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术中胆道造影58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陆思远[1](2020)在《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联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多家中文数据库,自建库来至2019年11月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所有文献资料,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最后保留89家单位89篇文献,共578例患者资料。使用Excel记录原始数据,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有258例可明确性别,男:女=1:1.5。有29例可明确具体年龄,平均(43.0±13.5)岁。有213例可明确原发病,67.14%为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有156例可明确术中情况,76.28%的患者术程顺利或难度不大;2.43家单位中,有二级单位15家、三级单位28家,迟发性胆漏发生率分别为0.073%和0.056%。迟发性胆漏总体发生率为0.060%,经年校正发生率与手术总数间存在相关性(rs=-0.794,P=0.000);3.有2.77%的患者可明确诱因,多为饮食相关因素;有65.74%的患者有腹痛症状,其余表现为黄疸0.69%、腹胀11.94%、腰背部疼痛0.17%、经引流管引流出胆汁0.69%、腹腔包裹性积液4.33%;4.胆漏平均诊断时间(7.89±6.21)天。60.1%的患者经B超+腹腔穿刺诊断,其次为ERCP及其联合方式22.5%、手术探查方式14.8%。有7例出现误诊,误诊率1.21%;5.有443例可明确胆漏类型,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43.57%、胆囊管漏19.64%、副肝管漏3.16%、右肝管漏9.93%、肝总管漏13.09%、胆总管漏10.61%;6.有354例可明确胆漏原因,迷走胆管损伤50.28%,肝外主胆道热损伤35.88%,胆囊管残端缺血坏死3.95%,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3.11%,结扎夹脱落、移位2.82%,肝外胆道变异3.95%;7.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类治疗(37.20%)、介入类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14.36%)、联合治疗(41.70%)(即以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间两者或三者联合);76.68%的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90.80%的胆囊管漏以手术类治疗和联合治疗为主;副肝管漏、右肝管漏、肝总管漏及胆总管漏以手术类治疗方式为主,分别为85.71%、63.64%、63.79%及55.32%;8.有418例患者已知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介入类治疗、联合治疗方式中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11.333,P=0.003),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2.00天、14.00天及12.60天,介入类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和手术类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分别为P=0.002,P=0.033)。在手术类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开腹与腔镜手术方式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0.950,P=0.330);联合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手术联合介入的治疗方式与微创联合内镜的治疗方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3.602,P=0.058)。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分析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93.280,P=0.000),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小于0.05),平均秩次分别为97.27、123.56、43.24;胆囊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22.065,P=0.000),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00),平均秩次分别为16.85、38.17;右肝管漏、肝总管漏中治疗方式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2.359,P=0.125;H=2.932,P=0.231);胆总管漏中手术类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5.461,P=0.019),平均秩次分别为14.68,8.32;9.有95例可明确漏口大小,平均(3.48±1.45)mm。胆漏类型与漏口大小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8.017,P=0.091),漏口大小与住院时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1.LC术后迟发性胆漏多发于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的中年人群;2.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低,总体为0.060%;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与LC手术总数具有负相关性;3.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原因以迷走胆管损伤及肝外主胆道热损伤为主,其余原因包括胆道缺血坏死、结扎夹脱落移位、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肝外胆道变异;4.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方式以手术类治疗、内镜治疗、微创治疗及以上方式联合治疗为主。
张凯[2](2020)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以及术后恢复速度快等绝对优势已成为治疗胆囊炎的“金标准”术式。但胆道损伤因其起病急、病情危重等特点仍被公认为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加深对胆道损伤的认识,以期望用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维普、万方、CNKI等数据库及手工检索相关中英文杂志及文献。收集截止至2019年12月国内外发表的有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研究的中英文文献,按照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用RevMan 5.3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对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可靠估计。结果:经过严格筛选,共纳入29项国内外相关研究。其中对14项危险因素行Meta分析,提示:急性胆囊炎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4.25(2.04,8.84)]、胆道解剖异常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01),[OR 11.28(5.09,25.02)]、胆囊壁增厚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5.06(3.18,8.05)]、术中粘连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6.35(2.84,14.19)]、术中出血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7.63(4.62,12.58)]、先切断胆囊管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001),[OR 8.06(3.20,20.32)]、男性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高(p=0.03),[OR 0.67(0.47,0.97)]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术前培训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01),[OR 0.17(0.10,0.28)]、医生学习曲线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01),[OR 0.25(0.14,0.44)]、术前MRCP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1),[OR 0.14(0.05,0.36)]、术中胆道造影发生胆道损伤的可能性更低(p<0.00001),[OR 0.08(0.03,0.21)]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保护因素;年龄与胆道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09)、急诊手术与胆道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24)、手术时间与胆道损伤无明显相关性(P=0.30)。结论:急性胆囊炎、胆道解剖异常、胆囊壁增厚、术中粘连、术中出血、先切断胆囊管、男性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术前培训、医生学习曲线、术前MRCP、术中胆道造影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保护因素;年龄、急诊手术、手术时间与胆道损伤相关性较小。
