病理学变化
    3.4 讨论与结论
第4章 归芪多糖对衰老大鼠的氧化保护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试剂与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皮肤中SOD,MDA含量的测定
        4.2.2 脑组织中SOD,MDA,GSH含量的测定
        4.2.3 血清中T-SOD,MDA,GSH含量
        4.2.4 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归芪多糖对衰老大鼠皮肤中SOD,MDA含量的影响
        4.3.2 归芪多糖对衰老大鼠脑组织的影响
        4.3.3 归芪多糖对衰老大鼠血清中SOD,MDA以及GSH的影响
    4.4 讨论与结论
第5章 SIRT1 表达和乙酰化p53 水平在衰老大鼠脑组织中的相关性及归芪多糖的调控作用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试剂与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Western blot
        5.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5.2.3 统计与分析
    5.3 实验结果
        5.3.1 SIRT1,p53,Cyclin D1 等蛋白表达结果
        5.3.2 SIRT1,p53,Cyclin D1等m RNA表达水平
    5.4 讨论与结论
第6章 衰老脑组织中线粒体介导的凋亡因子的变化及归芪多糖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1.1 实验动物
        6.1.2 试剂与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免疫组化检测脑组织中Bcl-2,Bax表达
        6.2.2 统计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归芪多糖对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6.4 讨论与结论
第7章 衰老大鼠脑线粒体变化及归芪多糖的干预效果
    7.1 材料方法
        7.1.1 实验动物
        7.1.2 试剂与仪器
    7.2 实验方法
        7.2.1 脑组织中mtDNA的提取
        7.2.2 PCR法检测脑组织mtDNA突变情况
        7.2.3 线粒体膜肿胀度测定
        7.2.4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7.2.5 线粒体中ATP含量的测定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脑组织线粒体的鉴定
        7.3.2 衰老大鼠线粒体数量的改变
        7.3.3 衰老大鼠脑组织mtDNA的突变
        7.3.4 衰老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肿胀度
        7.3.5 衰老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7.3.6 衰老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含量
    7.4 讨论与结论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ERF1调控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1.1 园艺产品采后研究进展
        1.1.1 园艺产品采后受损严重
        1.1.2 园艺产品采后成熟与衰老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1.2 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研究进展
        1.2.1 猕猴桃简介
        1.2.2 猕猴桃果实成熟研究进展
        1.2.3 香石竹简介
        1.2.4 香石竹切花衰老研究进展
    1.3 乙烯影响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的研究进展
        1.3.1 乙烯的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简述
        1.3.2 乙烯影响猕猴桃果实成熟的研究进展
        1.3.3 乙烯影响香石竹切花衰老的研究进展
    1.4 植物ERF亚家族研究进展
        1.4.1 植物ERF亚家族简介
        1.4.2 植物ERF亚家族基因的研究进展
        1.4.3 植物ERF1 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和载体质粒
        2.1.3 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主要试剂配制
        2.2.2 载体构建方法
        2.2.3 乙烯处理猕猴桃
        2.2.4 猕猴桃取样、测生理指标
        2.2.5 亚细胞定位
        2.2.6 猕猴桃中基因瞬时过表达方法
        2.2.7 猕猴桃中基因瞬时沉默方法
        2.2.8 乙烯产量测量
        2.2.9 酵母单杂交
        2.2.10 荧光素酶测定
        2.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12 DNA提取
        2.2.13 RNA提取及反转录
        2.2.14 拟南芥转基因及阳性苗筛选和鉴定
        2.2.15 香石竹中基因瞬时过表达方法
        2.2.16 香石竹中基因沉默方法
        2.2.17 离子泄漏率检测
        2.2.18 所用数据库和分析软件
3 结果与分析
    3.1 乙烯响应因子ERF1 同源基因调控猕猴桃果实成熟的分子机制
        3.1.1 乙烯促进猕猴桃果实成熟
        3.1.2 猕猴桃AcERF1 进化树和结构域分析
        3.1.3 AcERF1 表达量分析
        3.1.4 AcERF1 定位在细胞核
        3.1.5 AcERF1 瞬时过表达延缓果实成熟
        3.1.6 AcERF1 沉默促进猕猴桃果实成熟
        3.1.7 猕猴桃果实成熟过程中ACS、ACO表达量分析
        3.1.8 AcERF1 影响猕猴桃ACS、ACO的表达
        3.1.9 AcERF1 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延缓植物衰老
