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技术

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技术

一、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贾振宇[1](2019)在《面向水下节点定位系统的信号同步与多址接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未知的探索逐渐从陆地向海洋和太空扩展。在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资源,对海洋环境的探测,如果不知道探测器的位置信息,就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水下节点定位系统成为一项重要的支撑技术。目前的水下节点定位技术,主要是基于多个位置已知的锚节点对待定位节点进行测距,通过几何计算来得到待定位节点的位置信息,这就需要待定位节点对来自多个锚节点的信号进行时间同步,以及定位信息的获取。在这种对系统的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下,信号同步算法的准确性和多节点通信碰撞问题的解决就十分重要。Chirp信号拥有很好的抗噪、抗干扰性能,在水声通信中应用很广。于是本文主要对基于Chirp信号的水声信号同步方法以及多址接入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对水声信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Bellhop工具和实际信道的探测,来建立多径信道模型,用于通信系统的仿真分析。2.从待定位节点对锚节点信号到达时间的准确获取的角度,研究了基于Chirp类信号的同步方法,并提出了基于STLFM信号的同步系统,该系统包含一个同步唤醒与一个同步建立模块。唤醒模块联合了匹配滤波器与FrFT检测器,有效降低了虚警概率。同步建立模块利用STLFM信号在FrFT域中的双峰值特征,利用双峰值的相对位置及幅度关系,进行初同步与同步校正。3.借鉴GPS定位系统中采用的DSSS-CDMA多址接入方案,结合水声通信中常用的Chirp扩频方法,研究了基于Chirp-rate准正交性的DSSS-CDMA系统,有效抑制了多址干扰,接收端使用FrFT完成多用户的分离与解调,大大提高了系统在水声信道中的可靠性。

赵展翅[2](2016)在《异步CDMA通信系统多址干扰消除技术研究》文中指出CDMA技术具有容量大、保密性好、频谱利用率高的优势,在卫星移动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用户的随机接入和扩频码的非严格正交,各用户信号之间会产生多址干扰(MAI)问题,使系统性能受到影响。MAI不同于一般噪声,它携带着扩频码的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预测性,多用户检测技术运用了这一特点,能够有效地消除MAI,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容量。本文围绕异步长码低扩频比CDMA通信系统进行研究,探索具有较低计算复杂度和工程易实现的多址干扰消除多用户检测算法。首先,针对传统比特幅度估计方法中信号易突变、估计准确性差的问题,本文提出利用前一比特估计对当前比特估计更新一部分的迭代方法,提高了比特幅度估计的稳定性。在异步CDMA系统中,传统异步干扰消除策略由于对有用信息的丢失,性能较同步系统有一定差距,本文提出一种改进的异步干扰消除策略,将反馈补偿的处理思想应用在比特信息前后之间,对丢失的部分超前比特信息和滞后比特信息进行了弥补,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策略获得的检测性能更好。其次,针对串行干扰消除(SIC)检测算法处理延时大及并行干扰消除(PIC)检测算法结构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应用于异步CDMA系统的基于用户时延分组并串干扰消除(T-PSIC)检测算法,改进算法以延时相近原则对用户分组,组内采用PIC检测,组间采用SIC检测。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克服了 SIC检测算法处理时延大的问题,使得PIC检测算法实现结构简单,并改善其在非理想功率控制时的性能。最后,为了解决多级PIC检测算法中错误判决传播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用户功率比值的部分并行干扰消除(R-PPIC)检测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当某用户功率很小时,第一级PIC干扰消除不对该用户进行处理,削弱了强用户对其造成的干扰,减小了第一级出现错误估计的概率,使得误判的信号不会传递。仿真结果表明,在用户功率控制不理想或存在远近效应时,新算法都取得了较好的误码性能。

郝建强[3](2000)在《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卫星CDMA系统的特点 ,介绍了目前抗多址干扰的基本技术 ,探讨了适用于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的技术。介绍了适用于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的入向多址连接方式。

