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电流互感器专用电源的研制

小电流互感器专用电源的研制

一、小电流互感器专用电源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川[1](2020)在《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用电需求的逐年增长,配网运行管理的精细化需求日渐提高,供电企业对中压配网线路的线损管理重视程度得到增强,从供电质量角度出发,降低中压配网线路线损可以提高配网线路的供电质量,使用户得以使用更加稳定、更加优质的电能;从企业利益角度出发,降低中压配网线路线损可以减少企业损失,变相提高售电量,提高企业效益。因此,无论是从经济角度,还是从电能质量角度,在配网精益化管理的内容中,配网线路损耗管理的重要性日渐提高。国家电网公司全力推进“四分”线损管理,结合10千伏分线同期线损管控需求,论文完成了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优化配置与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压配电网关键损耗环节精准辨识技术研究,设计研制了新型的一二次融合移动式计量装置:按照网格化体系和目标网架固有特性,提出了基于目标网架的复杂电缆网和架空网的网格划分方法,形成了关口建设改造需求;提出了基于可观加权线损最大化和关口建设成本最小的分阶段关口优化配置方法;制定了关口配置原则和四种典型配置模式,有效指导规范了国家电网公司10千伏分线线损关口建设改造工作。论文提出了多源海量线损数据融合架构体系,提出了多源信息融合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压配电网线损多维度精准辨识。建设完成扬州10千伏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示范区,为配电网10千伏分线线损管控和精细化降损提供实践依据,促进了 10千伏分线管理模式在国家电网公司推广应用和配电网精细降损工作的高效开展。

吴昊[2](2020)在《基于STM32的东海岛站主变冷却控制器的设计》文中提出变压器在运行过程中会消耗过多的热量,导致温度大幅上升,影响变压器的作业特性,降低变压器性能,甚至严重损坏变压器而发生安全事故。于是,检查变压器温度情况,适当使用降温方法,可显着提升变压器运行安全性,避免出现事故。本文以东海岛500KV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冷却控制系统为研究改造对象,对于500k V电力变压器风冷装置的配置情况为两组,每组风冷装置所包括的风机组为四台,根据变压器负荷电流、绕组温度以及油温的情况对两组风机进行动态控制。控制系统以STM32f103为核心,结合相应的检测处理电路对负荷电流、风机电流、绕组温度以及风机缺相情况的检测和显示,并根据检测情况对两组风机进行动态控制,实现变电站温度的高可靠控制,将相应的状态信息通过RS-485总线发送到中控室,通过上位软件进行监控。同时,本系统设置为两种模式,分别为自动模式与手动模式。基于STM32设计系统硬件电路,该硬件有数据采集回路、单片机最小系统、LCD显示电路、继电器驱动回路、通信电路等。在软件方面,选取的开发环境为keil,使用C语言设计系统应用程序,按照系统功能设计了包括主程序、LCD显示、电流采集、温度采集以及四种工况下的自动控制等多个子程序进行了分析设计。最后,进行仿真和实物的功能测试,结果显示符合最初设计理念,表明系统可以正常运行。该冷却控制系统的设计对能大幅度改善东海岛500KV变电站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系统的成本,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刘涛[3](2020)在《静止铁磁元件的电磁特性检测装置小型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电力系统和输变电装备技术的发展,对电气设备提出更高的要求,采用新技术、新材料的变压器、互感器等静止的铁磁元件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果其性能不满足设计和运行要求将会造成电力系统停电事故,产生重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大量的分析调查统计表明,静止铁磁元件制造过程中的铁心、绕组的选取和制造工艺是造成静止铁磁元件损毁的主要原因,对静止铁磁元件进行电磁特性试验是保证其性能的重要手段,通过试验能反映出铁心、线圈的绝缘不良、松动、移位、匝间短路和工艺缺陷等。然而常规传统的试验方法存在试验电压高、设备体积大、质量重、试验效率和安全风险高的缺点,新型变频测试方法普遍存在测试准确性、一致性差和价格昂贵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静止铁磁元件电磁特性检测当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静止铁磁元件电磁特性检测小型化的技术和装置。本文明确了静止铁磁元件电磁特性检测装置小型化的核心思路是将低频电源作为激励源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基于LUCAS模型建立了适用于变频测试的静止铁磁元件等效数学模型,模型中直流电阻、漏感、涡流等效电阻、磁滞损耗等多个参量均与频率具有相关性。其次提出了低频激励下各个电磁特性参数的计算分析方法,对静止铁磁元件施加不同频率、相同磁通密度的激励电压,测量励磁电压U和励磁电流I的矩阵,计算涡流损耗系数We和磁滞损耗系数Wh,分离涡流损耗电流ie、磁滞损耗电流ih,分离ih的基波分量和谐波分量,合成工频励磁电流,通过计算可得漏感、励磁特性和谐波电流值,最后利用极性翻转的直流电压源进行静止铁磁元件剩磁测量。最后进行小型化检测装置设计和研制,包括EMI滤波、APFC电路、全桥DC-DC隔离电路、正弦波逆变电路和方波电路、采样控制电路等,利用研制的样机对变压器、互感器进行电磁特性测试,测试结果与常规工频试验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论文通过理论分析、样机研制和试验验证表明静止铁磁元件电磁特性检测小型化装置能大幅降低试验设备容量、体积重量、试验电压和安全风险,提高试验效率,实现检测装置小型化的研究目标。

郭培军[4](2020)在《ZNZ8-12型户内智能真空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化真空断路器采用传感技术、微机保护技术及状态监测技术,实现其测量数字化、状态可视化、功能一体化和信息互动化的特征。随着配电物联网的建设,迫切需要提升配电设备的智能化水平,但现有的配电开关设备智能化水平不高,尚且不能满足配电自动化的需求。因此急切需要对配电网用量最大的12kV户内真空断路器进行智能化设计研制,对今后开展配电网智能化设备研制具有开创性意义。本文依据12kV户内真空断路器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针对电子式互感器、微机综合保护装置及分合闸线圈电流传感器与真空断路器的集成设计及试验开展研究。本文的关键技术研究如下:(1)互感器与真空断路器的一体化集成是实现真空断路器智能化的关键。针对现有智能断路器的互感器配置问题,采用低功耗电流互感器、电子式电压互感器与真空灭弧室形成集成化极柱;分析集成化固封极柱的电场分布得出其绝缘性能良好的结论;分析开断过程中电流互感器线圈电流的磁场分布得出其对灭弧室开断性能几乎无影响的结论。该环节实现了真空断路器的测量数字化。(2)综保装置与真空断路器的一体化集成是智能真空断路器的又一特征。对现有综保装置的结构和功能进行适用性设计;特别地,在该12kV真空断路器上增加断路器分合闸线圈电流及储能电机电流监测传感器,并将其功能集成于综保装置;设计了综保装置与真空断路器的一体化集成方案,并对断路器内部二次信号线、互感器的接地位置进行优化设计。该方法实现了真空断路器的状态可视化及功能一体化。(3)样机研制后的试验研究是验证智能化真空断路器设计合理的必要环节。将固封极柱、综保装置、互感器及断路器的型式试验相结合,探究其技术性能,并创造性的提出了验证一二次设备工作协调性和可靠性的联合调试试验。最终ZNZ8-12型户内智能真空断路器研制成功。

