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税务及会计处理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税务及会计处理

一、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税务与会计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吴轲[1](2020)在《基于企业重组业务财税处理的税务师管理分析》文中指出财税处理是重组企业管理中的关键所在。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企业重组对财税处理工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细化阐述了运用重组企业所得税处理策略、复杂企业重组业务处理策略以及一般会计处理策略开展财税处理的流程;最后探讨了企业重组业务财税处理质量的有效提升策略,以期为重组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支持。

张青友[2](2020)在《基于债务重组视角下的税收政策改革预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企业债务重组中面临的涉税事项作为研究的出发点,总结当前我国企业在债务重组中存在的主要涉税问题与不足,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预测相关国家税收政策改革方向和着重点,从而达到更好促进企业完成债务重组的目的,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赵珊珊[3](2020)在《结构性减税、债务融资与投资效率 ——基于“营改增”政策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末,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严重冲击,我国实施了旨在“扩内需、保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结构性减税政策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经济结构、扩大消费、促进就业、鼓励投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结构性减税是以“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为特征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以降低纳税人的实质性税负为出发点,实现优化税制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助推经济增长的目的。“营改增”政策是结构性减税政策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我国税制改革史上的重要举措。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一年,即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营改增”累计减税额高达7000亿元,整体减负率为22.85%,减税效果显着。全面实施“营改增”政策所释放的减税红利,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促进企业“脱虚向实”转变,有助于激发市场活力,契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迫切要求。投资是推动我国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是企业价值提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我国宏观层面投资额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微观层面企业非效率投资现象却普遍存在。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有损于股东财富,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甚至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结构性减税政策通过税率调整、税种变换、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对企业专业化分工、劳动雇佣、固定资产投资等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那么,“营改增”政策作为结构性减税的代表性政策,是否能够对企业投资结构产生影响?这种影响能否带来企业投资效率的变化?作为投资行为重要资金来源的负债融资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机制?为此,本文从税制改革的视角,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融资优序理论为依据,选取2008-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同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的研究方法,实证检验“营改增”政策在我国各省市逐步实施这一事件造成的企业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率的变动情况。进一步,本文还分析了“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和债务融资结构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了负债在减税政策与企业投资行为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机制作用,在中国特殊的税制背景下,以中国上市公司数据验证了负债对投资的资产替代假说。最终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营改增”政策的实施显着地提高了企业的资本投资和研发投资,刺激企业发生并购行为,但企业投资增加的同时也引发了企业投资效率下降,并导致企业投资过度现象更为严重。企业内部异质性和外部环境的差异性对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非国有企业的研发投资和企业并购可能性均得到显着提高,而国有企业无显着变化;但是在投资效率方面,政策实施后国有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和投资过度均比非国有企业呈现更为显着的上升趋势。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政府支持使其面临的融资约束相对较小,而地方政府的干预也使得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往往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此外,本文还发现高水平的公司治理能够显着抑制减税带来的投资效率下降。“营改增”政策与企业并购可能性的关系还受到地区制度效率差异的影响,相比低制度效率地区,高制度效率地区“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并购可能性的推动作用更为显着。第二,“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总负债水平显着提高,在债务结构上表现为流动负债水平的降低和长期负债水平的提高,验证了债务税盾和非债务税盾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也说明了“营改增”政策具有一定的去杠杆作用,但这种作用仅体现在流动负债中。加入“税收耗损状态”假说后,发现当试点企业接近“税收耗损状态”时,流动负债下降的程度更大。进一步考虑企业异质性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发现“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仅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政府支持使其拥有较为充裕的经营现金流,减税政策对于国有企业的非债务税盾效应很难体现。相比规模较小企业来说,规模较大企业减税政策对于流动负债的负向影响和长期负债的正向影响更为显着,可能由于大规模企业的融资能力较强、融资约束程度较低,并且大规模企业投资需求更高,需要较多的长期债务资金来保证投资的后续支出。高融资约束企业相比低融资约束企业,流动负债下降更为显着,原因在于长期债务融资的审批要求更为严格,高融资约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更多是依靠于流动负债。第三,负债水平和债务结构在“营改增”政策对企业资本投资、研发投资、投资效率和投资过度的影响中发挥着一定的中介作用,验证了负债与投资关系的资产替代假说。具体表现为“营改增”政策实施后,企业流动负债减少,同时长期负债增加,二者共同作用使得企业资本投资、研发投资显着上升,导致企业非效率投资增长,但政策实施后企业投资过度现象更为严重的原因之一是企业长期债务的增加。进一步分析“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并购可能性的中介机制,验证了“减税政策-融资约束-企业并购”的影响路径。综上,在我国结构性减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背景下,本文研究提供了探索税制改革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新思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从企业角度出发,管理者应努力培养自身的投资规划意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以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抑制企业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发生;从政府角度出发,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在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支持国有企业提高投资效率,同时,政府还应加大财税优惠力度,进一步推动企业实施并购;从债权人角度出发,应重视对企业贷款申请的审核,制定详细严谨的信贷合同,严格遵守合同要求实施对企业的监督权力,充分发挥负债对企业投资行为的相机治理作用,缓解企业投资过度现象。

