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钢炼铁厂节能降成本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宋熠[1](2020)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降成本对策研究》文中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而有了明确的目标。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的钢铁行业也因此有了清晰的改革方向。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对钢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是爆发式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一路上欣欣向荣。钢铁为各行各业都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设施保障,企业建工建厂需要钢铁,铁路交通需要钢铁以及城市建设也需要钢铁。可是好景不长,钢铁行业在经历过辉煌时期以后却不得不面临同行业之间的恶意竞争。这些行为导致钢铁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不仅如此,因为钢铁企业的盲目投产也导致了钢铁企业的成本居高不下、产能过剩以及库存积压等问题出现了。这些问题让企业的正常运转受到阻碍,并且也影响了整个钢铁行业的高效发展。政府及时发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就及时有效地缓和了钢铁行业现状的进一步恶化,政策中提到钢铁行业的改革目标是以“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为主的五大任务。因此,本文以国务院2016年8月印发的《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为指导,着重分析宝钢股份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降成本”这一任务。通过阅读研究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相关的文献资料,并且结合宝钢股份自身独有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单阐述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包括有效供给理论、有效需求理论、资源禀赋理论。第三部分首先对宝钢股份进行介绍,其次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的成本现状进行分析,宝钢股份存在税费负担相对较重、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能源成本日益增加、物流成本高、制度性交易成本相对较多等问题。第四部分通过对宝钢股份成本现状分析,找到宝钢股份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第五部分是针对找到的原因一一提出有针对性的降成本对策,帮助宝钢股份更好降成本。第六部分是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研究发现,宝钢股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了一些改变,降成本效应已经显现,但仍然存在降成本的空间。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还仍然需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宝钢股份应通过升级转型,增强科研与创新的力度以及高端产品所占比例等等措施来进一步降成本。最后,希望为广大其他的钢铁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更好的降成本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总而言之,引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关键就是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脚步,这对冲破我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关口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杨建萍[2](2019)在《配加蒙古矿生产球团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低成本生产已是现如今钢铁获取利润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包钢引进了价格偏低的蒙古矿,作为生产球团的原料。而随着蒙古矿在球团矿生产中配比的比例逐渐增加,蒙古矿中含硫较高,而且硫主要以磁黄铁矿形式存在,现有的生产工艺还没有有效的降硫措施,进而影响球团矿质量和高炉生产的问题日益凸显。