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下OB胶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分析

胸腔镜下OB胶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分析

一、经胸腔镜行OB胶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嘉文[1](2021)在《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胸腔镜系统及其相关配套的手术器械也得以发展迅速。胸腔镜走过了一个由普清到高清,从高清到3D,从3D到裸眼3D的进程,截止至今裸眼3D胸腔镜技术已经应用到临床中。本论文对应用裸眼3D胸腔镜术式与常规胸腔镜术式进行肺占位性病变切除的对比研究旨在找到裸眼3D胸腔镜的优势,针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钉仓使用数量、复发率、肺段切除范围、引流时间、引流量、术后在院所需时间等关键指标来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方法:选取自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的胸外科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60例,对照组60例。由于两个组别的手术术式相同,只存在着胸腔镜仪器不同的问题,所以两组患者均执行非插管麻醉,手术中实施健肺通气,其中研究组使用裸眼3D胸腔镜,对照组使用普通胸腔镜,两组患者均在同一个麻醉师,同一个术者配合下进行手术。在术中记录观察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钉仓使用情况、肺段切除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患者引流时间、胸腔引流量,组织病理学结果,患者术后在院所需时间,用于对比研究。结果:手术过程顺利,裸眼3D胸腔镜技术对比常规胸腔镜手术它有效的减少了术中出血量、节省了术中钉仓的使用、缓解了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降低了术后在院所需时间,术后恢复顺利,无重大术后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FEV1(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即最大深吸气后做最大呼气,最大呼气第一秒呼出的气量的容积)/术前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顺利出院。术后及随访3个月期间均无出血、肺不张、胸腔包裹性积液、支气管胸膜瘘和乳糜胸等并发症,患者影像学复查无复发、转移情况。结论:裸眼3D胸腔镜技术对比常规胸腔镜手术其在术中出血量、术中钉仓的使用、术后在院所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FEV1/术前FEV1(%)比较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优势。

朱峰[2](2017)在《单孔与三孔全胸腔镜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疗效对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比较单孔全胸腔镜手术(uni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3-portal 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围术期临床疗效。方法:1.将2015年1月至2016年07月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81例早期NSCLC患者,根据选择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将资料分为单孔全胸腔镜手术组(36例)和三孔胸腔镜手术组(45例)。经统计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及TNM分期均无显着差异。2.统计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时间及总引流量、术后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以及术后5日内疼痛评分等级,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2.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比较单孔全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总引流量、术后3日疼痛评分等级,结果单孔组均优于三孔胸腔镜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微创、可靠、合理的新2.型术式。3.单孔与三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均属于微创心胸外科手术,都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单孔胸腔镜手术在一定范围内更具有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住院时间等优势,是一种可作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推荐手术方式。

赵永强[3](2014)在《重症继发性巨大肺大疱的引流治疗(附5例报告)》文中指出背景介绍: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巨大肺大疱,多伴弥漫性肺大疱及不同程度肺气肿形成,肺通气及换气功能低下,在此基础上,扩张的肺大疱挤压周围较为正常的肺组织,减少呼吸有效腔,进一步损坏肺功能,易造成呼吸循环功能障碍及肺心病的加重,甚至可导致呼吸衰竭。是老年人自发性气胸的常见原因。复发率高,自愈率极低,而手术治疗病人心肺功能常难以承受,临床上处理十分棘手。因此有人尝试局麻下治疗继发于COPD、伴重度肺气肿的巨大肺大疱,其效果明显,但均存在难以定位大疱或引流管难以固定等缺点,失败率较高。对此,Monaldi实现了相对更为适合的肺大疱引流术。后来英国Brompton医院的Macarthur、Goldstraw等在其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被命名为肺大疱Brompton引流术。