何世彪[4](2003)在《DS-COMA小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星上交换系统的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小卫星通信在21世纪的个人通信及军事通信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直接序列码分多址(DS-CDMA)具有低的发射功率通量密度、对系统内/外干扰的鲁棒性、软波束形成及软切换、可利用多径分集接收等优点,因此,该方案通常被用作小卫星通信的多址方案。但是,在DS-CDMA小卫星通信系统中,亦存在如下问题:如接收信号的衰落、多址干扰(MAI) 、大的多普勒频移、信道中的连续波(CW)及窄带干扰等。因此对于DS-CDMA小卫星通信来说,须研究的关键技术有: ⑴ 快速伪码捕获与跟踪技术:通常,小卫星的轨道周期为90分钟或数小时,对于地面观察者来说,卫星从地平线升起到落下的最大时间为20分钟(通常为几分钟),因此,为在卫星和地面用户之间成功地建立通信,系统必须建立同步(载波同步和伪码同步)。目前,适用于小卫星通信的伪码捕获方案有:匹配滤波器及大步进延迟锁定环。 ⑵ 有效的抗干扰技术:在卫星传输信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干扰,如CW及窄带干扰、多址干扰及噪声,因此,必须寻找有效的抗干扰技术来对付这些干扰,如多用户检测(消除MAI)、智能天线、自适应滤波、智能AGC及单频干扰的抵消等。 ⑶ 多普勒频移补偿:大的多普勒频移会引起载波同步及伪码捕获性能的下降。为克服这类影响,通常采用相干/非相干相关法、匹配滤波法、序列检测及FFT技术来克服多普勒频移对码捕获的影响。利用QPSK及双信道调制解调这样对多普勒频移不敏感的调制/解调技术等。 ⑷ 星上交换及信号处理技术:小卫星不仅作为空中的中继器,而且还必须作为空中的处理和交换中心,因而,星上的交换和处理系统就成为小卫星通信的关键技术。 ⑸ 分集技术:由于多径传播,接收到的信号为来自同一信号源具有不同时延(通常大于码片时间)多径信号的叠加,因而产生衰落。通常是采用<WP=6>RAKE机来分离不同路径的信号。 为了能设计和实现DS-CDMA小卫星通信系统,本文主要研究DS-CDMA小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⑴根据DS-CDMA技术的特点、最新发展及使用需求,完成总体方案的设计。⑵ 基于小卫星通信信道模型及仿真方法,分析了在小卫星通信信道条件下BPSK和对多普勒频移具有鲁棒性的DCPSK调制方式的误码率性能。 ⑶ 系统地研究了多用户检测及RAKE接收技术,提出了利用小波消噪来减小多址干扰的技术。 ⑷ 分析比较了各种PN码的捕获技术,介绍了适于小卫星通信的伪码捕获方案,并提出了利用小波变换检测PN初始相位的新方法。 ⑸ 系统地介绍了基于自适应滤波的抗干扰技术及算法。 ⑹ 设计并实现了星上交换系统,包括总体方案设计、硬件实现及软件编程。

华云[5](2002)在《利用CDMA系统下行链路实现移动终端定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用户数量的急速膨胀,全球的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并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市场的扩大,用户数量的增多以及同时在高速发展着的INTERNET使得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移动通信系统除了能提供传统的语音业务外,还能提供诸如多媒体、INTERNET甚至定位等新的服务。 由于民用领域对定位服务的需求,因此在移动通信系统发展的初期,一些研究者就开始考虑能否以及如何利用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实现移动终端的定位,以便向终端用户提供传统的通信系统所没有的业务。1996年7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布了E-911条例,要求移动通信系统运营商在求助者使用移动电话拨打紧急求助电话时,能够在一定的精度要求下对其迅速定位。此后,移动终端定位技术渐渐呈现出非常诱人的市场前景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许多公司和研究机构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和开发。 CDMA固有的诸多优点使其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多址方式,因此基于CDMA系统的定位技术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移动通信系统最初设计时对定位功能的忽略以及CDMA系统固有的多址干扰问题使得移动终端定位技术在CDMA系统中的实现至今还存在着诸多困难。本文在深入研究了CDMA系统和定位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在其中几个问题上的个人看法,其主要工作包括 1.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了适合于移动终端定位技术的研究、仿真和评价的两种常用信道模型的特点及适用环境。这两种模型对于今后移动终端定位技术的研究、仿真和评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提出使用串行干扰对消来抑制服务基站下行链路信号,降低服务基站下行链路信号对移动终端TOA测量结果干扰的方法。