本论文研究了在使用高硫蒙古矿生产球团时,通过实验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皂土配比及预热温度等四个因素对球团矿FeO含量、S含量、还原膨胀率的影响,获取高硫矿的工艺参数控制水平,优化在高硫矿生产条件下的球团矿质量指标,最终实现高硫铁精矿在生产球团中的稳定使用,达到解决铁料平衡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实验研究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皂土配比及预热温度等四个因素对球团矿FeO含量、S含量、还原膨胀率的影响时,首先依据皂土配比的四个水平进行造球,然后根据正交表进行预热焙烧试验,共计16组试验。对于每一组成品球团矿试样,进行FeO含量、S含量、还原膨胀率检测、显微结构及矿物组成分析,并对还原后球团矿进行了显微结构及矿物组成分析。最终实验结果确定了当焙烧温度达到1240℃,焙烧时间为10min,皂土配比23%,预热温度600℃时是高硫蒙古矿生产的最佳工艺控制参数。
朱利[3](2019)在《首秦经济炼铁技术的相关基础研究》文中指出首秦公司高炉铁水成本占最终产品钢板的成本62%,高炉炼铁原、燃料成本占铁水成本的80~90%,高效低成本获得满足炼钢要求的铁水是首秦炼铁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2008年后,由于首秦公司产品单一、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和在原、燃料市场没有话语权等因素,首秦公司开始采用经济炉料炼铁的方针来降低高炉铁水的成本。本文针对原、燃料质量下降和价格升高的情况,在铁矿粉烧高温烧结特性、不同高炉炉料结构的熔滴和熔化特性、焦炭与铁矿石还原动力学和炉缸焦炭劣化性能、高炉风口理论燃烧温度等高温性能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基础研究。之后,在首秦高炉进行了经济炉料与不同质量焦炭的协同生产实践,达到了经济炉料炼铁的目的。本论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得到结果如下:(1)采用了以实际烧结生产温度为基准,考虑整个过程变化,量纲为1的同化反应特征数和流动性能特征数,测定了首秦不同铁矿粉的高温烧结特性,并对首秦烧结用铁矿粉的高温烧结性能进行了分类。烧结生产中采用的是不同种类铁矿粉、熔剂及各种返回料的混合料,本文分别对首秦烧结正常生产中不同种类铁矿粉混合料和烧结生产用二混混合料的高温烧结特性进行了测定,给出了在能够满足高炉生产要求的烧结矿质量的同化反应特征数和流动性能特征数的范围,作为高温烧结特性的标准。将该标准应用到指导适合配入高性价比铁矿粉的烧结生产中,以适应贫杂矿等经济炉料的合理使用及其原料结构频繁变化的需要,为烧结生产提供必要依据。该方法可与传统的周期较长的烧结杯实验配矿的方法,互为补充,指导烧结原料优化和配矿使用。(2)为增加高炉使用天然铁矿块的比例降低炼铁成本,采用高温荷重熔滴试验和还原反应试验探索性地研究了含铁炉料的熔化特性,对经济炉料炼铁时首秦高炉炉料结构进行优化。本文利用可视化卧式炉装置,提出了一种快速测量含铁炉料熔化特性的方法。还原条件下含铁炉料熔化特性是影响高炉软熔带的主要因素之一,荷重熔滴特征值和反应熔化特性都可作为反映含铁炉料对高炉软熔带影响的特征参数。通过对首秦高炉使用超高碱度烧结矿和价格较低的天然铁矿块的炉料结构优化发现,荷重熔化特征值与反应熔化参数对表征高炉炉料结构的熔化特性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关联性。还原反应熔化特性的验方法具有过程可视、快速、简便、成本低、反映主要信息的优点,作为高温荷重熔滴试验方法的补充,指导高炉炉料结构优化和经济炉料炼铁。(3)冶金反应工程学研究认为高温冶金反应在前期控制环节是化学反应,后期控制环节是分子扩散。论文采用分段尝试法研究了在不同质量的焦炭、不同粒度的焦炭、焦炭的不同加入方式和不同CO2含量还原气氛等条件下的矿焦还原反应过程动力学,得到两种反应过程的动力学参数和控制环节的转换时间点,为反应过程模拟提供必要的定解条件参数。通过分段尝试研究反应过程动力学的法,定量分析了不同质量焦炭对烧结矿还原的影响,确定了化学反应过程和分子扩散过程的反应机理,对高炉生产提供必要的基础。(4)在经济炉料炼铁时燃料质量下降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灰分含量增加,随着灰分增加,燃料中Si02含量明显增加。经济炉料炼铁时需要考虑到高炉风口前喷入煤粉和不同质量焦炭灰分中的Si02还原、强吸热对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通过风口回旋区热平衡计算,在考虑Si02还原条件下,修正了高炉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不同各因素对高炉风口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为首秦高炉使用不同质量焦炭和经济炉料生产提供指导。(5)首秦高炉的焦炭全部为外购,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很大,在经济炉料炼铁时,要根据可获得的不同质量的焦炭,确定高炉焦炭负荷。在前期高炉原料冶金性能和不同质量焦炭还原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对一级焦与经济矿、二级焦与经济矿、三级焦与经济矿的高效低成本炼铁进行了大量工业实践,对几种模式下高效低成本协同生产的工艺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和摸索,在不同模式下均实现了矿焦协同的高效低成本炼铁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李希雯,罗忠河[4](2017)在《浴火辉煌钢铁盈利这一年》文中提出今年初以来,钢铁行业去产能、全面清除“地条钢”取得显着效果,钢铁企业管理创新深挖转型内力、树品牌向高端品质迈进、跟随“一带一路”走出去、加强党建和环保等系列措施发力,钢铁行业呈现供需形势向好、钢材价格合理回升、企业效益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
