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染料在阳离子改性棉针织物上的染色

姜黄染料在阳离子改性棉针织物上的染色

一、姜黄染料在阳离子改性棉针织物上的染色(论文文献综述)

葛化博,吕秀君,万明,白蒙,冯杰,夏建明[1](2021)在《天然植物基染料提升色牢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提出为推动天然植物基染料的产业发展,针对植物基染料染色牢度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改性前处理、染料提取工艺优化、染色工艺优化、固色后整理以及几种方法的组合使用等5个方面,结合使用后色牢度等级的提升情况,分析了多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天然植物基染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在染色过程中添加媒染剂是最常用来提升染色牢度的方法,其比改性前处理和固色后整理的方法适用范围更广,比染色工艺优化的方法更简便,媒染剂可使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等提升1~2级。天然植物基染料及其染色是符合未来环保、健康的消费趋势,既要加强天然染料、媒染剂的研究开发,也要从市场推广、品牌建立、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着手。

罗蕙敏,杨艳凤,刘雁雁,刘元军[2](2021)在《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传统活性染料染色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无机盐的废水,与当今环保主题相悖,因此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成为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活性染料与纤维素纤维的特点。其次从改性织物提高染料吸附能力、开发低盐或无盐染色用活性染料、开发高盐效应的代用盐3个方面阐述了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今后活性染料低盐染色纤维素纤维的研究方向。

王霖安[3](2021)在《天然染料的提取及其在棉针织物上的应用》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纺织品品质的要求日益提高。植物染料以其天然环保的优秀品质吸引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自身的抗紫外线、抗菌功效,使得植物染料及其所应用的纺织品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课题选取了紫花地丁、蛇床子和一枝黄花三种植物,研究其适宜的提取工艺、棉织物改性和染色工艺,并对这三种植物染料染色棉织物的色牢度、抗紫外线和抗菌效果及耐洗性进行了测试。得出以下结论:以紫花地丁茎叶为原料提取紫花地丁天然染料,适宜的提取工艺为:5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8,50℃提取90 min。此工艺下,紫花地丁天然染料提取率为17.85%。紫花地丁天然染料溶液在p H=2-8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热稳定性较好。用吸附型改性剂18对棉织物进行改性,然后用紫花地丁天然染料染色,各项染色牢度可达到服用要求,皂洗牢度3级,摩擦牢度4级,日晒牢度3级。适宜的改性工艺为:改性剂18 6 g/L,30℃改性20 min,浴比1∶50。采用同浴媒染,适宜的染色工艺为:天然染料紫花地丁20 g/L,Fe SO4 2%,柠檬酸0.5 g/L,p H值为6,90℃下染色50 min。染色后棉织物的UPF值为184.51,经过20次水洗为153.11,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效果。染色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为77.03%、73.88%,水洗10次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为61.22%、59.58%。耐久性良好。以蛇床子果实为原料提取蛇床子天然染料,适宜的提取工艺为:6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5,70℃下提取90 min。此工艺下,蛇床子天然染料提取率为10.80%。蛇床子天然染料溶液在p H=2-8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热稳定性较好。用吸附型改性剂JY-1对棉织物进行改性,然后用蛇床子天然染料染色,织物色牢度需要进一步提升。适宜的改性工艺为:改性剂JY-1 5g/L,乙酸2%,二浸二轧,轧余率85%,100℃预烘3 min,150℃焙烘2 min。采用直接染色,适宜的染色工艺为:天然染料蛇床子10 g/L,p H值为4,80℃下染色60 min。Fe SO4后媒染可将皂洗牢度由2级提升至3级,干摩擦牢度2-3级提升至3级,湿摩擦牢度2级提升至3级。反应型固色剂O进一步将干摩擦牢度提升至3-4级,湿摩擦牢度提升至3-4级。染色织物各项色牢度可达到服用要求。染色后棉织物的UPF值为242.60,20次水洗后为140.11,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效果。染色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为89.63%、93.19%,水洗10次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为86.21%、90.18%。耐久性良好。以一枝黄花花瓣为原料提取一枝黄花天然染料,适宜的提取工艺为:50%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12,100℃下提取60 min。此工艺下,一枝黄花天然染料提取率为18.10%。一枝黄花天然染料溶液在p H=3-7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热稳定性较差。用反应型改性剂SH对棉织物进行改性,然后用一枝黄花天然染料染色,染色织物色牢度需要进一步提升。适宜的改性工艺为:改性剂SH 20 g/L,Na OH 10 g/L,80℃改性40 min,浴比1∶50。采用预媒染,适宜的染色工艺为:天然染料一枝黄花20 g/L,KAl(SO4)2 4%,p H值为7,80℃下染色60 min。反应型固色剂O固色后,将皂洗牢度由2-3级提升至3级,干摩擦牢度3-4级提升至4级,湿摩擦牢度仍为3-4级,日晒牢度2-3级提升至3级。染色织物各项色牢度可达到服用要求。染色后棉织物的UPF值为206.59,20次水洗后为204.76,具有优异的抗紫外线效果。染色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为86.23%、88.71%,水洗10次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为83.66%、85.71%。耐久性良好。

