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进入世界500强的绝招

并购:进入世界500强的绝招

一、收购兼并:进入世界500强的绝招(论文文献综述)

谢佩洪,丁英蕾[1](2021)在《海航破产重整迷思》文中认为看懂海航,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复杂的中国商业环境和独特的中国企业家精神。2021年年初,巨头海航集团宣布破产重整,此消息正式宣告了中国商业史上最大冒险的终结。海航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融资和资本运作史,海航破产重整也是中国金融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大多数专家和媒体把海航今天的结局归咎于其掌舵人的疯狂多元化扩张战略。其实,多元化作为一种企业发展战略是中性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多元化战略如同一把剑,"剑本身并不伤人",关键在于使用剑的人。2003年非典之后,为规避单一业务带来的经营风险,海航采取了"不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主动多元化战略布局。在过度多元化遭遇流动性危机后,海航又实施了被动专业化,却一头撞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危在旦夕。从表面来看,新冠疫情的"黑天鹅"是压垮海航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实质上是"人祸大于天灾"。在笔者看来,此前海航专注主业的被动专业化,也加速了这个业务版图遍及全球的商业帝国分崩离析。

戚范榕[2](2019)在《山东乐旋乒乓球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生活环境的改变和人民对健康生活的向往推动了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46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体育产业以一个全新姿态走进了我们的视线中,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再次明确了体育、健康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全民健身、人民健康是社会进步的根本保障,《“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进一步拉近了体育与我们生活的距离,体育产业和全民健身已经从新兴产业过度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高速期。乐旋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前提下,以国球为契机,掌握核心竞争力,从年轻的创业者到精英管理团队,乐旋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独特的商业模式和特色的管理团队造就了一家蒸蒸日上的年轻体育企业。乐旋乒乓球俱乐部的连锁运营模式是体育俱乐部在体育新形势下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探讨乐旋在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盈利水平、地理分布、体育教学等方面的新模式、新思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先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得出乐旋乒乓的连锁模式具有高效和稳定的扩张途径,主动获取资源、管理资源的能力较强,服务理念比较先进,教学模式专业且系统。取得快速发展的背后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市场考察、定位指导,也离不开专业且先进的营销预售团队,更离不开专业水平过硬的教练员队伍,而这一切部门高效运作的核心是乐旋执行力极强、管理理念先进的总公司管理层。同时乐旋目前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扩张路线战略性太强、缺少目的性,导致俱乐部主要设置在较发达地市,落后的地区较少。二、运营管理仍存在死角和盲区,公司内网建设不够完善,总部无法第一时间掌握分店的员工信息和客户信息。三、教学内容缺少层次性,学员水平的梯度划分缺少有效机制导致学员进步受限,教练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四、与当地各级学校、体育场馆、省市级体育学校的联系较少,对于学生的专业训练和晋升路线缺少保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合理的风险评估和有效的建议以及对策:一定要紧跟国家政策,鼓励和运用社会力量,注重软实力的提升;也要加大对各分店运营经费的投入,加强教练员的教学规范性,完善教学大纲,紧跟时代步伐,以更好的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各部门和各分店运营上的监管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彻底清理监管盲区以保证公司的良性发展。乐旋的教学模式、运作模式、营销模式、维护模式,代表了体育产业在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先进的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营模式,在这个体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给了我们体育人更多的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也提醒了新时代大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思想。

李朝全[3](2019)在《美好时代(上)》文中研究表明编者的话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之一,也是长兴县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之一,长兴的改革发展之路是中国改革进程的一个缩影。四十年来,长兴县同浙江省和全国一样,经历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径。从一心追求发展速度到注重科学发展,追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以资源和环境换取发展,到兼顾环境保护与生态治理;再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环境优化发展的