叶熙昊[4](2020)在《破产重整企业债务豁免所得税规则的检视及其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破产重整适用税收优惠是税法与破产法互认、妥协的产物,表现为破产法律对税收国家利益的必要限缩。目前,破产重整债务豁免所得根据财税[2009]59号文件,参照债务重组所得税规定适用,难以享受充分的税收优惠。在优化路径上,重整债务豁免所得应享受递延纳税,在重整期间暂时不征税,这既是基于量能课税的考量,又是税收中性理念的体现。税收优惠在制定相关规则时,还应协调好与反避税规则之间的适用。

梁伟[5](2019)在《企业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与平衡的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益冲突与平衡是破产程序中恒久的话题,利益冲突与平衡充斥于破产重整规范与司法实践的各个角落,几乎不可能总结出全部的冲突样态与平衡路径。这一方面是因冲突类型的繁杂,很难全部囊括;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动随时改变重整中的利益博弈状态,进而随时衍生出新的冲突。但破产重整程序作为破产程序框架下的子项目,以利益相关者的经济人理性为基础,通过再建企业并释放企业的持续经营价值(Going Concern Value)的制度价值却未发生变化。当陷入财务困境但具有可持续经营价值的企业,亟需要破产重整进行拯救时,却因利益冲突而阻遏重整程序的顺利推进,这便需要反问,究竟为何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失去理性的经济思考,而排斥重整程序?虽然主要建立在个案分析之上的研究,不能发现全部的利益冲突类型,并且建立在个案研究基础上的解决路径也可能是相对狭隘的,毕竟债务人企业与债务人企业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的债务结构、盈利状况、经营模式、市场前景、企业文化等均存在差异,恰如莱布尼茨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但对个案深入的剖析可以发现冲突的真实样貌,最直观的了解到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的面相,在此基础上的平衡路径可以为其他案件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破产重整程序是市场竞争失败主体拯救本位程序,司法介入下利益相关者协商博弈平台的制度架构能够促进市场化主导资源配置的实现,但在利益协商与博弈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冲突。冲突的化解与利益平衡的实现是破产重整制度功能发挥的手段和方式,利益平衡的实现可从社会结构维度推动破产重整制度功能的发挥,既包括社会行为维度的指引功能,也包括社会文化维度的转化功能,甚至是社会经济维度的资源配置转变与宏观经济政策落实功能,但这均需以利益平衡的实现为前提。企业财务困境造成债务人财产不能满足于各方的需求,进而从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后将可能爆发激烈的利益冲突,如何实现利益平衡是破产重整程序需要解决的问题。角色多样与利益诉求重合是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复杂的表征,探明利益冲突的实然面相是实现破产重整中利益平衡的必然选择,以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及诉求为视角进行实证分析,既包括以数据为主的分析去解构企业的财务困境与可持续经营价值现实,也包括田野调查发现利益相关者的真实诉求,实证研究能够穿透重整司法实践与制度规范间的迷雾,明晰债权人、债务人及战略投资人等利益群体的诉求,以及行政权、审判权等角色在重整程序中的真实样态。但破产重整程序不可能对全部利益冲突逐一化解,利用破产重整程序实现企业拯救,保留与释放债务人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价值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方式,也能够实现重整制度的价值功能,而在此目的之下,对破产重整程序中的利益冲突类型化,对应其成因探索体系化的解决路径。首先是债务人财产与破产重整利益平衡的关联,毋庸讳言,财产的价值归属是利益相关者博弈的目标,企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是基于财务困境的现实,财务困境的现实背后是债务人财产价值和变现能力的有限与不足。人具有逐利的本质,以债权人为代表的利益相关者为了争夺有限的债务人财产,以满足自己的利益诉求而实施利己的策略,在重整博弈中发生利益冲突。所以,实现破产重整中利益平衡的基础就是提升债务人财产价值并进行妥当的分配。债务人财产保值增值一直未上升到破产法基本原则维度,但破产法相对非破产法的重要特征就是基于破产撤销权、自动冻结制度等以实现债务人财产保值为目标的制度设计,其背后的逻辑是以实现债权人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下的实质公平追求。而挖掘债务人企业破产期间继续经营能力,能有效的实现债务人财产增值。对债务人财产的分配需以非破产法规则为基础确定权利人,锁定权利人范围,并以破产期间时间轴上坐标为尺度,对破产重整前、重整期间及重整完毕后的权利人进行有序的分配与清偿,从而实现破产重整程序制度背后的实质公平和效率价值。破产重整程序利益平衡的实现需要市场化和法治化路径为指引,以债务人财产分配和债务人企业拯救为目的的利益平衡路径也需要在上述框架下实现,重整程序这一司法平台的制度建构要求审判权主导并负责应对重整中利益的冲突,努力实现重整中利益的平衡。可在集体行动逻辑之下,因为重整程序中规范不完备、冲突剧烈而造成审判机关对重整程序持审慎态度。企业破产重整能否成功关乎地方经济发展、职工安置等多重因素,行政权难免不对其产生关注,但行政权的介入会冲击审判权的中立地位,使利益偏离平衡的天平而向某一方倾斜,进而损害其他权利主体的利益。此外,破产管理人的履职受到法院中心主义的影响,而弱化了其自身功能,究其根源在于缺少市场化与科学化的履职评价体系,而变成行政领导式履职,与市场化要求相悖。破产重整利益的平衡需要外部公权力介入的保障,也需要内部管理人权力的积极行动,权力在行政权、审判权与管理人之间能否进行妥当的配置影响着重整程序的成功。审判权基于纠纷裁判者的司法权威性而享有破产重整程序主导权,而其正确运用破产宣告权、重整计划强制批准权等实现程序控制以克服审慎态度是其正确样态;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备之时,破产重整程序无法有效的借助市场,弱化重整功能,行政权应以辅助破产重整程序成功和企业拯救为目的,从程序主导权的享有者退化为程序失灵时的弥补者;而管理人则应以市场化为基础,以积极能动的履职去实现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在重整程序中妥当利用商业判断规则,并建立以债务人财产价值为基础的评价标准,以激励管理人积极履职,来实现各方的利益平衡。最后是重整中利益平衡的实现路径,利益平衡的实现是利益的分配过程,破产重整中利益的分配需要接受利益位阶的调整,按照利益位阶的不同进行不同的保护,并将权利人以不同的债务人财产进行清偿。公共利益、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是重整中利益的三个位阶层次,在权变理论下,金融债权保护被上升到社会公共利益的范畴予以关注,而群体利益保护也加入了程序参与权,以保障其信息的对称,最后才是通过克服僵化性的一致原则去对个体利益实现保护。针对不同利益位阶中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在重整规范不完备的空白地带,凭借管理人的积极履职与行政权的协助,在审判权的主导之下探索诸如和解式重整的路径,克服僵化的思路去实现重整中的利益平衡,以达到推动破产重整程序成功,保护企业可持续经营价值及发挥重整制度功能的目的。

