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型节育环异位腹腔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晓青[1](2021)在《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临床病例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59例子宫穿孔(uterine perforation)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子宫穿孔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要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优化诊疗方案,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9年间收治的经手术治疗明确诊断为子宫穿孔的5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率及均数),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年龄分布特点:59例子宫穿孔患者的年龄为20-80岁不等,平均年龄44.86±2.139岁,中位年龄44岁。按10岁一个年龄段划分,<30岁12例,占20.3%;30-39 岁 14 例,占 23.7%;40-49 岁 11 例,占 18.6%;50-59 岁 7 例,占11.9%;60-69岁9例,占15.3%;≥70岁6例,占10.2%。按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18~44岁年轻组30例,占50.8%;≥45岁中老年组29例,占49.2%。绝经前子宫穿孔患者36例,占61.0%;绝经后子宫穿孔患者23例,占39.0%。不同年龄段子宫穿孔发生率不同,子宫穿孔患者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尤其处于30-39岁年龄段,绝经后女性多见于60-69岁年龄段。2.子宫穿孔的分类:59例子宫穿孔患者依据有无外源性因素分为:自发性子宫穿孔35例,占59.3%;继发性子宫穿孔24例,占40.7%。依据穿透子宫肌壁程度分为:部分性子宫穿孔(未穿透浆膜层者)10例,占16.9%;完全性子宫穿孔(穿透浆膜层者)42例,占71.2%;穿透子宫肌壁程度不详者7例,占11.9%。依据是否伴有周围脏器损伤分为:单纯性子宫穿孔37例,占62.7%;复杂性子宫穿孔22例,占37.3%。对子宫穿孔有无外源性因素与是否伴有周围脏器损伤相比较,自发性子宫穿孔常表现为单纯性穿孔,继发性子宫穿孔常表现为复杂性穿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穿孔的病因: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与宫内节育器相关子宫穿孔患者27例,占45.8%;与子宫炎性疾病相关子宫穿孔患者12例,占20.3%;与瘢痕子宫相关子宫穿孔患者11例,占18.6%;与其他宫腔操作相关子宫穿孔患者6例,占10.2%;与恶性肿瘤相关子宫穿孔患者2例,占3.4%;与妊娠相关子宫穿孔患者1例,占1.7%。4.子宫穿孔的临床表现: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有症状者52例,占88.1%;无症状者7例,占11.9%。52例有症状者中,单纯性腹痛者9例,腹痛伴有腹膜炎症状者8例,腹痛伴有阴道流血者6例,单纯性阴道流血者5例,阴道流血伴有分泌物异常者3例,单纯性分泌物异常者3例,腹痛伴有分泌物异常者2例,腹痛伴有恶心呕吐、腹膜炎症状者2例,其他症状者各1例,共计14例。子宫穿孔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阴道流血、分泌物异常以及腹膜炎症状。5.子宫穿孔的诊断方法:59例子宫穿孔患者均通过相关检查明确诊断,通过1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者31例,占52.5%;其中行妇科彩超检查确诊者15例,行全腹CT检查明确诊断者15例,行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者1例。余28例通过妇科彩超检查加其他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占47.5%;其中行妇科彩超+全腹CT检查者22例,行妇科彩超+全腹CT+盆腔MRI检查者2例,行妇科彩超+全腹CT+膀胱镜检查者2例,行妇科彩超+腹部平片检查者1例,行妇科彩超+腹部平片+全腹CT检查者1例。可见,妇科彩超检查是诊断子宫穿孔的主要手段,CT检查可进一步证实有无子宫穿孔。6.子宫穿孔部位: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有明确记载子宫穿孔部位者52例,7例不详。