王斌[3](2019)在《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术中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术前留置PTCD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一期缝合并术中经PTCD管行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检查与单纯留置PTCD行腹腔镜下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的基础上,术中经PTCD行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检查能否进一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微创治疗效果。[方法]按照严格纳入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收集我院肝胆胰外科2016年9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入院时存在急性胆管炎或严重梗阻性黄疸,需行胆道减压引流,无PTCD穿刺禁忌症,均于入院后1-3天在超声引导下行PTCD穿刺引流术,术前保持PTCD引流通畅,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并术中胆总管一期缝合。根据术中是否行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检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中在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基础上经PTCD管行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检查,对照组仅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收集各组患者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胆总管内径、入院时急性胆管炎情况、术前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手术情况资料:手术情况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术后第3天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发症指标(术后并发胆管炎、胆漏、结石残留、胆道狭窄、总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使用SPSS 21.0软件包对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若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若P>0.05,证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共收集患者126例,年龄20-69岁,男46例,女80例,实验组64例,对照组62例。手术成功126例,无中转开腹及术后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无再次腹腔探查病例。实验组患者术中胆道造影未发现结石残留病例,术后复查亦未发现结石残留或胆道狭窄病例,术后无胆漏病例,仅4例合并胆管炎。对照组患者术后复查结石残留3例,胆漏7例,术后合并胆管炎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天肝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胆道狭窄及胆管炎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胆漏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于肝外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炎或严重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PTCD穿刺引流,有利于感染控制和肝功能恢复,并且术中可行免T管缝合,术后肝功能恢复快。2、术中经PTCD管行胆道造影检查可及时发现残留结石,降低术后因残留结石再次手术或内镜取石的风险,同时在预防因缝合技术导致的术后胆道狭窄方面有积极意义。3、术中经PTCD管行注水试验,可及时验证高胆道压力下是否有胆漏的发生,检验缝合质量,可降低术后胆漏的发生率。
尹照成,殷耀华,彭燕,刘国生[4](2018)在《选择性胆道造影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选择性胆道造影(LOC)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进行选择性行胆道造影。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的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中转开腹率、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胆道损伤、切口感染、胆总管残余结石、胆道感染、腹腔感染及术后综合征)。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胆道感染及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胆道损伤率、胆总管残余结石率及术后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胆道造影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有效发现胆囊三角变异,如副右肝管,胆囊管汇入变异等,可有效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发生,降低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残余结石发生率,从而提高手术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值得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尤其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高聪,张宇,刘兵,唐立[5](2018)在《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LC术后胆管损伤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接受LC术治疗且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接受LC术治疗但未发生胆管损伤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整理和统计两组患者基本病历资料、手术基本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历资料方面(肥胖、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方面(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lot三角充血、Calot三角水肿、术前胆囊壁厚度≥3 mm、胆囊三角解剖变异、术中未行胆道造影、术中出现操作不当、术者手术经验不足为LC术后发生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针对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吴永丰,刘兴洲,柳东[6](2017)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指出临床上约10%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但接近半数的患者不伴有任何临床症状,称之为"隐匿性胆总管结石"[1-3]。作者结合本院近年来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观察,发现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本科住院治
尹照成,殷耀华,彭燕,刘国生[7](2017)在《腹腔镜C臂下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和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腹腔镜C臂下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入院的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术前胆总管扩张(>1 cm),胆红素增高怀疑有胆总管结石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先采用腹腔镜C臂下选择性胆道造影检查,如有结石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如无结石则不手术,对照组不进行腹腔镜C臂下选择性胆道造影检查,直接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观察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胆管结石、损伤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如胆屡、胆道出血、膈下脓肿、胆道狭窄及胆道感染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胆管损伤率、术后残石率、术后胆结石复发率与住院时间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屡、胆道出血、胆道狭窄与胆道感染等指标均显着好于对照组,各项指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术前胆总管扩张(>1 cm),胆红素增高怀疑有胆总管结石患者,若术中腹腔镜C臂下选择性胆道造影显示无结石,可避免胆总管切开留置T管,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痛苦,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杨志勇,吴永哲,崔宏力,刘建东,叶芳[8](2017)在《选择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选择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应用于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2016年4月于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急诊胆囊炎急性发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常规组82例采用单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造影组4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选择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中转剖腹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造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中转开腹率显着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患者胆道损伤、胆总管残余结石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组患者切口感染、腹腔感染及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选择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有助于胆总管结石的发现及取出,减少对胆道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中转开腹的发生,从而提高手术质量及疾病治愈率,且并不增加术后感染机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高寅生,王霞,杨晓军,高鹏[9](2016)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结肠瘘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结肠瘘的诊断与治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通过常规胆道造影确诊的胆囊-结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1 47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通过术中胆道造影确诊胆囊-结肠瘘112例,占0.98%。