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程中胎儿窘迫的监测和护理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赵慧文[1](2021)在《足月妊娠引产的路径评价及卫生经济学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与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孕妇引产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经济性,为产科医生选择合适的引产方法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符合条件的足月妊娠引产孕妇资料4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使用不同的引产方法分为宫颈扩张球囊组(球囊组),共211例,和米索前列醇组(米索组),共213例。根据是否为初产妇进行分层分析,球囊组有165例初产妇和46例经产妇;米索组有154例初产妇和59例经产妇。记录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20-25ug)和宫颈扩张球囊引产的孕妇的基线资料(年龄、BMI、孕周、产次、宫颈Bishop评分)和临床资料(引产指征、引产至临产前缩宫素使用率、引产至临产所需时间、产程时间、24小时阴道分娩率、阴道助产情况、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发生产后出血、急产、宫颈裂伤、绒毛膜羊膜炎等不良结局)以及两者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围产儿资料包括:体重、脐动脉血p H值、羊水粪染率、Apgar 1min、5min、10min评分、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NICU入住率等不良结局。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两组的引产效果、安全性,通过最小成本法(CMA)以及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对其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得出相关结果和结论。结果:1.初产妇使用球囊引产,缩宫素使用率为89.1%(147/165),使用米索引产,缩宫素使用率为48.7%(75/154),两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产妇使用球囊引产缩宫素使用率为84.8%(39/46),使用米索引产缩宫素使用率为32.2%(1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于初产妇,球囊组潜伏期较米索组短(3.7h比4.0h),第二产程较米索组长(40min比3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产至临产时间、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球囊组24h阴道分娩率为46.06(76/165),米索组24h阴道分娩率为39.61%(61/1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经产妇,两种引产方法的产程时间及24h阴道分娩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对于初产妇和经产妇,两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使用两种引产方法后,白细胞值较前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球囊引产没有增加感染的风险。米索组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球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间新生儿出生体重、脐动脉血p H值、羊水粪染率、出生后1、5、10min 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6.对于初产妇,两组围产儿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NICU入住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经产妇,米索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0.2%(6/59),球囊组为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窒息、NICU入住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7.对于初产妇,米索组的成本比球囊组低(7142.0元比8307.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经产妇,球囊组住院花费6620.0元,米索组花费5984.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ER为62.35,即每降低1%的胎儿窘迫发生率需花费62.35元。结论:1.对于初产妇,米索前列醇和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考虑,若无前列腺素使用禁忌症,可以推荐优先使用米索前列醇用于初产妇引产。2.对于经产妇,使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有较好的围产儿安全性,其成本效益优于米索前列醇引产。
刘君儿[2](2021)在《不同分娩体位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初产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产程中使用自由体位和卧位体位,对其分娩结局、新生儿窒息、不良反应、分娩疼痛、分娩控制感的影响,为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产程中灵活应用不同分娩体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于2019年08月~2020年09月在海口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使用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40人,最终纳入124人。使用随机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卧位组)在第一产程允许使用仰卧和侧卧位待产,第二产程使用仰卧和侧卧位交替用力至胎儿娩出。干预组(自由体位组)初产妇第一、第二产程按照其自身喜好或舒适度选择不同体位待产直至胎儿娩出。分析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会阴侧切、会阴裂伤、催产素的使用)、新生儿窒息和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产时尿潴留率)、分娩疼痛程度(镇痛后120min,宫口开全、胎头拨露时)及分娩控制感上的差异,以进一步验证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一、第二产程中使用不同分娩体位的可行性。【结果】1.两组初产妇分娩前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专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分娩方式的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初产妇的顺产、剖宫产、阴道助产率分别为96.9%、1.5%、1.5%,而对照组的则分别为90.6%、6.3%和3.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在本研究中干预组产妇使用自由体位分娩对分娩方式无影响。3.两组产程时间的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初产妇第一产程用时为[440.00(330.00,566.25)]min、第二产程时间为[50.00(32.25,77.00)]min,而对照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则分别为[485.00(431.25,581.25)]min和[64.00(45.25,96.75)]min。结果显示干预组可以缩短第一产程时间(Z=-2.311,P<0.05)和第二产程时间(Z=-2.178,P<0.05)。4.两组会阴侧切率和会阴裂伤程度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会阴侧切率分别为20.3%和45%,认为干预组可以减少会阴侧切率((?)2=7.151,P<0.05)。但干预组和对照组初产妇会阴裂伤程度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693,P>0.05)。5.两组产时催产素使用率的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和对照组初产妇产时催产素率使用率分别为23.4%和41.7%,认为干预组可以降低产程中催产素的使用(c2=7.277,P<0.05)。6.两组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本次研究中两组均未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干预组和对照组窒息率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2=0.310,P>0.05),分别为9.4%和10.0%,认为在本研究中干预组产妇使用自由体位分娩对新生儿窒息率无影响。