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福建省商品房销售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娇[1](2021)在《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房地产投资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拉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更利用社会的稳定。房地产业多年来发展迅速,但弊端也逐渐显露,一些城市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过高,甚至引发泡沫,一些城市却出现楼市无人问津、商品房库存大、烂尾楼频发的现象。因此客观评价房地产投资效率对于房地产业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由此黄河流域九个省区将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楼市发展再迎新契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房地产投资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提高流域内房地产投资效率,有效解决流域内人民的住房问题,对促进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从全流域的角度对我国黄河流域的房地产投资效率进行研究,了解现阶段流域内房地产投入产出具体状况,识别效率低下原因,并制定合理有效的改进措施,对促进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黄河流域2009-2018年9省及69个地级市的投入、产出指标,构建SBM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测算黄河流域9省以及69个地级市的投资效率值,并进行评价结果分析。同时,依据不同效率值情况提出差别化建议,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流域内各城市房地产投资效率的对策建议。结论表明:(1)当前黄河流域9省房地产投资效率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2009-2018年期间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房地产投资综合效率均值为0.709,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861,规模效率均值为0.873。相较于规模效率,现阶段黄河流域房地产投资效率不高主要受技术水平的限制,流域内绝大部分城市有待于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强化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投入对产出的有效转换。从区域尺度来看,房地产投资综合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呈现出“中间低两边高”的格局,即中游低于上游和下游。规模效率则表现为中游地区优势明显,上游、下游地区相对较低。(2)2009-2018年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855,年均增长率为8.55%;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为1.083,年均增长率8.3%;技术变化指数为0.997,每年以0.3%的速度下降。十年间黄河流域的房地产投资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靠技术效率的推动。但房地产投资呈现技术衰退的态势,大部分时期缺乏技术创新,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提高投资效率。总体而言,黄河流域房地产投资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近年来不断提升,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流域内各城市房地产投资效率差异较大,且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各不相同。政府层面,应对各城市进行差异化政策引导,完善管理机制,合理控制投资规模,避免资源浪费;企业层面,应注重规模效应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技术创新和管理水平,培养专业化人才。
黄伟鸣[2](2020)在《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1990年代福利分房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以来,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为遏制房价的持续过快上涨,近年来,国务院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出台了多项宏观调控政策。在商品房涨价凸显的早期,中央政府提出限购政策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相继推出根据“新国十条”而拟定的实施细则,以“限购”政策为主的政府房地产调控,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房价的进一步上涨,并对房地产消费市场产生引导作用,但从长期来看难以从根源上解决商品房的投资属性,高房价破坏了商品房自有的居住属性,并损害市场的稳定与社会的和谐。住房政策的落实执行与民生利益息息相关,如何从绩效的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是对政府绩效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它又与传统评价有所不一样,公共政策绩效评价最为显着的特征是强调对公众的服务属性,更加强调结果导向。房地产业是我国各城市GDP增长贡献较大的支柱产业,2010年以来,广州市政府为配合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抑制房价持续上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房地产业调控的主要政策及配套措施,随着商品房限购、限价、限贷等系列政府调控措施的出台,人民群众与房地产开发主体之间的纠纷问题频发,商品房价格越“限”越高,商品房居住属性没有回归到本位,以上问题将成为今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大难点。因此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通过对2009-2018年广州政府颁布的房地产限购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对政府施行调控政策效果进行分析,分析当前商品房限购政策的调控现状,以文献研究,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政策历年来的实施效果如何,需要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来做出判断,进而分析出调控政策存在的问题,为保障房地产市场健康和谐发展,并提高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提出改革和完善的思路及建议。
高媛[3](2019)在《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消费降级”成了人们略带自嘲的热议话题,而热传段子“创业不如北京上海买套房”也从侧面反映了居民对于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无奈。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但据国家层面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居民消费并未随GDP呈同步上升态势,甚至在2000年后呈现出疲软态势。自1998年住房改革二十年间的飞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已成为我国的经济命脉产业。如今房地产市场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之间关系愈发紧密,而在微观层面,住房作为兼具消费与投资双重属性的商品在每个家庭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过高的房价收入比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房地产泡沫,而杠杆效应的存在又使得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紧密捆绑在一起,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高速发展,杠杆效应在无限放大,而发生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是由于以美国房贷作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品出现违约而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房地产泡沫的产生将会直接作用于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从而传导至其他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这将会对我国金融秩序的稳定产生重大影响。所以一直以来,跟房地产相关的研究课题都是政府以及学者密切长期关注的领域。房价的波动究竟会对居民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由于国外房地产与金融市场发展早于我国,其研究也早于我国,但随着近些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与房价的一路走高,国内学者也对此极为关注。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派观点,一派是房价上涨会给居民消费带来抑制作用,会挤压消费支出,另一派则相反,房价上涨会给居民消费带来财富作用,会促进消费支出。