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疗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骨质增生的护理

理疗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骨质增生的护理

一、理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骨质增生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灵杰[1](2021)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颈肩腰腿痛患者11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证候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证候评分、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针刺与中药熏蒸结合方式治疗颈肩腰腿痛,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与肢体功能的良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

李宇[2](2021)在《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主要研究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否有效以及疗效如何,同时确定此方法是否安全可行,为丰富中医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选取2019年04月-2020年1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病例,共90例,应用统计软件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口服治疗,予祛风止痛胶囊、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口服相同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两组疗程均为20天。以治疗前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为疗效观察指标,以生命体征、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为安全性观察指标,如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并记录,由此评价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对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使用Excel软件记录本次研究中所有的试验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结果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VAS评分: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组内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VAS评分在治疗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个疗程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2.WOMAC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WOMAC评分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均<0.05,两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说明两组治疗方法治疗1疗程及2疗程后均能减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WOMAC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WOMAC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2疗程后WOMAC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治疗2疗程后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3.膝关节X线K-L分级为Ⅰ级、Ⅱ级者:两组患者治疗前WOMA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疗程后两组WOMAC评分比较,两组之间WOMAC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试验组的评分低于对照组。4.膝关节X线K-L分级为Ⅲ级者: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2疗程后WOMAC评分组间比较,P均>0.05,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治疗2疗程后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5.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2个疗程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相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数据,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中医主证积分治疗前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关节冷痛症状积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数据,试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6.临床疗效: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27%,两组临床疗效之间相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统计学分析数据,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7.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的效有效率为88.64%,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2.73%,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相比较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统计学分析数据,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能够明显缓解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症状。2.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能够改善膝关节X线K-L分级为Ⅰ级及Ⅱ级的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WOMAC评分,对于改善K-L分级为Ⅲ级者的WOMAC评分效果不明显。3.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能够减轻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候积分,减轻其关节冷痛症状。4.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外治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于应用。

