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废气涡轮增压器常见故障的排除(论文文献综述)
陈宁[1](2021)在《浅析发动机动力升级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在汽车的普及,大部分家庭都配备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作为汽车四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发动机,它技术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车性能。本文指出发动机常见动力减弱故障和排除,列举出发动机常见动力升级的方式,并结合一个案例说明发动机动力升级过程。
周华卫[2](2021)在《对发动机增压装置的思考》文中认为多年来,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技术性能,业界在改善发动机结构、改良工作过程、提高燃油消耗率、减轻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阐述了增压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分类、废气涡轮增压器常见故障及其原因,并预测了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马鑫[3](2021)在《康明斯柴油发动机故障分析预防与排除》文中认为美国康明斯公司与中国的合作始于1975年,生产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滤清器、发电机组等产品。康明斯柴油发动机在我国分别有东风康明斯柴油发动机组、重庆康明斯柴油发动机组,作为中国发动机行业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康明斯在中国拥有八家合资和独资制造企业。其中东风康明斯生产B、C和L系列柴油发动机,重庆康明斯生产M、N和K系列柴油发动机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1]。在广泛使用的同时,康明斯柴油发动机故障的分析与预防便成为了当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耿浩[4](2020)在《面向复杂系统的机械故障诊断及评估算法》文中研究指明故障诊断是机械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手段,用于识别和隔离机器运行中产生的故障。它不但可以提供诊断信息,在机器出现故障之前提早订购和更换备件,还可以帮助确定故障的根本原因,以防止问题再次发生。许多分类算法已被应用到机器故障诊断中,但由于没有一种算法可以在所有情况下发挥最佳性能,且针对较为复杂的机械系统,需要两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评估与测试。因此,选择适当的方法对于最大化诊断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审查和评估几种用于机械故障诊断建模的分类算法,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提出适当的故障诊断算法,以建立可用于在较短时间内开发更精确的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的知识库。本文研究中评估的模型包括K最近邻,朴素贝叶斯分类器,贝叶斯信念网络,自组织图,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为了了解每种模型在不同情况下的功能,本文针对两种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数据进行基准测试,并分别提出了对应场景下的故障诊断算法。第一个场景是对于来自用于发电应用的大型固定式天然气发动机的模拟健康数据和故障数据。本文提出了基于贝叶斯信念网络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算法。模拟故障包括废气门阀卡住,喷油嘴堵塞,燃油质量差以及这三种故障模式的所有可能组合。算法研究的挑战在于该系统很复杂,具有许多相互作用的组件和许多可能的故障模式。与每个模型相比,基于贝叶斯信念网络的故障诊断算法表现最佳,因为它可以合并特征和故障模式之间复杂关系的领域知识。它提供了最高的诊断准确度,平均准确率为92.6%,并且给出了最一致的结果。第二个场景为针对在无传感器的环境中测试的滚珠丝杠驱动的线性运动系统,其中只有控制器数据可用(电动机速度和电动机转矩)。本文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的线性系统故障诊断算法。目的是诊断两个不同组件(滚珠丝杠和导轨)的预紧力损失。为预加载条件定义了三个级别,新的(绿色),磨损的(黄色)和有故障的(红色–无预载)。因此,对3个滚珠丝杠和3个具有3种不同预紧力的导轨进行了测试,以模拟9种可能的组合。由于电机控制器信号通常带有噪声,因此本算法研究旨在评估每种模型对噪声和无关数据特征的鲁棒性。考虑到实践中很难获得故障样本,因为机器不经常发生故障并且诱发故障测试的成本很高,因此,它还比较了每个模型需要多少训练样本才能很好地运行。结果表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故障诊断算法是最鲁棒的,具有最高的诊断准确度,平均准确率达到99.6%,并且需要很少的训练样本。