7.两组不良反应率的比较:本次研究中两组初产妇均未出现低血压。两组初产妇恶心率分别为干预组为3.1%和对照组5.0%;呕吐率分别为1.6%和3.3%,两组恶心呕吐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时尿潴留率分别为20.3%和38.3%,认为干预组可以减少产时尿潴留(c2=4.881,P<0.05)。8.两组分娩疼痛(VAS)程度的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初产妇在镇痛后120min VAS评分为[2(2,3)]分低于对照组(Z=-2.714,P<0.05)、宫口开全为[5(4,5)]分低于对照组(Z=-3.263,P<0.05)、胎头拨露[5(5,6)]分低于对照组(Z=-3.387,P<0.05),初产妇按自控镇痛泵的次数[0(0,0)]次也低于对照组(Z=-2.463,P<0.05),认为干预组可以降低分娩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摄入。9.两组分娩控制感(LAS)的比较:结果显示干预组初产妇的分娩控制感得分为[148.5(131.25,179.00)]高于对照组的[140.5(125.00,149.75)]分,认为干预组可以提高分娩控制感(Z=-2.548,P<0.05)。10.初产妇分娩体位的选择:干预组初产妇在第一产程期间除仰卧和侧卧位外,均至少变换一种分娩体位,变换的体位以直立体位为主,坐位78.1%,站位67.1%。在第二产程产妇选择体位主要以侧卧位为62.5%和蹲位59.4%为主。最终分娩体位以侧卧76.5%和仰卧位21.9%为主。【结论】1.初产妇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使用自由体位值得推广。可有效促进产程进展,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会阴侧切、催产素的使用和产时尿潴留的发生、减少镇痛药物的摄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干预。2.临床使用硬膜外镇痛自由体位分娩可以改善初产妇分娩体验。研究表明可以缓解分娩疼痛、提升分娩控制感从而改善分娩体验。3.助产士依据初产妇在不同产程体位需求给予针对性指导。第一产程初产妇选择减轻腰骶部不适和提升舒适度的体位;第二产程选择便于用力和控制分娩速度的体位;最终分娩选用易于控制用力和便于接产的体位,有利于创建更人性化的分娩模式并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分娩体位指导。
江声莉[3](2021)在《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及舒适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及产后排尿情况、分娩结局、舒适度、疼痛、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在某三级甲等妇幼专科医院产房进行阴道试产并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24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干预组按硬膜外分娩镇痛常规护理加耳穴埋豆,对照组按硬膜外分娩镇痛常规护理。最终剔除接受阴道助产及中转剖宫产及退出、资料不全的产妇。所有最终纳入的产妇均完成一般资料问卷,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问卷(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舒适状况问卷(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将产妇在产时、产后2小时、产后首次排尿情况及舒适度作为主要的观察指标,将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及分娩的母婴结局作为次要的观察指标。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表示,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在分组的情况下重复测量一般资料对结果的影响。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208例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入组105例,对照组入组103例,两组产妇的一般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产妇在人口学特征、产程中输液量、饮食量和饮水量、入产房待产时的疼痛VAS评分等方面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统计样本具有可比性。2.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的影响(1)对两组产妇在宫口开5~6cm、宫口开全、产后2h时段的B超残余尿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宫口开5~6cm时,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平均值为(88.76±81.11)ml,对照组为(127.55±108.98)ml,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在宫口开全时,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为(100.10±114.60)ml,对照组为(95.92±86.53)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后2h,干预组B超残余尿量平均值为(81.67±108.81)ml,对照组为(99.42±112.49)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固定效应中,年龄对宫口开5~6cm时B超残余尿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效应中,残差对宫口开5~6cm时B超残余尿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距+输液量+待产过程饮水量对宫口开5~6cm时B超残余尿量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两组产妇首次排尿状况积分、腹部症状积分和排尿用时积分和前三者相加得到的总积分进行了综合比较,结果表明:干预组首次排尿状况积分(0.50±0.99)分,对照组为(1.13±0.76)分,干预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腹部症状积分为(0.30±0.65)分,对照组为(0.70±0.95)分,干预组腹部症状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首次排尿用时积分(0.50±0.93)分,对照组为(0.98±1.1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首次排尿总积分为(1.60±2.0)分,对照组为(2.81±2.41)分,干预组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分组的前提下,只有新生儿体重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有影响,其余一般资料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无影响(P>0.05)。在随机效应中,残差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有影响(P<0.05),故认为两组干预研究对象个体之间的差异对产妇排尿状况、腹部症状和排尿用时积分有影响。(5)两组产后首次排尿时间距离分娩时间比较:干预组产后首次排尿时间距离分娩时间(231.37±47.71)分,对照组为(287.16±142.61)分,干预组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疼痛的影响对两组产妇在宫口开5~6cm、宫口开全时进行疼痛VAS评分,结果显示,宫口开5~6cm时的平均VAS评分,干预组为(6.04±2.61)分,对照组为(7.0±7.1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宫口开全时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舒适度的影响(1)对两组产妇舒适度进行比较,干预组舒适度总分(83.11±7.86)分,其中生理得分为(13.66±2.47)分、心理精神得分为(28.87±3.07)分、社会文化得分为(18.57±2.02)分、环境维度的分为(21.48±2.50);对照组舒适度总分(80.88±9.86)分,其中生理得分为(11.75±2.73)分、心理精神得分为(27.75±4.22)分、社会文化得分为(18.70±2.69)分、环境维度的分为(19.94±3.05),其中干预组舒适度总分、生理得分、心理精神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社会文化和环境得分无显着差异(P>0.05)。(2)混合线性模型分析方法:在固定效应中,职业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一般资料情况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机效应中,残差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距+输液量+待产过程饮水量对舒适度评分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5.