孙立锋[4](2018)在《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与中国民营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主动进入国际市场利用东道国的要素资源优势,构建自主营销网络、研发网络和加工制造网络,改变了原来的“被动嵌入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网络体系”不利格局。那么,中国民营企业全球生产网络构建水平如何?全球生产网络构建如何促进企业成长,以及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如何?这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亟需深入探讨。本文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综合国际经济学中的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标和管理学中的企业网络测度指标,创新性地从全球生产网络广度、全球生产网络强度和全球生产网络差异度三个维度构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水平的测度指标,并利用2009-2016年中国A股市场中上市的256家民营跨国公司报表,对中国民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构建水平进行综合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民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构建水平总体呈现出上升趋势。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民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广度、强度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全球生产网络类型同样出现升级趋势,即从全球营销网络向全球制造网络和全球研发网络升级。那么是什么因素决定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构建水平?本文利用模型推导与计量检验等方法,研究得出:企业生产率是决定中国民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构建水平的主要因素。随着企业生产率水平提升,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构建的全球生产网络广度越广,全球生产网络强度越强,全球生产网络差异度沿着全球营销网络向全球制造网络、全球研发网络这一路径进行升级。全球生产网络构建如何影响中国民营跨国公司成长呢?本文按照行业、企业以及模式代表性等原则,选择联想、吉利、华为和均胜四家企业,通过纵向多案例研究对企业全球生产网络构建过程以及企业成长过程进行纵向剖析与横向比较,从而提出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下中国民营跨国公司成长的机制。研究发现,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下企业成长并不局限于单一的内部成长或外部发展,而是以一种内外协调的方式追求专有能力与网络优势的良性循环。全球生产网络构建的重要意义在于利用企业专有能力和网络优势之间的耦合效应,通过不断地建立、扩展和调整网络关系,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专有能力持续提升的网络环境;而专有能力的强化会带来更加高级、更为优化的网络关系,进而创造更富有竞争力的网络优势,这样就形成专有能力与网络优势相互促进的企业动态成长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部分检验全球生产网络构建对中国民营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全球生产网络广度能够明显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创新绩效提升,并且随着网络构建时期延长,正向影响效应逐渐提升。全球生产网络强度同样能够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创新绩效提升,随着网络构建时期延长,促进效果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全球生产网络差异度能够正向影响中国民营企业创新绩效,随着跨国公司从全球营销网络向全球制造网络再到全球研发网络升级,企业创新绩效也逐渐提升。最后,本文提出,政府层面上要进一步支持中国民营跨国公司“走出去”构建全球生产网络,企业层面上要根据不同跨国公司的成长目标进行区别对待,企业要选择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社会层面要加大提供专业化服务,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促进中国民营企业全球生产网络构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刘波[5](2016)在《雪花啤酒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研究 ——以江苏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中国的啤酒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全年的啤酒消费量是排名第二的美国市场的2倍。虽然啤酒市场的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国家,但我国的啤酒消费水平不高,主体消费档次还停留在中档以下,啤酒企业的竞争还停留在做市场规模,打价格战的低水平竞争阶段,营销渠道优势不够明显。很多啤酒企业的营销渠道模式虽然已经从最早的大经销制过渡到了深度分销的阶段,但是大多数企业的深度分销模式还是比较粗放,对深度分销的“深度”把握得不够精准,只是用了深度分销的“形”,而未掌握深度分销的“神”,虽然对渠道建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但渠道效率和渠道质量并没有提高多少。华润雪花啤酒公司是中国国内啤酒企业的典型代表,在多年前就引入深度分销模式,但同样也犯了其他啤酒企业的错误。近几年来,为了稳住市场地位和应对竞品的低价挑战,渠道建设投入和渠道费用投入越来越大,而企业的获利能力却不断受到挤压,渠道发展的瓶颈越来越突显。目前,雪花啤酒虽然在销量上领先于其他啤酒企业,但在渠道建设和发展方面也面临着挑战。本文首先对渠道的基本理论、渠道模式理论和渠道管理理论做了整理和阐述,然后用PEST模型分析了中国啤酒行业的整体环境和发展方向,对啤酒行业目前存在的多种分销模式做了介绍和讨论。接下来结合本人在快消行业渠道管理方面近10年的实战经验,以华润雪花啤酒江苏公司为例进行了雪花啤酒渠道模式优化和渠道管理优化的研究。研究首先描述了雪花啤酒江苏公司目前营销渠道效益不高、深度分销效果不明显、投资回报率低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是雪花啤酒江苏公司实施的全面深度分销模式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结合SWOT分析,并借鉴其他知名快消品公司实施深度分销的成功经验,制定出调整和优化渠道模式和渠道管理的措施,以此来提升雪花啤酒的渠道效益和竞争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好的渠道策略不仅仅是有一个好的渠道模式,更重要的是针对各个细分市场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匹配的渠道模式细化方案,并不断优化;好的深度分销不仅仅是有足够大的组织机构,足够多的销售人员,更重要的是要适合每种片区的最佳渠道布局,要匹配可适用的管理方式,并且要量化管理、过程式管理、信息化管理和严格管理,同时不断自我检讨、反馈和改进,才能发挥出好的渠道模式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渠道的投资回报率。最后,依据啤酒行业出现的一些新兴渠道模式和渠道关系,对未来几年啤酒渠道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柳辰[6](2015)在《爱在尽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京城这所着名高校的校园里,西式白色小洋楼掩映的绿荫道中,有两个人漫步而行,对话则是说说停停,不像多年未见之旧友那样有说不完的话,相反,则是说一会就没有了话题。二十年前,他俩都是西北某大学的副教授,且是破格提升的年轻副教授,正是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踌躇满志之时,但不久两人就各奔东西,彼此亦很少联系。走在左边稍前的那个矮个子通过多年学术奋斗和人际关系,早已离开那个