谈君婕[4](2021)在《红色天然染料的制备及在纯棉针织物上的应用》文中认为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与关切,清洁、绿色生态、环保、健康、可持续发展等已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主题。天然染料取自自然之色,安全无毒,增加天然资源的利用,减少对石化资源的依赖。目前天然染料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染料的研究。植物染料染色有明显的日晒牢度偏低的缺陷。如何寻找日晒牢度更好的天然染料是众多研究者追踪的研究热点。本课题通过氧化铁红矿物染料的制备研究和茜草植物染料的矿物化研究,以及在织物上的应用工艺研究,探索创新的天然染料的制备与应用。本文对氧化铁红染料进行湿法研磨,探讨最佳研磨工艺,并对阳离子改性的纯棉针织物进行轧染,优化了改性工艺和轧染工艺;根据茜草染料的性质以茜草粉体染料与硫酸铝钾先螯合制备茜草植物矿物染料,讨论最佳制备工艺,并对阳离子改性纯棉针织物进行轧染,优化了轧染工艺。选取分散性能较好的分散剂,利用高速砂磨机对粒径较大的氧化铁红粉末进行湿法砂磨,重点考虑研磨介质、研磨速度、时间等因素对氧化铁红染染料的影响。实验表明,氧化铁红矿物染料制备最佳工艺为:氧化铁红粉6g、0.8mm:0.6mm的锆珠以质量比1:4复配50g、蒸馏水60g、分两次加入2g马丙共聚物、研磨速度4000rpm、研磨8h。并研究了氧化铁红研磨动力学方程。制备的氧化铁红矿物染料粒径665nm,可贮存95天性质基本保持不变。以阳离子改性剂BS对纯棉针织物进行改性,探讨了相关因素对改性的影响,得到优化后的改性工艺为:改性剂BS 10%(omf)、浴比1:30、改性温度80℃、改性时间30min。用制备的氧化铁红矿物染料对改性织物进行轧染染色,通过单因素实验重点考查染料用量等条件对染色效果的影响,结合染色后织物的K/S值、色牢度等评价指标,优化染色工艺。得到优化的轧染工艺为:矿物染料40g/L、黏合剂50g/L、防泳移剂15g/L,二浸二轧,轧液率70%,90℃预烘80s,150℃焙烘120s。得到染色织物K/S值为1.542,干摩擦牢度4级,湿摩擦牢度3-4级,皂洗变色牢度3级、白布沾色牢度4-5级,日晒牢度5级。在潮湿、多摩擦环境下牢度稍差;耐日晒,不易褪色。通过研究粉体茜草植物染料的性质包括耐热稳定性、颜色的酸碱稳定性、抑菌性能来制备茜草植物矿物染料,研究发现在p H=5、80℃条件下制备的茜草植物矿物染料各方面性能较好。通过考察轧染液中海藻酸钠、尿素的量以及焙烘温度和焙烘时间对染色后织物的K/S、L、a、b值和色牢度、手感等的影响,得到优化的轧染应用工艺为:茜草植物矿物染料30g/L、2%海藻酸钠浆料5g/L、尿素5 g/L、二浸二轧、轧液率70%、90℃预烘120s、焙烘温度120℃、焙烘时间180s。得到的织物K/S值为2.6839,干磨擦牢度3-4级、湿摩擦牢度3-4级,皂洗变色牢度3级、白沾4-5级,日晒牢度3-4级,比浸染染色织物牢度更好。染色后织物的抗紫外性能比未染色织物有所提高;对三种菌均有一定抑制能力,且比不添加媒染剂的染色织物抑菌能力更强。

牟春琳[5](2021)在《天然染料苏木色素在棉织物上染深黑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前,天然染料以其独有的环保、功能性的优势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其色谱不全,尤其黑色系列较为稀缺,因此应进一步研究采用天然染料染得黑色的方法,以丰富天然染料色光。苏木色素显色范围广泛,适合于开发多种色系,为其染黑提供可能性。目前业内对苏木色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取和染色方法等方面,关于苏木色素染深黑色方法和机制却鲜有报道。因此本课题以苏木色素为对象,研究其在棉纤维上的染黑方法和染色性能,并对其染黑机制进行深入探讨。首先,通过对苏木精水溶液的酸碱稳定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及耐金属离子稳定性的研究发现,苏木精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在以醋酸为p H调节剂的酸性溶液中,升高体系温度,苏木精色素也能被氧化,但在酸性还原剂体系中的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防止苏木精被氧化;苏木精色素本身难与金属离子络合显色;且其在柠檬酸体系下的染色研究发现,苏木精色素在改性棉纤维上染色性很差。进一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技术分析苏木精碱处理后的化学结构变化,发现苏木精色素在碱性条件下易被氧化成氧化苏木精,从而实现对织物染色。并通过碱溶法制备氧化苏木精的工艺探究,确定其最佳制备条件为:T=20℃,p H=9,t=80 min,此时苏木精氧化率67%,得到预氧化染液。然后,采用预氧化染液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实验,结果表明,以硫酸铁作为媒染剂,对改性棉织物预媒法染色可染得深黑色。接着,对媒染剂用量、染料用量、染色时间、染色温度、染色p H值等进行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到以6%(o.w.f)的硫酸铁预媒染色时,预氧化染液在棉织物上染黑的最佳工艺为:染色p H值为7,染色温度为60℃,染色时间为40min,染料用量为3%(o.w.f);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染黑棉织物各项色牢度良好,均达到4级或以上。染色织物UPF=2000,UVA=0.05%,具有抗紫外功能。最后,研究苏木色素的染黑机理。结果表明,在同媒染色时,Fe2(SO4)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溶液中能将苏木精氧化,自身被还原成Fe SO4,Fe2+与氧化苏木精络合导致同媒染色织物呈蓝色;预媒法染色中,硫酸铁先吸附到纤维上,与纤维络合,氧化能力被抑制,铁离子与氧化苏木精络合得到黑色。柠檬酸体系下的染色热力学、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氧化苏木精上染棉织物的过程符合准二级模型,热力学拟合结果符合Langmuir模型,染色过程属于化学吸附;随着温度升高半染时间缩短;染色亲和力为负值,随着温度升高,亲和力降低,染色平衡吸附量越低;氧化苏木精上染棉织物的染色热为-11.504 k J·mol-1·K-1,染色熵为0.0818 k J·mol-1·K-1,染色过程为熵增的放热反应。

