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重的还是轻的还是什么?

那是重的还是轻的还是什么?

一、那个重什么轻什么的(论文文献综述)

郭承禹[1](2020)在《汉语方言双音节词的韵律结构类型与变调》文中研究说明近二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韵律轻重对于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影响,并且提出了“韵律变调”的概念。文章支持这一观点,认为除了语法和语义变调之外,一些方言的语音变调应纳入轻重音的研究框架进行解释。具体来说,文章以汉语方言的双音节词为研究对象,提出左重和右重两种基本的韵律结构,以这两种韵律结构为纲领,分别列举出与之对应的变调模式,力图说明韵律模式驱动变调这一语言事实,并且解释其中的音变机制和蕴含的规律。第1章以世界语言韵律特征的共性和规则作为切入点,将研究视野逐渐聚焦于东亚、汉语的韵律研究,分别总结了汉语的轻音与重音的表现形式,并列举了目前词汇重音研究中存在的争议。随后引出文章的核心内容,即轻重音与连读变调的关系。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举出变调受到韵律轻重影响的事实,并总结了重音音节往往保留单字调,轻音音节变调这一规律。第2章引述了四种基础的韵律范畴,展示了汉语方言存在左重和右重两种基本的韵律结构。此章节还详述了轻重音和声调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韵律模式驱动变调”的预设:任何单字调进入多音节辖域时都要满足韵律轻重音的内在要求,否则发生变调。另外,此章还列举了文章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第3章描述了左重韵律结构下的轻音中和调。此章节解释了轻音中和调这一术语,并以长沙话和娄底话为例,分析了轻音位置产生中和调的原因。结果说明,单字调在末音节轻音位置保留了部分声调特征,变为相应的短平调(或短调),调值是原调的音高起点或终点。原因是轻音只有一个韵素,无法承载单音节完整的升调或降调。这种轻音中和调和轻声有着本质的区别。第4章以北京话和银川话为例,叙述了左重韵律结构下的轻声现象。这一章节从跨方言的角度,分析了两个方言轻声词的词汇结构和声学特征,并且总结了其中的共性和差异。就共性来说,北京话和银川话的轻声词都属于动态的、口语化的、可类推的左重韵律模式。轻声音节的本质均为“失调”。两者差异主要在于银川话的轻声“不轻”。第5章以成都话和松江话为例,论证了左重韵律结构的声调延展现象。依据前贤研究,两种方言均存在左重韵律结构,其连读调是韵律轻重的外在表现。文章着重描述了连读调中蕴含的右向声调延展,同时发现声调延展有既定的声调组配条件,整个音变过程呈现出系统性的、动态性的特点。声调延展可以分为音高延展和调域延展,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末音节的轻音失去原有的声调特征。第6章以福州话的双音节韵律词为例,讨论了右重韵律结构下的声调逆同化现象。文章认为福州话存在右重韵律结构,其松紧韵母和变调结果都反映了这种韵律模式。福州话的很多变调都出现了声调逆同化现象,通过分析具体的语音特征,发现这与“前短后长”的右重韵律结构有关。前面的轻音被后面重音的声调所同化,出现了部分同化和完全同化两种逆同化现象。第7章探讨了右重韵律结构下轻音的声调中和现象。此章节以六甲话、开建话和铺门话为例,展示了这些方言双音节词变调的相似之处,首音节位置上的声调均中和化为两种较低的音高。这种由于调值低化造成的中和现象蕴含了右重韵律结构,轻音的声调依照高低调域(或阴阳调类)的不同分别向最低调值发生低化,重音则不变调。和左重结构下轻音的声调“变短”相比,右重结构则是变低。第8章揭示了部分民族语言韵律轻重与声调的关系。此章节分别以无声调的红土藏语和有声调的大坝土家语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红土藏语的韵律结构以右重为主,其变调呈现出相对“前低后高”的模式。大坝土家语则是以左重韵律结构为主,重音的音高趋势延展至轻音上,出现了声调延展现象。以上变调规律和部分汉语方言类似,这说明汉藏语言中轻重音与声调的关系是存在共性的。第9章的内容是全文的结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第2章提出了两个预设,经过对语料的分析和论证,主要得出了两个结论。其一是轻音对内在音高有特定要求,如果进入轻音的声调不满足这一要求,那么轻音可以驱动变调。其二是左重和右重韵律结构下的变调是多样的,也可以说是“不对称”的。文章最后阐述了本研究的不足与对未来的展望。