该算法对于在IS-95窄带CDMA系统中利用下行链路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通过对3G中的定位标准之一——OTDOA-IPDL方法的深入研究,经过 摘要 严格的数学推导得出对测量结果误差置信度的判决准则,并扼此提出使 用判决来剔除不可靠的TOA测量结果,提高定位系统抗多址干扰能力 的方法。4.在判决算法的基础上,为了增加参与定位的基站的数目,提高系统的定 位精度井为今后对*LOS附加时延误差的抑制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下 行链路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使用部分并行干扰对消炉)算法 来抑制邻近基站间下行链路信号的互扰,提高定位系统抗干扰能力的方 法。5.通过对 NLOS附加时延误差本身特点的深入研究及其传播模型的分析, 提出使用滑动累积的方法来判决TOA测量结果中是否存在有NLOS附 加时延误差的方活。其目的是在增加观测样本的同时,当移动终端处于 LOS传播环境和 NLOS传播环境的交替过程时,降低判决的误判率。6.根据其它研究者关于 NLOS附加时延误差抑制的研究成果,提出将判抉 结果和 NLOS附加时延误差抑制有机结合起来,利用 TOA测量序列中 LOS环境下的测量结果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去预测其附近处于NLOS环境 下的TOA,并将结果迭入自适应噪声对消器中,去除宽带快变误差信号, 进一步提高定位的精度。

张炬[6](2002)在《TDMA和CDMA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线通信是目前和将来最重要的通信手段,其多址方式主要是采用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实际上TDMA和CDMA都是与频分多址FDMA混合使用。在七十年代末TDMA通信体制就应用在数字卫星通信领域,并在九十年代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也将占有一席之地。CDMA最早应用在军事领域,在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中窄带CDMA已成功地应用,而宽带CDMA将成为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主流技术。本文针对这两种通信体制和其中一些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目的是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在某些应用场合会遇到较恶劣的接收条件。例如接收信噪比偏低,对于TDMA系统,会引起作为每帧开始标识的独特码检测错误概率增大。独特码检测错误将导致整个帧的数据丢失,为此研究了在低信噪比条件下旨在提高TDMA系统独特码检测概率的技术。在蜂窝CDMA系统中,由于接收位置不理想,会承受比在理想接收位置更大的多址干扰。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还不知道其它用户的扩频码和数据信息时,利用定向天线的空间分割方法是减小多址干扰的简单有效措施。针对这个情况,研究了工作在这种接收方式中的RAKE接收技术。由于TDMA通信系统信号规格繁多并且不断变化,研究设计了一种通用TDMA终端设备。最后,开发研制了一种新型低成本的,采用准同步直扩码分多址方式的无线本地环路(WLL)。它可提供常规的电话和数据业务,也可作为专用通信系统,并已进入实用阶段。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在于:深入研究了TDMA系统中独特码的最大似然检测技术,提出了工作在低SNR下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计算机仿真模拟。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相干解调,UW码长为16时,3比特量化,检测窗为9和AGWN信道条件下,该方法较相关检测方法可获得1.5到<WP=6>1) 2dB的增益,比较常规的硬判决检测可获得2.5到3.5dB的增益。设计实现了一种通用高速独特码最大似然检测器并且应用于实际的工程系统,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相一致,解决了常规方法在低信噪比条件下丢帧率偏高的问题。提出了结合帧数据的编码方式,进一步提高帧定位正确率的方法。2) 设计研制了一种通用的TDMA终端设备,它的帧结构等参数可通过计算机串口设置。一些功能模块,如解调器,译码器则通过更换插件以实现不同的规格。这种设备已用于实际的TDMA通信系统中,效果良好。提出并着手研制一种基于计算机和局域网的TDMA接收终端设备。这种实现方案思路新颖,设计先进,通过更改配置和加载相应的处理软件以适应多种信号规格。3) 针对提出的CDMA系统空间分割的接收方案,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匹配滤波器的RAKE接收器。根据解扩信号在匹配滤波器顺序输出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多径选择,信道参数估计,码片时钟定时等实用算法。对其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模拟。4) 研制了一种低成本准同步CDMA-WLL系统。它的工作频段为1.9GHz,每个基站的无线覆盖距离可达30公里。系统采用了时分复用/码分多址空中接口和上行信号闭环延迟控制两项关键技术,前者是为了减少端站数目以降低成本,后者是为了保持上行信道的准正交性以提高接收性能。分析了同步精度对比特误码率的影响。系统采用了基于误码率测量的闭环功率控制技术,效果良好。给出了仿真和现场实验的结果。