沈志豪[6](2020)在《红色系天然染料对蚕丝和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和功能性》文中研究说明蚕丝和棉作为两种典型的天然纤维,应用广泛于日常服饰和家纺行业,蚕丝还常被用作医用生物材料。蚕丝和棉纺织品在使用时经与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因而需要抗菌、抗氧化和紫外线防护等功能。天然染料染色具有生态友好的特点,故近年来受到了重视。本文选择红色系天然染料为研究对象,将之应用于蚕丝和棉织物的染色,在使得蚕丝和棉织物着色的同时,赋予蚕丝和棉织物抗氧化、抗菌和紫外线防护功能性。具体研究了蒽醌结构、含羧基的紫胶和胭脂虫红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热稳定性及其与金属离子的作用,研究了紫胶、胭脂虫红、红米红和苏木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和功能性以及紫胶和胭脂虫红对阳离子化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和功能性,并讨论了四种金属盐后媒染对染色织物的色光、色牢度及功能性的影响。得到的重要结论如下:(1)紫胶和胭脂虫红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热稳定性及与金属离子的作用紫胶和胭脂虫红溶液颜色对pH值非常敏感,其最大吸收波长随pH的升高而发生红移现象。紫胶和胭脂虫红溶液在酸性和近中性条件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胭脂虫红较紫胶在碱性和高温条件下具有较差的热稳定性。紫胶与金属离子形成1:1型的络合物,胭脂虫红与金属离子形成1:2型(1个金属离子/2个染料分子)的络合物。(2)紫胶、胭脂虫红、红米红和苏木在蚕丝上的染色性能和功能性这些染料在蚕丝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型吸附模型,胭脂虫红对蚕丝的亲和力最高,红米红在蚕丝上的饱和吸附量最高、提升性最好。这些染料的上染受pH值影响较大,紫胶、胭脂虫红和红米红染色最适pH为3,苏木染色最适pH为6。紫胶的耐水洗色变牢度、红米红的耐光色牢度、苏木的耐水洗色变牢度和耐光色牢度较差,蒽醌结构的紫胶和胭脂虫红染色蚕丝织物具有较好的耐光色牢度,胭脂虫红各项染色牢度总体上最好。铝、钛、铁和亚铁盐媒染,能显着提高紫胶和苏木染色织物的耐水洗沾色牢度,提高胭脂虫红和红米红染色织物的耐水洗变色牢度;媒染织物颜色较灰暗,铝和钛盐媒染织物颜色鲜艳度更好;硫酸铝钾是最好的媒染剂。紫胶和苏木染色织物的抗氧化活性高,苏木和红米红染色织物的抗菌活性高,紫胶和胭脂虫红染色织物的抗菌性能较差,紫胶和红米红染色织物紫外线防护性能较好。金属盐媒染因染料酚羟基参与络合作用而显着降低了染色蚕丝织物的抗氧活性,媒染对染色织物抗菌性能和紫外线防护性能的影响较为复杂,铁盐媒染能提高染色织物的抗菌性能。(3)紫胶和胭脂虫红在阳离子化改性棉针织物的染色性能和功能性紫胶和胭脂虫红在阳离子化棉上的吸附均为Langmuir型吸附。pH值显着影响着紫胶和胭脂虫红在阳离子化棉上的上染量,紫胶染色织物色光受pH值的影响更大,紫胶和胭脂虫红染色最适pH分别为2.2和6。紫胶和胭脂虫红在阳离子化棉上的上染速度较快、有较好的提升性能。胭脂虫红染色织物呈红色,而紫胶染色织物呈橙色;胭脂虫红和紫胶染色织物经铝盐和钛盐媒染后分别呈暗蓝光红色和暗红色,媒染织物颜色鲜艳度降低。无论是否媒染,紫胶染色织物色牢度均欠佳,而胭脂虫红染色织物具有相对较好的色牢度,更适合用于棉织物染红色。