但其无辅助操作助肺大疱萎陷,肺复张及引流时间较长,增加了胸腔积液、感染及肺部炎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胸外科根据临床实践经验,进行了改进,治疗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本文总结我院胸外科行改良Brompton引流术治疗重症继发性肺大疱的临床效果,通过比较,评价改良Brompton引流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的:通过总结各种重症继发性肺大疱引流治疗方法的临床经验,评价引流术治疗重症继发性肺大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胸外科2012年2月到2013年4月期间的5例行改良Brompton引流术治疗的重症继发性肺大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5例患者术前术后的气急程度、VC%、MVV%、FEV1%、PaO2、PaCO2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病案调阅、门诊随访、电话随访等方式获取相关临床资料,通过对比研究,评价改良Brompton引流术治疗重症继发性肺大疱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5例行改良Brompton引流术治疗的重症继发性肺大疱患者术后气急症状均明显改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各指标明显改善(P<0.05),术后复查胸部CT示:3例肺大疱消失,2例较术前缩小至少75%,余肺复张良好。患者肺换气功能均有所改善,通气功能显着提高,日常生活基本自理,生活质量显着提高。结论:改良Brompton引流术处理重症继发性肺大疱,效果良好、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病死率低。值得在广大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中积极推广。

罗金龙[4](2013)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资料与方法:将我院胸外科2008年03月至2013年03月行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即接受胸腔镜手术者纳入研究组(A组),接受开胸手术者纳入对照组(B组),各随机抽取40例。A组采用胸腔镜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手术。B组采用常规开胸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手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切口长度:A组(5.20±2.36)cm,B组(21.80±2.46)cm,(P<O.05);手术时间:A组(93.00±20.86)min,B组(95.00±16.61)min,(P>0.05);术中出血量:A组(73±20)m1,B组(150±29)cm,(P<0.05);ICU停留时间:A组(41.0±10.5)h,B组(42.0±14.0)h,(P>0.05);胸管引流时间:A组(2.4±1.5)d,B组(4.2±1.7)d,(P<0.05);术后住院时间:A组(9.0±3.0)d,B组(13.0±3.8)d,(P<0.05);住院总费用:A组(24950.0±5719.7)元,B组(25244.0±4359.1)元,(P>0.05)。两组均无明显并发症,手术及术后恢复顺利。随访显示在伤口疼痛及美观方面,胸腔镜组优于开胸组,(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可以取得与开胸手术一样的疗效,安全性好,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费用与开胸手术相当,容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方子文[5](2010)在《电视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生存及预后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肺癌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是发病率及病死率增长最为迅速的恶性肿瘤,每年全世界有超过100万人死于肺癌,其在目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局首位,肺部也是转移癌的好发部位,发生在该部位的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外科手术切除是早中期肺癌常规的治疗方法。19 94年Mck en na等报告经胸腔镜手术进行包括纵隔淋巴结清扫在内的肺叶和全肺切除术治疗早期的原发性肺癌,提示胸腔镜手术治疗早期的肺癌的可能性。近几年来,随着内镜切割缝合器( Endo一GI A)的应用,很多原来无法通过胸腔镜完成的手术得以顺利进行VATS已成功地用于肺叶切除,甚至全肺切除等高难度的肺部手术,同时辅助小切口(a-VAMT)可作为VATS的必要补充〔1〕。目前公认的肺癌手术的适应症是Ia期和部分Ib期肺癌,对于该期患者肺叶切除可以达到与开胸手术相当的根治效果〔2〕。目前已有报道非小细胞癌期用VATS方法治疗的5年生存率与传统开胸手术相似,是有价值可选择的手术方法〔3〕,其中肺叶切除以两下叶切除最为合适,容易完成。sh ige mura等〔4〕回顾性研究了56例期非小细胞肺癌行电视辅助下胸腔镜手术的结果,同期比较了5例开胸肺叶切除术,5年生存率在胸腔镜组为96. 7% ,开胸术组为97 . 2%( P >0. 05 ) ,认为可作为该期患者的首选方式。因为胸腔镜手术尤其治疗恶性肿瘤必须达到与常规手术相同的切除效果才能被人们接受,在手术过程中必须坚持两个原则,即安全性和根治性【5】,所以对于n期以上的患者,手术的治疗价值还存在争议【6】,分歧的焦点主要是经胸腔镜手术是否易造成切口和胸膜的种植性转移,以及是否能遵循肿瘤的治疗原则,彻底地清扫淋巴结,达到手术根治的目的,这一分歧的解决有待于严格的大组患者临床研究和完善的随访资料验证,其临床治疗效果也尚待进一步观察[7]。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的长远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在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对本院1139例进行电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均采用c-VATS和a-VATS两种技术完成。完全胸腔镜技术(c-VATS)是指纯粹内窥镜下技术与100%的电视显示器下完成的手术,没有依赖传统的大开胸的手术。