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干预组在焦虑得分、抑郁得分以及HAD总分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1)对两组产妇行分娩镇痛时间距分娩时间间隔、第一、第二、第三产程和总产程的时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产妇除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其余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1)。(2)通过对干预组及对照组分娩镇痛产妇产程中发热情况的分析统计发现,两组产妇在发热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干预组及对照组新生儿住院情况及产后2h出血量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产后2h出血量、新生儿住院情况及新生儿窒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可改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早活跃期(宫口开5~6cm)的排尿状况,可明显缩短产程时间,能有效促进产后排尿过程,改善产妇首次排尿情况、腹部症状及排尿用时等状况,同时可有效提高产妇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舒适度,减轻分娩疼痛。因此,耳穴埋豆是一种有效改善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状况并能提高产妇产后舒适度的安全有效方法,在今后临床实践中,可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推广应用。
杨娜布齐[4](2020)在《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从而为产科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方法:产妇均来自2018年10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乌海市妇幼保健医院住院的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观察)的头位足月临产的阴道分娩的符合研究标准的初产妇,选择150名,随机分组为A组(行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B组(椎管内阻滞麻醉镇痛);C组为不使用任何镇痛方式的空白组,每组50人。A组产妇宫口开至2~3cm时进行针灸,在针柄的上1/3分处夹电子针疗仪进行刺激,直到宫口开到10 cm;B组行椎管内麻醉至分娩结束,C组产妇不使用任何镇痛措施。在三组镇痛前到宫口开10 cm期间,记录疼痛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持续时间、助产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和尿潴留情况等,并进行两两对比。结果:1.三组VAS视觉模拟评分比较:(1)镇痛前三组VAS评分进行对比H=1.62,P=0.45,无显着差异;(2)三组宫口开10 ccm时的VAS评分经统计分析结果示H=139.20,P<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两两对比A组的VAS评分高于B组,低于C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内进行比较:A组宫口开10cm时的VAS评分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产程时间方面进行比较:(1)第一产程时间比较:A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H=23.95.P<0.001,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2)第二产程时间的比较: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H=12.64,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第三产程时间对比:统计分析H=0.31,P=0.86,无显着性差异。(4)总产程时间对比:A组的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结果H=30.25,P<0.00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3.产后尿潴留情况:A组的发生率为8.00%,B组36.00%,C组为32.00%,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统计分析结果示X2=12.3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三组缩宫素使用率:A组使用率18.00%,B组使用率50%,C组42.00%,经X2检验分析结果X2=11.94,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助产率、产后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的分娩镇痛效果明显。(2)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明显缩短总产程及第一产程时间和第二产程时间,对第三产程无显着影响。(3)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明显降低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4)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不会增加产后出血率、助产率等,对新生儿Apgar评分无影响,无母婴并发症
颜廷媛[5](2020)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自然分娩及母儿的相关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并分析分娩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在自然分娩中对分娩过程、分娩结局及母儿的影响,为全面开展分娩镇痛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查阅病史资料,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产妇共400例,其中200例产妇为研究组(要求行PCEA),200例产妇为对照组(未行PCEA)。研究组产妇当宫口开大≥3 cm时采用PCEA,对照组产妇分娩过程中不采用任何镇痛措施。记录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中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产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产时发热率、导尿率、产后尿潴留率、产后出血率以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加以对比分析,并分析产妇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研究组产妇与对照组产妇身高、体重、年龄、孕周及破膜距分娩结束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分娩方式比较:研究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为17%、阴道助产方式使用率为3%,对照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为25%、阴道助产率为4%,研究组中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阴道助产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比较:研究组产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为49.5%,对照组产妇外源性缩宫素使用率为10.5%,两组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4、产程时间比较:研究组第一产程为486.73±184.70 min、第二产程为76.84±47.11min、第三产程为5.99±5.12 min,对照组第一产程为288.82±192.94 min、第二产程为39.49±32.84 min、第三产程为5.47±4.33 min,研究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01),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VAS评分比较:从曲线图可看出,研究组产妇在行PCEA后VAS评分由8分以上下降到3分以下,对照组VAS评分维持在8分以上,两组相比有显着差异。6、产后出血比较: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01.93±89.21 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5%,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为314.34±85.33 mL、产后出血发生率为5%,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7、产时发热率比较:研究组产妇产时发热率为11.5%,对照组产妇产时发热率为3%,研究组产妇产时发热率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01)。