虽然都是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但因为研究样本选取的不同、国家地区间差异以及模型选取等因素,研究结果之间存在差异。大致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完善程度、居民消费习惯等息息相关,比如有些地区比较传统落后,观念上不喜欢提前消费,倾向于攒足钱再购置房产,毫无疑问房价的上涨会强烈推迟和抑制其其他消费需求。二是这两者还被很多其他因素所共同影响,比如在收入、利率、人口老龄化程度等的作用下,才导致消费与房价呈现出某种关系,而且最终房价对消费的影响是决议于挤出效应与财富效应孰强孰弱的。故在实证分析章节,本文基于经典消费函数理论,选取1999-2017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居民消费与房价数据,也将居民可支配收入、真实利率和城镇失业率变量纳入实证研究,考量真实消费与房价之间的影响关系。并且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收入情况下居民在面对房价上涨时其消费的变化,本文选取特定地区上海市为例,根据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样本分组,更有针对性地实证研究房价对于不同收入人群消费的影响。兼顾到住宅同时具有消费品与投资品的双重属性,本文在运用SYS-GMM动态面板分析后,得出结论:在全国层面,房价总体表现为财富效应为主。在针对上海市不同收入居民研究层面,对于偏低收入人群和中高收入人群,房价上涨均表现为财富效应,但原因并不相同,一部分是因为无力购房而选择增加消费支出,一部分是因为消费观念不愿因购房而降低原本较高的消费水平,一部分是因为拥有多套房带来租金上涨资产增值。而对于中间收入群体由于是刚需购房主力军,房价上涨会抑制其消费支出。除此之外,滞后一期的消费对当期消费影响显着,即消费习惯存在很大的棘轮效应,收入仍是影响消费的头号因素,利率和失业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坚持“房住不炒”,针对实证分析结果并结合我国国情,本文从国家财税政策、社保就业、居民观念、规范交易和金融监管几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需要更高效的分配收入,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扶持,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使房价控制在在合理区间,努力让人民住有所居,把住房的财富效应发挥好。
高凯峰[4](2019)在《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最近三十年中国内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住房改革也取得一系列成绩,房地产迎来全新的发展阶段,以飞快的速度扩张发展规模,同时在促进消费,扩大市场内需以及拉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着,是我国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最近几年中,房地产市场价格猛涨,每年投资增幅也大幅上升,投资盲目性和结构性问题成为房地产市场中的普遍问题,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价格增长过快,政府部门先后公布大量政策,如何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化发展再次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如何把握发展机遇,规避发展威胁,突破发展障碍,响应时代发展潮流,推动集团公司发展的长久可持续,是该集团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针对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深入探究,先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结合战略模型和战略管理相关理论,剖析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的发展环境和市场竞争情况,进一步通过SWOT方法、外部评价(EFE)矩阵和内部评价(IFE)矩阵等科学的方式,探讨该集团发展中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威胁和机遇,形成一系列组合,为公司战略方案的决策提供参考。通过矩阵和定量分析的方式,形成最适应该集团公司发展的战略,为公司以后的发展做好准备,认为公司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和拥有的资源展开行动,形成更强的核心竞争力立足于市场。最后为了推动公司发展战略的执行,还给出了战略执行保障,包括完善企业组织结构,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健全人力资源、强化品牌知名度等。论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以期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和行业中其它相似的公司在战略发展中提供有价值性的参考。
钟远金[5](2019)在《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国正处于“L”型经济转型稳步推进中,房地产和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房价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更是与国家和每个家庭紧密相关,它是国家制定政策的依据,也是居民购房的依据。因此研究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是围绕“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两大主线展开研究的。首先,简述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其次,梳理总结国内外文献综述,学习借鉴学者们对该课题的研究视角和思路,并发现需要完善的地方;再次,从理论角度分析房价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财富效应、挤出效应和“虹吸效应”等影响和传导机制;在此基础,采用数据指标分析房地产市场和居民消费的现状,并用散点图分析房价与居民消费的相关关系;接着,建立房价与居民消费的面板数据模型,从全国和省际区域分析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最后,总结实证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具有相关性但不显着。从区域角度,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东中西区域间产生较大的差异。东部及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中1),房价上涨产生的“挤出效应”逐渐强于“财富效应”。西部及少数中部地区(中2),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强于“挤出效应”。基于此,本文建议政府政策可以从控制房价上涨,优化房地产金融市场,区域施策等方面控制房价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宋悦[6](2019)在《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证据》文中提出自从我国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实现了住房分配的货币化,又不断实现了住房的商品化和社会化,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维护经济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房地产价格不断攀升,使得房地产行业的发展严重脱离了经济的基本面,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现象已经十分明显,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增长。而房地产行业的不断发展与银行信贷的支持是分不开的,银行信贷是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同时也是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将银行信贷作为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手段,引入到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之中,来探讨银行信贷处于不同的水平下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本文将银行信贷纳入到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中,得出当银行信贷处于不同的水平时,房地产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其次,对房地产市场、银行信贷和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描述,进一步证实这种差异的存在。再次,建立面板门限模型,以银行信贷为门限变量对我国31个省2001-2017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房地产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确实存在着银行信贷的单门限效应。当银行信贷处于低水平时,房地产价格上涨明显促进经济增长;当银行信贷处于高水平时,房地产价格上涨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大大减弱且不显着。最后,根据理论和实证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合理控制房地产行业的银行信贷、不断优化房地产行业的信贷结构、加强房地产行业的信贷监管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主体行为等政策建议。
