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省稀有稀土金属企业管理协会成立(论文文献综述)
崔辰[1](2020)在《北方稀土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文中提出稀土资源属于稀缺战略资源,且不可再生,是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以及新时期制造强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得益于科技水平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同时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深入,稀土发挥了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多个领域贡献突出,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但目前稀土企业在营销理念、产业结构等层面依然存在着问题,从而导致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偏弱,所以对大型稀土企业进行定量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北方稀土集团作为研究对象,以“十三五”规划为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贯彻“高效、务实、简约、透明、合规”方针。首先针对北方稀土集团的经营模式以及产业环境,通过PEST模型以及波特五力模型进行分析,得到北方稀土集团面临的宏观环境以及行业竞争环境,并进一步对该集团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集团内部存在的竞争劣势;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方稀土集团的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实证结果,针对在核心竞争力层面存在的劣势问题,提出与其未来发展更相符的发展策略,进而达到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目的。针对实证分析结果,通过北方稀土集团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原则,从加强全产业链精益生产管理、转变经营理念、调整人才结构、优化布局延伸产业链以及培育市场机制5个方面,以达到提升北方稀土集团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从而使得整体稀土行业在资源保护利用、产业提档升级、应用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行业秩序整顿和优化治理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行业沿着良性轨道发展运行。
刘建新[2](2019)在《资源有限 再生无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展加快,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巨增,但国内矿产资源供给不足,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工业垃圾,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和资源浪费。鉴于此,中国有色集团出资企业——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冶有色")积极探索开发"城市矿产",通过集中回收处理废旧家电、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信工具、汽车、电子产品等"电子"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3](2018)在《稀土行业简讯》文中研究表明六大稀土集团有关工作交流研讨会在京召开2018年3月6日,由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组织的"六大稀土集团有关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干勇院士、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会长张洪杰院士,工信部原材料司稀土处有关领导、中国稀有稀土有限公司、五矿稀土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厦门钨业股份有
温晓帆[4](2018)在《2018年1月稀土市场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稀土市场运行概况新年伊始,稀土市场在经历了2017年12月末的一波小幅上涨后又恢复了平静,市场交易整体较为平淡。1月中旬,主要稀土品种价格曾出现一波5%左右的跳涨,但随后也逐渐回落,并保持平稳。分析认为,1月中旬稀土价格的跳涨是由于接
张学东[5](2015)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不仅有利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而且有利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对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全球化背景下,不可再生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在全球范围内激化,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稀土产品的稳定供给,美国、日本、欧盟将稀土列入了国家关键资源战略。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的23%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品供给国家。但是,2014年,美日欧诉讼中国限制稀土产品出口案以中国败诉告终,中国稀土产品供给仍然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付出了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较大代价。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稀土产品的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中国稀土问题,出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外涉及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文献中,系统的专题研究相对比较少。国内研究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专题文献虽然较多,可是,定性研究相对较多,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研究过程中,进行定性研究,同时进行计量分析;进行理论研究,同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计量研究、系统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研究思路,构建了稀土产品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的分析框架,运用垄断资本全球化等具体的经济理论,系统研究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深层原因,整合搭建了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第二章为基本范畴和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了稀土资源、稀土产品分类、稀土产品供给、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等基本范畴,探讨了相关基础理论,包括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不可再生资源最优开采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供给,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愿意且能够生产,按照一定的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出售,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所称稀土产品供给,是指稀土产品的生产者愿意且能够生产,按照一定的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出售,满足稀土产品消费者的需求。