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请让我们知道一切(论文文献综述)
耿芳[1](2021)在《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学界对语气的研究存在概念界定模糊、功能取向不明显、研究不系统等问题,从而语气对比领域也缺乏较为完善的研究。有鉴于此,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以功能为出发点,明确语气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汉日语气系统进行对比,旨在达到以下三个研究目的:揭示汉日语气类别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揭示汉日语气语势及其体现形式的异同;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异同。本研究的语气系统包含语气类别系统与语气语势系统,关注人际社会沟通与个人意志、情感在语言层面的体现,人际社会沟通由语气类别系统体现,个人意志与情感由语气语势系统体现。研究依托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对汉日语气类别一致式、语气类别隐喻式、语气语势的精密度,句法、词汇等语言体现形式,语场、语旨、语式等语境特点进行描述、例证、对比,且由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维度出发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异同。研究发现如下:汉日语气一致式精密度基本一致,功能类别均包含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陈述语气中内含五类感叹语气,分别是对事物的感叹、对事物性质的感叹、对事物数量的感叹、对情形性质的感叹、对情形数量的感叹。汉日疑问语气均包含寻求正反及寻求新信息两类;日语中寻求正反选择类语气仅在级阶小句中出现。汉日祈使语气均包含命令、要求、支配、希愿、建议、提供、祝愿七类。语言体现形式方面,汉日语气一致式呈现出在语序调整、程式化表达、疑问词、语气词使用等方面的共性;包含基本语序、成分重叠、结构顺序、疑问词提示特征、语气词性别特征、词法变化等方面的差异性。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的精密度较为一致,均有陈述语气疑问型隐喻、陈述语气反义型隐喻、疑问语气陈述型隐喻、疑问语气祈使型隐喻、祈使语气陈述型隐喻、祈使语气疑问型隐喻六类。语言体现形式方面,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具有程式化表达、“否定”成分非常规使用、语气词高频使用、句法与词汇共现关联等共性;呈现出句式结构、程式化表达适用性、语气副词、词法变位、句法与词汇共现特点等差异。语境特点方面,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在话轮潜势、口语特征、隐喻义与上下文依赖关联、体现形式与上下文依赖关联、权势关系与句法特征互动等方面表现出共性;具备会话双方权势关系多样性、权势关系与体现形式关联、上下文依赖程度、语体倾向性、隐喻义与语式关联、隐喻义多功能性等差异。汉日语气语势在功能系统精密度上程度一致,内在语势均包含确实、料悟、能力、必然、或然、允许、意愿、义务八类;外在语势均含程度、速度两类,其中程度语势包括高、中、低三个水平,速度语势包含急、平、缓三个水平。体现形式手段方面,汉日语气语势呈现出对成分重复、隐喻式表达、不完整表达、投射结构、骂詈语、填充词等手段使用的共性。此外,由于外在语势关注语言的物理特征,本文对其语音手段进行简要分析并发现,汉日外在语势语音手段在音量与情绪对应、元音发声变化等方面存在共性;日语还可使用卷舌、促音、非常规浊化等手段体现外在语势,其中促音、非常规浊化也可在文字书写系统中体现。从语序类型与形态类型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汉日语气系统的语气构成均不依赖语序,呈现出相似的问答模式;在前置语语言典型性、词汇性与词法性、句法成分与形式对应关系、句法顺序与规则侧重等方面展现出差异。从思维维度关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汉日民族对人际关系呈现出相似的理解模式,展现出务实性与情感性、整体性与群体性、直觉性与规约性三组对照思维差异。从社会文化观察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及差异,发现中日社会在社会交往中均强调互动协商,中日社会宗族性架构与集团性架构的差异影响汉日民族思维,从而使其在语言类型、语气系统上呈现出差异。总的来说,本研究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对汉日语气系统进行描述、例证,基于理论框架对语气的语言体现形式及语境特点进行较为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语言体现形式对比发掘汉日语言在语气表达上的异同,通过语境特点描写明确语气的互动属性,并最终从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维度探讨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丰富了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气的研究,回应了学界语气研究存在的问题。