辅助胸腔镜技术(a-VATS)是指在手术的开始,在胸壁上开一个小于10cm的小切口,借助开胸器(肋骨牵开器)牵开,然后在直视下或者置入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的手术。结果:病人在手术后进行分期,463人为Ⅰ期(40.6%),301人为Ⅱ期(26.4%),348人为Ⅲ期(30.6%),27人为Ⅳ期(2.4%)。57病人的需要转变手术方式(由c-VATS到a-VATS,n=52;由c-VATS到开放手术,n=1;由a-VATS到开放手术,n=4)。Ⅰ期患者一年,三年,五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4.0%(95%的置信区间【CI】91.8-96.2%),81.8%(95%的置信区间【CI】,78.1-85.5%),72.2%(95%的置信区间【CI】问,671-77.3%)。而患者Ⅰa,Ⅰb,Ⅱa,Ⅱb,Ⅲa,Ⅲb和IV各期五年生存率分别是:77.9%(95%的置信区间【CI】,71.4-84.4%),65.8%(95%的置信区间【CI】,58.0-73.6%),54.9%(95%的置信区间【CI】,45.5-64.3%),37.0%(95%的置信区间【CI】,26.4-47.6%),30.3%(95%的置信区间【CI】,23.6-37.0%),22.2%(95%的置信区间【CI】,11.6-44.9%),28.6%(95%的置信区间【CI】,6.6-50.6%)。其中没有术中死亡,术后死亡5人(0.4%)。总发病率率是9.6%。通过单变量对数秩检验法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肿瘤的TMN的病理分期,肿瘤的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血液转移,及手术切除的方式对总体的生存率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survi曲线显示:通过c-VATS法进行手术的病人五年生存率为55.7%(95%的置信区间【CI】,51.2-60.2%),通过a-VATS法进行手术切除的病人五年生存率为48.4%(95%的置信区间【CI】,42.3-54.5%),(P=0.39)。同时,那些女性患者,不是严重的TMN病理分期,小体积肿瘤患者,或者手术切除范围较小的患者,用多变量分析方法对其长远生存率进行相关预测,其结果是治疗的效果会更好。( P=0.01,P=0.01, P<0.001,P=0.04)结论:电视胸腔镜下或者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可切除的肺癌可以替代传统的肺癌开胸手术。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将采用该项技术来治疗肺癌,因为电视胸腔镜手术在围手术期中有着明显的微创优势和明确的长远疗效。而统计学的多变量分析也同时证明了:肺癌肿瘤患者的TMN临床分期,肿瘤的情况,手术切除的方式,是决定肺癌患者长远生存率的决定性因素。

杨光霞[6](2009)在《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形态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及目的】结核性胸膜炎(TP)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亦无特异性改变,其诊断价值远较诊断肺内疾病价值小。因此,难以根据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诊断TP。近年来胸膜活检、胸水病原学检查及胸水生化指标检测成为诊断TP的主要方法。胸水病原学检查[包括胸水涂片找抗酸杆菌(AFB)和胸水结核菌培养]则因阳性率低或耗时过长,而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胸腔镜检查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着重观察结核性胸膜炎胸腔镜下形态表现,提高对其特点的认识,增强对TP的诊断意识,并评价胸腔镜对TP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山东省立医院近20年经胸腔镜确诊的结核性胸膜炎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的形态学变化及病理检查结果。特点如下:男66例,女59例。年龄16~87岁,平均年龄47.2±16.5岁。病程6~180天,平均32±4.3天。左侧胸腔积液53例,右侧59例,双侧10例,双侧胸腔加心包3例。胸腔积液量:影像学表现大量16例,中等量56例,少量33例,形成包裹粘连20例。临床症状:发热25例,咳嗽50例,胸闷90例,胸痛46例。实验室检查:胸腔积液性状:血性50例,淡黄色75例,胸腔积液为渗出性。PPD试验阴性或弱阳。血沉正常者40例,血结核抗体均阴性。胸腔镜下胸膜活检病理结果示:1)增殖性结核结节(21例,16.8%);2)慢性肉芽肿(82例,65.6%),其中2例合并干酪样坏死;3)干酪样坏死(3例,2.4%);4)胸膜组织慢性炎症(9例,7.2%);5)纤维组织增生或纤维素样渗出(7例,5.6%)。【结果】经胸腔镜病理学或细菌学确诊108例,阳性率86.4%。结核性胸膜炎的镜下表现大体分四型(按以某种改变为主来区分):1.胸膜充血、水肿(19例,15.2%),平均病程5.6±3.7天;2.胸膜弥漫性充血并粟粒样结节(42例,33.6%),平均病程10.1±2.3天;3.散在多发结节(40例,32.0%),平均病程15.6±2.4天。4.胸膜肥厚,纤维粘连或形成包裹腔(24例,19.2%),平均病程32.8±3.5天。病变主要分布于肋胸膜及膈胸膜上。【结论】结核性胸膜炎的镜下表现具有多种形态,可能与发病机制和病程有关。胸腔镜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符显明[7](2009)在《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本研究探讨影响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为合理安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通过收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2000年1月至2007月12月35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病例的临床资料,回顾并记录得以随访的325例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术前气胸发作次数、气胸发病部位、手术方式、术中分型、术后引流时间等情况;计算术后复发率;对与复发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我们得以随访的325例患者中,有14例术后气胸复发,复发率为4.3%。