陈均[5](2017)在《柳钢炼铁厂设备自动化创新攻关实践》文中研究说明柳钢炼铁厂通过引进格雷母线控制定位技术、AV63鼓风机静叶调节型REXA执行器驱动改造技术以及TRT透平发电机静叶全智能比例阀电液同步控制装置等创新改造技术,解决了长期困扰一些关键设备稳定运行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王义林[6](2017)在《FD公司改制后绩效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为应用与理论结合研究型论文,通过立足于FD公司改制转型时的实际情况,结合改制转型后公司的企业文化、生产经营理念和价值观,采用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旨在对FD公司的绩效管理进行了剖析和再造,运用国际通行成熟的绩效评估技术EVA和BSC综合记分卡方法,优化研究出一套能满足公司新形势,又能全面、真实、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在社会贡献、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绩效管理体系,以正确引导企业行为,让绩效管理产生绩效。本文总体上分为六章,前三章是为什么要研究的问题,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绩效管理方案的如何研究的问题,第六章是论文研究的结论和价值问题。其中:第一章是缘起。介绍本论文研究的绩效管理模式当时所处的时代和行业背景,以及对改变FD公司绩效管理现状的现实意义,简述研究所应用的方式方法和有别于其他研究的不同点记忆创新点;第二章是理论基础。介绍了绩效管理的定义、功能和特征,并着重介绍了论文研究前期和过程期间的社会上当前流行的先进的绩效管理相关的理论,以及重点介绍了本论文研究所应用的两大绩效管理理论平衡记分卡(BSC法)和经济附加值法(EVA法);第三章是问题和挑战。描述了FD公司改制后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通过介绍公司简介、组织结构以及公司改制的概况情况,重点呈现了FD公司改制对绩效管理的各种挑战,以及当前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存在的诸多问题;第四章是全文的重点核心。介绍的是FD公司改制后绩效管理的优化设计方案。在文中,先是详细的描述了FD公司改制后绩效管理方案的选型情况和优化设计的思路原则。然后根据综合记分卡(BSC)的理论要求,确立FD公司各个二级单位和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权重值以及其算法规则,使之符合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现状。再根据经济附加值法(EVA)的理论要求,确立公司各二级单位和部门中不同管理层的奖励薪酬中利润目标及其算法规则,让各层级员工清楚了解自身努力、收入水平与公司利益的戚戚相关在哪里。通过对关键绩效指标值和经营绩效值的按流程和步骤核算,使企业更有效率、员工更满意,解决之前提出的问题和挑战。第五章是实施。介绍FD公司改制后绩效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问题。重点介绍了在推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指标的设置问题、绩效结果的运用问题以及信息不对称与沟通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实施过程中应做好的相关保障措施,如公司的组织、文化、制度方面的保障,授权沟通及信息化保障。第六章是结论和展望。一是对论文的一些其他说明,如应用的理论不是最新的理论问题、公司战略与绩效方案的有效衔接问题、绩效管理方案的局限性以及论文研究过程中的理论应用问题。二是研究的结论,此优化方案立足于EVA和BSC两种绩效管理理论,立足于冶金行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可应对当前变幻莫测的市场,可将企业战略目标逐层高效落实并与员工利益紧密相连,可有助于企业与员工关系改善,是可以推行的方案。三是对绩效优化方案在FD公司内部的应用前景和在行业中推行和助推行业发展的一种展望。
魏昌贵,张洪波[7](2017)在《柳钢炼铁厂设备技术创新及降本增效浅谈》文中提出柳钢炼铁厂通过块矿筛分应用波纹筛、"自洁超净"渣处理、干法除尘自洁新工艺以及利用航天科技密封技术"嫁接"的冶金TRT四大创新技术,用于生产实践,取得显着成效,提升了企业降本增效的业绩。