李婷婷[2](2019)在《经验还原教学法对中班幼儿节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浙江省省编教材为依托》文中认为学前儿童期是音乐节奏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音乐教育也将培养音乐节奏感作为教学重点,关于促进幼儿节奏感发展也已经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且多以借鉴国外的音乐教学法为主。“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法”作为一种本土的音乐教学法,它基于幼儿的已有经验,采用丰富多样的还原形式,将音乐作品中抽象且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音乐元素化作幼儿更容易接受的形态,促进幼儿更好的感受学习音乐作品,提高音乐能力。这样一种本土的音乐教学法对幼儿音乐节奏感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本研究旨在探究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对中班幼儿节奏感发展的影响,同时探讨中班(4-5岁)幼儿的节奏感发展水平,并根据研究的实验结果提出教学建议,为幼儿园教师采用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开展音乐教学活动做参考。本研究采用实验研究,选取XX市一所省一级幼儿园中的其中一个中班里的34名幼儿作为实验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幼儿运用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对比组幼儿则运用常规性音乐教学法,在经过前测保证两组幼儿的节奏感发展水平没有明显的差异基础上,开展不同教学方法的教学实验,实验后通过后测对两组幼儿节奏感发展上是否有差异性,从而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对中班幼儿节奏感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班(4-5岁)幼儿能够感受音乐基本的节奏型,对于简单、工整、重复性多的乐句与乐段的节奏型有很好的表现。在采用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的时候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音乐作品的选择以及将作品还原成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作品。

周朝晖[3](2019)在《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一百多年前,在上海美租界乍浦路成立了一个新型的学校——上海图画美术院。这便是中国第一个专业的美术院校,日后名闻遐迩的上海美专。多年以来,对于这所学校进行研究的学术专着和论文车载斗量,但是苦于文献方面的缺失,目前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有关这所学校西洋画教学方面的整体性的研究。近年以来,随着一些有价值的文献,尤其是散失在民间的资料不断被发现、收集、整理,相关研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可能。《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研究》一文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写成的。任何学术研究的结论必须建立在翔实、充分的数据的支撑下。由于文献资料动态化的特点,以及相关领域整体性研究的缺位,上海美专在西洋画教学方面的成就和历史地位虽已得到了比较高的程度上的认同,然而建立在最新文献资料基础上的系统性研究,仍然有其必要性。在这几年来的专业理论学习中,一个关于研究方向的核心问题点的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成才率和创造力是如何形成的?围绕这个问题寻求答案,须从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的成就等信息梳理入手,深入分析达到这一高“产值”的内在逻辑。本文正论部分可以概括为“一纵三横再收官”的结构。第一章对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进行了纵向的、学术史方面的梳理。根据美专四十年办学历史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几次对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将西洋画教学史分为“探索期”“酝酿期”和“成熟期”三个时期。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第二、第三、第四三章,分别就教学中最为关键的课程设置、师资团队建设、学术研究三个并列的板块,结合第一章的历史分野,依据大量重要历史文献,对美专在这些关键教学环节上的做法进行深入的挖掘,并分析其举措的得失和对整个教学体系的影响。关键的第五章,经过前四章“一纵三横”的叙述和分析,对本文的核心问题点进行了提炼和总结。将一个具有四十年办学历史,影响巨大的学校,进行完整的数据整理是不现实的,更何况还存在着严重的文献佚失情况。故本文采取了将覆盖面和典型案例结合的方法,就“人才培养”和“成果产出”两个层面,对学校的办学成绩进行了总结。至于取得这些成果的内在原因,则是文章研究的难点和要点,经过前文对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学术研究等重要环节的梳理,一条隐藏于办学过程中的,体现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特点的逻辑链条已隐约可见,那便是以“宽容”“开放”和“创新”为其主要特色的“海派”办学风格所带来的多元化的学科教学环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认为是办学者通过“体内循环”和“体外循环”有意营造的多种学术观点,多种艺术风格的碰撞和对抗,激活了学校思辨、创新的空气和土壤,并由此为西洋画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推力。本章的最后还对西洋画教学及其所引申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本文的研究方法以文献研究法、形式分析法为主。这两种研究方法对文字和图像资料,在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和较高的需求。得益于导师数十年的积累,加上所在教学团队长期在本领域研究所形成的学术资源,使本人能够及时获得文献资料新发现的信息,让课题研究得到了充分的史料支撑。文献的收集和使用,正是本文最主要的创新点。在多年的艺术教育工作中,笔者有幸结识了上海美专的毕业生朱瑚教授,朱教授虽已年过九旬,但记忆力过人。他为本文做的口述历史,不仅提供了部分关键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也启发了本人对问题点的思考。文章最后对核心问题点所作出的结论,即海派宽容开放的思想,激活了创新的学术氛围,最终对学科发展形成了推力,是在前文所做的大量研究、推论的前提下自然形成的结果。

钟培旭[4](2018)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实录》文中认为一、导入师:我们今天要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看题目可以知道,这属于"登临词"一类,可以这样来理解:"登临词"是作者到了一个地方,写眼前看到的什么?生:景色。师:看到景色之后抒发一下自己的什么?生:情感。师:所以,"登临词"一般特征就是:到一个地方,看景色,抒情感。本词的抒情有一句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一句话,是——"无人会,登临意。"这一句很关键。那么请

