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肥料登记和质量管理

加强肥料登记和质量管理

一、加强肥料登记和质量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陈泉,邵青松,叶蔓莉[1](2021)在《贵州省有机肥料行业现状调查及建议》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贵州省有机肥料行业的现状调查,针对当前有机肥料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产业升级、农业绿色发展、产品结构及质量管理方面提出建议和措施。

付瑞洲[2](2021)在《福建省肥料生产现状调查及问题剖析》文中研究表明通过系统分析福建省肥料生产发展现状,为肥料产业政策制定、基础研究及产业转型等提供参考依据。以福建省获证329家肥料生产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问卷、访谈和实地调查等方法,分别对肥料产能、产量及产能利用率;肥料生产厂家、产品及配方数;肥料供保能力及肥料企业地域分布进行分析,探讨福建省肥料生产现状与问题。结果表明:2016-2020年,福建省肥料产能、产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5年肥料产能利用率平均仅为39.7%;不同肥料品种产量以有机肥料最高,其次为复混肥料和土壤调理剂,占肥料总产量比例分别为66.0%、22.2%和5.2%;肥料企业以有机肥料厂家和产品数为最多,分别达到270、792个,但每个有机肥料厂平均年产量为0.51万t;省内化肥自给率仅为47.1%,此外52.9%化肥需要省外调拨或进口;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年产量仅占市场理论需求量14.0%;全省9个地级市,72个县(市、区)内分布有肥料厂,其中漳州市肥料企业数量占全省总数量33.4%。福建省肥料生产网络已基本形成,但是不同区域、不同肥料产业仍然发展不均衡,依然存在突出问题。今后应重点解决产能利用率不高问题,强化复混肥料生产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加强有机肥料产品质量管理和示范推广,充分发挥福建区域资源优势,加快新型肥料产品开发,尤其是利用沿海牡蛎壳资源化开发土壤调理剂。