对两组产时发热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得出PCEA(OR=7.046,95%CI:2.120~24.031,P<0.05)和产程时间(OR=1.023,95%CI:1.001~1.065,P<0.05)是产妇产时发热的相关因素。8、导尿率与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研究组产妇导尿率为50%,对照组产妇导尿率为1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对照组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9%,虽然研究组发生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研究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4.5%,对照组胎儿窘迫发生率为1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5 min Apgar评分为(9.6±0.4)/(9.8±0.5),对照组为(9.5±0.5)/(9.7±0.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自然分娩过程中实施PCEA,镇痛效果显着,可降低剖宫产率,对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副作用少、安全可靠。2、与未采取镇痛措施的自然分娩相比,自然分娩中实施PCEA可以使第一、二产程延长,但仍在正常范围内;PCEA增加外源性缩宫素的使用率、产时发热率及导尿率,但对分娩结局未产生不良影响。3、自然分娩过程中实施PCEA有利于舒适化分娩,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杨麓[6](2020)在《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导乐分娩镇痛仪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为导乐分娩镇痛仪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2.了解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真实体验,关注产妇内心感受,深化助产人员对导乐分娩镇痛服务的理解和思考,为优化导乐分娩镇痛服务,改善分娩体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1.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效果评价:选择2017年12月1日—2019年9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符合纳入标准且自愿加入本研究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接受导乐分娩镇痛仪分为观察组(n=50)及对照组(n=50)。观察组产妇在产程进展到活跃期时使用型导乐分娩镇痛仪,对照组产妇拒绝接受导乐分娩镇痛仪。两组产妇均给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产程监测和分娩指导。由未参与本研究分组、干预的助产士负责记录两组研究对象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中转剖宫产指标、母婴结局等指标。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导乐分娩镇痛仪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产妇疼痛及分娩结局的影响。2.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质性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2019年10月1日—2019年11月30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行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且接受导乐分娩镇痛仪的产妇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研究样本量以资料饱和为准,共访谈12例产妇。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在24h内将访谈录音逐字逐句转录为文字,采用Colaizzi方法整理和分析访谈资料,提炼主题。结果:1.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效果评价:(1)两组产妇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镇痛效果评价:干预前,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60、120min后,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01),且均低于相同时间节点的对照组(P<0.001),说明干预有效;观察组干预60min时VAS评分最低(P<0.001),说明干预60min时达到最佳镇痛效果;对照组进入活跃期120min时VAS评分高于其他三个时间节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分娩方式及中转剖宫产指征比较:两组共79例产妇成功进行VBAC,21例VBAC失败中转剖宫产,其中观察组5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因“社会因素”中转剖宫产术的产妇比例,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中转剖宫产指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母婴结局比较:比较两组中完成VBAC的产妇,观察组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均P<0.001),在第二、第三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无差异(P>0.05);(5)产妇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完成VBAC的产妇相比,观察组产妇出现1例皮肤瘙痒,对照组产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泌乳量及泌乳时间比较:比较两组中完成VBAC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及泌乳量充足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导乐分娩镇痛对母乳分泌无影响。2.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真实体验主要有4个方面:缓解疼痛、获得社会支持、提高分娩自我效能感、希望得到更多分娩镇痛指导。结论:1.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的产妇应用导乐分娩镇痛仪,可以有效缓解分娩疼痛,提高分娩自我效能感,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量,提高自然分娩率,保障母婴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2.产科工作者应重视产妇内心感受,给予更多人文关怀,不断优化分娩镇痛服务,改善分娩体验。还应重视分娩镇痛知识的普及,这些措施对临床推广导乐分娩镇痛服务有重要意义。
孟祥芹[7](2020)在《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改良式半卧位(抬臀屈膝半卧位)分娩对分娩结局、新生儿及产妇的影响,探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改善产科结局指标的意义,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纳排标准,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在我院产科正常待产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00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改良式半卧位组(观察组)和仰卧位组(常规组),每组150人。观察组产妇在第二产程时采用抬臀屈膝半卧位进行分娩,即将床头抬高50°,臀部抬高15°,双腿分开置于支架上,大腿尽量靠近腹部,双手握住把手,宫缩时眼睛看向肚脐眼并屏气用力,宫缩间歇期全身放松休息。常规组产妇第二产程采用上半身微微抬起的仰卧位(角度<15°)进行分娩,双腿置于支架上,双手握住把手用力。对比两组分娩体位在母婴结局方面的影响: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产钳或胎吸)率、剖宫产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率、会阴切开率和裂伤率、胎心变化和羊水粪染情况、新生儿窒息和脐带血气分析异常值(PH值及BE浓度)、产妇尿潴留发生率、会阴水肿疼痛程度和舒适度等相关方面的影响。结果300例纳入研究的产妇中,共19例产妇因不同原因退出研究,其中观察组7例,常规组12例。最终完成研究281例,观察组143例,常规组138例。1.两组产妇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和观察组的产妇在年龄、体重、孕周以及新生儿体重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分娩体位产妇的基线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2.