何胜杰[5](2018)在《论牵连犯的处断》文中研究指明牵连犯是刑法罪数形态领域里的重要内容,当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国家在刑法典中对其处断进行规定,虽然我国刑法总则中并无相关内容,但是从分则条文对一些罪名的规定仍然可以看出对牵连犯的处断。刑事立法相关规定的不同以及学者们关于牵连犯概念及其处断原则的分歧,引起了司法实践的混乱。欲保证牵连犯处断之合理性,必先对其概念及其构成进行限定。就其概念而言,除了要体现行为的牵连关系,还须反映出主观方面的因素,即行为人是基于某个最终犯罪目的而为数个行为。对于牵连关系的判断,应兼顾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既要强调行为间的主从关系,也要考察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是否存在着牵连意图。牵连犯处断的分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即从一重处断说、数罪并罚说、从一重从重处断说以及双重处断说。在双重处断说中,由于对牵连犯的分类不同,还存在着法定标准说、轻重标准说和手段牵连犯与结果牵连犯区别说。各种观点均有其合理之处,但是,要对牵连犯进行合理处断不仅要考虑牵连犯的社会危害性,也要分析该处断是否符合充分评价原则、是否违反禁止重复评价原则,以实现罚当其罪,而单一的处断难以同时兼顾这两个原则。因此,在对牵连犯进行处断时,不能一律采用同一种处断原则,而应区分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处断。犯罪客体能够体现行为之性质及其社会危害性,故而,应以行为侵犯之客体是否具有相同的性质为标准进行分类。当这些行为侵犯的是不同性质的客体时,即为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对其应适用数罪并罚的原则;而行为侵犯相同性质的客体时,即为不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对其则宜从一重从重处断。另外,牵连犯和共犯发生竞合的情形下,必须同时考虑牵连犯与共犯各自的处理原则。在目的行为或者结果行为未完成而犯罪停止的情形下,应当先判断是否能够成立牵连犯,然后再对其进行处断。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中,如果某些行为构成连续犯时,则宜先确定连续犯的处断,再根据牵连犯的处断原则进行处罚。

郑文杰[6](2018)在《孟子“仁政”说之美德伦理学解读》文中指出该文的主要任务是从美德伦理学的视角去重新诠释孟子的政治哲学,即仁政学说,从而彰显孟子仁政学说的当代价值。所谓美德伦理学就是以具体的美德概念作为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去解释和辩护行为、政策、决策、品质、规则的应当与否,应用于政治哲学就是以美德概念去评价一个社会的政治安排、财富分配的合理与否,应当与否。这些美德概念本身的应当性都具有直觉的合理性,因此,用以解释和辩护其他事物的合理性和应当性。从美德伦理学的视角去诠释孟子的政治哲学,也就是用美德概念去解释其社会政治安排的合理性或应当性。孟子的“四心”“四端”“四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实质上是一种美德伦理学的体系,它们构成孟子政治思想的美德伦理学基础,也是解释孟子政治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其中最根本的、最基本的美德伦理学概念就是恻隐之心、不忍之心或仁爱之心。孟子说:“先王有不忍之心方有不忍之政”,即仁政。这是本文对孟子仁政学说进行美德伦理学解读的最有力的根据,因为“不忍之心”(以及仁)是一种美德概念。该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孟子仁政说的美德伦理学解读:首先,阐述孟子仁政说的美德伦理学基础,即阐明何为美德伦理学,重点阐明情感主义的美德伦理学;阐明孟子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的核心思想,即四端之心;阐明孟子判定一切事物或行为的道德是非的最为根本的美德标准,也是他的政治哲学的最终标准,即恻隐之心、不忍之心或仁爱之心。第二,孟子仁政说的美德伦理学解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其德性政治,即一个国家治理的好坏,一个国家政治状态是否理想,首先取决于人,取决于人是否符合儒家美德伦理学的规范,这方面,孟子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孟子的儒家美德规定或美德要求不仅针对君王(统治者或领导者)及其官员,也针对臣、士和普通民众。对于君王的美德要求,首先是要有不忍之心,推恩亲民,为人表率;对臣、士的美德要求则是要“格君心之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敢于直谏;对普遍民众虽没有圣贤之要求,但统治者也应当通过“恒产”而让百姓能持有“恒心”,孝悌是其“恒心”的核心要求。第三,孟子仁政说的美德伦理学解读的第二个方面是其仁政说,即一个理想社会的政治安排必须符合“仁”,也就是“恻隐之心”的美德标准和要求,也就是说,美德规范不仅可以规范人的品质和行为,也可以体现在其社会政治制度的安排和社会财富的分配上。具体言之,其仁政包括:建政指导思想是王道还是霸道;尊贤使能,贤人政治;民贵君轻,赋役有制;制民之产,反对兼并:独夫可诛,反对战争。第四,阐述经过美德伦理学解读后的孟子仁政说的当代价值,重点阐述其对领导者、对知识分子和对普通民众(有恒产者方有恒心)的美德伦理学的价值,阐述其仁政说对于建立和谐社会以及人类共同体的当代价值。