    3.2 乙烯响应因子ERF1 同源基因调控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分子机制
        3.2.1 香石竹DcERF1 进化树和结构域分析
        3.2.2 DcERF1 表达量分析
        3.2.3 DcERF1 定位在细胞核
        3.2.4 DcERF1 瞬时过表达延缓切花衰老
        3.2.5 DcERF1 沉默促进香石竹切花衰老
        3.2.6 DcERF1 影响香石竹ACS、ACO的表达
        3.2.7 DcEIN3 直接结合DcERF1启动子
        3.2.8 DcERF1 在拟南芥中过表达促进植株生长
    3.3 拟南芥ERF1 结合猕猴桃和香石竹ACS、ACO启动子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AcERF1和DcERF1 的表达模式分析
        4.1.2 AcERF1和DcERF1 的基因功能分析
        4.1.3 AcERF1和DcERF1 调控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分析
        4.1.4 乙烯响应基因ERF1 调控园艺作物成熟衰老的预想模型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柑橘原花青素积累及ABA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 课题的提出
    2 前人研究进展
        2.1 植物色素分类
        2.2 植物中原花青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2.2.1 原花青素概述
        2.2.2 原花青素代谢途径
        2.2.3 植物中原花青素代谢的转录调控
        2.3 植物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研究进展
        2.3.1 类胡萝卜素概述
        2.3.2 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
        2.3.3 植物中类胡萝卜素代谢的转录调控
        2.4 植物中ABA代谢的研究进展
        2.4.1 ABA概述
        2.4.2 植物中ABA的生物合成与分解
        2.4.3 植物中ABA代谢的转录调控
        2.4.4 植物中ABA调控衰老的研究进展
        2.4.5 植物中ABA调控果实成熟衰老的研究进展
        2.5 柑橘果实色泽积累的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第二章 柑橘原花青素积累的调控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和质粒
        2.2 实验方法
        2.2.1 RNA提取及cDNA合成
        2.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3 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2.2.4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2.2.5 亚细胞定位分析
        2.2.6 转录激活活性分析
        2.2.7 超量表达载体构建
        2.2.8 柑橘愈伤组织遗传转化
        2.2.9 拟南芥遗传转化
        2.2.10 转基因材料的阳性及表达量鉴定
        2.2.11 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分析
        2.2.12 酵母双杂分析
        2.2.13 双分子荧光互补分析
        2.2.14 目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2.15 GST pull-down分析
        2.2.16 凝胶迁移分析
        2.2.17 烟草中蛋白与启动子互作分析
        2.2.18 原花青素含量分析
        2.2.19 DMACA染色分析
        2.2.20 花青素含量分析
        2.2.21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暗柳、红暗柳和埃及糖橙原花青素含量分析
        3.1.1 暗柳、红暗柳和埃及糖橙种子原花青素含量分析
        3.1.2 暗柳、红暗柳和埃及糖橙果实原花青素含量分析
        3.2 暗柳、红暗柳和埃及糖橙转录组分析
        3.3 CsPH4和Noemi基因的序列及蛋白特征分析
        3.4 CsPH4和Noemi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3.5 CsPH4和Noemi蛋白的转录活性分析
        3.6 CsPH4和Noemi柑橘转基因愈伤的表型分析
        3.6.1 CsPH4和Noemi柑橘转基因愈伤的获得与鉴定
        3.6.2 CsPH4和Noemi柑橘转基因愈伤的DMACA染色分析
        3.6.3 CsPH4和Noemi柑橘转基因愈伤的原花青素含量分析
        3.6.4 CsPH4和Noemi柑橘转基因愈伤的花青素含量分析
        3.6.5 CsPH4和Noemi柑橘转基因愈伤的基因表达分析
        3.7 CsPH4 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分析
        3.8 CsPH4和Noemi烟草瞬时表达的表型分析
        3.8.1 CsPH4和Noemi烟草瞬时表达的代谢物含量分析
        3.8.2 CsPH4和Noemi烟草瞬时表达的基因表达分析
        3.9 CsPH4与Noemi蛋白的互作分析
        3.10 CsPH4和Noemi调控靶基因的分析
        3.10.1 CsPH4和Noemi激活靶基因启动子的分析
        3.10.2 CsPH4蛋白与靶基因启动子的EMSA分析
    4 讨论
        4.1 转录因子CsPH4和Noemi调控原花青素积累
        4.2 CsPH4与Noemi相互作用形成复合体协同调控原花青素积累
        4.3 CsPH4和Noemi基因功能具有多样性
第三章 柑橘果实ABA代谢及衰老的调控机制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和质粒
        2.2 实验方法
        2.2.1 材料处理
        2.2.2 RNA提取、cDNA合成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2.2.3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2.2.4 亚细胞定位分析