本文认为,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目标体现为三个方面,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安全供给是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前提。可持续供给是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长期目标,是政府对稀土产品供给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平衡供给是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现实目标,是稀土企业市场行为的内在动机。第三章分析了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现状,归纳了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突出问题。中国稀土产品市场过去是无序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现在正在向垄断竞争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稀土资源分布和稀土产品供给地域不平衡性的地缘政治影响加大,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稀土产品供给安全隐患问题迅速暴露出来,突出表现为出口失衡:出口数量失衡,与资源现状不匹配;出口规则失语,稀土世贸争端败诉;出口秩序失控,出口走私屡禁不止;出口价格失公,偏离价值暴涨暴跌。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对稀土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稀土产品供给不可持续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突出问题是稀土资源过度开采。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稀土产品供给不平衡的问题越积越重,突出表现为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稀土项目投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总体产能过剩,轻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供给严重过剩,附加值低的稀土功能材料和应用产品供给严重过剩,急需淘汰落后产能;研发创新投入不足,附加值高的稀土功能材料和应用产品供给不足,中重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供给不足。第四章分析了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基于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分析了稀土产品出口失衡的深层原因。垄断资本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稀土产品市场,对稀土产品的市场结构、市场进入壁垒、规模经济、市场交易平台等产生深远影响。消极不利影响主要体现为,中国稀土产品市场的产业集中度偏低、分散决策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创新投入不足,跨国公司的进入,加剧了中国稀土产品供给企业的过度竞争,为稀土产品非法生产和出口走私提供了销售渠道。产业集中度不高是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失衡、安全供给受到威胁的深层原因。基于产权理论,分析了稀土资源过度开采的深层原因。稀土资源具有公地性质,稀土产品生产过程中具有外部性,导致稀土资源所有权主体虚置和外部性问题。稀土资源过度开采,本质上是产权问题,稀土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权主体虚置造成过度开采利用,进而带来稀土资源定价权、资产化的管理模式问题。在稀土产业集中度偏低的情况下,企业无序竞争而政府监管不力,造成了稀土资源过度开采。稀土初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在外部性不能内部化的情况下,稀土产品的市场价格信号不够准确,不能精确地反映社会成本,导致稀土产品价格背离价值,误导资源分配,进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的深层原因。由于各级政府间的复杂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问题,对稀土产品供给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为,面对稀土产品供给企业执行国家政策不到位现象,政府部门监管控制不力;政府多次治理稀土产品产能过剩、稀土产品非法生产和出口走私等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化解。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问题,是中国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第五章搭建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稀土产品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借鉴前沿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全面梳理稀土产品供给的评价指标并进行归纳整合,搭建了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中国稀土矿产品供给进行评价时,没有采取国内常用的分层加权评分方法,而是引入了经典的霍特林模型,运用动态规划工具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章对稀土产品供给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探讨了国外稀土产品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的经验。稀土产品供给是全球性问题,本文围绕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三大目标,研究了美国、日本、欧盟国家等稀土产品供给国家的稀土战略、产业政策和企业供给行为。与中国相比,其他稀土产品供给国家的稀土资源储采比相对较低,稀土产业集中度较高,稀土产能利用率较高,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稀土产品附加值较高等。这些国际经验,为解决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提供了积极的启示。第七章提出系统的对策建议。针对稀土产业集中度不高所导致的稀土产品出口失衡问题,建议加快组建稀土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稀土产品市场竞争,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利用国际国内稀土资源,实现稀土产品安全供给。针对稀土资源产权虚置等原因导致的过度开采问题,建议创新稀土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模式,克服公地悲剧和外部性问题,稀土企业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稀土产品可持续供给。