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P 方案联合双环磷酰胺和增加 MTX 剂量治疗高危 NHL

CHOP 方案联合双环磷酰胺和增加 MTX 剂量治疗高危 NHL

一、双倍环磷酰胺的CHOP方案加大剂量MTX治疗高危NHL(论文文献综述)

杜俊[1](2021)在《第一部分: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31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第二部分:异体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荟萃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是惰性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来源于T或NK细胞,现分类命名为T-LGLL和CLPD-NK。该病发病率低,属于罕见病。自1985年首次定义以来,国内外少有大宗病例报道。并且,该病目前缺乏共识性的标准一线治疗,当前主要为经验性免疫抑制治疗,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及环孢素等。临床医师对该病存在较大困惑,需要厘清认识,规范诊疗。为更好理解T-LGLL和CLPD-NK,我们回顾了单中心312例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转归,以及生物学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20年7月,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本院312例LGLL患者。本研究经过伦理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书。LGLL的诊断标准根据2016年WHO标准,包括形态学和免疫分型。一线治疗包括CsA和探索性TPM方案(沙利度胺+泼尼松+甲氨蝶呤),CsA剂量为3-5mg/kg/d;TPM方案为:沙利度胺每晚50-100mg+泼尼松0.5-1.0mg/kg/隔日+甲氨蝶呤10mg/m2/每周。疗效评价标准参考2018年Sanikommu SR指标。此外,OS和PFS的生存曲线,通过GraphPad(8.0版)中的Kaplan-Meier法进行估算。检验方法为双侧log-rank,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绘图软件使用OriginPro2021,以及R语言(4.0.2版本)。双侧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自2005年至2020年,我们共诊断312例LGLL患者,包括293例T-LGLL患者和19例CLPD-NK患者。该诊断率呈逐年波动性上升的趋势。我院诊断LGLL的中位年龄较西方报道,年轻13岁(53岁vs 66岁)。贫血是本组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66.7%(208/312)的患者因贫血就诊。在本组患者中,LGLL合并PRCA的比例为42.3%(132/312),明显高于西方报道。此外,我们发现5.8%(18例)患者合并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不过“de novo LGLL”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LGLL”并无显着临床差异,生物学本质或存在共同之处。另外,我们在134例患者中检测了 TCR-vβ亚家族,结果显示26%(35/134)存在未被定义的单克隆TCR-vβ亚家族。在二代基因测序(NGS)中,我们检测了 39例患者,其中35例检出基因突变。FAT1的突变率最高为25.7%(9/35),STAT3的突变率为20%(7/35),TET2的突变率也为20%(7/35)。其他表观遗传改变,如IDH2、DNMT3A等也存在较高检出率。在临床治疗中,我们分为CsA常规治疗组和TPM方案探索性治疗组。CsA为一线免疫抑制治疗,TPM方案为基于沙利度胺的免疫调节治疗。结果显示:在CsA组中,27%(44/163)的患者获得CR,33%(53/163)的患者获得PR,另有40%(66/163)的患者未获治疗反应;而在TPM组中,CR率为75%(21/28),PR率为14%(4/28)。此外,LGLL 的总体 5 年生存率(OS)为 95%(95%CI,91%-99%)。结论:在LGLL构成比中,T-LGLL占据绝大多数。本组LGLL患者的发病年龄显着低于西方国家报道,临床症状以贫血为主,较大比例患者合并PRCA,整体病程呈现惰性。表观遗传改变在NGS测序中常被检出,其中TET2、DNMT3A等与DNA甲基化相关的基因突变较为突出。尽管免疫抑制治疗是当前的经验性一线治疗,但以沙利度胺为基础的免疫调节方案(TPM方案)可能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背景和目的:PTCL属于罕见病,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患者的10%-15%,在美国年发病总人数为4800-8000人。并且,PTCL的疾病异质性极大,2016年WHO分类包括29种疾病亚型,因此个体化的精准治疗体系极难建立。尤其是在复发/难治的PTCL患者中,临床预后极差,传统化疗时代R/R-PTCL中位OS仅5.5个月,中位PFS仅3.1个月。因此,探索更有效的R/R-PTCL治疗方案极具临床意义,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重要的改善临床结局的手段。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大数据荟萃分析,归纳ASCT和allo-HSCT治疗R/R-PTCL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有益参考。方法:本研究检索策略符合Meta分析的PRISMA声明。本研究检索的数据库主要包含:Pubmed、Cochrane 协作网、Embase 数据库、ClinicalTrials.gov、Web of science、万方及中国知网等。检索关键词为“复发难治T细胞淋巴瘤/PTCL”、“自体HSCT/异基因HSCT”、“疗效/治疗/安全性”等。截止2020/10/01,纳入此时间点以前的全部合适文献。根据检索关键词,我们进行了文献筛选。文献语言来源于英文及中文。在PROSPERO平台,我们对该荟萃分析进行了注册(CRD42020195875),并获得批准。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遵循医学伦理学原则。基于两位研究者的独立阅读,提取临床指标。对原始文献的质量,我们采取MINORS量表进行条目式评价。通过R语言(version 3.6版本)进行图表绘制。率的合并分析使用R语言metaprop函数。双侧p<0.05被认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从2001年1月12日至2020年10月1日,本研究荟萃分析中ASCT和allo-HSCT各有16篇文献。本项研究中,共1765例R/R-PTCL患者纳入共计,其中885例为ASCT治疗组,另880例为allo-HSCT治疗组。在allo-HSCT治疗组中,388例患者被纳入分析(p<0.01,I2=71%),结果显示 3 年的 OS 为 50%(95%CI,41%-60%)。而在ASCT治疗组中,共614例患者被纳入分析,3年的OS为55%(95%CI,48%-64%)。在 allo-HSCT 组中,综合 5 年 OS 为 54%(95%CI,47%-62%),纳入患者数为174例。而在ASCT组中,整体5年OS为53%(95%CI,44%-64%),共计346例患者被纳入。在allo-HSCT组,6项研究报道了 3年TRM,结果为32%(95%CI,27%-37%)。另外,在ASCT组中,3项研究报道了 3年TRM,结果为7%(95%CI,2%-23%)。在 allo-HSCT 治疗组中,Ⅱ-Ⅳ 级急性 GVHD((aGVHD)的发生率从 14%-40%不等,慢性 GVHD(cGVHD)从 5%-50%不等。结论:本研究系统总结了 allo-HSCT和ASCT治疗R/R-PTCL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两者的临床缓解率和总体生存率大致相当。然而,allo-HSCT或可为化疗不敏感的患者提供生存优势。对于低危或体能状态较好的PTCL患者,ASCT应该作为重要的治疗选择。而对疾病风险分层程度更高的R/R-PTCL患者,allo-HSCT则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荐。此外,由于PTCL的罕见性和高死亡率,需要联合多中心开展前瞻性研究,探寻适宜的药物组合方案,以期最大程度造福患者。