王浩哲[5](2020)在《基于OPGW地线感应电流的取能电源装置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实践证明,在线监测设备在感知电网状态、抵御自然灾害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设备的供电问题是制约其可靠运行的瓶颈。针对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在线监测装置缺乏一种安装方便、不受天气影响的取能电源装置的现状,本文开展了基于OPGW地线感应电流的取能电源装置研究。首先,本文调研了市场上主流的取能电源装置,对比了这些取能电源装置的应用场景、优势以及不足,提出了取能电源装置的设计路线。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输电线路,一般配备一根以上的逐塔接地地线作为传输信息的渠道,且地线存在感应电流。如何利用感应电流转换为所需的稳定直流电源是本论文的研究关键。其次,本文研究了输电线路的感应电流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建立架空输电线路及取能等效电路的模型,分析了架空线路参数变化对架空输电线路沿线取能等效参数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接入取能电源装置引入的负荷阻抗远小于沿线架空地线的等效阻抗,地线感应电流可视为电流源。沿线取能等效参数经过若干档距过渡至稳定值,中间档距的取能等效参数近似相等,有利于整条架空输电线路取能电源装置的统一设计。换相等因素对取能效果影响较大,应给予重视。通过实地测量数据与仿真计算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开展了以取能电流互感器为核心的取能电源装置主电路的建模和仿真研究。研究表明:取能电源装置的取能效果主要依赖于其阻抗匹配情况。取能电流互感器有功功率输出的极大值主要与二次绕组匝数、负荷等效阻抗、架空地线流过的感应电流、磁芯的几何参数及材质有关。基于上述仿真分析及研究,本文开展取能电源装置主电路的设计,进行了互感器的铁芯设计选型和绕制。结合输电线路上的实际工况需求,在主电路基础上增加稳压回路、保护回路等辅助模块,完善了取能电源装置的整体设计方案。最后,本文搭建了取能电源装置的模拟试验回路,并对取能电源装置的原理样机开展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模拟架空地线感应电流30A-150A的范围内,本文所设计的电源输出电压为12V±10%、功率不低于3.5W。

张绍哲[6](2020)在《蓄电池供电的高稳定度平顶脉冲磁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平顶脉冲磁场(Flat-top Pulsed Magnetic Field,FTPMF)综合了稳态磁场稳定度高和脉冲磁场强度高的优势,是脉冲磁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比热测量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科学实验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提出了磁场稳定度优于100 ppm、无纹波,同时平顶持续时间100 ms以上的磁场环境要求。目前,虽然各国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实现了多种性能参数的FTPMF,但是它们在纹波、稳定度或平顶持续时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不能完全满足科学实验的要求。为此,围绕高稳定度、无纹波、长平顶脉冲磁场的实现以及FTPMF的科学应用,本文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研究脉冲大电流平顶纹波的抑制技术和实时反馈控制策略,以实现高稳定度FTPMF的调控;(2)研究直流电流比较仪(Direct-Current Current Transformer,DCCT)虚假平衡的发生机制和改进措施,拓展动态测量范围,为实现FTPMF的纹波检测与分析提供技术支撑;(3)实现蓄电池供电的高稳定度FTPMF系统,研究FTPMF下比热测量技术,搭建国内首个FTPMF下的比热测量平台。在FTPMF高精度调控方面,本文以蓄电池型脉冲强磁场放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蓄电池型FTPMF普遍存在开关纹波导致平顶磁场稳定度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有源区的线性调节旁路新方案,以实现蓄电池型FTPMF的高稳定度调控。由于IGBT工作于有源区属于非常规使用,无相关应用数据参考。为此,本文采用IGBT小信号模型,研究了IGBT有源区电流控制稳定性,得出了所使用IGBT模块的稳定条件为门极电阻大于1Ω;详细分析了米勒效应发生的原因及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了避免米勒效应发生的阈值条件;分析了IGBT模块有源区工作时的并联均流特性,设计了用于IGBT有源区的线性驱动电路,并对驱动电路和IGBT整体进行了阶跃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良好。随后,以IGBT有源区的工作条件为准则,得出了线性旁路中器件参数选取的计算公式,为FTPMF系统的构建打下基础。根据科学实验的需求提出了40 T/100 ms高稳定度FTPMF的建设目标。受到IGBT功率限制,磁场升高时线性旁路中IGBT数量急剧增加。为此,本文提出了电流注入降压法提升IGBT利用效率的方案,以减少线性旁路中IGBT的并联数量。设计了四相交错Buck电路作为电流注入用电源,将其输出纹波控制在1 V以内以抑制注入电源纹波对IGBT有源区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40 T蓄电池型FTPMF系统,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案在实现40 T/100 ms的FTPMF时,可将IGBT总数目从35个减少到8个,大幅降低成本和实现难度,为40 T高性能FTPMF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在FTPMF的纹波检测方面,电流作为FTPMF闭环控制系统的直接调控物理量,其测量精度是实现高稳定度FTPMF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实现FTPMF的高精度检测与分析,进一步提高其稳定度,本文提出采用DCCT对平顶脉冲电流进行高精度测量的技术方案。