农业农村部[3](2021)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大纲》和《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大纲》的通知》文中指出农法发[202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渔业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为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管理,强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考试工作,提高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我部制定了《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大纲》和《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大纲》,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慕榕[4](2021)在《烟台市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如何切实解决好“三农”这一突出困难问题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明确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新的时代“三农”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坚实的遵循。近年来,我国提高了农业的农产物质原料科学生产技术和现代农业装备制造能力,加强了我国农业生产基础配套农业设施的基础建设,从而彻底夯实了我国农业生产基础,确保了整个国家基本粮食安全和大宗特色农产品的基本有效供应;以深入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体制改革,以提升科技成果,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地投入深化推进新时期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结构改革,实施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管理制度,推进了农村土地的确权和土地颁证,完善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和产权制度,培育了新型的现代农业主体生产和劳务经营活动主体,增强了新型农业主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生机活力,提供了坚强的农业制度基础保障;加快转变新型农业主体成长发展模式扎实加快推动我国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要求扎实地做好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工作,加快构筑健康生态环境建设,构筑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特殊农情的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为促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推动实现特色乡村经济振兴,提供有效的制度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从最初到今已全面颁布实行。各地方政府部门加强了执法监督和专项综合整治,查处一大批典型案例,推动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稳步向好。但是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仍然存在着巨大的短板,与当前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对人民群众的期望之间尚有较大差距,基层党委政府要以“三农”服务工作为抓手,以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为核心,全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落地实行,就需要自觉服从于新形势、新要求,针对这些变化新的问题,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食品监管,加大食品违法行政执纪力度,不断提升新时代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切实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利益提供更有力的保证,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农产品贸易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全球化,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已经不仅是关系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是关系着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现在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受到了各国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健康以及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乡村振兴等各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构建一个有利于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理论上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关于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的宝贵经验教训,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有助于不断完善和加强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制度;有利于逐渐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的可追溯性管理,完善对农产品的全方位质量安全控制;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扩大农产品出口,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5](2021)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政办发[2021]6号各镇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北京市海淀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特此通知。2021年3月25日北京市海淀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8号),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两新两高"战略,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依据《北京市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见京市监发[2020]113号),结合本区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李赵盼[6](2021)在《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陕西猕猴桃生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期,面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农产品市场供需结构失衡、农业发展过度依赖资源消耗、资源环境压力大等诸多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与地缘有关的独特产品质量造成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稀缺性,通过地理标志的信号识别,形成产品内垄断地位,从而带来经济利益;地理标志传递出的独特产品质量,是丰富农产品市场、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改善供需结构失衡的重要力量;为了保证地理标志所蕴含的农产品质量特色和声誉特色,其生产标准通常具有环境友好和生态有益等特性,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农户视角,立足于农户行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及外部性理论,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依据陕西猕猴桃主产区645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计量模型,在分析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对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进行测算,揭示了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与环境效应的内在联结机制与转化路径,并通过构建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综合效应,设计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策略,以期为促进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均衡,主要聚集在传统农业大省,而拥有独特自然环境条件的欠发达地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较少。样本区域猕猴桃种植规模已趋于饱和,需依托地理标志建设打造区域品牌,促进猕猴桃产业发展由增产模式向稳产下增值模式转变。样本区域猕猴桃种植户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但是存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等问题,地理标志的农户使用程度较低。(2)农户地理标志认知可以聚类为“价值认知”、“约束认知”和“共有性认知”三个维度,农户的地理标志价值认知对其使用地理标志的意愿与行为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约束认知对农户地理标志使用意愿与行为都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共有性认知对农户的地理标志使用行为有负向影响,也是导致农户使用地理标志意愿与行为悖离的主要原因。(3)农户地理标志使用具有显着的经济效应:尽管使用地理标志猕猴桃每亩的种植成本增加292元,但是销售价格提高了0.908元/kg,亩均产值增加2346元,亩均净利润增加2054元,成本利润率提高了20.3%,农户的技术效率提高了0.137,说明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溢价所带来的经济激励远大于因此增加的生产成本,能够有效促进农户改进生产技术和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术效率,从而带来更大的利润增长空间。(4)农户地理标志使用具有显着的正向环境效应:以地理标志使用对农户环境友好生产行为的影响表征环境效应,使用地理标志后,农户使用生物肥料、使用果园生草技术、使用生物农药的概率分别提高0.255、0.301和0.280,地理标志使用对同时具有“增产”和“减损”双重属性的环境友好生产技术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对长期保护性技术的影响高于对短期生产性技术的影响。(5)地理标志质量溢价带来的市场激励对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环境效应具有显着的中介效应。市场激励在地理标志使用对农户施用生物肥料、使用果园生草技术、施用生物农药行为影响关系中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9.89%、31.17%、20.84%,相比“减损”型环境友好生产技术,市场激励对“增产”型环境友好生产技术农户采纳行为起到的中介效应更大,其中尤以长期保护性技术的响应程度最高。(6)使用地理标志农户的经济效应、环境效应及综合效应评价值分别高出未使用地理标志农户评价值的12.61%、4.31%和4.81%;使用地理标志农户的经济—环境效应协调度比未使用地理标志的经济—环境效应协调度高6.28%。说明农户使用地理标志不仅可以提高样本区域农户猕猴桃生产的经济、环境及综合效应,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产业的经济环境协调发展。(7)应从加大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宣传力度、健全质量管理及监督体系着手,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市场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及合作社等产业组织的市场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释放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支持。