潘红玉[7](2019)在《房价波动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及对策研究 ——以制造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和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中国制造业在产品质量水平和产业技术水平方面还面临较大的压力。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体制机制约束、行业同质竞争、技术研发能力、人才培育、融资约束等,而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不断升高的房价。房价的不断上涨,对制造业行业的发展和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带动了上下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制造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提升制造业整体效率。另一方面,高房价意味着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资本的逐利性吸引了更多的贷款和社会投资进入房地产行业,甚至部分制造业市场主体转投房地产业。制造产业投资下降和融资约束的影响,造成制造业缺乏在生产投资和创新研发方面的投入,不利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我国制造业的高速发展以国内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巨大的人口红利为基础,近些年由于房地产价格一直处于不断上涨的阶段,促使制造业企业相关的生产要素价格和制造业企业的劳动力成本持续不断上升。如此一来,那些靠低成本生存的制造业无法承担高房价带来的高成本,他们会选择转移和搬离。那么,这种转移和搬离究竟会为城市产业的发展带来何种结果,或许会导致城市产业的“空心化”。亦或者是能够为城市高附加值产业链向上攀升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由于房地产价格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大城市,其具有优秀的人才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会吸引更多的制造业企业纷纷向大城市聚集,且这些企业一般情况下都属于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每一个城市或者每一个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水平、制造业升级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存在着差异性。那么房地产价格的波动是否会影响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如果有影响,其影响效应的大小如何。此外,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增加劳动力的生活成本,然而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存在一种这样的现象,即使房地产价格水平非常的高,仍然有大量的劳动力不断流入与流出,那么劳动力流动对制造业升级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进入新时代,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需进一步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破除转型升级过程中的障碍,首先必须厘清房价波动、劳动力流动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尽管国内已有学者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房价波动方面做了较多研究,包括房价波动与调控政策、房价波动与宏观经济、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因素、房价波动引起的制造业集聚与转移等等,但是对于房价波动是怎样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房价波动如何通过劳动力流动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缺乏深刻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背景,深入剖析房价波动、劳动力流动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机制,将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构建房地产长效发展机制,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回顾了关于房价波动的成因、房价波动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产业升级、房价波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房价波动对制造业产业升级影响的相关研究,以产业升级理论、劳动力流动理论、房地产经济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理论等相关理论为基础,将房价因素纳入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边缘模型,说明房价差异会对制造业的升级水平产生影响。接着从成本驱动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房价波动影响劳动力流动及制造业升级的内在逻辑,指出了房价波动无论是通过影响生产成本还是生活成本,其价格的上涨都显着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再从质量效益、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和绿色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测算其综合指数。基于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利用2007-2016年29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变化趋势以及各省市异质性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创新能力、质量效益、绿色发展和信息技术,这说明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当前最主要的还是依赖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为后续制造业转型升级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中国各省市区制造业升级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指数高于中西部地区。从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发展现状分析可知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在不同省市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出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制造业产值、制造业劳动力情况、R&D经费投入情况以及制造业产品贸易进出口整体表现为上涨趋势,但制造业在国内的发展存在明显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房价波动与制造业升级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并不是单纯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房价波动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存在阶段差异。在对房价波动直接引致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时,首先对两者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再定量分析房价波动对制造业升级的线性和非线性影响,并分区域讨论了相对房价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数据期内,滞后期被解释变量与当期被解释变量变动方向相同,解释变量参数估计结果与理论推导的结论基本一致。即相对房价波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当相对房价不断上涨时,制造业升级水平也会呈现出在拐点之前上升,拐点之后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为房地产过度繁荣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房价波动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联系提供了中国案例。在劳动力流动作为中间变量的房价驱动间接引致制造业升级的内在机制方面,从空间视角进行研究,分析了房地产价格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在空间上的相互依赖性。还在考虑地理区位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邻接权重矩阵、地理距离矩阵以及经济距离矩阵,基于这三个不同角度构建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分析房价波动对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我国房价水平和制造业产业升级存在显着的空间相关性,具有高水平区域集中、低水平区域聚集的特点;我国房价波动对劳动力流动存在显着的非线性影响,房地产价格与制造业产业相对就业率呈倒U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现阶段我国整体的房价水平对制造业产业升级产生了强烈的空间冲击效应,相对房价升高,促使制造业产业由低端价值链向高端价值链攀升,实现了产业升级。