在52例明确记载穿孔部位患者中,子宫前壁穿孔 23例,后壁穿孔9例,宫底部穿孔5例,前后壁均穿孔4例,侧壁穿孔3例,宫角部穿孔3例,宫颈部穿孔1例,子宫后壁+宫底部1例,子宫后壁+宫颈部1例,子宫后壁+宫角部1例,宫底部+宫角部1例。其中伴发临近脏器损伤者22例,包括:肠管损伤者15例,宫旁组织(包括卵巢、子宫韧带、输卵管)损伤者5例,膀胱损伤者2例。部分性子宫穿孔(未穿透浆膜层者)10例;完全性子宫穿孔(穿透浆膜层者)42例;穿透子宫肌壁程度不详者7例。在42例完全性子宫穿孔(穿透浆膜层者)患者中,穿孔部位大小不超过1cm者30例,大于1cm者12例,其中最大直径达7cm。可见,子宫穿孔多见于子宫前壁穿孔,常为完全性穿孔,且多数穿孔部位不超过1cm。7.治疗方法: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急诊手术治疗者32例,占54.2%,非急诊手术治疗者27例,占45.8%。其中57例患者于我院行手术治疗,占96.6%;2例患者由外院手术后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占3.4%。我院57例手术患者中,22例患者行经腹子宫缝合修补术,12例患者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7例因子宫穿孔部位无出血未予特殊处置,7例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缝合修补术,4例患者腹腔镜中转开腹行全子宫切除术,2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电凝术,2例患者行宫腔镜热球电凝术,1例患者仅行经腹探查术。可见,子宫穿孔患者多数经开腹手术治疗。8.误诊情况: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中误诊2例,占11.1%;为绝经后高龄患者,分别为62岁的宫颈癌患者和73岁的子宫内膜炎患者。9.住院时间:59例子宫穿孔患者住院时间3-23天不等,平均住院时间10.15±0.621天。其中住院时间小于7天者9例,占15.3%;住院时间7-13天者40例,占67.8%;住院时间大于14天者10例,占16.9%。急诊手术组患者最短住院时间3天,最长住院时间23天,平均住院时间10.34±0.948天;非急诊手术组患者最短住院时间3天,最长住院时间22天,平均住院时间9.93±0.779天。可见,急诊手术与非急诊手术比较,住院时间无差异。结论:1、子宫穿孔多发生于绝经前女性,以30-39岁年龄段多见,绝经后女性多见于60-69岁年龄段,绝经后伴有腹膜炎症状的妇女更易误诊。2、不同年龄段妇女子宫穿孔病因不同,绝经前子宫穿孔多与宫内节育器及宫腔操作等外源性因素相关,多为复杂性穿孔;绝经后子宫穿孔与宫腔积脓、子宫恶性肿瘤等疾病相关,多为单纯性穿孔。3、妇科彩超检查是诊断子宫穿孔的主要手段,具有方便、快捷、无创、可重复性强、价格低廉等优势;CT检查可进一步证实子宫穿孔。4、不同病因导致的子宫穿孔发生部位不同,与节育器相关的子宫穿孔常见于子宫前壁,且多伴有周围脏器的损伤;其他宫腔操作相关的子宫穿孔常见于子宫底部;子宫炎性疾病相关的子宫穿孔常见于子宫后壁。5、子宫穿孔患者多需采取手术治疗,术后抗感染等治疗对愈后十分重要。
解红敏,谢岚[2](2021)在《宫内节育器异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3例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宫内节育器异位的诊治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5月收治的1例宫内节育器异位至直肠的患者、2015年6月收治的1例宫内节育器异位至乙状结肠的患者及2018年9月收治的1例宫内节育器异位至膀胱的患者的诊治过程。结果均顺利取出异位的节育器,术后经随访,术后腹痛消失。结论了解放置宫内节育器的适应证,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延误治疗。
卢颖[3](2019)在《桂枝茯苓对IUD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表型蛋白表达及血液流变学调控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桂枝茯苓对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模型大鼠表型标志物a-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子宫平滑肌细胞(VSMC)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型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对大鼠外周血血栓素B2(TXB2)和6-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的影响。