程桐怀[7](2020)在《茶梗提取物对天然纤维的染色及功能改性》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世界上茶叶产量最高的国家,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茶梗废弃物。本论文以废弃物利用及清洁生产作为出发点,从茶梗废弃物中提取天然功能色素,将之用于蚕丝及棉织物的染色及功能改性。简单比较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效率,并重点探讨了茶梗提取物的染色工艺及其在染色织物上的功能性。结果表明,染色蚕丝及染色棉织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及紫外防护功能。由于首次发现茶梗提取物在蚕丝上的阻燃功能,故而重点探讨了染色蚕丝的阻燃机理。此外,利用茶梗提取物制备纳米银,并成功将其用于蚕丝的抗菌整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选用不同溶剂萃取茶梗有效成分,碱溶液的提取效率高于纯水及75%乙醇溶液。在pH 3及90℃条件下,蚕丝对茶梗提取物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染色蚕丝的耐水洗牢度较好,但耐汗渍牢度及耐光色牢度较差。通过金属盐后媒染可以改善牢度性能。当茶梗提取物用量较高时,染色蚕丝具有良好的阻燃、抗菌、抗氧化及紫外防护功能。其中,茶梗提取物在蚕丝上的阻燃功能为首次发现。初步认为是多酚类物质在碱性提取过程中发生氧化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增强了蚕丝的成炭能力,从而赋予蚕丝阻燃功效。金属盐后媒染进一步提升了阻燃性能及紫外防护性能,但对抗菌性能及抗氧化性能造成负面影响。染色蚕丝的阻燃性能及抗菌性能均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但抗氧化性能耐洗性较差。(2)茶梗提取物对棉织物的亲和力较低,为了提高其吸附量,利用阳离子改性剂CHPTAC对棉织物进行离子化改性,然后再进行染色和功能改性。优化后的改性工艺如下:CHPTAC 20 g/L,氢氧化钠10 g/L,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30min。与未改性棉织物相比,改性棉织物的表面Zeta电位及染色性能均显着提高。对改性棉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发现在pH 4、90℃及90 min条件下,茶梗提取物在棉上的吸附量达到较高水平。当茶梗用量较高时,染色棉织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抗氧化及紫外防护功能。经过金属盐后媒染,染色棉的耐水洗变色牢度及耐光色牢度有所改善,紫外防护性能继续提高,但抗菌及抗氧化性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染色蚕丝类似,染色棉抗菌耐洗性较好,抗氧化耐洗性不佳。(3)利用茶梗提取物做还原剂及稳定剂,可以高效合成纳米银。在pH 9、40℃和30 min条件下,制得的纳米银粒度均匀、尺寸较小,并具有良好的存放稳定性。采用浸渍法将纳米银用于蚕丝功能改性,在pH 3、80℃及40 min条件下,纳米银在蚕丝上的吸附量达到较高水平。与原蚕丝相比,纳米银改性蚕丝表现出优异的抗菌功能和良好的紫外防护功能。经过20次水洗,纳米银改性蚕丝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高达92%以上。

杨海贞[8](2020)在《P(St-BA-VBT)纳米微球改性与不同组织棉织物的喷墨印花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织物的表面形貌和化学性质,是决定喷墨印花色彩表现力和图案清晰度的重要因素。织物改性处理能够重新构建织物的表面结构和性质,是决定印花质量的关键工序。因此,本文选取一种热稳定性较好的聚合物纳米微球,设计了基于纳米微球阳离子化改性的活性染料喷墨印花和颜料喷墨印花方法,分析了墨滴在不同组织结构织物上的铺展、扩散和渗透等行为,揭示了高质量喷墨印花图像的成像机理,有利于加速喷墨印花技术的工业化生产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P(St-BA-VBT)纳米微球,以其作为一种新型表面改性剂对棉织物改性后喷墨印花,通过考察微球浓度,汽蒸时间、碳酸氢钠用量对印花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喷墨印花条件。结果表明,纳米微球平均粒径为66 nm,Zeta电位为+57.8 m V,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4.7℃,表明纳米微球的稳定性比较好。当微球浓度为1.0 g/L,碳酸氢钠为10 g/L,汽蒸时间为6 min时,平纹、斜纹和蜂巢织物显示出优异的颜色深度、清晰度、固色率、耐摩擦和耐皂洗色牢度;XPS和FTIR分析结果表明纳米微球成功吸附在棉纤维上;纳米微球改性过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不影响织物力学性能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喷墨印花图像,完全避免了尿素使用,降低了喷墨印花成本和水污染,绿色环保。(2)与未改性织物相比,改性织物有效孔隙率的增加值与颜料颗粒的Zeta电位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颜料所带的负电性越强,则织物有效孔隙率的增加值越大,意味着铺展的面积越小。与未改性织物相比,阳离子纳米微球改性织物得到的颜料喷墨印花色域增加。造成色域增加的原因是:喷墨印花过程中,在改性织物上颜料墨滴的铺展程度小,形成的墨点较小,对光的吸收程度较大。密度曲线数据表明,颜色填充率小于60%时,相同给墨量条件下,改性织物喷墨印花得到的表观颜色深度小于未改性织物;颜色填充率大于60%时,正好相反,这同样是由织物上的墨点大小和分布造成。(3)打印颜色填充率为20%的单色色块时,在织物上能够得到独立分布的墨点;由于墨滴沿着纤维长度方向和直径方向的铺展速度存在差异,使得喷墨印花织物上的墨点呈现长条形。纳米微球改性处理的织物,表面的疏水性增加,能够控制墨滴的铺展和形成墨点的大小,可显着提升喷墨印花的精细度、鲜艳度和整体颜色效果。微量颜料墨滴在织物上的铺展程度,与喷墨印花的颜色效果密切相关,铺展程度小,则颜色效果好;铺展程度大,则颜色效果差。