但北京、上海两地间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早已经跨入倒U型曲线的右边;制造业相对就业率的提升,都有利于提高制造业相对产值,而房价的上涨最终都将导致劳动力的流出,随着劳动力的持续外溢,最终将不利于制造业产业升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政府应把区域位置因素和经济发展因素纳入制造业升级相关政策的框架之中,要因地制宜、因城制宜的制定房价分类调控政策,将制造业产业发展政策、劳动力流动政策、房价调控政策纳入统一政策体系,实现制造业产业发展、劳动力流动和房价调控的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朱腾甜[8](2019)在《产业结构变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产业,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我国在1998年进入住房分配货币化的新阶段,房地产市场进入平稳快速发展阶段,2003年以后,我国房价一路飙升,部分城市的房价呈现出虚高的态势,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全面过热阶段,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迅速下降。房价的大起大落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影响,中央当局针对房价的不理性变化出台了多项调控政策,由于政策的不稳定性和我国土地财政政策的弊端每一次的调控政策只能维持一段时间,高昂的房价和房价的过快增长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弊端,因此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迫在眉睫。同时,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一直以来都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的重要任务,“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十九大均提出要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前我国产业结构处于“三二一”阶段,并呈现占比总体趋于合理,但各产业内部仍需结构改善的特点。那么产业结构变迁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这对于我国产业结构变迁过程中保持房价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我国2004-2016年的相关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借助STATA15运用SYS-GMM估计分析了产业结构变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本文首先,阐述了产业结构变迁和房价的相关理论基础,并对产业结构变迁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影响机制进行了阐述;接着回顾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历程,进行产业结构变迁的现状分析和房地产价格的现状分析;然后通过利用2004—2016年30个省份(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维度分析产业结构变迁对房价的影响,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房价的解释程度,同时按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发展水平指标对样本进行聚类分析,分区域考察产业结构变迁对房价的影响。基于实证研究分析,全国数据与分区域数据均得出产业结构变迁对房地产价格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的结论,但各区域之间产业结构变迁对房价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高级化程度的变动对房价的影响变动大小在经济发达地区强于经济不发达地区。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以下四点建议:在充分考虑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实行“本土化”房产调控政策,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应正视产业发展带来的房价上涨,通过住房租赁市场的完善解决各产业就业人员的住房问题;优化区域产业结构,重视人力资本素质的改善;改善我国地方土地财政政策,加快房产税、物业税的开展。
吴梦琳[9](2019)在《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正轨,城镇化发展速度得到明显提升,2018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9.58%。在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住房需求的增加带动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一些不良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城镇化进程和质量。而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亦是西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区,探究其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是否协调,如何才能促进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在研读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深入分析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机理,寻找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相互作用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和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以重庆市为例,运用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1-2017年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利用Granger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探讨二者间的相互影响过程,对子系统内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拟合,并将拟合结果导入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借助VENSIN PLE仿真平台进行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协调发展情景模拟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上述研究发现:1)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之间影响较为复杂;2)2001-2017年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耦合协调发展度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相对而言房地产市场发展呈现出“超前-落后-超前-落后”的演变轨迹;二者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在1-3阶滞后时,两者之间互为因果关系,房地产市场对城镇化的影响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而城镇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3)通过代入重庆市历史数据拟合发现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是有效的;4)加大政府经济支持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空间投资力度、降低房地产税率等措施都会对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度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单单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发展方案不利于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可以从社会保障制度、土地制度、产业和金融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着手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
