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综合效益(论文文献综述)
李桓,杨玉龙[1](2021)在《赣抚平原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探索》文中研究表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保障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赣抚平原灌区坚持以水利工程良性长效运行管护为核心,以水价形成机制为依据,以精准计量体系建设和农业高效节水为基础,推行灌区农业、非农业用水水量分配和转移,探索形成独具大型灌区特色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之路。
付捷[2](2021)在《浅谈赣抚平原灌区发展方向》文中认为文章简要介绍了赣抚平原灌区运行60余年来的基本情况、发挥的作用、遇到的发展难题以及灌区改革发展方向。
谢雅村[3](2020)在《江西省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文中指出袁惠渠灌区作为中部省份江西省第二大引水灌区,是省内的农业出产、农副产品出产的重要基地之一,建成后在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当今三大水资源问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区域性的灌溉、防洪排洪、供水等重任,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用水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经过了 60多年的运行使用,由于灌区开工建设年代偏早、在工程和管理中普遍存在原来建设工程标准低、工程配套不完善、工程设施自然老化损坏严重、用水效率低、水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逐渐显现,灌区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已经是灌区发展的短板和制约因素。此时对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研判非常重要,对灌区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在充分调查和收集袁惠渠灌区现状基础数据上,结合袁惠渠灌区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对2025年、2035年两个典型年份的发展指标、供需水量进行了预测,建立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袁惠渠灌区的现状和预期给予评价,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立足于实际用水情况和相关规划要求,在现状年的基础上对2025年、2035年袁惠渠灌区的需水情况、供水情况分析计算,开展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2)建立了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体系下分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4个子系统,在查阅相关文献、参考水资源评价相关标准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袁惠渠灌区运行和发展情况,选取14个评估指标,将评语集划分为4个评价等级。(3)对指标体系综合研判,选取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权重,得到准则层子系统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权重系数和四个子系统的权重系数。(4)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解析了其内部原因,为提高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提供方法策略,对灌区水资源进行了优化配置。
胡涛[4](2019)在《江西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控制》文中提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其施工及运行过程复杂,极易降低各个灌区水利工程的灌溉效果。针对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问题、对策展开讨论,并提出加强BIM技术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合理的搭配各项材料,提升加工力度,严控混凝土配比的建议。
胡涛[5](2019)在《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设计综述》文中指出水利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旨,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而灌区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前提。文章以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为例,介绍了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建设效益。并依据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概况,对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设计技术应用措施进行了探究。
郝利芬[6](2018)在《赣抚平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探析》文中指出该文以江西赣抚平原灌区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探究总结赣抚平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的水土保持措施,总结了水土保持的分区治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从预防保护区、治理区、监督区分区出发,可以有效的做好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工作。
许欣然[7](2018)在《灌区现代化评价体系与数学模型研究》文中提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灌区,灌区现代化提升改造是实现水利现代化、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新时代下的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及其特征加以阐述,并建立适用于各类型灌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灌区现代化的评价模型,提出灌区现代化改造对策与措施。主要研究成果有:(1)根据新时代下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阐述了新时代下灌区现代化的内涵及其特征,探讨了灌区现代化建设内容与标准;根据灌区现代化内涵及其特征,将安全保障、工程建设、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效益与效率和生态文明等五个方面,作为灌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25个二级指标,构成灌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2035年指标体系的阈值;以正态分布的形式将指标体系分为四个等级。(2)建立了可变模糊集理论、中心白化权函数和熵权法3种灌区现代化评价模型,对3种评价方法进行了理论比较。以潘庄灌区与童子坝灌区两个典型灌区为例,应用3种评价方法对两个灌区现状进行现代化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变模糊集方法理论更严谨、剔除人为因素、客观性更强,可变模糊集的评价结果与两个典型灌区的实际情况更吻合;综合分析,可变模糊集更适应于灌区现代化化评价。(3)根据可变模糊集模型评价两个典型灌区现状的结果,分析我国灌区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两个典型灌区改造措施,分析我国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路,构造灌区现代化建设改造“1+5+N”基本框架。并利用可变模糊集评价模型,对两个典型灌区近年来现代化改造后的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两灌区均处于Ⅰ级全面实现现代化水平,说明改造措施是切实有效的,为我国灌区进行现代化提升改造提供参考依据。