比利·雷,罗姣[2](2020)在《理查德·朱厄尔》文中研究表明(淡入)镜头对着两个联邦调查局探员。汤姆·肖和达恩·贝内特坐在一套乡郊公寓里的咖啡桌边缘。令人感觉不适的近摄——他们直勾勾地盯着镜头。肖:好的,理查德。我现在要把这部电话递给你……肖45岁,神色阴沉至极,他拨打了一个电话,朝镜头递过来。
李天雷[3](2020)在《论普契尼歌剧《西部女郎》中约翰逊的角色分析 ——以《请让她相信》为例》文中认为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着名的意大利歌剧作家,一生中创作了十二部歌剧作品,为西方歌剧的发展进步和完善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普契尼的歌剧作品有着简洁、干净的特点,也具有强大的情绪感染力。可以说,普契尼的作品以优美的音乐律动、感人的情绪内涵,影响着意大利歌剧作品的发展。而就普契尼的歌剧作品《西部女郎》(Daughter of the West)而言,可以明显感受到作品受到真实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其中展现出的平凡人物的生活和情感十分动人。普契尼在作品创作中,不仅关注咏叹调的戏剧张力,也十分注重于故事的背景与人物情感的细致描绘。普契尼的音乐作品虽然其中的大部分是在传统大小调的体系内进行的,但同时也十分的具有自己的特色和让人耳目一新的突破点,这也使他的作品达到了意大利歌剧历史上的第一梯队。普契尼的作品中,具有抒情作用的细腻处理和声乐的交融协调,改变了意大利歌剧历史上对于人声的一味偏重,继承并创新了威尔第的传统,为后续的创作者和演唱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普契尼的声乐歌剧作品《西部女郎》其中的男一号约翰逊的唱段《请让她相信》为对象,我在对《西部女郎》的创作时期的背景、作者普契尼当初的情境和其剧情的发展的理解后,深入的对男主角的角色塑造进行了探究。具体来说,研究主要以约翰逊为中心,阐述了他的人物特点,又结合他的人物性格和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唱段《请让她相信》的分析,也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能够对演唱这一选段有所帮助,更好的展现《请让她相信》乃至《西部女郎》这部作品的艺术内涵。
贾瑞芳[4](2020)在《跨媒介书写:《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传奇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的文学作品备受读者青睐,曾多次被改编搬上银幕和舞台,其中改编次数最多的一部作品是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该小说从1944年出版至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变化,改编者们在忠实原着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所处时代的语境,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其进行新的演绎。多种艺术形式的改编,不仅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体验,而且体现出了不同时代背景的创作者们对原作主旨的多重精神文化解读。本文选取了《红玫瑰与白玫瑰》四部改编作品,包括电影和话剧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入梳理小说文本、写作背景和故事情节的基础之上,参与其新时期的话剧改编工作。探析文学作品与影视剧和话剧作品中的互通性,并追寻《红玫瑰与白玫瑰》屡次被改编的原因与时代背景。鉴于多版改编作品艺术形式的不同,在对现有作品进行逐个的分析与比对。首先探究文本的可改变性及其特征,将其与历次改编版本进行比较分析,具体分析了不同改编作品对原作内容的增减,人物形象与主题再现的变化,时间与空间的叙事特征等方面的问题,进而研究不同版本作品所呈现的审美意蕴与美学价值。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作品本身不仅对爱情、对人生、对人性等主题有着深刻理解,而且具有非常强的时代特征。随着创作者们所处时代的变化,审美和价值观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使得改编作品也随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角度诠释了这部作品,历久弥新。不同版本的改编作品映射了每一个社会发展时期受众的生活状态、精神追求,尤为重要的是在这些改编作品中,还体现了近百年来女性在历史进程中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对爱情和生活影响。经过研究,尝试把近几十年《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作品进行系统梳理,同时在努力解读改编作品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与中国时代发展中个体的精神追求如何相互适应。