而平顶脉冲大电流具有宽量程、高动态范围的特点,如何防止DCCT在电流快速上升阶段发生虚假平衡导致无法测量成为其应用瓶颈。为此,本文采用简化的三折线磁化模型,在理论上得出激励磁势峰值和磁芯饱和磁势是磁调制器静态线性范围的决定因素,通过基于JA磁滞模型的磁调制器仿真研究,总结出磁调制器静态线性范围估算公式,得到DCCT正常运行的不平衡电流上限值;同时,针对被测电流大范围动态变化时不平衡电流过大导致的虚假平衡问题,本文提出了前馈去饱和DCCT技术方案,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案在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上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0 k A量程原理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可防止动态过程虚假平衡的发生,并可以实现带电合闸引起的虚假平衡的自恢复,最后在国家计量站对样机进行了校准,检测结果表明样机变比精度在10%量程以上优于10 ppm。由此证明了所提方案的优越性及可行性。基于上述FTPMF高精度调控方法和纹波检测技术,本文开展了FTPMF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FTPMF系统小信号传递函数模型,分析了磁体电阻变化时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确定控制参数选取的理论依据,证明所选取的PI控制参数可以兼容磁体电阻变化,保证FTPMF的控制精度;针对FTPMF大惯性的特点,选择了间歇式采样PI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之上,研制了23 T高稳定度、无纹波FTPMF调控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性能测试,实现了最高参数为23.37 T/100 ms/64 ppm的FTPMF,其稳定度指标优于现存FTPMF且平顶持续时间可达百毫秒级,且其磁场调节分辨率达7×10-4 T,可实现磁场强度的精密调节。随后,初步开展了FTPMF下的比热测量技术研究。介绍了比热测量系统构成和热脉冲比热测量原理,详细分析了量热计和样品杆的设计;研制了数据采集系统,搭建了国内首个FTPMF下的比热测量平台;利用Ba3Mn1.9Cr0.1O8材料初步开展了FTPMF下的比热测试实验,证明了所搭建测量平台的可行性。最后,本文对所述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万翔[7](2020)在《基于Rogowski线圈的高频小电流测量研究》文中认为高频小电流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随处可见,其危害现象日益突出。为避免高频小电流在生活生产中造成的不利影响,能否对其进行准确的测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而上升时间极短仅为0.7纳秒至1纳秒,高频分量极为丰富,电流幅值较小仅有几安培至几十安培的静电放电电流就是典型的高频小电流。本文基于Rogowski线圈就如何测量静电放电电流进行研究和分析。对Rogowski线圈的工作原理和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工作在自积分状态下的Rogowski线圈的基本理论。通过仿真分析自积分式罗氏线圈的匝数、积分电阻、磁芯相对磁导率和磁芯尺寸对Rogowski线圈高频特性的影响,为下一步Rogowski线圈的研制作出指引。基于控制变量的方法,对磁芯尺寸、磁芯相对磁导率、积分电阻、线圈匝数、是否添加匹配电阻和绕制方式以及线圈灵敏度分别进行实验研究,得到各参数对Rogowski线圈测量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镍锌铁氧体为磁芯骨架材料制作的Rogowski线圈相较于锰锌铁氧体为磁芯骨架材料制作的Rogowski线圈更适用于对上升时间极短的高频信号的测量。磁芯尺寸对波形位于波头的部分有着较大的影响,磁芯尺寸越小的Rogowski线圈,其高频特性会得到明显改善。随着线圈匝数的增大,会使线圈的量测波形整体向上偏移;随着积分电阻的增大,导致线圈量测结果在放电第一峰值后的波形出现明显的整体跌落。通过减小线圈缠绕的匝数和积分电阻,有效提高线圈的上限截止频率,在测量静电放电电流时,所测波形的准确度就越高。在测量时,由于匹配电阻的添加,波形上出现的震荡有了明显的减弱。在制作线圈时,线匝采用单层均匀绕制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小测量误差,所测波形的准确度就越高。本文研制出适合测量静电放电电流的Rogowski线圈,其灵敏度为10A/V。在所搭建的静电放电实验平台上验证,其测量结果与标准鼠笼式分流器测量的波形有着极高的相似度,放电第一峰值电流、30ns和60ns处的电流值偏差均不超过±5%。在纳秒级方波电流源实验平台上标定该Rogowski线圈的响应时间小于0.71ns。

刘晓瑞[8](2020)在《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及监控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部分,对智能电网和电力物联网起着支撑作用[1]。为保证智能电网可靠、安全、智能、经济、环保运行,本文对智能变电站各系统及总体布置进行设计,并对其监控系统进行研究。本文以110kV南石智能变电站建设工程为研究背景,主要研究分为两部分,一是根据基本工程数据,对110kV南石智能变电站一次系统、部分二次系统、总体布置及其他系统进行设计,同时结合新能源发电及智能电器设备发展,进一步提升变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和经济效益;二是对110kV南石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进行设计,建立变电站一体化监控平台,并结合专业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变电站监控后台进行开发增加五防功能结合,同时,结合物联网技术对监控短信报警系统进行开发、设计、调试、应用,进一步提高智能变电站监控水平。110kV南石智能变电站一次系统、部分二次系统、总体布置及其他系统设计部分。变电站设计基于IEC61850规约进行,首先,根据南石地区供电现状和未来用电规划确定建设110/10kV电压等级变电站;其次,根据南石地区电力数据和用电用户情况对变电站一次系统进行设计,确定变电站容量和电气主接线方式,通过短路电流计算选择主要电气设备,选用智能设备和“设备本体+智能组件”形式的智能一次设备并进行校验,绘制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图;再次,对变电站部分二次系统进行设计,结合变电站一次系统设计和南石地区电力网布局及电力设备配置情况,确定变电站继电保护方案并进行整定计算,同时完成变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通信系统设计;最后,对变电站总体布置及其它设计部分,在变电站屋顶设计安装30kW分布式光伏电站,并对变电站建设布局、抗震防雷措施、站用电进行设计,绘制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图、变电站电气总布置图、变电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变电站监控系统设计及监控设备研究部分。