张欣[9](2019)在《天然染料应用于棉织物染色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染料对人体无毒无害、染色织物色泽自然柔和、具有抗菌、抗紫外等优良特性,并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和环境相容性,现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课题针对天然染料难以上染棉织物且染色织物色牢度差的问题,以壳聚糖为原料制备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探究天然染料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并研究了媒染剂和阳离子改性剂协同作用提高染色织物的色牢度。以壳聚糖季铵盐的取代度为指标,研究了以壳聚糖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原料合成壳聚糖季铵盐的工艺因素,优化工艺为: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5h、壳聚糖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4。壳聚糖季铵盐用于棉织物改性的工艺为:改性剂7g/L,温度90℃,时间80min。以颜色特征值和表观色深为指标研究不同种类的天然染料对改性棉织物的染色工艺,确定了每种染料的染色工艺并对染色棉织物的色牢度进行了研究。板栗壳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90℃;时间,50min,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有较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较差,皂洗、摩擦牢度较好。凤仙花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90℃;时间,60min,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有较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较差,皂洗、摩擦牢度较好。红花黄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90℃;时间,50min,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有较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较差,皂洗、摩擦牢度较好。茶树果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85℃;时间,60min,在改性棉织物上有较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较差,皂洗、摩擦牢度较好。石榴皮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90℃;时间,60min,在改性棉织物上提升性一般,染色织物的牢度较好。茜草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优化工艺:温度,90℃;时间,50min,在改性棉织物上有较好的提升性,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一般,皂洗牢度中变色等级较低,摩擦牢度较好。利用媒染剂硫酸铝、硫酸亚铁、氯化铁和壳聚糖季铵盐对棉织物进行处理,探究提高染色棉织物色牢度的方法,研究结果发现,经媒染剂和壳聚糖季铵盐处理后,染色织物的K/S值和色牢度均有所改善,采用媒染/改性/染色工艺,板栗壳色素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等级可提高1-2级、石榴皮色素和茜草色素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等级最大可提高2-3级;采用改性/染色/媒染工艺,红花黄色素染色织物的日晒牢度等级最大可提高3级。

李珂,候礼文,周超,来贺,王少飞[10](2018)在《壳聚糖改性棉针织物的橘皮色素媒染染色》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橘皮色素染色工艺条件,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化学官能团和纤维表面特征。结果表明,阳离子改性剂壳聚糖可接枝到棉针织物上。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最佳工艺为:5%乙酸溶解壳聚糖,壳聚糖改性液质量浓度15 g/L,改性温度90℃,改性时间40 min。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橘皮色素染色的优化工艺为:橘皮色素质量浓度为0.12 g/L,媒染剂无水硫酸铜6%(omf),染色温度80℃,染色时间70 min,浴比1∶50。壳聚糖改性棉织物橘皮色素媒染后色牢度均在34级,可满足服用要求。

二、姜黄染料在阳离子改性棉针织物上的染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姜黄染料在阳离子改性棉针织物上的染色(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植物基染料提升色牢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改性前处理
    1.1 纤维改性
        1.1.1 阳离子改性
        1.1.2 蛋白质改性
    1.2 染料改性
2 染料提取工艺优化
3 染色工艺优化
    3.1 染色工艺优化
    3.2 优选媒染方法
        3.2.1 媒染方法
        3.2.2 预媒染
        3.2.3 同媒染
        3.2.4 后媒染
    3.3 优选媒染剂
        3.3.1 金属媒染剂
        3.3.2 天然媒染剂
        3.3.3 稀土媒染剂
        3.3.4 复配媒染剂
4 固色后整理
5 组合使用
6 技术应用与展望
    6.1 天然植物基染料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6.2 天然植物基染料的技术创新发展
    6.3 天然植物基染料推动产业发展
7 结束语

(2)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活性染料概述
2 活性染料无盐染色方法
    2.1 织物改性
        2.1.1 季铵化合物阳离子改性剂
        2.1.2 环氧型阳离子改性剂
        2.1.3 三嗪类衍生物阳离子改性剂
        2.1.4 阳离子聚合物
        2.1.5 天然阳离子改性剂
    2.2 无盐染料的开发
    2.3 代用盐
3 结论