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n=16)、模型对照组(n=18)、桂枝茯苓组(n=18)和氨基己酸组(n=17)4组,分别给予正常饲养不处理,IUD建模后灌服0.9%生理盐水、氨基己酸和桂枝茯苓处理,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内膜VSMC表型标志物α-SMA和PC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TXB2和6-keto-PGF1α的浓度。结果:(1)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VSMC表型标志物α-SM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有极显着性差异,治疗后各组子宫内膜α-SMA阳性率表达升高,差异有极显着性。其中,桂枝茯苓组α-SMA的阳性表达率与模型组比较,升高极显着,接近正常组表达,差异无显着性(P>0.05);而氨基己酸α-SMA的表达虽显着升高,但与桂枝茯苓比较,差异有极显着性(P<0.01)。正常组大鼠子宫内膜α-SMA阳性表达率水平约为(50.89±9.41)%,模型对照组(26.93±6.80)%,桂枝茯苓组(48.92±6.80)%以及氨基己酸组的(34.63±7.26)%,对比发现,正常组、桂枝茯苓组大鼠子宫内膜α-SMA阳性表达率水平相较于其他两组,显着较高。(2)模型组大鼠子宫内膜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显着升高,治疗后各组PCNA的表达均显着降低。其中,桂枝茯苓组PCNA表达与氨基己酸片组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正常组大鼠子宫内膜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水平达(25.66±7.24)%,模型对照组达(61.26±9.98)%,桂枝茯苓组(28.36±9.17)%,氨基己酸片组达(50.23±8.71)%,正常组、桂枝茯苓组大鼠子宫内膜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水平相较于其他两组,显着较低。(3)相较于对照组和桂枝茯苓组,模型对照组组大鼠血清TXB2浓度、6-keto-PGF1α,呈极限性差异,相较于氨基己酸片组呈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正常组大鼠血清TXB2浓度达(445.86±24.43)ng/L,桂枝茯苓组达(448.11±9.63)ng/L,模型对照组(508.78±12.42)ng/L,氨基己酸片组(498.11±13.63)ng/L。通过对比分析,模型对照组相较于正常组、氨基酸片组、桂枝茯苓组显着较高,桂枝茯苓组接近正常组。正常组大鼠的血清6-ketoPGF1α浓度达(23.17±1.93)ng/L,模型对照组(18.09±0.93)ng/L,桂枝茯苓组(22.70±1.61)ng/L,氨基己酸片组(20.70±1.41)ng/L,对比发现,模型对照组相较于正常组、氨基己酸片组、桂枝茯苓组显着较低;四组相比较,桂枝茯苓组最为接近正常组。(4)通过比较正常组、模型组、桂枝茯苓组和氨基己酸片组各组组内VSCM表型标记物α-SMA、PCNA和血流表调控指标TXB2、6-keto-PGF1α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相关性系数r均为0,代表无相关性。结论:1.桂枝茯苓能够有效调节模型大鼠子宫内膜α-SMA、PCNA表达水平,使α-SMA表达升高,使PCNA表达下降。2.桂枝茯苓可有效调节血清TXB2、6-keto-PGF1α浓度变化,通过降低血清TXB2、升高6-keto-PGF1α浓度,调节血流变,改善大鼠子宫内膜瘀血状态。3.桂枝茯苓能减少IUD大鼠模型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与对子宫平滑肌细胞表型蛋白表达的调控及对血流变的调节有关。
刘颖蔚,赵玲,陈星,代雪林,邓幼林[4](2019)在《难取节育器局麻下宫腔镜处理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门诊宫腔镜技术处理节育器取出困难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门诊治疗的202例节育器取出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发生原因以及手术过程.结果:外院宫内节育器取出失败的病例,发生原因经宫腔镜检查主要为节育器嵌顿、断裂、残留或异位,节育器嵌顿的种类以金属圆形/三角形节育器(113例,55.9%)以及V型的爱母环(62例,30.7%)多见.5例门诊宫腔镜下取环失败,197例(97.5%)取环成功.由于子宫异常引起的困难取环27例,黏膜下肌瘤12例,宫腔/宫颈管粘连15例.手术时间分析结果提示节育器断裂残留以及既往有宫颈手术史的患者花费手术时间最长;手术出血量分析提示合并黏膜下肌瘤的患者术中出血量最多,为(32.5±3.4) mL.结论:金属圆形/三角形节育器及V型金属环更易发生宫内嵌顿;子宫异常引起的取环困难原因以黏膜下肌瘤和宫腔/宫颈管粘连多见.常规方法取出困难的宫内嵌顿节育器者用宫腔镜检查及镜下手术.