刘子鸣[5](2020)在《米勒循环发动机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能源危机的压力下,发展高效、清洁、节能的内燃机新技术是迫切需要的,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发动机开发中,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动力性和经济性,降低排放。其中米勒循环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技术,通过调节发动机进、排气门的关闭时刻控制发动机实际进气量,以降低缸内压缩后的气体压力和温度,能够提高发动机几何压缩比,降低发动机泵气损失,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增强发动机低速扭矩,提升发动机燃油经济性,但是同时也会带来低速大负荷爆震倾向严重等一些影响,需要特别关注。本文分析了目前汽油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先进汽油机技术发展现状,并以作者所在公司某款发动机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发动机开发目标、燃烧系统设计方案、试验控制条件及排放控制策略。通过发动机性能开发试验和台架标定试验,对影响发动机性能与排放的相关零部件,例如喷油器、增压器、凸轮轴等样件方案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样件对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最终确定了满足发动机开发目标要求的最优方案。并以最终方案配置为基础样机,使用INCA,CAMEO等标定工具对该机型进行标定研究,对进、排气VVT参数进行详细优化并分析在不同转速和负荷下VVT重叠角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以及不同喷油控制策略对发动机的油耗、排放和早燃等的影响,最终通过标定试验确定发动机最优控制参数。最后文章分析了发动机在极限试验条件下的一系列性能表现,并通过试验优化了发动机在高温下抑制早燃发生的控制参数和在极寒温度下冷启动暖机过程的控制参数,分析配气正时对于发动机模型精度的影响,可用于指导生产样机的装机,以达到更好的发动机性能目标。
王慧,张旭春[6](2020)在《涡轮增压器壳体制造问题分析与生产工艺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涡轮增压器壳体在制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加工中间孔与轴孔安装孔之间的槽时会造成零件结构的形变,导致加工的零件不能满足图纸的公差要求,因此需要对传统的车床加工工艺进行生产工艺优化,将中间孔与轴承安装孔间的槽加工放置在了粗加工工序的后面,同时是在精加工工序的前面,使得两孔之间槽的加工引起的变形会在精加工工序消除掉,确保了孔加工的形位公差以及形位公差能够正常的测量。
李苏澄[7](2020)在《调距桨推进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可视化仿真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调距桨推进装置和定距桨推进装置相比,具有很多优点,因此,调距桨推进装置己经广泛应用到各类船舶上。实践证明,船舶发生事故的原因中,80%以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开发轮机仿真训练系统,利用该系统实现对船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是轮机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现有的轮机仿真训练系统中,船舶推进装置的仿真模型主要以定距桨推进装置为主,在调距桨推进装置方面开展的专业训练内容太少。因此,研究和开发调距桨推进装置的仿真训练系统迫在眉睫。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船舶调距桨推进装置及其控制单元的建模与可视化仿真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到训练仿真的实时性要求,采用了循环平均值方法,建立了 MAN 6S35MC柴油机数学模型,利用VC++6.0开发软件完成了数学模型的计算程序,将转速、扫气温度、扫气压力和油门刻度作为输入,得到了稳态计算结果,并将其与台架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稳态误差不大于5%,模型的稳态特性可以满足培训的要求。