张晶晶[3](2021)在《火龙疗法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火龙疗法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排标准的甘肃省某三级甲等中医院风湿骨病科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火龙疗法。采集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入院时及两周后各项生化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疼痛VAS评分、中医症候分级量化表、患者报告结局量表、HAQ健康评估问卷、中医症候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数据。结果:1.两组患者基线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疼痛VA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评分、HAQ健康评估问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因子、血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关节发冷症状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报告结局量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AQ健康评估问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火龙疗法可有效降低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炎症因子水平。2.火龙疗法可以改善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发冷等症状,降低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3.火龙疗法可以降低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评分及HAQ健康评估问卷得分,从而提高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唐宏亮[4](2021)在《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观察患者术后肩周的肿胀率、疼痛评分(VSA)、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来评价该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01-2021.02于我院骨伤二科住院部气滞血瘀型肩袖损伤患者4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行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实验组: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第一天口服身痛逐瘀汤加味,连续服用2周,其余处理与对照组相同。分别于术前、术后记录VAS评分、UCLA评分,以及术后第1天,第1周、第2周时的肩关节肿胀率。记录数据并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服用中药后数据与未服用中药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统计、研究、分析来评价实验组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探求其机制。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天、第1周、第2周的肩关节肿胀率较前一次测量后计算的肿胀率均有所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2周,第6周(返院复查)记录两组的VAS评分、UCLA评分。结果显示两组VAS疼痛评分较前一次统计均下降,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对照组的UCLA评分较前一次统计均有增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通过两组之间的三种评分的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口服联合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患者(气滞血瘀型)的治疗具有显着效果,体现在该治疗方案在患肩术后肿胀消退更明显,治疗后疼痛减轻更明显及功能活动度较治疗前得到更明显的改善,且没有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丁艳,张秋菊,金丹丹,白兰英[5](2020)在《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病人的护理效果》文中指出目的:分析颈肩腰腿痛病人采用中药熏蒸治疗时的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4月-2020年9月,取101例行中药熏蒸治疗的颈肩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以不同的护理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101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50例、实验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疼痛程度。结果:治疗效果相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护理满意度评分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评分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患者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既能改善患者疼痛感,又能辅助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沈红芳,王娟[6](2020)在《中药熏蒸配合针刺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药熏蒸配合针刺在干预老年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针灸理疗科老年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疗法,观察组在针刺基础上辅以中药熏蒸及熏蒸护理,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8.57%高于对照组的4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针刺在干预老年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作用明显,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梁龙[7](2020)在《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Radiculopathy,CR)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该病常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障碍、上肢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等,罹病久者可甚至可发生肌肉萎缩。多个统计研究报告结果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已经处于危害人们健康的非致死性疾病的前列。由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越来越严重的人口老年化,该病在我国更为严重,影响个人生活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寻找一种有效、简便、适宜性强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必要。目前,保守治疗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首选治疗措施。功能锻炼作为其中的一种治疗措施,其临床有效性已经在许多研究中被证实。颈椎是由动力系统和静力系统两部分组成。动力系统主要指的是颈部肌肉,静力系统主要是颈椎骨。颈椎病的发病有着“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的论述,颈椎部的“筋”异常导致“骨错位”的发生,最终“筋骨同病”,引发本病。目前研究也表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与颈部肌肉的肌张力增高有关。颈肌肌张力增高,即“筋急”的发生,“筋急”产生异常应力,对颈椎骨造成牵拉,导致“骨错缝”的发生,长期的骨不正会导致应力性骨赘、椎间盘退变,刺激到颈神经根就导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生。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可以总结成“筋骨同病,以筋为先”,再根据《灵枢·卫气失常》中论述,“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所以对于本病的治疗应该对颈部“筋”进行干预,调节颈肌的状态,“经筋治骨”,最后达到“筋柔骨正”、“筋柔骨自安”的生理状态。颈椎康复操是由朱立国教授结合颈椎的解剖、生理状态和颈椎疾病发病特点创制的一套颈椎锻炼方法。本颈椎康复操已经收录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编纂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指南,并作为其中的一种推荐治疗方法。颈椎康复操获得了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创新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也是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推广项目。