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氨水杨酸钠致剥脱性皮炎1例(论文文献综述)
朱小明[1](2008)在《儿童药疹120例临床分析和治疗》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探讨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分析120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和致敏药物的种类。结果药疹类型以麻疹样型和荨麻疹型为主,致敏药物以抗生素类为主。结论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有新的特点,抗生素类占多数。儿童就诊时临床医师应注意详细询问其药物过敏史,以尽可能减少药疹的发生。
赵咏梅[2](2006)在《阿莫西林致剥脱性皮炎1例》文中研究指明
罗永艾[3](2002)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文中研究表明
仇济韵[4](2002)在《对氨水杨酸钠致剥脱性皮炎1例》文中指出
曲秀云,马满珍[5](2001)在《抗结核药对氨水杨酸钠引起过敏性皮疹1例》文中提出
李世荫[6](2000)在《药物变态反应专题讲座之七 药物变态反应的治疗和预防》文中研究说明
雷建平[7](2000)在《常见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及其处理》文中认为
邓冬青,梁军,陶静[8](2000)在《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与药物性皮炎的关系。方法 :对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 1990年 1月~ 1999年 6月住院的抗结核药物性皮炎 5 8例的致敏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几乎所有的抗结核药都能引起药物性皮炎。药疹的分型以多形红斑型为主 ,占 88% ;其次为剥脱性和荨麻疹型。结论 :抗结核药易致药物性皮炎 ,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
张大鹏,王国才,许慧娟[9](1988)在《对氨水杨酸钠过敏致死1例》文中研究表明 男患,61岁。于1987年7月10日以咳嗽、咳痰半月,咯血一天入院,诊断为右上肺浸润性结核并咯血。查体。体温37.6℃,脉搏9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110/70mmHg。心脏未见异常,胸片示右上肺浸润性结核。当天给5%葡萄糖500ml+对氨水杨酸钠(PAS)4g避光静滴,肌注青霉素80u万每日2次、链霉素
雷建平[10](1986)在《异烟肼、乙胺丁醇引起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多由苯巴比妥、长效磺胺、砷剂、保泰松、对氨水杨酸、链霉素等药物引起,由异烟肼引起者甚为少见,由乙胺丁醇引起者更属罕见。我院遇上1例分别使用异烟肼和乙胺丁醇两次发生剥脱性皮炎者,报道如下:
二、对氨水杨酸钠致剥脱性皮炎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氨水杨酸钠致剥脱性皮炎1例(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药疹120例临床分析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结果 |
2.1 年龄分布 |
2.2 皮疹类型 |
2.3 潜伏期 |
2.4 致敏药物 |
2.5 药疹类型和致敏药物的关系 |
2.6 症状 |
3 讨论 |
3.1治疗 |
3.2预防 |
(2)阿莫西林致剥脱性皮炎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
2 讨论 |
(3)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1 不良反应 |
1.1 异烟肼 |
1.2 利福平 |
1.3 吡嗪酰胺 |
1.4 乙胺丁醇 |
1.5 对氨水杨酸钠 |
1.6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1.6.1 链霉素 |
1.6.2 卡那霉素和阿米卡星 |
1.7 卷曲霉素 |
1.8 丙 (乙) 硫异烟胺 |
2 诊断和处理 |
(6)药物变态反应专题讲座之七 药物变态反应的治疗和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 |
1.1 原则 |
1.1.1 早期诊断 |
1.1.2 及时停用致敏药物 |
1.1.3 及时治疗 |
1.1.4 抓住重点, 解决主要矛盾 |
1.1.5 从整体出发, 全面考虑 |
1.1.5.1 内脏器官的功能 |
1.1.5.2 水和电解质平衡 |
1.1.5.3 支持疗法 |
1.1.5.4 预防感染 |
1.1.6 用药力求简单, 避免新的过敏 |
1.1.7 中西医结合治疗 |
1.1.8 治疗中密切观察 |
1.2 药物应用 |
1.2.1 抗组织胺药 |
1.2.2 皮质类固醇激素 |
1.2.3 肾上腺素及类似药物 |
1.2.4 二巯丙醇 |
1.3 具体治疗措施 |
1.3.1 轻症药疹 |
1.3.2 重症药疹 |
2 预防 |
2.1 主要预防措施 |
2.2 注意交叉过敏 |
2.2.1 青霉素类之间 |
2.2.2 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之间 |
2.2.3 新霉素、 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之间 |
2.2.4 各种磺胺及有关化合物之间 |
① 磺胺类: |
② 磺胺类口服降糖药: |
③ 噻嗪类利尿剂: |
④ 其他有关利尿剂: |
2.2.5 具有苯胺核的药物 |
2.2.6 吡唑酮类 |
(7)常见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及其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 抗结核药物引起肝损害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
1.1 抗结核药物中毒性肝损害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 |
1.2 抗结核药物过敏反应性肝损害的机理 |
1.3 药物性急性瘀胆性肝炎一般见于原有自身免疫性体质或疾病患者 |
1.4 |
2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临床表现 |
2.1 症状和体征 |
2.2 肝损害的实验室检查 |
3 抗结核药物所致肝炎的诊断依据 |
4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处理及愈合 |
(8)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肺结核类型 |
1.3 抗结核方案 HRZS |
2 结果 |
2.1 致敏药物 |
2.2 药疹类型 |
2.3 皮炎阳性率 |
2.4 处理方案 |
3 讨论 |
四、对氨水杨酸钠致剥脱性皮炎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药疹120例临床分析和治疗[J]. 朱小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11)
- [2]阿莫西林致剥脱性皮炎1例[J]. 赵咏梅. 航空航天医药, 2006(04)
- [3]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J]. 罗永艾. 医药导报, 2002(S1)
- [4]对氨水杨酸钠致剥脱性皮炎1例[J]. 仇济韵. 医药导报, 2002(S1)
- [5]抗结核药对氨水杨酸钠引起过敏性皮疹1例[J]. 曲秀云,马满珍. 航空航天医药, 2001(04)
- [6]药物变态反应专题讲座之七 药物变态反应的治疗和预防[J]. 李世荫.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0(02)
- [7]常见抗结核药物的肝损害及其处理[J]. 雷建平. 实用临床医学, 2000(01)
- [8]抗结核药引起药物性皮炎的临床分析[J]. 邓冬青,梁军,陶静. 医药导报, 2000(01)
- [9]对氨水杨酸钠过敏致死1例[J]. 张大鹏,王国才,许慧娟. 实用内科杂志, 1988(11)
- [10]异烟肼、乙胺丁醇引起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报告[J]. 雷建平. 江西医药, 19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