杨永红,赵磊,刘小丽[5](2016)在《宫内节育器异位1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1例宫内节育器直肠异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节育环异位的诊断与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0月收治的1例泌尿系结石合并节育器直肠异位患者的住院诊治过程。结果:患者间断腹痛半年,经腹取出异位节育器后,随访1年,术后腹痛消失。结论: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的业务培训,了解放环适应证,节育器放置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避免延误治疗。
柳颖灵,陆伟,张弋,李怀芳[6](2016)在《宫内节育器异位致输尿管梗阻1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病例简介患者,女,32岁,因"反复下腹痛1+年"于2015年10月20日收入院。患者2005年于当地医院足月分娩,分娩后4月置节育环,术中、术后无腹痛、阴道出血,未再监测节育器情况。2006年带环妊娠,足月分娩,分娩后当地医院B超提示宫内无节育器,未重视,予结扎。2014年出现下腹痛,伴腰酸,无余不适,于当地医院抗生素治疗好转,病情反复。2015年6月3日就诊于
李卓[7](2015)在《宫内节育环异位、嵌顿168例报告》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宫内节育环异位、嵌顿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168例宫内节育环异位、嵌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8例患者中,节育环异位入腹腔65例,均采用常规剖腹进行取出;异位入子宫肌层56例,47例于B超检查监视下经阴道取出,剩余9例则均采用宫腔镜取出;异位入宫颈肌层47例,均于B超检查监视下于阴道中取出。手术时间为1842Min,平均28.92±4.78min;术中出血4090ml,平均64.75±8.79ml;住院时间16d,平均3.12±0.84d;所有患者术后均常规给予抗生素进行抗感染预防,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术中精细操作,术后定期进行随访,能够有效预防宫内节育环异位、嵌顿的发生。
戴国朝,吴静,邱娅[8](2015)在《节育环异位的CT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节育环异位的CT表现并分析漏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5例节育环异位患者经手术、腹腔镜和宫腔镜证实的患者,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中有8例节育环位于腹腔、肠腔、膀胱、腹壁等部位;8例开腹手术取出节育环,手术所见与CT所见基本一致;25例中有1例为双角子宫,节育环位于子宫右角并宫腔内旋转;25例中有3例CT判断节育环宫内旋转异位并节育嵌入子宫肌层,宫腔镜检查符合CT所见;25例中有10例发生宫腔内旋转异位,25例中有7例节育环位于子宫颈或阴道内。25例节育环异位有18例为T型环,5例为环型节育环,2例为三角形节育环。结论 CT可对节育环异位可做出明确诊断;能对异位节育环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做出明确定位,能为手术前的方案提供准确的依据。
蒋琼,王燕[9](2015)在《爱母牌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异位腹腔2例》文中研究指明例1女,36岁,已婚。G3P2A1,顺产2胎,分别9岁及8个月(已断奶),人流1次。上环避孕3月。末次月经(LMP):2013年1月13日,于2月26日前来我院检查B超示:宫内早孕(约孕6+周),节育环。确诊为"早孕,带环妊娠"(外院门诊上环)。3月1日在我院行无痛人流术,术中清出绒毛样物,术中未发现宫内节育环。术后至今仍有少量阴道出血。3月1日术后CT检查:左下腹内金属
王学民[10](2012)在《B超在检测和取出妇女宫内异位节育器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B超检测已成为现代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诊断方法。宫内放置节育器(节育环)是安全、简便、有效、可逆、经济的节育方法,我国约有9 000万以上妇女使用,占所有避孕措施的40%左右[1]。安装节育环通常在盲视下手术操作,全靠医生自己的经验和手感,如果手感稍有差异,可能就放偏了节育环导致异位。女性绝经后由于缺乏雌激素的营养,子宫常变得比较脆弱,称为"豆腐子宫",更易发生妇女宫内节
二、“T”型节育环异位腹腔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型节育环异位腹腔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子宫穿孔的分类 |
1.1.1 依据有无外源性因素分类 |
1.1.2 依据子宫肌壁穿透程度分类 |
1.1.3 依据是否伴有周围脏器损伤分类 |
1.2 各期妇女子宫的特点 |
1.2.1 未成年女性子宫的特点 |
1.2.2 成年女性子宫的特点 |
1.2.3 绝经后女性子宫的特点 |
1.2.4 宫腔积液子宫的特点 |
1.2.5 哺乳期子宫的特点 |
1.2.6 被恶性肿瘤侵袭子宫的特点 |
1.2.7 瘢痕子宫的特点 |
1.2.8 放置宫内节育器子宫的特点 |
1.2.9 其他特殊类型子宫的特点 |
1.3 子宫穿孔的高危因素 |
1.4 诊断标准 |
1.5 治疗方案 |
1.5.1 保守治疗 |
1.5.2 手术治疗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子宫穿孔的年龄分布特点 |
3.2 子宫穿孔的分类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2.1 子宫穿孔的分类 |
3.2.2 子宫穿孔类型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
3.3 子宫穿孔的发病因素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3.1 子宫穿孔的病因 |
3.3.2 子宫穿孔发病因素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
3.3.3 子宫穿孔发病因素与穿孔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
3.4 子宫穿孔的临床表现 |
3.5 子宫穿孔的诊断手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5.1 子宫穿孔的诊断手段 |
3.5.2 子宫穿孔的诊断手段与发病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3.6 子宫穿孔患者入院时的收治情况 |