郭秋霞[2](2021)在《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影响因素的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整体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期。干细胞动员采集是移植过程中的必要步骤,现研究表明动员失败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的预后,而且增加患者的医疗护理费用。探索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的危险因素,准确识别伴有高危险因素的患者,有助于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成功率,做到低风险移植。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和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相关高危因素,分析采集的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对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的影响,准确识别伴高危险因素的患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42例MM患者和50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以及移植的资料。分析性别、年龄、复发情况、骨髓浸润、放疗、G-CSF使用天数、动员前化疗方案、动员前化疗疗程数和特定靶向药物等对造血干细胞首次采集结果的影响,并研究造血干细胞输注剂量与患者造血植入的关系。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结果用CD34+细胞计数表示。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患者中,RVD组患者采集CD34+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BCD组患者(P=0.013),首次采集成功率较低,提示来那度胺的应用影响造血干细胞采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小于60岁的患者CD34+细胞的采集数量要明显高于≥60岁的患者(P=0.040)。动员前化疗疗程数<6次的患者采集效果较好,采集CD34+细胞计数要高于化疗疗程数≥6次的患者,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BCD组患者输入较多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P<0.001)及血小板(P<0.001)植入较快。淋巴瘤患者中,化疗疗程数与采集CD3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31)。移植前复发的患者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较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放疗患者中动员失败的患者相对较多,失败率为88.89%,放疗对造血干细胞采集呈负面作用(P=0.006)。输入CD34+细胞计数越高,中性粒细胞植入越快,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对于移植后血小板植入的影响没有那么显着。采集前G-CSF使用天数<5d和≥5d采集的CD34+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MM患者,含有来那度胺的化疗方案会损害造血干细胞,增加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难度,尤其对于年龄大于60的患者,动员前含有来那度胺的化疗方案应慎重选择。同时动员前化疗疗程数应适中,过多的化疗会损害造血干细胞,可根据患者病情及实际情况将末次化疗放于采干后。对于淋巴瘤患者,既往复发和放疗都会明显损害造血干细胞。不断探索可能影响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危险因素,改进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的方案。提前预测高失败风险患者,尽量避免应用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不利因素,降低采集失败率。