(3)天然染料的提取及其在棉针织物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天然染料分类
        1.2.1 按来源分类
        1.2.2 按化学结构分类
    1.3 天然染料染色方法
        1.3.1 媒染染色法
        1.3.2 织物改性染色法
    1.4 天然染料功能性
    1.5 紫花地丁、蛇床子和一枝黄花概述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6.1 立题背景及意义
        1.6.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紫花地丁天然染料提取、染色及其功能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紫花地丁天然染料提取及其表征
        2.3.2 棉织物改性及其机理
        2.3.3 紫花地丁天然染料染色
        2.3.4 紫花地丁染色棉织物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蛇床子天然染料提取、染色及其功能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蛇床子天然染料提取及其表征
        3.3.2 棉织物改性及其机理
        3.3.3 蛇床子天然染料染色
        3.3.4 蛇床子染色棉织物功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一枝黄花天然染料提取、染色及其功能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试剂及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一枝黄花天然染料提取及其表征
        4.3.2 棉织物改性及其机理
        4.3.3 一枝黄花天然染料染色
        4.3.4 一枝黄花染色棉织物功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红色天然染料的制备及在纯棉针织物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天然染料概述
        1.1.1 天然染料的分类
        1.1.2 天然染料的提取
        1.1.3 天然染料染色方法
        1.1.4 天然染料研究现状
    1.2 氧化铁红的应用
        1.2.1 氧化铁红简介
        1.2.2 应用研究
    1.3 茜草的应用
        1.3.1 茜草简介
        1.3.2 茜草染色研究
    1.4 研究意义和内容
2 氧化铁红染料制备与染色
    2.1 实验部分
        2.1.1 材料与仪器
        2.1.2 试验方法
        2.1.3 测试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氧化铁红染料制备工艺优化
        2.2.2 氧化铁红研磨动力学
        2.2.3 矿物染料粒径变化情况
        2.2.4 纯棉针织物改性工艺优化
        2.2.5 改性纯棉针织织物轧染工艺优化
    2.3 本章小结
3 茜草植物矿物染料制备与应用
    3.1 实验部分
        3.1.1 材料与仪器
        3.1.2 实验方法
        3.1.3 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茜草染料的性质
        3.2.2 茜草植物矿物染料的制备
        3.2.3 纯棉针织物改性工艺优化
        3.2.4 茜草植物矿物染料轧染工艺优化
        3.2.5 浸染法染色织物性能测试
        3.2.6 织物抗紫外性能测试
        3.2.7 织物抑菌性能测试
    3.3 本章小结
4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天然染料苏木色素在棉织物上染深黑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天然染料概述
    1.3 天然染料颜色色谱特征
    1.4 苏木
        1.4.1 苏木简介
        1.4.2 苏木的生物活性研究现状
        1.4.3 苏木在染色中的应用
        1.4.4 苏木色素结构与发色特征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2 苏木精色素染色特征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用品与设备
        2.1.2 苏木精色素溶液稳定性分析
        2.1.3 苏木精标准曲线的绘制
        2.1.4 棉织物改性工艺
        2.1.5 苏木精色素直接染色规律实验
    2.2 结果与分析
        2.2.1 pH值对苏木精溶液颜色特征影响规律分析
        2.2.2 温度对苏木精溶液颜色特征影响规律分析
        2.2.3 还原剂对苏木精溶液颜色特征影响规律分析
        2.2.4 金属离子对苏木精溶液颜色特征的影响规律分析
        2.2.5 苏木精在柠檬酸体系下上染改性棉织物的特征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苏木色素有效染色成分及苏木精氧化工艺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1.2 柠檬酸对碱处理后的苏木精溶液的稳定性探究
        3.1.3 碱处理后苏木精溶液物质成分测定
        3.1.4 碱条件下氧化苏木精的制备
        3.1.5 苏木精液相标准曲线绘制
        3.1.6 测试与表征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碱处理后的苏木精溶液在柠檬酸中的稳定性分析
        3.2.2 碱处理对苏木精溶液成分影响分析
        3.2.3 碱溶法制备氧化苏木精条件的优化
    3.3 本章小结
4 苏木色素在棉纤维上染黑工艺探究及优化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1.2 预氧化染液的制备
        4.1.3 棉织物改性
        4.1.4 染色方法与媒染剂的选择
        4.1.5 单因素对苏木色素在棉织物上染黑性能的影响
        4.1.6 正交实验设计
        4.1.7 染色效果的测试及表征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苏木色素在棉织物上的媒染工艺结果分析
        4.2.2 媒染剂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分析
        4.2.3 染料用量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分析
        4.2.4 染色时间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分析
        4.2.5 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分析
        4.2.6 染色pH值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分析
        4.2.7 染色工艺优化
    4.3 本章小结
5 氧化苏木精上染棉纤维的染色机理分析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1.2 预氧化染液制备
        5.1.3 棉织物改性
        5.1.4 硫酸铁对色素的影响实验
        5.1.5 绘制氧化苏木精标准曲线
        5.1.6 绘制上染速率曲线
        5.1.7 绘制吸附等温线
        5.1.8 测试与表征
    5.2 结果与讨论
        5.2.1 Fe~(3+)对苏木色素的影响分析
        5.2.2 氧化苏木精色素在棉织物上的动力学分析
        5.2.3 氧化苏木精色素在棉织物上的热力学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6)红色系天然染料对蚕丝和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和功能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蚕丝和棉织物简介
    1.2 天然染料简介
        1.2.1 天然染料的分类及应用
        1.2.2 天然染料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2.2.1 天然染料的优缺点
        1.2.2.2 天然染料的媒染
    1.3 紫胶、胭脂虫红、红米红和苏木概述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二章 紫胶和胭脂虫红紫外可见光谱特性、热稳定性及与金属离子的作用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和仪器
        2.1.3 试验方法
        2.1.3.1 pH值对紫胶和胭脂虫红溶液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2.1.3.2 紫胶和胭脂虫红溶液的热稳定性
        2.1.3.3 紫胶和胭脂虫红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2.2 结果与讨论
        2.2.1 紫胶和胭脂虫红在不同pH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2.2 紫胶和胭脂虫红溶液的热稳定性
        2.2.3 紫胶和胭脂虫红与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红色系天然染料对蚕丝织物的染色性能和功能性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备和仪器
        3.1.3 染色方法
        3.1.4 后媒染方法
        3.1.5 测试方法
        3.1.5.1 上染率和上染量
        3.1.5.2 颜色参数
        3.1.5.3 色牢度
        3.1.5.4 抗氧化性能
        3.1.5.5 抗菌性能
        3.1.5.6 紫外线防护性能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红色系天然染料的染色性能
        3.2.1.1 pH对上染率的影响
        3.2.1.2 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机理
        3.2.1.3 提升性能
        3.2.1.4 色牢度
        3.2.2 染色蚕丝织物的功能性
        3.2.2.1 抗氧化性能
        3.2.2.2 抗菌性能
        3.2.2.3 紫外线防护性能
        3.2.3 媒染对染色蚕丝织物颜色和色牢度的影响
        3.2.3.1 颜色特征
        3.2.3.2 色牢度
        3.2.4 媒染对染色蚕丝织物功能性的影响
        3.2.4.1 抗氧化性能
        3.2.4.2 抗菌性能
        3.2.4.3 紫外线防护性能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紫胶和胭脂虫红对阳离子化棉的染色性能和功能性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棉织物阳离子化改性方法
        4.1.3 吸附、染色和媒染方法
        4.1.3.1 吸附方法
        4.1.3.2 染色方法
        4.1.3.3 后媒染方法
        4.1.4 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吸附等温线和吸附机理
        4.2.2 染色条件
        4.2.2.1 pH值
        4.2.2.2 染色时间
        4.2.2.3 染色温度
        4.2.2.4 染料浓度
        4.2.3 媒染对染色棉织物颜色和色牢度的影响
        4.2.3.1 颜色特征
        4.2.3.2 色牢度
        4.2.4 染色棉织物的功能性
        4.2.4.1 抗氧化性能
        4.2.4.2 抗菌性能
        4.2.4.3 紫外线防护性能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茶梗提取物对天然纤维的染色及功能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染料简介
        1.1.1 植物染料概述
        1.1.2 从植物废弃物中提取染料
        1.1.3 酚类染料的功能性
    1.2 茶梗简介
        1.2.1 茶叶与茶梗概述
        1.2.2 茶梗的应用现状
    1.3 蚕丝与棉纤维简介
        1.3.1 蚕丝与棉概述
        1.3.2 蚕丝与棉的功能改性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茶梗提取物用于蚕丝染色及功能改性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茶梗色素的提取