张剑涛[10](2019)在《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泰禾集团财务报表分析》文中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房地产市场十几年来发展迅速,投资额和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但是,房地产行业也存在着投资过热、房价增长过快的问题,因此近年来政府相继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同时,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不断有中小企业倒闭或被并购,很多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胜出不断追求规模的快速扩张。泰禾集团由一家福建省地方性房企转向布局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近年来资产和收入得到了快速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高负债高风险的困境。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体系没有考虑房地产行业复杂的战略环境,就无法真正掌握泰禾集团的实际经营情况,也难以对公司的前景进行预测。本文引入哈佛分析框架,把公司的战略、会计、财务和前景等紧密联系,更全面地分析公司的经营现状和财务状况,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本文首先介绍了泰禾集团的概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公司现有财务分析体系的局限性,说明其引入哈佛分析框架的必要性。接着,从外部环境、行业环境、公司战略对泰禾集团进行战略分析,判断其对财务报表可能造成的影响。之后对泰禾集团2013-2017年的财务报表进行会计分析,分析公司资产和收益的质量,进一步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营运效率、偿债能力、成长性和现金流量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并结合前面的分析对公司的前景进行预测。在哈佛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对泰禾集团的发展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从经营和财务两个方面提出具体的措施,帮助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提高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本文运用哈佛分析框架对泰禾集团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特别是在战略和财务分析部分较为全面,可以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更有效地了解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对国内其他房地产企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福建省商品房销售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省商品房销售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论文提纲范文)
(1)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房地产投资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4 本文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房地产 |
2.1.2 房地产业 |
2.1.3 房地产投资 |
2.1.4 房地产投资效率 |
2.2 理论基础 |
2.2.1 房地产供求理论 |
2.2.2 产业集聚理论 |
2.2.3 规模报酬理论 |
2.3 小结 |
第3章 黄河流域房地产业发展背景及发展状况 |
3.1 黄河流域概况 |
3.2 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
3.2.1 黄河流域人口状况 |
3.2.2 黄河流域经济状况 |
3.2.3 黄河流域产业状况 |
3.2.4 黄河流域城市基础设施状况 |
3.3 黄河流域房地产业发展状况 |
3.4 黄河流域房地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
3.4.1 投资增速出现分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
3.4.2 投资存在盲目性 |
3.4.3 调控政策长效机制有待加强 |
3.5 小结 |
第4章 黄河流域房地产投资效率测算模型的构建 |
4.1 数据包络法(DEA)模型简介 |
4.1.1 CCR模型 |
4.1.2 BCC模型 |
4.1.3 SBM模型 |
4.1.4 超效率模型 |
4.2 黄河流域房地产投资效率测算理论模型 |
4.2.1 基于SBM超效率DEA的静态评价模型 |
4.2.2 基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的动态评价模型 |
4.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单元的确定 |
4.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3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4.4 小结 |
第5章 黄河流域房地产投资效率实证分析 |
5.1 黄河流域房地产投资效率静态分析 |
5.1.1 黄河流域9省房地产投资效率总体分析 |
5.1.2 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房地产投资效率分析 |
5.2 黄河流域房地产投资效率动态分析 |
5.2.1 黄河流域9省房地产投资效率Malmquist指数测算分析 |
5.2.2 黄河流域69地级市房地产投资效率Malmquist指数测算分析 |
5.3 小结 |
第6章 提升黄河流域房地产投资效率的对策建议 |
6.1 基于房地产投资效率分类的各城市具体建议 |
6.2 政府宏观调控 |
6.2.1 制定区域性房地产政策,因城施策 |
6.2.2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
6.2.3 加大对房地产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 |
6.3 企业微观把控 |
6.3.1 控制开发成本,科学合理定价 |
6.3.2 建立创新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2)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缘由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概念 |
1.2.1 房地产 |
1.2.2 房地产调控政策 |
1.2.3 政策绩效评价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文献评述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实施背景与内容 |
2.1 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施行背景 |
2.1.1 房地产经济发展过热 |
2.1.2 房地产市场调控失衡 |
2.1.3 群众住房需求无法满足 |
2.1.4 中央政府调控推动 |
2.1.5 广州调控的具体背景 |
2.2 广州市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内容 |
2.2.1 广州市主要调控政策汇总 |
2.2.2 广州市主要房地产调控政策分析 |
2.3 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阶段分析 |
2.3.1 第一阶段(扩张期):2009年期间 |
2.3.2 第二阶段(紧缩期):2010年-2013年 |
2.3.3 第三阶段(刺激期):2014年-2016年底 |
2.3.4 第四阶段(加强收缩期):2016年底-至今 |
2.3.5 阶段特性汇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绩效评价方案 |
3.1 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绩效评价意义 |
3.1.1 理论意义 |
3.1.2 现实意义 |
3.2 政策绩效评价原则及方法 |
3.2.1 评价原则 |
3.2.2 评价方法 |
3.3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3.3.1 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绩效评价目标层 |
3.3.2 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绩效评价体系层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评价结果 |
4.1 2009年以来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分析 |
4.1.1 房地产经济健康发展 |
4.1.2 房地产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
4.1.3 房地产市场供求相对平衡 |
4.1.4 社会公平正义 |
4.2 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综合评价 |
4.2.1 数据的整理及因子确定 |
4.2.2 主成分的提取及权重 |
4.2.3 政策绩效的综合评价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高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的思路及建议 |
5.1 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改革思路 |
5.1.1 双向调整兼顾供给侧与需求侧 |
5.1.2 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 |
5.1.3 建立科学的政策绩效考评机制 |
5.2 提高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的建议 |
5.2.1 构建长效房地产调控机制 |
5.2.2 营造良好的房地产市场氛围 |
5.2.3 构建多元化房地产市场供给体系 |
5.2.4 健全居民住房保障制度 |
5.2.5 完善房地产调控配套政策体系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3)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 |
一、研究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第二章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相关理论基础 |
一、生命周期理论 |
二、持久收入假说 |
三、LC-PIH假说 |
第二节 房价上涨与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分析 |
一、实现的财富效应 |
二、未实现的财富效应 |
三、流动约束效应 |
四、信心效应 |
五、预防性储蓄效应 |
六、财富重新分配效应 |
第三章 我国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现状分析 |
一、我国房产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
二、我国房价过高现状 |