颈椎康复操是对颈部“筋”进行直接的干预,符合以上“经筋治骨”的治疗原则。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颈椎康复操配合其他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但是单一的颈椎康复操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作用及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说:颈椎康复操可以通过降低肌张力,进而改善颈椎骨等应力,调节颈椎受力平衡而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四个部分来阐述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干预作用及潜在机制。1文献研究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1.1目的检索当前国内外关于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Meta分析方法来明确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1.2方法计算机检索了 Medline数据库(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7个数据库关于功能锻炼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然后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的数据分析和图形制作。使用漏斗图评价文献的发表偏倚,如异质性较高,则使用敏感性分析结果的稳健性,使用亚组分析来明确研究间异质性来源,并使用GRADE分级对每个结局指标进行强度推荐。1.3结果经过严格筛选,总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共有87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功能锻炼能显着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VAS评分[SMD=-0.89;95%CI:(-1.34,-0.44),P<0.0001]和 NDI 指数[MD=-3.60;95%CI:(-6.27,-0.94);Z=2.65,P=0.008<0.05],由于没有文献报告 SF-12、SF-36 这两个指标,所以无法进行分析。漏斗图显示VAS评分和NDI指数两者对称性稍差,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但敏感性性分析表明Meta分析指标稳健性尚可。亚组分析表明高异质性来源可能与干预时间、发表语言、发表年份有关。GRADE分级结果是VAS评分和NDI指数均是低等级。1.4结论单独进行功能锻炼干预或功能锻炼辅助其他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缓解颈椎疼痛,改善颈部功能,但仍需大量高质量的研究提供更充足的证据。2临床研究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干预作用的探索性试验2.1目的初步探索颈椎康复操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增强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证据,为颈椎康复操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2.2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市朝阳区东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急性期)患者。将所有纳入病例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颈椎健康指导,治疗组予以颈椎康复操+颈椎健康指导。记录干预前、干预后1周、2周、3周、4周、2月、3月患者的VAS评分、NDI指数、SF-12PCS评分、SF-12 MCS评分、不良反应。使用SPSS 17.0、GraphPad Prism 8.0.2软件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图形的绘制。2.3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患肢情况、干预前的VAS评分、NDI指数、SF-12PCS评分、SF-12MC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相关指标比较结果如下:(1)NDI指数: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NDI指数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且各个观察时间点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颈椎康复操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NDI指数,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2)VAS评分: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下降幅度与对照组相似(P>0.05),且干预后3月与干预后2月差异不明显(P>0.05),余各个时间点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颈椎康复操在降低患者疼痛方面效果不明显,但疼痛可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更好,效果可延续到干预后2月。(3)SF-12 PCS评分:治疗组患者的SF-12PCS评分较对照组患者增高显着(P<0.05),且各个观察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颈椎康复操干预后3月内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机体功能,而且随时间的延长疗效越好。(4)SF-12MCS评分:治疗组患者SF-12MCS评分增高明显,且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颈椎康复操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且随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显着。(5)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1例锻炼后颈肩部酸胀不适的症状,嘱其热敷,减少锻炼次数,症状消失。还有1例患者做雏鸟起飞出现患侧手臂的酸麻感,嘱其减小手臂后伸角度后,症状消失。余未见异常。2.4结论颈椎康复操可以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非急性期患者颈椎功能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且治疗时间越长,疗效越好。颈椎康复操的安全性也较好。虽然对疼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但是配合颈椎康复操的仍保持一定优势。疼痛的改善的结果可能与疾病处于非急性期或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点等有关。3应用基础研究基于筋束骨理论探讨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肌张力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3.1目的基于“筋束骨”理论,通过对颈椎康复操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面域肌张力、颈椎活动度的作用的研究,明确颈椎康复操对颈部“筋”的作用,以及“筋”对“骨”的影响,从而探讨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可能的治疗机制,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3.2方法3.2.1肌张力测量采用软组织张力测试分析系统(Mtone JZL-III型)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部肌张力面域测量,测出200g压力时软组织张力测试分析系统所对应的刻度位移记为该点的肌张力。分别记录颈椎康复操干预前、干预后1周、2周、3周、4周的多点肌张力数据,使用MATLAB R2015a软件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绘制肌张力云图,然后进行比较分析。3.2.2颈椎活动度测量使用OptiTrack-V120:Duo&Trio仪器在颈椎康复操干预前、干预后1周、2周、3周、4周时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颈椎活动度的测量,再使用Optitrack Motive软件和Visual3D V5软件对数据进行记录和计算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对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GraphPad Prism 8.0.2软件进行图形绘制。