针对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问题导致的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建议打破地方行政垄断,加强行业自律,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延伸稀土产品产业链,增加高科技含量稀土产品的供给,提高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稀土企业盈利水平,实现稀土产品平衡供给。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如下。第一,综合运用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从产业集中度、产权主体和外部性、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的视角,系统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深层原因,拓宽了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等经济理论的应用领域。现有文献分析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时,尚未涉及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不够深入系统。本文结合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现实问题,综合运用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等经济理论,系统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深层原因。具体而言,中国稀土产业集中度偏低,是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失衡、偏离安全供给目标的深层原因;稀土资源产权主体虚置、外部性影响等因素,是中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偏离可持续供给目标的深层原因;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部门利益固化,是中国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偏离平衡供给目标的深层原因。第二,构建了关于中国稀土产品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的综合分析框架。对于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现有文献往往从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三个方面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题分析。本文把稀土产品供给的目标细分为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搭建了比较系统的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分析框架,对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剖析了深层原因,整合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稀土产品供给的国际比较研究,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建议。同时,在实证分析方面,相比现有文献往往采用传统的分层加权评分方法,本文对不可再生资源最优开采经典模型进行拓展,将其引入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领域,运用动态规划工具,构建了中国稀土矿产品供给的动态分析模型,应用中国稀土矿产品供给数据进行规范性检验,丰富了不可再生资源最优开采的实证研究成果。第三,在系统分析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深层原因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研究提出了保障中国稀土产品安全、可持续和平衡供给的对策建议,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本文围绕中国稀土产品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的目标,深入分析问题原因,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因此,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新颖性和针对性,操作性较强。本文针对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的出口失衡问题、稀土资源产权主体虚置等原因导致的过度开采问题、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问题导致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分别从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提出系统的对策建议,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随着稀土经济用途的日益广泛,关于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学科,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和国际贸易等学科,这使研究变得更加复杂。限于作者水平,本文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例如,限于数据搜集整理的现实难度,本文在稀土矿产品供给的实证研究过程中,部分使用了替代数据,降低了实证结论的精确性。因此,有待于在下一步工作学习中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可以预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的可获得性增加,将会出现更多的关于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量化研究成果。
王宁[6](2013)在《关于提升我国稀土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探索》文中指出国家利益,就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利益,包括生存和发展等方面的利益。现阶段,我国的国家利益中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是:第一,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基本制度;第二,保证领土的完整性和主权的独立性;第三,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持续稳定发展。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95%以上的能源来源、80%以上的工业生产资料来源和70%以上的农业原料来源是矿产资源。可以肯定的说,矿产资源就是我们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必要物质基础,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保证。在矿产资源里对整体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自然资源就是战略资源。中国虽然有很多的战略资源(如铁矿、石油等)都非常贫乏,但是稀土资源却是我国最丰富的战略资源。稀土产业作为我国资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稳定并促进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稀土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稀土产业是我国战略地位相当重要的产业。