黎一献[7](2016)在《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当代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民主”无疑成为当代政治领域的宠儿。在言必称民主的时代,研究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民主”在当代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作为国家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二是作为政治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三是作为承载并致力于实现公民自由、平等政治权利的政治行为活动。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当代思考主要关注三个问题:首先,要解决马克思主义对民主的“事实性”规定和“价值性”阐述是什么的问题,进而把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起来;其次,要明晰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历史性”、“当代性”和“现实性”,进而把握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理论形态的历史性、当代性和现实性的内在统一,确保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理论形态在当代出场的科学性;最后,要保持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理论形态的当代生命力,立足于当代世界,从现代西方民主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出发,以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为基本参照,审视现代西方民主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在现实分析运用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理论形态的认识。本研究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体性把握中,从利益、行为、时间、空间四个维度对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进行“事实性”规定和“价值性”阐述,在马克思主义民主规定的事实基础上阐明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进而结合当代世界的民主实践,辩证地分析现代西方民主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全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起及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规定。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利益、行为、时间、空间几个维度对民主作出事实规定。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价值观。在马克思主义的事实性民主规定基础上,阐明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的理论形态。第四部分,现代西方民主价值观的审视。以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的理论形态为基本参照,结合现代西方民主的具体实践,辩证地分析现代西方民主价值观。第五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思考。以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的理论形态为基本参照,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实践,探讨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本研究坚持“立足现实”和“以马解马”相结合的基本研究思路,运用文本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的研究取得了三个方面的成果。其一,在研究选题上,突出“民主价值观”而不是“民主观”;其二,在研究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历史性”、“当代性”和“现实性”辩证统一起来;其三,在研究结论上,认为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是一种事实与价值相辩证统一的具有稳定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理论形态。

刘娟[8](2015)在《汉越否定对比研究》文中提出否定作为人类语言所共有的语义范畴,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人类通过自身的经验建立起认知系统来组织生活,对生活经验的认识、体会的表达需要促使了不同语言的形成。汉语和越南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汉民族和越南民族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团体必然存在认知活动、认知方式上的共性和差异,这两种语言的否定形式也必然是根据各自民族文化的特性而构成的相应否定范畴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否定表达。本文运用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和三个平面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越否定表达进行研究,以更好地认识汉语及越南语在否定表达上的相同之处和差异,这对加深汉、越两个不同文化社团在认知心理、思维方式等方面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汉、越否定问题的探讨基于这样一个研究框架:确定对比越汉否定范畴→收集原始资料并进行文献搜集与研究→对比:相同相异之处→结合理论从各角度解释现象及原因→总结。首先是绪论部分,这部分先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论文的理论基础,运用对比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以及认知语言学,三个平面等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汉越否定表达现象进行研究;阐明与本文相关的术语并进行界定,介绍所用语料的来源;最后对本文的结构框架进行说明。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文章的主体部分。第二章介绍了前人汉越否定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展望;‘从语言类型学视角讨论汉越否定研究的概述。第三章讨论汉越有标记否定对比,分析否定词"khong"、"ckua"、"chang"和与汉语的“不”、“没(有)”;"dung"和“别”在句法、语义上的区别,并对越汉否定的深层认知动因进行探讨,对"khong"和“没”的语法化以及"dung"和“别”的否定认知进行了研究。第四章总体介绍越南语的"gi"、"ai"、"dau"和汉语的“什么”、“谁”、“都”在否定上的相同和相异,并分析原因,同时探讨汉越其他反问否定表达和用通俗词表否定的特殊否定形式。第五章从语用的角度讨论语用原则和汉越否定表达,以及汉越否定的焦点、范围;反驳和预设等问题,分析了汉越羡余否定表达方面的异同。第六章总体概括语言对比和语言类型学的关系,理清越南语的类型归属,重点分析南亚语系语言、汉藏语系语言否定的语序类型,讨论汉越否定表达的类型学意义,探讨汉越否定的类型学制约因素。第七章是结语,总结全文的主要结论,阐明文章的创新之处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在研究内容方面,国内对东南亚非通用语种的关注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汉语和越南语否定对比的系统性论述。其次,我们将越南语的否定分为有标记否定和无标记否定两类,对鲜少涉及的无标记否定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对越南语的几个主要否定标记进行了量化的统计,尝试做了一些开拓性的工作,找到了越南语在否定表达上的一些普遍规律。再次,语言是动态的而非静止的,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在语言使用方面越南语的羡余否定和否定语用。在静态研究的基础上,理清了越南语否定词"khong"如何从一个汉越词转变为语气助词的语法化历程,并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越南语无标记否定的动因和理解机制等进行了分析和解释。最后,我们将汉越否定对比研究放在语言类型学的大背景下讨论,运用对比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以及语言类型学相结合的方法,尝试对汉语和越南语的否定表达进行系统性研究,为汉、外否定对比提供了新的视角。