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通过改变扫气温度和扫气压力参数对模型进行了预测计算,计算结果符合柴油机的变化规律,进—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其次,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研究柴油机和调距桨推进装置的稳态和动态特性,本文分别建立了废气涡轮增压器、DMS2100i主机遥控系统、调距桨、船-机-桨推进方程以及主机气动操纵系统的简化模型,利用VC++编写了仿真计算程序,将设定转速和设定螺距作为输入,给出了不同工况下的稳态和动态仿真结果,并与船舶试航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稳态误差在5%以内,动态特性能够正确反映调距桨推进装置的变化规律。最后,针对调距桨推进装置各环节的组成和控制台的布置,对该系统的可视化操作界面进行了设计,利用VC++6.0分别编写了车钟、DMS2100i主机遥控系统、EGS2200电子调速器、DPS2100安全保护以及主机气动操纵系统的可视化操作界面程序,完成了可视化界面与仿真模型的数据关联和调试,并将仿真模型与可视化操作界面融入到现有的轮机仿真训练平台系统中。界面操作测试表明,界面运行流畅,可根据不同分辨率自动调整大小,为进一步开发调距桨推进装置仿真训练系统提供支持。此外,为了满足训练系统自动评估的需要,研究了基于结束检测的自动评估算法。根据海船船员适任考试与评估大纲中对调距桨推进系统的操作性要求编写了操作试题,并将试题加载到轮机综合模拟平台中,通过试题测试的结果,验证了自动评分算法的可行性。
王辰[8](2020)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内燃机替代燃料和可变压缩比技术的发展,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逐渐引起人类的重视。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存在两种工作模式,即纯柴油压燃模式和微量或少量柴油引燃天然气模式。天然气和柴油的压缩比各不相同,所以固定的压缩比无法完美发挥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可变压缩比技术对双燃料发动机在不同工作模式下的燃烧和排放有重要影响,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搭建两台发动机GT-Power一维仿真模型,分别是16V265H型机车柴油机和基于16V265H型机车柴油机改造的柴油引燃直喷式双燃料发动机,开展了压缩比为14、16、18、20对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的影响,压缩比为14、16、18、20和引燃柴油质量比例为1%、2%、3%、4%、5%对双燃料发动机燃烧和排放影响的研究。针对现有的可变压缩比机构进行了比较总结(研究),并提出了三种可以实现可变压缩比的机构方案,分别是连杆大头偏心环式、连杆双楔燕尾槽式及连杆多铰链式,利用CAD/CAE/CAM软件CREO对各可变压缩比机构部件建模,并完成各机构的设计和装配,特别对连杆大头偏心环式可变压缩比机构进行理论分析和诸如压缩比范围、偏心距等影响因素的讨论。研究结果表明:(1)在常压低温环境下,通过增大压缩比可以有效降低柴油机冷起动过程中的油耗、HC和CO排放,但是会造成NOX排放的小幅升高。(2)在柴油机冷起动过程中,环境温度为-30℃条件下,采用较高的压缩比可以提高柴油机的缸内燃烧效率和指示平均有效压力,有效增大缸内已燃燃料比例,不过会略微增加各缸摩擦平均有效压力。(3)增大压缩比有利于发动机的燃烧和HC、CO的减排,但是会恶化NOX排放;增加引燃柴油量会导致NOX和CO排放升高,但HC的排放有所降低。(4)对连杆大头偏心环式可变压缩比柴油机进行理论分析,并发现其缸径B与原柴油机相等时,S/B随着压缩比的范围的缩小而减小;与活塞运动过程有关的柴油机性能与原柴油机相比几乎没有差异;S/B值随着偏心环最大偏心距的减小而降低。
李鹏程[9](2020)在《增压器涡轮喷嘴环流场仿真及叶型优化》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的我们正在面临能源短缺的严峻问题,人们对于能源的过分开发已经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这种现状就促使着人们意识到了应该正确面对能源和环境问题。面对这一严峻问题,涡轮增压技术的研发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机车制造研发技术已经成为了人们高度关注的话题,涡轮增压技术无疑是这一领域的关键核心。涡轮机是涡轮增压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涡轮机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了涡轮增压器的工作效果优劣,进而间接的影响到了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运行中输出效率的大小。在本文中,将zn310g轴流式涡轮增压器作为研究对象,在此涡轮机的基础上,对涡轮机喷嘴环进行优化设计,并对喷嘴环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对不同结构喷嘴环的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在高速和低速工况下选择合适的喷嘴环以达到优化的目的。首先,使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对涡轮机喷嘴环,叶轮和主轴三个零件进行建模,并对喷嘴环叶型进行了改造,并且对模型进行装配。