张向伟,申建军,王江龙,陈立杰[8](2017)在《降低高炉炼铁生产成本实践》文中提出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炼铁厂从原料结构、技术改造、提高人员操作水平等方面入手,经过近六个月的持续改进,在保证炉况稳定顺行的基础上,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不断改善,生铁成本显着下降。
施展[9](2017)在《邢钢干熄焦除尘灰综合利用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高炉炼铁的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伴随着生铁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炼铁企业对于焦炭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加。焦化厂对于逐步提高的生产压力,也进行了技术革新,采用了干熄焦技术。干熄焦除尘灰是炼焦及焦炭应用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回收后难以处理。由于其颗粒比较细,如果处理不及时,长期存放不仅会大面积的占用库房等存放场地,而且还会对厂区以及附近居民小区等生活场所造成很大的污染。本文采用冷固球团技术对干熄焦除尘灰进行冷固造球,使颗粒较细的除尘灰粒径增大变成13 mm的球团,然后将其添加在烧结用的固体燃料中用于产品烧结。这样既避免了环境污染,也避免了烧结过程由于粒度过细而被气流抽走,降低了烧结矿固体燃料的消耗和生产成本。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粘结剂种类对球团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确定干熄焦除尘灰制备球团的适宜的粘结剂种类及用量。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膨润土做粘结剂,且配比掺量的质量分数为7%时球团的性能最好。同时,经试验检测结果发现干熄焦除尘灰的化学组成成分及粒度与高炉喷吹用无烟煤相近。因此,本文还对干熄焦除尘灰应用于高炉喷吹技术进行研究。对干熄焦除尘灰及与其它种类的煤粉混合后形成的混煤的可磨性、反应性、燃烧性及着火点进行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在分析干熄焦除尘灰应用于高炉喷吹的性能基础上,给出了干熄焦除尘灰替代无烟煤来进行高炉喷吹的最佳比例以及高炉喷吹干熄焦除尘灰的关键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干熄焦除尘灰取代无烟煤的质量分数为2%的时候,配制形成的混煤用作高炉喷吹效果最佳。
胡玉清[10](2015)在《低品位原料条件下的高炉喷煤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炉喷煤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改变高炉用能结构的关键技术,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措施。高炉以煤代焦,可以缓解焦煤的资源短缺,降低生铁成本。本论文以某钢厂2500m3高炉的配煤结构为研究对象。文章首先从高炉经济技术指标、煤粉燃烧率、燃料比、铁水成本、理论燃烧温度、炉腹煤气量、炉况顺行程度几个方面确定某钢厂2500m3高炉在低品位、高渣比条件下的经济煤比;其次从高炉喷吹煤粉性能入手,分析了烟煤、无烟煤的成分和性能,寻找并优化某钢厂2500m3高炉的经济烟煤和无烟煤配比。与此同时,某钢厂2500m3高炉开展管理创新,优化高炉操作等工作,使高炉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改善,吨铁成本降低。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同行业提供宝贵经验。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某钢厂2500m3高炉的经济煤比为150~170kg/t·Fe;2、配煤比结构为“无烟煤70%+烟煤30%”和“无烟煤100%”的煤焦置换比比配煤比“无烟煤50%+烟煤50%”分别提高了0.076倍和0.143倍,煤焦置换比越高,越有利于高炉降低焦比;3、与配煤比“无烟煤50%+烟煤50%”相比较,使用“无烟煤70%+烟煤30%”、“无烟煤100%”后焦比分别下降了1.155kg/t和20.816kg/t;综合燃料比分别下降了13.087kg/t和23.997kg/t。4、在某钢厂现有喷吹原煤的采购条件下,无法使用到优质川瘦煤时,采用全无烟煤喷吹时最经济的。
二、南钢炼铁厂节能降成本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钢炼铁厂节能降成本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降成本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现状 |
1.2.2 钢铁企业成本管理研究现状 |
1.2.3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企降成本对策的研究现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降成本的内涵 |