其中男33例,女79例;年龄(67.4±12.6)岁(5884岁)。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胆囊-结肠瘘均通过术中胆道造影确诊,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加结肠修补105例,结肠造瘘7例,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70例(结肠修补65例,结肠造瘘5例),随访时间(16.4±5.3)个月(627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胆囊-结肠瘘无特异性症状,术前无特殊诊断方式,术中胆道造影是唯一的客观诊断方法。在掌握娴熟的腹腔镜外科技术条件下行胆囊切除及结肠瘘口修补/造瘘术安全、可靠。
周敬林[10](2016)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评价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行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效果。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急性发作10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应用不同胆道造影方案分成两组,将行常规造影治疗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治疗5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率比对照组低,且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优(P<0.05)。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炎急性发作患者行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效果显着,能够优化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二、术中胆道造影58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术中胆道造影58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纳入标准 |
2.1.2 排除标准 |
2.2 资料收集与方法 |
2.3 研究方法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及原发病 |
3.2 发生率 |
3.3 诱因及临床表现 |
3.4 胆漏类型 |
3.5 胆漏原因 |
3.6 诊断时间 |
3.7 术中情况 |
3.8 诊断方式及误诊 |
3.9 治疗方式与预后 |
3.9.1 治疗方式分类 |
3.9.2 迟发性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 |
3.9.3 不同治疗方式与预后 |
3.9.3.1 主要治疗方式间与预后 |
3.9.3.2 不同胆漏类型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预后 |
3.9.4 漏口大小与预后 |
3.10 并发症 |
第4章 讨论 |
4.1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 |
4.1.1 年龄特点 |
4.1.2 性别特点 |
4.1.3 临床表现 |
4.1.4 发生率 |
4.2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 |
4.3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诊断 |
4.4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 |
4.5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预防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制定检索策略 |
1.2 制定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
1.3 文献质量评价及分析 |
1.4 数据提取 |
1.5 数据统计 |
2 结果 |
2.1 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的特征 |
2.3 Meta分析 |
2.4 文献发表偏倚 |
2.5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术中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选择性胆道造影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
3 讨论 |
(5)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LC术后胆管损伤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组胆管损伤分型及处理 |
1.3 分析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基本病历资料及手术情况 |
2.2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
3 讨论 |
(6)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7)腹腔镜C臂下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和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观察组 |
1.2.2 对照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2.3 典型病例 |
3 讨论 |
(8)选择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2.1 常规组 |
1.2.2 造影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中相关指标比较 |
2.2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各类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
3 讨论 |
(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结肠瘘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术前检查及诊断 |
1.3 术前准备 |
1.4 手术方式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胆囊-结肠瘘的形成 |
3.2 胆囊-结肠瘘的诊断 |
3.3 胆道造影的应用 |
3.4 瘘口的处理 |
(10)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指标对比 |
2.2 两组并发症对比 |
2.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 |
3 讨论 |
四、术中胆道造影58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D]. 陆思远. 吉林大学, 2020(08)
- [2]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D]. 张凯.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2)
- [3]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PTCD)联合术中胆道造影及注水试验在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中的应用[D]. 王斌.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4]选择性胆道造影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J]. 尹照成,殷耀华,彭燕,刘国生. 中国当代医药, 2018(07)
- [5]96例急性胆囊炎患者LC术后胆管损伤临床分析[J]. 高聪,张宇,刘兵,唐立.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1)
- [6]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分析[J]. 吴永丰,刘兴洲,柳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21)
- [7]腹腔镜C臂下选择性胆道造影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和评价[J]. 尹照成,殷耀华,彭燕,刘国生. 中国医学创新, 2017(14)
- [8]选择性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J]. 杨志勇,吴永哲,崔宏力,刘建东,叶芳. 中国医药导报, 2017(08)
- [9]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结肠瘘的诊断与治疗[J]. 高寅生,王霞,杨晓军,高鹏.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6(07)
- [10]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选择性术中胆道造影的应用效果评价[J]. 周敬林.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02)
标签:胆囊切除术论文; 腹腔镜论文;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论文; 胆总管扩张论文; 胆道梗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