赵慧渊[7](2021)在《榆林市府谷县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提升思路与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耕地资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基本要素之一,其数量和质量与粮食产量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使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逐渐减少,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人增地减的矛盾更加突出,加上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和肥料等的过度投入,农业生产用地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壤污染退化、土壤结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耕地质量保护成了农业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的重中之重。耕地质量保护不仅是提升粮食产量稳定性的关键,更是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核心之一,粮食需求刚性的不断增加对耕地质量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土壤肥力并针对性的制定施肥方案是目前耕地质量保护的重要举措,通过调查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判断土壤肥力水平,达到作物生长需求与土壤可利用资源的有机结合,对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围绕对府谷县15个镇,3个便民服务中心、2个农业园区耕地土壤肥力的调查展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区位土壤特点将采样区域划分为北部风沙区、中部梁峁沟壑区的川道地和梯田坝地、东南部沿黄河沿岸川道3个大区,共计3083个采样单元,各采集1个混合样,共采集到有效样2934个。通过比对2013年府谷县地力评价时的调查数据结果与本研究调查结果说明了数年间府谷县耕地肥力变化情况,并基于生产实际指出了府谷县农业生产的现存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调查获得2020年府谷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含量数据:府谷县耕地土壤全氮平均值为0.43 g/kg;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值为10.24 mg/kg;耕地土壤速效钾平均值为137.29 mg/kg;耕地土壤缓效钾平均值为796.98 mg/kg。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值为9.16 g/kg;耕地土壤p H平均值为8.48。通过调查获得2020年府谷县耕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数据:府谷县耕地土壤有效硼平均值为0.44 g/kg;耕地土壤有效铁平均值为3.62 mg/kg;耕地土壤有效铜平均值为0.39 mg/kg;耕地土壤有效锌平均值为0.45 mg/kg;耕地土壤有效锰平均值为2.14 mg/kg。(2)2020年府谷县耕地肥力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提高,通过直接进行比对发现,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得到了显着提升,相比于2013年,有机质含量分级为10-15 g/kg的耕地面积由总耕地面积的25.33%提高到总耕地面积的30.48%,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6 g/kg的耕地面积下降幅度达到95.83%,土壤有效磷含量均提高至5mg/kg以上,速效钾含量提高至100 mg/kg以上。(3)府谷县农业生产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然气候恶劣,地理条件复杂,农业基础条件差;耕作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监管与指导;主栽作物选择、肥料施用方案不合理,没有形成因地制宜的配套方案。府谷县农业生产发展对策和建议:合理配置布局耕地资源,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强耕地质量管理;科学养地施肥,提升土壤肥力。

孙彤彤[8](2021)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受农业经营规模、技术进步程度、国际环境形势等条件变化影响,中国农业发展及其国际竞争力提升仍然面临很大挑战。当前,国际农业交流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把握新的趋势和格局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面临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而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汲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现代农业在工业化的推动下均得到了一定发展,其中,美国的农业发展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美国农业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塑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强国,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入研究,对促进中国农业发展及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为研究对象,在对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确定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内涵及分析框架,以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等理论为基础,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为背景,综合评价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水平,详细分析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深入探讨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提出对增强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回顾南北战争以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情况,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时期:(1)1860年至1945年是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美国农业先后经历了农业半机械化(1860-1914年)与农业机械化(1915-1945年)阶段,美国农业完成了由手工到半机械化、基本机械化、再到全面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简单机械化来维持。(2)1945年至2000年间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以后,美国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结构,美国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更加明显,并实现了农业科学化,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来提升。(3)2000年以后美国农业进入“新时代经济”。在此期间,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农业贸易迅速扩张并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这一时期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主要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支撑。本文建立了包含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分别对应竞争力结果、竞争力维度、竞争力来源三个层面。第一部分从显示性指标和解释性指标两方面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测度与评价。基于显示性指标的评价:从国际市场占有率看,美国农业出口竞争优势明显,但有减弱趋势,其中植物产品比较优势最为突出,其次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食品及饮料等;从净出口情况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不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对农业进口依赖程度也很高,其中谷物产品、稻草秸秆及饲料具有较强净出口能力。基于解释性指标的评价:从建立的国际竞争力“基础——形成过程——结果”三个层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结果来看,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在18个观察对象中排名第一,其中,美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力形成过程指标上表现最好,可以发现美国充足且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及雄厚的研究开发资金,有效地将美国现有技术和自然资源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同时美国在农业适用技术和专利开发方面具有显着优势,这大幅提升了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第二部分从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两个维度探讨美国农业国际竞争优势的获取路径。可以得出两点结论:第一,美国较高的农业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更高产量所抵消,同时较低的内陆运输成本和装卸成本弥补了其较高的农场价格劣势,促使美国农业获得成本优势,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水平;第二,美国在食品供应安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各种农产品质量附加值均较好,健全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专业化的农业营销方式促进美国农业差异化优势快速形成,农业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第三部分根据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从基本因素和辅助因素两方面讨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基本因素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业需求条件、农业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辅助因素包括政府因素和历史机遇。通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可知,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获得由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健全的相关支持产业和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等多个方面综合决定。然而,美国农业仍面临长期产能过剩、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农业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给中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启示。相较于美国农业,中国农业尚面临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有许多不足、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等问题。基于中国农业发展困境及上述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深入研究,现阶段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来实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9](2021)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文中提出新政发[2020]63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20]13号)文件精神,涉及我区需要落实的国家层面取消和下放行政许可事项共27项。其中:取消审批后,