黄田英,苏宁,徐晓露,李志铭,黄慧强,蔡清清[3](2019)在《41例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及预后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断并接受治疗的41例初治PB-DLBCL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情况和预后因素。结果 41例患者中女性为40例,男性为1例,中位年龄45岁,均以乳腺无痛性肿块为首发症状,3例伴有B症状。临床分期包括IE期21(51.2%)例、IIE期13(31.7%)例、IVE期7(17.1%)例。对17例患者进行了进一步分型,5例为生发中心来源(germinal center B-cell like,GCB),12例为非生发中心来源(non-GCB亚型)。治疗方法包括单纯手术(2例)、单纯化疗(4例)、手术联合化疗(18例)、手术联合化放疗(11例)、化疗序贯放疗(6例)、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21例)、化疗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9例)。中位随访时间为49.5个月,死亡11(26.8%)例,5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率分别为71.5%和5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Ann Arbor分期、利妥昔单抗和化疗疗效与OS相关(P <0.05),而IPI评分、利妥昔单抗和化疗疗效与PFS相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P=0.013)和利妥昔单抗(P=0.012)是OS的独立预后因子,利妥昔单抗(P=0.008)和化疗疗效(P=0.014)是PFS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PB-DLBCL的预后尚可,目前主要治疗模式为含蒽环类化疗联合手术或放疗,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杨丹[4](2018)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110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目的:分别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NHL)中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01月至2016年08月间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110例T-NHL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同移植方式在T-NHL中的疗效,并进一步分析影响移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1)110例T-NHL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26(7-64)岁。疾病亚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35例,NK/T细胞淋巴瘤(NK/TCL)2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24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24例,皮下脂膜炎性T细胞淋巴瘤(SPTCL)3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HSTCL)1例。(2)中位随访34.5个月,其中56/110例auto-HSCT患者3年OS、EFS分别为76.5%、60.9%。54/110 例 allo-HSCT 患者 3 年 OS、EFS 分别为 61.7%、58.9%。二组间比较OS、EFS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87,P=0.522)。(3)Auto-HSCT前达第一次完全缓解状态(CR1)患者36/56例,3年OS、EFS分别为86.5%、75.6%;未达CR1状态患者20/56例,3年OS、EFS分别为63.2%和45.1%。两组间比较OS和PFS均有显着差异(P=0.048、P=0.039)。(4)Allo-HSCT 前达 CR1 患者 28/54 例,3 年OS为79.3%,3年EFS为76.2%;非CR1状态患者26/54例,3年OS及EFS分别为52.0%和48.7%。CR1组OS和PFS显着高于非CR1移植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31,P=0.034)。(5)年轻高危患者(年龄<40岁,IPI评分≥3分)20/54例行allo-HSCC 3年 OS、EFS 分别为 74.8%、73.9%,较 auto-HSCT 组 16/56 例显着获益(3 年 OS、EFS 为 50.0%、44.4%),OS、EFS 间差异较显着(P=0.042、P=0.018)。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能够改善T细胞淋巴瘤疗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若能在CR1进行,可使T-NHL患者更大获益;allo-HSCT可使部分患者达到治愈,对于年轻高危T-NHL淋巴瘤患者可考虑直接行allo-HSCT,以期延长患者生存期。第二部分不同预处理方案在T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多中心研究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案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治疗T细胞淋巴瘤(T-NHL)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科2001年08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auto-HSCT治疗的148例T-NH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一步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案对其疗效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分析。结果:(1)148例患者中男性105例,女性43例,中位年龄31岁(9-64岁)。按照预处理方式不同,分为BEAM组75例,BEAC组27例,CBV组46例。(2)中位随访时间为41个月,BEAM、BEAC、CBV三组5年OS分别为81.0%、77.8%、62.7%,5年EFS分别为62.2%、62.4%、59.4%,三组间比较分析OS及EFS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72、P=0.448)。(3)BEAM、BEAC、CBV 三组间 5 年CIR 分别为 33.3%、33.8%、43.1%;5 年 NRM 分别为 3.5%%、12.5%%、6.4%,各组间CIR、NRM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497、P=0.239)。(4)2级以上黏膜炎及腹泻BEAM组发生率显着高于CBV组(53.7%vs 28.5%,P=0.012;36.1%vs 15.8%,P =0.006),而与 BEAC 组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显着(53.7%vs 39.6%,P=0.577;36.1%vs 24.5%,P=0.480)。结论:三种预处理方案均为auto-HSCT安全有效的选择,BEAM预处理方案在生存上有优于BEAC、CBV的趋势,但统计学未见明显差异;BEAM预处理方案黏膜相关毒性反应值得关注。