托马斯·佩里,秦红梅[9](2014)在《男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陪伴女郎是美国一类特殊人群,年轻貌美的她们靠色相换取财富,同时也面临巨大风险。26岁的陪伴女郎凯瑟琳·汉密尔顿惨死在自己的公寓里,凶手用手枪从背后击中了她的后脑勺,并把她的财物洗劫一空后逃之夭夭,没有留下任何蛛丝马迹,警方对此束手无策。杰克·提尔退休前是一名优秀的资深探员,侦破过很多棘手的凶杀案,退休后当了一名私家侦探。为了照顾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女儿,并确保其安全,他平时只为一些民事案搜集证据。凯瑟琳的父母找到提尔,预付了一大笔酬金,希望他能找到凶手。提尔在研究凯瑟琳在网络发布的拉客信息时,发现她脖子上戴着一条样式很别致的项链,而死者的遗物清单上并没有列出该首饰,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也成了整个案件的突破口。提尔后来就是凭着这条项链跟踪凶手到美国各地,但是凶手非常狡猾,屡次从他眼皮底下溜掉,令案情陷入僵局。乔伊·莫兰德长着一副明星脸和游泳运动员般的身材,令很多女孩一见倾心,然而和善俊朗的外表下却是一颗毒蝎之心。他原本只是一名夜贼,一次偶然的机会走上了职业杀手之路,从此杀人如麻。他胆大心细,头脑灵活,环境适应力很强,天生具有职业杀手的素质,而极易让异性产生好感的外表成了他利用女人的工具。缘于少年时代的经历,他专挑金红色头发、皮肤白皙的陪伴女郎作掩护。每次利用完之后他都要把她们杀掉,凯瑟琳就是死于他的手下。杰克·提尔和乔伊·莫兰德,一个是经验丰富的老侦探,一个是凶狠毒辣的年轻杀手,谁将笑到最后?

谢萌[10](2014)在《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的教师反思研究 ——以上海市ZX名师基地为例》文中提出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将教师培养成反思型教师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当今教师培训迫切需要为特定背景教师群体提供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及策略。本研究正是关注特定教师群体——幼儿园骨干教师,旨在为其构想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及策略。并且采用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反思入手,衡量培训之效。本研究以上海市幼儿园骨干教师ZX名师基地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教师反思编码系统,从反思态度、反思内容、反思价值取向和反思水平等四个方面考察骨干教师们的反思特点、反思水平,及其变化情况。并且研究者历时两年参与到该骨干教师培训中,对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内容、模式,以及教师们的反思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与基地的20位骨干教师进行多次、深入的访谈。研究结果表明,在反思方面,幼儿园骨干教师对反思目的有较为统一的认识,即促进其专业发展,但教师们对反思的性质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骨干教师普遍具有开放的反思态度,反思的主要内容为信念系统,反思的价值取向最多为学术取向、其次为发展取向;骨干教师的反思水平与“责任感”、“背景因素”、“社会重构”取向存在显着相关;研究前后期,骨干教师们的平均反思水平从前期的“描述性水平”显着提高到“对话水平”。在培训模式方面,ZX名师基地的公共理论模块中,通识教育讲座滋养骨干教师“心灵”,引发骨干教师“大”的思考;学科专题模块中,专家讲座面对学科权威时,教师们态度不一。如何让读书活动的“共鸣”变为“共解”,需要培训活动组织者进一步思考;实践反思模块中,骨干教师们受益于与一线教学贴近的实践活动、游学活动,受益于与专家的互动环节,但教师们的关于此的反思呈现层次性差异。最后,本研究根据已有发现,建构出“幼儿园骨干教师主题反思培训模式”,并对如何增强教师专业知识储备、如何建立骨干教师反思“生态圈”、如何增强主题式培训模式的的科学性与本土性、如何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机制的形成、如何发挥骨干教师辐射力量、如何陪伴骨干教师越过“高原期”等方面提出建议。