陈寅健[7](2001)在《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文中认为卫星移动通信,是实现全球个人通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短数据通信在国内军用、民用市场上的巨大需求,并结合CDMA技术特点,我们建议了一个基于低轨道微小卫星技术、以短数据通信为主要应用方向的CDMA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方案。 与以话音为主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相比,卫星移动短数据通信系统具有不同的性能要求和技术特点,针对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项目的设计和性能分析要求,本文首先对卫星移动通信信道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建立了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信道仿真模型。在该信道模型基础上,对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性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各种情形下前、反向链路的误码率性能,并提出了相应的分集接收技术方案。继而针对反向链路中采用的CDMA-S-ALOHA随机信道分配方式,对系统的另一关键指标——信道吞吐量进行了分析,结合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的具体特点,推导了新的吞吐量计算公式;并计算分析了多种系统设计参数下的吞吐量性能指标。 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传输时延长、通信突发时间短等特点,并具有特殊应用环境,为保证系统性能和可靠运行,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对其中功率控制技术和伪随机信号快速捕获技术进行了研究。 由于传输时延和突发时间之间的矛盾,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难以采用常规闭环功率控制技术,为此,本文提出了一个以开环功率控制为主的设计方案,对移动卫星信道下开环功率控制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功率控制误差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无阴影Rician信道下,开环功率控制具有良好的误差性能,从而证明了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开环控制的合理性。阴影衰落下,开环功率控制性能下降,为减少对其它用户的多址干扰,应考虑尽量降低重阴影区用户的发射概率,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 伪随机信号捕获对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效率影响很大,针对系统中上下行链路对捕获系统性能的不同要求,本文提出了两种完整的伪随机码捕获方案,即适用于前向链路的混合捕获系统和适用于反向链路的并行捕获系统,本文对两种捕获系统均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流程图法建立一了捕获过程的数学模型,分析并得到了移动卫星信道条件下,前向链路捕获系统的关键技术指标——平均捕获时间,和反向链路捕获系统的关键指标——捕获成功概率和失败概率。分析结果可以给CDMA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具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其中混合捕获结构己应用在中科院“创新一号”存储转发小卫星的地面站和终端接收机中。常规并行捕获结构设计难度较大,本文提出了新的硬件实现方案,并将在上海市科委的预研项目“低轨道小卫星数据通信星座关键技术”中得到应用。

二、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水下节点定位系统的信号同步与多址接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水声信号同步技术研究现状
        1.2.2 水声多址接入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水声信道特性分析及研究基础
    2.1 引言
    2.2 水声信道特性分析
        2.2.1 多径效应
        2.2.2 多普勒效应
    2.3 水声信道建模
        2.3.1 Bellhop信道模型
        2.3.2 五缘湾信道探测
    2.4 FrFT变换及性能分析