在设计中主要对喷嘴环叶片的厚度和数量进行优化设计,改造出六种不同结构的涡轮机模型,最后对这六种结构的涡轮机模型在ANSYS ICEM CFD软件环境下进行网格划分,得到喷嘴环流场的计算模型。在做流场分析时采用高速和低速两种工况,高工况指的是发动机的额定工况,低工况数据采用的是高工况数据的40%,通过ANSYS Fluent流场分析软件,对这六种结构的喷嘴环进行内部流场分析,得到速度、温度和压力云图,并得到喷嘴环出口的速度和压力值,综合比较六种不同结构的涡轮机喷嘴环在高低两种工况下的出口云图及数据,分析得出优化结论——装有28个5mm厚度叶片的喷嘴环适用于zn310g涡轮增压器,最后减小喷嘴环叶片厚度,将其计算结果与优化结果作比较,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行性。
庄森垚[10](2020)在《船舶废气透平发电机组建模研究》文中指出在提倡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逐渐意识到节能减排的重要性,船舶废气透平发电机组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被提出来的,如今在新型船舶上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基于实船说明书等文献资料,本文对废气透平发电机组进行了全面深入地研究,并采用机理建模的方法对废气透平发电机组进行数学建模,建立的系统模型在经过验证后进行算法编程,最后应用于DMS2019轮机模拟器中。首先,通过参考实船资料,本文对废气透平发电机组的基本结构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并对其基本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地阐述,重点介绍了废气涡轮、以控制阀和本地控制单元为核心的调速系统、同步发电机、励磁调压器等部分的工作原理。然后,以理论研究为基础,本文建立了废气涡轮、阀控调速系统、同步发电机、励磁调压系统以及静态负载等部分的数学模型,并提出适用于废气涡轮调速系统的前馈PID控制策略。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各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并整合成废气透平发电机组整体模型,并对整体机组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模型在突加、突减负载的条件下得到的同步发电机端电压、转速等动态变化曲线符合《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的规定,从而可以证明本文所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最后,将DMS2019的结构框架作为主要框架,以我校航海动态仿真实验室自主开发的仿真软件SUPERSIMS为支撑,参考某实船废气透平发电机组的参数,在VC++软件环境下将已验证正确的模型进行算法编程,并开发基于C语言的系统模型仿真控制界面。在SUPERSIMS仿真软件中,完成交互界面与系统仿真模型实时通讯,并研制出考试模拟器,以达到废气透平发电机组仿真应用的目标。废气透平发电机组仿真系统作为DMS2019轮机模拟器的一个子系统,它将更能满足轮机模拟器的在培训和考试方面的任务要求。
二、废气涡轮增压器常见故障的排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废气涡轮增压器常见故障的排除(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发动机动力升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发动机常见动力减弱故障和排除 |
1.1 节气门故障 |
1.2 油路故障 |
2 发动机常见的动力升级方式 |
2.1 汽车发动机ECU的提升 |
2.2 增加涡轮 |
2.3 进排气系统的升级 |
2.3.1 进气系统的升级 |
2.3.2 排气系统的升级 |
2.4 其他参数或部件升级 |
3 宝马n55发动机动力提升案例 |
3.1 动力减弱检修 |
3.2 动力提升 |
3.2.1 强化缸体 |
3.2.2 更换中冷器 |
3.2.3 刷写ECU |
4 结论 |
(2)对发动机增压装置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增压装置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
1.1 发动机增压装置的概念 |
1.2 发动机增压装置的种类 |
2 废气涡轮增压器常见故障及其原因 |
2.1 喘振 |
2.2 压力下降 |
2.3 压力上升 |
2.4 异响 |
3 发动机增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
(3)康明斯柴油发动机故障分析预防与排除(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康明斯柴油发动机基本特点及技术特点 |
1.1 康明斯柴油发动机基本特点 |
1.2 康明斯柴油发动机的技术特点 |
2 康明斯柴油发动机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