刘建芳[5](2019)在《基于MTPE的酒店评论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指出随着国家间经济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跨语言信息交流和翻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传统翻译虽然质量高,但效率较低;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与之相反,二者正好互补。随着神经机器翻译(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NMT)的兴起,机器翻译结果的准确率有了明显提升,为译后编辑(Post Editing,PE)的实现提供了可能。译者在机器翻译的结果上进行编辑修改可以得到高质量译文。该文旨在通过笔者的实践,详细描述MTPE(Machine Translation and Post Editing)工作方式在TripAdvisor酒店评论文本英汉翻译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探讨该工作方式的优越性和弊端,希望能对今后翻译学者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帮助和参考。本报告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笔者的任务是将选自TripAdvisor网页上11590条英文酒店用户评论(共计130455词)汉译,人工建构语料库为小牛翻译在旅游网站评论领域提供训练机器翻译模型的部分数据。本报告主要包括六章,其中,第一章是对翻译任务的描述,包括任务来源、任务要求以及任务目的。第二章介绍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MTPE)工作方式的发展,包括MT的三个发展阶段及目前得到的应用;MTPE工作方式的兴起。第三章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从用词和句法两方面,详细分析在线酒店用户评论文本的特点,以及从文本特点出发,探讨MTPE工作方式在该项任务中的适用性。第四章是对翻译过程的描述,介绍翻译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并具体展示五个翻译步骤。第五章是机器翻译与译后编辑的案例分析,从词汇层面和句子层面对机器翻译结果的错误进行归纳和译后编辑。第六章是对本报告的最后一章,是笔者对此次翻译实践的总结,主要讲述MTPE工作方式的再认识,包括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MTPE工作方式的发展方向;同时,笔者对信息时代中译者能力进行全面描述的PACTE翻译能力模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深切体会到MTPE这种工作方式极大地提高了翻译效率和质量。结合当前机器翻译和译后编辑的发展,笔者以为MTPE相结合的这种工作方式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想发挥“人机结合”的优势,除了借助先进技术外译者还需增强自身的技能和实力。
陈甜甜(SupindaRattanatangtrakoon)[6](2018)在《泰国东北部民间传统“那伽”艺能研究》文中指出那伽艺能是泰国东北部独有的艺术门类。它是在印度佛教的影响下,以及在泰国东北部本土宗教与印度那伽信仰相互融合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是泰国东北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传统艺术,是人们对生活的不断追求以及对信仰的不断追问而产生的结果,凝聚了人们的智慧和力量。那伽艺能在丰富人们的文艺生活,推动社会和谐融洽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长期以来,泰国学界偏重于对那伽的研究而忽视了对那伽艺能的研究,导致人们对那伽止于肤浅的信仰认知,更遑论对那伽艺能进行研究。那伽艺能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因此对那伽艺能进行挖掘与阐释,对于了解东北部人民的社会生活,了解东北部的民俗、民情,了解民众的信仰结构,甚至了解东北部地区的文学艺术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泰国有关那伽艺能的研究起步很晚,研究资料也非常匮乏,但是若再不着手对此进行整理和研究,恐怕那伽艺能在高度崇尚消费的今天会慢慢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所以,无论是从那伽艺能本身的角度,还是从保护泰国东北部民间传统艺术的角度对那伽艺能进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意义。本文在中国学者、泰国学者以及其他国家的学者对那伽与艺能研究的基础上,力图全面展示那伽艺能的类别与风貌,深入挖掘那伽艺能背后隐藏的丰富内涵。绪论部分主要从研究价值及意义的角度分析中国那伽艺能研究的现状及其泰国的那伽艺能研究现状,对当代泰国的那伽艺能研究作简要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的研究重点以及研究思路。论文正文部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探讨:第一,那伽缘起及其历史演进,在探讨历史演进方面,以佛教的传播为线索,从那伽信仰以及泰国东北部人们的信仰结构来考察那伽艺能的形成和发展,既阐述佛教对那伽艺能的影响,又说明那伽艺能与泰国东北部民间传统信仰的渊源关系;第二,那伽艺能的类别与祭祀风貌。