郝臣,李飞,王旭[7](2013)在《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选择走出去,实现跨境经营,以提高公司竞争力。本文分析了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的现状与环境,认为政策环境是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保险公司通过跨境经营学习先进技术、经验,进而占领国际市场,也是重要的原因所在。本文总结了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的主要方式,对比分析了自身扩张、并购和合作三种主要方式,现阶段自身扩张是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的主要方式。研究认为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是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我国保险公司产品市场国际化程度还明显不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过程中的因制度环境落差所导致的法律监管与政治风险、投资决策科学性、跨境经营本土化和人才培养等问题。

云清[8](2013)在《潍柴未来发展之道》文中认为技术与产品,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任何资本落地的最终载体。在潍柴人看来,资本运作,只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方式,终极目的是为了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升级。尽管2012年的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商用车行业一路萎靡,但潍柴却以自己"转、调、创、改"的显着成绩,给市场带来了一抹亮色。2012年,潍柴销售各类发动机54万台,重型汽车8.2万辆,变速器45.2万台,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特别

向碧华[9](2011)在《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以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经济现象,是经济规律和政策导向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产业转移既是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动力。全球已经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日德、亚洲“四小龙”和我国沿海地区也因此先后崛起,实现了经济的快速飞跃。实践证明:产业转移既对产业移出地和移入地的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又逐渐成为国家之间和地区之间实现经济合作的重要形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却面临严重的挑战。一方面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另一方面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继续扩大、产业结构发展滞后和产业结构雷同等社会和经济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在国际上,发达国家继续保持向发展中国家产业外迁的势头;在国内,近几年由于要素成本的不断攀升和产业发展环境的日益紧缩,使通过承接全球第三次产业转移而获得高速增长、经济实力大为提升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逐渐丧失了部分产业发展的优势,成为世界范围内第四次产业转移的主动力源。在此背景下,区域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成为了实现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及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产业转移的机理是什么?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进行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如何促进产业转移?承接地与移出地如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形成的互动互促的机制?怎么样才能更好的承接产业转移?这些都是本文力求解决的问题。论文共分为导论、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三个部分,其中理论研究部分包括前三章,实证分析部分为后五章。导论部分。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陈述了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给出了本文写作难点和拟创新点。第一章,产业转移理论综述。该章对国外比较成熟的产业转移理论和国内关于产业转移的研究成果进行的回顾和整理。在陈述国外产业转移理论过程中,对理论的发展和缺陷进行了适当的总结和归纳。虽然国内还没有形成对产业转移研究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对产业转移的动因、产业转移的模式、产业转移的效应以及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索。第二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与效应分析。该章首先界定了产业转移的基本概念,然后对产业转移的类别和产业转移的特点进行了介绍,接着对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产业转移对产业移出地和移入地产业结构、就业、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第三章,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的实践。本章分为二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介绍了国际产业转移的基本情况、特点、动因以及对中国产业发展的影响。第二部分介绍中国国内区域产业转移的背景、趋势、特征和动力机制。第四章,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位于中西部地区的湖北省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实现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论文通过大量数据分析证明了湖北省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明显的经济梯度,这为湖北省承接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国际上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提供了依据。论文接着从湖北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湖北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湖北省只有在产业转移提过程中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才能在产业转移浪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第五章,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状况评价。本章介绍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国际国内背景,分析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对湖北省经济的影响,最后指出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存在的主要薄弱环节。第六章,产业转移与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论文通过对产业结构的整体和三次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找出当前湖北省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当前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目标,最后着重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对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第七章,湖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制定科学的主导产业发展政策,选择和培育出与本区域相适应的主导产业,这对于实现区域经济的健康有效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章围绕湖北省如何选择主导产业,收集了大量的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湖北省应该大力发展的主导产业。对于主导产业的准确判断和选择有利于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现整个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第八章,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本章分别从制度环境、载体建设、产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提出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相应对策和措施。结语。该部分归纳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与不足。