第二,稀土产业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尤其对区域经济。第三,稀土产业对提高我国资源应用的国际地位和对我国全球资源控制的影响力有促进作用。第四,稀土产业与金融市场结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解决供需矛盾。不过由于开发利用粗放、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科研技术落后、产品结构趋同、市场秩序混乱、企业自相低价竞争,造成中国稀土产业整体效益不高,价格长期处在极低价位,进一步导致稀土竞争力孱弱,稀土安全面临挑战。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稀土产业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展开探索,初步提出了提升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的几个建议,主要包括:合理开发资源、整顿和规范稀土开采秩序、注重生态环保、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企业资源整合、健全行业协会作用、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建立健全法规、加强稀土出口配额控制、建立国家稀土资源的战略储备制度、利用全球稀土资源等建议,确保我国稀土定价权与稀土资源的安全与发展,提高稀土产业竞争力,切实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毕占天[7](2012)在《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稀土是宝贵的非可再生资源,被广泛应用于高精尖科技和军工领域。在稀土国际市场中,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发达国家是稀土原材料产品的主要需求方。中国是最大的稀土供给方,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以36%的稀土储量供应了世界90%以上稀土消费。中国自1985年以来在扩大稀土产量和出口量,极大程度地占有国际市场份额的同时,却没有获得与其出口大国地位相匹配的在稀土国际市场上应有的价格话语权。而稀土产品的主要需求国对稀土产品二次加工或者再应用所获得的价值增值是稀土原材料产品价值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鉴于稀土的稀缺性、非可再生性和战略性,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如缩减出口配额、提高出口关税、征收资源税、加强环保督察等,使得稀土价格从2011年初开始有所上涨。但中国政府的行为引起了稀土需求大国的不满和指责,并正在就中国稀土出口限制问题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稀土贸易争端正逐渐升级。此外,自2011年年初开始,稀土货商的囤货惜售以及部分游资的推动,导致稀土精矿以及氧化物的价格呈现级数增长,使得稀土贸易矛盾日益严重。近期稀土国际贸易价格不断上涨,到底是稀土的价值回归还是投机炒作,很有必要从经济学机理上进行分析。究竟稀土国际市场定价是否公平合理,原材料产品的价值是否被低估,国际价格是否能够足额补偿稀土供给方生产稀土耗费的所有成本,并使其获得合理利润,都是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以提炼创新的非再生资源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为基础,探索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建立稀土产品的内在价值公平补偿体系,测算稀土影子价格,判定稀土产品内在价值补偿的公平程度;分析国际交易主体间交易势力公平的影响因素,并采用随市场定价模型测定交易势力的公平程度,提出了促进稀土国际贸易价格形成于公平价格区间的政策建议。本文的核心观点为: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平台制度公平基础上的内在价值补偿、交易势力公平(包括产业组织交易势力及国家政策交易势力的公平)是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的主要决定因素。全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导论,在阐明研究背景及意义的基础上,对本文主要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解释,并提出核心观点及研究框架,阐述研究方法,说明创新与不足等。并初步提出了国际交易势力的概念,定义其为国际市场交易主体通过产业因素以及制度因素影响国际市场价格的能力,主要由国际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产业组织交易势力以及国家政策交易势力构成。第二章,相关文献述评。首先对价格机制理论的演变与发展进行文献总结,并对资源产品国际贸易价格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公平价格机制的研究进行总结,主要为包含产品价值补偿、交易势力公平两大主要构成要素的公平价格一般机制研究以及关于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的研究;其后,对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及机制进行文献梳理;最后进行综合性文献述评。第三章,非再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的建立。在论述交易平台制度公平、交易标的内在价值公平补偿,交易主体交易势力公平等理论支点的基础上,创新、提炼、构建非再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分析论证非再生资源公平价格机制的形成、运行、管理是由资源内在价值补偿公平机制及包含产业组织交易势力和国家政策交易势力的交易势力公平机制共同决定的经济机理。第四章,世界稀土生产、贸易及供需趋势。本部分从整体上介绍稀土的国际储量、生产,分国别分析主要国家稀土贸易消费以及产业状况,在此基础上对稀土国际产能、整体供求以及结构性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并对未来五年稀土的供给和需求情况进行预测。第五章,稀土国际贸易内在价值补偿公平机制研究。以稀土国际贸易产品的价值构成情况为基础,分析影响稀土产品国际贸易内在价值公平补偿的主要因素,包括稀土权益价值公平补偿因素、经营价值公平补偿因素、代际价值公平补偿因素、生态价值公平补偿因素等。最后以中国为例进行稀土国际贸易内在价值补偿公平测度。本部分在构建稀土国际贸易内在价值公平补偿体系的基础上,采取测算稀土产品影子价格并加成稀土外部性成本的方式获得中国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公司稀土精矿的实际价格,并与其销售价格进行差值比较,测度稀土精矿价格的公平程度。第六章,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公平机制研究。本部分的研究以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决定国际价格的作用路径为基础,分别研究产业组织交易势力及国家政策交易势力公平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以影响产业组织及国家政策交易势力公平的主要因素为变量,构建随市场定价模型,测定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的公平度。第七章,结论与政策启示。对全文作一般性总结,从稀土内在价值补偿、稀土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实施战略储备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理论归纳及演绎的方法,主要应用于第三章非再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理论的建立中。