根据变电站一次系统、二次系统设计以及变电站监控要求,对变电站监控系统总体架构、监控目标、网络结构进行设计,搭建带有“五防”功能的信息一体化监控平台,完成监控系统设备配置;监控设备研究是引入物联网概念对监控短信报警系统进行设计、开发、调试、模拟实验,首先,根据设计构想使用成品电子器件对短信报警系统设计可行性进行实验研究,然后,对变电站报警系统软件、硬件进行设计开发,使用STM32芯片、GSM芯片等实现短信报警功能,最后,在南石变电站信息一体化监控平台上对监控短信报警系统进行模拟实验,实现设计功能。本次智能变电站详细设计满足了南石地区未来发展用电需求。本次设计中,各种形式智能化一次设备的使用、带有“五防”功能信息一体化监控平台的搭建、变电站屋顶30kW分布式光伏电站的铺设以及监控短信报警系统的开发,使110kV南石智能变电站相较于传统变电站在智能化水平、操作灵活性、运行环保性等方面有了提高。

杨文敬[9](2019)在《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配电网规模逐年扩大,同时作为电能从变电站至电力用户的枢纽,其供电是否可靠,直接影响着电力用户的满意程度,但由于配电网辐射性广、负荷分布随机、系统复杂等原因,导致故障发生频率高。此外,由于我国配电网多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信号微弱,不易检测,并且接地故障占配电网故障比重很高,所以提高单相接地故障定位速度、减小故障发生时间,成为配电网故障处理的重点之一。故障指示器作为故障(短路故障和接地故障)定位的一种有效方式,在配电网故障定位中应用广泛,但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应用中仍存在着定位不准确甚至发生漏判现象。本文针对目前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应用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开展了深入研究。首先概述了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系统的基本构成及工作原理,详细介绍了故障指示器的基本结构、类型及故障检测原理。其次对比分析了利用不同故障特征实现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的优缺点,总结出利用暂态零序电流实现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的优势和具体的实现过程。最后分析了现有故障指示器在应用和获取暂态电流信号时,存在的磁饱和、动态范围小、频带范围窄、三相同步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光强调制定理的光电式互感器,实现高压侧三相电流信号以光形式的同步传输,有效提高了暂态零序电流的采集精度,通过现场试验对该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中的效果进行了验证。

陈峻宇[10](2019)在《基于磁场测量的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的不断发展,输电线路走廊资源越来越紧张,经常出现吊车、泵车等大型机械在输电线路下方施工作业时误碰带电线路,引起线路短路跳闸、导线损伤,甚至车毁人亡的重大事故。对于架空输电线路来说,大型机械导致的外力破坏成为了威胁其安全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极易造成经济损失与重大社会影响,输电线路的安全防护和通道保护区内的建设施工产生了突出矛盾。但是,因为架空输电线路具有分布范围广、传输距离远、附近地形条件复杂、极易受环境和气候影响等特点,如单纯依靠人力巡视或定点值守来保障,则投入成本大且防护效率低,因此,急需研究行之有效的架空输电线路防止外力破坏的监控技术及相应配套装置,用以代替传统的人工防护手段。针对上述问题,论文基于电力公司长久以来对于架空输电线路防止外力破坏的基本诉求和经验实践,把磁场测量技术引入该领域,尝试提出基于磁场测量的架空输电线路新型防外力破坏监控技术,研发与之相配套的装置设备,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对110kV与220 kV电压等级不同回路、不同塔型、不同导线分裂形式情况下的架空输电线路磁场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导线弧垂等影响因素,结合现场实测数据,提出基于ANSYS的仿真计算模型,为课题顺利推进奠定理论基础。2、依据前述磁场强度仿真计算模型,提出正常负荷情况下输电线路导线、大型施工机械间的距离反算技术,设计反算数学模型,开发反算软件,根据现场实测磁场强度,反算实时距离。3、提出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的在线取能电源技术,通过对电磁理论与技术现状进行分析,论证在线电网供能的可行性;根据监控装置各组成部分不同的功能需求,提出在线取电与锂电池相结合的供电模式。4、提出强电磁环境下的无线通信技术,通过对无线射频技术、无线跳频技术和无线扩频技术进行分析,提出监测系统各部分间的通信方式,以保证无线通信的可靠性与实时性,并对通信协议进行分析并制定方案。5、根据前述工作,对防外破监控装置硬件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系统主要包括电流测量装置、磁场测量装置、报警装置和抗干扰无线通信模块等部分,以完成“电流测量-入侵监测-分级预警”任务的磁场防外破成套装置。本论文所提出的基于磁场测量的架空输电线路防止外力破坏监控技术在监控效率、监控精度、覆盖范围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可以实现输电线路通道内大型车辆施工现场的全覆盖,而且采用的磁场测量技术大大提高了监控精度,且可有效屏蔽周围环境的干扰,契合实际需求,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性。

二、小电流互感器专用电源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电流互感器专用电源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复杂配电网10千伏线损关口优化配置技术
    2.1 新型10千伏分线线损计量装置设计研制
        2.1.1 总体设计
        2.1.2 一体化电子互感器设计
        2.1.3 三段可调U型结构设计
        2.1.4 高压直接取能设计
        2.1.5 数据采集与通信单元设计
        2.1.6 整体误差校验
    2.2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优化配置
        2.2.1 基于目标网架的复杂配电网网格化划分方法