单因素分析结果: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术前气胸发病次数(p=0.037)、胸膜固定术(p=0.004)、体重(p=0.005),体重指数(BMI)(p=0.000)与术后气胸复发有关(p<0.05)。而与性别(p=0.905),发病时年龄(p=0.488),发病部位(p=0.967),术式(p=0.837),术中分型(p=0.479),身高(p=0.148),术后引流时间(p=0.110)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患者的体重指数BMI(p=0.002)、术前发作次数(p=0.009)、胸膜固定术(p=0.008)是预测术后气胸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由本研究结果可知1.体重指数(BMI),术前气胸发作次数,胸膜固定术是术后气胸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体重指数小,术前气胸发作次数多,未行胸膜固定术的患者术后易于复发。2.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与年龄、性别、身高、发病部位、术中分型、手术术式无关。3.正确的使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和合理的处理肺大泡,并联合胸膜摩擦固定术能降低术后复发率,获得与腋下小切口和传统开胸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

刘杰[8](2007)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道内置入双腔球囊漂浮导管治疗气胸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双腔球囊漂浮导管气道内介入、定位和粘堵气胸肺破裂口所属支气管的方法,并以纤维支气管镜专用球囊导管方法为对照,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1年11月至2006年11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气胸患者60例。男性53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19~70岁,平均年龄40±14岁。入选条件:(1)符合自发性气胸诊断标准;(2)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1 w后无效,患者同意进入本研究;(3)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4)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症。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中,原发性气胸33例,继发性气胸27例;继发性气胸中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4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癌5例、陈旧性肺结核4例、其他1例。根据气胸类型分类:闭合性气胸41例,开放性气胸14例和张力性气胸5例。实验器材:(1)双腔球囊漂浮导管(Swan-Ganz catheter)外径5~9 F,长60~110 cm,其远端包绕乳胶球囊,充气后直径0.6~2.2cm。近端有两个开口,一是带阀门并通向球囊;一是不带阀门通向球囊前端的管道,用于气道内注气、测压和注药。(2)纤维支气管镜专用球囊导管(型号:Bronchus blocker 170,德国Ruesch公司),导管长170 cm,外径2 mm;其远端包绕乳胶球囊(最大直径可膨胀2.0 cm)。近端阀门系统可与导管分离,阀门系统有两个开口,一个通向导管远端,用于注药和注入气体定位,另一个带阀门通向远端球囊。(3) Olympus BF-1T60型纤维支气管镜,其工作通道2.8 mm。(4)供纤维支气管镜应用的生物蛋白胶注射专用导管,医用生物蛋白胶。(5)心电监护仪、引导钢丝、压力表(脑脊液压力表)和手术丝线。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专用球囊导管):30例,沿纤维支气管镜工作道插入纤维支气管镜专用球囊导管,将球囊置于可疑气胸肺破裂所属叶、段或亚段支气管,球囊充气、阻断气道气流,然后胸腔持续负压吸引,观察胸腔闭式引流瓶内气体引流情况,定位气胸肺破裂所属支气管;B组(应用双腔球囊漂浮导管):30例,采用丝线将双腔球囊漂浮导管固定于纤维支气管镜,并行气道内插入,将球囊置于可疑气胸肺破裂所属叶、段或亚段支气管,球囊充气,封堵支气管管腔,向充气球囊远端气道注气、测压,定位气胸肺破裂所属支气管。两组患者确定气胸肺破裂所属支气管后,均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孔插入专用的双腔医用生物蛋白胶注射导管,由支气管远端缓慢注入液态生物蛋白胶A胶和B胶,蛋白胶用量以完全封堵段或亚段支气管为宜,一般1~3支之间,观察引流管气体排出情况和评价两组疗效。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术后2小时)监测并记录静息状态下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T、P、R、BP和SaO2)。记录两组定位及粘堵结果、操作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1两组间患者年龄、性别和气胸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球囊导管定位结果2.1所有气胸患者定位结果A组:30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专用球囊导管患者中成功定位20例,成功率为66.7%;B组:30例应用双腔球囊漂浮导管患者中成功定位26例,成功率为86.7%,两组定位成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2不同类型气胸的定位结果两组闭合性气胸患者中,A组:20例患者成功定位10例,成功率为50%;B组:21例患者成功定位17例,成功率为8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对成功定位患者粘堵的结果A组:20例成功定位患者中,16例1次粘堵成功,2例2次粘堵成功;成功率为90%;B组:26例成功定位患者中,21例1次粘堵成功,3例2次粘堵成功,成功率为92.3%。