实证研究的方法,在第五章稀土国际贸易内在价值补偿公平机制的研究中,采用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相结合的方法,构建稀土国际贸易内在价值补偿体系,并据此进行稀土产品的影子价格实证测算;在第六章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公平机制的研究中,运用随市场定价模型对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进行实证公平测度。比较研究的方法,主要应用于第六章稀土国际贸易政策交易势力公平机制的研究中,通过对主要稀土供给和需求国的稀土贸易、管理以及战略政策的比较分析,提炼影响国家政策交易势力公平的主要因素。本文的基本结论为:在国际贸易交易平台制度公平的基础上,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是产品内在价值公平补偿以及国际贸易交易势力公平均衡的结果。完全竞争条件下,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是马歇尔均衡的时点价格;现实的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形成的价格落在产业组织交易势力以及国家政策交易势力作用下的公平反映稀土产品内在价值补偿情况的供给和需求的均衡波动区间之中。在稀土国际贸易内在价值补偿公平机制的研究中,构建稀土内在价值补偿体系,建立影子价格测定模型,以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的精矿产品为实证研究对象,确定精矿的公平补偿价格,并与其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得出包钢稀土的精矿产品内在价值未得到充分补偿的结论。在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公平机制的研究中,将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分解为产业组织交易势力及国际贸易政策交易势力两个部分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及公平机制机理研究,得出稀土国际市场是供给方市场较强竞争性与需求方市场较高垄断性并存的供给方交易势力小于需求方交易势力的产品多元化的寡占型市场的结论。另一较为重要的结论为,对1988-2008年期间的12种中国的主要稀土产品按照轻稀土以及中重稀土的门类归类,测算消除了通货膨胀因素的稀土定基实际价格指数,并进行价格水平波动分析,得出12种中国主要稀土原材料产品价格几乎都较大幅度低于基期1988年的同类产品水平,中重稀土产品的价格水平下降幅度较为显着的结论。此外,建立随市场定价模型,分别利用2000-2011年的年度数据及2008.01-2011.12的月度数据进行计量实证分析,测定两个时段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的变化情况,得出在稀土国际市场中,供需方的交易势力未达到公平均衡,需求方美国、欧盟以及韩国的交易势力大于供给方中国交易势力的结论。并且通过两时段的计量结果对比,得出韩国在中国实施稀土新政之后,交易势力于2008-2011年期间上升幅度较为显着的结论。
王华民[8](2012)在《中国稀土产业组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材料在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尖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性作用。稀土产品分为原材料、深加工和功能性产品三大类。我国稀土资源具有得天独厚优势,品种齐全、分布集中、综合利用价值高。稀土产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且增速较快,已形成南北“两大体系”和内蒙、江西、四川“三大基地”,中国成为国际上稀土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我国稀土产业存在组织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战略储备不够和环保问题严重等突出问题。需要深入剖析稀土产业组织的内在关联性,选择适合稀土产业发展的组织模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和稀土行业特性的产业政策及规划,多角度、全方位进行研究并加以逐步解决。本博士文研究目的是探索我国稀土产业组织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为提升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维护我国经济和稀土产业安全,促进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导向和政策建议。通过对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流派的产业组织理论进行概述和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稀土产业现状,提出中国稀土产业组织研究新范式,具体分为REP、SCP、CCP三大模块。REP模块对稀土产业组织的市场资源、市场环境、市场政策进行研究。中国不仅是世界稀土资源大国,而且在稀土资源的质量、品种和可利用性等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中国稀土矿生产产量大,产能足够。世界和中国稀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SCP模块对稀土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研究。根据集中度值计算,表明目前我国稀土产业、稀土矿产品和稀土金属三个领域分别处于低寡占水平、高集中寡占型和中度寡占型三种不同类型。稀土产业目前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市场进入壁垒都存在。我国稀土企业一体化行为以水平一体化为主,横向一体化趋势加强,混合一体化是发展目标。CCP模块对稀土产业组织的集中、创新、合作策略进行研究。在前述研究基础上选择内蒙古包头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验证该研究范式在具体地区运用时的可行性与适宜性。最后本文从稀土资源管理、稀土产业结构、技术、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技术、产业安全、产业升级等七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廖新庚[9](2011)在《江西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就江西稀土产业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发展战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运用了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利用企业战略态势分析方法,对江西稀土产业的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江西稀土产业发展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稀土行业内部环境等进行了分析,揭示出江西稀土产业发展在全国所处的地位,所具有的中重稀土资源优势,冶炼分离、稀土金属、合金、新材料应用等技术比较优势,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消耗过快,产业链构造,行业分散经营、环保治理等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运用企业发展战略波特模型理论,SWOT理论对江西稀土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提出江西稀土产业发展战略原则,发展模式选择、比较,总结以省属重点大型企业江钨集团为龙头,通过以资产为纽带对江西稀土资源企业、冶炼分离、高新材料应用企业进行并购、破产、重组等形式,组建南方(江西)稀土集团公司,提高江西稀土产业的集中度,提高江西稀土工业的研发水平,技术创新能力,转变经营机制,达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飞跃,实现江西稀土产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目标。
廖宣仕[10](2001)在《江西省稀有稀土金属企业管理协会成立》文中研究表明