第二节 我国消费现状分析 |
一、居民消费增速乏力 |
二、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区差异性 |
第四章 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模型构建、数据选取与变量说明 |
一、模型构建 |
二、数据选取 |
三、变量说明 |
第二节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单位根检验 |
三、实证检验过程 |
四、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房价上涨对不同收入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
一、描述性统计 |
二、单位根检验 |
三、实证检验过程 |
四、实证检验结果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分析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本文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提高居民收入,注重收入再分配 |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创业创新 |
三、引导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充分利用金融工具 |
四、规范完善房地产二级交易市场 |
五、加强房地产行业资金监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企业战略理论及房地产业发展综述 |
2.1 企业战略研究综述 |
2.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基础 |
2.3 企业战略制定的过程 |
2.3.1 企业发展战略含义 |
2.3.2 战略分析 |
2.3.3 战略制定 |
2.3.4 战略实施 |
2.3.5 战略的评估和控制 |
2.3.6 企业发展战略理论实践及应用现状 |
2.4 房地产业发展概论 |
2.4.1 房地产业的概念 |
2.4.2 房地产业的分类 |
2.4.3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
2.4.4 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历史 |
2.4.5 房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理论 |
第三章 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
3.1 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3.1.1 国家经济战略决策 |
3.1.2 住房体制改革 |
3.1.3 房地产金融政策 |
3.1.4 土地供应政策 |
3.1.5 土地使用证政策 |
3.1.6 城市化发展进程 |
3.2 经济环境分析 |
3.3 技术环境分析 |
3.3.1 “四节一环”将成为房地产业开发建设主导理念 |
3.3.2 住宅产业化 |
3.3.3 现代经营管理思想 |
3.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4.1 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四个特征 |
3.4.2 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 |
3.4.3 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
3.4.4 消费者分析 |
3.5 房地产行业发展分析 |
3.5.1 国内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3.5.2 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预测 |
3.5.3 福建房地产市场现状 |
3.6 漳州市房地产行业发展概况 |
3.7 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
3.7.1 外部机会分析 |
3.7.2 外部威胁分析 |
3.8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
第四章 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的内部环境分析 |
4.1 公司简介 |
4.2 公司内部资源分析 |
4.2.1 公司的有形资源 |
4.2.2 无形资产资源分析 |
4.2.3 人力资源分析 |
4.3 公司能力分析 |
4.3.1 经营管理能力分析 |
4.3.2 营销能力分析 |
4.3.3 获取资源能力分析 |
4.3.4 财务能力分析 |
4.4 公司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
4.4.1 公司发展的优势 |
4.4.2 公司发展的劣势 |
4.4.3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
第五章 公司发展战略选择分析 |
5.1 战略分析——SWOT矩阵 |
5.2 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选择的SWOT矩阵分析 |
5.2.1 主要优势 |
5.2.2 主要劣势(W) |
5.2.3 主要机遇(O) |
5.2.4 主要威胁(T) |
5.3 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选择 |
第六章 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优化企业组织结构 |
6.2 加强公司运营管理 |
第七章 结论 |
7.1 本文的创新点 |
7.2 本文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四节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二章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文献综述 |
第二节 国内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文献总结及评述 |
第三章 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的相关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关于住房价格 |
二、关于居民消费 |
第二节 消费理论概述 |
第三节 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房价波动与居民消费状况 |
第一节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
一、房地产发展历程 |
二、房价近年来快速增长 |
三、房价收入比走高 |
第二节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现状 |
第三节 我国房价与居民消费的相关关系 |
第五章 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面板数据模型介绍 |
一、面板数据模型分类及估计步骤 |
二、面板数据模型的假设检验 |
第二节 房价波动对居民消费影响模型的构建 |
一、变量选择和模型构建 |
二、数据来源 |
第三节 面板模型的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
一、总体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基准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节 面板模型的分区域实证结果分析 |
一、聚类分析划分省际东中西部 |
二、分区域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三、分区域实证结果分析 |
第五节 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
第六节 实证结果的经济学机理分析 |
第六章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语 |
(6)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房地产价格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 |
1.2.2 房地产价格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
1.2.3 银行信贷、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
2.1 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 |
2.1.1 房地产价格对投资的影响 |
2.1.2 房地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 |
2.2 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 |
2.2.1 两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 |
2.2.2 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模型 |
2.3 银行信贷、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 |
2.3.1 银行信贷理论 |
2.3.2 银行信贷处于低水平时房地产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2.3.3 银行信贷处于高水平时房地产价格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3章 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3.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
3.1.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 |
3.1.2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情况 |
3.1.3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情况 |
3.2 我国房地产银行信贷的发展现状 |