王刚[10](2011)在《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任何事物向前发展的过程中,路径的选择决定事物的成败。路径的选择受事物本身以及影响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诸多因素影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实证研究的成果,可以对事物发展的路径进行正确的选择,从而决定事物的前进方向。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的国际化和贸易的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国际间资金和资本的流动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与之相配套发展的,商业银行的跨国经营也越来越普遍。一百多年间,特别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各国政府放松对金融系统的管制和采取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政策,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和实行资本输出过程中,先后出现了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洲银行、三菱银行等一大批跨国经营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各地,经营范围涉及各国经济领域,形成一个跨国的经营网络,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已成为金融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和内容。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更加紧密融合,将推动以我国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由局部地区性的传统业务活动发展为全球性的、创新性的业务活动。同时,根据世贸组织对等互惠,政策信息透明的原则,许多外资商业银行也开始涉足我国经济领域,开展各项经营业务,我国金融市场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为了抵御风险和提高盈利,我国商业银行也开始走向国际化的经营,符合当前时代潮流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可以说,商业银行的国际化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的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有必要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路径选择进行深入的研究。中国的商业银行要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银行,在国际化发展中必须拥有清晰的国际化整体发展战略并有效地将其分解和具体化,要保持成长必须选择审慎缜密的发展路径而不是机会主义式抽签儿的方式和方法。根据银行国际化的内涵,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可以分解为机构国际化路径、业务国际化路径、管理国际化路径,机构国际化路径可以进一步具体分解为股权边界选择和区域市场选择,业务国际化可以进一步具体分解为业务选择和行业选择,管理国际化较为复杂,涵盖了融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控制、人才培养等多方而内容,考虑到本文研究商业银行在国际化决策时面临的现实选择,这一部分多属于后续工作,不再做阐述。因此,本文根据商业银行国际化内容提取了银行家在进行国际化决策时不可回避必须考虑的4个主要问题进行阐述,具体来说,本文的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是指商业银行在总体国际化发展战略引导下,选择不同的方式和策略完成跨国银行全球布局,从地理区域、行业选择、业务路径、股权边界14个维度进行考察。本文首先说明了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基本内涵,包括概念,内容,形式和标准等,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基础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将可能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产生影响的理论基础按分析角度不同分为四类,一类是国际化动因理论,这类理论主要回答为什么商业银行要国际化的问题,但是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同样可为本文所研究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一类是并购学理论,从企业扩张方式的角度进行的路径选择分析;一类是商业银行发展阶段理论,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进行总结归纳;最后一类是以战略经营的角度看待路径选择问题,即出于银行各种战略需要,以长期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进行了国际化路径选择。其次从当前国际金融体制和全球金融市场出发,分析了我国政府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态度、发展水平和金融环境,考察了在巴塞尔协议约束下各国对金融的监管和市场准入控制,进而从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出发,重点分析了我国这样一个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进行国际化路径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影响因素。银行国际化并不是单纯的市场行为,要受到政治、对外经济交往、国际金融监管等诸多宏观因素影响,我们有必要将之放在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对全球金融体制和金融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我国金融产业发展和国家金融战略有一个全而的了解,从而立足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寻找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有效道路。同时,本文对花旗集团、美国银行、摩根大通、汇丰集团、三菱日联、瑞银集团、富国银行、美联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这11个大型金融集团的跨国发展之路,并通过与我国商业银行所处历史阶段、金融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对比,寻找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有中国特色的跨国发展之路。通过比较上述11家金融集团的国际化过程,这种研究在国内的比较研究中,也尚属首次。最后,本文总结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应遵循“本土化、市场化和阶段化”的原则,在业务,行业,地域和股权边界四个维度分别采用不同的路径。在业务选择方面,分析了人民币区域化带来的机遇,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充分把握这一良机,重点发展自身所特有的优势业务—人民币业务,并推荐了科技发展和业务创新在推动国际化业务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在行业选择方面,考虑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多余资本和盈利模式压力,如果发展业务多元化仍然在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曲线临界点内,则应当采取多元化拓展战略,反之,随着业务和规模扩张,如果出现了妨碍商业银行经营战略的情况,如盈利能力不行,或是阻碍核心业务发展等情况,那么也要进行果断的剥离,商业银行应在不断地扩张和剥离中达到自身的平衡;在地域方面,根据我国金融业的发展程度,借鉴国际金融集团的发展经验,本分提出了“整合港澳资源,拓展亚太地区,进军非洲南美市场,最后挺进欧美发达市场”的区域路径目标;在股权边界选择方面,本文以Dunning的OLI模型为基础,加入了市场环境(M)这一层面,形成了OLIM分析模型,以此分析了我国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银行规模、国际化经验、地理距离、文化差异、银行业管制、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双边贸易额,东道国国际化程度及市场规模等,通过以上影响因素分析来决定选择哪种方式。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对这4个维度作出抉择,有计划、有组织、有序地实施国际化战略,推动海外扩张具体项目的实施。而且这些路径的选择具有内在的联动性,互相施加影响,互相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整体战略,推动商业银行向着跨国银行的目标得以逐步实现。