王萍[6](2019)在《企业债务重组涉税问题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一、引言企业债务重组又被称为企业债务重整,通常指债务人因为某种原因造成了一定的财务危机,当不能依据合同条款支付相关债务时,通过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协商或法院的判决使债务分期支付并向后延期,同时减少或免除一定的债务或利息,用于缓解债务人偿还债务的压力。企业债务重组从广义来讲,主要以各商业性银行或国有企业的债务重组为主,从狭义来讲,企业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情况下,债权人按照

管观香[7](2019)在《山水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剖析及建议》文中指出自从我国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从此一片腾飞,外部大环境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稳定的经济环境为中国企业制造了很多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积极因素,因而在这几十年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成绩。市场经济的环境形成竞争,竞争又进一步促进进步,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从而又增加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无论是业务结构还是管理创新,都对企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样快速发展、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下,有的企业发张不断壮大,有的企业却由于竞争力不足而陷入资金不足的地步,无法及时偿还债权人的负债,债务重组的案例由此发生。在现代商业社会下,由于激烈竞争和外部快速发展的压力下,我国很多企业因管理层经营管理层面出现问题陷入过财务危机,因为高周转、高杠杆的经营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陷入负债负担过重无法及时偿还的困境,最终面临濒临破产的威胁,此时,为了走出这种财务困境,企业可以合理适度地运用债务重组以解决当前的债务危机。债务重组是为了在债务规模可承受的情况下,与债权人协商达成和解,尽可能地减少债务人和债权人双方的损失。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企业暂时摆脱困境,从而积极有效地让企业走上正轨。财务报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因此,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就有必要通过研究分析企业的财务报告去了解企业的经营业绩。然而有些不务正业没有产值的上市公司,为了掩盖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拿到投资人的投资款,便采取一些手段粉饰财务报表,利用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就是其中一种方法。我国企业通常选择债务重组的方式解决无法偿还的债务问题,有些企业因为成功进行债务重组出现了转机,从此走上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也有些企业通过债务重组获取巨额的非经营性收益,极大提升了企业当年的利润水平。因而很多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经过了多次修订,为的是防止企业借重组之机操纵利润,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ST类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尤其是这些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给公司带来的影响。本文以“山西广和山水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公司”)为例,以山水公司多次的债务重组进行案例分析,分析ST类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保壳,留住上市资格。在此基础之上,本文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监管机构、上市公司主体和广大中小投资者等多个角度得出相关启示和建议,为改良社会经济秩序、营造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提供支持。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其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方法、创新点和研究内容;第二部分主要对债务重组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了阐述,主要包括:债务重组的动机、目的、作用、特征、方式和风险分析,为后文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山西广和山水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为案例,介绍了山水公司的背景、发展历程,并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对山水公司每一次债务重组前后的财务效应,再进行纵向对比,通过分析企业的偿债指标、盈利指标、营运指标、成长能力指标等四个方面来反映企业进行债务重组之后的发展力,是否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转;第四部分分析公司进行多次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第五部分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得出结论,以及企业改善的方向;第六部分是根据案例分析获得的启示。本文的创新及特色之处主要在于债务重组及财务效应研究,目前很少有相关研究文献从财务效应的角度,分析为何有些ST类上市公司多次进行债务重组却仍然没有改变经常性亏损的局面。而本文就是先深入分析山水公司债务重组的背景、重组案件的全过程以及多次债务重组的特征,再利用财务指标分析的方法研究山水公司每一次债务重组前后的财务效应,再进行纵向对比,能够看出重组后公司并未解决经营困境的问题,也没有形成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从企业、监管者、投资者等角度得出启示。