3.3 我国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
第4章 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4.1 面板门限模型的基本理论 |
4.1.1 面板门限模型的基本方程 |
4.1.2 面板门限模型的统计检验 |
4.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4.2.1 模型设定 |
4.2.2 变量选取 |
4.2.3 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描述 |
4.3 门限模型的检验与结果 |
4.3.1 平稳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 |
4.3.2 模型的门限效应检验 |
4.3.3 模型的基本回归结果 |
4.3.4 稳健性检验 |
4.3.5 样本数量分析 |
4.4 进一步分析:银行信贷供给和需求 |
4.4.1 模型的门限效应检验 |
4.4.2 模型的基本回归结果 |
4.4.3 稳健性检验 |
4.4.4 样本数量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政策建议 |
5.1 合理控制房地产行业的银行信贷 |
5.2 不断优化房地产行业的信贷结构 |
5.3 加强房地产行业的信贷监管 |
5.4 规范房地产市场的主体行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房价波动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及对策研究 ——以制造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目的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1.3 研究目的 |
1.2 相关文献回顾与述评 |
1.2.1 关于房价波动的文献回顾 |
1.2.2 关于产业升级的文献回顾 |
1.2.3 关于房价波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献回顾 |
1.2.4 关于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发展的文献回顾 |
1.2.5 文献述评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 |
2.1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理论基础 |
2.1.1 产业升级理论 |
2.1.2 劳动力流动理论 |
2.1.3 房地产经济理论 |
2.1.4 新经济地理理论 |
2.2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机理分析 |
2.2.1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模型推导 |
2.2.2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国制造业升级水平综合指数的测算 |
3.1 引言 |
3.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测度方法 |
3.2.1 以制造业产业结构高度化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 |
3.2.2 以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 |
3.2.3 构建指标体系评价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 |
3.3 制造业转型升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3.2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标体系 |
3.3.3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标说明 |
3.4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的测度 |
3.4.1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的整体评价 |
3.4.2 分省市区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的测度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现状与特征 |
4.1 我国房价波动的现状分析 |
4.1.1 房价的内涵及其指标的选取 |
4.1.2 房价收入比现状分析 |
4.1.3 房价波动的区域差异 |
4.2 制造业产业发展状态 |
4.2.1 制造业产值情况 |
4.2.2 制造业劳动力情况 |
4.2.3 制造业R&D经费投入情况 |
4.2.4 制造业产品贸易进出口情况 |
4.3 房价波动对劳动力流动及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 |
4.3.1 我国房价波动与劳动力流动的相关性分析 |
4.3.2 我国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相关性分析 |
4.3.3 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空间分布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实证分析 |
5.1 引言 |
5.2 房价波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因果关系检验 |
5.2.1 单位根检验与面板协整检验 |
5.2.2 格兰杰因果检验 |
5.3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
5.3.1 计量模型设定 |
5.3.2 变量选取 |
5.4 实证研究 |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4.2 单位根检验 |
5.4.3 分地区房价波动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房价波动、劳动力流动与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
6.1 引言 |
6.2 空间计量模型介绍与构建 |
6.2.1 空间相关性检验介绍 |
6.2.2 构建空间权重矩阵 |
6.2.3 构建空间计量模型 |
6.3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6.3.1 变量选取 |
6.3.2 数据来源 |
6.3.3 数据的处理与检验 |
6.4 实证分析 |
6.4.1 空间自相关检验 |
6.4.2 经典计量模型估计结果 |
6.4.3 空间回归结果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附录B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产业结构变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关于房价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 关于产业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 |
1.2.3 关于产业结构变迁与房地产价格之间关系的研究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1.3.3 本文的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产业结构变迁与房地产价格的理论基础与影响机制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产业结构变迁的内涵与测度 |
2.1.2 房地产价格的内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产业结构变迁理论 |
2.2.2 供求理论 |
2.3 产业结构变迁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机制分析 |
2.3.1 产业结构合理化对房价的影响机理 |
2.3.2 产业结构高级化对房价的影响机理 |
第3章 产业结构变迁与房地产价格的现状分析 |
3.1 产业结构变迁的现状分析 |
3.1.1 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与存在特征 |
3.1.2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现状分析 |
3.1.3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现状分析 |
3.2 我国房地产价格的现状分析 |
3.2.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 |
3.2.2 我国房地产价格的总体趋势 |
3.2.3 我国住宅价格的区域差异现状 |
3.3 产业结构变迁与房地产价格之间的现实联系 |
3.3.1 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住宅价格的变动趋势分析 |
3.3.2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住宅价格的变动趋势分析 |
第4章 产业结构变迁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全国性检验 |
4.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4.1.1 变量选择 |
4.1.2 数据处理和描述性统计 |
4.2 计量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的确定 |
4.2.1 计量模型的确定 |
4.2.2 估计方法的选择 |
4.3 实证结果分析 |
4.3.1 单位根检验 |
4.3.2 协整检验 |
4.3.3 面板数据总体回归结果 |
4.3.4 稳健性检验 |
第5章 产业结构变迁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区域差异性检验 |
5.1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类 |
5.1.1 聚类分析原理 |
5.1.2 数据的来源及指标的选取 |
5.1.3 我国房地产市场聚类分析的结果 |
5.2 分区域实证检验 |
5.2.1 一区实证检验 |
5.2.2 二区实证检验 |