二、收购兼并:进入世界500强的绝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收购兼并:进入世界500强的绝招(论文提纲范文)

(1)海航破产重整迷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如何看待多元化成长战略
二、海航主动多元化扩张的动机和过程
三、海航被动回归主业撞上“黑天鹅”
四、复盘总结

(2)山东乐旋乒乓球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逻辑分析法
        2.2.4 实地考察法
3、文献综述
    3.1 国内研究现状
        3.1.1 国内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
        3.1.2 国内乒乓球俱乐部经营现状研究
    3.2 国外研究现状
        3.2.1 国外体育俱乐部的研究现状
        3.2.2 国外乒乓球俱乐部的研究现状
4、研究内容
    4.1 乒乓球与乐旋
        4.1.1 乐旋乒乓连锁有限公司
        4.1.2 体育管理学下的乐旋
        4.1.3 体育经济学下的乐旋
        4.1.4 公司发展历程
        4.1.5 年轻的团队创造高效的管理模式
    4.2 行业与模式分析
        4.2.1 市场调研获取资源与数据
        4.2.2 参考数据、分析模式
        4.2.3 同行业的竞争分析
        4.2.4 跨行业的竞争分析
        4.2.5 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容量
        4.2.6 不断完善运营模式
    4.3 核心竞争力
        4.3.1 先进的扩张模式和裂变机制
        4.3.2 广告模式和宣传方式
        4.3.3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成功
        4.3.4 立竿见影的营销团队与营销方案
        4.3.5 人才招聘问题
    4.4 市场与营销战略分析
        4.4.1 总部营销管理方案
        4.4.2 单店营销方案
        4.4.3 老学员续卡方案
    4.5 发展规划
        4.5.1 扩张线路
        4.5.2 人才培养和引进战略
        4.5.3 服务提升计划
    4.6 风险评估
        4.6.1 财务风险
        4.6.2 管理风险
        4.6.3 政策风险
        4.6.4 扩张风险
5、乐旋直营连锁运营模式总结
    5.1 乐旋运营模式的优势与成功
    5.2 乐旋运营模式的不足与建议
6、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4)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与中国民营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
        一、跨国公司
        二、全球生产网络
        三、企业创新绩效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评述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相关研究
        一、传统跨国公司理论
        二、战略管理理论
        三、跨国公司网络观
    第二节 全球生产网络的相关研究
        一、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提出
        二、全球生产网络理论的演进
        三、全球生产网络的测度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研究
        一、发达国家的理论
        二、发展中国家的理论
        三、中国的理论
    第四节 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研究
        一、创新绩效维度
        二、创新绩效的测量方法
        三、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企业全球生产网络构建历程
    第一节 发展历程与阶段
        一、起步阶段:1978年至1990年
        二、过渡时期:1991年至2003年
        三、迅速增长期:2003年至今
    第二节 主要特征
        一、当前“中国模式”:对外投资是为加强国内生产
        二、未来发展模式的演变:多种模式并存
第四章 全球生产网络构建水平测度
    第一节 全球生产网络构建的要素及测度方法
        一、测度指标的构建原则
        二、测度指标体系的构成
        三、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二节 全球生产网络构建水平测度分析
        一、总体特征
        二、测度结果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球生产网络构建水平的决定因素
    第一节 全球生产网络广度的决定因素
        一、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二、计量模型
        三、结果分析
    第二节 全球生产网络强度的决定因素
        一、计量模型
        二、总体检验结果
    第三节 全球生产网络差异度的决定因素
        一、研究方法、变量与数据说明
        二、实证研究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与中国民营跨国公司成长机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案例企业选择