3.3结果3.3.1肌张力随着颈椎康复操锻炼的持续,自干预前,干预后1周,2周,3周,4周,肌张力有着逐渐下降趋势。3.3.1.1干预前从总体看,干预前患者的颈部肌张力增高情况对称性稍差,右侧整体肌张力较左侧高。肌张力低区域主要集中在C3-C6颈椎两侧的肌肉,自C6-T1区域的肌张力较颈项部要高。3.3.1.2干预后1周云图分布对称性较干预前好,肌张力增高区域有所缩小,尤其C6-7区域肌张力降低比较明显。3.3.1.3干预后2周颈项部以“团块区域”的肌张力分布逐渐扩散成跟解剖形态相近的“条带状”区域,云图两侧的对称性较之前更显着。3.3.1.4干预后3周颈部云图整体有下降趋势并且无论颈椎区域还是肩胛区域对称性均较好。颈项部及肩胛区的肌张力基本按照解剖形态分布。3.3.1.5干预后4周云图肌张力整体下降明显,颈项部肌张力仍有明显下降趋势,低肌张力区域逐渐增大明显,左右两侧肌张力云图对称性较好。3.3.2颈椎活动度3.3.2.1颈椎前屈颈椎康复操干预不同时间点的颈椎前屈角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点两两比较后发现,除了干预前和干预第一周颈椎活动度改善不明显(P>0.05),余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2.2颈椎后伸颈椎康复操干预不同时间点的颈椎后伸角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点两两比较后发现,干预前与干预后一周、干预后三周和干预后四周颈椎后伸角度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2.3颈椎左侧屈颈椎康复操干预不同时间点的颈椎左侧屈角度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点两两比较后显示,干预后第三周和干预后第二周相比,颈椎左侧屈角度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观察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2.4颈椎右侧屈颈椎康复操干预不同时间点的颈椎右侧屈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点两两比较后显示,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2.5颈椎左旋颈椎康复操干预不同时间点的颈椎左旋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点两两比较后显示,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3.2.6颈椎右旋颈椎康复操干预不同时间点的颈椎右旋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时间点两两比较后显示,各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结论颈椎康复操能够有效的降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肌肌张力,调节颈部受力平衡,由“筋急”向“筋柔”方向转变。通过颈椎活动度这一指标可以看出“筋柔”后又干预“骨错缝”使其向“骨正”方向改善。说明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能是通过改善颈肌紧张状态来改善骨的受力,调整了颈椎的应力平衡来实现的。4基础研究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干预的生物力学研究4.1目的通过对将颈椎康复的动作进行量化后,加载到构建好的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上,分析每个动作的生物力学机制,为后期运动处方的开发提供支撑。再通过筋骨关系来分析颈椎康复操干预后导致颈肌肌张力降低后对颈椎的影响,探讨其深层的治疗机制。4.2方法4.2.1颈椎康复操的量化将颈椎康复操每个动作进行可量化地拆分,选取20名志愿者完成颈椎康复操动作,使用Optitrack动捕系统和测力手套对每个动作进行轨迹捕捉和后期数据处理,得出每个动作的量化参数。4.2.2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颈椎康复操动作加载使用CT扫描一名正常人颈椎,通过多个软件进行几何重建、逆向工程、网格划分、材料赋值等过程,构建出包含椎体(C0-T1)、椎间盘(C2-C7)、韧带、关节软骨、肌肉等结构完整的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待验证其有效性后,再将量化好的颈椎康复操参数加载到该模型上,分析每个动作对椎体、椎间盘、韧带的应力及肌肉的应变情况。4.2.3不同肌张力变化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通过对颈椎间盘退变的模拟来构建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特征的疾病模型,再用刚度参数来模拟颈肌肌张力,构建肌张力增高、肌张力正常、肌张力降低的三个神经根型颈椎病有限元模型。根据颈椎日常活动的动作,对三个模型进行前屈、后伸、旋转、侧屈四个工况的加载,从而分析颈椎康复操使得肌张力降低后的颈椎的筋骨影响关系,进一步探索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机制。4.3结果4.3.1颈椎康复操的量化对颈椎康复操进行动作拆分和参数测量。前屈后伸动作拆分成颈椎前屈后伸两个动作,测量结果是前屈63.31°,后伸62.15°;旋颈望踵动作拆分成旋转和前屈,测量结果是左旋81.2°,右旋79.3°,左侧前屈15.66°,右侧前屈19.06°;回头望月动作拆分成旋转和后伸45°,测得结果是左旋81.2°,右旋79.3°;雏鸟起飞动作可以拆分成颈椎后伸,上肢后伸及上肢的下拉力三部分,结果测得颈椎后伸62.15°,上肢后伸与躯干的角度38.18°,上肢下拉力为77.36N。摇转双肩动作可以拆分为肩关节的向上、向前、向下、向后四个动作,测量位移参数结果是向上 83.82mm、向前 96.83mm、向下 48.03mm、向后 50.46mm。4.3.2颈椎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颈椎康复操动作加载构建了颈椎所有椎体和椎间盘、10个韧带结构、14组肌肉的全颈椎有限元模型,并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比对,结构表明该模型的仿真性较好。对颈椎康复操每个动作在模型上进行加载。4.3.2.1前屈后伸颈椎前屈时,颈椎整体的受力区是枕骨下及所有椎体、椎间盘区域,其中寰椎的前后弓受力最大。椎体中应力自C2至C4应力逐渐增加,又从C4至C7椎间减小。椎间盘的应力最大集中在C4-5椎间盘,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椎间盘的前部。颈夹肌和肩胛提肌是应变最大的两个肌肉。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和棘上韧带的应力都随着颈部前屈活动应力不断增加,且承受最大应力的韧带为黄韧带。对颈椎有限元模型进行后伸动作加载,应力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关节突关节及钩椎关节,寰椎应力最大区域在前后弓。椎体中所受应力是C2椎体。椎间盘较大应力主要出现在椎间盘的两侧,其中C3-4是受力最大的椎间盘。胸锁乳突肌是产生最大形变的肌肉,前纵韧带是承受最大应力的韧带。4.3.2.2旋颈望踵加载旋颈望踵动作后,C4和C5椎体所受应力最大,寰椎最大应力区域在前后弓,C2椎体至C6椎体,最大应力区域主要集中在左侧上关节突、下关节面,椎体部分的较大应力区域自上而下,由椎体左侧转移到椎体右上部外侧,直到C7椎体最大应力区域转移至右侧椎体部分。所受应力最大椎间盘位于C3-4、C4-5节段。产生最大形变的肌肉是颈夹肌。旋转运动时各韧带应力均有所增加,最大应力位于黄韧带,在进行前屈运动时,前纵韧带应力逐渐下降,余韧带应力明显增加。4.3.2.3回头望月将回头望月在颈椎有限元上加载,承受最大应力的椎体是C3,C3到C6椎体的最大应力位置分布于钩椎关节部位、左侧上关节突、下关节面区域,至C7椎体后应力明显区域转至钩椎关节部位。椎间盘最大应力出现在C3-4节段。头最长肌为应变最大的肌肉。右旋动作时,各韧带的应力都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黄韧带为受力最大的韧带,后伸运动后,除了前纵韧带应力增加明显外,余韧带应力都在下降。4.3.2.4雏鸟起飞将雏鸟起飞进行动作加载,颈椎受力明显区域主要集中在椎体和上关节突和下关节面部位。C2椎体承受着椎体中的最大应力。寰椎的最大应力仍位于前后弓部位,余各椎体应力明显区域出现在椎体与椎体的结合部位。C3-4椎间盘所受应力最大。胸锁乳突肌是该运动形变最大的肌肉。而前纵韧带是应力最大的韧带。4.3.2.5摇转双肩对模型中肱骨头参考点进行向上、向前、向下、向后的位移工况加载,颈椎的应力分布大致相同。寰椎前后弓有明显应力改变,余椎体应力改变不明显。椎间盘的应力改变也不明显。承受最大应力出现在C4椎体,椎体应力明显位置处于椎体与椎体连接的钩椎关节区域。椎间盘受力自上而下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应力明显区域也从椎间盘的两侧逐渐向后移至椎间盘的后外侧。在肌肉方面,向上、向前运动都是颈夹肌和颈最长肌形变最大,向下和向后运动是产生最大形变的是肩胛提肌。韧带受力方面,向上运动除了前纵韧带,其余韧带应力均逐渐增加,其中黄韧带最为明显;向前运动各个韧带有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向下运动时,前纵韧带反而应力不断增加,而其余三个韧带应力逐渐减小;向后运动时,原本上升的前纵韧带也是先小幅度上后下降,呈抛物线状。