赵妍[8](2019)在《并购政策、企业并购及其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供需动态平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都亟需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在这种背景下,从生产要素投入驱动转变为通过存量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产品之间的转移来提高经济效率,改善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和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企业并购作为企业投资方式的一种,既是产业结构的市场化调整手段,也是有效的存量调整手段。我国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国家所有权向市场机制转变、放松管制的过程,政府作为经济资源分配的主体一直没有改变,政府对于资源分配的调控主要通过政策手段进行,为了推进企业并购,通过并购促进资源整合、实现企业快速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央政府(国务院及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企业并购的文件,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是否真正地促进了企业并购的发生,对并购绩效又有怎样的影响?现有国内外文献学者对于并购的动因、宏观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两个领域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关于并购动因研究主要集中在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两个层面。外部环境的并购动因包括国家经济增长、行业管制放松、资本市场发展、技术水平提升、股票市场的价值估值错误等宏观因素,而从企业自身出发,学者提出交易费用理论、市场势力理论、管理者自利动机、规模经济等并购动因,我国学者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还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支持和掏空动机以及政治晋升动因。然而,现有研究视角不足以解释目前并购交易爆发式增长的现象,并购政策的大量颁布为我国并购交易的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动因解释视角。国外的产业冲击理论认为管制的放松引起并购浪潮的发生,但产业冲击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我国并购交易的爆发式增长现象,并购政策是否能够激发企业并购,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影响企业并购是学术界和理论界值得关注的问题。针对上文提出的现实需求和理论不足,本文主要研究并购政策的颁布对企业并购行为和绩效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本文试图解释我国近几年并购交易的大规模发生的动因,并对并购政策下的企业并购绩效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综合运用理论分析、理论建模以及大样本实证分析等多种跨学科方法展开研究。首先,本文系统地梳理了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为研究问题奠定了基础;接着,通过对国内并购政策制定发展的现状分析,从金融服务、财政税收和行业管制三个维度构建并购政策影响并购的理论框架;其次,基于研究问题和理论逻辑框架,采用2005-2015年的沪深A股非金融类宣告并购方案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并购政策和企业并购的实证研究样本,采用2005-2015年的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宣告并完成并购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并购政策和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样本,综合运用面板二值选择模型、双重差分模型(DID)、倾向匹配双重差分模型(PSM-DID)、泊松模型、动态面板模型等,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实证研究。首先,在并购政策和企业并购行为的研究中,本文以没有宣告并购方案的上市公司作为参照,使用Logit模型分析上市公司并购行为受并购政策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并购政策的颁布激励了企业并购,且这种激励作用在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中更为显着;进一步的研究并购政策对企业并购的作用机理中发现并购政策在金融方面上对资本市场的信贷和股权融资的放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的作用提高了企业的并购发生概率,且这种作用在民营企业中更有效,在地方国有企业和央企中并不明显。并购政策通过财税方面的政府补贴方式对并购发生的概率并没有显着影响;通过财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方式促进了企业的并购,且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有效。并购政策在管制方面消除行业壁垒,对民营资本进入行业的管制放松并没有提高企业的并购发生概率,在民营企业和中央企业中这种作用也不显着,相反却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并购发生概率;并购政策在管制方面通过对重点行业汽车、钢铁、水泥、船舶、电解铝、稀土、电子信息、医药行业的支持,提高了这些行业企业并购发生的概率,且这种作用在地方国有企业中更有效,在民营企业和中央企业中并不明显。其次,在并购政策和并购绩效的研究中,本文从财务和非财务绩效、长期和短期绩效两个维度四个方面衡量并购绩效,一方面选取上市公司并购宣告日前后不同窗口期内累计超额收益率、并购前后会计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增量、并购后专利申请增量衡量并购财务绩效;另一方面,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量衡量企业并购非财务绩效。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OLS回归模型探究并购政策对并购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发现,在政策颁布后,企业并购短期绩效提高,且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显着。政策颁布后,企业并购的长期财务绩效下降,且这种关系在民营企业中更显着。政策颁布后,创新能力中,除了发明专利下降外,专利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提高。进一步分企业性质检验发现,民营企业在企业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方面等显着提高;地方国有企业在专利和发明方面显着提高,而在实用新型还是外观设计方面并没有显着变化;中央企业在专利和实用新型方面显着提高,而在发明和外观设计方面并没有显着变化。企业并购的长期市场绩在24月内没有显着变化,而在36月内市场绩效显着提高,进一步分企业性质检验中发现,民营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的市场绩效显着提高,而在中央企业中没有发现这种关系。颁布并购政策后,并购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但是并不显着。进一步分企业性质检验发现,民营企业并购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而在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中,全要素生产率下降。对企业分行业检验中发现,在政策颁布后,管制放松行业企业无论是并购短期绩效,还是并购长期财务绩效、创新能力、长期市场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都下降;重点支持行业企业并购短期绩效提高,创新能力中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提高,而长期财务绩效下降、创新能力中专利申请和发明专利、长期市场绩效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以上结论显示上市公司并购虽获得市场短窗口期内的积极评价,但并购后会计收益和全要素生产率相比并购之前均有所降低。政策的颁布虽提升了并购可能性及短期内的资本市场收益,但是不利于并购方企业的资源高效率整合及长期发展。本文的研究有以下创新点和理论贡献。首先,本文在理论上构建了并购政策影响企业并购的逻辑框架,将现有并购动因的研究视角从企业微观特征扩展到宏观政策,从并购政策入手,探究并购政策和企业并购行为的关系;其次,现有关于宏观政策和微观企业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个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宏观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经济管制政策、产业政策等对企业主体行为包括公司治理、商业模式、投融资活动、会计政策、内部控制、税务筹划等的影响。企业并购也是投资活动的一种,本文从企业并购视角出发,研究并购政策对企业并购活动的影响机理,为宏观政策和企业微观行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扩展了宏观政策与企业微观行为互动的理论研究;最后,学者们对我国政策的制订和实施效果并没有准确地判断,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从企业并购和企业并购绩效两个层面深刻理解国家颁布的并购政策的实施效果,为监管部门正确引导企业开展理性的高效率并购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部门制定并购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汪翼[9](2018)在《莲花健康公司债务重组的动因及绩效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愈加激烈。在这种竞争压力下,我国很多企业由于企业负债规模不合理、资金压力过大,出现严峻的债务问题。企业面临债务危机时,合理利用债务重组可以使企业走出财务困境。由此,债务重组作为企业解决债务问题的手段,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和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以莲花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债务重组案例为研究对象,利用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学科知识,对案例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与评价。本文首先从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入手,介绍了论文的整体框架,研读了国内外有关债务重组准则的变更、方式的选择、债务重组的动因和绩效研究等方面的文献,阐述了债务重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其次,结合莲花健康公司的状况及其债务重组的过程,分析得出莲花健康公司债务重组的动因在于盈余管理、规避退市以及政府支持;然后从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方面分析了莲花健康公司债务重组的效果,其中财务绩效分析采用通过基本财务指标分析和综合财务评价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债务重组对当期的财务绩效指标有暂时的提升,但对后期的财务绩效影响不大;最后依据公司存在盈余管理嫌疑,债务重组并未使财务困境得以根本改善的实际情况,得出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改进债务重组方案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启示。本文对债务重组事件进行剖析,探讨了债务重组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为存在债务困扰的公司提供借鉴,另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更好地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对金融市场的健康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重要意义。