        2.2.2 复杂配电网关口配置方法
    2.3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原则与模式
        2.3.1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原则
        2.3.2 复杂配电网10千伏关口建设(配置)模式
    2.4 小结
第三章 多源数据融合的中压配电网关键损耗环节精准辨识技术
    3.1 配电网多源海量线损数据融合分析方法
    3.2 中压配电网线损全过程计算模型
    3.3 10千伏线损异常原因精准辨识
    3.4 小结
第四章 10千伏分线线损精益化管理示范区建设与评价
    4.1 扬州示范区建设评价
        4.1.1 主要建设内容
        4.1.2 建设成效及亮点
    4.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2)基于STM32的东海岛站主变冷却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主变冷却控制系统技术外研究现状
        1.2.1 变压器冷却系统现状
        1.2.2 温度控制策略现状
        1.2.3 变压器冷却控制系统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2章 主变冷却控制系统方案设计过程研究
    2.1 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
    2.2 方案设计与器件选型
        2.2.1 功能需求分析
        2.2.2 系统架构设计
        2.2.3 关键器件选型
        2.2.4 显示模块选型
    2.3 风冷控制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2.4 变压器冷却系统的控制策略分析
        2.4.1 油温变化实现自动控制
        2.4.2 绕组温度变化实现自动控制
        2.4.3 风冷装置实现综合投切控制
第3章 主变冷却控制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3.1 STM32最小系统设计
        3.1.1 STM32芯片特性分析
        3.1.2 芯片电源管理电路设计
        3.1.3 晶振与复位电路设计
        3.1.4 JTAG电路设计
    3.2 数据采集电路的设计
        3.2.1 温度采集电路设计
        3.2.2 风扇电机电流采集电路设计
        3.2.3 主变负荷电流采集电路设计
    3.3 继电器驱动电路的设计
    3.4 按键与LED电路的设计
    3.5 LCD显示控制电路设计
    3.6 RS485通信电路设计
    3.7 电源电路设计
    3.8 印制电路板及电磁兼容设计
第4章 主变冷却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主程序设计
    4.2 温度采样子程序设计
    4.3 电流采样子程序设计
    4.4 控制子程序设计
    4.5 LCD显示子程序设计
    4.6 通信子程序设计
    4.7 上位机程序设计
第5章 主变冷却控制器仿真与实验结果
    5.1 仿真结果分析
        5.1.1 仿真模型搭建
        5.1.2 仿真功能测试
    5.2 实验结果分析
        5.2.1 实物焊接与调试
        5.2.2 实物功能测试
    5.3 仿真与实验结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6.2 后续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3)静止铁磁元件的电磁特性检测装置小型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压器和电抗器的试验方法和设备
        1.2.2 互感器的试验方法及设备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铁磁元件电磁特性试验数学模型和试验方法研究
    2.1 铁磁元件试验数学模型的建立
        2.1.1 T型等效模型
        2.1.2 基于非线性等效电路的Lucas模型
        2.1.3 低频率下的模型研究
    2.2 低频激励下试验分析方法研究
        2.2.1 低频激励的测试基本理论
        2.2.2 低频激励下测试铁心损耗的方法
        2.2.3 低频激励下测试铁心空载电流谐波的方法
        2.2.4 低频激励下测试铁磁元件漏感的方法
        2.2.5 低频激励下测试铁磁元件励磁特性的方法
        2.2.6 铁磁元件剩磁测试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磁元件电磁特性小型化检测装置设计
    3.1 小型化检测装置整体架构
    3.2 小型化检测装置工作流程
    3.3 小型化检测装置的低频功率电源的设计
        3.3.1 低频电源的功率级总体方案
        3.3.2 低频变频电源技术架构
        3.3.3 功率电路模块设计
        3.3.4 采样电路设计
        3.3.5 DSP28335控制模块设计
        3.3.6 NI工控机模块设计分析
    3.4 小型化检测装置展示
    3.5 小型化检测装置和工频方法的对比:
    3.6 本章总结
第四章 铁磁元件电磁特性小型化检测装置试验验证
    4.1 变压器漏感测试和对比
    4.2 铁磁元件铁心损耗测试和对比
    4.3 不同铁磁元件励磁特性测试和对比
    4.4 变压器空载谐波电流测试和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ZNZ8-12型户内智能真空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3.1 基本研究思路
        1.3.2 章节安排
第2章 互感器与断路器极柱一体化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互感器的选型研究
        2.2.1 电流互感器的选型
        2.2.2 电压互感器的选型
    2.3 互感器与断路器极柱一体化设计
        2.3.1 集成化方案设计
        2.3.2 电流互感器设计
        2.3.3 电压互感器设计
    2.4 一体化结构性能研究
        2.4.1 绝缘性能
        2.4.2 开断性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综保装置与断路器一体化研究
    3.1 引言
    3.2 综保装置与断路器一体化设计
        3.2.1 安装方案设计
        3.2.2 安装方案优势
    3.3 综保装置设计
        3.3.1 结构尺寸设计
        3.3.2 主要功能
        3.3.3 在线监测功能