        三、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第二节 案例企业分析
        一、联想集团
        二、吉利集团
        三、华为集团
        四、均胜集团
    第三节 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与中国民营跨国公司成长机制
        一、从全球生产网络构建的不同维度分析
        二、从全球生产网络构建的不同类型分析
        三、从全球生产网络构建的不同阶段分析
        四、从“资源—能力—成长”的企业成长逻辑分析
        五、全球生产网络构建影响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与中国民营跨国公司创新绩效
    第一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全球生产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
        二、全球生产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的调节影响因素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二、计量模型
        三、变量定义
    第三节 计量分析
        一、GPBN、GPNS、GPND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二、inty、absp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三、其他控制变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全球生产网络发展趋势与中国企业地位提升
    第一节 全球生产网络发展新趋势
        一、国际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
        二、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呈现新动态
        三、全球科技进步迈入新周期
        四、全球跨国公司加大拓展新市场
    第二节 提升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的位置
        一、行业进入:以制造业为主,兼顾资源开发和生产性服务业
        二、区位选择: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相结合
    第三节 实施策略与建议
        一、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
        二、从政府的角度出发
        三、从社会的角度出发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5)雪花啤酒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研究 ——以江苏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营销渠道基本理论
    2.2 营销渠道模式理论
    2.3 营销渠道管理理论
第三章 啤酒行业分析及营销渠道现状
    3.1 啤酒行业分析
    3.2 啤酒行业营销渠道现状
第四章 华润雪花啤酒江苏公司渠道现状及发展瓶颈
    4.1 雪花啤酒江苏公司简介及江苏市场格局
    4.2 雪花啤酒江苏公司渠道现状
    4.3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
    4.4 重新修定渠道战略目标
第五章 华润雪花啤酒渠道模式优化
    5.1 雪花啤酒江苏公司渠道模式现状及问题
    5.2 渠道模式优化的方向和内容
    5.3 优化城市分级和市场分级标准
    5.4 优化片区划分和终端分类标准
    5.5 优化片区的渠道经营模式和经销商布建
    5.6 优化人力布建
    5.7 实施优化措施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
第六章 华润雪花啤酒渠道管理优化
    6.1 深度分销的管理优化
    6.2 内部: 营销总部组织功能调整和人员管理优化
    6.3 外部: 经销商的汰换和管理优化
    6.4 信息化管理建设
第七章 结论及未来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局限性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爱在尽头(论文提纲范文)

(7)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现状概括
二、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动因分析
    (一) 政府营造“走出去”政策环境的驱动
    (二) 学习技术与管理经验以提升竞争力
    (三) 占领市场份额以提升影响力
三、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方式选择
    (一) 国外保险公司跨境经营方式及我国概况
    (二) 自身扩张
    (三) 并购
    (四) 合作
    (五) 跨境经营方式对比分析
四、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问题凸显
    (一) 制度环境落差导致的法律、监管及政治风险
    (二) 保险公司跨国经营中投资决策科学性问题
    (三) 保险公司跨境经营的本土化问题
    (四) 保险公司人才培养和人员素质问题
五、小结

(8)潍柴未来发展之道(论文提纲范文)