在全面梳理那伽演进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和归纳那伽艺能的类型和特征,并从宏观角度对其中蕴含的生存哲思加以挖掘和阐释;第三,那伽艺能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从三个方面讨论那伽艺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从敬拜与赞美:寻找心灵的栖园、生活与理想:自我的阐释与内养到那伽艺能的归宿:优雅生活的艺术。由此展示那伽艺能在人们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第四,那伽艺能与文学艺术创作,在对那伽艺能细致考察与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总结那伽艺能对泰国当代文学艺术的贡献,并根据目前那伽艺能研究的现状和研究困境,指出那伽艺能为泰国东北部乃至整个泰国的文学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文学艺术创作打开了宽广的天地,并由此展望那伽艺能研究的发展未来。
席慕蓉[7](2017)在《请让我从容地品味这生命的滋味》文中研究说明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我们在少年时原来都有着单纯与宽厚的灵魂啊!为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在成长的过程里让它逐渐变得复杂与锐利?在种种牵绊里不断伤害着自己和别人?还
西德尼·谢尔顿,贺剑瑜[8](2017)在《绝命追击》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第一章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事学院11月22日,星期六,晚上9点"长官!"士官生塞巴斯蒂安·威廉姆斯冲进弗兰克·多里安少将的办公室。威廉姆斯面色苍白,头发凌乱,军容不整。弗兰克·多里安少将不满地嘟起了嘴。这些学员水准在不断下降,他只要闭上眼睛,似
韦锦[9](2017)在《楼和兰(诗剧)》文中研究表明楼兰,一个世界级的千古之谜,有千种传说、万种推测。有一天,经过暗钉、沙障、盐壳子,经过深深的沟壑,直立的陡坡,一日四季的冷和热,仰着脸,来到它面前,不由自主地跪下。犹如天启,我突然明白,唯一的楼兰,只有唯一的结局。万千声音,喧闹的寂静,骤然唤醒我的耳朵。——题记
乔洪涛[10](2016)在《大地笔记》文中研究说明春部:种瓜种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立春正如多年来我对那一条名叫瓦河的河流热情持续地追踪探索一样,为了倾听大地的隐语,记录土地一年四季的变化,观察土地上生存的那些植物和动物们的快乐或忧伤的时光,譬如一棵败节草从生到死的匆忙岁月,譬如一
二、请让我们知道一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请让我们知道一切(论文提纲范文)
(1)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致谢 |
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视角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
1.4 研究对象与语料选取 |
1.5 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意义 |
1.6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引言 |
2.2 汉语语气研究 |
2.2.1 汉语语气研究历史溯源 |
2.2.2 汉语语气类别一致式研究回顾 |
2.2.3 汉语语气类别隐喻式研究回顾 |
2.3 日语语气研究 |
2.3.1 日语语气研究历史溯源 |
2.3.2 日语语气类别一致式研究回顾 |
2.3.3 日语语气类别隐喻式研究回顾 |
2.4 汉日语气对比研究 |
2.5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语气研究 |
2.5.1 人际功能研究 |
2.5.2 人际隐喻研究 |
2.5.3 汉语语气研究 |
2.5.4 日语语气研究 |
2.5.5 语气对比研究 |
2.6 小结 |
第三章 理论框架 |
3.1 引言 |
3.2 系统功能语言学核心概念 |
3.2.1 系统 |
3.2.2 功能 |
3.2.3 精密度 |
3.2.4 盖然率 |
3.2.5 体现 |
3.2.6 例示 |
3.2.7 语境 |
3.3 语气系统 |
3.3.1 语气类别系统 |
3.3.2 语气语势系统 |
3.4 小结 |
第四章 汉日语气类别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1 引言 |
4.2 陈述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2.1 精密度对比 |
4.2.2 句法手段对比 |
4.2.3 词汇手段对比 |
4.3 感叹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3.1 精密度对比 |
4.3.2 句法手段对比 |
4.3.3 词汇手段对比 |
4.4 疑问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4.1 精密度对比 |