二、江西省稀有稀土金属企业管理协会成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省稀有稀土金属企业管理协会成立(论文提纲范文)
(1)北方稀土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2.3 文献综述小结 |
1.3 论文框架 |
1.4 研究基础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创新点 |
2 北方稀土集团及稀土行业现状 |
2.1 北方稀土集团概况 |
2.1.1 集团简介 |
2.1.2 经营模式 |
2.1.3 产品情况 |
2.1.4 组织文化 |
2.2 北方稀土集团资产情况 |
2.2.1 资产变化 |
2.2.2 同行业比对 |
2.3 稀土行业现状 |
2.3.1 稀土行业格局 |
2.3.2 稀土行业生产情况 |
2.3.3 稀土产品价格走势 |
2.3.4 稀土产品进出口情况 |
2.3.5 行业趋势 |
3 北方稀土集团内外部环境分析 |
3.1 规划信息收集与分析方法 |
3.2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模型) |
3.2.1 政策方面 |
3.2.2 经济方面 |
3.2.3 社会方面 |
3.2.4 技术方面 |
3.3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 |
3.4 北方稀土集团优势分析(钻石模型) |
3.4.1 资源优势 |
3.4.2 市场优势 |
3.4.3 技术优势 |
3.4.4 经营优势 |
3.4.5 项目优势 |
3.5 北方稀土集团劣势分析 |
3.5.1 初级产品比重偏高 |
3.5.2 区位短板,经营理念落后 |
3.5.3 人才结构不合理 |
3.5.4 节能环保压力加大 |
3.5.5 市场供大于求 |
4 北方稀土集团核心竞争力综合分析 |
4.1 分析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
4.2 北方稀土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评价体系构建 |
4.2.1 资源因素能力 |
4.2.2 市场因素能力 |
4.2.3 技术因素能力 |
4.2.4 经营因素能力 |
4.2.5 项目因素能力 |
4.3 北方稀土集团核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
4.3.1 数据来源 |
4.3.2 核心竞争力指标权重结果分析 |
4.3.3 北方稀土集团核心竞争力结果分析 |
5 北方稀土集团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策略 |
5.1 总体发展目标 |
5.2 发展原则 |
5.3 发展策略 |
5.3.1 加强全产业链精益生产管理 |
5.3.2 转变经营理念,创新营销模式 |
5.3.3 增强管理效能,提升冶企能力 |
5.3.4 加快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
5.3.5 纵深推进改革,培育市场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稀土行业简讯(论文提纲范文)
六大稀土集团有关工作交流研讨会在京召开 |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拜访科技部高新产业司 |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参加商务部重点行业进出口形势分析座谈会 |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参观新材料产业发展成果展 |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稀土永磁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召开第一次组长会议 |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对包头地区稀土产业深入调研 |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对广西主要稀土企业走访调研 |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对山西重点稀土磁性材料生产企业走访调研 |
汪德勇副秘书长应邀出席四川省稀土行业协会2017年度工作会议 |
协会领导春节前夕拜访慰问稀土行业院士、老专家 |
包钢 (集团) 公司董事赵殿清一行来访中国稀土行业协会 |
(4)2018年1月稀土市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市场运行概况 |
2稀土价格走势 |
(1) 稀土价格指数 |
(2) 中钇富铕矿 |
(3) 轻稀土氧化物 |
(4) 重稀土氧化物 |
3稀土出口状况 |
(5)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
第二章 基本范畴和基础理论 |
第一节 基本范畴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第三章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一节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概况 |
第二节 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失衡 |
第三节 中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 |
第四节 中国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 |
第五节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产生的后果分析 |
第四章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二节 中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节 中国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五章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
第一节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
第二节 中国稀土矿产品供给评价的实证研究 |
第六章 稀土产品供给的国际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国外稀土产品安全供给经验借鉴 |
第二节 国外稀土产品可持续供给经验借鉴 |
第三节 国外稀土产品平衡供给经验借鉴 |
第七章 对策建议 |
第一节 中国稀土产品安全供给的对策建议 |
第二节 中国稀土产品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建议 |
第三节 中国稀土产品平衡供给的对策建议 |
附录 动态规划工具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6)关于提升我国稀土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
1.3 本文涉及的有关概念 |
1.4 本文涉及的有关理论 |
1.5 研究内容、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第2章 稀土的现况 |
2.1 稀土 |
2.2 稀土的用途 |
2.3 世界稀土资源情况 |
第3章 我国稀土产业的现状 |
3.1 我国稀土产业历史及发展情况 |
3.1.1 我国稀土产业的历史 |
3.1.2 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 |
3.1.3 我国稀土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分析 |
3.2 我国稀土产业竞争力孱弱的外在表现 |
3.2.1 缺少稀土的定价权 |
3.2.2 产业链位于低端,创新十分不足 |
3.2.3 政府监管缺失、行业组织分散和管理机构多重 |
3.2.4 外资的隐性变相入侵 |
3.2.5 非法开采、浪费流失和污染严重 |
3.2.6 产业集中低,整合缓慢 |
3.2.7 民间配额的非法倒卖 |
第4章 探索稀土产业竞争力低下的原因 |
4.1 地方和央企的利益纷争 |
4.2 出口监管不力 |