5.2.3 三区实证检验 |
5.2.4 四区实证检验 |
5.3 分区域实证结果分析 |
5.3.1 实证结果 |
5.3.2 实证分析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本文的研究结论 |
6.2 相关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城镇化 |
2.1.2 房地产市场 |
2.2 基础理论 |
2.2.1 集聚经济理论 |
2.2.2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2.2.3 协调发展理论 |
2.3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 |
2.3.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
2.3.2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3 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理论模型 |
3.1 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互动关系理论分析 |
3.1.1 城镇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
3.1.2 房地产市场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
3.2 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系统仿真理论模型 |
3.2.1 基本假设 |
3.2.2 模型的选取 |
3.2.3 系统分析 |
3.2.4 系统因果关系反馈图 |
3.2.5 变量集的确定 |
3.2.6 系统流图 |
3.3 参数估计与有效性检验 |
3.3.1 模型基本方程 |
3.3.2 参数确定途径和方法 |
3.3.3 模型有效性检验 |
3.4 协调评价模型建立 |
3.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3.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3.4.3 耦合协调度 |
3.5 本章小结 |
4 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系统仿真研究 |
4.1 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现状 |
4.1.1 重庆市城镇化发展现状 |
4.1.2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
4.1.3 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现状评价 |
4.2 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相互影响过程分析 |
4.3 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1 建模的目的 |
4.3.2 系统边界的确定 |
4.3.3 模型数据来源 |
4.3.4 子系统基本入树模型及主要变量说明 |
4.4 模型的系统动力学方程 |
4.4.1 城镇化子系统方程式 |
4.4.2 房地产子系统方程式 |
4.5 仿真模型有效性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5 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情景模拟 |
5.1 情景设定 |
5.1.1 自然延续型情景假设 |
5.1.2 城镇化优先型情景假设 |
5.1.3 房地产依赖型情景假设 |
5.1.4 协调发展型情景假设 |
5.2 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的情景模拟 |
5.2.1 城镇化子系统情景模拟与分析 |
5.2.2 房地产市场子系统情景模拟与分析 |
5.3 不同情景下的协调发展度分析 |
5.4 系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
5.4.1 人口发展方面 |
5.4.2 经济建设方面 |
5.4.3 空间投资方面 |
5.4.4 房地产调控方面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VENSIM PLE平台界面 |
C.仿真方程编辑界面 |
D.数据拟合结果 |
E.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10)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泰禾集团财务报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
1.2.2 传统财务报表分析的不足 |
1.2.3 财务报表分析体系的扩展 |
1.2.4 哈佛分析框架的研究 |
1.2.5 哈佛分析框架的应用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理论基础 |
2.1 财务报表分析理论概述 |
2.2 哈佛分析框架理论概述 |
2.2.1 战略分析 |
2.2.2 会计分析 |
2.2.3 财务分析 |
2.2.4 前景分析 |
2.3 相关分析工具 |
2.3.1 PEST分析模型 |
2.3.2 波特五力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泰禾集团经营现状及引入哈佛分析框架的必要性 |
3.1 泰禾集团基本概况 |
3.1.1 公司发展现状 |
3.1.2 公司内部结构 |
3.2 泰禾集团发展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1 面临巨大财务风险 |
3.2.2 战略执行不到位 |
3.2.3 难以抵御外部环境变动的风险 |
3.3 泰禾集团现有财务分析体系的局限性 |
3.3.1 忽视报表数据的质量 |
3.3.2 未应用于战略评价和制定 |
3.3.3 忽略外部环境信息 |
3.4 泰禾集团引入哈佛分析框架的必要性 |
3.4.1 有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准确性 |
3.4.2 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应对风险 |
3.4.3 有助于推进战略的有效实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哈佛分析框架下的泰禾集团战略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4.1.2 房地产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
4.1.3 房地产行业发展现状 |
4.2 泰禾集团战略分析 |
4.2.1 总体战略 |
4.2.2 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
4.2.3 差异化的竞争战略 |
4.2.4 OPM资金管理战略 |
4.2.5 核心竞争力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哈佛分析框架下的泰禾集团会计分析和财务分析 |
5.1 识别关键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
5.2 资产会计分析 |
5.2.1 资产结构分析 |
5.2.2 存货质量分析 |
5.3 收入会计分析 |
5.3.1 收入结构分析 |
5.3.2 收入质量分析 |
5.4 会计披露质量分析 |
5.5 财务比率分析 |
5.5.1 盈利能力分析 |
5.5.2 营运效率分析 |
5.5.3 偿债能力分析 |
5.5.4 成长性分析 |
5.6 现金流量表分析 |
5.6.1 现金流量表的纵向分析 |
5.6.2 现金流量表的横向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泰禾集团前景分析和建议 |
6.1 泰禾集团前景分析 |
6.1.1 行业发展预测 |
6.1.2 公司发展预测 |
6.2 泰禾集团经营方面的建议 |
6.2.1 多方式加快存货周转 |
6.2.2 优化区域布局 |
6.2.3 改变多元化经营模式 |
6.2.4 输出轻资产运营模式 |
6.2.5 引入战略投资者 |
6.3 泰禾集团财务方面的建议 |
6.3.1 适度加大OPM力度 |
6.3.2 融资传统渠道和创新渠道共同发力 |
6.3.3 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福建省商品房销售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论文参考文献)
- [1]黄河流域69个地级市房地产投资效率研究[D]. 张宇娇.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广州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绩效评价研究[D]. 黄伟鸣.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房价上涨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 高媛. 上海财经大学, 2019(07)
- [4]厦门联创世纪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高凯峰. 兰州大学, 2019(02)
- [5]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D]. 钟远金. 厦门大学, 2019(02)
- [6]房地产价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基于面板门限模型的证据[D]. 宋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7]房价波动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机理及对策研究 ——以制造业为例[D]. 潘红玉. 湘潭大学, 2019(11)
- [8]产业结构变迁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研究[D]. 朱腾甜. 湘潭大学, 2019(02)
- [9]重庆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协调发展研究[D]. 吴梦琳. 重庆大学, 2019(01)
- [10]基于哈佛分析框架的泰禾集团财务报表分析[D]. 张剑涛. 华侨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