广州市人民政府[10](2021)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文中提出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穗府[2021]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化"放管服" 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市政府决定取消和重心下移2597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其中取消269项,实行重心下移、改由区(含功能区,下同)就近实施2328项。各区、市有关部门要做好落实和衔接工作,细化监管措施,提高监管效能,推进政府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

二、加强肥料登记和质量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肥料登记和质量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省有机肥料行业现状调查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贵州省有机肥料行业现状
    1.1 企业分布状况
    1.2 生产能力状况
    1.3 生产装置及工艺
    1.4 有机原料分类
    1.5 产品质量状况
2 存在的问题
3 建议和措施
    3.1 优化生产设施,促进产业升级
    3.2 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企业质量管理
    3.3 建立评估细则,完善施肥规范
    3.4 增强培育品牌意识,大力推进品牌建设
    3.5 优化品种结构,确保农业绿色发展

(2)福建省肥料生产现状调查及问题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调查内容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肥料产能、产量
    2.2 肥料产能利用率
    2.3 肥料生产厂家、产品及配方数
    2.4 肥料供保能力
    2.5 肥料企业地域分布
3 讨论
4 结论

(3)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大纲》和《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大纲》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1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大纲
    一、总体要求
    二、培训对象
    三、培训内容
        (一)思想政治素质
        (二)业务工作能力
        (三)职业道德水准
        (四)心理、体能与应急
    四、培训要求
        (一)培训方式
        (二)教学方法
        (三)培训时间
        (四)培训教材
    五、培训考核
    六、解释执行
附件2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大纲
    科目一农业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一、法律基础知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二)法律基本概念
        (三)宪法基础知识
        (四)民法基础知识
        (五)刑法基础知识
        二、行政法基础知识
        (一)行政主体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
        (三)行政行为的种类、效力
        (四)行政许可
        (五)行政处罚
        (六)行政强制
        (七)行政复议
        (八)行政诉讼
        (九)行政赔偿
        三、农业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一)农业行政执法依据
        (二)农业行政执法主体
        (三)农业行政执法人员
        (四)农业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五)农业行政处罚裁量
    科目二农业行政执法专业法律知识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二、农作物种子管理
        三、农药管理
        四、肥料管理
        五、兽药管理
        六、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
        七、农业机械监督管理
        八、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九、畜禽管理
        十、乳品质量安全管理
        十一、动物防疫、检疫管理
        十二、生猪屠宰管理
        十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十四、渔业渔政管理
        十五、农业植物检疫管理
        十六、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管理
        十七、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管理
        十八、土壤污染防治管理
        十九、农村宅基地管理
    科目三农业行政处罚程序与执法文书制作
        一、农业行政处罚程序
        (一)一般规定
        (二)管辖
        (三)简易程序
        (四)立案
        (五)调查取证
        (六)农业行政强制措施
        (七)案件中止调查
        (八)陈述申辩和申请听证
        (九)法制审核
        (十)重大案件集体讨论
        (十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
        (十二)执法文书的送达
        (十三)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
        (十四)结案和立卷归档
        二、农业行政执法文书