两组产妇在阴道顺产率、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方面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阴道顺产率(93.7%)高于常规组(84.8%);在阴道助产率方面,观察组(1.4%)显着低于常规组(10.9%),两组的剖宫产率相近。3两组产妇的会阴切开率、会阴裂伤发生率比较两组产妇的会阴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会阴完整率(15.4%)高于常规组(13.0%);观察组的会阴切开率(10.5%)显着低于常规组(36.3%);会阴I°裂伤率观察组(68.5%)高于常规组(38.4%),会阴II°裂伤率观察组(5.6%)低于常规组(12.3%),两组均无会阴III°和IV°裂伤。4.两组产妇在产后24h的会阴肿胀程度及会阴疼痛评分方面的比较评估两组产妇产后24h时的会阴肿胀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分娩体位不会增加会阴的肿胀程度;观察产后24h的会阴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位可以降低产后会阴疼痛程度。5.两组产妇尿潴留的发生率和产后疲倦度比较比较两组产妇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观察组体位可以避免产妇发生尿潴留;比较两组产妇产后30min的疲倦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30min疲倦度评分低于常规组,观察组体位可以减轻产妇产后30min的疲倦程度;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开始和产后24h的疲倦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产妇产程中胎心变化的比较比较两组胎心正常率,观察组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胎心早期减速,观察组显着低于常规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胎心变异减速、晚期减速及心动过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分娩体位与羊水粪染程度的关系两组羊水粪染情况比较,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羊水粪染程度较观察组高,即常规组的羊水粪染程度比观察组严重,说明分娩体位与羊水粪染程度有关。8.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伤的比较观察新生儿窒息情况,发生轻度窒息观察组2例,常规组5例;重度窒息两组均为0例,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带动脉血气分析PH值、SBH值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锁骨骨折和臂丛神经的损伤;新生儿发生头皮血肿,观察组有2例,常规组有1例;两组发生肩难产,观察组有2例,常规组有6例,两组新生儿产伤情况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二产程采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可以降低阴道助产率、减少会阴切开率、减轻会阴疼痛、降低胎心减速和羊水粪染的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同时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可以缩短第二产程时间,减少产时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产程中产妇的舒适度,减少产妇产后疲惫感。两种体位在产妇产后出血、会阴肿胀、新生儿产伤和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血气分析值方面对比无显着差异;在发生肩难产数量上,两组虽无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的发生例数低于常规组。
陈倩[8](2020)在《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及结局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薰衣草吸嗅、硬膜外镇痛以及薰衣草吸嗅联合硬膜外镇痛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了解不同镇痛方式对产妇住院情况的影响,评价不同镇痛方式在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的效果并分析其机制,探讨不同镇痛方式下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分娩结局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多途径开展分娩镇痛提供实证依据。方法整群抽取2018年7月至12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入本研究,根据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和剔除标准,最终本研究共计样本254例。254例样本在宫口扩张3cm时按照产妇镇痛意愿分为对照组(62例),吸嗅组(60例),药物组(68例),联合组(64例)。对照组给予分娩常规护理;吸嗅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宫口扩张3cm时开始进行薰衣草间断性反复吸嗅;药物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宫口扩张3cm时给予硬膜外药物镇痛;联合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宫口扩张3cm时给予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产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感问卷(CBSEI-32)、数字评定量表(NRS)对254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产时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评估产妇宫口扩张4-5cm、6-7cm、8-10cm时的疼痛得分,测量生命体征和产程时间。产后记录分娩结局、泌乳情况、新生儿结局、住院情况等相关指标。采用SPSS 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SD或Games-Howell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P25,P75)表示,并做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比较采用All pairwise法。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并做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自然分娩初产妇宫口扩张4-5cm时NRS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吸嗅组、药物组、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NRS得分与其余三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药物组与联合组NR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然分娩初产妇宫口扩张6-7cm时NRS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对照组、药物组、吸嗅组、联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对照组NRS得分与其余三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吸嗅组与药物组NR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宫口扩张8-10cm时,四组NRS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药物组和联合组的体温、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缩宫素使用率、羊水浑浊发生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消退延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吸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产妇住院期间舒适度以联合组的舒适度得分最高,对照组的舒适度得分最低,吸嗅组和药物组的得分无明显差异(P>0.05)。药物组和联合组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明显多于对照组和吸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药物镇痛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但持续时间短,且对产妇和新生儿会产生某些不良影响。虽然药物镇痛会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但药物的使用使得住院费用相应增加。(2)薰衣草吸嗅镇痛起效慢,但持续时间长,且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在不增加住院费用的前提下,产妇分娩舒适度得到提高。(3)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虽然会增加住院费用,但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能更好地发挥镇痛作用,极大地满足产妇对分娩舒适度的需求。