伍光腾[5](2017)在《原发性宫颈淋巴瘤病例报道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认为目的通过1例原发性宫颈淋巴瘤(LUCX)的临床病例报道,并对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复习,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案,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报道了我院诊治的1例原发性LUCX病例,并在PubMed、万方、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上检索2002年到2016年报道的病例,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本文报道的1例原发性LUCX病例,55岁女性,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妇检见右侧宫颈外生型菜花样肿物,病理活检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随访16个月未见复发。本文回顾了以往报道的原发性LUCX病例,总结临床特点如下:(1)59例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布在2285岁,平均46.7岁;(2)大部分(67.8%)的患者主要症状为阴道流血,其余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宫颈肿物、阴道排液和胃肠道症状等;(3)大部分患者就诊时为早期,70.8%为Ann Arbor IE期,50%为FIGO IB期;(4)所有患者病理类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88.1%为B细胞来源,8.5%为T细胞来源;(5)94.9%的患者采用化疗或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6)59例患者中,生存期最短为6个月,最长超过180个月,6例死亡,其中2例IE期,2例IIE期,2例IVE期。结论原发性LUCX是临床罕见病,好发于绝经前期,病理类型以DLBCL最常见,该病经早期诊断和治疗后预后良好,但由于该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该病目前尚无标准的治疗方案,以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临床分期是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宋腾[6](2016)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系一类发病率较低、高度异质性的恶性淋巴肿瘤。当前传统CHOP/CHOP样方案治疗除ALK+,ALCL外,近期疗效不尽人意,缓解时间较短,5年生存仅约30%,临床亟需寻找新型方案。Hyper-CVAD/MA方案最初由MD Anderson癌症中心设计,目前国内外已有研究将其用于PTCL的治疗,疗效良好,但不良反应较大。近年来,抗血管新生治疗引领了肿瘤研究领域新方向,并在晚期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研究评估比较我院初发PTCL病例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恩度+CHOP样方案)与Hyper-CVAD/MA方案及CHOP/CHOP样方案一线治疗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生存,以探讨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的可行性,寻找治疗PTCL的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110例初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根据一线治疗方案不同,分为A组(恩度+CHOP样方案)26例;B组(Hyper-CVAD/MA方案)22例及C组(CHOP或CHOP样方案)62例。至少4周期治疗后,比较三组近期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生存。计数资料组间比较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t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生存率log-rank检验,Cox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1.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分布:三组中位年龄分别为55岁、51岁和55岁;男性分别占53.8%、72.7%和61.3%;ECOG PS≥2分占18.8%、9.1%和12.9%;病理亚型为,PTCL-NOS:50.0%、50.0%和48.4%,AITL:26.9%、9.1%和11.3%,ALCL(ALK-):15.4%、27.3%和22.6%;Ann-Arbor分期III/IV期80.8%、77.3%和69.4%;国际预后指数(IPI)3-5分占57.7%、40.9%和41.9%,中位化疗次数分别为4周期、6周期和6周期,三组临床特征均无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2.三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ORR)分别为76.9%、81.8%和56.5%。B组缓解率高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1),A组疗效较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7);三组患者疾病复发率相似,分别为69.2%、63.6%和85.5%。3.根据疾病分期,早期(I/II期)患者中三种方案缓解率均高于60%,无统计学差异(P=0.331)。晚期(III/IV期)患者中Hyper-CVAD/MA方案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案(82.4%vs71.4%vs51.2%),有统计学差异(P=0.045)。4.根据IPI分层,无论是IPI≤2分或3-5分组,三种方案有效率均无明显统计差异。但恩度联合化疗和Hyper-CVAD/MA方案疗效均高于70%,表现出一定优势。5.远期生存方面,A组和B组中位PFS明显高于C组(16个月vs17个月vs12个月,P=0.022),且前两组1、2、3年PFS率也优于后者(P均<0.05)。A、B组患者之间无进展生存相近,而与C组相比,A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有所延长(P<0.05)。三组1、2、3年OS率均无明显统计差异(P>0.05)。6.不良反应方面,B组III/IV度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77.3%、54.5%,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A组和C组相比,除5例心电图异常外(P=0.032),其他副反应发生率相似。7.多因素分析显示体质状态(ECOG PS)和近期疗效为全组患者独立预后不良因素。结论:1.Hyper-CVAD/MA方案治疗初发PTCL临床疗效及生存优于传统方案,鉴于其较高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可为年轻高危体质良好患者一种可选方案。2.抗血管生成治疗联合化疗相对传统方案,近期缓解率相当,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无进展生存。考虑到恩度低毒、高效、靶向性强的特点,可试将恩度联合化疗用于PTCL一线治疗中。