赵翠英,吴晗悦[10](2018)在《企业重组中所得税税务政策研究与思考》文中认为一、企业重组相关所得税税务政策2009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2009]59号文),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重组的所得税给予了递延纳税的优惠。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以下简称109号文),将股权、资产收购的比例降为50%,并明确了资产(股权)划转的特殊性税务处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非货币性资产投资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16

二、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税务与会计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税务与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企业重组业务财税处理的税务师管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重组对财税工作的影响
    (一)负债管理
    (二)资产管理
    (三)会计处理
二、企业重组业务的财税处理策略分析
    (一)所得税处理策略
    (二)企业重组业务个性化处理策略
    (三)一般会计处理策略
三、提升基于企业重组业务财税处理的税务师管理质量的策略
    (一)完善财税管理体系
    (二)强化税务师培训
四、结语

(2)基于债务重组视角下的税收政策改革预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债务重组概述
二、企业债务重组中存在的涉税问题与不足
    (一)税法针对债务重组中对纳税人身份界定不明确
    (二)债务重组中税收优惠覆盖范围较窄
    (三)债务重组中税收优惠执行的监管不足
三、企业债务重组涉税问题的改革方向
    (一)进一步明确债务重组中纳税人身份
    (二)加大债务重组的税收优惠力度
        1.对于债务重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
        2.对于债务重组企业的增值税优惠。
        3.对于债务重组企业的其他税收优惠。
    (三)完善对债务重组企业涉税工作的监督管理
四、结语