        2.4.1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2.4.2 FrFT性能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STLFM信号的同步算法研究
    3.1 引言
    3.2 STLFM信号及其模糊函数
        3.2.1 STLFM信号
        3.2.2 STLFM信号模糊函数
    3.3 STLFM信号基于FrFT的同步方法
        3.3.1 系统概述
        3.3.2 同步唤醒模块
        3.3.3 同步捕获
    3.4 仿真与实验验证
        3.4.1 Bellhop双色散信道仿真分析
        3.4.2 五缘湾信道仿真分析
        3.4.3 五缘湾海测同步实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扩频多址接入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码分多址
        4.2.1 DSSS-CDMA
        4.2.2 FH-CDMA
    4.3 基于Chirp-rate准正交性的DSSS-CDMA系统
        4.3.1 Chirp-BOK调制
        4.3.2 多用户干扰抑制
        4.3.3 多用户分离及解调
    4.4 仿真与实验验证
        4.4.1 AWGN信道仿真分析
        4.4.2 Bellhop信道仿真分析
        4.4.3 水池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发表情况及项目参与
致谢

(2)异步CDMA通信系统多址干扰消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1.2 多用户检测技术发展与现状
        1.2.1 多用户检测技术概述
        1.2.2 多用户检测技术发展过程
        1.2.3 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CDMA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检测技术
    2.1 扩频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扩频通信理论基础
        2.1.2 直接扩频序列系统
    2.2 多用户检测技术
        2.2.1 多用户同步信号模型
        2.2.2 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基本性能测度
        2.2.3 多用户检测技术的原理
    2.3 几种多用户检测器介绍
        2.3.1 最优多用户检测技术
        2.3.2 线性多用户检测技术
        2.3.3 干扰抵消多用户检测技术
        2.3.4 几种多用户检测技术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异步CDMA系统中的多址干扰消除
    3.1 异步CDMA通信系统
        3.1.1 多用户异步信号模型
        3.1.2 异步CDMA系统MAI的求解
        3.1.3 改进的比特幅度估计算法
        3.1.4 改进的异步干扰消除策略
    3.2 并行干扰抵消检测器
    3.3 改进比特幅度估计算法仿真分析
    3.4 改进的异步干扰消除策略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两种改进的多址干扰消除检测算法
    4.1 基于用户延时的并串干扰消除算法
        4.1.1 T-PSIC算法的基本思想
        4.1.2 算法的实现结构和理论推导
        4.1.3 算法的性能分析
        4.1.4 算法的系统仿真
    4.2 基于用户功率比值的部分PIC算法
        4.2.1 R-PPIC算法的基本思想
        4.2.2 算法的实现结构和理论推导
        4.2.3 比值门限的选取
        4.2.4 算法的仿真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抗多址干扰技术
    1. 功率控制技术
        (1) 出向功率控制[2]
        (2) 入向开环功率控制[3]
        (3) 入向闭环功率控制
    2. 抗“远近效应”接收技术
        (1) 多用户检测器
        (2) 单用户检测
    3. 具有降低多址干扰能力的多址连接方式
        (1) TDMA/CDMA方式
        (2) FDMA/CDMA方式
三、 结束语

(4)DS-COMA小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星上交换系统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1 绪 论
    1.1 小卫星的分类
    1.2 现代小卫星的发展概况
    1.3 小卫星的军事应用
    1.4 通信小卫星的关键技术
    1.5 CDMA小卫星通信关键技术
    1.6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2 小卫星通信信道模型