(4)烟台市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国内研究
        二 国外研究
        三 述评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和不足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 农产品
        二 无公害农产品
        三 绿色农产品
        四 有机农产品
        五 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二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
第三章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调研与分析
    第一节 莱山区农业概况
    第二节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概况
        一 莱山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情况
        二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情况
        三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情况
        四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情况
        五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支撑情况
    第三节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调研情况
    第四节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实例分析
        一 违法使用禁用农药案件
        二 没有按照规定向调入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备案
        三 肥料产品的有效成分或含量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一致
第四章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
        (一) 标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较差,管理分散
        (二) 标准体系不健全,水平偏低且时效性差
        (三) 标准的实用性比较差
    二 农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不合理
        (一) 部门间的协调性差,行业参与不够
        (二) 消费者的监督作用不显着
    三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不完善
        (一) 体系不健全
        (二) 检测手段落后,检测方式不合理
        (三) 起不到源头控制的作用
    四 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不健全
        (一) 认证体系不健全
        (二) 认证专业技能和人员不足,缺少对于认证成果的权威度
        (三) 普及认证知识程度差
第五章 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升策略
    一 发展农业标准体系建设
    二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三 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四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过程控制体系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5)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北京市海淀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二、主要任务
        (一)夯实监管责任
        (二)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
        (三)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
        (四)构建协同监管格局
        (五)提升监管规范性和透明度
    三、组织实施
        (一)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二)联席会议主要职责
        (三)联席会议工作规则
        (四)严格责任落实
        (五)加强执法保障