        2.2.5 烟草中转录激活活性分析
        2.2.6 酵母中转录激活活性分析
        2.2.7 超量表达载体构建
        2.2.8 干涉载体构建
        2.2.9 柑橘愈伤组织遗传转化
        2.2.10 番茄遗传转化
        2.2.11 拟南芥遗传转化
        2.2.12 转基因材料的阳性及表达量鉴定
        2.2.13 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2.2.14 酵母单杂分析
        2.2.15 烟草中蛋白与启动子互作分析
        2.2.16 目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2.17 凝胶迁移分析
        2.2.18 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
        2.2.19 叶绿素含量分析
        2.2.20 过氧化氢含量分析
        2.2.21 内源ABA含量分析
        2.2.22 拟南芥的ABA敏感性分析
        2.2.23 拟南芥的失水速率分析
        2.2.24 黑暗处理植物材料
        2.2.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CsHB5基因的序列及蛋白特征分析
        3.2 CsHB5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3.3 CsHB5蛋白的转录活性分析
        3.4 CsHB5超量表达柑橘愈伤的表型分析
        3.4.1 CsHB5超量表达柑橘愈伤的获得与鉴定
        3.4.2 CsHB5超量表达柑橘愈伤系的ABA含量分析
        3.4.3 CsHB5超量表达柑橘愈伤系的活性氧含量分析
        3.4.4 CsHB5超量表达柑橘愈伤系的基因表达分析
        3.4.5 CsHB5超量表达柑橘愈伤系的转录组分析
        3.5 CsHB5柑橘愈伤干涉系的表型分析
        3.5.1 CsHB5柑橘愈伤干涉系的获得与鉴定
        3.5.2 CsHB5柑橘愈伤干涉系的代谢物含量以及基因表达分析
        3.6 CsHB5转基因番茄的表型分析
        3.6.1 CsHB5转基因番茄的获得与鉴定
        3.6.2 CsHB5转基因番茄的衰老表型分析
        3.6.3 CsHB5转基因番茄的代谢物含量分析
        3.6.4 CsHB5转基因番茄的转录组分析
        3.7 CsHB5转基因拟南芥的表型分析
        3.7.1 CsHB5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得与鉴定
        3.7.2 CsHB5转基因拟南芥发育时期的表型观察
        3.7.3 CsHB5转基因拟南芥的ABA敏感性分析
        3.7.4 CsHB5转基因拟南芥的失水分析
        3.7.5 CsHB5转基因拟南芥的黄化分析
        3.8 CsHB5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3.9 CsHB5调控靶基因的分析
        3.9.1 CsHB5与靶基因启动子的互作分析
        3.9.2 CsHB5激活BCH1和NCED2启动子的分析
    4 讨论
        4.1 CsHB5直接调控ABA积累
        4.2 CsHB5间接参与调控果实衰老
        4.3 CsHB5影响柑橘果实采后衰老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部分实验方法
    方法S1 培养基及抗生素配制
    方法S2 小量法提取DNA
    方法S3 酵母瞬时转化法
    方法S4 农杆菌转化
    方法S5 烟草瞬时注射
    方法S6 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方法S7 拟南芥遗传转化
    方法S8 拟南芥灭菌及筛选
    方法S9 番茄种子灭菌及播种
    方法S10 柑橘愈伤遗传转化
    方法S11 番茄遗传转化
附录Ⅱ 部分实验结果
附录Ⅲ 本研究所使用部分引物序列
附录Ⅳ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7)党参水提物延缓自然衰老果蝇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衰老学说概述
        1.1.1 自由基假说
        1.1.2 免疫学说
        1.1.3 端粒与端粒酶学说
    1.2 党参抗衰老的机制研究进展
        1.2.1 党参对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1.2.2 党参对免疫能力的影响
        1.2.3 党参对细胞凋亡的影响
        1.2.4 党参对记忆学习的影响
        1.2.5 党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
    1.3 果蝇肠道菌的研究进展
        1.3.1 肠道菌群参与调节宿主寿命
        1.3.2 肠道菌群参与宿主免疫调节
        1.3.3 果蝇肠道与神经性疾病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党参水提物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党参水提物的成分测定
        2.3.2 党参水提物对自然衰老果蝇寿命的影响
        2.3.3 党参水提物对自然衰老果蝇摄食量的作用
        2.3.4 党参水提物对自然衰老果蝇性活力的作用
        2.3.5 党参水提物对自然衰老果蝇攀爬能力的作用
        2.3.6 数据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党参水提物的成分测定
        2.4.2 党参水提物对自然衰老果蝇寿命的影响
        2.4.3 党参水提物对自然衰老果蝇摄食量的作用
        2.4.4 党参水提物对自然衰老果蝇性活力的作用
        2.4.5 党参水提物对自然衰老果蝇攀爬能力的作用
    2.5 讨论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党参水提物的抗衰老作用机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2.1 数据库
        3.2.2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党参活性化合物及靶标筛选
        3.3.2 人衰老靶点的收集