李晓蕾[7](2016)在《伊立替康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近期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背景:PCNSL(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CNS(Central never system,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目前含HD-MTX(High dose methotrexate,大剂量甲氨蝶呤)的化疗方案被视为一线治疗方案,但其仍有很多弊端,如神经毒性、严重的骨髓抑制、肾衰竭、肝损伤、胃肠道反应等,导致一些高龄或状态欠佳的患者并不能耐受该方案化疗。且一些基层医院并不具备监测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的条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治疗方案的应用。另外,该病复发率高,复发后病程进展迅速,因为大部分化疗药物并不能很好的透过血脑屏障,故复发后可应用的化疗药物非常有限。而现有的一些治疗手段,如大剂量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干细胞移植等,又存在着副作用严重、局部控制率差及费用昂贵等弊端,所以我们急需一个安全性高、疗效好、适用人群广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有研究表明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对CNS原发或转移肿瘤,以及其它部位淋巴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目前已有学者将其应用于脑胶质瘤、脑膜转移瘤、脑转移瘤及各亚型淋巴瘤,并取得较好的疗效。目的:探讨CPT-11(Irinotecan,伊立替康)对复发或难治PCNSL患者的近期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2015年10月2016年1月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的4例PCNSL患者,这些患者均出现复发、进展或不能耐受一线化疗,入组后根据患者体能状态给予CPT-11的单药或者联合Ara-C(Cytarabine,阿糖胞苷)方案治疗(单药方案:CPT-11 180mg/m2d1静滴21天为1周期;联合方案:CPT-11 180mg/m2d1静滴;Ara-C 1.5g/m2q12h d1-2静滴,21天为1周期),化疗两个周期后通过患者功能状态评分(以卡氏评分为标准)及影像学表现(按照RECIST标准)来评价疗效,并记录患者化疗后不良反应(按照NCI-CTC 3.0标准进行评价),以辅助全面评价治疗方案。结果:本研究中4例患者每例患者至少完成2周期CPT-11单药或联合化疗,其中2例患者完成2周期CPT-11单药化疗,1例患者完成3周期CPT-11单药化疗,另外1例患者行2周期联合方案化疗。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2例患者评效PR,2例患者评效SD。4例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腹泻,2例患者出现IV度骨髓抑制,并经治疗后好转。结论:伊立替康可以用来治疗复发或难治的PCNSL患者,且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马军,沈志祥,朱军,吴敏媛,赵维莅,黄慧强,郭晔[8](2015)在《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文中指出淋巴造血组织恶性肿瘤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和NK/T细胞淋巴瘤是常见类型之一。ALL和LBL是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ALL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病率较高[1],占1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的76%及所有儿童恶性肿瘤