两组粘堵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4两组安全性比较结果4.1生命体征变化治疗前,A组与B组T、P、R、BP和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与B组T、P、R、BP和SaO2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与治疗后P、R和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与治疗后P、R和B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不良反应A组30例患者中,出现胸痛1例、肺炎1例及肺不张1例、发热2例。B组30例患者中,出现肺不张1例、发热1例。5两组患者的操作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5.1操作时间A组:14.3±1.2 min;B组:14.8±1.3 min,两组间球囊导管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平均住院时间A组:14.3±2.4 d;B组:13.8±2.1 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医疗费用比较双腔球囊漂浮导管(Swan-Ganz catheter)每支价格800元,而纤维支气管镜专用球囊导管(德国Ruesch公司,型号Bronchus blocker 170)每支价格2400元,双腔球囊漂浮导管价格明显低于纤维支气管镜专用球囊导管价格。结论1采用丝线固定双腔球囊漂浮导管和纤维支气管镜并行气道内介入,气道内充气、测压、定位肺破裂所属支气管的方法与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专用球囊导管的方法相比是一种操作简单、安全、价格低廉并具有确切疗效的新方法。2对于闭合性气胸来说,采用双腔球囊漂浮导管充气测压定位的方法较纤维支气管镜专用球囊导管充气单纯胸腔负压吸引定位的方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李洪林,李海峰,李忠望[9](2006)在《电视胸腔镜治疗胸外科疾病153例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术治疗胸外科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53例患者胸腔镜术,其中肺大泡切除术94例,肺部结节性病灶切除术12例,周围型肺癌肺楔形切除术4例,脓胸廓清纤维板剥脱术18例,自发性血气胸肺大泡切除加止血术4例,外伤性机化性血胸廓清术9例,肺囊肿切除术10例,肺部异物取出术2例。结果:手术操作时间30120 m in,胸腔闭式引流时间312天。术后并发症8例,并发症发生率5.2%。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有较广泛的胸外科适应证。

杨玉伦[10](2005)在《电视胸腔镜在胸外疾病的临床应用》文中提出胸腔镜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始于1910年,由瑞典内科教授Jacobaeus首次应用于胸腔粘连烙断术,主要用于肺结核的治疗。80年代,光学技术尤其是内镜视频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及其配套设备日趋完善,使传统胸腔镜外料发展为现代胸腔镜外科—电视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它不仅用于胸外疾病的诊断,而且用于由最初的胸膜疾病、肺大泡等简单手术发展到能够完成早期肺癌、早期食管癌、纵隔疾病等复杂手术治疗。 首先,临床常见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利用胸穿抽液、胸膜穿刺活检其阳性率较低,有学者统计其阳性率分别为22%和26%,而电视胸腔镜既可以全面探查胸膜腔,又能准确获取病变组织,提高了确诊率,并能准确对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期。文献报道,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可达93~96%。同时,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尤其是恶性胸腔积液经电视胸腔镜喷撒滑石粉行胸膜固定术,其治愈率可达93%。所以,电视胸腔镜既可对恶性胸腔积液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时机。 第二,在慢性脓胸早期,胸腔内常有大量脓性坏死组织,经保守治疗多次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可能会形成包裹性脓胸,胸腔有大量蜂窝状纤维分隔,肺表面纤维膜形成,抗感染治疗和胸穿、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灌洗疗程长且疗效差。经电视胸腔镜治疗,可以在直视下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彻底打开脓腔分隔,并能剥离纤维板,使肺完全复张。慢性脓胸胸腔镜早期治疗,具有痛苦小、疗程短、效果好等优点。 第三,电视胸腔镜手术已被认为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常规胸腔镜肺大泡手术多采用全麻下双腔管气管导管下手术,也有学者采用在局麻加镇静剂下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大泡治疗自发性气胸,尤其是不能耐受全麻和单肺通气

二、经胸腔镜行OB胶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胸腔镜行OB胶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胸腔镜外科发展的历史回顾
    1.2 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领域的应用
        1.2.1 胸腔镜在肺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1.2.2 胸腔镜在食管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1.2.3 胸腔镜在纵隔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1.2.4 胸腔镜在胸壁畸形手术中的应用
        1.2.5 胸腔镜在胸部外伤手术中的应用
        1.2.6 胸腔镜其他胸部疾病手术中的应用
    1.3 人体肺部解剖
        1.3.1 肺的体表投影
        1.3.2 肺
        1.3.4 肺的血管
        1.3.5 肺的神经
        1.3.6 肺的淋巴引流
        1.3.7 肺的淋巴结
        1.3.8 纵隔淋巴结群