    3.4 断路器内走线及互感器接地布置
        3.4.1 断路器内走线布置
        3.4.2 互感器接地的布置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智能断路器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型式试验研究
        4.2.1 互感器与固封极柱的试验研究
        4.2.2 综保装置与智能断路器的试验研究
    4.3 联合调试试验研究
        4.3.1 联调试验方案及回路设计
        4.3.2 联调试验结果及分析
        4.3.3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基于OPGW地线感应电流的取能电源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工程意义
    1.2 取能技术发展概述
        1.2.1 光伏取能技术
        1.2.2 电容分压法取能技术
        1.2.3 输电导线电流耦合取能技术
    1.3 国内外地电位侧取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1.3.1 国内地电位侧取能技术的发展现状
        1.3.2 国外地电位在线监测装置取能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第2章 架空输电线路的取能等效电路分析
    2.1 架空地线及其接地方式概述
        2.1.1 架空地线的逐塔逐基接地连接方式
        2.1.2 架空地线的分段绝缘单点接地方式
    2.2 拥有单根逐塔接地地线输电线路的取能等效电路建模
        2.2.1 单根逐塔接地地线的单档距取能等效电路建模
        2.2.2 单根逐塔接地地线的沿线取能等效电路建模
    2.3 拥有两根逐塔接地地线输电线路的取能等效电路建模
        2.3.1 两根逐塔接地地线的单档距取能等效电路建模
        2.3.2 两根逐塔接地地线的沿线取能等效电路建模
    2.4 架空线路参数对沿线模型参数的影响
        2.4.1 接地阻抗变化对取能等效电路参数的影响
        2.4.2 档距变化对取能等效电路参数的影响
        2.4.3 导线换相对取能等效电路参数的影响
    2.5 取能等效电路的实测验证
    2.6 取能电源装置的架空地线侧参数整定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取能电流互感器设计
    3.1 常规电流互感器的概述
    3.2 取能用电流互感器的概述
    3.3 取能电流互感器的功率特性分析
        3.3.1 取能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流连续的情况
        3.3.2 取能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流断续的情况
    3.4 取能电流互感器的设计
        3.4.1 取能电流互感器材质的选择
        3.4.2 取能电流互感器的参数设计与仿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取能电源电路的设计
    4.1 输入端保护电路设计
    4.2 监测控制模块设计
    4.3 主供电回路电路设计
    4.4 电池充电电路设计
    4.5 电池升压输出电路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取能电源装置的试验及分析
    5.1 试验平台简介
    5.2 配置单个磁芯的取能电源装置试验
    5.3 配置两个磁芯的取能电源装置的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与结论
    6.2 创新点与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蓄电池供电的高稳定度平顶脉冲磁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平顶脉冲强磁场技术研究现状
        1.2.1 强磁场的分类及优缺点
        1.2.2 平顶脉冲强磁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大电流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3.1 电流测量方法介绍及性能比较
        1.3.2 磁调制式直流电流比较仪研究现状
    1.4 平顶脉冲强磁场下比热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基于IGBT有源区的FTPMF调控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蓄电池型脉冲强磁场系统分析
        2.2.1 蓄电池型电源系统简介
        2.2.2 放电过程中系统参数变化分析
    2.3 长平顶脉冲磁场调控方案研究
        2.3.1 基于IGBT有源区的线性调节方法
        2.3.2 工作原理的仿真验证
    2.4 IGBT有源区工作特性研究
        2.4.1 IGBT有源区控制稳定性分析
        2.4.2 米勒效应的影响分析
        2.4.3 IGBT有源区安全性能分析
    2.5 IGBT模块线性驱动电路的设计
        2.5.1 IGBT并联均流问题分析
        2.5.2 驱动电路的实现
    2.6 线性调节旁路设计方法研究
        2.6.1 旁路工作参数分析
        2.6.2 旁路器件参数设计
    2.7 IGBT利用效率提升方案研究
        2.7.1 电流注入降压法的原理
        2.7.2 电流注入降压法的仿真研究
    2.8 本章小结
3 前馈去饱和DCCT技术研究及实现
    3.1 引言
    3.2 磁调制器数学模型
    3.3 磁调制器静态特性线性范围研究
        3.3.1 基于Jiles-Atherton磁化模型的建模
        3.3.2 磁调制器静态特性线性范围研究
        3.3.3 DCCT动态过程中的虚假平衡分析
    3.4 前馈去饱和DCCT技术方案
        3.4.1 系统构成
        3.4.2 系统工作原理
        3.4.3 系统动态及稳态误差分析
        3.4.4 新技术方案下的虚假平衡自恢复分析
    3.5 系统设计
        3.5.1 传感器设计
        3.5.2 硬件电路的设计
    3.6 样机性能测试
        3.6.1 虚假平衡的自恢复测试
        3.6.2 动态过程中虚假平衡的改善测试
        3.6.3 样机的标定
    3.7 本章小结
4 高稳定度FTPFM的系统实现及应用
    4.1 引言
    4.2 控制器的设计
        4.2.1 系统传递函数模型
        4.2.2 控制方法的选取
        4.2.3 磁体电阻变化的影响分析
    4.3 23T平顶脉冲磁场的仿真分析