张金星[8](2018)在《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农业大国,大型灌区生产了超过全国粮食总量1/4的粮食,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针对当时灌区工程老化、年久失修,致使灌区各项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灌溉效率低下的问题,我国于1998年启动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迄今为止,工程设施以及运行管理状况都得到了极大改善。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自2003年始,国家连续15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现代农田水利的支撑,对现代灌区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大力推进现代灌区建设是重要之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是大型灌区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大型灌区现代化建设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延续和深化。由此可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在现代灌区建设进程中地位举足轻重,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也需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效果评价囊括在内。此外,论文在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论文理论联系实际,取得的结果也具有创新性。本文论述了我国大型灌区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地位与作用,以及灌区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了我国大型灌区的发展水平。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现代灌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分析了我国传统灌区同现代灌区间的差异以及现代灌区的内涵和特征,归纳总结了现代灌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并建立了一套现代灌区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生态健康、安全保障、效率与效益五大方面。结合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委托的“现代灌区建设管理现状调研分析”课题资料,分析了 12个大型灌区的建设管理现状,并初步构建了一套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效果评价体系,采用多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其中8个资料相对翔实的灌区进行综合效果评估,评估结果效果良好的灌区仅占所有灌区的3/8,表明灌区建设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加大投入力度。以江西省赣抚平原灌区为例,根据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收集的指标资料,采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加权评价模型对该灌区的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赣抚平原灌区处于现代化初级阶段,并分析了该灌区的薄弱环节。评估结果与实际状况较为吻合,同时,也为该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袁东成,孟科[9](2011)在《赣抚平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与供水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认为赣抚平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与供水运行管理存在渠系工程普遍老化失修,渠道塌方淤塞,跑、漏水严重,造成大量水浪费。提出,渠道工程设计应与水环境有机结合,突出以人为本、人水和谐、工程与周边人文生态相协调,工程设计不仅考虑工程的功用、经济和安全,还应,扭转渠道硬化护坡的惯性思维,多提升灌工程形象品质,使赣抚平原灌区渠道造成碧水绿岸、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休闲活动空间和水经济效益高灌区。并提出多便于水资源管理出发,工程施工与供水运行管理部门加强沟通,促进渠道供水安全。
何振[10](2010)在《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文中研究说明探讨江西省大型灌区——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工程综合效益及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二、谈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综合效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综合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赣抚平原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改革背景 |
1.1 灌区基本情况 |
1.2 存在问题 |
1.3 改革目标 |
2 改革措施 |
2.1 夯实灌区改革基础 |
2.1.1 完善四级计量体系 |
2.1.2 打造绿色生态灌区 |
2.2 建立健全四大机制 |
2.2.1 创新工程运行管护机制 |
2.2.2 健全水价形成机制 |
2.2.3 建立水量分配机制 |
2.2.4 优化农业节水机制 |
2.3 强化改革组织保障 |
2.3.1 加强组织领导 |
2.3.2 落实改革资金 |
2.3.3 加大宣传培训 |
3 改革成效 |
4 结语 |
(2)浅谈赣抚平原灌区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灌区建设与管理概况 |
1.1 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夯实发展基础 |
1.2 加强工程管理,标准化管理有序推进 |
1.3 抓好项目储备,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
2 赣抚平原灌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
2.1 支撑现代农业发展能力不强 |
2.2 灌排设施建设标准不一致 |
2.3 用水矛盾加剧 |
2.4 化肥农药流失和面源污染 |
2.5 工程管理还比较粗放 |