4.3 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
4.4 没有自己的稀土期货市场 |
4.5 没有成型的战略储备制度 |
4.6 企业过于寄希望于政府 |
第5章 提高竞争力的初步建议 |
5.1 必须争取稀土定价权 |
5.1.1 加快期货市场的建立 |
5.1.2 加强国家进出口管理 |
5.1.3 加强行业的自我调控管理 |
5.1.4 加大国家储备力度 |
5.1.5 企业要提高自我监管力度 |
5.1.6 建立大宗商品信息系统和预警机制 |
5.2 合理利用稀土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
5.3 国家要健全有关政策 |
5.4 整合稀土产业链 |
5.5 重视全球稀土资源的开发规划 |
5.5.1 要多利用援助方式和技术合作 |
5.5.2 制定长期政策,鼓励稀土企业跨国经营 |
5.5.3 加强对公海和极地等资源区域的开发 |
5.5.4 要积极的开展资源外交 |
5.6 联合我国拥有市场竞争力的资源产业 |
第6章 探索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核心概念阐释 |
1.2.1 公平 |
1.2.2 公平价格 |
1.2.3 国际交易势力 |
1.2.4 稀土 |
1.3 核心观点、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核心观点 |
1.3.2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主要创新 |
1.5.2 不足之处 |
2. 相关文献综述 |
2.1 关于价格机制的研究 |
2.2 关于资源产品价格机制的研究 |
2.3 关于公平价格机制的研究 |
2.3.1 关于公平价格一般机制的研究 |
2.3.2 关于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的研究 |
2.4 关于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及机制的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3. 非再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的建立 |
3.1 公平价格机制理论支点 |
3.1.1 交易平台制度公平 |
3.1.2 交易标的价值公平补偿 |
3.1.3 交易主体行为公平 |
3.2 非再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的构建 |
3.2.1 非再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体系 |
3.2.2 非再生资源产品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的经济学机理 |
3.3 本章小结 |
4. 世界稀土生产、贸易及供需趋势 |
4.1 世界稀土储量及生产情况 |
4.1.1 世界稀土储量 |
4.1.2 世界稀土生产 |
4.2 主要国家稀土贸易及产业概况 |
4.2.1 中国稀土贸易及产业情况 |
4.2.2 日本稀土贸易及产业情况 |
4.2.3 美国稀土贸易及产业情况 |
4.2.4 欧盟国家稀土贸易及产业情况 |
4.3 稀土国际市场供需趋势 |
4.3.1 稀土国际产能及整体供需 |
4.3.2 稀土产品国际供需结构及趋势 |
4.4 本章小结 |
5. 稀土国际贸易产品价值补偿公平机制研究 |
5.1 稀土国际贸易产品价值构成 |
5.1.1 稀土国际贸易产品价值构成理论分析 |
5.1.2 外部性与稀土国际贸易产品价值构成 |
5.2 影响稀土国际贸易产品内在价值公平补偿的因素 |
5.2.1 稀土矿产资源权益价值公平补偿因素 |
5.2.2 稀土产品经营价值公平补偿因素 |
5.2.3 稀土产品代际价值公平补偿因素 |
5.2.4 稀土产品生态价值公平补偿因素 |
5.3 稀土国际贸易产品价值补偿公平测度 |
5.3.1 稀土国际贸易产品价值公平补偿依据 |
5.3.2 稀土国际贸易产品价值补偿公平测度模型构建 |
5.3.3 变量选择与实证方法 |
5.3.4 价值补偿公平测度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公平机制研究 |
6.1 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影响国际价格的作用路径 |
6.2 稀土国际贸产业组织交易势力公平机制研究 |
6.2.1 稀土国际市场结构分析与测度 |
6.2.2 稀土产品国际贸易价格趋势测算 |
6.2.3 稀土产业国际竞争行为分析 |
6.2.4 稀土国际产业组织交易势力公平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
6.3 稀土国际贸易国家政策交易势力公平机制研究 |
6.3.1 稀土主要贸易国政策比较分析 |
6.3.2 稀土国家政策交易势力公平的影响因素及传导路径 |
6.4 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公平测度 |
6.4.1 稀土国际贸易交易势力公平测度模型构建 |
6.4.2 变量选择与实证方法 |
6.4.3 交易势力公平测度结果及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一般性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2.1 全方位补偿稀土产品内在价值 |
7.2.2 调整优化稀土产业结构 |
7.2.3 实行必要的稀土战略储备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8)中国稀土产业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依据 |
1.1.1 我国稀土资源概况 |
1.1.2 我国稀土产业概况 |
1.1.3 国家对稀土产业的相关政策概述 |
1.1.4 我国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产业组织理论研究 |
1.2.2 国内产业组织理论研究 |
1.2.3 相关概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5 预期创新性研究成果 |
1.5.1 主要研究成果 |
1.5.2 创新性认识 |
2 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稀土 |
2.1.1 稀土的发现与命名 |
2.1.2 稀土元素的分组 |
2.1.3 稀土的性质与用途 |
2.2 稀土产业 |
2.2.1 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
2.2.2 产业的划分与层次 |
2.2.3 稀土产业的概念 |
2.2.4 稀土产业的定位和分类 |
2.2.5 稀土产业的发展历程 |
2.3 产业组织及相关理论 |
2.3.1 组织的相关概念 |
2.3.2 产业组织及其理论 |
2.3.3 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
2.3.4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流派 |
2.3.5 产业组织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
2.4 本章小结 |
3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概况 |
3.1 世界稀土资源分布与特点 |
3.1.1 世界稀土资源分布 |
3.1.2 世界稀土资源特征 |
3.1.3 稀土储量动态性 |
3.2 中国稀土资源分布及特点 |
3.2.1 中国稀土资源分布 |
3.2.2 中国稀土资源特点 |
3.3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阶段及规模 |
3.4 稀土产品结构与产量 |
3.4.1 稀土产品结构 |
3.4.2 稀土精矿产品产量 |
3.4.3 稀土冶炼分离产品 |
3.4.4 稀土金属与合金 |
3.5 中国稀土产业布局 |
3.5.1 “两大体系” |
3.5.2 “三大基地” |
3.6 本章小结 |
4 中国稀土产业组织 REP 分析 |
4.1 产业组织 REP 分析 |
4.2 稀土产业组织的市场资源分析 |
4.2.1 稀土矿床的成因、类型 |
4.2.2 我国稀土矿床的空间分布 |
4.2.3 稀土矿床的时间分布 |
4.2.4 稀土矿床的成矿机制 |
4.2.5 稀土储量分析 |
4.3 稀土产业组织的市场环境分析 |
4.3.1 国际稀土市场供给分析 |
4.3.2 国内稀土市场供给分析 |