二、那个重什么轻什么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那个重什么轻什么的(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方言双音节词的韵律结构类型与变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世界语言中的韵律现象
        1.1.1 世界语言轻重韵律模式与规则
        1.1.2 东亚语言的韵律模式及其特殊性
        1.1.3 汉语韵律的历时变迁
    1.2 汉语词汇轻重音的研究备述
        1.2.1 重音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1.2.2 轻声、轻音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1.2.3 有关汉语词汇重音的争议
    1.3 汉语方言轻重音与连读变调
        1.3.1 连读变调概念及其成因
        1.3.2 连读变调中的轻重音线索
        1.3.3 轻重音与连读变调
    1.4 本文所用语料及符号
第2章 本文的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2.1 韵律的单位和层级
        2.1.1 韵素
        2.1.2 音节
        2.1.3 音步
        2.1.4 韵律词
    2.2 两种基本的韵律结构
    2.3 轻重音和变调的关系
        2.3.1 韵律轻重和声调概念
        2.3.2 韵律轻重和声调的关系
        2.3.3 韵律轻重类型的变调表现
    2.4 本文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3章 左重韵律结构下末音节的轻音中和调
    3.1 什么是“轻音中和调”
    3.2 长沙话的轻音中和调
        3.2.1 长沙话的单字调和连读调
        3.2.2 长沙话轻音中和调的案例分析
        3.2.3 长沙话后缀的轻音中和调
    3.3 娄底话的轻音中和调
        3.3.1 娄底话的单字调与连读调
        3.3.2 娄底话轻音中和调的案例分析
        3.3.3 娄底话的“轻声调”
    3.4 轻音与轻声的对比
第4章 左重韵律结构下的跨方言轻声现象
    4.1 跨方言角度下的轻声研究
    4.2 北京话和银川话的单字调与轻声变调
    4.3 北京话和银川话的轻声词汇比较
        4.3.1 北京话和银川话共同的轻声词汇
        4.3.2 北京话特有的轻声词汇
        4.3.3 银川话特有的轻声词汇
    4.4 北京话和银川话的轻声词汇的声学比较
        4.4.1 音节与TBU的时长比值
        4.4.2 轻声音节的音高
    4.5 小结
第5章 左重韵律结构的声调延展现象
    5.1 声调延展与韵律轻重
    5.2 成都话的声调延展现象
        5.2.1 左重方言成都话
        5.2.2 成都话的单字调与连读调
        5.2.3 成都话声调延展的案例分析
    5.3 松江话的声调延展现象
        5.3.1 松江话的单字调与连读调
        5.3.2 松江话的左重韵律结构
        5.3.3 松江话声调延展的案例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右重韵律结构下的声调逆同化现象
    6.1 声调同化与右重韵律结构
    6.2 福州话的声调逆同化
        6.2.1 福州话的特点与右重韵律结构
        6.2.2 福州话的单字调与连读调
        6.2.3 福州话声调逆同化的案例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右重韵律结构下轻音的声调中和现象
    7.1 首音节的声调中和现象
    7.2 六甲话中轻音的声调中和现象
        7.2.1 六甲话的单字调
        7.2.2 六甲话连读调所蕴含的韵律模式
    7.3 开建话中轻音的声调中和现象
        7.3.1 开建话的单字调
        7.3.2 开建话连读调所蕴含的韵律模式
    7.4 铺门话中轻音的声调中和现象
        7.4.1 铺门话的单字调
        7.4.2 铺门话连读调所蕴含的韵律模式
    7.5 声调中和与调值低化
第8章 少数民族语言的韵律模式研究实例——以红土藏语和大坝土家语的双音节词为例
    8.1 少数民族语言的“韵律之疑”
    8.2 红土藏语的音高与韵律
        8.2.1 红土藏语概况
        8.2.2 红土藏语单音节词的音高模式
        8.2.3 红土藏语双音节词的重音与音高
    8.3 大坝土家语的声调和韵律
        8.3.1 大坝土家语概况
        8.3.2 大坝土家语的单字调和连读调
        8.3.3 大坝土家语声调延展的案例分析
        8.3.4 大坝土家语的其他韵律模式
    8.4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方言轻重音调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经验还原教学法对中班幼儿节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浙江省省编教材为依托(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我国本土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1.2.2 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1.2.3 幼儿音乐节奏感的相关研究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法
        1.3.2 节奏感
        1.3.3 浙江省省编教材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内容
        2.1.1 研究目标
        2.1.2 研究的具体内容
        2.1.3 研究对象
    2.2 研究过程与方法
        2.2.1 研究过程
        2.2.2 研究方法
        2.2.3 实验课例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幼儿节奏感前测结果统计
        3.1.1 幼儿节奏感前测结果统计
        3.1.2 实验组幼儿节奏感前后测结果统计
        3.1.3 对比组幼儿节奏感前后测结果统计
        3.1.4 两组幼儿节奏感后测结果统计
    3.2 幼儿节奏感测量结果分析
4 研究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果讨论
        4.1.1 关于中班(4-5 岁)幼儿节奏感的发展水平
        4.1.2 经验还原幼儿园音乐教学法对幼儿节奏感的影响
    4.2 研究结论
5 研究反思与教育建议
    5.1 教育建议
        5.1.1 音乐作品的选择
        5.1.2 适合幼儿学习的参照物的选择
        5.1.3 教师需要做足准备
    5.2 研究的不足与反思
        5.2.1 教学实验对象数量较少
        5.2.2 教学实验时间需要增加
参考文献
附录 A:研究所涉及的节奏感测量表
附录 B:本研究涉及教学实验课例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前期相关研究综述
    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历史分野
    第一节 筚路蓝缕——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探索阶段”
    第二节 初露峥嵘——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酝酿阶段”
    第三节 艺术策源——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成熟阶段”
第二章 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课程体系
    第一节 写生教学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特色课程在美专西洋画教学中的历史作用
    第三节 美专西洋画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涵分析
第三章 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教师团队
    第一节 核心人物对于教学理念形成的引领地位
    第二节 中坚力量的构成和教学核心作用
    第三节 从教师团队结构的变化看教学理念的成熟
第四章 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学术研究
    第一节 技法理论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 艺术创作观念方面的研究
    第三节 学术研究对实践教学的反哺作用
第五章 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分析与反思
    第一节 对成才率和创造力之形成的分析
    第二节 对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的反思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相关人名录
附录二: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年表
附录三: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名师统计表
附录四:上海美专西洋画优秀学生统计表
附录五:上海美专西洋画教学方面的重要学术活动
附录六:上海美专师生入选教育部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西洋画作品统计
附录七:朱瑚教授口述历史(根据录音整理)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致谢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实录(论文提纲范文)