        2.3.2 茶梗提取物对蚕丝的染色性能
        2.3.3 染色蚕丝的表面形貌
        2.3.4 染色蚕丝的增重率
        2.3.5 染色蚕丝的机械强力
        2.3.6 染色蚕丝的热性能
        2.3.7 染色蚕丝的功能性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茶梗提取物用于棉织物染色及功能改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3 测试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棉织物的离子化改性
        3.3.2 茶梗提取物用于离子化改性棉染色
        3.3.3 染色棉的表面形貌
        3.3.4 染色棉的功能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茶梗提取物制备纳米银用于蚕丝的抗菌整理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3 测试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纳米银的制备工艺
        4.3.2 纳米银的表征
        4.3.3 纳米银用于蚕丝改性的整理工艺
        4.3.4 改性蚕丝的表征
        4.3.5 改性蚕丝的功能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P(St-BA-VBT)纳米微球改性与不同组织棉织物的喷墨印花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喷墨印花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织物表面改性
        1.2.2 聚合物微球表面改性
        1.2.3 织物结构、墨滴铺展及颜色性能的关系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棉织物聚合物微球改性与活性染料喷墨印花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2.2 P(St-BA-VBT)微球的制备
        2.2.3 改性工作液的配制
        2.2.4 棉织物的表面处理
        2.2.5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
    2.3 测试与表征
        2.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3.2 粒径与Zeta电位
        2.3.3 棉织物表面Zeta电位
        2.3.4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2.3.5 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2.3.6 冷场特征X射线能谱(EDS)
        2.3.7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2.3.8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9 X射线衍射(XRD)
        2.3.10 接触角
        2.3.11 断裂强力
        2.3.12 质量损失
        2.3.13 喷墨印花颜色特征值
        2.3.14 喷墨印花清晰度
        2.3.15 喷墨印花固色率
        2.3.16 喷墨印花色牢度
    2.4 结果与讨论
        2.4.1 P(St-BA-VBT)纳米微球的性能分析
        2.4.2 P(St-BA-VBT)微球浓度对颜色性能的影响
        2.4.3 汽蒸时间对颜色性能的影响
        2.4.4 NaHCO_3用量对颜色性能的影响
        2.4.5 活性染料喷墨印花织物的颜色性能
        2.4.6 P(St-BA-VBT)微球改性棉织物的表面特征
        2.4.7 高品质活性染料喷墨印花图像成像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合物微球改性棉织物颜料喷墨印花图像效果的调控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3.2.2 P(St-BA-VBT)纳米微球改性工作液的配制
        3.2.3 P(St-BA-VBT)纳米微球改性处理
        3.2.4 颜料喷墨印花
    3.3 测试与表征
        3.3.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3.3.2 粒径与Zeta电位测试
        3.3.3 棉织物表面Zeta电位
        3.3.4 粘度和表面张力
        3.3.5 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
        3.3.6 冷场特征X射线能谱(EDS)
        3.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3.3.8 X射线衍射(XRD)
        3.3.9 接触角
        3.3.10 断裂强力
        3.3.11 质量损失
        3.3.12 喷墨印花颜色特征值
        3.3.13 喷墨印花清晰度
        3.3.14 耐摩擦和耐水洗色牢度
    3.4 结果与讨论
        3.4.1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3.4.2 颜料墨水的性能分析
        3.4.3 P(St-BA-VBT)微球浓度对颜色性能的影响
        3.4.4 焙烘温度对颜色性能的影响
        3.4.5 焙烘时间对颜色性能的影响
        3.4.6 颜料喷墨印花织物的颜色性能
        3.4.7 P(St-BA-VBT)微球改性棉织物的表面特征
        3.4.8 高品质颜料喷墨印花图像成像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墨滴在不同组织棉织物上铺展和渗透机理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4.2.2 改性工作液的配制
        4.2.3 棉织物的表面处理
        4.2.4 墨滴铺展面积与形状
        4.2.5 喷墨印花
    4.3 测试与表征
        4.3.1 接触角
        4.3.2 表面自由能
        4.3.3 墨滴形状
        4.3.4 织物横截面的显微镜观察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织物表面润湿性能
        4.4.2 织物的表面自由能
        4.4.3 微量液滴在织物上的铺展
        4.4.4 喷墨印花织物上墨点形状
        4.4.5 墨滴向织物内部的渗透
        4.4.6 颜料墨滴铺展与颜色数据的相关性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棉织物组织结构与喷墨印花图像效果的相关性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5.2.2 冷轧堆前处理
        5.2.3 改性工作液的配制
        5.2.4 棉织物的表面处理
        5.2.5 喷墨印花
    5.3 测试与表征
        5.3.1 织物粗糙度
        5.3.2 织物厚度
        5.3.3 织物孔隙率
        5.3.4 喷墨印花颜色特征值
        5.3.5 喷墨印花清晰度
        5.3.6 喷墨印花固色率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织物组织对粗糙度、孔隙率和厚度影响
        5.4.2 冷轧堆对粗糙度、孔隙率和厚度影响
        5.4.3 表面改性处理对粗糙度、孔隙率和厚度影响
        5.4.4 织物组织结构与喷墨印花颜色深度的关系
        5.4.5 织物组织结构与喷墨印花固色率的关系
        5.4.6 织物组织结构与喷墨印花清晰度的关系
        5.4.7 织物组织结构对密度曲线的影响
        5.4.8 织物组织结构对喷墨印花图案效果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9)天然染料应用于棉织物染色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天然染料的介绍
        1.1.1 天然染料的起源
        1.1.2 天然染料的分类
        1.1.3 天然染料对不同纤维的染色原理
        1.1.4 天然染料染色的研究概况
        1.1.5 天然染料的局限性
        1.1.6 天然染料的发展前景
    1.2 改善天然染料染色性能的方法
        1.2.1 媒染法
        1.2.2 超声波及微波染色
        1.2.3 酶促染色法
        1.2.4 纤维改性染色法
    1.3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意义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及对棉织物的改性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2.1.2 实验药品
        2.1.3 实验方法
        2.1.4 测试方法
    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2.1 壳聚糖季铵盐的合成工艺
        2.2.2 合成产物表征
        2.2.3 壳聚糖季铵盐改性棉织物的工艺优化
        2.2.4 改性对不同色素染色性能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天然染料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3.1.2 实验药品
        3.1.3 实验方法
        3.1.4 测试方法
    3.2 实验结果及讨论
        3.2.1 板栗壳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2.2 凤仙花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2.3 红花黄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2.4 茶树果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2.5 石榴皮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2.6 茜草色素上染改性棉织物的工艺研究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提高染色棉织物牢度方法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1 实验材料及仪器
        4.1.2 实验药品
        4.1.3 实验方法
        4.1.4 测试方法
    4.2 实验结果及讨论
        4.2.1 媒染/改性/染色工艺优化
        4.2.2 媒染/改性/染色工艺对不同天然染料的应用
        4.2.3 改性/染色/媒染工艺优化
        4.2.4 改性/染色/媒染工艺对不同天然染料的应用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壳聚糖改性棉针织物的橘皮色素媒染染色(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试验部分
    1.1 材料及仪器
    1.2 棉织物改性工艺
    1.3 橘皮色素提取工艺
    1.4 棉织物染色工艺
    1.5 测试方法
        1.5.1 红外光谱
        1.5.2 扫描电镜
        1.5.3 K/S值及颜色特征值
        1.5.4 染色牢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光谱
    2.2 扫描电镜
    2.3 改性条件分析
        2.3.1 改性液质量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2.3.2 改性时间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2.3.3 改性温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2.4 染色条件优化
        2.4.1 媒染剂的选择
        2.4.2 媒染剂质量分数的选择
        2.4.3 染料质量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2.4.4 染色温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2.4.5 染色时间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2.4.6 染色浴比对染色性能的影响
    2.5 性能测试
        2.5.1 改性前后织物白度及力学性能
        2.5.2 染色牢度
3 结论