4.3.3 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分析 |
4.3.4 国际稀土产业市场需求分析 |
4.3.5 国内稀土市场需求分析 |
4.3.6 稀土产业市场价格分析 |
4.4 稀土产业组织的市场政策分析 |
4.4.1 稀土产业管制政策概述 |
4.4.2 出口配额管制 |
4.4.3 出口退税 |
4.4.4 行业准入政策 |
4.4.5 稀土战略储备政策 |
4.4.6 稀土产业技术政策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中国稀土产业组织 SCP 分析 |
5.1 产业组织 SCP 分析 |
5.2 中国稀土产业组织市场结构分析 |
5.2.1 市场集中度 |
5.2.2 产品差异化 |
5.2.3 进入壁垒 |
5.3 稀土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
5.3.1 一体化行为 |
5.3.2 中国稀土产业一体化行为分析 |
5.3.3 国际化行为 |
5.3.4 营销定价行为 |
5.4 市场绩效分析 |
5.4.1 规模经济 |
5.4.2 国际竞争力 |
5.5 本章小结 |
6 中国稀土产业组织 CCP 分析 |
6.1 模块化理论在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应用 |
6.2 CCP 模块与稀土产业组织研究 |
6.3 集中策略 |
6.3.1 规模化策略行为 |
6.3.2 一体化策略行为 |
6.3.3 集约化生产 |
6.4 创新策略 |
6.4.1 生产技术创新 |
6.4.2 组织创新 |
6.5 合作策略 |
6.5.1 国内合作 |
6.5.2 国际合作 |
6.5.3 稀土资源国际化合作 |
6.5.4 稀土产品国际化战略 |
6.6 稀土产业组织 3P 关系分析 |
6.7 本章小结 |
7 内蒙古包头稀土产业组织实证研究 |
7.1 内蒙古包头稀土产业现状 |
7.2 内蒙古稀土产业组织 REP 分析 |
7.2.1 市场资源分析 |
7.2.2 市场环境分析 |
7.2.3 市场政策分析 |
7.3 内蒙古包头稀土产业组织 SCP 分析 |
7.3.1 市场结构分析 |
7.3.2 市场行为分析 |
7.3.3 市场绩效分析 |
7.4 包头稀土产业组织 CCP 分析 |
7.5 市场竞争力分析 |
7.5.1 优势与劣势分析 |
7.5.2 提升稀土产业整体竞争力的途径 |
7.6 本章小结 |
8 促进中国稀土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8.1 产业结构政策 |
8.1.1 制订《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
8.1.2 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保障 |
8.1.3 进出口贸易政策 |
8.2 产业布局政策 |
8.2.1 产业布局思路 |
8.2.2 产业布局途径 |
8.3 产业集群政策 |
8.3.1 企业整合,资产重组 |
8.3.2 优化资源配置,协同开发 |
8.4 产业组织政策 |
8.4.1 组建多级稀土行业协会 |
8.4.2 企业准入门槛政策 |
8.4.3 防止过度竞争和垄断政策 |
8.5 产业技术政策 |
8.5.1 稀土开发技术 |
8.5.2 科研扶持 |
8.6 产业目标政策 |
8.6.1 整顿、规范稀土矿产地开发秩序 |
8.6.2 实施稀土战略元素动态储备机制 |
8.6.3 坚持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 |
8.6.4 成立“中国稀土产业扶持基金 |
8.7 产业升级政策 |
8.8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9)江西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稀土产业发展战略国内外状况 |
1.3.1 日本稀土产业发展战略 |
1.3.2 美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 |
1.3.3 欧洲稀土产业发展战略 |
1.3.4 中国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状况 |
1.4 研究方法及基本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基本内容 |
第2章 江西稀土产业现状与问题 |
2.1 江西稀土产业发展的现状 |
2.1.1 中国稀土产业生产、消费、出口概述 |
2.1.2 江西稀土产品生产状况 |
2.1.3 江西稀土产品出口、消费状况 |
2.1.4 江西稀土改变国际市场结构 |
2.1.5 在全国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
2.2 江西稀土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2.2.1 江西稀土产业链的构造问题 |
2.2.2 稀土分散经营引发的行业危机 |
2.2.3 江西稀土生产产品质量、环保问题 |
2.2.4 江西稀土可持续发展问题 |
第3章 江西稀土产业理论分析 |
3.1 江西稀土产业竞争分析 |
3.1.1 波特五力模型简介 |
3.1.2 江西稀土五力模型分析 |
3.2 江西稀土产业SWOT分析 |
3.2.1 SWOT分析模型简介 |
3.2.2 江西稀土产业的优势分析 |
3.2.3 江西稀土产业的机会分析 |
3.2.4 江西稀土产业的劣势分析 |
3.2.5 江西稀土产业的威胁分析 |
3.3 主要结论 |
第4章 江西稀土产业发展模式选择 |
4.1 稀土产业发展选择的原则 |
4.2 国内外稀土产业发展的趋势 |
4.3 江西稀土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
4.3.1 江西稀土产业生态发展战略 |
4.3.2 江西稀土产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战略 |
4.3.3 江西稀土产业集团化发展战略 |
第5章 江西稀土产业大集团发展战略 |
5.1 稀土大集团发展战略概述 |
5.2 发展稀土大集团的背景 |
5.3 稀土大集团竞争的特点 |
5.4 稀土大集团的社会责任 |
第6章 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的基本策略 |
6.1 在产业链中占据主动 |
6.2 企业并购、整合 |
6.3 企业战略联盟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大集团发展战略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江西省稀有稀土金属企业管理协会成立(论文参考文献)
- [1]北方稀土集团核心竞争力分析[D]. 崔辰.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2]资源有限 再生无限[J]. 刘建新. 中国有色金属, 2019(16)
- [3]稀土行业简讯[J].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 金属功能材料, 2018(02)
- [4]2018年1月稀土市场分析[J]. 温晓帆. 金属功能材料, 2018(01)
- [5]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 张学东. 中央财经大学, 2015(12)
- [6]关于提升我国稀土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探索[D]. 王宁.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10)
- [7]稀土国际贸易公平价格机制研究[D]. 毕占天. 江西财经大学, 2012(05)
- [8]中国稀土产业组织研究[D]. 王华民.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8)
- [9]江西稀土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廖新庚. 南昌大学, 2011(07)
- [10]江西省稀有稀土金属企业管理协会成立[J]. 廖宣仕. 江西有色金属, 2001(04)
标签:稀土论文;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论文; 稀土产业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战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