2.1.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降成本概念及内容 |
2.1.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钢铁企业降成本必要性 |
2.2 理论基础 |
2.2.1 有效供给理论 |
2.2.2 有效需求理论 |
2.2.3 资源禀赋理论 |
第3章 宝钢股份概况介绍 |
3.1 宝钢股份简介 |
3.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成本构成现状 |
3.2.1 税费负担相对较重 |
3.2.2 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
3.2.3 能源成本日益增加 |
3.2.4 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
3.2.5 制度性交易成本较多 |
第4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成本难以下降的原因分析 |
4.1 税费负担方面 |
4.1.1 应交税种多 |
4.1.2 资源消耗高 |
4.2 人工成本方面 |
4.2.1 最低工资标准及社保费不断上调 |
4.2.2 企业的社会职能属性导致人员负担 |
4.3 能源成本方面 |
4.3.1 依赖外购铁矿石 |
4.3.2 环保支出增加 |
4.4 物流成本方面 |
4.4.1 进厂运输受多种因素影响 |
4.4.2 汽油价格上涨且物流效率低 |
4.5 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 |
4.5.1 部门协作效率不高 |
4.5.2 体制机制障碍严重 |
第5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降成本的对策研究 |
5.1 有效降低宝钢股份税费负担 |
5.1.1 进行纳税筹划管理 |
5.1.2 建立废钢回收机制和开发非常规水 |
5.2 多举措降低宝钢股份人工成本 |
5.2.1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以减少闲置劳动力 |
5.2.2 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与培训机制 |
5.3 节能提效降低能源成本 |
5.3.1 利用市场金融化趋势的有利条件 |
5.3.2 产品升级以提高附加值 |
5.4 运输提效降低物流成本 |
5.4.1 合理选择国际物流方式 |
5.4.2 整合企业物流体系提高运输效率 |
5.5 精简制度性交易成本 |
5.5.1 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 |
5.5.2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配加蒙古矿生产球团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引言 |
1.2 球团矿生产现状 |
1.2.1 国外球团矿生产现状和趋势 |
1.2.2 国内球团矿生产现状和趋势 |
1.2.3 包钢球团矿生产现状 |
1.3 球团工艺原理及过程 |
1.3.1 造球的原理 |
1.3.2 造球过程 |
1.3.3 生球干燥机理 |
1.3.4 球团矿固结机理 |
1.3.5 球团工艺简介 |
1.3.6 球团工艺操作步骤 |
1.4 球团矿质量影响因素 |
1.4.1 造球过程的影响 |
1.4.2 焙烧过程的影响 |
1.5 蒙古矿对球团矿质量的影响 |
1.5.1 蒙古矿对生球性能的影响 |
1.5.2 蒙古矿对成品球性能的影响 |
1.6 蒙古矿现状 |
1.7 蒙古矿在球团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8 选题目的和意义 |
2 研究内容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设备 |
2.3 具体方案 |
2.3.1 造球 |
2.3.2 生球性能检测 |
2.3.3 干球及成球性能检测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3.1 生球性能 |
3.2 还原前后球团矿的矿相分析 |
3.2.1 未还原球团矿的矿相分析 |
3.2.2 还原后球团矿的矿相分析 |
3.3 最优化处理 |
3.3.1 球团FeO含量 |
3.3.2 球团矿S含量 |
3.3.3 球团矿还原膨胀率 |
3.4 影响结果 |
3.4.1 FeO含量影响趋势图 |
3.4.2 S含量影响趋势图 |
3.4.3 还原膨胀率影响趋势图 |
3.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3)首秦经济炼铁技术的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钢铁企业的亏损现状 |
2.2 钢铁企业的工序成本与炼铁的成本构成 |
2.3 铁矿石贸易的价格走势与供求关系 |
2.4 经济炉料基础特性及其高效低成本炼铁研究现状 |
2.4.1 经济炉料的物理特性 |
2.4.2 经济炉料的化学特性 |
2.4.3 烧结原料基础性能 |
2.4.4 高炉原料基础性能 |
2.5 经济炉料炼铁的研究现状 |
2.5.1 烧结配料研究 |
2.5.2 高炉炉料结构研究 |
2.5.3 经济炉料对高炉顺行的影响研究 |
2.6 国内降低炼铁成本的探索与尝试 |
2.6.1 精料炼铁 |
2.6.2 经料炼铁 |