4.4.2 句法手段对比 |
4.4.3 词汇手段对比 |
4.5 祈使语气一致式及体现形式对比 |
4.5.1 精密度对比 |
4.5.2 句法手段对比 |
4.5.3 词汇手段对比 |
4.6 小结 |
第五章 汉日语气类别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1 引言 |
5.2 陈述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2.1 精密度对比 |
5.2.2 句法手段对比 |
5.2.3 词汇手段对比 |
5.2.4 语言形式共现手段对比 |
5.2.5 语场特点对比 |
5.2.6 语旨特点对比 |
5.2.7 语式特点对比 |
5.2.8 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2.9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3 疑问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3.1 精密度对比 |
5.3.2 句法手段对比 |
5.3.3 词汇手段对比 |
5.3.4 语场特点对比 |
5.3.5 语旨特点对比 |
5.3.6 语式特点对比 |
5.3.7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4 祈使语气隐喻式及体现形式与语境特点对比 |
5.4.1 精密度对比 |
5.4.2 句法手段对比 |
5.4.3 词汇手段对比 |
5.4.4 语言形式共现手段对比 |
5.4.5 语场特点对比 |
5.4.6 语旨特点对比 |
5.4.7 语式特点对比 |
5.4.8 语言-语境共现特点对比 |
5.5 小结 |
第六章 汉日语气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
6.1 引言 |
6.2 内在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
6.2.1 精密度对比 |
6.2.2 句法手段对比 |
6.2.3 词汇手段对比 |
6.3 外在语势及体现形式对比 |
6.3.1 精密度对比 |
6.3.2 句法手段对比 |
6.3.3 词汇手段对比 |
6.3.4 语音手段对比 |
6.4 结语 |
第七章 从语言、思维、社会文化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和差异 |
7.1 引言 |
7.2 汉日语气系统共性与差异总结 |
7.2.1 汉日语气系统共性 |
7.2.2 汉日语气系统差异 |
7.3 从语言类型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
7.3.1 从语序类型看共性 |
7.3.2 从语序类型看差异 |
7.3.3 从形态类型看差异 |
7.4 从思维维度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
7.4.1 从思维维度看共性 |
7.4.2 从思维维度看差异 |
7.5 从社会文化看汉日语气系统的共性与差异 |
7.5.1 从社会文化看共性 |
7.5.2 从社会文化看差异 |
7.6 小结 |
第八章 总结 |
8.1 研究发现及创新 |
8.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英汉、日汉对照人名术语表 |
附录2 莱比锡标注符号说明 |
附录3 文中语料 |
(3)论普契尼歌剧《西部女郎》中约翰逊的角色分析 ——以《请让她相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普契尼及其歌剧《西部女郎》 |
1.1 作曲家简介 |
1.2 《西部女郎》的创作背景与剧情介绍 |
1.2.1 《西部女郎》的创作背景 |
1.2.2 《西部女郎》的剧情介绍 |
第二章 普契尼歌剧《西部女郎》中约翰逊的角色分析 |
2.1 约翰逊的人物形象分析 |
2.2 约翰逊的性格特征分析 |
2.3 约翰逊的心理变化分析 |
第三章 唱段《请让她相信》的演唱分析 |
3.1 以剧情分析《请让她相信》的演唱 |
3.2 以曲式和声分析《请让她相信》的演唱 |
3.3 以谱例分析《请让她相信》的演唱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4)跨媒介书写:《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一章 “可见”的文本——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改编可行性 |
第一节 两性关系的奇情化书写 |
第二节 情节元素的精确性雕琢 |
第三节 情绪氛围的可视性构建 |
第二章 银幕再现——1994年电影版《红玫瑰与白玫瑰》 |
第一节 原着搬演 |
第二节 意象书写 |
第三节 女性主义意识 |
第三章 创造性演绎——2007年明星版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 |
第一节 推陈出新 |
第二节 舞台上的时空 |
第四章 颠覆性改写——2010年时尚版话剧《红玫瑰与白玫瑰》 |
第一节 颠覆原作 |
第二节 戏剧危机下的生存 |
第五章 奇观化呈现——2019年现代版话剧《红白玫瑰》 |
第一节 时尚版与现代版版本演变研究 |
第二节 现代化舞美升级: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
第三节 现代化的传播营销策略 |