        3.3.3 网络构建与分析
        3.3.4 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3.3.5 数据处理
        3.3.6 党参水提物对相关抗衰老通路的影响
    3.4 实验结果
        3.4.1 党参中活性物质的筛选
        3.4.2 “成分-靶点”网络的构建
        3.4.3 党参抗衰老靶点蛋白互作网络构建及分析
        3.4.4 党参抗衰老生物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3.4.5 党参水提物对果蝇体内抗衰老相关通路的影响
    3.5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基于代谢组学和16S rRNA技术探究党参水提物延缓果蝇自然衰老的作用机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动物
        4.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代谢组学果蝇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4.3.2 基于UHPLC-ESI-Q-TOF-MS/MS党参水提物对果蝇衰老的影响
        4.3.3 数据分析
        4.3.4 肠道菌群果蝇样本的收集与处理
        4.3.5 基于Miseq党参水提物对果蝇肠道菌群的影响
        4.3.6 肠道菌群和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果蝇UHPLC-ESI-Q-TOF-MS/MS代谢物的指认与分析
        4.4.2 党参水提物对衰老果蝇代谢的影响
        4.4.3 果蝇肠道菌群分类与分析
        4.4.4 肠道菌的Alpha多样性分析
        4.4.5 肠道菌群和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4.5 讨论
第五章 党参水提物延缓果蝇衰老的抗氧化作用机制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动物
        5.2.2 实验试剂与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党参水提物对百草枯损伤模型果蝇应激能力的影响
        5.3.2 党参水提物对过氧化氢损伤模型果蝇应激能力的影响
        5.3.3 党参水提物对果蝇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3.4 党参水提物对果蝇体内抗氧化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5.3.5 数据处理
    5.4 实验结果
        5.4.1 党参水提物对百草枯损伤模型果蝇应激能力的影响
        5.4.2 党参水提物对过氧化氢损伤模型果蝇应激能力的影响
        5.4.3 党参水提物对果蝇体内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4.4 党参水提物对果蝇体内抗氧化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5.5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和联系方式

(8)LncRNA MEG3/miR-16-5p/VGLL4轴调控依托泊苷诱导的肿瘤细胞衰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LncMEG3 促进依托泊苷诱导的肿瘤细胞衰老
    1 前言
        1.1 细胞衰老
        1.2 Lnc RNA-MEG3
        1.3 立题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抗体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主要溶液配制
        2.2.3 依托泊苷诱导A549 及MCF-7 细胞衰老
        2.2.4 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
        2.2.5 qRT-PCR检测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2.2.6 SA-β-gal衰老染色
        2.2.7 si RNA转染
        2.2.8 质粒转染
        2.3 GEO数据下载
        2.4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低剂量依托泊苷可以诱导A549 及MCF-7 细胞衰老
        3.2 使用不同方法验证依托泊苷诱导的A549 及MCF-7 细胞衰老模型
        3.3 LncMEG3 在肿瘤细胞衰老模型中表达升高
        3.4 LncMEG3 可以调控肿瘤细胞衰老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LncMEG3 通过miR-16-5p/VGLL4 轴调控肿瘤细胞衰老过程
    1 前言
        1.1 Micro RNA-16-5p
        1.2 VGLL4
        1.3 VGLL4 作为共转录因子与YAP竞争性结合下游转录因子
        1.4 立题背景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抗体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主要溶液配制
        2.2.3 依托泊苷诱导A549 及MCF-7 细胞衰老
        2.2.4 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水平
        2.2.5 qRT-PCR检测目的基因m RNA的表达水平
        2.2.6 SA-β-gal衰老染色
        2.2.7 siRNA转染
        2.2.8 质粒转染
        2.2.9 免疫荧光
        2.2.1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
        2.2.11 细胞核蛋白与细胞浆蛋白抽提
        2.3 Starbase数据库的使用
        2.4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共转录因子VGLL4 在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在细胞核内及总表达水平均上调
        3.2 在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lnc MEG3 通过发挥海绵效应,调控miR-16-5p的表达