2.7 课题研究目的 |
2.7.1 研究目的 |
2.7.2 研究对象 |
2.7.3 研究内容 |
3 基于高温烧结特性的烧结原料结构与经济配矿研究 |
3.1 研究方法与试验装置 |
3.1.1 同化反应特征数的测定方法 |
3.1.2 流动性能特征数的测定方法 |
3.2 烧结用铁矿粉的高温烧结特性 |
3.2.1 单一铁矿粉的同化反应特性 |
3.2.2 单一铁矿粉的流动性能 |
3.2.3 不同原料结构的混合铁矿粉高温烧结性能 |
3.2.4 不同原料结构的二混混合料高温烧结性能 |
3.3 烧结用铁矿粉的高温烧结特性的表征方法及其特征数研究 |
3.3.1 铁矿粉同化反应性能的新表征方法 |
3.3.2 铁矿粉流动性能的新表征方法 |
3.3.3 单一铁矿粉的同化反应特征数 |
3.3.4 单一铁矿粉的流动性能特征数 |
3.3.5 不同原料结构的混合铁矿粉烧结性能特征数 |
3.3.6 不同原料结构的二混混合料高温烧结性能特征数 |
3.3.7 不同原料结构的混合料烧结性能特征数与结矿转鼓的关系 |
3.4 铁矿粉高温烧结特性及其特征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
3.4.1 不同温度条件下的高温烧结性能及其矿相结构变化 |
3.4.2 化学成分对铁矿粉高温烧结特性的交互影响 |
3.5 基于高温烧结铁性特征数的铁矿粉经济配矿研究 |
3.5.1 基于铁矿粉混合料高温烧结特征数的经济矿配矿研究 |
3.5.2 基于二混混合料高温烧结性能特征数的经济矿配矿研究 |
3.6 小结 |
4 基于高温冶金性能的高炉炉料结构与经济配矿研究 |
4.1 经济炉料炼铁时高炉含铁炉料的高温熔滴性能 |
4.1.1 研究方法与试验装置 |
4.1.2 单一炉料的高温熔滴性能 |
4.1.3 混合炉料的高温熔滴特性 |
4.2 经济炉料炼铁条件下的还原反应时含铁炉料熔化特性 |
4.2.1 研究方法与试验装置 |
4.2.2 还原反应时单一炉料的熔化性能研究 |
4.2.3 还原反应时混合炉料的熔化性能研究 |
4.3 荷重熔滴试验与还原反应试验熔化特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
4.3.1 熔滴试验中熔滴特征值与荷重熔化参数的关联性 |
4.3.2 熔滴试验荷重熔化参数与还原反应试验熔化参数的关联性 |
4.3.3 熔滴试验熔滴特征值与还原反应试验熔化参数的关联性 |
4.4 还原熔化过程中的矿相结构分析 |
4.4.1 还原熔化试验配碳量的探讨 |
4.4.2 不同温度条件的还原熔化矿相结构 |
4.4.3 不同原料结构的还原熔化矿相结构 |
4.5 烧结-炼铁一体化的最优成本对应的入炉矿合理品位模型 |
4.5.1 烧结-炼铁联动模型的建立 |
4.5.2 联动模型中关键参数的修正 |
4.5.3 理论计算条件下的最优高炉入炉品位和结矿品位的关联性 |
4.5.4 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最优高炉入炉品位和结矿品位的关联性 |
4.5.5 实际生产条件下的最优高炉入炉品位和块矿品位的关联性 |
4.6 小结 |
5 首秦高炉混焦的高温还原性能和炉缸高温劣化性能研究 |
5.1 高炉混焦的高温还原动力学相关基础研究 |
5.1.1 试验装置和研究方法 |
5.1.2 分段尝试法的机理函数和动力学模型 |
5.1.3 焦炭热性能对铁矿石还原的动力学影响分析和参数计算 |
5.1.4 还原气氛对铁矿石还原的动力学影响分析和参数计算 |
5.1.5 粒度大小对铁矿石还原的动力学影响分析和参数计算 |
5.1.6 焦炭分布方式对铁矿石还原的动力学影响分析和参数计算 |
5.2 高炉炉缸焦炭劣化性能分析 |
5.2.1 试验方案和取样方法 |
5.2.2 炉缸焦炭粒度与理化性能分析 |
5.2.3 炉缸焦炭XRD分析 |
5.2.4 焦炭岩相光学组织分析 |
5.3 碱金属对焦炭劣化的影响研究 |
5.3.1 碱金属分布及最大富集量计算 |
5.3.2 碱金属气氛下焦炭的劣化研究 |
5.3.3 首秦入炉碱负荷控制上限的研究 |
5.4 小结 |
6 高炉喷吹煤的高温燃烧性能研究 |
6.1 高炉喷吹煤的高温燃烧特性研究 |
6.1.1 试验装置与研究方法 |
6.1.2 不同种类煤粉的燃烧特性分析 |
6.1.3 不同粒径煤粉的燃烧特性分析 |
6.2 高煤比条件下煤粉喷吹对风口理燃温度的影响 |
6.2.1 高炉风口理论燃烧温度及其计算公式 |
6.2.2 高炉风口理论燃烧温度计算公式的修正 |
6.2.3 焦炭进入风口回旋区的温度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
6.2.4 煤粉中SiO_2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
6.2.5 高炉生产中各主要参数对理论燃烧温度的影响 |
6.3 小结 |
7 首秦焦炭质量与焦炭负荷的高效低成本协同效应研究 |
7.1 优焦优矿的高效低成本协同生产 |
7.1.1 优焦优矿原燃料条件 |
7.1.2 优焦优矿实现焦炭负荷6.0的高效低成本协同生产 |
7.2 不同质量焦炭与经济矿的高效低成本协同生产 |
7.2.1 一级焦与经济矿的高效低成本协同生产 |
7.2.2 二级焦与经济矿的高效低成本协同生产 |
7.2.3 三级焦与经济矿的高效低成本协同生产 |
7.3 小结 |
8 结论与创新点 |
8.1 结论 |
8.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浴火辉煌钢铁盈利这一年(论文提纲范文)
去产能,供侧结构性改革在这里深化 |
环保限产,打好蓝天保卫战 |