(6)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陕西猕猴桃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3.1 基于经济学理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研究
        1.3.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研究
        1.3.3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效应研究
        1.3.4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研究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效应研究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地理标志的概念
        2.1.2 农产品地理标志
        2.1.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
        2.1.4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效应
    2.2 基础理论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2.2.3 外部性理论
        2.2.4 农户行为理论
    2.3 理论分析框架
        2.3.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分析
        2.3.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分析
        2.3.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效应分析
        2.3.4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综合效应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样本区域地理标志发展及农户使用现状
    3.1 我国地理标志发展概况
        3.1.1 我国地理标志发展历程简述
        3.1.2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种类结构与空间分布
    3.2 样本区域猕猴桃地理标志发展现状
        3.2.1 样本区域猕猴桃种植生产现状
        3.2.2 样本区域猕猴桃地理标志发展现状
    3.3 样本户基本特征及地理标志使用现状
        3.3.1 数据来源
        3.3.2 样本户基本特征
        3.3.3 样本户地理标志使用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分析
    4.1 农户地理标志认知测度
        4.1.1 农户地理标志认知的量表设计
        4.1.2 农户地理标志认知的测量结果
    4.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意愿与行为分析
        4.2.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意愿与行为的理论分析
        4.2.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4.2.3 模型估计结果与相关检验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分析
    5.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成本收益分析
        5.1.1 样本区域猕猴桃种植成本结构
        5.1.2 样本区域猕猴桃种植收益比较
    5.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技术效率分析
        5.2.1 猕猴桃生产技术效率测度方法
        5.2.2 猕猴桃生产技术效率测度结果
    5.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实证分析
        5.3.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理论分析
        5.3.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模型构建
        5.3.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经济效应估计结果
        5.3.4 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效应分析
    6.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总效应分析
        6.1.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总效应理论分析
        6.1.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总效应模型构建
        6.1.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总效应估计结果
        6.1.4 稳健性检验
    6.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环境效应的中介机制分析
        6.2.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效应中介机制理论分析
        6.2.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效应中介机制模型构建
        6.2.3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环境效应中介机制估计结果
        6.2.4 稳健性检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的综合效应分析
    7.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综合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1 评价指标选取
        7.1.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7.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综合效应评价结果
        7.2.1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综合效应测算结果
        7.2.2 农户地理标志使用经济—环境效应协调度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户使用地理标志
        8.2.2 健全质量监管体系,全面提高地理标志质量控制能力
        8.2.3 加强基地建设,夯实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础
        8.2.4 完善市场体系,拓宽地理标志农产品销售渠道
        8.2.5 发挥产业组织作用,创造地理标志建设有利条件
        8.2.6 重视人力资本建设,保障农产品地理标志可持续发展
    8.3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7)榆林市府谷县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提升思路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土壤肥力评价指标
        1.2.1 土壤肥力的概念与内容
        1.2.2 大量元素对作物的影响
        1.2.3 微量元素对作物的影响
        1.2.4 府谷县肥力指标分级方式及2013 年数据来源
    1.3 研究目的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地概况、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1.1 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2.1.2 自然条件
        2.1.3 地形地貌
        2.1.4 植被类型
    2.2 样品采集方法和工具
        2.2.1 土壤样品采集
        2.2.2 土样处理规范
        2.2.3 土壤样品采集工具
        2.2.4 土壤样本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第三章 府谷县耕地肥力现状分析
    3.1 耕地土壤类型及分布
    3.2 耕地土壤有机质及pH
        3.2.1 有机质
        3.2.2 pH
    3.3 耕地土壤大量元素
        3.3.1 全氮
        3.3.2 有效磷
        3.3.3 速效钾
        3.3.4 缓效钾
    3.4 耕地土壤微量元素
        3.4.1 有效硼
        3.4.2 有效铁
        3.4.3 有效锰
        3.4.4 有效铜
        3.4.5 有效锌
    3.5 小结
第四章 府谷县耕地肥力变化情况
    4.1 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分级对比
    4.2 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的分级对比
    4.3 土壤速效钾含量变化的分级对比
    4.4 府谷县耕地土壤肥力变化情况综合评价
    4.5 小结
第五章 基于土壤肥力调查下的肥力提升对策与建议
    5.1 府谷县农业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1 地理条件复杂,耕地质量低下,农业基础条件差
        5.1.2 耕作方式粗放,缺乏有效监管与指导
        5.1.3 主栽作物选择、肥料施用方案不合理,没有形成因地制宜的配套方案
    5.2 对策与建议
        5.2.1 合理配置布局耕地资源,调整种植业结构
        5.2.2 加强耕地质量管理
        5.2.3 科学养地施肥,提升土壤肥力
第六章 实证分析
    6.1 背景
    6.2 施肥方法
    6.3 配方施肥指标
        6.3.1 施肥指标制定原则及方法
        6.3.1.1 氮肥
        6.3.1.2 磷钾肥
        6.3.2 主要农作物推荐施肥指标
        6.3.2.1 玉米推荐施肥指标
        6.3.2.2 马铃薯推荐施肥指标
        6.3.2.3 糜子推荐施肥指标
    6.4 主要农作物在不同区域内的施肥量建议
        6.4.1 玉米
        6.4.2 糜子
        6.4.3 马铃薯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7.1 主要结论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基本概念的研究
        1.2.2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模型的研究
        1.2.3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1.2.4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法的研究
        1.2.5 关于农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
        1.2.6 关于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研究
        1.2.7 研究述评
    1.3 文章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文章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的内涵