    2.1 一阶概率模型
        2.1.1 城市环境的信道模型
        2.1.2 开阔地环境的信道模型
        2.1.3 农村(郊区)环境的信道模型
        2.1.4 信道模型的统一表示
        2.1.5 广阔地域的信道模型[17
    2.2 信道的二次衰落参数
    2.3 信道模型的仿真
        2.3.1 莱斯过程的仿真实现
        2.3.2 对数正态过程的仿真实现
        2.3.3 加权正弦信号有限求和的仿真实现
    2.4 CDMA小卫星通信中的误码性能分析
    2.5 多普勒频移及其影响
        2.5.1 相干PSK解调器
        2.5.2 双差分PSK解调器(DDPSK)
        2.5.3 双信道(DCPSK)解调器
3 伪码的捕获技术
    3.1 单驻留时间的串行捕获方案
    3.2 多驻留时间串行捕获方案
    3.3 并行捕获方案
    3.4 数字匹配滤波器捕获方式
    3.5 大步进延迟锁定环快速捕获方案
    3.6 主要捕获方法的捕获性能分析
        3.6.1 单驻留时间捕获性能分析
        3.6.2 大步进快速捕获系统的捕获性能分析
    3.7 小波变换在快速捕获中的应用
        3.7.1 系统模型
        3.7.2 跃变点的检测方法
        3.7.3 捕获性能分析
    3.8 适用于LEO卫星系统新的码捕获方法
        3.8.1 多普勒频移对码捕获的影响
        3.8.2 反复循环累加码捕获环路
4 多用户检测
    4.1 DS-CDMA系统中的接收信号模型及相关接收
    4.2 多用户检测
        4.2.1 线性多用户检测器
        4.2.2 多址干扰的抵消
        4.2.3 自适应多用户检测
    4.3 盲多用户检测
    4.4 小波消噪在减少多址干扰中的应用
        4.4.1 数学模型
        4.4.2 接收信号的小波消噪处理
        4.4.3 计算机仿真结果
    4.5 时空多用户处理技术
        4.5.1 自适应天线阵
        4.5.2 自适应天线阵与干扰抵消的组合运用
5 RAKE接收机
    5.1 信道的抽头延迟线模型
    5.2 传统Rake接收机
    5.3 D-Rake接收机
        5.3.1 常盲接收
        5.3.2 自适应接收机
    5.4 选择式瑞克(SRake)接收机
    5.5 选择式瑞克接收机的性能分析
        5.5.1 虚拟路径域变换
        5.5.2 合并器输出信噪比的均值及方差
        5.5.3 虚拟瑞克结构的差错概率分析
        5.5.4 特例
6 星上交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6.1 CDMA小卫星通信系统设计
        6.1.1 同步DS-CDMA方案
        6.1.2 异步DS-CDMA小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6.2 星上交换系统的总体设计
    6.3 星上交换的硬件实现
        6.3.1 接口芯片电路设计
        6.3.2 CPU系统设计
    6.4 软件编程
        6.4.1 串行接口芯片及初始化
        6.4.2 FIFO的编程实现
        6.4.3 软件流程图
    6.5 总结
7 抗窄带干扰技术
    7.1 单频干扰的时域抵消
    7.2 窄带干扰抑制的频域自适应滤波
    7.3 直扩系统中干扰抑制的时域自适应滤波
        7.3.1 自适应滤波解扩接收机结构
        7.3.2 信号模型及分析
8 全文总结
致 谢
参 考 文 献
附 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 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5)利用CDMA系统下行链路实现移动终端定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移动终端定位技术的发展概况
    1.2 移动终端定位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移动终端定位的基本方法及定位服务架构
    2.1 二维空间定位的几何原理
        2.1.1 圆周定位方法
        2.1.2 双曲线定位方法
        2.1.3 方位测量定位方法
        2.1.4 圆周直线定位方法
    2.2 移动终端定位方法及比较
        2.2.1 基于网络的定位技术
        2.2.2 基于移动终端的定位技术
        2.2.3 各种移动终端定位方法的比较
    2.3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定位服务架构
        2.3.1 UMTS中的定位服务架构
        2.3.2 定位服务的基本操作和信令
第三章 应用于移动终端定位的无线信道模型
    3.1 路径损耗模型
    3.2 阴影衰落
    3.3 多径衰落模型
    3.4 视距路径-非视距路径传播模型
        3.4.1 宏蜂窝环境下开阔地带的视距路径-非视距路径传播模型
        3.4.2 基于CODIT模型的视距路径-非视距路径传播模型
第四章 CDMA系统下行链路服务基站信号干扰对定位的影响和干扰对消算法的提出