    1.4 胸腔镜手术在肺部疾病治疗中的进展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临床病例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观察指标
    2.2 研究方法
        2.2.1 术前布置
        2.2.2 设备及人员
        2.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手术时间比较
    3.2 术中出血量比较
    3.3 术中钉仓使用量比较
    3.4 引流时间及胸腔引流量比较
    3.5 术后在院所需时间和术后FEV1/术前FEV1(%)比较
    3.6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3.7 具体肺段切除分布
    3.8 术后病理学情况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单孔与三孔全胸腔镜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疗效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胸腔镜在肺部疾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
致谢

(3)重症继发性巨大肺大疱的引流治疗(附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电视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生存及预后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方法
小结
结果
附图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形态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局限性
正文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2 分型
    2.3 分类和诊断
    2.4 外科治疗现状
第3章 材料和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手术方法
    3.3 术后处理
    3.4 随访及复发诊断标准
    3.5 统计分析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复发情况
    4.2 复发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4.3 复发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手术相关因素的分析
    5.2 患者相关因素的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8)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道内置入双腔球囊漂浮导管治疗气胸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道内置入双腔球囊漂浮导管治疗气胸的临床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气胸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9)电视胸腔镜治疗胸外科疾病153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电视胸腔镜在胸外疾病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电视胸腔镜外科发展概述
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电视胸腔镜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治疗
四、电视胸腔镜脓胸清创及纤维板剥脱术
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
六、电视胸腔镜肺部恶性肿瘤的治疗
七、电视胸腔镜食管疾病的治疗
八、电视胸腔镜在胸部外伤疾病的应用
九、电视胸腔镜纵隔疾病的诊断治疗
十、电视胸腔镜手术并发症及预防
十一、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四、经胸腔镜行OB胶粘连术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裸眼3D胸腔镜在肺部占位性病变手术中应用优势的研究[D]. 张嘉文. 吉林大学, 2021(01)
  • [2]单孔与三孔全胸腔镜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疗效对比分析[D]. 朱峰. 苏州大学, 2017(04)
  • [3]重症继发性巨大肺大疱的引流治疗(附5例报告)[D]. 赵永强. 山东大学, 2014(11)
  • [4]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研究[D]. 罗金龙.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5]电视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生存及预后因素的研究[D]. 方子文. 广州医学院, 2010(05)
  • [6]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形态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D]. 杨光霞. 山东大学, 2009(05)
  • [7]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D]. 符显明. 吉林大学, 2009(09)
  • [8]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气道内置入双腔球囊漂浮导管治疗气胸的临床研究[D]. 刘杰. 河北医科大学, 2007(06)
  • [9]电视胸腔镜治疗胸外科疾病153例临床观察[J]. 李洪林,李海峰,李忠望.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6(03)
  • [10]电视胸腔镜在胸外疾病的临床应用[D]. 杨玉伦. 郑州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胸腔镜下OB胶治疗自发性气胸42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