4.3.3不同肌张力变化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影响4.3.3.1前屈工况在肌张力增高、正常肌张力、肌张力降低的三个神经根型颈椎病有限元模型中进行前屈工况加载,发现椎体的应力较大的部位发生在椎体与椎体的结合部位,椎板及棘突部位分散的应力较少。其中寰椎所受的应力最大,肌张力增高、正常肌张力、肌张力降低三个模型寰椎的所受的最大应力分别是42.17Mpa、38.81Mpa、35.22Mpa。椎间盘应力较大区域主要是椎间盘前部及前外侧。肌张力增高模型中各个椎体所受的应力增高,随着肌张力的降低,椎体应力有逐渐减小趋势。各个颈椎间盘的应力趋势基本与椎体情况相似,但是在C2-3和C5-6椎间盘,随着肌张力降低,应力有着轻微增大趋势。4.3.3.2后伸工况对三个疾病模型进行后伸工况加载,三个模型的应力分布区域大致相似,应力较大区域主要集中在椎体钩椎关节、上关节突和下关节面,寰椎在前后弓部位。所受应力最大的椎体是C2椎体。椎间盘应力较大区域分布自上而下由前外侧转向后外侧,其中受力最大的椎间盘为C3-4椎间盘。4.3.3.3旋转工况在旋转工况的加载下,肌张力增高、肌张力降低、肌张力正常三个神经根型颈椎病有限元模型应力分布区域大体一致。寰椎应力最大区域主要集中在前后弓部位,余椎体最大应力区域主要是在钩椎关节、右侧关节突部位。椎间盘的应力区域主要是在两侧。所受应力最大的椎体是C5椎体,且各个椎体所受的应力大小相差不大,承受应力较大的椎间盘C3-4节段。4.3.3.4侧屈工况侧屈工况加载后,椎体最大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左侧椎弓根部位及左侧椎体部位,寰椎最大应力仍然在前后弓,受力最大的椎体为C4椎体,自C4上下椎体应力逐渐减小。椎间盘最大应力部位在两侧,其中是以右侧为主,C3-4节段是受力最大的椎间盘。三个模型的最大应力分布区域大致相同。4.4结论不同的颈椎康复操动作对颈椎有着不同的生物力学作用,可以根据各自的作用特点制定合适的运动处方。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内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颈肌肌张力,进一步发挥降低颈椎椎体、椎间盘的应力,对于有应力集中部位,通过增加椎间盘的缓冲能力和分散应力来调节颈椎的应力平衡。

仲文庆[8](2020)在《膝关节镜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功能恢复及症状改善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骨二科病区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60例,年龄40岁~70岁,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膝关节镜术后1周拆线后予以热敏灸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患者在膝关节镜术后拆线后不予特殊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3个月观察随访,分别在术前、术后3周及术后3月采用Lysholm量表及WOMAC量表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结果做出评价分析。两组各选15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及3月拍摄患膝负重位X线正位片,根据胫股关节间隙变化,评估软骨损伤情况,并对结果做出评价分析。依据观察组中不同中医证型患者术后评分的区别与变化,评估热敏灸对不同证型患者关节镜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Lysholm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周及3月对照组患者Lysholm评分分别为(59.90±5.33)、(70.57±10.60),术后3周及3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分别为(71.87±9.63)、(80.47±11.33),术后3周及3月对照组患者WOMAC评分分别为(21.23±5.94)、12.5(9~17),术后3周及3月观察组患者WOMAC评分分别为(15.17±4.66)、8.5(7~13)。术后3周及3月Lysholm评分及WOMAC评分较术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对照组与观察组WOMAC量表疼痛、僵硬、功能障碍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对照组与观察组僵硬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及3月两组患膝负重位X片胫股关节间隙比较,术后1周关节间隙分别为(3.87±0.59)mm、(3.87±0.59)mm,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对照组及观察组关节间隙分别为(3.63±0.55)mm、(3.79±0.55)mm,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总体优良率为62%,其中对照组疗效优良率为40%,观察组疗效优良率为83%。术前不同证型间Lysholm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周寒湿痹阻型Lysholm评分为(81.11±8.36),较其他证型评分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证型之间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月寒湿痹阻型Lysholm评分为(90.11±10.90),肝肾亏虚型为(81.36±6.61),两组间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于气血虚弱型及气滞血瘀型评分更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证型间同一时间段WOMAC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能有效提高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疗效,可以增强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膝骨关节炎症状,尤其是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术后辅助运用热敏灸对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更佳,肝肾亏虚型次之。

缪旭东[9](2020)在《药刮法对兔KOA模型软骨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XIAP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兔KOA模型软骨细胞caspase-3、caspase-9及XIAP的表达,从线粒体/细胞色素C介导的凋亡通路探究铁包金按摩膏结合刮法对兔KOA模型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证实药刮法治疗KOA的临床疗效并阐明其部分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6月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铁包金按摩膏+刮法组、铁包金按摩膏组、刮法组五组,每组8只。动物实验采用木瓜蛋白酶关节腔注射法造模制备兔膝骨关节炎模型,各组对兔K0A模型进行干预后,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兔KOA关节软骨caspase-3、caspase-9及XIAP蛋白的表达。结果:各组干预后,对其进行软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评分,与正常组对比,药刮组、铁包金按摩膏组、刮法组、模型组评分明显较高,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与模型组对比,药刮组、铁包金按摩膏组、刮法组Mankin评分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药刮组对比,铁包金按摩膏组、刮法组三者间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提示采用药刮法、铁包金按摩膏、刮法均能有效延缓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软骨退变,其中药刮法效果更明显。干预后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软骨细胞上caspase-3、caspase-9及XIAP的表达,结果如下:1)caspase-3、caspase-9:与正常组对比,药刮组、铁包金按摩膏组、刮法组、模型组各组表达显着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对比,药刮组、铁包金按摩膏组、刮法组表达减少(P<0.05);与药刮组对比,铁包金按摩膏组、刮法组表达增加更多(P<0.05)。2)XIAP:与正常组对比,药刮组、铁包金按摩膏组、刮法组、模型组各组表达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对比,药刮组、铁包金按摩膏组、刮法组表达增多(P<0.05);与药刮组对比,铁包金按摩膏组、刮法组表达减少(P<0.05)。提示采用药刮法、铁包金按摩膏、刮法均能明显降低软骨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上调XIAP的表达,减少了对软骨的损坏,进而保护软骨组织,延缓KOA关节的退变。其中药刮法效果更好。结论:1、药刮法、铁包金按摩膏、刮法均能有效延缓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软骨退变,其中药刮法效果更明显。2、药刮法可以降低K0A模型兔关节软骨中caspase-3、caspase-9表达量,上调XIAP的含量,从而保护关节软骨免受破坏,延缓关节衰老。这可能是铁包金按摩膏结合刮法治疗KOA的机制之一。