    4.1 TDOA定位方法在CDMA系统下行链路的实现
        4.1.1 TDOA定位方法中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
        4.1.2 CDMA系统下行链路TDOA定位方法的实现
    4.2 CDMA系统下行链路中服务基站信号干扰对定位的影响
    4.3 服务基站信号干扰对消算法
        4.3.1 服务基站信号干扰对消算法的提出
        4.3.2 计算机仿真结果
第五章 OTDOA-IPDL定位方法中对多址干扰抑制的研究
    5.1 OTDOA-IPDL定位方法
        5.1.1 IPDL定位方法
        5.1.2 TA-IPDL定位方法
    5.2 利用判决抑制OTDOA-IPDL定位方法中的多址干扰
        5.2.1 多址干扰对OTDOA-IPDL定位方法的影响
        5.2.2 利用判决抑制OTDOA-IPDL定位方法中的多址干扰
    5.3 部分并行干扰对消抑制OTDOA-IPDL定位方法中的多址干扰
        5.3.1 部分并行干扰对消算法的提出
        5.3.2 部分并行干扰对消算法的计算机仿真结果
第六章 非视距路径传播环境下TOA误差的抑制
    6.1 非视距路径传播环境下附加时延误差的数学模型
        6.1.1 NLOS环境下附加时延误差的数学模型
        6.1.2 已提出的NLOS附加时延误差抑制方法
    6.2 利用二元检测和线性回归抑制NLOS附加时延误差的研究
        6.2.1 利用滑动累积提高NLOS附加时延误差检测器的性能
        6.2.2 使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NLOS传播环境下的TOA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6)TDMA和CDMA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无线通信系统
    1.2 无线通信系统的主要多址技术
        1.2.1 FDMA、TDMA与CDMA
        1.2.2 TDMA与CDMA比较
        1.2.3 TDMA和CDMA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
    1.3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状况
        1.3.1 TDMA通信系统
        1.3.2 CDMA通信系统
        1.3.3 无线本地环路(WLL)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意义
第二章 TDMA系统独特码最大似然检测
    2.1 概述
    2.2 独特码最大似然检测原理
        2.2.1 检测模型
        2.2.2 在AGWN信道中UW相干检测
        2.2.3 在AGWN信道中UW非相干检测
        2.2.4 在Rayleigh信道中UW非相干检测
        2.2.5 UW用于相位和定时估计
    2.3 UW检测工程设计及实现
        2.3.1 检测准则的选择
        2.3.2 UW检测器结构和实现
    2.4 性能分析与仿真
    2.5 应用讨论
    2.6 结论
第三章 通用高速TDMA终端
    3.1 TDMA终端设备组成
    3.2 TDMA信号处理过程
    3.3 关键技术和工作原理
        3.3.1 TDMA系统同步
        3.3.2 定时控制和信道映射(MAP
        3.3.3 主要功能指标
    3.4 基于计算机及局域网的TDMA接收终端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匹配滤波器的RAKE接收
    4.1 系统模型
    4.2 RAKE接收实现和关键技术
        4.2.1 实现考虑
        4.2.2 码片码符定时同步
        4.2.2.1 工作原理
        4.2.2.2 性能分析
        4.2.3 多径信道选择
        4.2.4 信道估计与RAKE组合
    4.3 特殊应用
    4.4 性能仿真结果和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一种准同步CDMA无线接入系统
    5.1 概述
    5.2 系统组成
    5.3 空中接口
    5.4 上行信道同步
    5.5 上行信道性能分析
    5.6 多小区系统容量分析
    5.7 仿真和测试结果
    5.8 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7)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卫星移动通信发展历史和现状
        1.1.1 卫星通信发展史
        1.1.2 卫星移动通信
    1.2 国内卫星移动通信需求
        1.2.1 民用需求
        1.2.2 军用需求
    1.3 CDMA低轨道移动卫星数据通信系统
    1.4 CDMA低轨道卫星移动短数据通信关键技术
        1.4.1 功率控制
        1.4.2 分集接收
        1.4.3 同步技术
        1.4.4 多址分配技术