3 赣抚平原灌区建设管理建议 |
3.1 提高灌区支撑保障能力。 |
3.2 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 |
3.3 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
3.4 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
3.5 推行水利工程养护购买服务模式。 |
4 结 语 |
(3)江西省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水资源概念及相关理论 |
1.3.2 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文献综述 |
1.3.3 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文献综述 |
1.3.4 存在问题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袁惠渠灌区现状分析 |
2.1 灌区简述 |
2.2 基本概况 |
2.2.1 自然地理 |
2.2.2 水文气象 |
2.3 社会经济概况 |
2.4 水资源现状 |
2.4.1 地表水 |
2.4.2 地下水 |
2.5 灌区水资源存在问题 |
2.5.1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
2.5.2 水资源污染较重 |
2.5.3 水生态环境恶化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袁惠渠灌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3.1 灌区需水预测 |
3.1.1 国民经济指标预测 |
3.1.2 农业灌溉需水量 |
3.1.3 工业需水量 |
3.1.4 生态环境需水量 |
3.1.5 生活需水量 |
3.1.6 灌区总需水量 |
3.2 灌区供水分析 |
3.2.1 袁河河道生态流量 |
3.2.2 灌区可供水量 |
3.3 灌区供需水平衡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
4.1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4.1.1 确定模糊评估矩阵R |
4.1.2 确定评价因素的指标权重 |
4.1.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
4.2 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 |
4.2.1 科学性原则 |
4.2.2 系统性原则 |
4.2.3 主次性原则 |
4.2.4 独立性原则 |
4.2.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
4.3 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3.1 水资源子系统B_1指标层 |
4.3.2 社会子系统B_2指标层 |
4.3.3 经济子系统B_3指标层 |
4.3.4 生态环境子系统B_4指标层 |
4.3.5 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
4.4 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分级 |
4.4.1 评价指标数据 |
4.4.2 评价指标分级 |
4.5 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 |
4.5.1 评价体系指标权重 |
4.5.2 评价体系指标隶属度 |
4.5.3 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
4.5.4 袁惠渠灌区各子系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
4.5.5 结果分析 |
4.6 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提升建议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袁惠渠灌区水资源优化调配 |
5.1 袁惠渠灌区水资源优化模型建立 |
5.1.1 目标函数 |
5.1.2 用水效益目标函数 |
5.1.3 约束条件 |
5.2 模型求解 |
5.2.1 基于经济效益的水资源优化 |
5.2.2 基于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水资源优化 |
5.3 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江西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工程当前存在问题 |
2.1 工程设计 |
2.2 工程建设 |
3 节水工程改进措施 |
3.1 加强工程勘查、调研 |
3.2 加强工程设计 |
3.3 加强材料、设备把控 |
3.4 加强施工监管 |
4 结语 |
(5)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设计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概况 |
1.1 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水文概况 |
1.2 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地质概况 |
1.3 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现有规模 |
2 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设计 |
2.1 总体工程设计 |
2.2 基础设备设计 |
2.3 改造组织设计 |
3 总结 |
(6)赣抚平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灌区概况 |
2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分析 |
3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对策 |
3.1 预防保护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
3.2 治理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
3.3 监督区的水土保持措施 |
4 结语 |
(7)灌区现代化评价体系与数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灌区现代化研究 |
1.2.2 灌区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1.2.3 评价方法的研究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灌区现代化的内涵及建设内容 |
2.1 灌区现代化的内涵 |
2.1.1 灌区现代化发展历程 |
2.1.2 灌区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与使命 |
2.1.3 灌区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 |
2.2 灌区现代化建设内容 |
2.2.1 灌区现代化建设内容 |
2.2.2 灌区现代化建设标准 |
第三章 灌区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 |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3.2.1 层次结构分析 |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架 |
3.3 评价指标的阈值 |
3.3.1 阈值确定的因素分析 |
3.3.2 确定阈值的方法 |
3.3.3 阈值的确定 |
3.4 灌区现代化分级 |
第四章 灌区现代化评价数学模型 |
4.1 评价指标预处理方法 |
4.1.1 定性指标定量化 |
4.1.2 正向指标标准化 |
4.1.3 逆向指标标准化 |