(3)结构性减税、债务融资与投资效率 ——基于“营改增”政策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背景分析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2.1 制度背景
        2.1.1 结构性减税政策
        2.1.2 “营改增”减税政策
        2.1.3 去杠杆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融资优序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献综述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1 “营改增”政策及其经济影响研究
        3.1.2 税收与企业投资关系研究
        3.1.3 税收与企业融资关系研究
        3.1.4 债务融资对企业投资影响研究
    3.2 研究述评
第4章 结构性减税与企业投资效率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3 研究设计
        4.3.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4.3.2 计量模型与变量含义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多元回归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5.1 重新划分处理组和控制组
        4.5.2 采用“营改增”政策变量滞后一期变量(L_Policy)
        4.5.3 倾向得分匹配法
        4.5.4 改变投资效率的估计方法
        4.5.5 重新确定样本期间
    4.6 进一步分析
        4.6.1 “营改增”政策与企业减税效果
        4.6.2 结构性减税、产权性质与投资效率
        4.6.3 结构性减税、公司治理与投资效率
        4.6.4 结构性减税、行业差异与投资效率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构性减税与企业并购行为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3 研究设计
        5.3.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5.3.2 计量模型与变量含义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多元回归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5.1 重新划分处理组和控制组
        5.5.2 更换回归方法
        5.5.3 采用“营改增”政策变量滞后一期变量(L_Policy)
        5.5.4 倾向得分匹配法
    5.6 进一步分析
        5.6.1 结构性减税与企业融资约束
        5.6.2 结构性减税、产权性质与企业并购可能性
        5.6.3 结构性减税、地区制度效率与企业并购可能性
        5.6.4 结构性减税、行业差异与企业并购可能性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构性减税与企业债务融资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3 研究设计
        6.3.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6.3.2 计量模型与变量含义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多元回归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5.1 重新划分处理组和控制组
        6.5.2 采用“营改增”政策变量滞后一期变量(L_Policy)
        6.5.3 倾向得分匹配法
    6.6 进一步分析
        6.6.1 结构性减税与债务融资来源
        6.6.2 结构性减税、企业异质性与企业债务融资
        6.6.3 结构性减税、融资约束与企业债务融资结构
        6.6.4 结构性减税、行业差异与企业债务融资结构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构性减税、债务融资与企业投资效率
    7.1 引言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 研究设计
        7.3.1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7.3.2 计量模型与变量含义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
        7.4.2 多元回归分析
    7.5 稳健性检验
    7.6 进一步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启示
    8.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破产重整企业债务豁免所得税规则的检视及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破产重整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法理基础
三、现行破产重整债务豁免所得税处理规范的缺陷
    (一)债务豁免与破产重整债务豁免的所得税处理
    (二)财税[2009]59号中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存在的问题
    (三)财税[2009]59号中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存在的问题
    (四)债务重组所得与亏损抵免规定的不足
四、破产重整债务豁免所得应适用递延纳税
    (一)基于量能课税的考量
    (二)贯彻税收中性的理念
五、结语

(5)企业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与平衡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立法表
案例表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框架
第一章 利益冲突的成因:利益主体与诉求多元化
    第一节 破产重整中利益内涵的阐释
        一、利益的内涵阐释
        二、法律维度的利益阐释
        三、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冲突阐释
        四、破产重整中的利益平衡阐释
    第二节 破产重整利益冲突的案例剖析
        一、A企业的破产概况
        二、债务人的利益诉求
        三、债权人的利益诉求
        四、其他主体的利益诉求
        五、法院的审慎态度
        六、地方政府的积极介入
        七、破产管理人的能动性不足
    第三节 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的类型解析
        一、债务人财产供给的不足产生无序分配
        二、公权力介入时的重整程序控制权争夺
        三、利益相关者多样化造成利益位阶不清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利益平衡的价值:社会结构中重整功能实现
    第一节 社会群体行为导向维度功能
        一、私权意识回归
        二、商业风险分配
        三、实质正义实现
    第二节 重整文化构建维度功能
        一、拯救文化对传统债文化的替代
        二、公共本位对私利本位的替代
    第三节 社会经济发展维度功能
        一、宏观经济政策落实
        二、优化资源配置方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利益平衡的基础:财产保值增值与有序分配
    第一节 债务人财产保值增值的实现
        一、规则设计实现债务人财产保值
        二、继续经营实现债务人财产增值
        三、重整成功实现债务人财产溢价
    第二节 债务人财产分配的受益主体
        一、债务人企业的债权人
        二、债务人企业的出资人
    第三节 债务人财产主体间的有序分配
        一、债务人财产清算价值:归属重整完成前债权人
        二、债务人财产重整溢价:归属出资人与重整后债权人
        三、债务人企业隐性资产:归属重整后出资人
        四、企业重整后经营收益:归属出资人与重整后债权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益平衡的保障:权力的正确行使
    第一节 正确介入的行政权:辅助重整成功
        一、行政权过度介入的惯性
        二、行政权过度介入的成因
        三、行政权正确介入的尺度
        四、行政权正确介入的样态
    第二节 克服审慎态度的审判权:主导重整程序
        一、审判权审慎态度的剖析
        二、重整程序审判权主导实现
    第三节 市场化履职激励的管理人:完成重整事务
        一、管理人履职评价体系不完备
        二、不完备评价体系的表现形式
        三、管理人履职评价方式的转变
        四、市场化评价标准激励管理人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益平衡的路径:利益位阶下的权益保障
    第一节 破产重整的利益位阶
        一、破产重整中利益位阶的内容
        二、破产重整中利益位阶的重配
    第二节 利益位阶重配下权益保障弱化
        一、实践维度维护公共利益难
        二、规范维度排斥利益群体参与
        三、观念维度个体利益保护僵化
    第三节 特殊主体权益保障的路径探索
        一、金融债权利益保障探索
        二、和解式重整群体利益保障探索
        三、其他主体权益保障探索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6)企业债务重组涉税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解决企业债务重组涉税问题的必要性研究
    1.债务重组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的配置
    2.确保债务重组企业的利益
三、企业债务重组中存在的涉税问题剖析
    (一)债务重组企业的界线不明确
    (二)企业债务重组的税收政策不明确
        1. 税务部门对普通行业没有制定完善的优惠政策
        2. 地域性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利于企业债务重组的目的
    (三)企业债务重组的税收优惠执行存在问题
四、企业债务重组涉税问题的解决路径
    (一)明确债务重组企业的界线
    (二)加大债务重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1. 对于重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2. 对于重组企业增值税等的优惠政策
        3. 对于重组企业的其他优惠政策
    (三)完善对债务重组企业涉税工作的监督管理