3 康明斯柴油发动机进、排气系统 |
3.1 进气系统 |
3.2 排气系统 |
4 康明斯柴油发动机PT燃油系统 |
5 结束语 |
(4)面向复杂系统的机械故障诊断及评估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组织 |
2 PHM及相关方法介绍 |
2.1 PHM概述 |
2.2 故障诊断建模方法分析 |
2.3 故障诊断建模步骤 |
3 基于贝叶斯信念网络的复杂系统故障诊断算法 |
3.1 引言 |
3.2 发动机训练和测试数据集的特征提取 |
3.3 基于贝叶斯信念网络故障诊断网络模型设计 |
3.4 实验评估 |
3.5 结论 |
4 基于随机森林的线性系统故障诊断算法 |
4.1 引言 |
4.2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4.3 特征提取 |
4.4 基于随机森林的故障诊断预测算法 |
4.5 结果与讨论 |
5 结论和未来工作 |
5.1 结论 |
5.2 建议与未来工作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米勒循环发动机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最新排放法规要求 |
1.3 先进技术应用 |
1.3.1 缸内直喷增压小型化技术 |
1.3.2 闭缸技术 |
1.3.3 废气再循环技术 |
1.3.4 可变压缩比技术 |
1.3.5 喷水技术 |
1.3.6 混合动力(HEV)技术 |
1.3.7 天然气发动机 |
1.4 米勒(Miller)循环发动机 |
1.4.1 米勒(Miller)循环发动机发展历史 |
1.4.2 米勒循环的优缺点 |
1.4.3 量产米勒循环发动机技术介绍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试验发动机设计方案和匹配研究 |
2.1 发动机设计目标 |
2.2 燃烧系统设计 |
2.2.1 高滚流气道设计 |
2.2.2 燃烧室和活塞顶面设计 |
2.2.3 火花塞和喷油器位置设计 |
2.3 燃油喷射系统设计 |
2.3.1 高轨压喷油系统介绍 |
2.3.2 喷油器方案介绍 |
2.3.3 喷油器方案选型试验 |
2.3.4 试验结果分析 |
2.4 凸轮型线及相位设计 |
2.4.1 凸轮轴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2.4.2 凸轮轴型线设计匹配 |
2.4.3 试验结果 |
2.5 涡轮增压器的设计及匹配研究 |
2.5.1 涡轮增压器的介绍 |
2.5.2 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 |
2.5.3 试验结果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台架标定试验参数优化及研究 |
3.1 台架标定试验介绍 |
3.2 台架标定流程及试验准备 |
3.2.1 台架标定流程 |
3.2.2 台架标定试验准备 |
3.3 进、排气VVT参数优化及对动力性、经济性影响分析 |
3.3.1 试验方案 |
3.3.2 全负荷工况点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3 部分负荷工况点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 喷油参数优化及分析 |
3.4.1 试验方案 |
3.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发动机极限运行条件试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早燃的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喷油策略对早燃的影响 |
4.2.2 发动机不同运行条件对早燃的影响 |
4.3 不同喷油策略情况下低温冷启动活塞湿壁情况分析 |
4.4 配气相位偏差对发动机模型精度影响分析 |
4.4.1 充气模型的基本概念 |
4.4.2 扭矩模型的基本概念 |
4.4.3 模型精度概念 |
4.4.4 试验方案 |
4.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涡轮增压器壳体制造问题分析与生产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制造问题分析 |
2 生产工艺优化 |
2.1 车床加工工艺改进 |
2.2 车床参数的调整 |
3 结语 |
(7)调距桨推进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可视化仿真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调距桨推进装置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调距桨仿真训练系统研究现状 |
1.3.1 轮机仿真训练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2 调距桨推进装置的建模和仿真研究现状 |
1.4 课题研究内容 |
2 调距桨推进装置及其控制系统建模 |
2.1 调距桨推进器建模 |
2.1.1 调距桨推进装置特点 |
2.1.2 调距桨装置的组成 |