王瑾[9](2014)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PTCL)为一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起源于胸腺后或成熟T细胞或自然杀伤细胞。在欧美国家,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5%10%,在亚洲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20%-35%。多数PTCL的治疗疗效比B细胞淋巴瘤差,5年存活率在30%左右,目前尚无最佳治疗方案。临床上多采用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方案CHOP或CHOP样方案。然而,CHOP方案对PTCL(ALK阳性的ALCL除外)的疗效并不理想。国内外很多报道HyperCVAD/MA方案在治疗ALL/LBL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对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还缺少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本研究第一部分回顾性分析比较HyperCVAD/MA方案和CHOP/CHOP样方案治疗初发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生存情况和不良反应,为今后设计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案奠定基础。此外,复发难治性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策略是临床研究的重点。造血干细胞移植以及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已经广泛的用于临床,而对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复发或进展期的临床特征以及生存情况,国内相关报道甚少。本研究第二部分分析了外周T细胞淋巴瘤复发或进展期的生存以及相关预后因素。为今后开展新药及新治疗方案的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对照人群。最后,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流行病学研究已经证实随着年龄的增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病变,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其脏器功能减弱、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等都是影响临床医生治疗决策的因素。研究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因素,探讨其临床特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分层治疗,以及今后制定针对老年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第三部分分析了63例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第一部分HyperCVAD/MA方案与CHOP样方案治疗初发PTCL的疗效比较目的:分析比较HyperCVAD/MA方案与CHOP/CHOP样方案治疗80例初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的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12月我院血液科经病理确诊并治疗的PTCL80例。23例应用HyperCVAD/MA方案,57例应用CHOP/CHOP样方案。组织病理学分类包括NK/T细胞淋巴瘤、PTCL-NOS型、ALCL(ALK-)、AITL四种类型。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6-72)。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均采用频数(百分位数)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所有计量资料均采用“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表示,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HyperCVAD/MA组与CHOP/CHOP样组的临床特征分布:两组中位年龄分别为41岁与44岁,男性患者比例:52.2%与31.6%;AITL类型:5例与12例, ALCL(ALK-)类型:3例与12例, NK/T类型:6例与15例,PTCL-NOS类型:9例与18例;Ann Arbor分期I-II期:9例与22例,III-IV期:14例与35例; IPI积分≤2分:15例与29例,IPI积分>2分:8例与28例;中位化疗疗程:7个疗程与6个疗程;两组特征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HyperCVAD/MA组比CHOP/CHOP样组缓解率(CR+PR)显着增高(78.3%与54.4%,P=0.047),且获得缓解所需的化疗疗程数减少(4个疗程VS6个疗程,P=0.004)。3、HyperCVAD/MA组对于不同Ann Arbor分期的PTCL缓解率均较高(I-II:88.9%;III-IV期:71.4%)。4、IPI评分≤2分的患者在HyperCVAD/MA组缓解率较高(86.7%与55.2%;P=0.037)。5、HyperCVAD/MA组中AITL与ALCL(ALK-)类型的PTCL缓解率均为100%(5例与3例),NK/T和PTCL-NOS类型的缓解率分为83.3%与55.6%。6、HyperCVAD/MA组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显着提高(P=0.039),尤其是1年的PFS累积生存率高于CHOP/CHOP样组(82.6%VS45.6%,P=0.006);但PFS2年、3年的PFS累积生存率均无显着差异(52.2%VS38.6%,P=0.156;39.1%VS17.5%,P=0.055);两组OS时间以及3年的累积生存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7、HyperCVAD/MA组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的发生率较高(73.9%与38.6%,P=0.004);而肺部感染及重度血小板减少(PLT<20×109/L)的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心脏毒性及重度贫血的发生率较低,且均能耐受。结论HyperCVAD/MA方案作为诱导方案治疗除ALCL(ALK+)以外的PTCL的早期疗效优于CHOP/CHOP样方案,值得临床推广。第二部分6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首次复发或进展期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因素分析目的: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首次复发或进展期生存状况并探讨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血液科200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首次复发进展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6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化疗后曾经达到CR/PR/SD疗效。观察首次复发或进展期的疾病特征,了解复发或进展期后的二次PFS及OS时间,并分析影响二次PFS及OS的相关因素。所有患者均从确诊首次复发或进展期开始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3-128)。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频数(百分位数)n(%)表示,计量资料均采用“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表示。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Log-rank方法进行检验,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有序变量的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无序多分类变量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中患者的首次复发或疾病进展的中位时间是10个月,中位年龄45岁,在复发或疾病进展后的中位OS时间6个月,中位PFS时间5个月;预期1年、2年OS率24%、14%;1年、2年PFS率21%、13%。2、61例患者复发时仅淋巴结复发的患者PFS相对较好(P=0.013),而对OS也有影响的趋势(P=0.088)。肝脏复发是影响PFS的危险因素(P=0.046),但对于OS无显着差异(P=0.344)。sIPI>2分是影响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3);治疗有效是改善PFS和OS的有利因素(P<0.05)。对于55例在首次复发或进展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结论相同。3、复发时sIPI积分为>2分是影响再次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P=0.004)。结论:复发或进展期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差,生存期短;sIPI积分对于复发或进展期的预后预测同样重要。第三部分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63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目的分析63例老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响生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5年1月至2013年5月份收治的63例老年PTCL病例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1-99个月),失访4例。观察年龄、性别、IPI评分、LDH、β2微球蛋白、PS评分、结外侵犯、Ann Arbor期、B症状、Ki67百分比、骨髓侵犯、化疗疗程以及治疗所能到达的最佳疗效对生存的影响。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频数(百分位数)n(%)表示,计量资料均采用“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 Log-rank方法检验,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63例老年PTCL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1年、2年、3年的预期生存率分别为:47%、41%、3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病时LDH、β2MG升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缩短,均为(8个月VS39个月,P<0.001);PS评分≥2分、IPI积分>2分、伴有骨髓侵犯、结外侵犯部位>1个的患者生存时间均明显缩短(8个月VS38个月,P<0.001;10个月与36个月,P<0.001;6.5个月VS15个月,P=0.011;9个月与16个月,P<0.001);KI67<30%的患者生存时间较好(<30%vs30-60%vs>60%;39vs13.5vs8.5个月;P<0.001);疗效达缓解(CR+PR)以及能完成4个疗程以上化疗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36vs7.5个月;P<0.001;24个月vs11个月;<0.00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评分、骨髓侵犯、IPI评分、结外侵犯>1个、疗效、化疗疗程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发病时的PS评分、骨髓侵犯、IPI评分、结外侵犯>1个,对于预测老年PTCL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争取完成4个疗程以上的化疗,且疗效达到缓解是改善老年患者生存的重要措施。