全系列全领域产品布局
不断提升技术
国际化管理理念

(9)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以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自拟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次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难点与拟创新点
第一章 产业转移理论综述
    第一节 国外对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理论
        二、中心外围理论
        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雁行理论
        五、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六、垄断优势理论
        七、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第二节 国内对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
        一、对产业转移动因的研究
        二、对产业转移模式的研究
        三、对产业转移效应的研究
        四、对产业转移的战略选择和对策研究
        五、产业转移与区域经济发展
        六、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七、技术转移的梯度和“反梯度”理论
第二章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与效应分析
    第一节 产业转移的内涵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
        二、产业转移的分类
        三、产业转移的基本特点
    第二节 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一、生产要素的差异性
        二、区位因素
        三、产业集群
        四、产业政策
    第三节 产业转移的主要模式
        一、成本导向型转移
        二、市场开拓型转移
        三、竞争跟进型转移
        四、供应链衔接型转移
        五、追求规模经济型转移
        六、政策导向型转移
    第四节 产业转移的效应
        一、产业转移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二、产业转移对就业的影响
        三、产业转移对资源利用的影响
        四、产业转移对其他方面的影响
第三章 国际与国内产业转移的实践
    第一节 国际产业转移
        一、20世纪以来国际产业转移的历程
        二、现阶段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特点
        三、新一轮跨国产业转移的动因
        四、世界产业向中国的转移
    第二节 国内产业转移
        一、国内产业转移的背景
        二、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
        三、国内产业转移的特征
        四、国内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
第四章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第一节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一、经济地位巨大反差的压力
        二、充分发挥湖北省的比较优势的需要
        三、缩小区域之间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四、承接产业转移是湖北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可行性
        一、湖北省在全国经济梯度中地位的实证分析
        二、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SWOT分析
第五章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状况评价
    第一节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
        一、第四次国际产业转移即将进入规模化阶段
        二、国内区域间产业转移趋势明显、步伐日益加快
        三、国务院对“产业西移”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四、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十分激烈
    第二节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
        一、湖北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区之一
        二、湖北省省内承接产业转移一市独大的局面逐渐改观
        三、三次产业引资持续全面增长,促进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
        四、湖北承接的产业转移以沿海等地内资为主
        五、湖北承接的产业转移以制造业为主体
        六、开发区成为湖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七、与其他中部省份相比,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形势不容乐观
    第三节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特征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形式多样化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集群化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层次高级化
    第四节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整体规划滞后
        二、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三、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四、产业配套能力不强
        五、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落后
        六、投资软环境仍有待改善
第六章 产业转移与湖北省产业结构升级
    第一节 湖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湖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评价
        二、湖北省农业的内部结构
        三、湖北省工业的内部结构
        四、湖北省服务业的内部结构
    第二节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分布
        一、产业转移资本在湖北三次产业间的分布特征
        二、产业转移在第一产业内部的特征
        三、产业转移在第二产业内部的特征
        四、产业转移在第三产业内部的特征
    第三节 承接产业转移对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一、承接产业转移对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正面影响
        二、承接产业转移对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负面影响
第七章 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湖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
    第一节 主导产业的概述
        一、主导产业的内涵
        二、主导产业的特征
        三、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综述
        四、主导产业基准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 湖北省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分析
        一、湖北省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和指标体系的定位
        二、基于主成分法的湖北省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证研究
        三、当前湖北省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第八章 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第一节 产业转移承接的制度环境建设策略
        一、产业承接规划建设
        二、区域经济协作机制建设
        三、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管理创新
        四、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第二节 产业转移承接的载体建设策略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硬环境
        二、提升企业竞争力,加强承接主体的培育
        三、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和配套能力
        四、健全市场体系,扩大市场开放
    第三节 产业转移承接的产业发展策略
        一、以壮大主导产业为目标的产业承接策略
        二、以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的产业承接策略
        三、以培育新兴产业为目标的产业承接策略
        四、以建设产业集群为目标的产业承接策略
    第四节 产业转移承接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可持续发展观下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原则