2.1.3 调距桨推力及转矩计算 |
2.1.4 船机桨动态模型 |
2.1.5 调距桨液压伺服机构 |
2.1.6 螺距控制器 |
2.2 柴油机数学建模 |
2.2.1 高压油泵 |
2.2.2 气缸容积 |
2.2.3 柴油机工作过程 |
2.2.4 废气涡轮增压器 |
2.2.5 空冷器 |
2.3 DMS21001主机遥控系统建模 |
2.3.1 DMS2100i主机遥控系统的主要组成 |
2.3.2 起动逻辑控制 |
2.3.3 控制模式 |
2.3.4 EGS2200数字调速器 |
2.3.5 安全保护系统 |
2.4 MAN MC型气动操纵系统建模 |
2.4.1 控制阀件的简化模型 |
2.4.2 模块化和可视化的建模方法 |
2.4.3 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及仿真策略 |
2.5 本章小结 |
3 调距桨推进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
3.1 VISUAL C++ 6.0编程语言 |
3.2 模型的程序设计 |
3.3 VC++调试界面设计与程序编写 |
3.4 仿真结果分析 |
3.4.1 调距桨推力系数和转矩系数计算 |
3.4.2 柴油机仿真 |
3.4.3 调距桨推进装置及其控制系统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4 调距桨可视化仿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4.1 仿真平台介绍 |
4.1.1 仿真平台的组成 |
4.1.2 平台的运行机制 |
4.2 可视化仿真界面设计与实现 |
4.2.1 轮机模拟仿真平台组成 |
4.2.2 仿真界面设计与实现 |
4.3 自动评估算法研究及试题验证 |
4.3.1 智能考试平台介绍 |
4.3.2 结束检测算法 |
4.3.3 自动评估试题验证 |
4.4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8)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研究现状 |
1.3 可变压缩比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机车柴油机仿真模型的搭建与验证 |
2.1 GT-Power软件介绍 |
2.2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理论分析 |
2.2.1 柴油机缸内工作过程的数学理论基础 |
2.2.2 基本微分方程 |
2.2.3 流体流动模型基本原理 |
2.2.4 缸内周壁传热模型 |
2.2.5 燃烧模型 |
2.3 机车柴油机GT-Power模型的搭建与模型验证 |
2.3.1 柴油机进排气系统模块 |
2.3.2 喷油器模块 |
2.3.3 气缸模块 |
2.3.4 曲轴箱模块 |
2.3.5 废气涡轮增压器与柴油机的匹配 |
2.3.6 机车柴油机整机仿真模型的搭建 |
2.3.7 机车柴油机整机仿真模型的验证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压缩比对机车柴油机冷起动性能改善的研究 |
3.1 柴油机冷起动的研究现状 |
3.2 压缩比对柴油机冷起动性能的影响 |
3.2.1 压缩比仿真方案说明 |
3.2.2 最优起动压缩比的理论分析 |
3.2.3 压缩比对冷起动过程的影响 |
3.2.4 压缩比对冷态怠速工况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压缩比和引燃柴油量对天然气发动机的影响 |
4.1 天然气发动机整机仿真模型的搭建 |
4.1.1 天然气发动机喷油器的选择 |
4.1.2 天然气发动机整机仿真模型的搭建 |
4.2 压缩比与引燃柴油量对天然气发动机的影响 |
4.2.1 天然气发动机压缩比理论分析 |
4.2.2 压缩比与引燃柴油量对天然气发动机的影响 |
4.3 不同负荷及转速下压缩比对天然气发动机的影响 |
4.3.1 仿真试验方案 |
4.3.2 压缩比对天然气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 |
4.3.3 压缩比对天然气发动机排放特性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可变压缩比技术方案和理论研究 |
5.1 连杆大头偏心环式可变压缩比机构 |
5.1.1 连杆大头偏心环方案介绍 |
5.1.2 可变压缩比机构压缩比理论分析 |
5.2 连杆双楔燕尾槽式可变压缩比机构 |
5.3 连杆多铰链式可变压缩比机构 |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增压器涡轮喷嘴环流场仿真及叶型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意义 |
1.2 涡轮增压技术 |
1.2.1 废气涡轮增压器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 |
1.2.2 废气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现状 |
1.3 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 |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计算流体力学与数值模拟 |