高夏[9](2020)在《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患者的妊娠结局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选取产程中使用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产妇,研究椎管内分娩镇痛与产时发热的关系;探讨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出现产时发热后孕妇的分娩结局(阴道分娩、阴道助产、剖宫产术)以及新生儿的结局(Apgar评分,是否转儿科)等。探寻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与不良妊娠的相关性,并探寻可能的防范措施及处理方法。方法:选择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从2017年1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所有住院病人中,自愿要求行椎管内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选择100例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的患者为实验组,选择同期行椎管内分娩镇痛后未发热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记录产妇麻醉后体温变化、初次发热时间、发热时宫颈口扩张情况,发热时胎心变化、分娩和胎儿结局,产前产时产后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宫腔分泌物培养等炎症指标,胎盘病理分析等指标。结果:椎管内分娩镇痛患者体温升高多发生在麻醉给药后4-6小时,在24小时内恢复。实验组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显着增加(60%vs 24%,P<0.001)。发热患者中,初次体温升高时宫口开大不超过6cm的患者剖宫产率显着高于宫口开大超过6cm的患者(卡方检验P<0.05),发热时胎心率基线超过160次/分的患者剖宫产率显着高于胎心率基线低于160次/分的患者(P=0.044)。实验组发热患者的体温升高时监测的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宫腔分泌物培养阳性率等较入院时均显着升高(P<0.001),但均在产后48小时内显着下降,其中实验组中40%胎盘病理示急性绒毛膜羊膜炎。实验组的羊水Ⅲ度污染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01),但是实验组与对照组、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组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入住NICU比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椎管内分娩镇痛引起的产时发热多发生在麻醉给药后4-6小时,当出现产时发热后部分孕产妇出现胎心率增快而短时间内无法经阴道分娩者剖宫产率显着增加,但并不增加产褥感染发生率,也不增加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
陈晴晴[10](2019)在《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的影响因素及母婴结局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不少研究中都比较重视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研究,不同产妇在分娩方式选择方面差异比较大,加之不同地区的医疗配置不一,所以关于疤痕子宫二次妊娠的分娩方式选择上争议还比较大。近年来,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 OF LABOR AFTER PREVIOUS CESAREAN DELIVERY,TOLAC)这一概念逐渐被广大产科医师所接受。为了有助于产妇产后恢复,避开剖宫产手术的风险,经过产科医生充分评估后,在母体及胎儿各项指标都符合的情况下,临床上建议选择阴道试产。虽然有专家共识在TOLAC中应适当缩短第二产程,但是常规实施会阴切开的必要性尚缺乏证据支持。疤痕子宫产妇在阴道分娩时助产人员需要重视会阴切开率,分析会阴切开的影响因素,不应该常规地进行会阴切开,以免给产妇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孕妇经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情况以及行会阴切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减少此类孕妇的会阴切开率及临床如何选择会阴切开术提供依据。方法本次研究中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苏州某三甲医院成功阴道分娩的疤痕子宫产妇461例。其中会阴切开组(A组)117例,非会阴切开组(B组)344例,使用自制的会阴切开影响因素及母婴结局调查表采集各组的相关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收集的资料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对影响因素使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此次研究共计调查了 461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会阴切开组117例,非会阴切开组344例。两组孕妇的体重、身高、年龄,新生儿体重、巨大儿发生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通过对可能影响会阴切开的19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阴道分娩史、距离上次剖宫产时间、自然临产、产钳及胎吸术、孕周、第二产程时间、羊水性状、肩难产、产前发热、产力、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心监护类型、急产、分娩镇痛、引产方式、胎膜早破、巨大儿。在19个单因素分析中,经过计算统计值与筛选,得出产钳及胎吸术、自然临产、胎心监护类型、第二产程时间、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阴道分娩史属于主要影响因素,其P值<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钳及胎吸术、自然临产、胎心监护类型、第二产程时间、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独立影响因素,其P值<0.05A 组新生儿的 Apgar 评分为(9.31±0.36)分,B 组为(9.42±0.53)分,T=1.03,P=0.87,P>0.05,差异不显着;经比较,两组产妇分娩之后对比巨大儿发生概率差异不明显,χ2=2.36,P=0.12,P>0.05;A组新生儿体重与B组相比差异不明显,计算可得T=1.90,P=0.06,P>0.05;A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χ2=26.33,P<0.001,差异明显;同时A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明显比B组多,T=7.24,P<0.001,差异明显;产后2小时会阴伤口疼痛明显比对照组大,T=25.95,P<0.001,差异明显。结论产钳及胎吸术、自然临产、胎心监护类型、第二产程时间、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会阴切开并不能改善疤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反而可能会增加产妇一些近、远期的并发症,增加产妇的不适感,给产妇的身心造成伤害。综合评估疤痕子宫阴道试产产妇是否存在会阴切开高危因素,从而做到有指针地实施会阴切开术,最大程度地降低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会阴切开率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二、产程中胎儿窘迫的监测和护理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程中胎儿窘迫的监测和护理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足月妊娠引产的路径评价及卫生经济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3.1 数据收集 |
1.3.2 主要材料及设备 |
1.3.3 宫颈Bishop评分方法 |
1.3.4 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引产方法 |
1.3.5 宫颈扩张球囊引产方法 |
1.3.6 诊断标准 |
1.3.7 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第二章 结果 |
2.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产妇引产指征比较 |
2.3 两种引产方法临产前缩宫素使用率比较 |
2.4 两种引产方法临床疗效评价 |
2.4.1 两组产妇引产至临产时间、产程时间及用药后24h阴道分娩率比较 |
2.4.2 两种引产方法分娩方式比较 |