        二、在承接转移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论文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10)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际化理论研究
        1.2.2 企业国际化发展进程研究
        1.2.3 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1.2.4 国际化方式
        1.2.5 国际化经营战略
        1.2.6 商业银行国际化研究
        1.2.7 国内关于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本文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商业银行国际化
    2.1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概念
    2.2 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
    2.3 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内容
    2.4 银行国际化的组织形式
    2.5 商业银行国际化程度度量标准
    2.6 本章小结
3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3.1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范畴
    3.2 国际化动因理论
        3.2.1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3.2.2 垄断优势理论
        3.2.3 内部化理论
        3.2.4 客户追随理论
        3.2.5 引导效应假说
        3.2.6 并购学理论
    3.3 发展阶段理论
        3.3.1 盖迪商业银行国际化三阶段理论
        3.3.2 英国迪肯教授Dicken的四个阶段
        3.3.3 范洵服务银行业导向五阶段理论
    3.4 经营战略理论
        3.4.1 长期战略理论
        3.4.2 参与银行体系重整假说
        3.4.3 银行经营效益假说(分散风险说)
        3.4.4 交易成本理论
        3.4.5 风险偏好理论
        3.4.6 学习型对外投资理论
        3.4.7 金融博弈理论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环境与体制
    4.1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研究
        4.1.1 现代国际金融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4.1.2 金融监管与多边协调机制
    4.2 各国金融体制与监管概述
        4.2.1 了解各国金融监管环境对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必要性
        4.2.2 金融监管理论对银行国际化方式选择的影响
        4.2.3 东道国的金融监管内容
    4.3 我国金融体制及"走出去"战略约束
        4.3.1 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发展
        4.3.2 走出去初现端倪
        4.3.3 我国金融市场特征
    4.4 国内外宏观环境发展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
        4.4.1 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为国际化扩张夯实了基础
        4.4.2 国际金融一体化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
        4.4.3 客户对于商业银行综合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提升
        4.4.4 全球金融市场震荡为金融机构组织模式调整提供了契机
        4.4.5 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和人民币区域化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提供了契机
    4.5 本章小结
5 国外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的经验借鉴
    5.1 全球金融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5.1.1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5.1.2 全球金融行业发展态势
    5.2 国际大银行的跨国发展之路
        5.2.1 业务国际化路径分析
        5.2.2 行业路径分析
        5.2.3 地理区域和目标市场分析
        5.2.4 进入方式分析
    5.3 案例分析
        5.3.1 汇丰银行的国际化成长
        5.3.2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并购荷兰银行的教训
    5.4 经验与启示
        5.4.1 国际大银行的成功经验
        5.4.2 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大银行的不同之处
        5.4.3 走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国际化道路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竞争力与影响因素
    6.1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国际化水平
        6.1.1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格局
        6.1.2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经营总体情况
        6.1.3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衡量标准
    6.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综合能力评述
        6.2.1 国内经济发展提供了我国商业银行海外扩张战略推进的初始条件
        6.2.2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实力不断增强
    6.3 培育并拓展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6.3.1 世界领先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6.3.2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6.3.3 培育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
    6.4 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几大因素
        6.4.1 外部因素
        6.4.2 内部因素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
    7.1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原则
        7.1.1 确定适合自己的国际化战略
        7.1.2 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7.2 区域选择路径
        7.2.1 根据区位优势,实施合理的区位发展战略
        7.2.2 分步骤、分阶段确立阶段性国际化重点区域
    7.3 行业路径选择
        7.3.1 我国金融机构实施综合化经营情况
        7.3.2 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和经营特色,有选择性的配置行业结构
    7.4 业务发展路径
        7.4.1 业务类型
        7.4.2 业务国际化选择原则
        7.4.3 充分利用人民币区域化带来的发展机遇
        7.4.4 科技提升海外业务竞争力
        7.4.5 通过业务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7.5 进入方式路径选择
        7.5.1 银行国际化的三种进入方式
        7.5.2 三种进入方式优缺点分析
        7.5.3 基于OLIM理论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收购兼并:进入世界500强的绝招(论文参考文献)

  • [1]海航破产重整迷思[J]. 谢佩洪,丁英蕾. 企业管理, 2021(05)
  • [2]山东乐旋乒乓球俱乐部运营模式研究[D]. 戚范榕.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2)
  • [3]美好时代(上)[J]. 李朝全. 时代文学, 2019(02)
  • [4]全球生产网络构建与中国民营跨国公司创新绩效研究[D]. 孙立锋.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8(12)
  • [5]雪花啤酒营销渠道优化策略研究 ——以江苏公司为例[D]. 刘波. 南京大学, 2016(05)
  • [6]爱在尽头[J]. 柳辰. 参花(上), 2015(07)
  • [7]我国保险公司跨境经营问题研究[J]. 郝臣,李飞,王旭. 保险研究, 2013(11)
  • [8]潍柴未来发展之道[J]. 云清. 商用汽车, 2013(05)
  • [9]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以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为例[D]. 向碧华. 武汉大学, 2011(04)
  • [10]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 王刚. 北京交通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并购:进入世界500强的绝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