章忠明,彭志刚[10](2013)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是一组起源于包括B-细胞、T细胞及NK细胞的异质性淋巴增殖性疾病。欧美国家B细胞淋巴瘤(B-NHL)约占80%~85%[1]。我国B细胞淋巴瘤发生率约占NHL的61.6%~74.2%[2-4]。B-NHL包括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等。NHL的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免疫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近10多年来,由于CD20单克隆抗体(单抗)的应用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作

二、双倍环磷酰胺的CHOP方案加大剂量MTX治疗高危NHL(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倍环磷酰胺的CHOP方案加大剂量MTX治疗高危NHL(论文提纲范文)

(1)第一部分: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31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第二部分:异体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31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病例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异体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荟萃分析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图1 我院血液病突变筛查NGS靶向测序的112个基因
    附录2 个人简历和攻读学位期间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基金资助

(2)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影响因素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略缩词表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
    2.方法
        2.1 研究方法
        2.2 动员采集
        2.3 名词解释
        2.4 处理数据
(三)结果
    1.多发性骨髓瘤
        1.1 一般资料
        1.2 动员前化疗方案对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
        1.3 动员前化疗方案对造血植入的影响
        1.4 年龄对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
        1.5 动员前化疗疗程数对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
    2.淋巴瘤
        2.1 一般资料
        2.2 性别、分期、复发情况、骨髓侵犯、化疗疗程及疾病类型对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
        2.3 患者年龄、体重、放疗、采集前疾病状态及采集前G-CSF使用天数对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
        2.4 化疗方案对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影响
        2.5 造血干细胞的输注剂量对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的影响
        2.6 干细胞采集当日采集前患者血常规与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关系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造血干细胞动员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3)41例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疗效评价
    1.3 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特征
    2.2 患者的治疗特征
    2.3 近期疗效
    2.4 生存分析
    2.5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利益冲突
伦理批准与参与同意