一、导入
二、活动1:改换亭名
三、活动2:画简笔画
四、活动3:解读典故
五、小结

(5)论牵连犯的处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一章 牵连犯概述
    第一节 牵连犯的概念
        一 牵连犯的域外概念
        二 我国刑法理论中牵连犯的概念
    第二节 牵连犯的罪数本质
        一 罪数判断标准
        二 牵连犯罪数本质之分析
    第三节 牵连犯的构成特征
第二章 牵连犯处断的相关规定及理论学说
    第一节 刑事立法及解释中的相关规定
        一 域外刑法中牵连犯的处断
        二 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解释中的相关规定
    第二节 牵连犯处断的理论学说
        一 从一重处断说
        二 数罪并罚说
        三 从一重从重处断说
        四 双重处断说
    第三节 对诸学说的比较分析
第三章 牵连犯分类处断之提倡
    第一节 牵连犯处断应考虑的因素
        一 牵连犯的社会危害性
        二 充分评价原则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第二节 分类处断的合理性
        一 分类处断符合充分评价原则
        二 分类处断符合禁止重复评价原则
    第三节 不同类型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一 牵连犯的分类标准
        二 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三 不具有独立关系的牵连犯的处断原则
第四章 特殊情形下牵连犯的处断
    第一节 牵连犯与共犯竞合时的处断
    第二节 未完成形态下牵连犯的处断
        一 犯罪预备与牵连犯
        二 犯罪未遂与牵连犯
        三 犯罪中止与牵连犯
    第三节 牵连犯中一罪为连续犯时的处断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孟子“仁政”说之美德伦理学解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理由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一) 国内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二) 国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仁政”的美德伦理学基础存在
    第一节 何为美德伦理学
        一、美德与美德伦理学
        二、情感主义的美德伦理学的评价性概念
    第二节 孟子的儒家美德伦理学
        一、孟子“性善说”情感主义特征
        二、四端与四德
        三、美德与仁心
    第三节 美德与“仁政”
        一、“仁政”的美德特征
        二、“仁政”最根本的美德规范:不忍之心
        三、“不忍之心斯有不忍之政”
第二章 为政之德
    第一节 不忍之君
        一、仁民爱物
        二、推恩亲民
        三、“不嗜杀者”
    第二节 格君心之非
        一、“唯大人者能格君心之非
        二、“引君当道,致君尧舜”
        三、“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第三节 从恒产到恒心
        一、恒产者如何有恒心
        二、教民孝悌
第三章 不忍之政
    第一节 王道还是霸道
        一、王霸之争
        二、仁心仁政
    第二节 贤人政治
        一、尊贤使能
        二、虚君分权
    第三节 民本主义
        一、民贵君轻
        二、“制民之产”
    第四节 得民心者得天下
        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独夫可诛,反对战争
第四章 当代价值
    第一节 “仁政”思想的现代土壤
        一、“民本”与“民主”
        二、当代社会实行“仁政”较之古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二节 美德伦理学解读“仁政”的现代价值
        一、“仁政”对当今政治生活的启发
        二、情感呼唤,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当代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的缘起与价值
        1. 选题的缘起
        2. 选题价值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国外研究现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三) 论文的基本思路及主要内容
    (四) 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五) 论文的基本概念界定
二、马克思主义的民主规定
    (一) 利益维度的民主规定
    (二) 行为维度的民主规定
    (三) 时间维度的民主规定
    (四) 空间维度的民主规定
三、马克思主义的民主价值观
    (一) 利益维度的工具性民主和目的性民主统一
    (二) 行为维度的自发性民主与自觉性民主统一
    (三) 时间维度的历时性民主与共时性民主统一
    (四) 空间维度的差异性民主和同质性民主统一
四、现代西方民主价值价值观的当代评析
    (一) 现代西方民主价值观
        1. 以工具民主替代目的民主
        2. 以自发民主消解自觉民主
        3. 以共时民主掩盖历时民主
        4. 以单一民主扼杀差异民主
    (二) 现代西方民主价值观的合理性与消极性
        1. 民主程序为金钱开道,公共权力被资本控制
        2. 民主效率受制约,政策短期化和功利化
        3. 人民主权原则被悬搁,精英主义与民粹主义畸形结合
        4. 民主标准双重化,对国内和国外实行双重标准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当代思考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取得的成果
        1. 烽火战乱的孕育发展
        2. 冷战僵持的曲折前进
        3. 改革发展的稳步向前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实践存在的问题
        1. 民主参与机制尚不健全
        2. 公民民主意识有待提高
        3. 党内民主建设有待完善
        4. 民主学术思想探索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构建
        1. 以人民民主为目的指引,实现民主的科学发展
        2. 尊重自发民主,自觉培育民主建设土壤
        3. 沿着共时民主道路,推进民主发展进程
        4. 在多样民主实践中,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六、结语
参考文献
    (一) 着作类
    (二) 期刊类
    (三) 博硕士学位论文
    (四) 其他文献
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致谢