管理创新,深挖转型内力 |
“一带一路”,站在世界的市场中共同发 |
质量提升,树品牌向高端迈进 |
去杠杆,迎来最佳机遇期 |
党建引领,红色引擎促发展 |
(5)柳钢炼铁厂设备自动化创新攻关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供料卸料小车应用格雷母线定位新技术 |
1.1 炼铁厂槽上供料卸料小车现状分析 |
1.2 存在的问题 |
1.3 采用PROFINET+格雷母线新技术的情况 |
1.3.1 检测原理 |
1.3.2 改造后的效果分析 |
2. AV63鼓风机静叶调节型及REXA执行器驱动改造技术 |
2.1 AV63鼓风机静叶控制现状分析 |
2.2 美国REXA集成式电液执行器技术 |
2.2.1 改造后的效果分析 |
3. TRT透平发电机静叶全智能比例阀电液同步控制装置 |
3.1 TRT透平发电机静叶驱动现状及存在问题 |
3.2 引进静叶全智能比例阀电液同步控制装置 |
3.2.1 改造后的效果分析 |
4. 结束语 |
(6)FD公司改制后绩效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 |
1.2.2 国内文献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论文的理论基础 |
2.1 绩效管理理论综述 |
2.1.1 绩效的功能和特征 |
2.1.2 绩效管理的主要理论 |
2.2 绩效管理主要应用方法 |
2.2.1 经济附加值法EVA |
2.2.2 平衡记分卡法BSC |
第3章 FD公司改制后绩效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3.1 公司简介及组织结构 |
3.2 公司改制对绩效管理的挑战 |
3.2.1 公司改制概况 |
3.2.2 公司改制对绩效管理的挑战 |
3.3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
3.3.1 思想观念问题 |
3.3.2 老龄化问题 |
3.3.3 结构性缺员问题 |
3.3.4 绩效管理问题 |
第4章 FD公司改制后绩效管理的优化设计 |
4.1 EVA/BSC综合记分卡选型及设计思路 |
4.1.1 绩效管理方法的选型 |
4.1.2 设计原则及思路 |
4.2 EVA/BSC综合记分卡体系的重建 |
4.2.1 BSC平衡记分卡绩效指标及权重的确立 |
4.2.2 EVA经营绩效值的确立规则 |
4.2.3 EVA/BSC综合记分卡体系构建 |
第5章 FD公司改制后绩效管理优化方案的实施 |
5.1 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
5.1.1 指标的设置、绩效结果的运用问题 |
5.1.2 信息上的不对称与沟通问题 |
5.2 实施的保障措施 |
5.2.1 组织、文化、制度保障 |
5.2.2 沟通、信息化保障 |
5.3 实施效果评价 |
5.3.1 企业效益得到稳步增长 |
5.3.2 员工薪酬、福利的大幅度提升 |
5.3.3 企业整体形象黑转粉、员工精神面貌大改善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论文说明 |
6.2 结论 |
6.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7)柳钢炼铁厂设备技术创新及降本增效浅谈(论文提纲范文)
1. 开创国内先河的块矿筛分应用波纹筛 |
1.1 柳钢炼铁厂块矿筛分的现状 |
1.2 筛分方案的设计及振动筛选择 |
1.3 使用效果的分析 |
2. 独创的“自洁超净”渣处理工艺 |
2.1 传统渣处理工艺的现状 |
2.2 渣处理新工艺的提出 |
2.3 WHBJ英巴法转鼓式自洁超净渣处理工艺的优点 |
2.4 效益分析 |
3. 利用航天科技密封技术“嫁接”的冶金TRT |
3.1 TRT透平机密封结构的不足 |
3.2 新旧型密技术的结构对比 |
3.3 新型密封技术的优势 |
3.4 使用效果 |
4. 干法除尘自洁新工艺获国家专利 |
4.1 氮气反吹不足 |
4.2 净煤气反吹新工艺的优点 |
4.3 效益分析 |
5. 结语 |
(9)邢钢干熄焦除尘灰综合利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干熄焦除尘灰的概述 |
1.1.1 干熄焦除尘灰的产生和处理现状 |
1.1.2 干熄焦除尘灰的组成和性能 |
1.2 国外干熄焦除尘灰的研究现状 |
1.3 国内干熄焦除尘灰的应用现状 |
1.3.1 干熄焦除尘灰用于烧结的实践研究 |
1.3.2 冷固球团技术处理工业粉尘的技术现状 |
1.3.3 高炉喷煤的研究现状 |
1.3.4 高炉喷吹干熄焦除尘灰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
第2章 实验方案 |
2.1 实验的原料 |
2.1.1 干熄焦除尘灰的工业分析及成分分析 |
2.1.2 制备冷固球团所需实验原料 |
2.1.3 高炉喷吹用原料 |
2.2 实验设备及分析评价方法 |
2.2.1 干熄焦除尘灰应用于烧结工序的实验及分析设备 |
2.2.2 干熄焦除尘灰应用于烧结工序的评价方法 |
2.2.3 干熄焦除尘灰应用于高炉喷吹的实验设备及分析方法 |
2.3 实验研究内容 |
2.3.1 干熄焦除尘灰制备冷固球团 |
2.3.2 干熄焦除尘灰应用于高炉喷吹实验研究 |
2.4 实验步骤 |
2.4.1 干熄焦除尘灰应用于烧结的实验步骤 |
2.4.2 干熄焦除尘灰应用于高炉喷吹的实验步骤 |