(7)山水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剖析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债务重组相关研究
        1.2.2 债务重组财务整合相关研究
        1.2.3 债务重组绩效分析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及创新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框架
2 企业债务重组理论概述
    2.1 债务重组的相关概述
        2.1.1 债务重组的动机
        2.1.2 债务重组的目的和作用
        2.1.3 债务重组的特征
    2.2 债务重组的方式
        2.2.1 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2.2.2 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
        2.2.3 债务转为资本
        2.2.4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2.3 债务重组的风险分析
        2.3.1 债务重组的信誉风险
        2.3.2 债务重组的失败风险
        2.3.3 债务重组的涉税风险
    2.4 债务重组的理论基础
        2.4.1 委托代理理论
        2.4.2 信号传递理论
        2.4.3 协同效应理论
3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分析
    3.1 案例背景
        3.1.1 山水公司简介
        3.1.2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背景
    3.2 债务重组过程分析
        3.2.1 2007年债务重组方案及结果分析
        3.2.2 2009年债务重组方案及结果分析
        3.2.3 2011年债务重组方案及结果分析
        3.2.4 2013年债务重组方案及结果分析
        3.2.5 2016年债务重组方案及结果分析
    3.3 债务重组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变化分析
        3.3.1 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债务重组前后比较分析
        3.3.2 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债务重组前后比较分析
        3.3.3 净利率和每股净资产债务重组前后比较分析
        3.3.4 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债务重组前后比较分析
4 山水公司多次债务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问题剖析
        4.1.1 债务重组的经济实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4.1.2 企业经营方式存在导向性问题
        4.1.3 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偏低,历史遗留债务比较多
        4.1.4 经营困境和财务困境相生相伴
        4.1.5 多次采用债务重组方式影响企业信用
    4.2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问题产生的原因
        4.2.1 山水公司经营风险高,债台高筑
        4.2.2 企业经营理念传统,不重视业务开拓
        4.2.3 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造成跑滴冒漏
        4.2.4 多次变更控股股东,偿债延续性不足
        4.2.5 通过债务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缓解退市压力
        4.2.6 上市公司债务重组相关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5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分析结论
    5.1 优化业务结构,完善经营方式
    5.2 积极开拓市场,提高业务能力
    5.3 注入优质的资产,并有效组合资产,提高产能
    5.4 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提高盈利能力
    5.5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大企业监管力度
6 山水公司债务重组案例分析启示
    6.1 增强投资者的风险意识,提高投资者的投资水平
        6.1.1 重点关注企业的非经常性损益和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指标
        6.1.2 提升自身素质和水平
        6.1.3 坚持长期不懈地接受投资者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6.1.4 强化投资者自我保护
    6.2 优化证券监管机制,提高市场监督能力
        6.2.1 完善退市制度
        6.2.2 推进注册制使资本市场达到有序进出
        6.2.3 改进现有的资本市场退市监管指标
        6.2.4 严格执法,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6.3 完善债务重组准则,加强上市公司的债务管理
        6.3.1 明确发生财务困难和做出财务让步的尺度
        6.3.2 规范公允价值的计量
        6.3.3 债务重组收益分期确认,并加强对债务重组信息的披露
        6.3.4 积极整顿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6.3.5 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7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并购政策、企业并购及其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并购
    1.4.2 并购政策 2 文献综述
2.1 宏观政策与微观企业投资研究
    2.1.1 宏观政策与企业投资
    2.1.2 宏观政策与企业并购
2.2 企业并购动因研究
    2.2.1 并购内部动因
    2.2.2 外部环境动因
2.3 并购绩效研究
    2.3.1 并购与并购绩效