        1.4.5 抗干扰技术
        1.4.6 多用户检测技术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低轨道移动卫星信道模型和仿真
    2.1 移动卫星信道测量概述
        2.1.1 遮蔽衰落模式
        2.1.2 多径衰落模式
        2.1.3 衰落持续时间分布
        2.1.4 移动卫星信道测量进展
    2.2 低轨道移动卫星信道模型
        2.2.1 单信道统计模型
        2.2.2 混合信道统计模型
        2.2.3 移动卫星信道模型研究和进展
    2.3 移动卫星信道仿真器设计
        2.3.1 移动卫星信道仿真器研究和发展
        2.3.2 移动卫星信道的仿真方法
        2.3.3 信道仿真器设计
        2.3.4 信道仿真器结果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设计及分析
    3.1 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设计
        3.1.1 通信系统结构
        3.1.2 信道链路设计
        3.1.3 系统通信过程
    3.2 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前向链路分析
        3.2.1 单星CDMA系统
        3.2.2 双星CDMA系统
        3.2.3 数值计算及分析
    3.3 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反向链路分析
        3.3.1 误码率性能分析
        3.3.2 吞吐量性能分析:
    3.4 通信系统具体设计讨论
        3.4.1 反向链路设计
        3.4.2 分集接收设计
        3.4.3 CDMA-S-ALOHA多址分配技术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功率控制
    4.1 CDMA通信系统功率控制
        4.1.1 功率控制概述
        4.1.2 IS-95和Globalstar系统功率控制设计
        4.1.3 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功率控制设计
    4.2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开环功率控制误差
        4.2.1 开环功控数学模型
        4.2.2 信号统计特性
        4.2.3 功率控制误差
        4.2.4 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
    4.3 功率控制误差对系统性能影响
        4.3.1 误码率性能
        4.3.2 数值计算及分析
    4.4 CDMA卫星移动通信闭环功率控制
    4.5 开环功率控制具体设计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伪随机码捕获
    5.1 CDMA卫星移动通信捕获系统数学模型
    5.2 伪随机码混合捕获方案
        5.2.1 混合捕获系统结构
        5.2.2 混合捕获系统概率分析
        5.2.3 数值计算及分析
    5.3 并行捕获系统
        5.3.1 并行捕获系统结构
        5.3.2 并行捕获系统概率分析
        5.3.3 数值计算及分析
    5.4 伪随机码并行捕获系统实现
    5.5 大频偏下伪随机码快速捕获系统
        5.5.1 基于分段匹配滤波器的并行捕获系统
        5.5.2 基于FFT的并行捕获系统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水下节点定位系统的信号同步与多址接入研究[D]. 贾振宇. 厦门大学, 2019(07)
  • [2]异步CDMA通信系统多址干扰消除技术研究[D]. 赵展翅.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6(03)
  • [3]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技术[J]. 郝建强. 无线通信技术, 2000(04)
  • [4]DS-COMA小卫星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星上交换系统的实现[D]. 何世彪. 重庆大学, 2003(04)
  • [5]利用CDMA系统下行链路实现移动终端定位的研究[D]. 华云. 电子科技大学, 2002(02)
  • [6]TDMA和CDMA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 张炬. 电子科技大学, 2002(02)
  • [7]低轨卫星CDMA短数据移动通信系统设计与分析[D]. 陈寅健.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 2001(01)

标签:;  ;  ;  ;  ;  

移动卫星CDMA系统抗多址干扰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