(8)汉越否定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1.3 术语界定和语料来源
        1.3.1 术语界定
        1.3.2 语料来源
    1.4 文章基本框架
第二章 汉越否定研究综述
    2.1 汉语否定研究综述
        2.1.1 “不”、“没(有)”、“别”的研究概述
        2.1.2 与否定相关的语用、认知研究
        2.1.3 汉外否定对比的研究
    2.2 越南语否定研究综述
    2.3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否定研究
第三章 汉越有标记否定对比
    3.1 “khong”、“chang”和“不”、“没(有)”的否定对比
        3.1.1 “khong”、“chang”和“不”的否定对比
        3.1.2 “khong”、“chang”和“没(有)”的否定对比
        3.1.3 “khong”、“没”的语法化
    3.2 “chua”和“没(有)”、“不”的否定对比
        3.2.1 “chua”的否定表达
        3.2.2 “chua”、“没(有)”、“不”否定对比
    3.3 “dung”和“别”的否定对比
        3.3.1 “dung”、“别”的否定
        3.3.2 “dung”、“别”否定认知对比
        3.3.3 “dung”、“别”否定小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越无标记否定对比
    4.1 “gi”和“什么”否定用法对比
        4.1.1 “gi”的位置与否定意义的差异性
        4.1.2 “什么”的位置与否定意义的差异性
        4.1.3 “gi”和“什么”否定异同
    4.2 “ai”“谁”否定用法对比
        4.2.1 “ai”否定表达
        4.2.2 “谁”否定表达
        4.2.3 “ai”和“谁”否定异同
    4.3 “dau”和“哪(里)”否定用法对比
        4.3.1 “dau”否定表达
        4.3.2 “哪(里)”否定表达
        4.3.3 “dau”和“哪(里)”否定异同
    4.4 汉越其他反问否定形式
        4.4.1 是非问型反问否定
        4.4.2 正反问型反问否定
        4.4.3 选择问型反问否定
    4.5 汉越通俗词否定表达
        4.5.1 越南语通俗词表否定
        4.5.2 汉语通俗词表否定
        4.5.3 汉越通俗词表否定的异同
        4.5.4 汉越特殊否定的除喻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越否定语用对比
    5.1 语用原则和汉越否定
        5.1.1 通过违反合作原则进行否定
        5.1.2 礼貌原则和汉越否定
    5.2 汉越否定焦点和范围
    5.3 汉越否定反驳和预设
    5.4 汉越羡余否定对比
        5.4.1 汉越羡余否定语义和表达功能
        5.4.2 时态对“VP”、"A"的限制
        5.4.3 汉越羡余否定使用的语体区别、产生机制
        5.4.4 汉越羡余否定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越否定的类型学分析
    6.1 语言对比和语言类型学
    6.2 越南语系属分析
        6.2.1 越南语属南亚语系说
        6.2.2 越南语属澳泰大语系说
        6.2.3 越南语属贼语系说
    6.3 汉越否定语序的类型学分析
        6.3.1 各语系否定语序分析
        6.3.2 各语系否定语序对比统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本文的研究内容总结
    7.2 本文的主挪究成果和创新之处
    7.3 本文的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列表

(9)男友(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10)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的教师反思研究 ——以上海市ZX名师基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文献梳理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反思
        二、幼儿园骨干教师
        三、骨干教师培训
    第二节 以往研究的梳理与述评
        一、与反思有关的研究
        二、与幼儿园教师在职培训有关的研究
        三、骨干教师培训与教师反思的关系
第三章 起点与成效: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反思情况及变化
    第一节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教师的整体反思情况
        一、骨干教师如何认识、看待反思活动
        二、骨干教师的反思特点及水平
        三、骨干教师的反思水平与反思特点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幼儿园骨干教师反思活动的变化情况
        一、骨干教师在反思特点方面的变化
        二、骨干教师在反思水平方面的变化
    第三节 基于个案的研究: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反思关键词
        一、“使命感”
        二、“重新”
        三、“辩证”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一、骨干教师对反思活动的认识及分析
        二、骨干教师的反思特点及分析
        三、骨干教师的反思水平特点及分析
第四章 实践探索: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现状与构想
    第一节 ZX名师基地培训模式概况
        一、ZX名师基地培训基本情况
        二、ZX名师基地培训开展情况与分析
    第二节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构想
        一、幼儿园骨干教师主题反思模式概述
        二、幼儿园骨干教师主题反思模式的具体操作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教师个性化访谈提纲举例
附录二:培训现场观察记录举例
后记

四、那个重什么轻什么的(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方言双音节词的韵律结构类型与变调[D]. 郭承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
  • [2]经验还原教学法对中班幼儿节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 ——以浙江省省编教材为依托[D]. 李婷婷. 宁波大学, 2019(06)
  • [3]上海美专的西洋画教学研究[D]. 周朝晖. 上海大学, 2019(02)
  • [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实录[J]. 钟培旭. 学语文, 2018(06)
  • [5]论牵连犯的处断[D]. 何胜杰. 郑州大学, 2018(12)
  • [6]孟子“仁政”说之美德伦理学解读[D]. 郑文杰. 南京师范大学, 2018(01)
  • [7]马克思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当代思考[D]. 黎一献.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2)
  • [8]汉越否定对比研究[D]. 刘娟. 华东师范大学, 2015(10)
  • [9]男友[J]. 托马斯·佩里,秦红梅. 译林, 2014(04)
  • [10]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中的教师反思研究 ——以上海市ZX名师基地为例[D]. 谢萌. 华东师范大学, 2014(11)

标签:;  ;  ;  ;  ;  

那是重的还是轻的还是什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