李康[10](2020)在《葛根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葛根汤及其加减方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VIP);外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各大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纳入标准:(1)研究类型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需被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且阐明诊断标准或依据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3)干预措施观察组须包含葛根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对照组为除葛根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外的其他常规治疗方法,2组治疗时间不限,但疗程需完全一致;(4)结局指标为临床总有效率;(5)纳入文献样本总量不少于30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照Review Manager中关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偏倚风险表进行质量评估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要求的有23篇文献,1988例受试者,Meta分析结果示包含葛根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安全有效,但由于纳入的23篇文献多数为低质量文献,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影响其结果的客观性,仍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二、理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骨质增生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骨质增生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3]
    3.2 疗效标准[4]
    3.3 统计学方法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4.2 两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腰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比较
4 讨 论

(2)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案
    3 观察项目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6 安全性指标
    7 不良反应
讨论
    1 中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3 电脑中频药透的治疗机理
    4 方药分析
    5 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火龙疗法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1 研究背景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1.4 类风湿关节炎的辩证分型
        1.5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 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干预现状
        1.7 火龙疗法的概述
        1.8 火龙疗法的研究现状
    2 相关理论依据
        2.1 立题依据
        2.2 选穴依据
        2.3 药物选择依据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技术路线图
第一部分 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发生剔除或撤除、发生脱落标准
        1.6 样本量的计算
        1.7 随机分组
        1.8 伦理原则
    2 干预方法
        2.1 干预措施
        2.2 干预疗程
        2.3 研究工具
        2.4 不良事件
        2.5 评价指标
        2.6 统计分析
        2.7 质量控制
第二部分 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
        1.1 一般资料基线比较
        1.2 结局指标基线比较
    2 干预后结局指标的比较
        2.1 干预后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
        2.2 干预后疼痛VAS评分的比较
        2.3 干预后中医症候积分及各条目的比较
        2.4 干预后患者报告结局评分及各条目得分的比较
        2.5 干预后HAQ健康评估问卷得分的比较
        2.6 中医症候疗效评价
        2.7 不良反应发生率
第三部分 讨论
    1 基线资料的分析
    2 结局指标的分析
        2.1 火龙疗法可有效降低寒湿痹阻证RA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
        2.2 火龙疗法可有效改善寒湿痹症证RA患者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发冷等症状
        2.3 火龙疗法可有效降低寒湿痹阻证RA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
        2.4 火龙疗法可有效降低寒湿痹阻证RA患者的患者报告结局量表评分
        2.5 火龙疗法可以提高寒湿痹阻证RA患者的生活质量
        2.6 火龙疗法的实施安全可靠,患者依从性良好
第四部分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局限性与展望
        2.1 局限性
        2.2 展望
    3 创新性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护理技术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的 Meta 分析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肩袖损伤病因病机的中医认识
        1.1 中医病因分析
        1.2 中医病机分析
    2.中医证型及治则治法
        2.1 肩袖损伤的中医证型
        2.2 肩袖损伤的治则治法
    3、祖国医学对肩袖损伤治疗进展
        3.1 中药内服外敷
        3.2 针刺
        3.3 推拿
        3.4 小针刀
    4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研究
        4.1 肩袖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4.2 肩袖损伤的发病机制
        4.3 肩袖损伤的临床表现
        4.4 现代医学对肩袖损伤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资料纳入及分组
        2.2 治疗方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1.治疗后两周内的肩部肿胀率的评价
    2.VAS评分比较
    3.UCLA评分
    4.安全性评价
第四部分 讨论
    1.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治疗
        1.1 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的优势
        1.2 术后肩关节周围肿胀的中、西病机分析
        1.3 术后肩关节疼痛的病机分析
        1.4 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僵硬的病机分析
    2.身痛逐瘀汤加味的药物组成及作用机制的分析