结论:《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实践的理论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张爱玲文学作品被改编信息表 |
附录 B 时尚版与现代版差异表 |
附录 C 2010 年时尚版《红玫瑰与白玫瑰》话剧剧本 |
附录 D 2019年现代版《红白玫瑰》话剧剧本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MTPE的酒店评论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
1.1 任务简介 |
1.1.1 任务来源 |
1.1.2 任务要求 |
1.2 任务目的 |
第二章 MT和MTPE工作方式的发展 |
2.1 MT的发展及应用 |
2.2 MTPE工作方式的兴起 |
第三章 在线酒店用户评论文本分析 |
3.1 用词分析 |
3.1.1 大量常用词汇 |
3.1.2 丰富的情感词 |
3.1.3 词汇书写分析 |
3.2 句法分析 |
3.2.1 语法分析 |
3.2.2 标点分析 |
3.2.3 句长分析 |
3.3 MTPE工作方式的适用性 |
第四章 翻译过程描述 |
4.1 使用工具介绍 |
4.1.1 Trados |
4.1.2 语帆术语宝 |
4.1.3 小牛翻译插件 |
4.2 翻译步骤详细说明 |
4.2.1 汇总相似句子 |
4.2.2 制作高频词汇术语库 |
4.2.3 获取机器翻译结果 |
4.2.4 进行机器翻译译文的译后编辑 |
4.2.5 自动检测译文质量 |
第五章 MTPE案例分析 |
5.1 词语级的译后编辑 |
5.1.1 词汇歧义问题的译后编辑 |
5.1.2 词语漏译的译后编辑 |
5.1.3 词性错译的译后编辑 |
5.1.4 专有名词错译的译后编辑 |
5.1.5 习语错译的译后编辑 |
5.2 句子级的译后编辑 |
5.2.1 被动句的译后编辑 |
5.2.2 比较级句子的译后编辑 |
5.2.3 语序错误的译后编辑 |
5.2.4 句子漏译的译后编辑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对MTPE工作方式的再认识 |
6.2 对当代译员基本能力的再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原文+机译结果+人工译文(共计11590句,本附件展示1100句) |
附录2 A New General Service List |
附录3 常用词使用频率表 |
附录4 酒店评论术语表 |
(6)泰国东北部民间传统“那伽”艺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对象和现状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那伽的历史演进及其在泰国东北部的滥觞 |
第一节 那伽信仰的历史演进 |
第二节 泰国东北部那伽信仰的滥觞 |
第三节 泰国东北部那伽信仰的崛起 |
第二章 那伽艺能的形成及与人的生活关系进程 |
第一节 何为那伽艺能 |
第二节 泰国东北部民间那伽艺能形成的背景 |
第三节 泰国东北部民间那伽艺能的生活相 |
第三章 那伽艺能的类别与祭祀风貌 |
第一节 神乐艺能与祭祀风貌 |
第二节 田乐艺能与祭祀风貌 |
第三节 水乐艺能与祭祀风貌 |
第四节 祝福语艺能与祭祀风貌 |
第四章 那伽艺能中的生存智慧 |
第一节 敬拜与赞美:寻找心灵的栖园 |
第二节 生活与理想:自我的阐释与内养 |
第三节 那伽艺能的归宿:优雅生活的艺术 |
第五章 那伽艺能与文学艺术创作 |
第一节 那伽文学主题的发现与拓展 |
第二节 那伽文学世界中的群像描绘 |
第三节 那伽文学文本的语言探索 |
结语 对当代那伽艺能的总体评价 |
第一节 那伽艺能研究对文艺民俗研究的贡献 |
第二节 那伽艺能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三节 那伽艺能研究对当代文艺创作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附录 那伽艺能的相关资料及图片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请让我们知道一切(论文参考文献)
- [1]汉日语气系统之功能视角对比研究[D]. 耿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2]理查德·朱厄尔[J]. 比利·雷,罗姣. 世界电影, 2020(06)
- [3]论普契尼歌剧《西部女郎》中约翰逊的角色分析 ——以《请让她相信》为例[D]. 李天雷. 山西大学, 2020(01)
- [4]跨媒介书写:《红玫瑰与白玫瑰》改编研究[D]. 贾瑞芳.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5]基于MTPE的酒店评论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刘建芳. 东北大学, 2019(02)
- [6]泰国东北部民间传统“那伽”艺能研究[D]. 陈甜甜(SupindaRattanatangtrakoon).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2)
- [7]请让我从容地品味这生命的滋味[J]. 席慕蓉. 思维与智慧, 2017(20)
- [8]绝命追击[J]. 西德尼·谢尔顿,贺剑瑜. 译林, 2017(05)
- [9]楼和兰(诗剧)[J]. 韦锦. 西部, 2017(02)
- [10]大地笔记[J]. 乔洪涛. 时代文学, 2016(12)