3.7 子宫位置与子宫穿孔情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
3.7.1 子宫位置与子宫穿孔部位的具体情况 |
3.7.2 子宫穿孔部位与发病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3.8 子宫穿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8.1 子宫穿孔的手术方式 |
3.8.2 促宫缩药物的使用情况 |
3.8.3 子宫穿孔手术方式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
3.8.4 子宫穿孔手术方式与穿孔部位之间的相关性 |
3.9 子宫穿孔的住院时间、预后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
3.9.1 子宫穿孔的住院时间、预后 |
3.9.2 子宫穿孔住院时间与年龄之间的相关性 |
3.9.3 子宫穿孔住院时间与发病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
3.9.4 子宫穿孔住院时间与穿孔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
3.9.5 子宫穿孔住院时间与穿孔部位之间的相关性 |
3.9.6 子宫穿孔住院时间与手术方式之间的相关性 |
第4章 讨论 |
4.1 子宫穿孔的发病年龄与机制 |
4.2 子宫穿孔类型与发病原因及年龄的关系 |
4.3 子宫穿孔的部位与发病因素的关系 |
4.4 子宫穿孔的临床表现 |
4.5 主要辅助诊断手段 |
4.6 治疗方案的选择 |
4.6.1 手术治疗 |
4.6.2 辅助治疗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宫内节育器异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一般资料 |
2 讨论 |
2.1 IUD异位的原因 |
2.2 IUD异位的分类 |
2.3 IUD异位的诊断 |
2.4 IUD异位的取出方法 |
2.5 IUD异位的防治 |
(3)桂枝茯苓对IUD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表型蛋白表达及血液流变学调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背景、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对象和方法 |
1 实验对象 |
2 实验药物及试剂 |
3 实验器械 |
4 造模方法 |
5 给药方法 |
6 实验检测指标 |
7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模型评价指标 |
2 各组大鼠子宫血管组织中α-SMA表达情况 |
3 各组大鼠子宫内膜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 |
4 各组大鼠血清TXB2和6-keto-PGF1α浓度检测结果 |
5 各组大鼠VSMC表型标志物α-SMA、PCNA与血流变调控指标TXB2、6 -keto-PGF1α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IUD动物模型的建立 |
2 桂枝茯苓作为干扰因素的可行性分析 |
3 血栓素A2/前列环素与血液流变学关系研究 |
4 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研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1.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情况 |
2.放置宫内节育器临床研究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难取节育器局麻下宫腔镜处理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与标准 |
1.2 方法 |
1.2.1 排除标准 |
1.2.2 手术器械与方法 |
1.2.3 术前预处理 |
1.2.4 困难宫内节育器取出方法 |
1.2.5 术后处理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节育器及资料分析 |
2.2 取环困难患者症状分析 |
2.3 困难取环的原因及手术过程分析 |
3 讨论 |
(5)宫内节育器异位1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分析本例节育器异位原因 |
3.2 节育器异位种类及原因 |
3.3 预防节育器异位的措施 |
(6)宫内节育器异位致输尿管梗阻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
2 讨论 |
(7)宫内节育环异位、嵌顿16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IUD的使用情况 |
3.2 IUD异位、嵌顿发生的原因 |
3.3 IUD异位、嵌顿的诊断方法 |
3.4 IUD异位、嵌顿的治疗 |
3.5 IUD异位、嵌顿的预防措施 |
(10)B超在检测和取出妇女宫内异位节育器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B超在检测妇女宫内节育环异位中的作用 |
2 B超在取出妇女宫内异位节育环中的作用 |
四、“T”型节育环异位腹腔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59例子宫穿孔患者临床病例分析[D]. 刘晓青. 吉林大学, 2021(01)
- [2]宫内节育器异位分析[J]. 解红敏,谢岚. 世界复合医学, 2021(05)
- [3]桂枝茯苓对IUD模型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表型蛋白表达及血液流变学调控的影响[D]. 卢颖.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4]难取节育器局麻下宫腔镜处理的临床分析[J]. 刘颖蔚,赵玲,陈星,代雪林,邓幼林.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19(01)
- [5]宫内节育器异位1例分析[J]. 杨永红,赵磊,刘小丽. 中外医学研究, 2016(10)
- [6]宫内节育器异位致输尿管梗阻1例报告[J]. 柳颖灵,陆伟,张弋,李怀芳.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6(01)
- [7]宫内节育环异位、嵌顿168例报告[J]. 李卓.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28)
- [8]节育环异位的CT分析[J]. 戴国朝,吴静,邱娅. 兵团医学, 2015(01)
- [9]爱母牌MCu功能性宫内节育器异位腹腔2例[J]. 蒋琼,王燕. 山西医药杂志, 2015(05)
- [10]B超在检测和取出妇女宫内异位节育器中的临床价值[J]. 王学民. 中国民康医学,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