    3 结论
    4 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肩袖损伤中医特色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5)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病人的护理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2.3 疼痛程度比较
3 讨论

(6)中药熏蒸配合针刺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2.2.1 熏蒸方剂
        1.2.2.2 熏蒸
        1.2.2.3 熏蒸护理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症状评定
        1.3.2 疗效判定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3 讨论
    3.1 针刺治疗可以改善膝关节症状
    3.2 中药熏蒸治疗可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7)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概况及其非手术治疗进展
        1 病因病机
        1.1 机械压迫
        1.2 炎症浸润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
        2.2 影像学检查
        3 非手术治疗
        3.1 西药
        3.2 牵引
        3.3 颈托
        3.4 锻炼
        3.5 中药
        3.6 针灸
        3.7 推拿手法
        4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三维有限元分析在颈椎病生物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1 颈椎有限元建模的发展历史
        2 颈椎各部位的建模
        2.1 颈椎体
        2.2 椎间盘
        2.3 韧带
        2.4 颈肌
        3 有限元分析技术在颈椎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
        3.1 颈椎病发生机制探讨
        3.2 颈椎病的治疗机制探讨
        3.2.1 手法治疗
        3.2.2 手术治疗
        3.2.3 其他治疗措施
        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功能锻炼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资料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资料来源和检索方法
        2.2.2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2.2.3 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
        2.3 统计学方法
        2.4 GRADE分级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筛选及纳入研究特征
        3.2 纳入文献风险质量评估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VAS评分
        3.3.2 NDI指数
        3.3.3 SF-36或SF-12分数
        3.3.4 发表偏倚
        3.3.5 敏感性分析
        3.3.6 亚组分析
        3.3.7 GRADE分级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干预作用的探索性试验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剔除标准
        2.7 终止标准
        2.8 干预措施
        2.9 观察指标
        2.9.1 VAS评分
        2.9.2 NDI指数
        2.9.3 SF-12评分
        2.9.4 不良反应
        2.10 观察时间点
        2.11 统计学方法
        2.12 样本量情况
    3 结果
        3.1 研究总体情况
        3.2 两组基线情况
        3.2.1 性别
        3.2.2 年龄
        3.2.3 病程
        3.2.4 患肢情况
        3.2.5 干预前评价指标的情况
        3.3 观察结果
        3.3.1 NDI指数
        3.3.2 VAS评分
        3.3.3 SF-12 PCS评分
        3.3.4 SF-12 MCS评分
        3.3.5 不良反应
    4 讨论
        4.1 研究设计方面
        4.1.1 研究类型
        4.1.2 样本量
        4.2 研究内容
        4.2.1 “筋束骨”理论指导下神经根型颈椎病“筋”、“骨”关系辨析
        4.2.2 功能锻炼对颈椎的作用及颈椎康复操的合理性
        4.2.3 研究对象的选择
        4.2.4 研究结果分析
        4.3 局限性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应用基础研究 基于筋束骨理论探讨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肌张力及颈椎活动度的影响
    前言
    实验一 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肌肌张力影响研究
        1 资料来源
        2 仪器与方法
        2.1 测量仪器
        2.2 测量部位
        2.3 测量方法
        3 分析方法
        4 结果
        4.1 干预前颈椎肌张力云图
        4.2 干预后1周颈椎肌张力云图
        4.3 干预后2周颈椎肌张力云图
        4.4 干预后3周颈椎肌张力云图
        4.5 干预后4周颈椎肌张力云图
    实验二 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的干预作用
        1 资料来源
        2 仪器与方法
        2.1 测量仪器与软件
        2.2 测量方法
        3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颈椎前屈角度
        4.2 颈椎后伸角度
        4.3 颈椎左侧屈角度
        4.4 颈椎右侧屈角度
        4.5 颈椎左旋角度
        4.6 颈椎右旋角度
        5 讨论
        5.1 目前肌张力测量的现状、局限性及使用肌张力云图的必要性
        5.2 肌张力实验部分结果分析
        5.2.1 肌张力与颈椎功能的关系
        5.2.2 颈椎康复操对颈肌肌张力影响的结果分析
        5.2.3 颈椎康复操对颈肌肌张力影响的原因探讨
        5.3 颈椎活动度指标的选择理由
        5.4 选用动态捕捉技术测量颈椎活动度的必要性
        5.5 颈椎活动度结果分析
        5.5.1 颈椎前屈角度
        5.5.2 颈椎后伸角度
        5.5.3 颈椎左侧屈角度
        5.5.4 颈椎右侧屈角度
        5.5.5 颈椎左旋角度
        5.5.6 颈椎右旋角度
        5.6 “筋柔”对“骨正”的潜在影响
        5.7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5.7.1 肌张力实验部分
        5.7.2 动态捕捉部分实验
        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基础研究 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干预的生物力学研究
    前言
    实验一 动态捕捉系统对颈椎康复操的量化研究
        1 资料来源
        2 仪器与方法
        2.1 测量仪器与软件
        2.2 测量方法
        2.2.1 动作拆分
        2.2.2 测量方法
        2.2.3 测量结果
    实验二 颈椎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颈椎康复操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硬件设备
        1.2 软件设备
        1.3 实验对象
        2 图像采集
        3 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3.1 骨性结构的构建
        3.2 颈椎间盘的构建
        3.3 关节软骨模型的提取与创建
        3.4 韧带和肌肉的构建
        3.5 网格划分