四、姜黄染料在阳离子改性棉针织物上的染色(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植物基染料提升色牢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葛化博,吕秀君,万明,白蒙,冯杰,夏建明. 毛纺科技, 2021(11)
  • [2]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的研究进展[J]. 罗蕙敏,杨艳凤,刘雁雁,刘元军. 染整技术, 2021(05)
  • [3]天然染料的提取及其在棉针织物上的应用[D]. 王霖安.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4]红色天然染料的制备及在纯棉针织物上的应用[D]. 谈君婕. 常州大学, 2021(01)
  • [5]天然染料苏木色素在棉织物上染深黑机制研究[D]. 牟春琳. 武汉纺织大学, 2021(01)
  • [6]红色系天然染料对蚕丝和棉织物的染色性能和功能性[D]. 沈志豪. 苏州大学, 2020(02)
  • [7]茶梗提取物对天然纤维的染色及功能改性[D]. 程桐怀. 苏州大学, 2020(02)
  • [8]P(St-BA-VBT)纳米微球改性与不同组织棉织物的喷墨印花效果研究[D]. 杨海贞.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9]天然染料应用于棉织物染色的技术研究[D]. 张欣. 苏州大学, 2019(04)
  • [10]壳聚糖改性棉针织物的橘皮色素媒染染色[J]. 李珂,候礼文,周超,来贺,王少飞. 印染, 2018(08)

标签:;  ;  ;  ;  ;  

姜黄染料在阳离子改性棉针织物上的染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