        3.3 MiR-16-5p参与了肿瘤细胞衰老过程
        3.4 VGLL4 在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是miR-16-5p的直接靶基因
        3.5 VGLL4 参与了肿瘤细胞衰老过程的调控
        3.6 在肿瘤细胞衰老过程中VGLL4 的表达水平受lnc MEG3 的调控
        3.7 在依托泊苷诱导的A549及MCF-7 细胞衰老模型中,lnc MEG3 通过miR5p/VGLL4 轴发挥调控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LncRNAs与细胞衰老的相关性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1 衰老细胞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基于代谢/蛋白组学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补阴补阳剂的抗衰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及应用
    二、衰老的研究进展
    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调节衰老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代谢组学研究
    一、血浆代谢组学
        1 实验方案
        2 小鼠血浆代谢物质分析
        3 补阴(六味地黄丸)、补阳(金匮肾气丸)方剂对衰老小鼠血浆代谢物的调节
    二、脾组织代谢组学
        1 实验方案
        2 小鼠脾组织代谢物质分析
        3 补阴、补阳方剂对衰老小鼠脾组织代谢物的调节
    三、肾组织代谢组学
        1 实验方案
        2 小鼠肾组织代谢物质分析
        3 补阴(六味地黄丸)、补阳(金匮肾气丸)剂对衰老小鼠肾组织代谢物的调节
第三部分 基于iTRAQ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究补阴补阳方剂对自然衰老小鼠的调节作用
    一、实验方案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LC-MS/MS分析条件
        4 蛋白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结果
        1 蛋白定量结果
        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
        3 质谱分析结果
        4 数据分析结果
        5 六味地黄丸对衰老相关差异蛋白的调节分析
        6 金匮肾气丸对衰老相关差异蛋白的调节分析
    三、小结
第四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补阴补阳方剂抗衰老的作用机制
    第一节 六味地黄丸抗衰老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二节 金匮肾气丸抗衰老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第三节 采用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阴、补阳方剂抗衰老作用机制
第五部分 讨论
    一、衰老进程中代谢物质和蛋白变化
        1 不同组织样本中衰老代谢标志物及通路的差异比较
        2 不同性别衰老小鼠肝组织中蛋白的变化比较
    二、比较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衰老相关代谢标志物和差异蛋白的调节
        1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对衰老相关代谢标志物的调节
        2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调节衰老相关蛋白及通路的比较分析
        3 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调节衰老相关代谢标志物及蛋白的联合分析
第六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说明
致谢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四、衰老分子机制研究的某些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生物信息学和网络药理学整合策略的人参平肺散干预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杨斓.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2]血管抗衰方通过miR-146a/TRAF6/NF-κB改善血管衰老机制研究[D]. 王靖怡.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当归补血汤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D]. 陈博.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4]基于SIRT1和线粒体的归芪多糖延缓大鼠脑组织衰老的分子作用机制[D]. 张凯丽.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5]ERF1调控猕猴桃果实成熟和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分子机制[D]. 王妍.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6]柑橘原花青素积累及ABA代谢的调控机制研究[D]. 张印.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7]党参水提物延缓自然衰老果蝇的作用及其机制[D]. 吴楚璇. 山西大学, 2021
  • [8]LncRNA MEG3/miR-16-5p/VGLL4轴调控依托泊苷诱导的肿瘤细胞衰老[D]. 陶冶.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9]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基于代谢/蛋白组学及网络药理学研究补阴补阳剂的抗衰老作用[D]. 王燕.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衰老分子机制研究的一些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