4.2 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评价模型 |
4.2.1 可变模糊集原理 |
4.2.2 可变模糊集理论模型 |
4.2.3 评价步骤 |
4.3 基于中心白化权函数的评价模型 |
4.3.1 中心白化权函数原理 |
4.3.2 中心白化权函数模型 |
4.3.3 评价步骤 |
4.4 基于熵权法的评价模型 |
4.4.1 熵权法原理 |
4.4.2 熵权法评价模型 |
4.4.3 评价步骤 |
4.5 三种评价方法分析比较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5.1 灌区基本情况 |
5.2 灌区现状评价结果 |
5.2.1 可变模糊集理论 |
5.2.2 中心白化权函数 |
5.2.3 熵权法 |
5.2.4 评价结果比较 |
第六章 我国灌区现代化改造对策与措施 |
6.1 我国灌区现状及存在问题 |
6.2 灌区现代化改造措施 |
6.2.1 灌区代化改造依据 |
6.2.2 灌区现代化改造措施 |
6.3 典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后评价 |
6.3.1 改造后指标值 |
6.3.2 可变模糊集评价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
(8)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我国大型灌区的发展历程 |
1.1.2 我国大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 |
1.1.3 国内大型灌区发展现状 |
1.1.4 现代灌区建设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现代灌区的内涵 |
1.2.2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
1.2.3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
2.1 现代灌区的内涵与特征 |
2.2 传统灌区与现代灌区差异分析 |
2.3 现代灌区评价指标分析 |
2.3.1 基础设施体系 |
2.3.2 管理与服务体系 |
2.3.3 生态健康体系 |
2.3.4 安全保障体系 |
2.3.5 效率与效益体系 |
2.4 现代灌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4.1 指标选取原则 |
2.4.2 指标的选取 |
2.4.3 指标评价阈值及进程阶段划分 |
2.5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指标体系构建 |
第三章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 |
3.1 综合集成赋权法 |
3.1.1 权重集成原理 |
3.1.2 序关系分析法(G1法) |
3.1.3 熵值法 |
3.2 主成分分析法 |
3.3 多目标模糊综合评判法 |
3.4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 |
3.5 模糊物元模型 |
3.6 集对分析模型 |
3.7 层次分析法 |
3.8 各方法评述及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的选择 |
3.8.1 各种方法评述 |
3.8.2 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四章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评价 |
4.1 典型灌区建设管理现状分析 |
4.1.1 典型灌区基本情况分析 |
4.1.2 灌排工程现状分析 |
4.1.3 灌区管理现状分析 |
4.1.4 灌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
4.1.5 灌区用水计量情况分析 |
4.2 大型灌区存在的问题 |
4.3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综合效果评价 |
4.3.1 指标资料收集 |
4.3.2 综合集成赋权评价 |
4.3.3 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
4.3.4 多目标模糊综合评价 |
4.3.5 模糊可变综合评价 |
4.3.6 模糊物元综合评价 |
4.3.7 集对分析综合评价 |
4.3.8 评价方法比较分析 |
第五章 现代灌区评价 |
5.1 加权评价模型 |
5.2 评价体系权重方法选取 |
5.3 指标权重的计算 |
5.4 实例分析 |
5.4.1 典型灌区概况 |
5.4.2 指标数据来源及处理分析 |
5.4.3 典型灌区现代化进程评价与分析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工作经历 |
附表 五级李克特量表 |
致谢 |
(9)赣抚平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与供水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与供水运行管理综合效益 |
1.1 经济效益 |
1.1.1 农业灌溉效益 |
1.1.2 非农供水效益 |
2 存在的问题 |
2.1 工程施工与供水运行管理部门缺少沟通 |
2.2 渠道防护设计存在安全隐患 |
2.3 渠道护坡设计断面问题 |
2.4 渠道淤积、高水位运行 |
3 措施或建议 |
3.1 处理好节水改造工程建设与供水运行管理的关系 |
3.2 防护设计要安全适用 |
3.3 创新工程设计理念 |
3.4 加大投入, 消除隐患 |
3.5 科学调度 |
(10)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
2 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综合效益 |
2.1 经济效益 |
2.1.1 农业灌溉效益 |
2.1.2 城市供水效益 |
2.1.3 减少了维修费用 |
2.2 社会效益 |
2.3 生态效益 |
3 存在的问题 |
4 建议 |
四、谈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综合效益(论文参考文献)
- [1]赣抚平原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 李桓,杨玉龙. 江西水利科技, 2021(06)
- [2]浅谈赣抚平原灌区发展方向[J]. 付捷.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1(06)
- [3]江西省袁惠渠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D]. 谢雅村. 南昌大学, 2020(01)
- [4]江西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控制[J]. 胡涛. 陕西水利, 2019(05)
- [5]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改造项目设计综述[J]. 胡涛.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9(03)
- [6]赣抚平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探析[J]. 郝利芬.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8(12)
- [7]灌区现代化评价体系与数学模型研究[D]. 许欣然. 天津农学院, 2018(01)
- [8]现代灌区建设进程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金星. 武汉大学, 2018(06)
- [9]赣抚平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与供水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袁东成,孟科. 吉林水利, 2011(06)
- [10]赣抚平原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何振. 江西水利科技,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