2.5 两种引产方法安全性评价 |
2.5.1 两种引产方法对产妇的影响 |
2.5.1.1 两种引产方法不良结局比较 |
2.5.1.2 两种引产方法引产前后白细胞值比较 |
2.5.2 两种引产方法对围产儿的影响 |
2.5.2.1 两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脐动脉血p H值及羊水粪染率比较 |
2.5.2.2 两种引产方法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2.5.2.3 两种引产方法围产儿不良结局比较 |
2.6 两种引产方法卫生经济学比较 |
第三章 讨论 |
3.1 两种引产方法缩宫素使用情况 |
3.2 两种引产方法引产效果评价 |
3.3 两种引产方法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 |
3.4 两种引产方法对母体的影响 |
3.5 两种引产方法对围产儿的影响 |
3.6 两种引产方法卫生经济学评价 |
3.7 不足与展望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文章 |
(2)不同分娩体位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类型 |
1.2 研究对象 |
1.3 实施方法 |
1.4 研究工具及评价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
1.6 质量控制 |
1.7 伦理原则 |
1.8 技术路线 |
二、结果 |
2.1 研究对象的入组结果 |
2.2 两组初产妇一般人口学资料及专科情况比较 |
2.3 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的比较 |
2.4 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比较 |
2.5 两组初产妇不良反应的比较 |
2.6 两组初产妇分娩疼痛(VAS)的比较 |
2.7 两组初产妇分娩控制感(LAS)比较 |
2.8 自由体位分娩中初产妇体位选择 |
三、讨论 |
3.1 两组初产妇一般人口学资料和专科情况分析 |
3.2 两组初产妇分娩结局影响讨论 |
3.3 自由体位分娩对新生儿窒息率无影响 |
3.4 自由体位分娩可以减少产时尿潴留 |
3.5 自由体位分娩可以降低分娩疼痛 |
3.6 自由体位分娩可以提高分娩控制感 |
3.7 自由体位分娩中初产妇体位选择分析 |
3.8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分娩体位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校期间参加科研与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及舒适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和立题依据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2 研究理论框架 |
2.1 操作性定义 |
2.2 研究假设 |
2.3 研究理论框架 |
3 研究方法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场所 |
3.3 研究对象 |
3.4 干预措施 |
3.5 研究工具/观察指标 |
3.6 资料收集方法 |
3.7 资料分析方法 |
3.8 科研质量控制 |
3.9 科研伦理 |
3.10 研究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两组缺失值比较 |
4.2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
4.3 两组产妇排尿情况比较 |
4.4 两组产妇在宫口开5~6cm、宫口开全时的疼痛VAS评分 |
4.5 两组产妇舒适度比较 |
4.6 两组产妇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
4.7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
5 讨论 |
5.1 预防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时、产后尿潴留必要性分析 |
5.2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分析 |
5.3 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影响 |
5.4 耳穴埋豆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 |
5.5 耳穴埋豆对产妇舒适度的影响 |
5.6 耳穴埋豆对产妇焦虑抑郁情况的影响 |
5.7 耳穴埋豆对各产程时间的影响 |
5.8 耳穴埋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6 本研究对临床实践与未来研究的启发 |
6.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贡献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6.3 未来研究方向 |
6.4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2: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 |
附录3: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 |
附录4:临床病例数据收集表 |
附录5:产后首次排尿积分表 |
附录6:产时、产后排尿情况观察表 |
附录7:知情同意书 |
文献综述 产后尿潴留高危因素及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技术路线 |
2.2 研究对象 |
2.2.1 研究对象来源 |
2.2.2 研究病例选择标准 |
2.2.3 研究对象病史采集 |
2.3 医院技术考核 |
2.4 伦理委员会讨论 |
2.5 主要使用器材及药品 |
2.6 研究方法 |
2.6.1 分组 |
2.6.2 蒙医针灸选穴原则及取穴分寸 |
2.6.3 分娩镇痛实际操作 |
2.6.4 观察指标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一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
3.2 专科查体资料统计与分析 |
3.3 疼痛评分对比 |
3.3.1 三组VAS评分比较 |
3.3.2 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的镇痛效果对比 |
3.4 缩宫素使用率的分析 |
3.5 产程时间对比 |
3.6 助产率比较 |
3.7 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
3.8 产后出血量比较 |
3.9 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对比 |
4 讨论 |
4.1 蒙医传统针灸在妇产科的应用 |
4.2 一般信息与专科差异检查结果讨论 |
4.3 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的分娩镇痛作用 |
4.4 对产后出血的影响 |
4.5 对产程时间的影响 |
4.6 对助产率的影响 |
4.7 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 |
4.8 对产后尿潴留的影响 |
4.9 缩宫素使用情况 |
5 不足之处及展望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常用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 |
1 常用的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 |
1.1 导乐分娩镇痛法 |
1.2 拉玛兹呼吸镇痛 |
1.3 自由体位分娩镇痛 |
1.4 分娩球 |
1.5 水中分娩镇痛 |
1.6 穴位灸法 |
2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录 |
附表1: 蒙医针灸结合电针分娩镇痛的观察表 |
附录2: 蒙医针灸结合电针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 |
(5)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自然分娩及母儿的相关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5 研究流程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缩宫素使用率、中转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比较 |
3 第一、二、三产程时间比较 |
4 VAS疼痛评分比较 |
5 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
6 产时发热率、导尿率、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比较 |
7 产时发热的多因素Logsitic回归分析 |
8 胎儿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目的 |
4 研究意义 |
5 技术路线图 |
6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7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一部分 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部分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产妇使用导乐分娩镇痛仪的体验 |