        2.1.2 农业的内涵
        2.1.3 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1.4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比较优势理论
        2.2.2 要素禀赋理论
        2.2.3 竞争优势理论
    2.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
        2.3.1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
        2.3.2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2.3.3 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2.3.4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历史演进
    3.1 农业机械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860-1945 年)
        3.1.1 土地制度改革促进美国农业经济大发展
        3.1.2 农业半机械化与农业基本机械化的实现
        3.1.3 以简单机械化维持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2 农业现代化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1945-2000 年)
        3.2.1 家庭农场成为美国农业社会经济结构主体
        3.2.2 农业机械化全面进步与农业科学化的实现
        3.2.3 以农业科技创新提升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3 新时代经济时期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2000 年以后)
        3.3.1 新世纪以来美国农业经济实现空前增长
        3.3.2 农业贸易迅速扩张且持续保持贸易顺差
        3.3.3 以外部市场需求支撑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测定与评价
    4.1 基于显示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1.1 显示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测定
    4.2 基于解释性指标的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指标数据的处理
        4.2.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2.4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4.2.5 样本与数据来源
        4.2.6 评价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与差异化优势分析
    5.1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分析
        5.1.1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总体变化
        5.1.2 美国农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分析
        5.1.3 美国农业成本优势分析——以大豆和玉米为例
        5.1.4 一个案例:美国与巴西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优势分析
    5.2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化优势分析
        5.2.1 以农业质量获取差异化优势
        5.2.2 以农业安全保障获取差异化优势
        5.2.3 以农业专业化营销获取差异化优势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影响因素分析
    6.1 生产要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1.1 丰富的天然资源为美国农业提供竞争基础
        6.1.2 高水平的人力资本提高美国农业生产效率
        6.1.3 技术创新是美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6.2 需求条件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2.1 国内需求助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快速形成
        6.2.2 国际需求驱动美国农业竞争优势明显增强
        6.2.3 新兴市场促使美国农业竞争优势得以维持
    6.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3.1 种子培育体系为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基础
        6.3.2 农产品加工业使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得到强化
        6.3.3 冷链物流业促进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迅速扩张
    6.4 农业经营主体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6.4.1 家庭农场在美国农业经营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
        6.4.2 独资经营是美国农场类型中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6.4.3 专业化农场经营创造和保持美国农业竞争优势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辅助影响因素分析
    7.1 政府因素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1.1 美国农业价格支持政策
        7.1.2 美国农业资源支持政策
        7.1.3 美国农业出口市场计划
        7.1.4 美国农业信贷和税收政策
        7.1.5 美国农业保险补贴机制
    7.2 历史机遇对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7.2.1 西进运动给美国农业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7.2.2 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美国农业发展提速
        7.2.3 科技革命加快了美国农业科技创新步伐
        7.2.4 世界人口暴增使美国农业继续蓬勃发展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经验教训及对中国的启示
    8.1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经验
        8.1.1 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8.1.2 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8.1.3 强势的相关支持产业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支撑
        8.1.4 有效的联邦政府行为是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8.2 美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教训
        8.2.1 长期产能过剩易使美国爆发农业经济危机
        8.2.2 农业企业垄断使中小型农场经营压力增大
        8.2.3 农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8.3 中国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困境
        8.3.1 农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
        8.3.2 农产品国内库存高企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增加
        8.3.3 农业育种和加工及冷链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落后
        8.3.4 农业经营规模太小且农业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
    8.4 对提升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启示
        8.4.1 持续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工作
        8.4.2 加快推进农业相关支持产业发展
        8.4.3 多种形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8.4.4 增强农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建设
    8.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附件1:
附件2:

四、加强肥料登记和质量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有机肥料行业现状调查及建议[J]. 陈泉,邵青松,叶蔓莉. 山东化工, 2021(23)
  • [2]福建省肥料生产现状调查及问题剖析[J]. 付瑞洲. 福建农业科技, 2021(10)
  • [3]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大纲》和《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考试大纲》的通知[J]. 农业农村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07)
  • [4]烟台市莱山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提升研究[D]. 慕榕. 烟台大学, 2021(11)
  • [5]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的通知[J].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02)
  • [6]农户地理标志使用行为及其效应研究 ——以陕西猕猴桃生产为例[D]. 李赵盼.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7]榆林市府谷县耕地土壤肥力现状及提升思路与对策[D]. 赵慧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
  • [8]美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 孙彤彤. 吉林大学, 2021(01)
  •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J].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 2021(Z4)
  • [10]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重心下移一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的决定[J]. 广州市人民政府. 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S1)

标签:;  ;  ;  ;  ;  

加强肥料登记和质量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