(4)造血干细胞移植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110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研究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不同预处理方案在T细胞淋巴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多中心研究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及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原发性宫颈淋巴瘤病例报道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病例报道
文献复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宫颈癌的预防及个体化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评估
    1.4 不良反应评价
    1.5 远期随访
    1.6 统计方法
结果
    2.1 临床病理特征
        2.1.1 全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2.1.2 三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
    2.2 近期疗效
        2.2.1 三组治疗方案的疗效比较
        2.2.2 三组不同分期的疗效比较
        2.2.3 三组IPI评分的疗效比较
        2.2.4 三组病理类型的疗效比较
    2.3 远期疗效
    2.4 不良反应
    2.5 预后分析
        2.5.1 单因素分析
        2.5.2 多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及新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伊立替康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8)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
    1.1 药理学
    1.2 药代动力学
2 临床应用
    2.1 PEG-Asp在ALL中的临床应用
        2.1.1儿童ALL
        2.1.2成人ALL
    2.2 PEG-Asp在恶性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
        2.2.1儿童恶性淋巴瘤
        2.2.2成人恶性淋巴瘤
3 不良反应及处理
    3.1 PEG-Asp抗体产生
    3.2 过敏反应
    3.3 肝功能损害
    3.4 止血、凝血或纤溶障碍
    3.5 血栓的形成
    3.6 急性胰腺炎
    3.7 电解质紊乱
    3.8 糖代谢紊乱
    3.9 儿童不良反应
4 儿童/成人ALL及恶性淋巴瘤治疗方案
    4.1 儿童ALL治疗方案
        4.1.1 CCLG-ALL 2008多中心协作治疗方案
        4.1.2 PEG-Asp联合化疗治疗儿童ALL的其他治疗方案
    4.2 成人ALL治疗方案
    4.3 恶性淋巴瘤治疗方案
        4.3.1方案用于初治Ⅲ/Ⅳ期及难治复发NK/T细胞淋巴瘤
        4.3.2改良SMILE方案用于NK/T细胞淋巴瘤
        4.3.3 AspaMetDex方案用于NK/T细胞淋巴瘤
        4.3.4改良BFM-90方案治疗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5 药物经济学

(9)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第一部分 HyperCVAD/MA 方案与 CHOP/CHOP 样方案治疗初发外周 T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比较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二部分 61 例外周 T 细胞淋巴瘤首次复发或进展期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因分析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第三部分 老年外周 T 细胞淋巴瘤 63 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一) 病历资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1.1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
    1.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滤泡性淋巴瘤中的应用
    1.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套细胞淋巴瘤治疗中的应用
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治疗
3 核素免疫治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复发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四、双倍环磷酰胺的CHOP方案加大剂量MTX治疗高危NHL(论文参考文献)

  • [1]第一部分: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312例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第二部分:异体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外周T细胞淋巴瘤-荟萃分析[D]. 杜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
  • [2]多发性骨髓瘤及淋巴瘤患者造血干细胞动员影响因素的探讨[D]. 郭秋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41例原发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模式及预后分析[J]. 黄田英,苏宁,徐晓露,李志铭,黄慧强,蔡清清. 癌症, 2019(04)
  • [4]造血干细胞移植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研究[D]. 杨丹. 苏州大学, 2018(01)
  • [5]原发性宫颈淋巴瘤病例报道1例并文献复习[D]. 伍光腾.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6]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药物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D]. 宋腾.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 [7]伊立替康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近期疗效观察[D]. 李晓蕾.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8]培门冬酶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J]. 马军,沈志祥,朱军,吴敏媛,赵维莅,黄慧强,郭晔. 中国肿瘤临床, 2015(24)
  • [9]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D]. 王瑾. 第二军医大学, 2014(04)
  • [10]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进展[J]. 章忠明,彭志刚. 实用肿瘤杂志, 2013(04)

标签:;  ;  ;  ;  ;  

CHOP 方案联合双环磷酰胺和增加 MTX 剂量治疗高危 NHL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