    4.4 样机研制与实验结果分析
        4.4.1 系统配置
        4.4.2 控制系统性能测试
        4.4.3 23T平顶脉冲磁场实验及结果分析
    4.5 平顶脉冲强磁场下比热测量系统的实现
        4.5.1 比热测量系统设计
        4.5.2 比热测量实验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2 博士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附录3 参数说明
附录4 DCCT校准报告

(7)基于Rogowski线圈的高频小电流测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应用背景
    1.2 测量脉冲电流的相关方法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1.3.1 静电放电发生器的研究现状
        1.3.2 陡波发生源及量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1.3.3 Rogowski线圈的国内研究现状
        1.3.4 Rogowski线圈的国外研究现状
        1.3.5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Rogowski线圈基本理论与幅频特性仿真分析
    2.1 Rogowski线圈的工作原理
    2.2 Rogowski线圈的两种工作状态
        2.2.1 自积分式Rogowski线圈
        2.2.2 外积分式Rogowski线圈
    2.3 自积分式Rogowski线圈的频率特性
    2.4 参数不同的罗氏线圈仿真
    2.5 本章小结
3 静电放电实验平台的搭建
    3.1 实验平台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2 高压直流电源发生器的结构及原理
    3.3 控制回路
        3.3.1 控制回路的硬件
        3.3.2 控制回路的软件
    3.4 放电回路
    3.5 测量装置
    3.6 传输装置
    3.7 波形显示及记录装置
    3.8 本章小结
4 Rogowski线圈的实验与设计
    4.1 鼠笼式分流器测量静电放电电流
    4.2 各参数对Rogowski线圈影响的实验分析
    4.3 Rogowski线圈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致谢

(8)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及监控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智能变电站及监控系统研究背景
    1.2 枣庄地区用电发展背景
    1.3 智能变电站及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1.3.1 智能变电站发展现状
        1.3.2 智能变电站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1.3.3 五防装置发展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变电站基本方案设计及设备选择
    2.1 本地区变电站建设必要性
        2.1.1 本地区电网现状
        2.1.2 本地区电网存在的问题
        2.1.3 本地区变电站建设优势
    2.2 站址选择及介绍
        2.2.1 站址地理位置
        2.2.2 站址概况
        2.2.3 站外交通运输及进出线走廊条件
    2.3 电气主接线选择
    2.4 智能主变压器选择
        2.4.1 智能主变压器选择原则
        2.4.2 智能主变压器容量选择
        2.4.3 智能主变压器台数选择
        2.4.4 智能主变压器类型选择
        2.4.5 智能主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方式
    2.5 短路电流计算
        2.5.1 短路电流计算模型
        2.5.2 不同情况下的短路电流计算
    2.6 电气设备选择
        2.6.1 设备环境运行参数
        2.6.2 110kV侧设备选择及校验
        2.6.3 10kV侧设备选择
        2.6.4 变电站电气设备智能化
第三章 变电站部分二次系统设计
    3.1 继电保护系统设计及整定计算
        3.1.1 南石变电站一次电力系统现状
        3.1.2 枣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现状
        3.1.3 继电保护设计及整定计算
    3.2 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及配置
        3.2.1 枣庄地区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现状
        3.2.2 安全防护系统设计及配置
        3.2.3 调度远动系统设计及配置
        3.2.4 电能计量系统设计及配置
    3.3 枣庄地区电力通信系统设计
        3.3.1 枣庄地区电力通信现状
        3.3.2 电力通信系统方案设计
        3.3.3 南石变电站站内通信方案
第四章 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设计及研究
    4.1 变电站一体化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4.1.1 监控系统结构设计
        4.1.2 监控系统架构设计
    4.2 监控目标设计
        4.2.1 电网运行数据
        4.2.2 电网故障信号
        4.2.3 电气设备监控数据
    4.3 监控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4.4 变电站监控系统设备配置
        4.4.1 站控层设备
        4.4.2 间隔层设备配置
        4.4.3 过程层设备配置
    4.5 变电站五防一体化监控系统平台设计
        4.5.1 监控平台建立及数据采集
        4.5.2 监控平台界面设计及功能数据关联
        4.5.3 监控平台规约及通信通道配置
    4.6 变电站监控短信报警系统研究
        4.6.1 短信报警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6.2 系统可行性研究硬件搭建
        4.6.3 系统软件设计
        4.6.4 系统可行性研究模拟测试
        4.6.5 系统硬件设计
        4.6.6 变电站监控短信报警系统实验测试
第五章 变电站总体布置及其它设计
    5.1 电气总平面布置
    5.2 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设计