第3章 干熄焦除尘灰应用于烧结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
3.1 粘结剂种类对干熄焦除尘灰冷固球团性能的影响 |
3.1.1 单一粘结剂对干熄焦除尘灰冷固球团性能的影响 |
3.1.2 水分的配比对干熄焦除尘灰冷固球团性能的影响 |
3.1.3 复合粘结剂配比对干熄焦除尘灰冷固球团性能的影响 |
3.1.4 粘结剂的添加量对干熄焦除尘灰冷固球团性能的影响 |
3.2 干熄焦除尘灰冷固球团烧结性能的检测分析 |
3.2.1 垂直燃烧速度 |
3.2.2 混合料的水分 |
3.2.3 成品率 |
3.2.4 转鼓强度 |
3.2.5 低温还原粉化性能 |
3.3 小结 |
第4章 高炉喷吹干熄焦除尘灰性能研究 |
4.1 干熄焦除尘灰与喷吹煤的混煤方案 |
4.2 可磨性试验 |
4.3 反应性试验 |
4.4 燃烧性试验 |
4.5 着火点测试 |
4.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低品位原料条件下的高炉喷煤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高炉炼铁综述 |
1.1 高炉炼铁在钢铁工业中的地位 |
1.2 低品位、高渣比条件下的高炉生产 |
1.3 高炉配煤结构研究现状 |
1.3.1 高炉常用燃料 |
1.3.2 高炉喷吹煤粉追溯 |
1.3.3 国内外高炉配煤结构现状 |
1.3.4 高炉喷吹煤粉的性能 |
1.3.5 高炉喷吹煤粉的效益 |
第二章 某钢厂2500M~3高炉喷煤结构研究 |
2.1 某钢厂2500M~3高炉炉料结构概况 |
2.2 某钢厂6#高炉炉料结构概况 |
2.3 某钢厂2500M~3高炉开展喷煤结构优化研究的必要性 |
2.3.1 某钢厂2500m~3高炉降本增效的需要 |
2.3.2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
2.3.3 对目前喷煤工作经济性和合理性的全面评价 |
2.4 某钢厂2500M~3高炉喷煤结构评价依据 |
第三章 某钢厂2500M~3高炉经济煤比研究 |
3.1 某钢厂2500M~3高炉经济技术指标现况 |
3.2 煤粉燃烧率(除尘灰含碳量)分析 |
3.3 燃料比分析 |
3.4 铁水成本分析 |
3.5 理论燃烧温度 |
3.6 炉腹煤气量的控制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某钢厂2500M~3高炉经济配煤结构研究 |
4.1 理论依据 |
4.2 单种烟煤实验室研究 |
4.2.1 瘦煤工业性分析 |
4.2.2 着火点温度、爆炸性能、可磨指数、发热量检测 |
4.2.3 燃烧率 |
4.3 单种无烟煤实验室研究结果 |
4.3.1 无烟煤工业性分析结果 |
4.3.2 发热量、着火点温度、爆炸性能、可磨指数检测 |
4.3.3 综合热试验 |
4.4 川瘦煤的指标 |
4.4.1 工业分析 |
4.4.2 发热量 |
4.4.3 着火点可磨性爆炸性 |
4.4.4 单种煤实验室结论 |
4.5 喷煤结构优化试验 |
4.5.1 烟煤比例增加 |
4.5.2 烟煤结构优化 |
4.5.3 喷煤结构优化试验结果 |
4.6 无烟煤比例增加工业实践 |
4.6.1 喷煤配煤比 |
4.6.2 混合煤粉工业分析 |
4.6.3 高炉除尘灰残炭量检测情况 |
4.6.4 燃料消耗及置换比对比分析 |
4.6.5 三个阶段配煤比指标对比 |
4.6.6 铁水成本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在喷煤结构优化研究过程中的其他工作 |
5.1 开展管理创新工作 |
5.2 高炉操作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 |
5.3 经济技术指标效果对比 |
5.3.1 纵向比较,铁水成本明显降低 |
5.3.2 横向比较,燃料比指标在同行业中都属于较好水平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
四、南钢炼铁厂节能降成本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宝钢股份降成本对策研究[D]. 宋熠.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2]配加蒙古矿生产球团的技术研究[D]. 杨建萍.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3]首秦经济炼铁技术的相关基础研究[D]. 朱利. 北京科技大学, 2019(02)
- [4]浴火辉煌钢铁盈利这一年[N]. 李希雯,罗忠河. 中国冶金报, 2017
- [5]柳钢炼铁厂设备自动化创新攻关实践[J]. 陈均. 中国钢铁业, 2017(09)
- [6]FD公司改制后绩效管理优化研究[D]. 王义林. 南昌大学, 2017(02)
- [7]柳钢炼铁厂设备技术创新及降本增效浅谈[J]. 魏昌贵,张洪波. 中国钢铁业, 2017(04)
- [8]降低高炉炼铁生产成本实践[A]. 张向伟,申建军,王江龙,陈立杰. 2017年低成本炼铁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7
- [9]邢钢干熄焦除尘灰综合利用的研究[D]. 施展.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3)
- [10]低品位原料条件下的高炉喷煤结构优化研究[D]. 胡玉清.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