2.1 计算流体力学概论 |
2.1.1 CFD基本控制方程 |
2.1.2 湍流流动模型 |
2.1.3 CFD软件——ANSYSFLUENT |
2.2 计算流体力学算法 |
2.2.1 FEM-有限元法 |
2.2.2 FVM-有限体积法 |
2.2.3 FDM-有限差分法 |
2.2.4 LBM-离散格子波尔兹曼法 |
2.3 CFD数值分析基本过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涡轮增压器计算模型的建立 |
3.1 涡轮增压器几何模型的建立 |
3.2 网格划分 |
3.2.1 网格划分技术以及网格类型的选择 |
3.2.2 网格划分软件——ICEM CFD |
3.2.3 滑移网格 |
3.2.4 计算模型的网格划分 |
3.2.5 网格质量检查 |
3.3 喷嘴环网格模型边界条件处理 |
3.4 计算结果的收敛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喷嘴环流场仿真以及叶型优化 |
4.1 涡轮增压器喷嘴环的工作原理 |
4.2 轴流定压涡轮增压器的损失分析 |
4.2.1 叶型损失 |
4.2.2 端面损失 |
4.2.3 二次流损失 |
4.3 喷嘴环流场仿真 |
4.3.1 高工况下的喷嘴环流场计算 |
4.4 喷嘴环叶片的优化 |
4.4.1 低速工况下喷嘴环叶片的优化 |
4.4.2 高速工况下喷嘴环叶片的优化 |
4.4.3 喷嘴环叶片优化结果的验证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船舶废气透平发电机组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轮机模拟器研究动态 |
1.3 透平发电机发展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废气透平发电机系统原理 |
2.1 废气透平发电机组总体结构 |
2.2 废气透平发电机组调速机理 |
2.2.1 电-气阀门定位器工作原理 |
2.2.2 气动执行机构工作原理 |
2.3 系统调节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3 废气透平发电机组数学建模 |
3.1 废气涡轮数学建模 |
3.1.1 透平机容积方程 |
3.1.2 透平机转子方程 |
3.2 调速器数学建模 |
3.3 同步发电机数学建模 |
3.3.1 同步发电机标准数学模型 |
3.3.2 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的简化 |
3.3.3 同步发电机的五阶实用模型 |
3.4 励磁系统数学建模 |
3.5 负载数学建模 |
3.6 调速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
3.7 本章小结 |
4 废气透平发电机组系统仿真实现 |
4.1 系统仿真模块 |
4.1.1 废气涡轮模块 |
4.1.2 同步发电机模块 |
4.1.3 励磁系统模块 |
4.1.4 系统整体仿真框图 |
4.2 正常工况下仿真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DMS2019中废气透平发电机组的应用 |
5.1 SUPERSIMS仿真平台简介 |
5.2 系统数学模型转换 |
5.3 系统模型算法编写 |
5.4 系统交互界面编写 |
5.5 考试模拟器 |
5.5.1 试题编辑 |
5.5.2 自动评估 |
5.5.3 多媒体试题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四、废气涡轮增压器常见故障的排除(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发动机动力升级技术[J]. 陈宁. 内燃机与配件, 2021(22)
- [2]对发动机增压装置的思考[J]. 周华卫. 科技与创新, 2021(14)
- [3]康明斯柴油发动机故障分析预防与排除[J]. 马鑫. 内燃机与配件, 2021(14)
- [4]面向复杂系统的机械故障诊断及评估算法[D]. 耿浩.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5]米勒循环发动机开发及关键技术研究[D]. 刘子鸣. 吉林大学, 2020(03)
- [6]涡轮增压器壳体制造问题分析与生产工艺优化研究[J]. 王慧,张旭春. 内燃机与配件, 2020(15)
- [7]调距桨推进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可视化仿真及应用[D]. 李苏澄.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8]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可变压缩比技术研究[D]. 王辰.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9]增压器涡轮喷嘴环流场仿真及叶型优化[D]. 李鹏程.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10]船舶废气透平发电机组建模研究[D]. 庄森垚.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