        5.2.1 南石地区太阳能资源分析
        5.2.2 主要器件选型
        5.2.3 项目总体设计
        5.2.4 效益分析
    5.3 抗震设计
    5.4 站用电及照明设计
        5.4.1 站用工作/备用电源的引接及站用电接线方案
        5.4.2 站用负荷计算及站用变压器选择
        5.4.3 站用配电系统配置
        5.4.4 照明系统设计
    5.5 防雷接地设计
        5.5.1 防直击雷保护方式设计
        5.5.2 接地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附件
    附件1:STM32F103RBT6 单片机主程序
    附件2:枣庄市高新区电网地理接线示意图
    附件3:南石11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设计图
    附件4:南石110kV变电站电气总平面布置设计图
    附件5:南石110kV变电站直击雷保护范围图
    附件6:南石110kV变电站平面布置设计图

(9)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2.1 系统结构
    2.2 故障指示器
    2.3 系统工作原理
    2.4 本章小结
3 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方法及分析
    3.1 传统接地故障检测方法
    3.2 基于暂态零序电流的故障定位方法
    3.3 利用相关系数实现故障定位的过程
    3.4 本章小结
4 光电式故障指示器的设计
    4.1 故障特征分量数据采集技术
    4.2 故障特征分量数据的合成
    4.3 光电式互感器的设计
    4.4 取电装置
    4.5 汇集单元
    4.6 故障指示器的整体架构
    4.7 故障指示器的功能及性能
    4.8 本章小结
5 故障指示器的实际应用案例
    5.1 装置测试
    5.2 案例概述
    5.3 现场试验及结果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llOkV黄邦变电站10kV主接线图

(10)基于磁场测量的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架空输电线路磁场仿真及动态距离反算研究
    2.1 架空输电线路磁场仿真计算
        2.1.1 ANSYS仿真分析软件简介
        2.1.2 110kV线路磁场仿真计算
        2.1.3 220kV线路磁场仿真计算
    2.2 动态距离反算研究
        2.2.1 距离反算原理
        2.2.2 距离反算模型求解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在线取能电源技术研究
    3.1 电磁理论分析
        3.1.1 磁场中的基本原理
        3.1.2 磁路的基本概念
        3.1.3 磁路的基尔霍夫定律
        3.1.4 电磁感应原理
    3.2 技术现状分析
    3.3 供电方式研究
        3.3.1 设计原理
        3.3.2 铁芯及线圈
        3.3.3 充电及控制电路
        3.3.4 蓄能模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强电磁环境下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4.1 信号干扰机制介绍
    4.2 无线通信技术分析
        4.2.1 无线射频通信
        4.2.2 无线跳频通信
        4.2.3 无线扩频通信
    4.3 通信协议制定
        4.3.1 Zig Bee技术介绍
        4.3.2 Zig Bee协议架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磁场测量的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5.1 系统总体设计
        5.1.1 设计原则
        5.1.2 总体架构
    5.2 电流监测装置
        5.2.1 测量模块
        5.2.2 取能模块
        5.2.3 储能模块
        5.2.4 控制模块
    5.3 磁场监测装置
        5.3.1 三维传感器电路
        5.3.2 控制电路
        5.3.3 电源模块
    5.4 抗干扰无线通信模块
        5.4.1 射频电路设计
        5.4.2 芯片方案
    5.5 报警装置
    5.6 成果展示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小电流互感器专用电源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配网线路同期线损计算的配网线路线损管理[D]. 王川. 扬州大学, 2020(04)
  • [2]基于STM32的东海岛站主变冷却控制器的设计[D]. 吴昊. 吉林大学, 2020(03)
  • [3]静止铁磁元件的电磁特性检测装置小型化技术研究与应用[D]. 刘涛.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ZNZ8-12型户内智能真空断路器关键技术研究[D]. 郭培军.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20(04)
  • [5]基于OPGW地线感应电流的取能电源装置研究[D]. 王浩哲.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2020(04)
  • [6]蓄电池供电的高稳定度平顶脉冲磁场关键技术研究[D]. 张绍哲.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7]基于Rogowski线圈的高频小电流测量研究[D]. 万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8]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及监控系统研究[D]. 刘晓瑞.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 [9]故障指示器在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 杨文敬.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10]基于磁场测量的架空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监控技术研究[D]. 陈峻宇. 东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小电流互感器专用电源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