1 研究目的 |
2 对象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之处 |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一般情况调查表 |
附录4 VAS标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研究对象来源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退出标准 |
2.1.5 样本量计算 |
2.1.6 分组方法 |
2.2 研究方法 |
2.2.1 资料的收集 |
2.2.2 干预方法 |
2.2.3 结局指标和指标评价 |
2.2.4 统计学方法 |
2.2.5 质量控制 |
3 研究结果 |
3.1 基本资料分析 |
3.2 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的比较 |
3.3 两组产妇产后舒适度相关指标的比较 |
3.4 两组新生儿结局的比较 |
4. 讨论 |
4.1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4.1.1 改良式半卧位对阴道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
4.1.2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第二产程时长及产后出血量的影响 |
4.1.3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会阴损伤的影响 |
4.2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产后舒适度的影响 |
4.3 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 |
5. 结论 |
6.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综述 第二产程中分换体位对母婴围产结局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伦理审查批件 |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
附录3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录4 疲倦视觉类比量表 |
附录5 |
致谢 |
(8)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及结局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
2.1.1 分娩疼痛的定义 |
2.1.2 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 |
2.1.3 分娩疼痛在各产程的表现 |
2.1.4 分娩疼痛的不良影响 |
2.1.5 分娩镇痛的定义 |
2.1.6 分娩镇痛的发展历程 |
2.1.7 分娩镇痛的临床意义 |
2.1.8 分娩镇痛的方法 |
2.2 芳香疗法的研究进展 |
2.2.1 芳香疗法的定义 |
2.2.2 芳香疗法的发展历程 |
2.2.3 芳香疗法的给药途径 |
2.2.4 芳香疗法的作用机制 |
2.2.5 薰衣草的生态特性与化学成分 |
2.2.6 薰衣草的功效及其作用机制 |
2.3 总结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实验方法 |
3.3 观察指标及测量方法 |
3.4 质量控制 |
3.5 伦理性问题 |
3.6 统计学分析 |
3.7 技术路线 |
第四章 结果 |
4.1 均衡性检验 |
4.2 产妇产时分娩疼痛情况比较 |
4.3 产妇产时情况比较 |
4.4 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
4.5 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比较 |
4.6 新生儿情况比较 |
4.7 产妇住院情况比较 |
第五章 讨论 |
5.1 自然分娩初产妇镇痛前均衡性分析 |
5.2 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 |
5.2.1 药物镇痛对分娩疼痛的影响 |
5.2.2 药物镇痛对体温的影响 |
5.2.3 药物镇痛对产程时间的影响 |
5.2.4 药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5.2.5 药物镇痛对产后泌乳的影响 |
5.2.6 药物镇痛对产妇住院情况的影响 |
5.3 薰衣草吸嗅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 |
5.3.1 薰衣草吸嗅镇痛对分娩疼痛的影响 |
5.3.2 薰衣草吸嗅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
5.3.3 薰衣草吸嗅镇痛的经济效益分析 |
5.4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的影响 |
5.4.1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对分娩镇痛的影响 |
5.4.2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
5.4.3 薰衣草吸嗅联合药物镇痛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
附录3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
附录4 简化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CBSEI-32) |
附录5 数字评定量表(NRS) |
附录6 初产妇舒适状况量表 |
附录7 产时观察记录表 |
附录8 分娩记录表 |
附录9 随访记录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患者的妊娠结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椎管内分娩镇痛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患者体温变化 |
3.3 分娩方式比较 |
3.4 炎症相关指标比较 |
3.5 胎盘病理 |
3.6 胎心变化与妊娠结局 |
3.7 新生儿转归 |
3.8 羊水污染与胎盘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关联 |
第四章 讨论 |
4.1 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的原因 |
4.2 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研究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10)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的影响因素及母婴结局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概述 |
1.1. 相关概念界定 |
1.2.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干预方法 |
2.3.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基线资料对比结果 |
3.2. 两组产妇的会阴损伤情况对比结果 |
3.3. 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
3.4. 母婴结局分析结果 |
4. 讨论 |
4.1. 会阴切开影响因素的分析 |
4.2. 母婴结局分析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会阴切开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会阴切开影响因素及母婴结局调查表 |
致谢 |
四、产程中胎儿窘迫的监测和护理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足月妊娠引产的路径评价及卫生经济学评价[D]. 赵慧文. 延安大学, 2021(11)
- [2]不同分娩体位在硬膜外分娩镇痛初产妇中的应用研究[D]. 刘君儿. 海南医学院, 2021
- [3]耳穴埋豆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排尿情况及舒适度的影响研究[D]. 江声莉. 福建医科大学, 2021(02)
- [4]蒙医传统针灸结合电针疗法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杨娜布齐. 内蒙古民族大学, 2020(02)
- [5]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自然分娩及母儿的相关影响[D]. 颜廷媛. 青岛大学, 2020(01)
- [6]导乐分娩镇痛仪在剖宫产后阴道分娩中的应用研究[D]. 杨麓.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7]初产妇第二产程中使用改良式半卧位分娩对母婴结局的影响[D]. 孟祥芹. 苏州大学, 2020(02)
- [8]薰衣草吸嗅和药物镇痛对自然分娩初产妇分娩镇痛及结局的比较研究[D]. 陈倩.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 [9]椎管内分娩镇痛后发热患者的妊娠结局研究[D]. 高夏.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10]剖宫产术后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行会阴切开术的影响因素及母婴结局的回顾性分析[D]. 陈晴晴. 苏州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