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台山镇海寺管家西拉嘉木措(论文文献综述)
乌肖灵[1](2021)在《松音梵乐 ——五台山镇海寺佛教仪式音声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镇海寺是五台山藏传佛教寺院中具有重要传承性的皇家寺院之一,是藏传佛教四大领袖之一“章嘉呼图克图”普度众生的殊胜道场和行署,现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它一脉相承的音乐文化属性、独具特色的音声特征、规范的仪式仪轨、仪式用乐等都是其区别于其他寺院最大的特色。论文以五台山镇海寺佛教仪式音声的研究为视角,运用民族音乐学四种研究方法对镇海寺佛教仪式音声之活态存在及延续进行实地田野考察,从法会仪式音声过程、音乐形态、仪式音声结构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记录与分析。以此来探究镇海寺佛教仪式音声本身的可研究性、可传承性、可发展性并梳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解释分析并得出结论,力求更好地将佛教仪式音声这一活态化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下去。本论文的书写框架为:绪论,叙述论文的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包括学术意义及应用意义、主要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内容、条件及思路和创新点,以求在宏观上对全文进行基本解读,给予文章扎实的理论研究基础。第一、二部分,通过以宏观历史文化背景下五台山佛教音乐文化为基点,从历史沿革、音乐形态两方面展开论述;以微观个案镇海寺自然地理形态、历史沿革、寺院建筑布局、寺院文物、喇嘛组织结构、重要法会仪式音声活动的概况可知其历史发展背景与音声变迁,为进一步研究创建根基。第三与第四部分是本论文创新点的体现,也是重点分析阐述的内容。第三部分作者通过7次实地的田野考察,作为局内人参与全年重大法会仪式活动对镇海寺全年法会仪式音声进行详细的记录与分析;第四部分着重对镇海寺佛教仪式中的音声结构、具体仪式音声类别做基础化的曲谱分析与归纳总结;既对现存仪式及音声有全面的了解,又对藏传佛教寺院传承仪式、音声特点做归纳总结,发现其延续发展的潜在性,并引发相关思考。第五部分涉及镇海寺佛教仪式中音声的功能,详尽叙述其功能意义并结合本寺实际音声存在状态进行音声反思,将重心立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上,给予寺院较有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以达到预期研究的目标。现阶段对镇海寺佛教仪式音声的研究极少,系统全面对其佛教仪式音声方面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故本论文就是通过民族音乐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历时”观与“共时”观相结合的角度对镇海寺佛教仪式音声之活态存在进行实地田野考察,力图从镇海寺这一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着手,记录其法会仪式音声,抛砖引玉来反映五台山藏传佛教法会仪式音声的特征与音乐形态,将更多的关注力及目光吸引到藏传佛教音乐中来,更好地将这份珍贵的活态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下去。
邢洁[2](2017)在《五台山镇海寺佛教音乐调查报告》文中认为五台山作为我国着名的佛教圣地,是全国唯一一座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融合的佛教名山,也是佛儒道教并存的圣地。本文是对五台山藏传佛教镇海寺的佛教音乐进行客观采录及梳理之后的调查报告,力图以此展现五台山镇海寺佛教音乐的特点及流变。
竹音[3](2003)在《五台山镇海寺管家西拉嘉木措》文中提出
二、五台山镇海寺管家西拉嘉木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五台山镇海寺管家西拉嘉木措(论文提纲范文)
(1)松音梵乐 ——五台山镇海寺佛教仪式音声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选题缘由及意义) |
1.选题缘由 |
2.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1.研究现状 |
2.研究存在的问题 |
3.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三)研究设计 |
1.研究目标 |
2.研究内容 |
3.研究条件 |
(四)创新点及研究思路与方法 |
1.创新点 |
2.研究思路 |
3.研究方法 |
一、五台山佛教音乐 |
(一)历史沿革 |
1.初始时期 |
2.成形时期 |
3.恢复时期 |
4.完善时期 |
(二)五台山佛乐音乐形态 |
1.佛乐中声乐部分 |
2.佛乐中器乐部分 |
3.佛乐中经文部分 |
二、五台山镇海寺历史与变迁 |
(一)镇海寺地理历史概况 |
1.自然地理形态 |
2.历史沿革 |
3.历史文物 |
(二)镇海寺 |
1.镇海寺建筑布局 |
2.喇嘛组织及结构 |
3.重要法会仪式音声活动 |
三、五台山镇海寺全年法会仪式音声实录 |
(一)文殊菩萨圣诞和释迦牟尼佛浴佛节法会 |
1.历史背景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
2.法会仪式音声活动实录 |
3.法会仪式音声构成 |
(二)伽蓝菩萨圣诞 |
1.历史背景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
2.法会仪式音声活动实录 |
3.法会仪式音声构成 |
(三)观音菩萨成道日 |
1.历史背景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
2.法会仪式音声活动实录 |
3.法会仪式音声构成 |
(四)盂兰盆会 |
1.历史背景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
2.法会仪式音声活动实录 |
3.法会仪式音声构成 |
(五)燃灯节法会 |
1.历史背景及文献中的相关记载 |
2.法会仪式音声活动实录 |
3.法会仪式音声构成 |
四、镇海寺仪式音声结构分析 |
(一)乐队结构及人员配置 |
1.吹管乐器 |
2.打击乐器 |
3.法器 |
(二)镇海寺法会仪式音声类别 |
1.拉曲及和念 |
2.大曲 |
3.小曲 |
(三)佛乐仪式中音声类别调式分析 |
1.小曲调式分析 |
2.拉曲调式分析 |
3.大曲调式分析 |
五、镇海寺佛教仪式音声功能及保护传承 |
(一)音声功能 |
1.社会情感功能 |
2.教化功能 |
3.宗教礼仪文化功能 |
4.艺术价值 |
(二)镇海寺佛教仪式音声反思 |
(三)保护与传承 |
1.法会仪式过程及音声的保护传承 |
2.曲谱的规范与整理 |
3.寺院自身管理 |
4.僧人自我定位 |
结语 |
(一)研究发现 |
(二)存在问题 |
(三)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着作类 |
会议论文集 |
期刊类 |
硕博论文类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目录 |
(2)五台山镇海寺佛教音乐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五台山佛教音乐研究的现状 |
2 镇海寺 |
2.1 简况 |
2.2 仪式过程记录 |
2.3 工尺谱 |
3 个人反思 |
四、五台山镇海寺管家西拉嘉木措(论文参考文献)
- [1]松音梵乐 ——五台山镇海寺佛教仪式音声考[D]. 乌肖灵.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9)
- [2]五台山镇海寺佛教音乐调查报告[J]. 邢洁. 艺术科技, 2017(10)
- [3]五台山镇海寺管家西拉嘉木措[J]. 竹音. 五台山研究, 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