        3.6 材料参数设置
        4 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验证
        5 颈椎康复操动作加载情况
        6 结果
        6.1 前屈后伸
        6.1.1 前屈动作
        6.1.2 后伸动作
        6.2 旋颈望踵
        6.3 回头望月
        6.4 雏鸟起飞
        6.5 摇转双肩
    实验三 神经根型颈椎病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颈椎康复操治疗机制的探讨
        1 实验材料
        2 图像采集
        3 神经根型颈椎病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
        4 加载条件和工况
        5 结果
        5.1 神经根型颈椎病三维有限元模型椎间隙高度和椎间孔大小的变化
        5.2 不同肌张力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应力分析结果
        5.2.1 前屈工况
        5.2.2 后伸工况
        5.2.3 旋转工况
        5.2.4 侧屈工况
        6 讨论
        6.1 颈椎康复操量化研究
        6.2 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6.3 肌肉肌张力与材料参数刚度的关系
        6.4 颈椎康复操动作加载的有限元结果分析
        6.5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机制分析
        6.6 研究的局限性
        7 结论
    参考文献
创新点
致谢
个人简介
附录

(8)膝关节镜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膝骨关节炎围手术期中医治疗现状研究
        1. 膝骨关节炎诊断及分期、中医分型及常用手术方式
        2. 围手术期中医治疗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2. 热敏灸作用机制研究
        3.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4. 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Lysholm评分量表
    附录2 WOMAC评分量表
硕士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药刮法对兔KOA模型软骨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XIAP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药物
        1.1.3 主要实验试剂
        1.1.4 主要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
        1.2.2 动物模型制备与鉴定
        1.2.3 给药及干预方法
        1.2.4 动物标本制备
        1.2.5 软骨组织形态学观察
        1.2.6 软骨组织caspase-3、caspase-9及XIAP蛋白免疫组化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2.1 实验干预后各组软骨组织学观察Mankin评分结果比较
    2.2 各组干预后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caspase-9及XIAP实验结果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3.1.1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3.1.2 膝骨关节炎的治疗
    3.2 中医学对膝骨关节炎的认识
        3.2.1 膝痹的病因病机
        3.2.2 膝痹的中医辨证治疗
        3.2.3 膝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3.3 细胞凋亡与KOA
        3.3.1 细胞凋亡
        3.3.2 线粒体/细胞色素C介导的细胞凋亡与KOA
    3.4 药刮法的研究概括
        3.4.1 铁包金按摩膏的药物组成
        3.4.2 药刮法的起源及发展
        3.4.3 药刮法的前期研究
    3.5 药刮法对兔KOA模型软骨细胞的实验结果分析
    3.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实验图片
    附录 B:改良Mankin's评分标准
综述 中药外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0)葛根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
        1.2 病因病机
    2 西医学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认识
        2.1 神经根型颈椎病概述
        2.2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3 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概况
        3.1 中药内服
        3.1.1 中药煎服
        3.1.2 中成药口服
        3.2 中药外治
        3.2.1 中药贴敷
        3.2.2 中药熏蒸
        3.2.3 中药烫熨
        3.2.4 中药离子导入
        3.2.5 其他
        3.3 灸法治疗
        3.4 针刺治疗
        3.5 推拿治疗
        3.6 牵引治疗
        3.7 其他
系统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1.2 检索方法
    2 选择对象
        2.1 文献纳入标准
        2.2 排除标准
    3 资料提取
        3.1 提取内容
        3.2 提取方法
    4 质量评价
        4.1 文献质量评价
        4.2 数据分析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文献基本特征分析
    3 方法学质量评价
    4 结局指标
讨论
    1 Meta分析结果
    2 葛根汤的立法及组方特点
    3 本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四、理疗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骨质增生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观察[J]. 刘灵杰. 中医外治杂志, 2021(05)
  • [2]电脑中频药透联合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D]. 李宇.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火龙疗法对寒湿痹阻证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干预效果研究[D]. 张晶晶.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D]. 唐宏亮.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病人的护理效果[J]. 丁艳,张秋菊,金丹丹,白兰英.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6)
  • [6]中药熏蒸配合针刺干预在老年膝关节骨质增生患者中的应用[J]. 沈红芳,王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20(17)
  • [7]颈椎康复操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 梁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8]膝关节镜联合热敏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D]. 仲文庆.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药刮法对兔KOA模型软骨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XIAP表达的影响[D]. 缪旭东.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葛根汤及其加减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meta分析[D]. 李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理疗结合中药熏蒸治疗骨质增生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