    2.3.2 并购绩效影响因素
2.4 文献评述 3 我国并购政策研究
3.1 金融服务方面
3.2 财政税收方面
    3.2.1 财政内容
    3.2.2 税收内容
3.3 行业管制方面 4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4.1 理论分析框架
4.2 并购政策对并购影响的理论分析
    4.2.1 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并购政策、融资约束和企业并购
    4.2.2 基于资源基础论的并购政策、政府补贴和企业并购
    4.2.3 基于税收激励假说的并购政策、税收优惠和企业并购
    4.2.4 基于行业放松管制理论的并购政策、管制放松和企业并购
    4.2.5 并购政策、产权性质与企业并购
4.3 并购政策对并购绩效的理论分析
    4.3.1 并购政策与并购短期绩效
    4.3.2 并购政策与并购长期绩效
    4.3.3 并购政策、产权性质和并购绩效 5 并购政策对并购的影响实证分析
5.1 理论模型
5.2 研究设计
    5.2.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5.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2 并购政策与并购实证检验
    5.3.3 并购政策与企业并购影响机理实证检验
    5.3.4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并购政策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实证研究
6.1 研究设计
    6.1.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6.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2.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6.2.2 多元回归结果及检验
    6.2.3 稳健性检验
6.3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莲花健康公司债务重组的动因及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债务重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债务重组的基本概念
        2.1.1 债务重组的定义
        2.1.2 债务重组的方式
        2.1.3 债务重组的内容
    2.2 债务重组的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经济后果理论
第三章 莲花健康公司债务重组过程及动因分析
    3.1 莲花健康公司概况
    3.2 莲花健康公司债务重组过程
        3.2.1 莲花健康债务重组方式
        3.2.2 莲花健康债务重组历程
    3.3 莲花健康公司债务重组的动因
        3.3.1 盈余管理
        3.3.2 规避退市
        3.3.3 政府扶持
第四章 莲花健康公司债务重组的绩效分析
    4.1 莲花健康债务重组前后财务绩效的基本指标分析
        4.1.1 偿债能力分析
        4.1.2 营运能力分析
        4.1.3 盈利能力分析
        4.1.4 成长能力分析
    4.2 莲花健康债务重组前后财务绩效的综合评价分析
        4.2.1 评价指标及样本的选择
        4.2.2 因子分析
        4.2.3 莲花健康在同行业公司财务绩效得分和排名
    4.3 莲花健康债务重组前后的管理绩效分析
        4.3.1 内部管理能力分析
        4.3.2 行业竞争能力分析
        4.3.3 经营发展能力分析
第五章 莲花健康公司债务重组的启示
    5.1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
    5.2 关注行业发展趋势
    5.3 改进债务重组方案
    5.4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企业重组中所得税税务政策研究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重组相关所得税税务政策
二、债务重组中所得税税务政策案例研究与思考
三、股权收购中所得税税务政策案例研究与思考
    1. 收购企业以其控股企业的股权、股份作为股权支付方式。
    2. 收购企业以本企业的股权、股份作为股权支付方式。
    3. 对于资产收购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建议。
四、资产划转中所得税税务政策案例研究与思考
五、对企业重组税务优惠政策及相关会计准则的完善建议
    1. 建议在企业债务重组所得税有关所得税处理文件中:
    2. 建议在企业股权/资产收购所得税有关所得税处理文件中:
    3. 由于资产划转相关业务是否能享受特殊性税务处理对于会计处理有着严重的依赖性, 而国税2015年40号的会计处理与现行会计准则相冲突。

四、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税务与会计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企业重组业务财税处理的税务师管理分析[J]. 吴轲. 纳税, 2020(32)
  • [2]基于债务重组视角下的税收政策改革预测分析[J]. 张青友. 现代商业, 2020(23)
  • [3]结构性减税、债务融资与投资效率 ——基于“营改增”政策的实证研究[D]. 赵珊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20(01)
  • [4]破产重整企业债务豁免所得税规则的检视及其优化[J]. 叶熙昊.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01)
  • [5]企业破产重整中利益冲突与平衡的问题研究[D]. 梁伟. 吉林大学, 2019(02)
  • [6]企业债务重组涉税问题分析[J]. 王萍.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9(08)
  • [7]山水公司债务重组的问题剖析及建议[D]. 管观香.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8]并购政策、企业并购及其绩效研究[D]. 赵妍.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9]莲花健康公司债务重组的动因及绩效研究[D]. 汪翼. 长沙理工大学, 2018(07)
  • [10]企业重组中所得税税务政策研究与思考[J]. 赵翠英,吴晗悦. 审计与理财, 2018(06)

标签:;  ;  ;  ;  ;  

企业债务重组业务的税务及会计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